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DSLXB

linian shili 歷年事例

1727議准。嗣後凡問擬徒罪人犯。除順天府所屬州縣民人。仍送該府尹衙門發配外。其餘各省民人。俱遞回各該督撫衙門。照伊原籍應發地方發配充徒。俟年限滿日。交與原籍地方官安插管束。不許再來京城。如有私自再來者。拏獲之日。將該犯 枷號一月。責四十板。仍行遞回。其該管地方官照定例議處。仍令五城大宛二縣並巡捕營、不時嚴行查拏。儻奉行不力。以致各該管地方、仍有容留濳住者。發覺。將該管地方官交與該部議處。總甲人役並容留之房主。俱照不應重律杖八十。折責三十板。如有旗人容留居住者。將容留之房主。若係另戶並伊族長。若係家人並伊家主。各鞭八十。該佐領驍騎校交與該部議處。領催鞭八十。又諭。嗣後徒犯限滿回籍。交與地方官嚴行管束。不許出境。儻有私自出境。及在本地生事者。地方官查明。即將該犯擬流遠省。如該地方官管束不嚴。聽其出境生事。嚴加處分。又議准。嗣後解犯生事。地方官有隱匿不報者。降二級調用。該管上司失察者。罰俸一年。若地方官已經申報。而該管司道府不行揭報。督撫不行題叅者。將司道府降二級調用。督撫降一級調用。其申報之州縣免議。

1728諭。免死發遣為奴之犯。皆係秉性兇惡之徒。發遣之後。怙惡不悛者多。往往在外恣意妄行。不服管束。伊主亦無如之何。此等皆係已犯應死之罪。格外恩免之人。嗣後若仍有兇暴者。不論有應死不應死之罪。伊主便置之於死。將伊主不必治罪。但將實在情節。報明該管官員 咨部存案。其發遣當差之犯。若不守法度。被該管官打死者。亦將該管官免其議處。但將情由報部存案。再徒犯與平人鬪毆被打身死者。將平人治罪之處。從寬減等。如此則兇惡之徒。有所畏懼。自然改過遷善。不敢為非矣。著將此通行各處曉諭。咸使聞知。

1729諭。八旗包衣發遣重罪欽犯。一到外省。眾人不知其來歷。認為朝廷得力之人。又見伊等妄自尊大。遂羣相畏懼。避其兇燄。又恐加以管束。而悍惡之徒。或致輕生拚命。則不免受其拕累。於是隱忍應付。任其需索使令。容其狂悖乖張。以致兇犯益得肆行無忌。嗣後除徒罪輕犯外。其充發煙瘴軍流人犯。儻於經過州縣。及安插地方。或陵虐解役。需索驛站。或行兇生事。造作謠言。不安本分。不守規條。著本管解役。即稟明地方有司。詳報督撫。據實具題。於本處即行正法。儻解送之時。安插之所。犯人不服拘管。或因約束過嚴。以致輕生斃命者。亦該犯自速其辜。將地方官吏人等。概免究問。儻有徇情故縱。或疏防脫逃者。亦當從重處分。著該部定議具奏。若此等發遣人犯。果能在彼地方安靜奉法。無一毫妄行之處。三年之後。著該地方官詳報督撫奏聞。候朕視其情罪之輕重。酌予以赦宥之恩。著將此旨通行各省督撫。轉飭所屬文武大小官弁。咸使知悉。並出示曉諭各犯知之。

1763議准。賊犯怙終。宜從重治罪。而徒犯與軍流。當有區別。嗣後在配 行竊者。不論到官次數。贓之多寡。徒犯擬以滿流。流犯照積匪猾賊例、改發雲貴兩廣煙瘴 充軍。軍犯發伊黎等處與種地兵丁為奴。

1814諭。刑部議覆吉林偷竊官豆遣犯蕭亞升照原擬斬罪請旨即行正法。所議未為允當。蕭亞升以 免死發遣盜犯。起意行竊官倉豆石。固屬藐法。但所竊豆石。僅止十兩以上。為數無幾。若 擬斬決即行正法。設遇贓物倍多逾貫者。又將加以何罪。蕭亞升一犯。仍照免死減等發遣盜犯在配犯該徒罪以上擬斬監候本例。與劉老二陳山等二犯。均著斬監候。秋後 處決嗣後免死發遣盜犯。在配為首竊盜官糧。計贓在八十兩以上者。擬以斬決。其不及八十 兩者。俱不得加重問擬。

1815諭。豢賊肆竊之回民。發遣到配後。若復濳逃回籍。必故態復萌。仍為地方之害。著交配所 該管官嚴加管束。如在配脫逃。應如何加重定罪。其失察之該管官。應如何從重議處之處。 著該部酌議條例具奏。

[view entire text

Table of content

目錄 | Content

第一部 | 名例律 Mingli lü

第二部 | 吏律 Lilü

第三部 | 戶律 Hulü

第四部 | 禮律 Lilü

第五部 | 兵律 Binglü

第六部 | 刑律 Xinglü

第七部 | 工律 Gonglü

Index

propername

bookname

personn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