Da Qing lüli 大清律例 (1740)

律/lü 31 | Fanzui shifa zaitao 犯罪事發在逃

凡二人共犯罪,而有一人在逃,現獲者稱逃者為首,更無證佐,則但據其所稱決其從罪。後獲逃者稱前獲之人為首,鞫問是實,還將前人依首論,通計前決之罪,以充後問之數。

若犯罪事發而在逃者,眾證明白,或係為首,或係為從。即同獄成,將來照提到官,止以原招決之。不须對問。仍加逃罪二等,逃在未經到官之先者,不坐。

條例/tiaoli 1

凡該斬、絞之犯事發到官,負罪潛逃被獲者,如原犯情罪重大至秋審時無可寬緩者,改為立決;若原犯情罪尚有可原,懼罪潛逃,仍照本罪擬為監候。其知情藏匿罪人者,照律治罪。知情之鄰保甲長,杖八十。該地方官稽查不力者,交部議處。如有屬員藏匿罪人,該管上司不行糾參者,亦交部議處。

條例/tiaoli 2

各處將軍每年派官二員、驍騎校二員,帶領領催、兵丁專緝逃人,除明知故縱受賄賣放者交部治罪外,其不實力緝拿者,另委能員追緝。仍將發遣人犯并八旗家人私自逃走者,每月造冊報部,每於歲底將已獲幾名,未獲幾名,或並無脫逃,或脫逃後盡數全獲,應行議處、議敘之處,逐一分晰,彙行具奏。刑部會同兵部核覆具題,參候欽定。

條例/tiaoli 3

免死減等發遣人犯,如不服伊主管束,脫逃後復犯行兇為匪者,照原犯死罪即行正法。如非不服伊主管束,或因覓食,或因思親等事潛逃,並無行兇為匪之處,遞回發遣處枷號三個月、鞭一百。其平常發遣人犯如逃走後復行兇為匪,即照現在所犯定擬:如犯該斬候者改為立斬,犯該絞候者改為立絞,犯該軍、流、發遣者改為絞監候,犯該徒罪者遞回發遣處枷號三個月,罪止笞杖者遞回發遣處枷號兩個月,并無行兇為匪者遞回發遣處枷號一個月,俱鞭一百。其例應立決者,拿獲之日令該地方官審明該犯原犯情罪,逃走年月,並分給為奴之旗色、佐領及伊主姓名,照例定擬詳報督撫具題,該部逐一查核確實,會議題覆,將該犯即在拿獲地方正法,仍行文發遣處,出示曉諭。

[view entire text

Table of content

Meta-information

序奏 Xu Zou

Edition detail

諸圖 Zhutu

目錄 | Content

第一部 | 名例律 Mingli lü

第二部 | 吏律 Lilü

第三部 | 戶律 Hulü

第四部 | 禮律 Lilü

第五部 | 兵律 Binglü

第六部 | 刑律 Xinglü

第七部 | 工律 Gonglü

Index

propername

bookname

personn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