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 Qing lüli 大清律例 (1740)

律/lü 290 | Douou ji gusha ren 鬥毆及故殺人獨毆曰「毆」,有從為同謀共毆;臨時有意欲殺,非人所知,曰「故」。共毆者惟不及知,仍只為同謀共毆。此故殺所以與毆同條,而與謀有分。

凡鬥毆殺人者,不問手足、他物、金刃,并絞。監候。

故殺者,斬。監候。

若同謀共毆人,因而致死者,以致命傷為重,下手致命傷重。者,絞。監候。原謀者,不問共毆與否,杖一百、流三千里。餘人,不曾下手致命,又非原謀,各杖一百。各兼人數多寡,及傷之輕重言。

條例/tiaoli 1

同謀共毆人,除下手致命傷重者,依律處絞外,其共毆之人,審係執持鎗刀等項凶器,亦有致命傷痕者,發邊衛充軍。

條例/tiaoli 2

凡同謀共毆人犯,除下手者擬絞外,必實係造意首禍之人,方以原謀擬流;毆有重傷而又持有凶器者,方以合例發遣。其但曾與謀而未造意者,並有重傷而無凶器,有凶器而無重傷者,毋得概擬流戍。

條例/tiaoli 3

凡審共毆下手擬絞人犯,果於未決之前,遇有原謀助毆重傷之人監斃在獄與解審中途因而病故者,准其抵命,下手之人減等擬流。若係配發事結之後在家病亡者,不得濫改抵償,仍將下手之人,依律處決。

條例/tiaoli 4

凡審理命案,一人獨毆人致死,無論致命不致命皆擬抵償。若兩人共毆人致死,則以頂心、顖門、太陽穴、耳竅、咽喉、胸膛、兩乳、心坎、肚腹、臍肚、兩脇、腎囊、腦後、耳根、脊背、脊膂、兩後脇、腰眼,并頂心之偏左、偏右、額顱、額角,為致命論抵。

條例/tiaoli 5

凡同謀共毆人傷皆致命,如當時身死,則以後下手重者當其重罪。若當時未死,而過後身死者,當究明何傷致死,以傷重者坐罪。若原謀共毆,亦有致命重傷,又以原謀為首。至亂毆,不知先後輕重者,有原謀則坐原謀為首,無原謀則坐初鬥者為首。

條例/tiaoli 6

文武生員,除謀、故殺人,及戲殺、誤殺、過失殺、鬥毆殺傷人者,仍照律治罪外,如有武斷鄉曲,倚仗衣頂,橫行欺壓平民,其人不敢與爭,旁人不敢勸阻,將人毆打至死者,審實,從重擬斬監候。

條例/tiaoli 7

凡兇徒好鬥生事,見他人鬥毆,與己毫無干涉,輒敢約夥尋釁,遷怒於其父母,毒毆致斃者,照光棍例,分別首從治罪。其本身與人鬥毆之後,仍尋毆報復,而遷怒於其父母,毒毆致斃者,擬斬監候。

[view entire text

Table of content

Meta-information

序奏 Xu Zou

Edition detail

諸圖 Zhutu

目錄 | Content

第一部 | 名例律 Mingli lü

第二部 | 吏律 Lilü

第三部 | 戶律 Hulü

第四部 | 禮律 Lilü

第五部 | 兵律 Binglü

第六部 | 刑律 Xinglü

第七部 | 工律 Gonglü

Index

propername

bookname

personn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