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DSLXB

HDSLXB

目錄 | Content

第一部 | 名例律 Mingli lü

門第一 | Mingli lü yi 名例律一

律/lü 1 | Wuxing 五刑

笞刑五。笞者擊也。又訓為恥。用小竹板。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杖刑五。杖重於笞。用大竹板。六十。七十。八十。九十。一百。徒刑五。徒者奴也。蓋奴辱之。一年杖六十。一年半杖七十。二年杖八十。二年半杖九十。三年杖一百。流刑三。不忍刑殺。流之遠方。二千里杖一百。二千五百里杖一百。三千里杖一百。死刑二。絞。斬。除罪應決不待時外。其餘死罪人犯。撫按審明成招具題。 [謹案雍正三年奏准。原律笞杖以五折十。現行部例。以四折十。並除不及五之零數。故杖一百。止折責四十板。今註明原文下。又巡按御史。順治十八年停止。其末節撫按審明等句。亦應刪改。因將律文改定。] 笞刑五。一十。折四板。二十。除零折五板。三十。除零折一十板。四十。除零折一十五板。五十。折二十板。杖刑五。六十。除零折二十板。七十。除零折二十五板。八十。除零折三十板。九十。除零折三十五板。一百。折四十板。徒刑五。一年杖六十。一年半杖七十。二年杖八十。二年半杖九十。三年杖一百。流刑三。二千里杖一百。二千五百里杖一百。三千里杖一百。死刑二。絞。斬。內外死罪人犯。除應決不待時外。餘俱監固。候秋審 朝審。分別情實緩決矜疑。奏請定奪。

zhi 旨

部覆奉旨依允監固。務於下次巡按御史再審。分別情實矜疑兩項。奏請定奪

tiaoli 條例

條例/tiaoli 1

凡笞杖罪名折責。概用竹板。長五尺五寸。小竹板。大頭闊一寸五分。小頭闊一寸。重不過一斤半。大竹板。大頭闊二寸。小頭闊一寸五分。重不過二斤。其強盜人命事件。酌用夾棍。 [謹案此條康熙八年議准。]

條例/tiaoli 2

夾棍中梃木。長三尺四寸。兩旁木各長三尺。上圓下方。圓頭各闊一寸八分。方頭各闊二寸。從下量至六寸處。鑿成圓窩四箇。面方各一寸六分。深各七分。 桚指、以五根圓木為之。各長七寸。徑圓各四分五釐。其應夾人犯不得實供。方夾一次。再不得實供。許再夾一次。用刑官有任意多用者。該管上司不時察叅。儻有徇隱。事發並交部議處。 [謹案此條雍正五年定。原載故禁故勘平人律內。乾隆五年移此。又案順治四年原定夾棍。上圓徑二寸。下方闊二寸二分。所鑿圓窩深六分。桚指圓徑五分。康熙四十三年刑部議定。將夾棍方圓各減二分。圓窩改深七分。桚指徑圓減去五釐。]

條例/tiaoli 3

凡監禁人犯。止用細鍊。不用長枷。其應枷號人犯。除律例開載應用重枷枷號者。仍照遵行外。其餘枷號俱重二十五斤。 [謹案此條雍正三年定。原載故禁故勘平人律內。乾隆五年修改移此。]

條例/tiaoli 4

凡尋常枷號。重二十五斤。重枷重三十五斤。枷面各長二尺五寸。闊二尺四寸。至監禁人犯。止用細鍊。不用長枷。 [謹案此條嘉慶十七年改定。]

條例/tiaoli 5

各省問刑衙門夾棍。州縣呈明知府驗烙。知府呈明按察使驗烙。按察司呈明督撫驗烙。其尺寸長短寬窄。俱刻於中梃之上。如有擅用未曾驗烙夾棍者。以酷刑題叅。 [謹案此條乾隆五年定。]

條例/tiaoli 6

每年正月六月俱停刑。內外立決重犯。俱監固。俟二月初及七月立秋之後正法。其五月內交六月節。及立秋在六月內者。亦停正法。 [謹案此條雍正三年定。]

條例/tiaoli 7

凡民人犯軍流徒罪者。俱至配所。照應杖之數折責。惟緣坐流罪不加杖。 [謹案軍流徒犯。俱俟到配決杖。係康熙十二年題准。至乾隆五年定例。原載徒流遷徙地方律後。乾隆五十三年移附此律。]

條例/tiaoli 8

每年於小滿後十日起。至立秋前一日止。如立秋在六月內。以七月初一日為止。將枷責等輕罪人犯照例減等發落。笞罪寬免。監禁重犯。令管獄官量加寬恤。刑部現審案件。審明減等。十日一次彙題。其人犯俱交該旗該地方官暫行保釋。立秋後送部發落。 [謹案此條雍正元年定。乾隆六年奏准。現審軍流以下。改為按季彙題。其熱審之案。即於彙題本內聲明。將例內十日彙題之處。照新例改正。]

條例/tiaoli 9

熱審期內。一應杖責之犯。無論題達重案。以及其餘事件。統於減等之中。遞行八折發落。 [謹案此條乾隆二年定。]

條例/tiaoli 10

直省熱審之先。審擬具題。到部遇熱審者。均減等發落。督撫於熱審時審擬減等發落。具題雖過熱審之期到部。亦仍行減等發落。其原具題時遇熱審。有情罪不符。駮回後具題逾熱審者。亦准減等完結。 [謹案此條雍正三年定。]

條例/tiaoli 11

直隸各省熱審之先。審擬具題到部。而發落在熱審期內者。照例減等。若審擬具題。雖在熱審期內。而發落時已逾熱審者。概不減免。 [謹案乾隆三十六年議准。減審減等。總以發落時為準。因改定此條。]

條例/tiaoli 12

每年於小滿後十日起。至立秋前一日止。如立秋在六月內、以七月初一日為止。內外問刑衙門。將罪應杖責人犯各減一等。遞行八折發落。笞罪寬免。如犯案審題在熱審之先。而發落在熱審期內者。亦照前減免。儻審題雖在熱審期內。而發落時已逾熱審者。概不減免。至熱審期內監禁重犯。令管獄官量加寬恤。其枷號人犯。俱暫行保釋。俟立秋後再行照例減等補枷。滿日發落。 [謹案此條係乾隆五十三年。將前數條修併。嘉慶六年。於內外問刑衙門句下。增入除竊盜及鬪毆傷人罪應杖笞人犯不准減免外十九字。下句刪將字。改其餘二字。概不減免句。改為概不准其減免。]

條例/tiaoli 13

應擬枷號杖笞之竊盜。及鬪毆傷人擬笞之犯。時遇熱審。俱不准減免。 [謹案此條原例竊盜鬪毆分為兩條。載在加減罪例律後。乾隆五十三年。併為一條。移附此律。嘉慶六年。查歷來辦理。並無枷號不准減等之例。刪去枷號二字。併入前條。]

linian shili 歷年事例

xingzhi 刑制

1644諭。各衙門應責人犯。悉遵用鞭責。不許用杖。又奏准。五刑中死罪居二。曰斬曰絞。明律分別差等。絞斬互用。我朝法制。罪應死者止用斬刑。嗣後麗重典者仍分斬絞。按律引擬。至以板易鞭。尤當酌得其中。定以三鞭准一板。

諭。各衙門應責人犯。悉遵用鞭責。不許用杖。又奏准。五刑中死罪居二。曰斬曰絞。明律分別差等。絞斬互用。我朝法制。罪應死者止用斬刑。嗣後麗重典者仍分斬絞。按律引擬。至以板易鞭。尤當酌得其中。定以三鞭准一板。

1646除割腳筋法。又舊例犯重辟減等者。鞭一百。貫耳鼻。奉旨。耳鼻在人身最為顯著。此刑永革除之。

除割腳筋法。又舊例犯重辟減等者。鞭一百。貫耳鼻。奉旨。耳鼻在人身最為顯著。此刑永革除之。

1647定五刑之制。一曰笞刑。自一十至五十。每十笞為一等。凡五等。用小竹板折責。旗人旗下家奴犯應笞者。以鞭代之。不折責。二曰杖刑。自六十至一百。每十杖為一等。凡五等。用大竹板折責。凡行杖、不得過百。罪重於杖者枷示。應枷者先枷後責。三曰徒刑。發本省驛遞。自一年至三年。每半年為一等。凡五等。各依年限應役。役滿回籍。五徒各予以杖。徒一年者、杖六十。徒一年半者、杖七十。徒二年者、杖八十。徒二年半者、杖九十。徒三年者、杖一百。到配折責。四曰流刑。安置遠方。終身不返。分二千里、二千五百里、三千里、為三等。三流並杖一百。到配折責。惟緣坐問流者不杖。五曰死刑。曰斬曰絞。皆有立決監候之別。五刑之外有遷徙。離鄉土一千里之外安置。有充軍。較流為重。凡五等。曰附近。發二千里。曰邊衞。初曰沿海。繼改邊衞。繼又改近邊。發二千五百里。曰邊遠。發三千里。曰煙瘴。曰極邊煙瘴。初曰永遠。今改極邊。發四千里。五軍並杖一百。到戍所折責。曰邊外為民。發邊外安置。嗣除邊外為民之制。曰雜犯流罪。總徒四年。曰雜犯斬絞。准徒五年。死刑之最重者為凌遲。為梟示。又定獄具之圖。一曰板。以竹為之。大頭徑二寸。小頭徑一寸五分。長五尺五寸。重不得過二斤。一曰枷。以乾木為之。長三尺。徑二尺九寸。重二十五斤。一曰杻。以乾木為之。長一尺六寸。厚一寸。一曰鐵索。即鉗也。一名鍊。以鐵為之。長七尺。重五斤。一曰鐐。以鐵為之。連環重一斤。徒罪以上用之。命盜重案。供辭不實。男子用夾棍。以梃木三根。中梃木長三尺四寸。旁木各長三尺。上圓徑二寸。下方闊二寸二分。自下而上至六寸。於三木四面相合處。各鑿圓窩。徑一寸六分。深六分。婦人供辭不實。用桚指。以圓木五根為之。各長七寸。徑圓各五分。

定五刑之制。一曰笞刑。自一十至五十。每十笞為一等。凡五等。用小竹板折責。旗人旗下家奴犯應笞者。以鞭代之。不折責。二曰杖刑。自六十至一百。每十杖為一等。凡五等。用大竹板折責。凡行杖、不得過百。罪重於杖者枷示。應枷者先枷後責。三曰徒刑。發本省驛遞。自一年至三年。每半年為一等。凡五等。各依年限應役。役滿回籍。五徒各予以杖。徒一年者、杖六十。徒一年半者、杖七十。徒二年者、杖八十。徒二年半者、杖九十。徒三年者、杖一百。到配折責。四曰流刑。安置遠方。終身不返。分二千里、二千五百里、三千里、為三等。三流並杖一百。到配折責。惟緣坐問流者不杖。五曰死刑。曰斬曰絞。皆有立決監候之別。五刑之外有遷徙。離鄉土一千里之外安置。有充軍。較流為重。凡五等。曰附近。發二千里。曰邊衞。初曰沿海。繼改邊衞。繼又改近邊。發二千五百里。曰邊遠。發三千里。曰煙瘴。曰極邊煙瘴。初曰永遠。今改極邊。發四千里。五軍並杖一百。到戍所折責。曰邊外為民。發邊外安置。嗣除邊外為民之制。曰雜犯流罪。總徒四年。曰雜犯斬絞。准徒五年。死刑之最重者為凌遲。為梟示。又定獄具之圖。一曰板。以竹為之。大頭徑二寸。小頭徑一寸五分。長五尺五寸。重不得過二斤。一曰枷。以乾木為之。長三尺。徑二尺九寸。重二十五斤。一曰杻。以乾木為之。長一尺六寸。厚一寸。一曰鐵索。即鉗也。一名鍊。以鐵為之。長七尺。重五斤。一曰鐐。以鐵為之。連環重一斤。徒罪以上用之。命盜重案。供辭不實。男子用夾棍。以梃木三根。中梃木長三尺四寸。旁木各長三尺。上圓徑二寸。下方闊二寸二分。自下而上至六寸。於三木四面相合處。各鑿圓窩。徑一寸六分。深六分。婦人供辭不實。用桚指。以圓木五根為之。各長七寸。徑圓各五分。

1661審問官有擅用匣牀。捕獲強盜有妄用腦箍。毛竹連根大板。及竹籤烙鐵等刑。肆行酷虐致斃人命者。從重治罪。

審問官有擅用匣牀。捕獲強盜有妄用腦箍。毛竹連根大板。及竹籤烙鐵等刑。肆行酷虐致斃人命者。從重治罪。

1698奉旨。各監口有刑具曰大鐐。與匣牀無異。又短夾棍止長尺許。大枷重百三十斤。瓦樣重板。此皆酷虐之刑。著嚴行禁止。

奉旨。各監口有刑具曰大鐐。與匣牀無異。又短夾棍止長尺許。大枷重百三十斤。瓦樣重板。此皆酷虐之刑。著嚴行禁止。

1736議准。各旗枷號人犯。例俱發與各門示眾。因而設立房屋以為住宿之地。遂有門監之名。實非囹圄可比。無如不肖兵丁。每借防範為名。需索陵虐。弊竇叢生。甚至男女混雜。尤為未便。嗣後枷號人犯。仍照例枷號各門。不必拆毀門監。惟女犯必須另設牆垣房屋。應令提督會同刑部各委官一員。於各門詳加閱看。或於門監之旁。添造房屋一二閒。或即於現在門監之內。量撥一二閒。另開門戶。專為女犯居住歇宿之所。不許仍同男犯俱禁一處。以致混雜無別。至此等枷號人犯。原非重囚。且係已結之案。應許其跟隨親屬一人。在內照管。其看守兵丁。責令該管官弁嚴加管束。不得任其勒索陵虐。仍令步軍提督不時防察。並交都察院照稽察刑部監之例。每月派滿漢御史各一員。往來稽察。儻有不肖兵弁陵虐營私者。即行叅究。從重治罪。又議准。內外各衙門。所有刑具。因向無稽察之例。各隨意製造。故雖定有成式。終難畫一。刑部各司刑具。亦係陸續製造。並未較對畫一。是以不無輕重長短之殊。雍正十三年十月內。刑部派委專員。將各司刑具較對改造。始得合式。外省州縣。近者相去數十里。遠者百餘里。各處一方。隨意製造。而該管各上司例無考成。亦不特加察覈。以致刑具多輕重之異。小民受加等之刑。嗣後刑具。務遵定式。不得濫用短夾棍。及大板重枷。仍令該管道府。遇赴州縣盤查之日。即將所用刑具。詳加查驗。儻有從前情弊。即照例詳揭題叅。照擅用非刑例革職。至徵比錢糧。本應用小板輕枷。薄以示懲。下限完糧。即行釋放。嗣後有司官員。用大板重枷。將糧戶輒行酷責者。該督撫不時察。

議准。各旗枷號人犯。例俱發與各門示眾。因而設立房屋以為住宿之地。遂有門監之名。實非囹圄可比。無如不肖兵丁。每借防範為名。需索陵虐。弊竇叢生。甚至男女混雜。尤為未便。嗣後枷號人犯。仍照例枷號各門。不必拆毀門監。惟女犯必須另設牆垣房屋。應令提督會同刑部各委官一員。於各門詳加閱看。或於門監之旁。添造房屋一二閒。或即於現在門監之內。量撥一二閒。另開門戶。專為女犯居住歇宿之所。不許仍同男犯俱禁一處。以致混雜無別。至此等枷號人犯。原非重囚。且係已結之案。應許其跟隨親屬一人。在內照管。其看守兵丁。責令該管官弁嚴加管束。不得任其勒索陵虐。仍令步軍提督不時防察。並交都察院照稽察刑部監之例。每月派滿漢御史各一員。往來稽察。儻有不肖兵弁陵虐營私者。即行叅究。從重治罪。又議准。內外各衙門。所有刑具。因向無稽察之例。各隨意製造。故雖定有成式。終難畫一。刑部各司刑具。亦係陸續製造。並未較對畫一。是以不無輕重長短之殊。雍正十三年十月內。刑部派委專員。將各司刑具較對改造。始得合式。外省州縣。近者相去數十里。遠者百餘里。各處一方。隨意製造。而該管各上司例無考成。亦不特加察覈。以致刑具多輕重之異。小民受加等之刑。嗣後刑具。務遵定式。不得濫用短夾棍。及大板重枷。仍令該管道府。遇赴州縣盤查之日。即將所用刑具。詳加查驗。儻有從前情弊。即照例詳揭題叅。照擅用非刑例革職。至徵比錢糧。本應用小板輕枷。薄以示懲。下限完糧。即行釋放。嗣後有司官員。用大板重枷。將糧戶輒行酷責者。該督撫不時察。

1738議准。割腳筋法。業經除去。其盛京等處刨薓人犯。罪應割斷兩隻腳筋者。亦議准改為杖一百流三千里。遵行在案。惟川販案內窩隱以及護送之人。尚有問擬割腳筋之例自應一律奏明停止。嗣後川販案內窩隱護送為首之人。罪應割斷兩隻腳筋者。援照刨薓案內改准定例杖一百流三千里。為從罪應割斷一隻腳筋者。照減一等例杖一百徒三年。仍刺字。

議准。割腳筋法。業經除去。其盛京等處刨薓人犯。罪應割斷兩隻腳筋者。亦議准改為杖一百流三千里。遵行在案。惟川販案內窩隱以及護送之人。尚有問擬割腳筋之例自應一律奏明停止。嗣後川販案內窩隱護送為首之人。罪應割斷兩隻腳筋者。援照刨薓案內改准定例杖一百流三千里。為從罪應割斷一隻腳筋者。照減一等例杖一百徒三年。仍刺字。

1740議准。向例直隸各省問刑衙門。將某案某人因何事用夾刑。及用刑次數。逐細填註簿內。於年終繳送督撫衙門查閱。若有濫用夾棍。及用多報少情弊。查出指叅。照例議處。嗣後每案招解之時。務令將夾訊敘明。照例年終造冊。申送督撫查覈。

議准。向例直隸各省問刑衙門。將某案某人因何事用夾刑。及用刑次數。逐細填註簿內。於年終繳送督撫衙門查閱。若有濫用夾棍。及用多報少情弊。查出指叅。照例議處。嗣後每案招解之時。務令將夾訊敘明。照例年終造冊。申送督撫查覈。

1771諭。刑部律例內有邊外為民條款。與現在斷獄事宜不甚允協。著該部另行定例具奏。欽此。遵旨議定。原例所開情罪相同、而分別軍民定擬者。將為民字樣刪除。一體改發充軍。

諭。刑部律例內有邊外為民條款。與現在斷獄事宜不甚允協。著該部另行定例具奏。欽此。遵旨議定。原例所開情罪相同、而分別軍民定擬者。將為民字樣刪除。一體改發充軍。

1799諭。外省地方私設班館。及自新所。曾降嚴旨飭禁。至刑具等項。皆係按刑部制度。官為印烙頒發。有一定尺寸式樣。若私創刑具。任用非法。例干嚴禁。蘇州有新造小夾棍等名目。湖北又有數十餘斤之大鎖。非私造而何。況官設刑具。原視犯者情罪之輕重。分別責罰。即施之邪教。亦應概用官刑。何況審辦尋常案件。自設非刑。任情妄逞。借嚴峻之法。濟貪酷之私。此而不嚴行查禁。何以肅吏治而服民心。著通諭各直省督撫嚴飭所屬。嗣後一切刑具。皆用官定尺寸頒發印烙。如有私自創設刑具。非法濫用者。即行嚴叅治罪。決不寬貸。

諭。外省地方私設班館。及自新所。曾降嚴旨飭禁。至刑具等項。皆係按刑部制度。官為印烙頒發。有一定尺寸式樣。若私創刑具。任用非法。例干嚴禁。蘇州有新造小夾棍等名目。湖北又有數十餘斤之大鎖。非私造而何。況官設刑具。原視犯者情罪之輕重。分別責罰。即施之邪教。亦應概用官刑。何況審辦尋常案件。自設非刑。任情妄逞。借嚴峻之法。濟貪酷之私。此而不嚴行查禁。何以肅吏治而服民心。著通諭各直省督撫嚴飭所屬。嗣後一切刑具。皆用官定尺寸頒發印烙。如有私自創設刑具。非法濫用者。即行嚴叅治罪。決不寬貸。

1807諭。汪鏞奏請禁止非刑一摺。據稱各省問刑衙門。於例定刑具外。往往私造刑具。如木棒棰一物。敲內外腳踝。動至數十擊。或百餘擊不等。以致骨節損折。殊屬違例等語。所奏甚是。地方官審辦案件。所用刑具。輕重大小。俱有一定程式。理應出以慎重。何得制造非刑。恣為殘酷。今汪鏞所見地方官制造木棒棰一物。敲擊內外腳踝。往往動餘百十。甚至骨折。是三木之外。竟有可以便其鍛鍊者。儻審非正犯。而兩足已成廢棄。小民並未犯法。業經貽累終身。於心何忍。汪鏞摺內稱始於捕役拷訊賊犯。而現在伊於往德州審案時。即親見地方官豫備此項刑具。看來不止捕役私用。即官員等亦未必不視為常刑。恣其酷暴。試思所訊即確係賊犯。亦有官設刑具。何得恣意妄為。毫無惻隱。地方官於捕役私拷賊犯。不能嚴查懲辦。轉復尤而效之。是誠何心。且恐外省私設刑具。尚不止於此。不可不嚴加飭禁。通諭各省大小問刑衙門。如有似此濫置非刑。速行除毀。違者以違制論。其捕役違例擅拷。尤當認真訪查。有犯必懲。不可稍涉寬縱。儻再任聽捕役私設刑具。地方官查禁不嚴。著該上司據實叅處。以儆殘虐。用副朕矜慎庶獄至意。

諭。汪鏞奏請禁止非刑一摺。據稱各省問刑衙門。於例定刑具外。往往私造刑具。如木棒棰一物。敲內外腳踝。動至數十擊。或百餘擊不等。以致骨節損折。殊屬違例等語。所奏甚是。地方官審辦案件。所用刑具。輕重大小。俱有一定程式。理應出以慎重。何得制造非刑。恣為殘酷。今汪鏞所見地方官制造木棒棰一物。敲擊內外腳踝。往往動餘百十。甚至骨折。是三木之外。竟有可以便其鍛鍊者。儻審非正犯。而兩足已成廢棄。小民並未犯法。業經貽累終身。於心何忍。汪鏞摺內稱始於捕役拷訊賊犯。而現在伊於往德州審案時。即親見地方官豫備此項刑具。看來不止捕役私用。即官員等亦未必不視為常刑。恣其酷暴。試思所訊即確係賊犯。亦有官設刑具。何得恣意妄為。毫無惻隱。地方官於捕役私拷賊犯。不能嚴查懲辦。轉復尤而效之。是誠何心。且恐外省私設刑具。尚不止於此。不可不嚴加飭禁。通諭各省大小問刑衙門。如有似此濫置非刑。速行除毀。違者以違制論。其捕役違例擅拷。尤當認真訪查。有犯必懲。不可稍涉寬縱。儻再任聽捕役私設刑具。地方官查禁不嚴。著該上司據實叅處。以儆殘虐。用副朕矜慎庶獄至意。

1810諭。本日吏部具題。議處順天府南路同知竇景燕。於詳審案犯。輒用非刑。照例議以革職等因。詳閱本內。該部所引例文。稱官員將人犯除夾棍桚指之外。另用非刑者革職。跪鍊壓膝等刑者。降一級調用等語。因思內外問刑衙門。承審案犯。原應虛衷研鞫。不得專事刑求。然遇有狡猾之犯。不肯供吐實情。承問官不應遽用刑夾。亦不能不量加懲究。或甯耳跪鍊。或繼以壓膝。藉以得情定讞。尚不致傷其肢體。究非同木架撐執。或懸吊敲踝。及針刺手指等非刑可比也。若承問官審訊各犯。於案情未定之時。既不能遽得確情。而一經甯耳壓膝。即例有應得處分。則凡屬問刑各員。竟無不干吏議者。似此名實不符。殊不足以昭平允。所有承審案犯各員非刑一條。應如何酌中之處。著該部詳議具奏。欽此。遵旨議准。嗣後問刑各衙門。應用刑具。除例載夾棍 指枷號竹板遵照定式外。其 甯耳跪鍊壓膝及掌責等刑。係審理案件時。不得不酌量施用。應與例載各刑具照常行用。其有將無辜干連之人。濫行拷訊。及將應行審訊之犯。恣意陵虐。致斃人命者。仍行叅處。至非刑名目。現在欽奉諭旨指出之木架撐執、懸吊敲踝、針刺手指、並例載申禁之小夾棍、木棒棰、連根帶鬚竹板、聯枷等項、及例禁所不及賅載、一切任意私設者。均屬非刑。仍應嚴行禁止。

諭。本日吏部具題。議處順天府南路同知竇景燕。於詳審案犯。輒用非刑。照例議以革職等因。詳閱本內。該部所引例文。稱官員將人犯除夾棍桚指之外。另用非刑者革職。跪鍊壓膝等刑者。降一級調用等語。因思內外問刑衙門。承審案犯。原應虛衷研鞫。不得專事刑求。然遇有狡猾之犯。不肯供吐實情。承問官不應遽用刑夾。亦不能不量加懲究。或甯耳跪鍊。或繼以壓膝。藉以得情定讞。尚不致傷其肢體。究非同木架撐執。或懸吊敲踝。及針刺手指等非刑可比也。若承問官審訊各犯。於案情未定之時。既不能遽得確情。而一經甯耳壓膝。即例有應得處分。則凡屬問刑各員。竟無不干吏議者。似此名實不符。殊不足以昭平允。所有承審案犯各員非刑一條。應如何酌中之處。著該部詳議具奏。欽此。遵旨議准。嗣後問刑各衙門。應用刑具。除例載夾棍 指枷號竹板遵照定式外。其 甯耳跪鍊壓膝及掌責等刑。係審理案件時。不得不酌量施用。應與例載各刑具照常行用。其有將無辜干連之人。濫行拷訊。及將應行審訊之犯。恣意陵虐。致斃人命者。仍行叅處。至非刑名目。現在欽奉諭旨指出之木架撐執、懸吊敲踝、針刺手指、並例載申禁之小夾棍、木棒棰、連根帶鬚竹板、聯枷等項、及例禁所不及賅載、一切任意私設者。均屬非刑。仍應嚴行禁止。

1811諭。給事中陸言奏請敕禁非刑一摺。所奏甚是。問刑衙門。遇有應加刑鞫之處。本有一定制度。若私造非刑。任意殘酷。必至損折肢體。戕害性命。殊失國家欽恤之意。摺內所稱鸚哥架天平架等名目。皆非刑典所應有。必係外省州縣任意創為。因而相習成風。該給事中諒非憑虛臆說。著各省督撫嚴行飭禁。如有此等刑具。概令毀除。儻嗣後再有私行造用者。立即叅辦。以儆殘酷。又諭。勒保奏查明刑部枷號重輕尺寸。俱符定例。惟遵照定例尺寸。枷面較大。板片較薄。不能堅固等語。刑部枷號。因舊例尺寸較大。以符二十五斤之數。則板片厚不及一寸。木插厚僅三四分。難以經久。枷號封條亦易破裂。且犯人兩手不能及口。難於飲食。自應量為變通。著照勒保等所議。將枷號即定為長二尺五寸。闊二尺四寸。總以例載二十五斤為準。刑部即纂入則例。並將現有枷號。悉照新定尺寸更正。以歸畫一。

諭。給事中陸言奏請敕禁非刑一摺。所奏甚是。問刑衙門。遇有應加刑鞫之處。本有一定制度。若私造非刑。任意殘酷。必至損折肢體。戕害性命。殊失國家欽恤之意。摺內所稱鸚哥架天平架等名目。皆非刑典所應有。必係外省州縣任意創為。因而相習成風。該給事中諒非憑虛臆說。著各省督撫嚴行飭禁。如有此等刑具。概令毀除。儻嗣後再有私行造用者。立即叅辦。以儆殘酷。又諭。勒保奏查明刑部枷號重輕尺寸。俱符定例。惟遵照定例尺寸。枷面較大。板片較薄。不能堅固等語。刑部枷號。因舊例尺寸較大。以符二十五斤之數。則板片厚不及一寸。木插厚僅三四分。難以經久。枷號封條亦易破裂。且犯人兩手不能及口。難於飲食。自應量為變通。著照勒保等所議。將枷號即定為長二尺五寸。闊二尺四寸。總以例載二十五斤為準。刑部即纂入則例。並將現有枷號。悉照新定尺寸更正。以歸畫一。

1812諭。國家讞獄用刑。自有常法。即使獄囚狡不吐實。不得不加以刑訊。如輕則施以箠楚。重則威以三木。皆係古有其制。至今頒為令典。若擅用非刑。則具供成招。實難保無畏刑誣服之事。前經屢次降旨飭諭。而外省酷暴之習。仍未盡除。如現在直隸又有汪應鈐擅用木架熬審斃命之案。不可不加以申禁。嗣後著各督撫嚴查所屬。如有私造非刑問獄者。即指名叅處。雖用以成招定讞。案非誣罔。除將本案擬結外。其承審濫刑之罪。仍一併附叅示懲。又覆准。嗣後凡例內應用重枷枷號者。應於尋常枷號斤數上酌加十斤。計重三十五斤。其枷面止於加厚。而寬大悉照尋常枷號尺寸。長二尺五寸。闊二尺四寸為度。

諭。國家讞獄用刑。自有常法。即使獄囚狡不吐實。不得不加以刑訊。如輕則施以箠楚。重則威以三木。皆係古有其制。至今頒為令典。若擅用非刑。則具供成招。實難保無畏刑誣服之事。前經屢次降旨飭諭。而外省酷暴之習。仍未盡除。如現在直隸又有汪應鈐擅用木架熬審斃命之案。不可不加以申禁。嗣後著各督撫嚴查所屬。如有私造非刑問獄者。即指名叅處。雖用以成招定讞。案非誣罔。除將本案擬結外。其承審濫刑之罪。仍一併附叅示懲。又覆准。嗣後凡例內應用重枷枷號者。應於尋常枷號斤數上酌加十斤。計重三十五斤。其枷面止於加厚。而寬大悉照尋常枷號尺寸。長二尺五寸。闊二尺四寸為度。

reshen 熱審

1651諭。天時向熱。宜行熱審之例。令刑部通察刑獄。五城司坊。順天府京縣。察監犯有無干牽連者。即日釋放。笞杖徒流。次第減免。死罪情可矜疑者。奏請定奪。

諭。天時向熱。宜行熱審之例。令刑部通察刑獄。五城司坊。順天府京縣。察監犯有無干牽連者。即日釋放。笞杖徒流。次第減免。死罪情可矜疑者。奏請定奪。

1653每年小滿後。三法司會審現監人犯。笞罪釋放。徒流以下減等發落。重囚可矜疑者。請旨定奪。直隸及各省。嵗一舉行。

每年小滿後。三法司會審現監人犯。笞罪釋放。徒流以下減等發落。重囚可矜疑者。請旨定奪。直隸及各省。嵗一舉行。

1657覆准。熱審之例。定於小滿後十日舉行。在京者照常題明審理。其直隸各省遠近不一。停其具題。行咨該督撫。即查照定例舉行。

覆准。熱審之例。定於小滿後十日舉行。在京者照常題明審理。其直隸各省遠近不一。停其具題。行咨該督撫。即查照定例舉行。

1661定。停熱審減等之例。

定。停熱審減等之例。

1668定。內外問刑衙門。復照舊行熱審之例。

定。內外問刑衙門。復照舊行熱審之例。

1669覆准。直隸各省具題事件。除實犯死罪外。所有減等各犯。遇熱審俱行減等。又題准。流徙甯古塔尚陽堡人犯。遇熱審俱照例減等。

覆准。直隸各省具題事件。除實犯死罪外。所有減等各犯。遇熱審俱行減等。又題准。流徙甯古塔尚陽堡人犯。遇熱審俱照例減等。

1670題准。軍罪人犯。遇熱審亦照例減等。軍流徒杖等犯。於熱審之前、已經具題。未曾奉旨發落者。遇熱審仍照例減等發落。又題准。承問官將應減等人犯。遺漏未經減等者。罰俸一年。轉詳之司道罰俸六月。督撫罰俸三月。

題准。軍罪人犯。遇熱審亦照例減等。軍流徒杖等犯。於熱審之前、已經具題。未曾奉旨發落者。遇熱審仍照例減等發落。又題准。承問官將應減等人犯。遺漏未經減等者。罰俸一年。轉詳之司道罰俸六月。督撫罰俸三月。

1671覆准。直省督撫在熱審之先具題到部之案。遇熱審仍行減等發落。其在熱審時具題之案。雖過熱審之期到部者。亦仍減等發落。

覆准。直省督撫在熱審之先具題到部之案。遇熱審仍行減等發落。其在熱審時具題之案。雖過熱審之期到部者。亦仍減等發落。

1672題准。運軍犯徒罪責四十板發遣者。遇熱審減等責三十五板。並妻發二千里內衞充軍。

題准。運軍犯徒罪責四十板發遣者。遇熱審減等責三十五板。並妻發二千里內衞充軍。

1674題准。各案於原具題時遇熱審。因情罪不符、駮查後逾熱審之期題覆者。仍減等完結。

題准。各案於原具題時遇熱審。因情罪不符、駮查後逾熱審之期題覆者。仍減等完結。

1676題准。叛案牽連流犯。遇熱審不准減等。

題准。叛案牽連流犯。遇熱審不准減等。

1679議定。凡擬定安插烏拉奉天人犯。遇熱審免責。仍行發遣。

議定。凡擬定安插烏拉奉天人犯。遇熱審免責。仍行發遣。

1681題准。侵盜錢糧擬流之犯。遇熱審不減等。

題准。侵盜錢糧擬流之犯。遇熱審不減等。

1683議准。承問官將貪婪官員故意遲延、以待熱審者。題叅議處。本犯亦不准減等。

議准。承問官將貪婪官員故意遲延、以待熱審者。題叅議處。本犯亦不准減等。

1686諭。獄訟重情。關繫民命。今天氣炎熱。恐有情可末減者。淹斃囹圄。朕心不忍。特遣部院大臣會同三法司。將已結重案。詳加審鞫。有罪可矜疑者。即察明具奏。毋令淹斃。又諭。天氣炎熱。罪犯減等發落。內外原屬一體。著各省督撫將已結案內現在監禁者。逐一詳審。果可矜疑。開明具奏。三法司覆覈。照例減等。

諭。獄訟重情。關繫民命。今天氣炎熱。恐有情可末減者。淹斃囹圄。朕心不忍。特遣部院大臣會同三法司。將已結重案。詳加審鞫。有罪可矜疑者。即察明具奏。毋令淹斃。又諭。天氣炎熱。罪犯減等發落。內外原屬一體。著各省督撫將已結案內現在監禁者。逐一詳審。果可矜疑。開明具奏。三法司覆覈。照例減等。

1691議准。每年熱審減等事件。如遇七月立秋。即以立秋前一日為限。其六月立秋之年。仍遵舊例以六月底為限。

議准。每年熱審減等事件。如遇七月立秋。即以立秋前一日為限。其六月立秋之年。仍遵舊例以六月底為限。

1692題准。本年四月初五日小滿。六月二十五日立秋。照例於小滿後十日為始。至立秋前一日止。一應現審在監人犯。俱當遵旨詳審。充軍流徙徒杖等罪。減等發落。笞罪豁免。重囚內有可矜疑者。請旨定奪。仍將結過數目。繕寫具奏。嗣後每年俱照此例通行。

題准。本年四月初五日小滿。六月二十五日立秋。照例於小滿後十日為始。至立秋前一日止。一應現審在監人犯。俱當遵旨詳審。充軍流徙徒杖等罪。減等發落。笞罪豁免。重囚內有可矜疑者。請旨定奪。仍將結過數目。繕寫具奏。嗣後每年俱照此例通行。

1693諭。照依往年熱審。特遣大臣將在獄重犯。除十惡外。並現審拏禁人犯審理減等。其杖罪等犯。應釋放即行釋放。

諭。照依往年熱審。特遣大臣將在獄重犯。除十惡外。並現審拏禁人犯審理減等。其杖罪等犯。應釋放即行釋放。

1704諭。熱審謂之慎刑。夫刑在平時。亦宜加慎。何必因熱而始慎也。如謂熱審減等。於犯人有益。則於原審時即以減等議之。豈不更有益乎。且犯人苦熱猶可。而苦寒更甚。熱既宜審。則寒亦宜審。既多此一事。而不肖官員。遂欲延至熱審。故意遲玩。熱審應否停止。九卿議奏。欽此。遵旨議准。熱審之例。永行停止。

諭。熱審謂之慎刑。夫刑在平時。亦宜加慎。何必因熱而始慎也。如謂熱審減等。於犯人有益。則於原審時即以減等議之。豈不更有益乎。且犯人苦熱猶可。而苦寒更甚。熱既宜審。則寒亦宜審。既多此一事。而不肖官員。遂欲延至熱審。故意遲玩。熱審應否停止。九卿議奏。欽此。遵旨議准。熱審之例。永行停止。

1714諭。朕避暑口外。駐蹕山莊。素稱清涼之地。還覺煩蒸。想京師必然更甚。朕時以民生疾苦為念。今天下承平。農商樂業。惟有罪之人。拘繫囹圄。身被枷鎖。當茲盛暑。恐致疾疫。軫念及此。不勝惻然。應將監禁罪囚。少加寬恤。獄中多置冰水以解鬱暑。其九門鎖禁人犯。毋論奉旨。亦著減其鎖條。至一應枷號人犯。限期未滿者。暫行釋放。俟出暑時仍照限補枷。

諭。朕避暑口外。駐蹕山莊。素稱清涼之地。還覺煩蒸。想京師必然更甚。朕時以民生疾苦為念。今天下承平。農商樂業。惟有罪之人。拘繫囹圄。身被枷鎖。當茲盛暑。恐致疾疫。軫念及此。不勝惻然。應將監禁罪囚。少加寬恤。獄中多置冰水以解鬱暑。其九門鎖禁人犯。毋論奉旨。亦著減其鎖條。至一應枷號人犯。限期未滿者。暫行釋放。俟出暑時仍照限補枷。

1715諭。今年之熱。不減去年。將罪人照去年例行。

諭。今年之熱。不減去年。將罪人照去年例行。

1716諭。熱河地方涼爽。未覺甚熱。但今日閱內報。六月初二日甚屬溽暑。從此必至大熱。宜照先年將犯人寬放。

諭。熱河地方涼爽。未覺甚熱。但今日閱內報。六月初二日甚屬溽暑。從此必至大熱。宜照先年將犯人寬放。

1723諭。熱審減等國朝舊有成例。蓋念時當盛暑。囹圄之地。倍加炎蒸。笞。杖所加。更為酷烈。故特與減等。以昭法外之仁。迨後日久弊生。罪人妄希巧脫。胥吏因緣為姦。故延日期。致逃法網。是以停止熱審減等之例。以杜弊端。我聖祖仁皇帝如天好生。凡閱讞章。哀矜詳慎。秋審決囚。屢行停止。至每嵗夏月必特沛恩綸。監候者寬其刑具。枷責者緩至秋涼。雖停熱審之例。仍寓減等之心。恩至渥也。朕仰體聖慈。時深軫恤。嗣後每遇熱審之期。仍復減等舊例。其監禁重犯。亦量加寬恤。至情罪可疑。及牽連待質人等。暫予保釋。俟秋後再行拘禁。凡內外讞獄衙門。一體詳慎遵行。庶幾刑期無刑之意。其有故意遲延、仍蹈前弊、希圖漏網者。除本犯不准減等外。官吏嚴加議罪。又議准。凡軍流徒罪、並旗人犯軍流徒罪折枷號者。俱不准減等。其犯枷杖等輕罪人犯。會同三法司仍照例減等發落。笞罪寬免。監禁重犯。嚴令提牢官員。量加寬恤。至部內現審案件。審明減等。十日一次彙題。其人犯俱交該旗地方官暫行保釋。俟六月底送部發落。如斬絞重犯內、或有情罪可矜可疑者。刑部會同都察院大理寺另行請旨。儻內外讞獄衙門。有故意遲延、恣行姦弊。或人犯妄希巧脫者。除本犯不准減等外。其因緣作弊之官吏。嚴加治罪。

諭。熱審減等國朝舊有成例。蓋念時當盛暑。囹圄之地。倍加炎蒸。笞。杖所加。更為酷烈。故特與減等。以昭法外之仁。迨後日久弊生。罪人妄希巧脫。胥吏因緣為姦。故延日期。致逃法網。是以停止熱審減等之例。以杜弊端。我聖祖仁皇帝如天好生。凡閱讞章。哀矜詳慎。秋審決囚。屢行停止。至每嵗夏月必特沛恩綸。監候者寬其刑具。枷責者緩至秋涼。雖停熱審之例。仍寓減等之心。恩至渥也。朕仰體聖慈。時深軫恤。嗣後每遇熱審之期。仍復減等舊例。其監禁重犯。亦量加寬恤。至情罪可疑。及牽連待質人等。暫予保釋。俟秋後再行拘禁。凡內外讞獄衙門。一體詳慎遵行。庶幾刑期無刑之意。其有故意遲延、仍蹈前弊、希圖漏網者。除本犯不准減等外。官吏嚴加議罪。又議准。凡軍流徒罪、並旗人犯軍流徒罪折枷號者。俱不准減等。其犯枷杖等輕罪人犯。會同三法司仍照例減等發落。笞罪寬免。監禁重犯。嚴令提牢官員。量加寬恤。至部內現審案件。審明減等。十日一次彙題。其人犯俱交該旗地方官暫行保釋。俟六月底送部發落。如斬絞重犯內、或有情罪可矜可疑者。刑部會同都察院大理寺另行請旨。儻內外讞獄衙門。有故意遲延、恣行姦弊。或人犯妄希巧脫者。除本犯不准減等外。其因緣作弊之官吏。嚴加治罪。

1724諭。嗣後凡盜犯熱審不必減等。

諭。嗣後凡盜犯熱審不必減等。

1737諭。向來每年熱審之時。凡應杖責者有八折之例。內外通行。本年福建巡撫盧焯條陳熱審事宜。經刑部議稱律文無八折之條。地方有司或將笞杖之罪。概行八折。則輕重混淆。未為允當。嗣後每遇熱審之期。將一切案件。應行減等寬免之處。務令畫一。遵照定例。不必復行八折等語。朕思小民之犯杖責者。其罪本輕。而盛暑之中。量減其敲扑之數。乃國家寬恤之仁。八折之例。由來已久。不當以有司之偶然奉行不善。而輕為改易者。著刑部另行妥議具奏。

諭。向來每年熱審之時。凡應杖責者有八折之例。內外通行。本年福建巡撫盧焯條陳熱審事宜。經刑部議稱律文無八折之條。地方有司或將笞杖之罪。概行八折。則輕重混淆。未為允當。嗣後每遇熱審之期。將一切案件。應行減等寬免之處。務令畫一。遵照定例。不必復行八折等語。朕思小民之犯杖責者。其罪本輕。而盛暑之中。量減其敲扑之數。乃國家寬恤之仁。八折之例。由來已久。不當以有司之偶然奉行不善。而輕為改易者。著刑部另行妥議具奏。

1752諭。熱審減等。向例以立秋日為止。立秋在六月內者。以七月朔日為止。今嵗天氣炎蒸。其熱審減等。著展至處暑日為止。又諭。熱審減等之期。已經展至處暑日為止。但目今雨澤尚未霑足。著刑部仍行減等。俟雨足後再照舊辦理。

諭。熱審減等。向例以立秋日為止。立秋在六月內者。以七月朔日為止。今嵗天氣炎蒸。其熱審減等。著展至處暑日為止。又諭。熱審減等之期。已經展至處暑日為止。但目今雨澤尚未霑足。著刑部仍行減等。俟雨足後再照舊辦理。

1756諭。步軍統領衙門奏。刑部現行則例內開。枷號人犯。例應冬令暫行保出。俟春令補行枷號。但步軍統領衙門枷號人犯。好事者甚眾。時值嵗暮。易於滋事。請仍照例枷號示眾等語。從前枷號人犯。惟於熱審時暫行保出。並未有冬令亦行保出之例。此等滋事不法之徒。乘時責懲。則人始知儆懼。若市恩姑容。實為養姦縱惡。大非國家明罰敕法之道。刑部即欲援例定擬。亦當專摺奏請。不意遽行編入律例。實屬不合。刑部堂官。著照瞻徇例。嚴加察議具奏。枷號人犯。仍照舊例辦理。

諭。步軍統領衙門奏。刑部現行則例內開。枷號人犯。例應冬令暫行保出。俟春令補行枷號。但步軍統領衙門枷號人犯。好事者甚眾。時值嵗暮。易於滋事。請仍照例枷號示眾等語。從前枷號人犯。惟於熱審時暫行保出。並未有冬令亦行保出之例。此等滋事不法之徒。乘時責懲。則人始知儆懼。若市恩姑容。實為養姦縱惡。大非國家明罰敕法之道。刑部即欲援例定擬。亦當專摺奏請。不意遽行編入律例。實屬不合。刑部堂官。著照瞻徇例。嚴加察議具奏。枷號人犯。仍照舊例辦理。

1885嗣後凡係由流三千里加一等者。均改發極邊足四千里充軍。

嗣後凡係由流三千里加一等者。均改發極邊足四千里充軍。

律/lü 2 | Shuxing 贖刑

贖刑五刑中俱有應贖之款。附列於此。以便應用。納贖。無力依律決配。有力照例納贖。收贖。老幼廢疾天文生。及婦人折杖。照律收贖。贖罪。官員正妻。及例難的決。並婦人有力者。照律收贖。

tiaoli 條例

條例/tiaoli 14

凡軍民諸色人役、及舍餘總小旗、審有力者。與文武官吏、舉人、監生、生員、冠帶官、知印吏、承差、陰陽生、醫生、老人、舍人。不分笞杖徒流雜犯死罪。俱令運炭運灰運 納米納料等項贖罪。若官吏人等、例該革去職役。與舍餘總小旗、軍民人役、審無力者。笞杖罪的決。徒流雜犯死罪、各做工擺站哨瞭發充儀從。情重者煎鹽炒鐵。死罪五年。流罪四年。徒罪照徒年限。其在京軍丁人等無差占者、與例難的決之人。笞杖亦令做工。 [謹案此條係原例。]

條例/tiaoli 15

凡軍民諸色人役、審有力者。與舉人、監生、生員、冠帶官、知印吏、承差、陰陽生、醫生、老人、舍人。不分笞杖徒流雜犯死罪。應准贖者。俱照有力稍有力圖內數目折銀納贖。若舉監生員人等、例該除名革役。罪不應贖者。與軍民人等、罪應贖而審無力者。笞杖徒流雜犯死罪、俱照律的決發落。 [謹案雍正三年奏准。舍餘總小旗。今無此職名。其文武官犯罪。俱以罰俸降級等項處分。並納贖及運炭運灰做工等項。今已不行。俱照有力稍有力納贖。因改定此條。]

條例/tiaoli 16

凡軍民諸色人役。審有力者。與舉人、監生、生員、冠帶官。不分笞杖徒流雜犯死罪。應准納贖。若舉監生員人等、例該除名革役、罪不應贖者。與軍民人等、罪應贖而審無力者。笞杖徒流雜犯死罪。俱照律的決發落。 [謹案乾隆五年奏准。今無老人舍人名色。其知印吏承差陰陽生。俱係衙役。律例內無納贖之條。至官醫生雖非衙役。而未有職銜。亦包在軍民諸色人役之內。因改定此條。]

條例/tiaoli 17

凡進士舉人貢監生及一切有頂戴官。有犯笞杖輕罪。照律納贖。罪止杖一百者、分別咨叅除名。徒流以上。照例發配。 [謹案嘉慶六年奏准。軍民諸色人役。有犯笞杖徒流雜犯死罪。現行律例。俱的決發落。並無應准納贖之例。至舉人監生冠帶官。犯該杖一百以下者。照律納贖。杖一百者斥革。徒流以上。照律發配。並無徒流雜犯死罪。准其納贖之例。若生員犯該笞杖者。例內另有罪止戒飭。移會該教官照例發落之條。不在納贖之列。生員二字應刪並添入進士貢生二項。冠帶官改為一切有頂戴官。復改定此條。]

條例/tiaoli 18

凡進士舉人貢監生員及一切有頂戴官。有犯笞杖輕罪、照例納贖。罪止杖一百者、分別咨叅除名。所得杖罪、免其發落。徒流以上、照例發配。至生監犯罪。除應杖一百、及徒流以上。並速議速題案內、無論笞杖。均於辦結後、知照禮部外。其尋常律應納贖之生監、應否褫革開復。會同禮部辦理。 [謹案此條道光元年增定。十四年以既經叅革除名。所得杖罪。自不在重科之列。奏明於咨叅除名下。添所得杖罪免其發落八字。]

條例/tiaoli 19

太常寺廚役。但係訐告詞訟、及因人連累。問該笞杖罪名者、納贖。仍送本寺著役。徒罪以上、及姦盜詐偽、並有誤供祀等項。不分輕重、俱的決。改撥光祿寺應役。 [謹案此條係原例。乾隆五年。於訐告詞訟句下。增過誤犯罪四字。]

條例/tiaoli 20

凡在京在外運炭納米贖罪等項囚犯。監追兩月之上。如果貧難。改擬做工擺站的決等項發落。若軍職監追三月之上。及守衞上直旗軍人等、納銀贖罪。監追一月之上。各不完者。俱先發還職著役。扣俸糧月糧、准抵完官。其一應納紙囚犯、追至三月不能完者、放免。 [謹案此條係原例。雍正三年奏准。今罪犯應贖而情願贖者。方准折贖。並無監追不完。改擬做工。及扣除俸糧之處。例文刪。]

條例/tiaoli 21

在外軍衞有司但有差遣。及供送人來京。犯罪。無力者、笞杖的決。徒罪以上、遞回原籍。官司各照彼中事例發落。照本犯原籍地方發配事例。 [謹案此條係原例。乾隆五年奏准。例內所稱供送來京之人。乃指舍人舍餘等而言。今無此等名色。而衙役犯法。又無納贖之例。此條刪。]

條例/tiaoli 22

贖罪囚犯。除在京已有舊例外。其在外審有力稍有力二項。俱照原行則例擬斷。不許妄引別例。致有輕重。若婦人審有力、與命婦軍職正妻、及例難的決之人、贖罪者。笞杖每一十。折贖銀一錢。其老幼廢疾、及婦人、天文生、餘罪收贖者。每笞杖一十。各贖銀七釐五毫。 [謹案此條係原例。雍正三年奏准。今贖罪不分在京在外。文武官員妻。俱屬一體。將例文內除在京已有舊例外。其在外十一字刪去。軍職正妻。改為官員正妻。]

條例/tiaoli 23

婦人審有力、與命婦官員正妻、及例難的決之人、贖罪者。笞杖每一十。折贖銀一錢。其老幼廢疾、及婦人、天文生、餘罪收贖者。每笞杖一十。各贖銀七釐五毫。 [謹案乾隆五年。查現無原行之例。將前例刪節。至三十二年。因婦人決杖收贖。及老疾等餘罪收贖銀數。俱載納贖圖內。將此條刪除。]

條例/tiaoli 24

凡文武官革職有餘罪。及革職後另有笞杖徒流雜犯死罪。俱照有力圖內數目納贖。不能納贖者。照無力的決發落。其貪贓官役。概不准納贖。 [謹案此條雍正三年定。]

條例/tiaoli 25

凡文武官犯罪。本案革職。其笞杖輕罪。毋庸納贖。若革職後另犯笞杖罪者。照律納贖。徒流軍遣。依例發配。有呈請贖罪者。刑部覈其情節。奏明請旨定奪。其貪贓官役。概不准納贖。 [謹案嘉慶六年。查文武官犯私罪。杖一百革職。若本案犯該革職。其笞杖餘罪。係輕罪不議。毋庸納贖如革職後另犯笞杖。自應照例納贖。其罪至徒流以上者。俱照律發配。不准納贖。若呈請贖罪者。請旨定奪。其應納之銀。亦不照有力圖內數目。因改定此條。]

條例/tiaoli 26

凡文武官犯罪。本案革職。其笞杖輕罪。毋庸納贖。若革職後、另犯笞杖罪者。照律納贖。徒流軍遣。依例發配。有呈請贖罪者。刑部覈其情節。分別准贖不准贖二項。奏明請旨覈定。不得以可否字樣雙請入奏。其貪贓官役。概不准納贖。 [謹案此條道光四年遵旨改定。於覈其情節下。增分別准贖不准贖二項擬定十一字。於請旨下刪去定奪二字並增不得以可否字樣雙請入奏十一字。]

條例/tiaoli 27

生員不守學規。好訟多事者。俱斥革。按律發落。不准納贖。 [謹案此條嘉慶二十年遵旨定。]

條例/tiaoli 28

凡官員有先叅婪贓。及借名耗費等項。加派入己。革職提問者。如審無婪贓。止擬挪用錢糧因公科斂坐贓致罪。除革職外。其徒杖等罪。納贖俱免。如別案革職者。仍照例納贖。 [謹案此條雍正三年定。]

條例/tiaoli 29

凡官員有先叅婪贓、革職提問者。如審無婪贓入己、止擬因公挪用、因公科斂致罪。則除革職外餘罪納贖俱免。如別案革職者仍照例納贖。 [謹案此條乾隆五年改定。]

條例/tiaoli 30

凡官員有先婪贓、革職提問者。如審無婪贓入己、止擬因公挪用、因公科斂、及坐贓致罪。犯該杖一百者革職。徒流軍罪、依例決配。如罪在杖一百以下者、依文武官犯私罪律、交部議處。分別降罰。其先經革職之處。准予開復。 [謹案此條嘉慶六年改定。]

條例/tiaoli 31

凡律例開明准納贖不准納贖者、仍照舊遵行外。其律例內未經開載者。問刑官臨時詳審情罪。應准納贖者、聽其納贖。不應准納贖者、照律的決發落。如承問官濫准納贖、並多取肥己者。交部議處。 [謹案此條雍正三年定。乾隆三十二年改為濫准納贖者。交部議處。多取肥己者。計贓科罪。]

條例/tiaoli 32

婦女犯姦。杖罪的決。枷罪收贖。 [謹案此條乾隆五年定。]

條例/tiaoli 33

凡皇陵祠祭署奉祀祀丞、太常寺典簿、神樂觀提點、協律郎、贊禮郎、司樂等官。並樂舞生、及養牲官軍。有犯姦盜詐偽、失誤供祀。並一應贓私罪名。官及樂舞生各罷黜。仍照律發落。軍發原伍。若訐告詞訟、及因人連累、並一應公錯。犯該笞杖者、納贖。徒罪以上不礙行止者。運炭等項、各還職著役。 [謹案此條係原例。雍正三年奏准。 陵寢今無祠祭署。惟各壇有之。皇陵二字。改為各壇。太常寺典簿。非道官。例與京官同。故刪去。養牲所軍並無原伍。仍照例發落。軍發原伍九字。改為軍革役。仍照例發落。徒罪以上。亦無運炭等項例。其犯該笞杖者以下二十五字。改為照例納贖、又此條原載職官有犯律下。乾隆五年移附此律。]

條例/tiaoli 34

僧道官有犯。係京官、具奏提問。在外、依律徑自提問。受財枉法滿數、亦問充軍。及僧道有犯姦盜詐偽、逞私爭訟、怙終故犯、並一應贓私罪名有玷清規、妨礙行止者。俱發還俗。若犯公事失錯、因人連累、及過誤致罪、於行止戒規無礙者。悉令運炭納米等項。各還職為僧為道。 [謹案此條係原例。雍正三年奏准。今僧道官有犯。不論在京在外。一體提問。將係京官具奏提問在外九字刪。又枉法贓滿數充軍。今不用此例。將數滿亦問充軍六字。改為亦計贓問罪。俱發還俗四字。改為究出俗家姓名。責令還俗。仍依律例科斷。運炭納米等項六字。改為納贖。]

條例/tiaoli 35

僧道官有犯。徑自提問。及僧道有犯姦盜詐偽、並一應贓私罪名、責令還俗。仍依律例科斷。其公事失誤、因人連累、及過誤致罪者。悉准納贖。各還職為僧為道。 [謹案此條。乾隆五年改定。又案原載職官有犯律下。乾隆五年移附此律。]

條例/tiaoli 36

婦人有犯姦盜不孝、並審無力、與樂婦。各依律決罰。其餘有犯笞杖、並徒流雜犯死罪。該決杖一百者。審有力、與命婦軍職正妻、俱令納贖。 [謹案此條係原例。雍正三年奏准。今無樂婦。與樂婦三字刪。充軍一體納贖。徒流下增充軍二字。軍職久經裁革。改為官員正妻。又案原載工樂戶及婦人犯罪律下。嘉慶六年移附此律。復刪審無力審有力二句。]

歷年事例

1621諭。凡有武功授職者。必行間獲罪。乃革其官。或他事獲罪。勿議革。俾自贖。又定。有罪之人。修蓋城樓。准其贖罪。

諭。凡有武功授職者。必行間獲罪。乃革其官。或他事獲罪。勿議革。俾自贖。又定。有罪之人。修蓋城樓。准其贖罪。

1655覆准。犯人贖罪。春秋二季。照律例納銀。秋冬二季。令有司收銀。照時價糴穀存倉。年底將收納罪銀。並糴穀數目。彙造清冊。報戶部刑部查覈。又覆准。道府州縣折贖銀兩。設立循環簿。逐件登報布政司。彙報督撫積銀備賑。嵗底彙報戶部稽察。又題准。文武官員有犯。除實犯死罪外。餘罪俱准折贖。衙蠹犯罪者。不准折贖。

覆准。犯人贖罪。春秋二季。照律例納銀。秋冬二季。令有司收銀。照時價糴穀存倉。年底將收納罪銀。並糴穀數目。彙造清冊。報戶部刑部查覈。又覆准。道府州縣折贖銀兩。設立循環簿。逐件登報布政司。彙報督撫積銀備賑。嵗底彙報戶部稽察。又題准。文武官員有犯。除實犯死罪外。餘罪俱准折贖。衙蠹犯罪者。不准折贖。

1658覆准。直省大小衙門贓贖銀兩。逐項造冊。送按察司按季清查。有隱漏不報者。計贓論罪。儻該司通同容隱者。該撫按指名題。一併治罪。

覆准。直省大小衙門贓贖銀兩。逐項造冊。送按察司按季清查。有隱漏不報者。計贓論罪。儻該司通同容隱者。該撫按指名題。一併治罪。

1659覆准。在京軍民人等。犯流罪以上。及姦盜強盜知情故縱罪囚、以卑犯尊、衙蠹犯贓等罪。仍不准收贖外。其犯徒罪以下。有力者、俱照律例分別收贖。旗下婦女。除犯姦盜逃走等情的決外。餘罪亦准照例收贖。又題准。贖鍰定數。杖一百者。折銀三十五兩。杖九十者。折銀三十一兩二錢五分。杖八十者。折銀二十七兩五錢。杖七十者。折銀二十三兩七錢五分。杖六十者。折銀二十兩。

覆准。在京軍民人等。犯流罪以上。及姦盜強盜知情故縱罪囚、以卑犯尊、衙蠹犯贓等罪。仍不准收贖外。其犯徒罪以下。有力者、俱照律例分別收贖。旗下婦女。除犯姦盜逃走等情的決外。餘罪亦准照例收贖。又題准。贖鍰定數。杖一百者。折銀三十五兩。杖九十者。折銀三十一兩二錢五分。杖八十者。折銀二十七兩五錢。杖七十者。折銀二十三兩七錢五分。杖六十者。折銀二十兩。

1661題准。官員人等。有犯流徒籍沒等罪。情願修造城樓、營建贖罪者。呈明該原問衙門。豫為啟奏。下工部查議。奏聞請定奪。又定。官員仍聽折贖。其無力小民。犯杖罪者。即著的決。不必折贖。又議定。官民人等。犯杖六十、徒一年者。折銀二十三兩七錢五分。杖七十、徒一年半者。折銀二十九兩三錢七分五釐。杖八十、徒二年者。折銀三十五兩杖九十、徒二年半者。折銀四十兩六錢二分五釐。杖一百、徒三年者。折銀四十六兩二錢五分。杖一百流罪准徒四年者。折銀五十兩。雜犯死罪准徒五年者。折銀五十三兩七錢五分。又議准。凡贖鍰由督撫按批行者。承問官通詳。互相稽覈解部。司道府州縣官自理贖鍰。亦全數報部備賑。

題准。官員人等。有犯流徒籍沒等罪。情願修造城樓、營建贖罪者。呈明該原問衙門。豫為啟奏。下工部查議。奏聞請定奪。又定。官員仍聽折贖。其無力小民。犯杖罪者。即著的決。不必折贖。又議定。官民人等。犯杖六十、徒一年者。折銀二十三兩七錢五分。杖七十、徒一年半者。折銀二十九兩三錢七分五釐。杖八十、徒二年者。折銀三十五兩杖九十、徒二年半者。折銀四十兩六錢二分五釐。杖一百、徒三年者。折銀四十六兩二錢五分。杖一百流罪准徒四年者。折銀五十兩。雜犯死罪准徒五年者。折銀五十三兩七錢五分。又議准。凡贖鍰由督撫按批行者。承問官通詳。互相稽覈解部。司道府州縣官自理贖鍰。亦全數報部備賑。

1663題准。犯人有願認工贖罪者。呈明刑部。移咨工部。會同將犯人情罪。修建工程。查覈情罪與工程相符。奏聞請建造。又定。內外官員革職後犯杖罪者。仍准折贖。

題准。犯人有願認工贖罪者。呈明刑部。移咨工部。會同將犯人情罪。修建工程。查覈情罪與工程相符。奏聞請建造。又定。內外官員革職後犯杖罪者。仍准折贖。

1667覆准。旗下人犯罪。有力情願折贖者。照民人例一體折贖。無力者仍的決。

覆准。旗下人犯罪。有力情願折贖者。照民人例一體折贖。無力者仍的決。

1668覆准。州縣自理贖鍰。嵗底造冊申報按察司查覈。按察司自理贖鍰。嵗底申報督撫查覈。該督撫於嵗底彙造清冊報部查覈。儻有折多報少隱漏等弊。該督撫查明具題治罪。凡罰贖之人姓名及罰數。承審各官明晰出示曉諭。如有隱漏。以貪贓治罪。

覆准。州縣自理贖鍰。嵗底造冊申報按察司查覈。按察司自理贖鍰。嵗底申報督撫查覈。該督撫於嵗底彙造清冊報部查覈。儻有折多報少隱漏等弊。該督撫查明具題治罪。凡罰贖之人姓名及罰數。承審各官明晰出示曉諭。如有隱漏。以貪贓治罪。

1672覆准。律例內開載未盡折贖之條。問刑官臨時詳審情罪。應准折贖而自願者准其折贖。有不應准者仍的決。如濫准折贖。並多取肥己者。該督撫指名糾叅。

覆准。律例內開載未盡折贖之條。問刑官臨時詳審情罪。應准折贖而自願者准其折贖。有不應准者仍的決。如濫准折贖。並多取肥己者。該督撫指名糾叅。

1677議准。有出征之處殺人。奉旨免死者。鞭一百。照律追埋葬銀二十兩。給付死者之家。將枷號兩月存案。令軍前效力贖罪。如效力有據。及身受重傷者。免其枷號。若不行效力者。出兵回日。仍行枷號。將妻子家產人口。一併發與辛者庫。其口外蒙古等有犯。亦鞭一百。以追銀二十兩。折牲口一九。給付死者之家。令軍前效力贖罪。如效力有據。及身受重傷者。免其折枷號牲口三九。若不行效力者。仍追牲口三九。給付死者之家。妻子家產人口。一併給予該管之主為奴。至贖罪人犯之效力與否。該將軍並該管官登記明白。俟出兵回日。送部查議。

議准。有出征之處殺人。奉旨免死者。鞭一百。照律追埋葬銀二十兩。給付死者之家。將枷號兩月存案。令軍前效力贖罪。如效力有據。及身受重傷者。免其枷號。若不行效力者。出兵回日。仍行枷號。將妻子家產人口。一併發與辛者庫。其口外蒙古等有犯。亦鞭一百。以追銀二十兩。折牲口一九。給付死者之家。令軍前效力贖罪。如效力有據。及身受重傷者。免其折枷號牲口三九。若不行效力者。仍追牲口三九。給付死者之家。妻子家產人口。一併給予該管之主為奴。至贖罪人犯之效力與否。該將軍並該管官登記明白。俟出兵回日。送部查議。

1680議准。革職處分等官。及各項人犯。有願認修葺京都城樓公署。及倉庫牌樓贖罪者。除十惡等實犯死罪姦細光棍誣告叛逆放火等罪。不准認贖外。其餘斬絞重罪。並充軍流徙人犯。具呈工部。查覈情罪輕重與例相符。具題定限修理。完日免罪。又題准。認工復職贖罪人員。將原估銀兩定限赴工部交納。差各部賢能司官修理。其贖罪人犯。有保官者。即令出監。依限上納。過限不完。將保官一併叅究。無保官者。仍令寄監。定限上納。過限不完。題叅照原擬治罪。其認工交銀者。隨到即收。不得藉端留難掯勒。

議准。革職處分等官。及各項人犯。有願認修葺京都城樓公署。及倉庫牌樓贖罪者。除十惡等實犯死罪姦細光棍誣告叛逆放火等罪。不准認贖外。其餘斬絞重罪。並充軍流徙人犯。具呈工部。查覈情罪輕重與例相符。具題定限修理。完日免罪。又題准。認工復職贖罪人員。將原估銀兩定限赴工部交納。差各部賢能司官修理。其贖罪人犯。有保官者。即令出監。依限上納。過限不完。將保官一併叅究。無保官者。仍令寄監。定限上納。過限不完。題叅照原擬治罪。其認工交銀者。隨到即收。不得藉端留難掯勒。

1734議准。凡犯罪例不准納贖、而情有可原者。其捐贖之數。斬絞罪三品以上官。一萬二千兩。四品官。五千兩。五六品官。四千兩七品以下官。及進士舉人。二千五百兩。貢監生員二千兩。平人一千二百兩。軍流罪各減十分之四。徒罪以下。各減十分之六。枷號杖責。照徒罪捐贖。

議准。凡犯罪例不准納贖、而情有可原者。其捐贖之數。斬絞罪三品以上官。一萬二千兩。四品官。五千兩。五六品官。四千兩七品以下官。及進士舉人。二千五百兩。貢監生員二千兩。平人一千二百兩。軍流罪各減十分之四。徒罪以下。各減十分之六。枷號杖責。照徒罪捐贖。

1736諭。贖罪一條。原係古人金作贖刑之義。況在內由部臣奏請。在外由督撫奏請。皆屬斟酌情罪有可原者。方准納贖。其事尚屬可行。嗣後將贖罪一條。仍照舊例辦理。

諭。贖罪一條。原係古人金作贖刑之義。況在內由部臣奏請。在外由督撫奏請。皆屬斟酌情罪有可原者。方准納贖。其事尚屬可行。嗣後將贖罪一條。仍照舊例辦理。

1737覆准。例載婦女犯姦。杖罪的決。枷罪准其收贖。查納贖圖內。並未定有枷號如何收贖之文。惟名例犯罪免發遣條內。徒一年者枷號二十日。每等遞加五日等語。則枷號三十日者。應折徒二年。查徒五年俱包杖在內。今於徒二年內。除包杖八十應折銀六分外。其徒二年者。止應贖銀一錢六分五釐。婦人犯姦。既決杖一百。其枷號一月。應照徒二年除包杖八十折銀六分外。止應收贖銀一錢六分五釐。至於親屬犯姦。應枷號四十日者。除決杖一百折銀七分五釐外。應照徒三年收贖銀二錢二分五釐。其和同誘拐犯姦應枷號兩月者。除決杖外。應照流三千里收贖銀三錢七分五釐。

覆准。例載婦女犯姦。杖罪的決。枷罪准其收贖。查納贖圖內。並未定有枷號如何收贖之文。惟名例犯罪免發遣條內。徒一年者枷號二十日。每等遞加五日等語。則枷號三十日者。應折徒二年。查徒五年俱包杖在內。今於徒二年內。除包杖八十應折銀六分外。其徒二年者。止應贖銀一錢六分五釐。婦人犯姦。既決杖一百。其枷號一月。應照徒二年除包杖八十折銀六分外。止應收贖銀一錢六分五釐。至於親屬犯姦。應枷號四十日者。除決杖一百折銀七分五釐外。應照徒三年收贖銀二錢二分五釐。其和同誘拐犯姦應枷號兩月者。除決杖外。應照流三千里收贖銀三錢七分五釐。

1744議准。嗣後文武職官。有實犯姦贓十惡不孝等罪。律應的決者。照舊的決。其准枉法准不枉法論等贓。律應納贖者。仍照原律納贖。免其的決。又定。凡贖罪之案。每銀一兩。改折稻穀二石。覈算收納。又議准。嗣後命案死罪人犯。有呈請捐贖。情罪尚有可原。奏准贖罪者。照免死減流人犯。追埋葬銀二十兩例。倍追銀四十兩。給付屍親收領。

議准。嗣後文武職官。有實犯姦贓十惡不孝等罪。律應的決者。照舊的決。其准枉法准不枉法論等贓。律應納贖者。仍照原律納贖。免其的決。又定。凡贖罪之案。每銀一兩。改折稻穀二石。覈算收納。又議准。嗣後命案死罪人犯。有呈請捐贖。情罪尚有可原。奏准贖罪者。照免死減流人犯。追埋葬銀二十兩例。倍追銀四十兩。給付屍親收領。

1752議准。嗣後除律應納贖收贖之罪。仍各照例辦理。及犯該枷號杖責者。照徒罪捐贖外。其例應杖笞的決人犯。情有可贖者。酌議分杖為一等。笞為一等。如貢監生犯杖罪者。捐穀四百石。納銀二百兩。笞罪捐穀二百石。納銀一百兩。平人犯杖罪者。捐穀二百石。納銀一百兩。笞罪捐穀一百石。納銀五十兩。再贖罪條內。凡有職官員。俱得一律援贖。其贖鍰之多寡。俱視其品級之高下。分別等差。若貢監生以上。不按次遞增。仍屬無所區別。應請三品以上官犯革職後。有餘罪例不納贖者。如犯該杖罪者。捐穀二千四百石。納銀一千二百兩。犯該笞罪者。捐穀一千二百石。納銀六百兩。四品官犯該杖罪者。捐穀二千石。納銀一千兩。犯該笞罪者。捐穀一千石。納銀五百兩。五六品官犯該杖罪者。捐穀一千六百石。納銀八百兩。犯該笞罪者。捐穀八百石。納銀四百兩。七品以下及進士舉人犯該杖罪者。捐穀一千二百石。納銀六百兩。犯該笞罪者。捐穀六百石。納銀三百兩。笞杖人犯。原係輕罪。在京令具呈刑部查辦。按季彙題。銀兩咨付戶部查收。其外省笞杖贖罪人犯。令各地方官將犯罪情節。並可原應贖緣由。詳報督撫覈辦。限一月之內。銀穀繳儲倉庫。准其免罪。如係題結之案。附疏聲明。若事由外結。咨報戶刑二部。由部造冊。按季彙題。

議准。嗣後除律應納贖收贖之罪。仍各照例辦理。及犯該枷號杖責者。照徒罪捐贖外。其例應杖笞的決人犯。情有可贖者。酌議分杖為一等。笞為一等。如貢監生犯杖罪者。捐穀四百石。納銀二百兩。笞罪捐穀二百石。納銀一百兩。平人犯杖罪者。捐穀二百石。納銀一百兩。笞罪捐穀一百石。納銀五十兩。再贖罪條內。凡有職官員。俱得一律援贖。其贖鍰之多寡。俱視其品級之高下。分別等差。若貢監生以上。不按次遞增。仍屬無所區別。應請三品以上官犯革職後。有餘罪例不納贖者。如犯該杖罪者。捐穀二千四百石。納銀一千二百兩。犯該笞罪者。捐穀一千二百石。納銀六百兩。四品官犯該杖罪者。捐穀二千石。納銀一千兩。犯該笞罪者。捐穀一千石。納銀五百兩。五六品官犯該杖罪者。捐穀一千六百石。納銀八百兩。犯該笞罪者。捐穀八百石。納銀四百兩。七品以下及進士舉人犯該杖罪者。捐穀一千二百石。納銀六百兩。犯該笞罪者。捐穀六百石。納銀三百兩。笞杖人犯。原係輕罪。在京令具呈刑部查辦。按季彙題。銀兩咨付戶部查收。其外省笞杖贖罪人犯。令各地方官將犯罪情節。並可原應贖緣由。詳報督撫覈辦。限一月之內。銀穀繳儲倉庫。准其免罪。如係題結之案。附疏聲明。若事由外結。咨報戶刑二部。由部造冊。按季彙題。

1758諭。刑部議駮御史葉啟豐所奏斬絞捐贖之例。應請刪除。以虞書金作贖刑。呂刑大辟疑赦為訓。不知虞書原引而未發。而呂刑則穆王耄荒時所為也。欲准贖罪。止係可緩之類。然能贖與否。終視乎有力無力。該御史所言。未嘗不是。朕不能附該部之強詞奪理也。著將斬絞緩決各犯納贖之例。永行停止。俟遇有恩赦減等。其憚於遠行者。再准收贖。而贖鍰則仍照原擬罪名。不得照減等之罪。如此則犯死罪者。貧富一律。不能倖逃法紀而既減等以後。有力者得免遠徙。無力者莫可尤人。然亦幸慶再生。其著為令。

諭。刑部議駮御史葉啟豐所奏斬絞捐贖之例。應請刪除。以虞書金作贖刑。呂刑大辟疑赦為訓。不知虞書原引而未發。而呂刑則穆王耄荒時所為也。欲准贖罪。止係可緩之類。然能贖與否。終視乎有力無力。該御史所言。未嘗不是。朕不能附該部之強詞奪理也。著將斬絞緩決各犯納贖之例。永行停止。俟遇有恩赦減等。其憚於遠行者。再准收贖。而贖鍰則仍照原擬罪名。不得照減等之罪。如此則犯死罪者。貧富一律。不能倖逃法紀而既減等以後。有力者得免遠徙。無力者莫可尤人。然亦幸慶再生。其著為令。

1762議准。開例捐納。戶部設有飯食銀兩。捐文職屬吏部。捐武職屬兵部。該二部亦得飯食銀兩。又兵部武職請領劄付。工部水利工程國子監貢監請領監照。俱經奏准繳納公費銀兩在案。刑部有犯罪捐贖一條。在外督撫具奏。在內具呈到部。酌量情節。奏請上裁。奉旨准贖之後。勒限一月交銀。如限內不完。本犯不准贖罪外。將具呈家屬。照本犯罪減三等治罪。嗣後具呈之日。除例不准贖者毋庸議外。餘俱先行派委司員驗明銀兩。始行具奏。迨奉旨准贖。即給予執照。令赴戶部交納。請領執照時。照吏戶兵工等部。扣繳公費之例。令其每兩出公費銀五分。交與刑部收庫。以備每年一切公項幫貼之用。其由外省督撫奏請。刑部覈覆奏准之案。令於本省交銀時。亦按每兩五分之數。一併交納。俟解送飯銀之便。搭解到部。

議准。開例捐納。戶部設有飯食銀兩。捐文職屬吏部。捐武職屬兵部。該二部亦得飯食銀兩。又兵部武職請領劄付。工部水利工程國子監貢監請領監照。俱經奏准繳納公費銀兩在案。刑部有犯罪捐贖一條。在外督撫具奏。在內具呈到部。酌量情節。奏請上裁。奉旨准贖之後。勒限一月交銀。如限內不完。本犯不准贖罪外。將具呈家屬。照本犯罪減三等治罪。嗣後具呈之日。除例不准贖者毋庸議外。餘俱先行派委司員驗明銀兩。始行具奏。迨奉旨准贖。即給予執照。令赴戶部交納。請領執照時。照吏戶兵工等部。扣繳公費之例。令其每兩出公費銀五分。交與刑部收庫。以備每年一切公項幫貼之用。其由外省督撫奏請。刑部覈覆奏准之案。令於本省交銀時。亦按每兩五分之數。一併交納。俟解送飯銀之便。搭解到部。

1765議准。枷杖罪犯。例應外結。其於結案後。有情願捐贖者。直省督撫。或將原案鈔錄附咨送部覈覆。或止將事由咨部。並不將原案鈔咨。辦理殊未畫一。嗣後外結枷杖以下人犯。如有情願捐贖者。即將該犯原案。全行鈔錄。附咨送部覈覆。以免延滯。

議准。枷杖罪犯。例應外結。其於結案後。有情願捐贖者。直省督撫。或將原案鈔錄附咨送部覈覆。或止將事由咨部。並不將原案鈔咨。辦理殊未畫一。嗣後外結枷杖以下人犯。如有情願捐贖者。即將該犯原案。全行鈔錄。附咨送部覈覆。以免延滯。

1766議准。平常軍流人犯捐贖之例。未到配者。捐銀七百二十兩。已到配者。捐銀六百兩。其中雖有分別。而到配之軍流官犯。則於乾隆二十一年。奏明仍照原官品級銀數捐贖。並不以到配議減。至斬絞各犯捐贖之例。久經停止。前奉恩旨。遇有恩赦減等者。再准收贖。係屬格外皇仁。是以此等人犯。如有情願捐贖者。無論已未到配。亦仍照原擬罪名銀數捐贖。

議准。平常軍流人犯捐贖之例。未到配者。捐銀七百二十兩。已到配者。捐銀六百兩。其中雖有分別。而到配之軍流官犯。則於乾隆二十一年。奏明仍照原官品級銀數捐贖。並不以到配議減。至斬絞各犯捐贖之例。久經停止。前奉恩旨。遇有恩赦減等者。再准收贖。係屬格外皇仁。是以此等人犯。如有情願捐贖者。無論已未到配。亦仍照原擬罪名銀數捐贖。

1784奏准。刑部辦理贖罪各案。俱專摺奏請覈定。至情罪較重。未能准贖。向例即由刑部議駮。未經與准贖各犯。一體奏明。嗣後除笞杖人犯。照舊辦理。並由各省具奏交部覈議之案。仍逐案奏覆外。其外遣軍流以下罪犯。在部呈請贖罪者。俱開明案情。分別似應准贖似不應准贖兩項。按月彙奏。如一月僅止一件。歸入下月彙奏。

奏准。刑部辦理贖罪各案。俱專摺奏請覈定。至情罪較重。未能准贖。向例即由刑部議駮。未經與准贖各犯。一體奏明。嗣後除笞杖人犯。照舊辦理。並由各省具奏交部覈議之案。仍逐案奏覆外。其外遣軍流以下罪犯。在部呈請贖罪者。俱開明案情。分別似應准贖似不應准贖兩項。按月彙奏。如一月僅止一件。歸入下月彙奏。

1801議准。前代官員犯罪。無論笞杖徒流雜犯死罪。但有力者俱准納贖。無力的決發配。至國朝康熙年閒。始分別情罪。或准納贖。或不准納贖。定例遵行。查例載挪移庫銀五千兩以下者。照律雜犯流罪總徒四年。五千兩以上至一萬兩者。實杖一百流三千里。不准折贖。二萬兩者發近邊充軍。二萬兩以上者斬監候。又律載有司官吏人等。非奉上司明文。因公擅自科斂所屬財物。雖不入己。杖六十。贓重者坐贓論。入己者並計贓以枉法論各等語。是因公挪用因公科斂之案。俱有治罪明文。未便仍照舊例准其納贖。因奏明於例內改定。

議准。前代官員犯罪。無論笞杖徒流雜犯死罪。但有力者俱准納贖。無力的決發配。至國朝康熙年閒。始分別情罪。或准納贖。或不准納贖。定例遵行。查例載挪移庫銀五千兩以下者。照律雜犯流罪總徒四年。五千兩以上至一萬兩者。實杖一百流三千里。不准折贖。二萬兩者發近邊充軍。二萬兩以上者斬監候。又律載有司官吏人等。非奉上司明文。因公擅自科斂所屬財物。雖不入己。杖六十。贓重者坐贓論。入己者並計贓以枉法論各等語。是因公挪用因公科斂之案。俱有治罪明文。未便仍照舊例准其納贖。因奏明於例內改定。

1809奏。毆斃婢女。革職擬徒前任編修汪庚呈請贖罪。奉旨。汪庚鞭毆十嵗婢女致斃。情殊殘忍。特以主僕名分。罪止杖徒。茲呈請贖罪。若准令納贖。則官員恣行酷暴者無所懲戒。汪庚著不准其贖罪。又諭。祿康等奏山東濟南府國子監學正銜姚萬清等聯名呈請捐輸銀兩。代原任濟南府知府張鵬昇贖罪一摺。張鵬昇前於濟南府任內。請動公項。供應廣興。旋即歸款。前經審明定讞。革職遣戍。實屬罪所應得。該府紳士。以張鵬昇在任時。惠政甚多。且母老無子。情願捐銀代贖。呈明該省巡撫。未經批准。所辦甚是。茲復來京赴步軍統領衙門呈懇代奏。此事不可行。前次安徽懷遠等縣士民。曾有代叅令沙琛籲懇繳銀贖罪之案。沙琛獲罪之由。止係因署霍邱縣任內。承審重案不實。尚屬公罪。且知縣職分較小。尚可免其納贖。予以恩施。張鵬昇以方面大員。於濟南府任內。請動公項。供應廣興。其罪屬私。非沙琛可比。現在遣戍吉林。將來效力數年。或可釋回。亦當恩出自上。若據該紳士等懇請代為贖罪。是地方大員獲戾者。皆得因士民籲請。納鍰免罪。此風斷不可開。所有姚萬清等呈懇之處。著不准。即飭令回籍。

奏。毆斃婢女。革職擬徒前任編修汪庚呈請贖罪。奉旨。汪庚鞭毆十嵗婢女致斃。情殊殘忍。特以主僕名分。罪止杖徒。茲呈請贖罪。若准令納贖。則官員恣行酷暴者無所懲戒。汪庚著不准其贖罪。又諭。祿康等奏山東濟南府國子監學正銜姚萬清等聯名呈請捐輸銀兩。代原任濟南府知府張鵬昇贖罪一摺。張鵬昇前於濟南府任內。請動公項。供應廣興。旋即歸款。前經審明定讞。革職遣戍。實屬罪所應得。該府紳士。以張鵬昇在任時。惠政甚多。且母老無子。情願捐銀代贖。呈明該省巡撫。未經批准。所辦甚是。茲復來京赴步軍統領衙門呈懇代奏。此事不可行。前次安徽懷遠等縣士民。曾有代叅令沙琛籲懇繳銀贖罪之案。沙琛獲罪之由。止係因署霍邱縣任內。承審重案不實。尚屬公罪。且知縣職分較小。尚可免其納贖。予以恩施。張鵬昇以方面大員。於濟南府任內。請動公項。供應廣興。其罪屬私。非沙琛可比。現在遣戍吉林。將來效力數年。或可釋回。亦當恩出自上。若據該紳士等懇請代為贖罪。是地方大員獲戾者。皆得因士民籲請。納鍰免罪。此風斷不可開。所有姚萬清等呈懇之處。著不准。即飭令回籍。

1812諭。鄒炳泰等奏武清縣民人姚翰清等一百餘人公遞呈詞。為已革發遣知縣孫峸襃捐貲贖罪一摺。本日朕召見鄒炳泰等。並據面奏伊等於接收呈詞後。傳集該鄉民等詳細詢問。僉稱孫峸襃居官清正。愛民有素。茲聞其獲罪遠戍。不忍坐視。是以捐貲代為贖罪。其情詞出於至誠等語。孫峸襃任武清縣任內。克孚輿論。閱呈內臚舉各事蹟。該鄉民等同聲愛戴。似無虛捏情事。但該革令犯事緣由。係因縣民高六毒斃韓貴興一案。初驗本無錯誤。繼因審無確供。詳請覆檢。致為仵作張寬。及伊門丁書吏串通受賄蒙蔽。該革令被欺枉聽。部議褫革發遣。實係罪有應得。著鄒炳泰等傳到該鄉民等。明白曉諭。以伊等同心好義。感戴去任之官。其意亦屬可嘉。惟孫峸襃平素官聲雖好。而斷獄錯誤。則朝廷執法懲辜。不能寬宥。若竟徇所請。此後官員獲罪者。或詭託效尤。其弊亦不可不防。令該鄉民等將代孫峸襃贖罪銀二千兩。即行領回。勿許瀆懇。至孫峸襃獲罪遣戍。並無貪酷情弊。其詳請覆檢。亦尚有慎重民命之心。將來到戍三年期滿。該管大臣奏請。朕覈其案情。亦必降旨釋回。茲念其平日居官尚好。著加恩於到戍一年半即予釋放回籍。國法民情。並行不悖。該鄉民等亦當共知感激。若再行妄訴。即當治以應得之罪。

諭。鄒炳泰等奏武清縣民人姚翰清等一百餘人公遞呈詞。為已革發遣知縣孫峸襃捐貲贖罪一摺。本日朕召見鄒炳泰等。並據面奏伊等於接收呈詞後。傳集該鄉民等詳細詢問。僉稱孫峸襃居官清正。愛民有素。茲聞其獲罪遠戍。不忍坐視。是以捐貲代為贖罪。其情詞出於至誠等語。孫峸襃任武清縣任內。克孚輿論。閱呈內臚舉各事蹟。該鄉民等同聲愛戴。似無虛捏情事。但該革令犯事緣由。係因縣民高六毒斃韓貴興一案。初驗本無錯誤。繼因審無確供。詳請覆檢。致為仵作張寬。及伊門丁書吏串通受賄蒙蔽。該革令被欺枉聽。部議褫革發遣。實係罪有應得。著鄒炳泰等傳到該鄉民等。明白曉諭。以伊等同心好義。感戴去任之官。其意亦屬可嘉。惟孫峸襃平素官聲雖好。而斷獄錯誤。則朝廷執法懲辜。不能寬宥。若竟徇所請。此後官員獲罪者。或詭託效尤。其弊亦不可不防。令該鄉民等將代孫峸襃贖罪銀二千兩。即行領回。勿許瀆懇。至孫峸襃獲罪遣戍。並無貪酷情弊。其詳請覆檢。亦尚有慎重民命之心。將來到戍三年期滿。該管大臣奏請。朕覈其案情。亦必降旨釋回。茲念其平日居官尚好。著加恩於到戍一年半即予釋放回籍。國法民情。並行不悖。該鄉民等亦當共知感激。若再行妄訴。即當治以應得之罪。

1815諭。陳預奏審擬民人李其言控案一摺。此案李其言之父李應昌。原控縣書李振甲等偷盜倉米等情。係因生員傅焯先聲言李振甲等如非偷米。何必連夜搬運。次日又向生員朱芹昌告述。李應昌朱芹昌先後具呈赴控。而李應昌旋即在押病故。其子李其言復控訴不休。是傅焯多言肇釁。朱芹昌輕聽妄控。均屬不安本分。有玷學校。該撫將傅焯朱芹昌擬以杖責。仍請照例納贖。未免輕縱。傅焯朱芹昌俱著斥革。按律發落。嗣後生員不守學規好訟多事者。均照此案辦理。

諭。陳預奏審擬民人李其言控案一摺。此案李其言之父李應昌。原控縣書李振甲等偷盜倉米等情。係因生員傅焯先聲言李振甲等如非偷米。何必連夜搬運。次日又向生員朱芹昌告述。李應昌朱芹昌先後具呈赴控。而李應昌旋即在押病故。其子李其言復控訴不休。是傅焯多言肇釁。朱芹昌輕聽妄控。均屬不安本分。有玷學校。該撫將傅焯朱芹昌擬以杖責。仍請照例納贖。未免輕縱。傅焯朱芹昌俱著斥革。按律發落。嗣後生員不守學規好訟多事者。均照此案辦理。

1824諭。侯際清以擬流官犯在刑部衙門呈請贖罪。尚書韓崶在部最久。於刑名尤為諳練。乃辦理奏稿時。既覈其情節較重。仍以可否准贖雙請。殊屬取巧含混。現據托津等訊明。韓崶實無聽屬受賄情事。惟失察官吏舞弊得贓。及嗣子知情。親戚撞騙。且案內獲咎司員恩德等。皆係保列一等之人。盛思道又係韓崶於上年濫行保留。種種昏憒。即照托津等所擬從重發往軍臺。本屬咎有應得。姑念韓崶年近七十。著從寬免其發遣。加恩在萬年吉地工程處效力贖罪。已革刑部郎中恩德與董椿等商辦贖罪。收受不枉法贓一百二十兩以上。若僅照例問擬絞候。勒限完贓。減等發落。尚屬輕縱。著於完贓後。從重發往伊犂效力贖罪。已革郎中盛思道。為侯際清商辦贖罪。先後撞騙多贓。到案後復任意狡展誣賴。情殊險詐可惡。著從重發往伊犂效力贖罪。已革通判董椿。指官撞騙銀兩。數至盈千。到案後復不據實供吐。狡賴誣扳。情尤譎詐。著枷號兩箇月。滿日發近邊充軍。已革道員惠豐。訊未屬託重喜。惟言回復惠林。究有不合。著開復原官。交吏部照例議處。其漏查紅供。並失察官吏得贓之刑部堂官前任科布多叅贊大臣那彥寶。及兩次畫稿之盛京刑部侍郎海齡。江蘇巡撫韓文綺。候補主事張映漢。俱著交部嚴加議處。致任大學士戴均元。陝甘總督那彥成。於八月內雙請奏稿未能查出弊端。亦屬疏漏。俱著交部議處。原任道員德恩。左江道重倫。河北道鄒錫湻。於吳光斗等藏匿紅供。未經查出。並失察書吏舞弊。及同官得贓。俱著交部嚴加議處。嗣後刑部辦理贖罪案件。著仍照乾隆四十八年原議章程。分別准贖不准贖二項。奏明請旨覈定。不得以可否字樣雙請入奏。以免歧誤。

諭。侯際清以擬流官犯在刑部衙門呈請贖罪。尚書韓崶在部最久。於刑名尤為諳練。乃辦理奏稿時。既覈其情節較重。仍以可否准贖雙請。殊屬取巧含混。現據托津等訊明。韓崶實無聽屬受賄情事。惟失察官吏舞弊得贓。及嗣子知情。親戚撞騙。且案內獲咎司員恩德等。皆係保列一等之人。盛思道又係韓崶於上年濫行保留。種種昏憒。即照托津等所擬從重發往軍臺。本屬咎有應得。姑念韓崶年近七十。著從寬免其發遣。加恩在萬年吉地工程處效力贖罪。已革刑部郎中恩德與董椿等商辦贖罪。收受不枉法贓一百二十兩以上。若僅照例問擬絞候。勒限完贓。減等發落。尚屬輕縱。著於完贓後。從重發往伊犂效力贖罪。已革郎中盛思道。為侯際清商辦贖罪。先後撞騙多贓。到案後復任意狡展誣賴。情殊險詐可惡。著從重發往伊犂效力贖罪。已革通判董椿。指官撞騙銀兩。數至盈千。到案後復不據實供吐。狡賴誣扳。情尤譎詐。著枷號兩箇月。滿日發近邊充軍。已革道員惠豐。訊未屬託重喜。惟言回復惠林。究有不合。著開復原官。交吏部照例議處。其漏查紅供。並失察官吏得贓之刑部堂官前任科布多叅贊大臣那彥寶。及兩次畫稿之盛京刑部侍郎海齡。江蘇巡撫韓文綺。候補主事張映漢。俱著交部嚴加議處。致任大學士戴均元。陝甘總督那彥成。於八月內雙請奏稿未能查出弊端。亦屬疏漏。俱著交部議處。原任道員德恩。左江道重倫。河北道鄒錫湻。於吳光斗等藏匿紅供。未經查出。並失察書吏舞弊。及同官得贓。俱著交部嚴加議處。嗣後刑部辦理贖罪案件。著仍照乾隆四十八年原議章程。分別准贖不准贖二項。奏明請旨覈定。不得以可否字樣雙請入奏。以免歧誤。

1843諭。布彥泰等奏廢員文沖呈請贖罪一摺。文沖前在河督任內疏防漫口。糜帑殃民。厥咎甚重。所有該廢員呈請贖罪之處。著不准行。

諭。布彥泰等奏廢員文沖呈請贖罪一摺。文沖前在河督任內疏防漫口。糜帑殃民。厥咎甚重。所有該廢員呈請贖罪之處。著不准行。

1851諭。前據駱秉璋奏湖北漢陽府屬士民程瑞凱等。呈請捐貲助餉。代已革發遣新疆之前任湖南長寶道楊炳堃贖罪。當降旨交程矞采訪察具奏。茲據查明。該士民等。同心愛戴。係屬實情。惟該革員前次獲咎情節較重。且此端一開。將來發遣人員。恐不免有授意飾詞。希圖邀恩情事。所有該士民等呈請代楊炳堃贖罪之處。著不准行。

諭。前據駱秉璋奏湖北漢陽府屬士民程瑞凱等。呈請捐貲助餉。代已革發遣新疆之前任湖南長寶道楊炳堃贖罪。當降旨交程矞采訪察具奏。茲據查明。該士民等。同心愛戴。係屬實情。惟該革員前次獲咎情節較重。且此端一開。將來發遣人員。恐不免有授意飾詞。希圖邀恩情事。所有該士民等呈請代楊炳堃贖罪之處。著不准行。

門第二 | Mingli lü er 名例律二

律/lü 3 | Shi'e 十惡

一曰謀反。謂謀危社稷。二曰謀大逆。謂謀毀宗廟山陵及宮闕。三曰謀叛。謂謀背本國。濳從他國。四曰惡逆。謂毆及謀殺祖父母父母。夫之祖父母父母。殺伯叔父母姑兄姊外祖父母及夫者。 [謹案原注此下有祖父母父母。但謀但毆即坐。伯叔以下。須據殺訖方入惡逆。若謀而未殺。自當不睦之條。蓋惡逆者。常赦不原。不睦則會赦原宥。四十九字。乾隆五年刪。] 五曰不道。謂殺一家非死罪三人。及支解人。若採生折割造畜蠱毒魘魅。六曰大不敬。謂盜大祀 神御之物。乘輿服御物。盜及偽造御寶。合和御藥誤不依本方。及封題錯誤。若造御膳誤犯食禁。御幸舟船。誤不堅固。七曰不孝。謂告言呪祖父母父母。夫之祖父母父母。及祖父母父母在。別籍異財。若奉養有缺。居父母喪。身自嫁娶。若作樂釋服從吉。聞祖父母父母喪。匿不舉哀。詐稱祖父母父母死。八曰不睦。謂謀殺及賣緦麻以上親。毆告夫及大功以上尊長小功尊屬。九曰不義。謂部民殺本屬知府知州知縣。軍士殺本管官。吏卒殺本部五品以上長官。若殺見受業師。及聞夫喪。匿不舉哀。若作樂。釋服從吉。及改嫁。 [謹案本管官。原注作本管指揮千戶百戶。雍正三年改。十曰內亂。謂姦小功以上親。祖父妾。及與和者。]

律/lü 4 | Bayi 八議

一曰議親。謂皇家袒免以上親。及太皇太后皇太后緦麻以上親。皇后小功以上親。皇太子妃大功以上親。二曰議故。謂皇家故舊之人素得侍見。特蒙 恩待日久者。三曰議功。謂能斬馘奪旗。摧鋒萬里。或率眾來歸。甯濟一時。或開拓疆宇。有大勳勞。銘功太常者。四曰議賢。謂有大德行之賢人君子。其言行可以為法則者。五曰議能。謂有大才業。能整軍旅。治政事。為帝王之良輔佐。 [謹案為帝王之良輔佐。原註作為帝王之輔佐。人倫之師範。雍正三年奉旨改。] 六曰議勤。謂有大將吏謹守官職。早夜奉公。或出使遠方。經涉艱難。有大勤勞者。七曰議貴。謂爵一品。及文武職事官三品以上。散官二品以上者。八曰議賓。謂承先代之後為國賓者。

linian shili 歷年事例

1728諭。朕覽律例舊文。於名例內載有八議之條。其辭曰議親議故議功議賢議能議勤議貴議賓。此歷代相沿之文。其來已久。我朝律例。於此條雖仍載其文。而實未嘗照此例行者。蓋有深意存焉。不可不察。載而未用之故。亦不可不明也。夫刑罰之設。所以奉天罰罪。乃天下之至公至平。無容意為輕重者也。若於親故功賢等人之有罪者。故為屈法以示優容。則是可意為低昂。而律非一定者矣。尚可謂之公平乎。且親故功賢等人。或以效力宣勞。為朝廷所倚眷。或以勳門戚畹。為國家所優崇。其人既異於常人。則尤當制節謹度。秉禮守義。以為士民之倡率。迺不知自愛而致罹於法。是其違理道而蹈愆尤。非蚩蚩之氓無知誤犯者可比也。儻執法者又曲為之宥。何以懲惡而勸善乎。如所犯之罪。果出於無心。而情有可原。則為之臨時酌量。特與加恩。亦未為不可。若欲著為律。是於親故功賢等人未有過之先。即以不肖之人待之。名為從厚。其實乃出於至薄也。且使恃有八議之條。或任意為非。漫無顧忌。必有自干大法而不可止者。是又以寬宥之虛文。而轉陷之於罪戾。姑息之愛。尤不可以為優恤矣。今修輯律例各條。俱務詳加斟酌以期至當。惟此八議之條。若概為刪去。恐人不知其非理而害法。故仍令載入。特為頒示諭旨。俾天下曉然於此律之不可為訓。而親故人等。亦各知儆惕而重犯法。是則朕欽恤之至意也。

諭。朕覽律例舊文。於名例內載有八議之條。其辭曰議親議故議功議賢議能議勤議貴議賓。此歷代相沿之文。其來已久。我朝律例。於此條雖仍載其文。而實未嘗照此例行者。蓋有深意存焉。不可不察。載而未用之故。亦不可不明也。夫刑罰之設。所以奉天罰罪。乃天下之至公至平。無容意為輕重者也。若於親故功賢等人之有罪者。故為屈法以示優容。則是可意為低昂。而律非一定者矣。尚可謂之公平乎。且親故功賢等人。或以效力宣勞。為朝廷所倚眷。或以勳門戚畹。為國家所優崇。其人既異於常人。則尤當制節謹度。秉禮守義。以為士民之倡率。迺不知自愛而致罹於法。是其違理道而蹈愆尤。非蚩蚩之氓無知誤犯者可比也。儻執法者又曲為之宥。何以懲惡而勸善乎。如所犯之罪。果出於無心。而情有可原。則為之臨時酌量。特與加恩。亦未為不可。若欲著為律。是於親故功賢等人未有過之先。即以不肖之人待之。名為從厚。其實乃出於至薄也。且使恃有八議之條。或任意為非。漫無顧忌。必有自干大法而不可止者。是又以寬宥之虛文。而轉陷之於罪戾。姑息之愛。尤不可以為優恤矣。今修輯律例各條。俱務詳加斟酌以期至當。惟此八議之條。若概為刪去。恐人不知其非理而害法。故仍令載入。特為頒示諭旨。俾天下曉然於此律之不可為訓。而親故人等。亦各知儆惕而重犯法。是則朕欽恤之至意也。

律/lü 5 | Yingyizhe fanzui 應議者犯罪

凡八議者犯罪。開具所犯事情。實封奏聞取旨。不許擅自句問。若奉旨推問者。開具所犯罪名及應議之狀。先奏請議。議定將議過緣由。奏聞。取自上裁。其犯十惡者。實封奏聞。依律議擬。不用此律。十惡或專主謀反叛逆言。非也。蓋十惡之人。悖倫逆天。蔑禮賊義。乃王法所必誅。故特表之。以嚴其禁。

tiaoli 條例

條例/tiaoli 1

凡有在京勳戚。用強兜攬錢糧。侵欺及騙害納戶者。事發叅究。將應得祿糧價銀扣除。完官給主、事畢。方許照舊關支。 [謹案此條係原例。雍正三年奏准。今勳戚。有犯前罪。俱按情罪輕重。照律定擬。並無扣除祿糧價銀完官給主之處。此條刪。]

條例/tiaoli 2

三品以上大員革職拏問。不得遽用刑夾。有不得不刑訊之事。請旨遵行。 [謹案此條雍正十三年定。]

條例/tiaoli 3

凡已革宗室之紅帶。已革覺羅之紫帶。犯事治罪。與旗人無異。交刑部照旗人例、枷號鎖禁完結。 [謹案此條乾隆四年定。]

條例/tiaoli 4

凡應八議之人。問鞫不加拷訊。皆據各證定罪。 [謹案此條乾隆五年定。嘉慶六年奏准。刑律斷獄老幼不拷訊律內。已有此語。此條刪。]

條例/tiaoli 5

凡宗室覺羅犯罪時繫黃紅帶者。依宗室覺羅例辦理。若繫藍帶及不繫帶者。即照常人例治罪。 [謹案此條乾隆三十八年定。]

條例/tiaoli 6

凡宗室有犯圈禁之罪者。即行革去頂戴。 [謹案此條乾隆四十八年定。]

條例/tiaoli 7

凡宗室犯案到官。該管衙門先訊取大概情形。罪在軍流以上者。隨時具奏。如在徒杖以下。咨送宗人府會同刑部審明照例定擬。罪應擬徒者。歸入刑部按季彙題。罪應笞杖者。即照例完結。均毋庸具奏。若到官時未經具奏之案。審明後罪在軍流以上者。仍奏明請旨。 [謹案此條嘉慶十三年定。]

條例/tiaoli 8

宗室緣事發遣。遇赦減釋。如係由盛京釋回者。即令回京。若由吉林黑龍江釋回者。即令其在盛京移居宗室公所。酌給房屋居住。 [謹案此條嘉慶十九年遵旨定。]

條例/tiaoli 9

宗室犯事到官。無論承審者何官。俱先將該宗室摘去頂戴。與平民一體長跪聽審。俟結案時、如實係無干。仍分別奏咨給還頂戴。 [謹案此條嘉慶二十四年遵旨定。]

條例/tiaoli 10

凡宗室覺羅婦女。出名具控案件。除係呈送忤逆。照例訊辦外。其餘概不准理。如有擅受。照例叅處。儻實有冤抑。許令成丁弟兄子姪、或母家至戚抱告。無親丁者。令其家人抱告。官為審理。如審係虛誣。罪坐抱告之人。若婦女自行出名刁控。或令人抱告後。復自行赴案逞刁。及擬結後瀆控者。無論所控曲直。均照違制律治罪。有夫男者罪坐夫男。無夫男者罪坐本身。折罰錢糧。 [謹案此條道光六年定。]

條例/tiaoli 11

凡宗室覺羅。除犯笞杖枷。及初犯軍流徒。或再犯徒罪。或先經犯徒。後犯流罪。仍由宗人府照例分別折罰責打圈禁外。如有二次犯流。或一次犯徒。一次犯軍。或三次犯徒者。均擬實發盛京。如二次犯徒。一次犯流。或一次犯流。一次犯軍者。均擬實發吉林。如二次犯軍。或三次犯流。或犯至遣戍之罪者。均擬實發黑龍江。若宗室釀成命案。按律應擬斬絞監候者。宗人府會同刑部。先行革去宗室頂戴。照平人一律問擬斬絞。分別實緩。仍由宗人府進呈黃冊。 [謹案此條道光五年定。]

條例/tiaoli 12

凡宗室覺羅人等告訐之案。察其事不干己。顯係詐騙不遂者。所控事件。立案不行。仍將該原告咨送宗人府。照違制律杖一百。實行重責四十板。如妄捏干己情由聳准。迨提集人證質審。仍係訛詐不遂。串結捏控者。將該原告先行摘去頂戴。嚴行審訊。並究追主使教誘之犯。儻狡辯不承。先行板責訊問。審係控款虛誣。罪應斬絞者。照例請旨辦理。其餘無論詐贓多寡。己未入手。但經商謀捏控。不分首從。俱實發吉林安置。到配重責四十板。主使教誘及助勢之犯。無論軍民。不分首從。先行枷號三箇月。滿日俱發近邊充軍。旗人有犯。銷除旗檔。照民人一律辦理。其或所控得實。但審因串詐不遂。捏情圖准者。亦照此例定擬。不准以事出有因。量為援減。 [謹案此條道光九年遵旨定。]

條例/tiaoli 13

已革宗室之紅帶。已革覺羅之紫帶。除有犯習教等重情。另行奏明辦理外。其有犯尋常杖枷徒流軍及斬絞等罪。交刑部照旗人例一體科斷。應銷檔者免其銷檔。仍准繫本身帶子。 [謹案此條道光十九年改定。]

條例/tiaoli 14

宗室覺羅及王公有吸食鴉片煙者。擬絞監候。由宗人府會同刑部進呈黃冊。 [謹案此條道光十九年定。]

linian shili 歷年事例

1732議准。發遣黑龍江地方之覺羅等。子孫生育甚蕃。有在彼披甲者。歷年久遠。覺羅等之子孫。或致難於查考。嗣後覺羅等有應行僉妻發遣者。俱免其發遣。永遠拘禁於該旗高牆之內。

議准。發遣黑龍江地方之覺羅等。子孫生育甚蕃。有在彼披甲者。歷年久遠。覺羅等之子孫。或致難於查考。嗣後覺羅等有應行僉妻發遣者。俱免其發遣。永遠拘禁於該旗高牆之內。

1734諭。向來定例。宗室犯枷責罪者。俱准折贖。覺羅犯枷責罪。照平人例完結。朕思覺羅亦係宗室。悉照平人例處分。則宗室覺羅迥然各異。而與平人絕無辨別。又宗室犯枷責罪者。如概令折贖。伊等亦不知儆懼。嗣後宗室覺羅若犯枷責之罪。應酌其罪犯輕重。即在宗人府。或拘禁。或鎖禁。分別年限。期滿釋放。以抵其罪。庶覺羅處分。與平人有別。而宗室亦知儆戒。其如何酌量罪犯輕重。分定年限之處。著宗人府會同該部定議具奏。欽此。遵旨議定。有職宗室覺羅。嗣後犯笞杖罪者。仍照定例會同各該部降罰治罪。其閒散宗室覺羅。嗣後有犯鞭笞罪者。分別鞭笞之數。革去每月應領錢糧。以抵其罪。笞一十二十者。革錢糧一月。三十者兩月。四十者三月。五十者四月。至鞭六十者六月。七十者七月。八十者八月。九十者十月。一百者一年。若犯徒罪者。均照八旗人等折枷號日期。分別拘禁。枷號二十日者。在宗人府拘禁四十日。二十五日者。拘禁五十日。三十日者。拘禁六十日。三十五日者。拘禁七十日。四十日者。拘禁八十日。其犯軍流等罪者。悉照旗人軍流應折枷號日期。在宗人府鎖禁。統俟滿日釋放。以抵其罪。

諭。向來定例。宗室犯枷責罪者。俱准折贖。覺羅犯枷責罪。照平人例完結。朕思覺羅亦係宗室。悉照平人例處分。則宗室覺羅迥然各異。而與平人絕無辨別。又宗室犯枷責罪者。如概令折贖。伊等亦不知儆懼。嗣後宗室覺羅若犯枷責之罪。應酌其罪犯輕重。即在宗人府。或拘禁。或鎖禁。分別年限。期滿釋放。以抵其罪。庶覺羅處分。與平人有別。而宗室亦知儆戒。其如何酌量罪犯輕重。分定年限之處。著宗人府會同該部定議具奏。欽此。遵旨議定。有職宗室覺羅。嗣後犯笞杖罪者。仍照定例會同各該部降罰治罪。其閒散宗室覺羅。嗣後有犯鞭笞罪者。分別鞭笞之數。革去每月應領錢糧。以抵其罪。笞一十二十者。革錢糧一月。三十者兩月。四十者三月。五十者四月。至鞭六十者六月。七十者七月。八十者八月。九十者十月。一百者一年。若犯徒罪者。均照八旗人等折枷號日期。分別拘禁。枷號二十日者。在宗人府拘禁四十日。二十五日者。拘禁五十日。三十日者。拘禁六十日。三十五日者。拘禁七十日。四十日者。拘禁八十日。其犯軍流等罪者。悉照旗人軍流應折枷號日期。在宗人府鎖禁。統俟滿日釋放。以抵其罪。

1735諭。古者刑不上大夫。蓋以維國體而勵臣節。國體不維。則無尊卑上下之分。臣節不勵。則大臣擁高爵大官。而有徒隸無恥之心。此賈誼所以諄切辨論也。朕欲風勵天下。使人各自愛。共敦節行。尤宜自大臣始。大臣有不自愛者。朕仍設廉恥以養之。庶幾動其天良。激勵鼓舞。嗣後三品以上大員。身罹罪譴。即奉旨革職拏問者。法司亦不得遽加刑訊。如有不得不用者。亦必請旨。將此永著為例。

諭。古者刑不上大夫。蓋以維國體而勵臣節。國體不維。則無尊卑上下之分。臣節不勵。則大臣擁高爵大官。而有徒隸無恥之心。此賈誼所以諄切辨論也。朕欲風勵天下。使人各自愛。共敦節行。尤宜自大臣始。大臣有不自愛者。朕仍設廉恥以養之。庶幾動其天良。激勵鼓舞。嗣後三品以上大員。身罹罪譴。即奉旨革職拏問者。法司亦不得遽加刑訊。如有不得不用者。亦必請旨。將此永著為例。

1736議准。嗣後覺羅有犯斬絞之罪者。仍入會審檔冊。以便復審。除此內如有可疑可矜、減等不致於死者。仍照原奏辦理外。如果係情實。仍禁高牆。聽候刑部具奏各犯情罪時。繕入情實罪犯覺羅之名次具奏。奉旨予句時。亦照宗室例交本族人等即行辦理。

議准。嗣後覺羅有犯斬絞之罪者。仍入會審檔冊。以便復審。除此內如有可疑可矜、減等不致於死者。仍照原奏辦理外。如果係情實。仍禁高牆。聽候刑部具奏各犯情罪時。繕入情實罪犯覺羅之名次具奏。奉旨予句時。亦照宗室例交本族人等即行辦理。

1756諭。將軍清保將詢問宗室長智戳傷民人宋天祥身死緣由具奏。宗室分極貴重。迥非常人可比。理宜整飭行止。顧惜體面。似此卑汙有玷宗室之人。應較常人加倍治罪。方屬允協。著交清保將長智帶子褫去。拏送來京。交宗人府請旨。仍曉諭彼處宗室等。今因長智不顧體面。玷辱宗室。戳傷人命。將伊拏送京城治罪。嗣後有似此者。俱如此辦理。汝等俱係宗室。果能愛重行止。守分安常。朕必矜憫施恩。其行止卑賤。不思上進之人。既有玷宗室。復有何愛惜之處。朕必從重治罪。斷不姑息。汝等惟以長智為戒。各思己身尊重。守分而行。切不可入於惡習。將此旨詳悉曉諭。令其遵行。

諭。將軍清保將詢問宗室長智戳傷民人宋天祥身死緣由具奏。宗室分極貴重。迥非常人可比。理宜整飭行止。顧惜體面。似此卑汙有玷宗室之人。應較常人加倍治罪。方屬允協。著交清保將長智帶子褫去。拏送來京。交宗人府請旨。仍曉諭彼處宗室等。今因長智不顧體面。玷辱宗室。戳傷人命。將伊拏送京城治罪。嗣後有似此者。俱如此辦理。汝等俱係宗室。果能愛重行止。守分安常。朕必矜憫施恩。其行止卑賤。不思上進之人。既有玷宗室。復有何愛惜之處。朕必從重治罪。斷不姑息。汝等惟以長智為戒。各思己身尊重。守分而行。切不可入於惡習。將此旨詳悉曉諭。令其遵行。

1773諭。嗣後宗室覺羅。若原束黃紅帶被人毆傷。仍舊照例辦理。若不束帶被人毆傷。即照平人例辦理。

諭。嗣後宗室覺羅。若原束黃紅帶被人毆傷。仍舊照例辦理。若不束帶被人毆傷。即照平人例辦理。

1783刑部審奏。宗室明定聽信伯父家奴楊天保之言。將應行入官絕產買充業主。希圖得利。問擬滿徒。於宗人府空房圈禁一年等因。奉旨。明定貪利妄控。實屬不知自愛。若僅照例圈禁一年。無以示儆。明定著革去頂戴。嗣後宗室有似此犯圈禁之罪者。即著革去頂戴。著為令。

刑部審奏。宗室明定聽信伯父家奴楊天保之言。將應行入官絕產買充業主。希圖得利。問擬滿徒。於宗人府空房圈禁一年等因。奉旨。明定貪利妄控。實屬不知自愛。若僅照例圈禁一年。無以示儆。明定著革去頂戴。嗣後宗室有似此犯圈禁之罪者。即著革去頂戴。著為令。

1808諭。嗣後關涉宗室事件。著管理宗人府王貝勒等。會同步軍統領衙門。將案犯何條。應即具奏。何條應按月彙奏。其有情節較輕。即可移咨宗人府照例懲處。毋庸奏聞。妥議章程具奏。當經宗人府等衙門酌議奏准。知照刑部。纂為定例。

諭。嗣後關涉宗室事件。著管理宗人府王貝勒等。會同步軍統領衙門。將案犯何條。應即具奏。何條應按月彙奏。其有情節較輕。即可移咨宗人府照例懲處。毋庸奏聞。妥議章程具奏。當經宗人府等衙門酌議奏准。知照刑部。纂為定例。

1814諭。宗室普庭准其減等。令回至盛京。在該處移居宗室公所。酌給房屋居住。嗣後緣事發遣宗室。其由盛京釋回者。即令回京。由吉林黑龍江釋回者。即令在盛京居住。著為令。

諭。宗室普庭准其減等。令回至盛京。在該處移居宗室公所。酌給房屋居住。嗣後緣事發遣宗室。其由盛京釋回者。即令回京。由吉林黑龍江釋回者。即令在盛京居住。著為令。

1819諭。近來宗室中。屢有不顧行檢干犯法紀之人。曡經訓誡。總未悛改。推原其故。皆因宗室犯事到官。向不跪訊。遂有所恃而不知畏憚。伊等既如此不知自重。朕挽除頹習。亦不能再援議親之典。嗣後宗室犯事到案。無論承審者何官。俱先將該宗室摘去頂戴。與平民一體長跪聽審。俟結案時如實係無干。仍奏明給還頂戴。似此稍示裁抑。庶共知戒懼。可冀犯法者日少也。

諭。近來宗室中。屢有不顧行檢干犯法紀之人。曡經訓誡。總未悛改。推原其故。皆因宗室犯事到官。向不跪訊。遂有所恃而不知畏憚。伊等既如此不知自重。朕挽除頹習。亦不能再援議親之典。嗣後宗室犯事到案。無論承審者何官。俱先將該宗室摘去頂戴。與平民一體長跪聽審。俟結案時如實係無干。仍奏明給還頂戴。似此稍示裁抑。庶共知戒懼。可冀犯法者日少也。

1825議奏。嗣後宗室覺羅犯笞杖罪者。除無心詿誤。仍照例折罰養贍外。其審係不安本分者。按其應得笞杖罪名。在宗人府實行責打。不准折罰錢糧。其犯枷罪者。一日折圈二日。仍加責二十板。不准減圈禁日期。至初次犯徒流軍罪者。仍按所得罪名。照舊按數折責。不得因加責而減圈。其二次犯徒罪者。即加等照流三千里之例。加責三十板外。仍折圈二年。其有一次犯徒。一次犯流罪者。即加等照極邊煙瘴充軍之例。加責四十板外。仍折圈三年。其有二次犯流。及一次犯徒。一次犯軍。或三次犯徒者。均擬實發 盛京。其有二次犯徒。一次犯流。一次犯軍者。均擬實發吉林。其有二次犯軍。三次犯流者。均擬實發黑龍江。其犯至遣戍罪者。亦擬實發黑龍江。如有釀成命案者。宗人府會同刑部。先行革去宗室。照平人一律問擬斬絞。分別實緩。由刑部進呈黃冊。至兵民商賈。被宗室擾害訛詐。有顯迹見證可憑。並不據實呈控。如審係憑空 被詐。畏事隱忍。被詐之人。並無應得罪名者。應毋庸議。如係作姦犯科。致被宗室訛詐。又不據實呈控。審實各視其應得罪名加一等。至主使宗室訛詐者。仍照教誘宗室為非、及計贓各本律例、從重科斷。一併纂入則例。奉諭。向例宗室犯罪。止分別折罰圈禁。惟法輕則日久生玩。必應嚴定律令。庶辟以止辟。多所保全。嗣後犯笞杖軍流徒等罪。審係不安本分者。即照此次議定科條。分別加責定發。如有釀成命案。先行革去宗室。照平人一律問擬斬絞。分別實緩。其進呈黃冊。仍著由宗人府辦理。以示區別。至被詐之人。不據實呈訴者。按其有無應得罪名。分別辦理。即著纂入則例。永遠遵行。

議奏。嗣後宗室覺羅犯笞杖罪者。除無心詿誤。仍照例折罰養贍外。其審係不安本分者。按其應得笞杖罪名。在宗人府實行責打。不准折罰錢糧。其犯枷罪者。一日折圈二日。仍加責二十板。不准減圈禁日期。至初次犯徒流軍罪者。仍按所得罪名。照舊按數折責。不得因加責而減圈。其二次犯徒罪者。即加等照流三千里之例。加責三十板外。仍折圈二年。其有一次犯徒。一次犯流罪者。即加等照極邊煙瘴充軍之例。加責四十板外。仍折圈三年。其有二次犯流。及一次犯徒。一次犯軍。或三次犯徒者。均擬實發 盛京。其有二次犯徒。一次犯流。一次犯軍者。均擬實發吉林。其有二次犯軍。三次犯流者。均擬實發黑龍江。其犯至遣戍罪者。亦擬實發黑龍江。如有釀成命案者。宗人府會同刑部。先行革去宗室。照平人一律問擬斬絞。分別實緩。由刑部進呈黃冊。至兵民商賈。被宗室擾害訛詐。有顯迹見證可憑。並不據實呈控。如審係憑空 被詐。畏事隱忍。被詐之人。並無應得罪名者。應毋庸議。如係作姦犯科。致被宗室訛詐。又不據實呈控。審實各視其應得罪名加一等。至主使宗室訛詐者。仍照教誘宗室為非、及計贓各本律例、從重科斷。一併纂入則例。奉諭。向例宗室犯罪。止分別折罰圈禁。惟法輕則日久生玩。必應嚴定律令。庶辟以止辟。多所保全。嗣後犯笞杖軍流徒等罪。審係不安本分者。即照此次議定科條。分別加責定發。如有釀成命案。先行革去宗室。照平人一律問擬斬絞。分別實緩。其進呈黃冊。仍著由宗人府辦理。以示區別。至被詐之人。不據實呈訴者。按其有無應得罪名。分別辦理。即著纂入則例。永遠遵行。

1829諭。朕因宗室近來積習。往往以不干己事具控。藉端訛詐。降旨令軍機大臣會同宗人府刑部酌議條例具奏。茲據查明定例。分別從嚴酌議。嗣後宗室覺羅人等告訐之案。察其事不干己。顯係詐騙不遂者。該管衙門立案不行。仍將該原告咨送宗人府。照違制律杖一百。實行重責四十板。如敢妄捏干己情由聳准。及至提集人證質審。仍係訛詐不遂。串結捏控者。即將該原告先行摘去頂戴。嚴行審訊。並追究主使教誘之犯。儻狡辯不承。照例先行板責訊問。審係控款虛誣。除坐誣罪應斬絞者。仍照向例請旨辦理外。其餘誣控之案。無論詐贓多寡。已未入手。但經商謀捏控。不分首從。俱實發吉林安置。到配仍重責四十板。以示懲儆。其主使教誘以及添威助勢之犯。無分軍民人等。不分首從。均照例發近邊充軍。仍先加枷號三箇月。滿日再行發遣。係旗人照例銷除旗檔。一律辦理。即使所控得實。但因串詐不遂。捏情圖准者。亦即照此例定擬。不准以事出有因。量為援減。著宗人府刑部即各纂入例冊。永遠遵行。

諭。朕因宗室近來積習。往往以不干己事具控。藉端訛詐。降旨令軍機大臣會同宗人府刑部酌議條例具奏。茲據查明定例。分別從嚴酌議。嗣後宗室覺羅人等告訐之案。察其事不干己。顯係詐騙不遂者。該管衙門立案不行。仍將該原告咨送宗人府。照違制律杖一百。實行重責四十板。如敢妄捏干己情由聳准。及至提集人證質審。仍係訛詐不遂。串結捏控者。即將該原告先行摘去頂戴。嚴行審訊。並追究主使教誘之犯。儻狡辯不承。照例先行板責訊問。審係控款虛誣。除坐誣罪應斬絞者。仍照向例請旨辦理外。其餘誣控之案。無論詐贓多寡。已未入手。但經商謀捏控。不分首從。俱實發吉林安置。到配仍重責四十板。以示懲儆。其主使教誘以及添威助勢之犯。無分軍民人等。不分首從。均照例發近邊充軍。仍先加枷號三箇月。滿日再行發遣。係旗人照例銷除旗檔。一律辦理。即使所控得實。但因串詐不遂。捏情圖准者。亦即照此例定擬。不准以事出有因。量為援減。著宗人府刑部即各纂入例冊。永遠遵行。

1839諭。宗人府奏銷除旗檔之紅帶子紫帶子。犯係尋常罪名。請毋庸革去帶子一摺。又另片奏道光五年會議宗室事宜。有釀成命案革去宗室之條。與從前例意不符。請改為革去宗室頂戴等語。著宗人府會同刑部。悉心妥議。明定章程具奏。至此次因案銷檔之紅帶子訥爾和。著仍准其繫束紅帶。照例辦理。

諭。宗人府奏銷除旗檔之紅帶子紫帶子。犯係尋常罪名。請毋庸革去帶子一摺。又另片奏道光五年會議宗室事宜。有釀成命案革去宗室之條。與從前例意不符。請改為革去宗室頂戴等語。著宗人府會同刑部。悉心妥議。明定章程具奏。至此次因案銷檔之紅帶子訥爾和。著仍准其繫束紅帶。照例辦理。

門第三 | Mingli lü san 名例律三

律/lü 6 | Yingyizhe zhi fuzu youfan 應議者之父祖有犯

凡應八議者之祖父母父母妻及子孫犯罪。實封奏聞取旨。不許擅自勾問。若奉旨推問者。開具所犯及應議之狀。先奏請議。議定奏聞。取自上裁。若皇親國戚、及功臣八議之中。親與功為最重。之外祖父母、伯叔父母、姑、兄弟、姊妹、女壻、兄弟之子、若四五品文武官之父母妻、未受封者。及應合襲廕子孫犯罪。從有司依律追問。議擬奏聞。取自上裁。其始雖不必叅提。其終亦不許擅決。猶有體恤之意也。其犯十惡反逆緣坐及姦盜殺人受財枉法者。許徑決斷。不用此取旨及奏裁之律。其餘親屬奴僕、管莊佃甲、倚勢虐害良民、陵犯官府者。事發聽所在官司。徑自提問。加常人罪一等。非倚勢而犯。不得概行加等。止坐犯人。不必追究其本主。不在上請之律。若各衙門追問之際。占恡不發者。並聽當該官司實封奏聞區處。謂有人於本管衙門告發。差人句問。其皇親國戚及功臣占恡不發出官者。並聽當該官司實封奏聞區處。

tiaoli 條例

條例/tiaoli 1

凡滿洲蒙古漢軍官員軍民人等。除謀為叛逆殺祖父母父母親伯叔兄、及殺一家非死罪三人外。凡犯死罪者。察其父祖並親伯叔兄弟、及其子孫陣亡者。准免死一次。本身出征負有重傷。軍前效力有據者。亦准免死一次。 [謹案此條順治十二年定例。原載犯罪免發遣律內。乾隆五年。移附此律。]

條例/tiaoli 2

响馬強盜。雖曾出征負有重傷。及軍前效力有據。並父祖伯叔兄弟子孫陣亡。不得免議。

條例/tiaoli 3

打死人命。雖已身出征負有重傷。及軍前效力有據。仍照律擬罪。

條例/tiaoli 4

殺人重犯。應擬死罪者。如伊祖父伯叔兄弟子孫陣亡。仍於本內敘明陣亡情由具題。

條例/tiaoli 5

強盜案內有護軍披甲閒散人等應正法者。如伊祖父伯叔兄弟子孫陣亡。並自身負有重傷。及軍前效力有據。仍於本內敘明陣亡效力情由具題。 [謹案此四條。係順治康熙年閒。欽奉諭旨。及題准事件。乾隆五年。纂為定例。]

條例/tiaoli 6

凡滿洲蒙古漢軍綠營官員軍民人等。有犯死罪。除十惡、侵盜錢糧、枉凡滿洲蒙古漢軍綠營官員軍民人等。有犯死罪。除十惡、侵盜錢糧、枉常赦所不原各項死罪。察其祖父及子孫陣亡者。准將陣亡確實事蹟。隨本聲敘。

條例/tiaoli 7

凡犯該死罪。如有祖父及子孫陣亡者。於本內聲明。優免一人一次後。俱不准再行聲請。

條例/tiaoli 8

各犯祖父人等陣亡。在內由刑部。在外由該督撫。於取供定罪後。即移咨八旗兵部。查取確實 簡明事蹟。聲敘入本。恭候欽定。 [謹案此三條。乾隆三十二年奏准改定。將前五條舊例刪除。又案第三條聲敘入本下。四十二年增於秋審時四字。]

條例/tiaoli 9

凡滿洲蒙古漢軍綠營官員軍民人等。有犯死罪。除十惡、侵盜錢糧、枉法不枉法贓、強盜、放火、發冢、詐偽、故出入人罪、謀故殺各項重罪外。其尋常鬪毆、及非常赦所不原各項死罪。察有父祖子孫陣亡者。在內由刑部。在外由該督撫。於取供定罪後。即移咨八旗兵部。查取確實簡明事蹟。聲敘入本。於秋審時恭候欽定。儻蒙聖恩優免一人一次後。俱不准再行聲請。 [謹案此條。係乾隆五十三年。將三十二年所定三條修併。]

條例/tiaoli 10

凡先係應議以後革職者之子孫犯罪。徑自提問發落。 [謹案此條雍正三年定。]

linian shili 歷年事例

1621諭。凡遇應死應笞應罰之罪。必追論其功。如係勤勞有功之人。則當死者贖。當罰者免。當笞者戒飭而釋之。功罪令其相準。

諭。凡遇應死應笞應罰之罪。必追論其功。如係勤勞有功之人。則當死者贖。當罰者免。當笞者戒飭而釋之。功罪令其相準。

1655覆准。旗下滿洲蒙古漢軍官員。除謀為反叛、殺親祖父母、父母、伯叔、兄、殺一家非死罪三人外。其餘有犯死罪者。查伊親祖父父伯叔兄弟及其子孫有陣亡之功者。准免死一次。伊身出征負有重傷。軍前效力有據者。亦免死一次。

覆准。旗下滿洲蒙古漢軍官員。除謀為反叛、殺親祖父母、父母、伯叔、兄、殺一家非死罪三人外。其餘有犯死罪者。查伊親祖父父伯叔兄弟及其子孫有陣亡之功者。准免死一次。伊身出征負有重傷。軍前效力有據者。亦免死一次。

1657諭。凡強盜犯罪重大。雖有祖父父伯叔兄弟陣亡之功者。難以免死。嗣後強盜重罪。不得援此議免。

諭。凡強盜犯罪重大。雖有祖父父伯叔兄弟陣亡之功者。難以免死。嗣後強盜重罪。不得援此議免。

1661諭。向來死罪重犯。因有論功免死之例。以致惡人希圖倖免。臨陣退縮。殺人劫財。恣肆愈多。以後死罪犯人。不得論功議免。著照其應得之罪議擬具題。請旨定奪。

諭。向來死罪重犯。因有論功免死之例。以致惡人希圖倖免。臨陣退縮。殺人劫財。恣肆愈多。以後死罪犯人。不得論功議免。著照其應得之罪議擬具題。請旨定奪。

1668定。凡死罪重犯。論功議免。著照原定例行。

定。凡死罪重犯。論功議免。著照原定例行。

1671題准。論功之例。不分旗下官員軍民人等。一體照定例行。

題准。論功之例。不分旗下官員軍民人等。一體照定例行。

1678議准。凡打死人命罪犯。雖於出征時負有重傷。軍前效力有據。仍照律擬定死罪。若有在出征之處犯此等罪者。令取供拘禁。俟同師旋之日。送部審結。

議准。凡打死人命罪犯。雖於出征時負有重傷。軍前效力有據。仍照律擬定死罪。若有在出征之處犯此等罪者。令取供拘禁。俟同師旋之日。送部審結。

1682諭。嗣後殺人重犯。如有親祖父父伯叔兄弟陣亡者。止敘明情由。仍議死罪。不得論功議免。

諭。嗣後殺人重犯。如有親祖父父伯叔兄弟陣亡者。止敘明情由。仍議死罪。不得論功議免。

1687諭。嗣後強盜案內有護軍披甲閒散人應正法者。著查其祖父父輩陣亡。並自身效力之處。繕寫奏摺。附入本內具題。

諭。嗣後強盜案內有護軍披甲閒散人應正法者。著查其祖父父輩陣亡。並自身效力之處。繕寫奏摺。附入本內具題。

1706覆准。凡經 恩賜祭葬之子孫。難廕出身之人。不可使宗祀斷絕。如審擬大辟。家無次丁。應緩決。令其妻妾入禁相聚。生有子息。再行正法。

覆准。凡經 恩賜祭葬之子孫。難廕出身之人。不可使宗祀斷絕。如審擬大辟。家無次丁。應緩決。令其妻妾入禁相聚。生有子息。再行正法。

1756諭。本年秋審冊內應擬情實之官犯紀樸。刑部以伊兄陣亡。例准免死一次。據情聲請。免死之例。乃國家優卹死綏之典。正寓激厲戎行之意。若事關軍旅。亦可援此濫邀。則陣亡之家。因有此例。將臨陣脫逃者。竟置之寬典。不顧軍務之貽誤。有是理耶。且恃此而敢於犯法。將謀故殺人。皆可不問。揆之定例之意。果如是乎。今紀樸有心遲誤軍需。法無可貸。豈得與尋常監候之案。一例辦理。該部援例聲請之處非是。嗣後酌量情罪請旨。不得一概援例請寬。將此通行傳諭知之。

諭。本年秋審冊內應擬情實之官犯紀樸。刑部以伊兄陣亡。例准免死一次。據情聲請。免死之例。乃國家優卹死綏之典。正寓激厲戎行之意。若事關軍旅。亦可援此濫邀。則陣亡之家。因有此例。將臨陣脫逃者。竟置之寬典。不顧軍務之貽誤。有是理耶。且恃此而敢於犯法。將謀故殺人。皆可不問。揆之定例之意。果如是乎。今紀樸有心遲誤軍需。法無可貸。豈得與尋常監候之案。一例辦理。該部援例聲請之處非是。嗣後酌量情罪請旨。不得一概援例請寬。將此通行傳諭知之。

1764諭。刑部所進情實官犯本內。將齊凌扎布出兵得功。及雯基曾祖陣亡之處。照例入於情實冊內聲敘。甚屬非是。齊凌扎布之祖父。從前若有陣亡者。朕不得而知。今伊本身之事。則西陲用兵始末。朕日夜籌畫。何事朕不熟悉。又豈待部中按例問之該旗。該旗按例咨達部中。部中又代為按例聲敘乎。況聲敘者止應陣亡之子孫。非指本身。即例亦不合也。且舒赫德獨 非在軍前辦事。歸而又在軍機處行走之人乎。其知齊凌扎布之事。應比該旗大臣為尤詳。何待咨問。甚可笑也。若夫齊凌扎布之在和闐時。曾與噶布舒各守一城。乃遇逆回搶劫。不能力行拒守。遽棄城而出。視噶布舒之堅持不去者。豈可同日而語。使律以守土死綏之義。不特無功。且當有罪。特原其兵力本單。是以不復深加責備。均從在事優敘。此事在他人或未稔知。若舒赫德亦豈能以不知自解乎。即以犯人祖父陣亡例當聲敘而言。其中情罪亦各自不同。如存德以鬪殺之案。本無謀故別情。故歷年秋審。諒其祖父陣亡之勞。未予勾決。至雯 基以知府侵稅數至萬餘。若竟以先世陣亡倖免。又何以處同案無可聲敘之書敏乎。國家縱有原功免死之條。亦惟先論其犯案本非重大。特貸其子孫之一死則可。脫以其祖父一經陣亡。而凡屬後裔。均可世世屈法從事。是以襃忠之過。適為誘人犯法之階矣。且該犯即與聲敘之例允符。亦當由部 臣咨查事蹟。列入本後。候朕定奪。設因該犯子孫具呈懇求。即為具奏。其別無親屬申訴之 犯。又將任其挂漏。可乎。於政體亦深為未協。再綠營將弁中。有曾經效命疆場。如豆斌高 天喜等為國宣勞。其功既有足嘉。朝廷初無歧視。子孫遇有罪犯。非常赦所不原。亦當並蒙矜恤。今此例但行於八旗。亦非一視同仁之意也。嗣後遇有此等罪犯。在八旗。則由刑部先 咨本旗及兵部確查事蹟。在外綠旗。則由督撫於審擬定案之始。查明該犯祖父陣亡事實。列入秋審冊內。以憑覈定。著該部分析規條。一一定議具奏。並將此宣諭各旗及內外問刑衙門 知之。

諭。刑部所進情實官犯本內。將齊凌扎布出兵得功。及雯基曾祖陣亡之處。照例入於情實冊內聲敘。甚屬非是。齊凌扎布之祖父。從前若有陣亡者。朕不得而知。今伊本身之事。則西陲用兵始末。朕日夜籌畫。何事朕不熟悉。又豈待部中按例問之該旗。該旗按例咨達部中。部中又代為按例聲敘乎。況聲敘者止應陣亡之子孫。非指本身。即例亦不合也。且舒赫德獨 非在軍前辦事。歸而又在軍機處行走之人乎。其知齊凌扎布之事。應比該旗大臣為尤詳。何待咨問。甚可笑也。若夫齊凌扎布之在和闐時。曾與噶布舒各守一城。乃遇逆回搶劫。不能力行拒守。遽棄城而出。視噶布舒之堅持不去者。豈可同日而語。使律以守土死綏之義。不特無功。且當有罪。特原其兵力本單。是以不復深加責備。均從在事優敘。此事在他人或未稔知。若舒赫德亦豈能以不知自解乎。即以犯人祖父陣亡例當聲敘而言。其中情罪亦各自不同。如存德以鬪殺之案。本無謀故別情。故歷年秋審。諒其祖父陣亡之勞。未予勾決。至雯 基以知府侵稅數至萬餘。若竟以先世陣亡倖免。又何以處同案無可聲敘之書敏乎。國家縱有原功免死之條。亦惟先論其犯案本非重大。特貸其子孫之一死則可。脫以其祖父一經陣亡。而凡屬後裔。均可世世屈法從事。是以襃忠之過。適為誘人犯法之階矣。且該犯即與聲敘之例允符。亦當由部 臣咨查事蹟。列入本後。候朕定奪。設因該犯子孫具呈懇求。即為具奏。其別無親屬申訴之 犯。又將任其挂漏。可乎。於政體亦深為未協。再綠營將弁中。有曾經效命疆場。如豆斌高 天喜等為國宣勞。其功既有足嘉。朝廷初無歧視。子孫遇有罪犯。非常赦所不原。亦當並蒙矜恤。今此例但行於八旗。亦非一視同仁之意也。嗣後遇有此等罪犯。在八旗。則由刑部先 咨本旗及兵部確查事蹟。在外綠旗。則由督撫於審擬定案之始。查明該犯祖父陣亡事實。列入秋審冊內。以憑覈定。著該部分析規條。一一定議具奏。並將此宣諭各旗及內外問刑衙門 知之。

律/lü 7 | Zhiguan youfan 職官有犯

凡京官及在外五品以上官有犯。奏聞請旨。不許擅問。六品以下。聽分巡御史按察司並分司取問明白。議擬奏聞區處。若府州縣官犯罪。所轄上司不得擅自勾問。止許開具所犯事由。實封奏聞。若許准推問。依律議擬回奏。候委官審實。方許判決。其犯應該笞決罰俸收贖紀錄者。不在奏請之限。若所屬官府州縣被本管上司非理陵虐。亦聽開具實蹟。實封徑自陳奏。 [謹案雍正三年奏准。今官員為尋常小事。應傳問者傳問。應題叅者。不拘大小俱行題叅 。罰俸等罪。一概具題結案。見任官員。並無收贖及紀錄之處。又律文內言屬官兼京外言。小註府州縣三字應刪。因將律文改定。] 凡在京在外大小官員有犯公私罪名。所司開具事由。實封奏聞請旨。不許擅自勾問。指所犯事重者言。若事輕傳問。不在此限。若許准推問。依律議擬。奏聞區處。仍候覆准。方許判決。若所屬官被本管上司非理陵虐。亦聽開具陵虐實蹟。實封徑自陳奏。其被叅後將原叅上司列款首告者不准行。仍治罪。

tiaoli 條例

條例/tiaoli 1

文武職官有犯。眾證明白。奏請提問者。文職行令住俸。武職候叅提明文到日住俸。俱不許管事。問結之日。犯該公罪准補支。私罪不准補支。其有因事罰俸。任內未滿升遷者。仍於新任內住支扣補。

條例/tiaoli 2

文武職官犯該充軍為民枷號與軍民罪同者。照例擬斷。應奏請者。具奏發落。 [謹案此二條俱係原例。雍正三年奏准。官員犯該提問者。並無准補支俸之處。革職交刑部者。一應罪名。俱具題結案。二例俱刪。]

條例/tiaoli 3

雲貴軍職及文職五品以上官。並各處大小土官。犯該笞杖罪名。不必奏提。有俸者照罪罰俸。無俸者罰米。其徒流以上情重者。仍舊奏提。 [謹案此條係原例。雍正三年奏准。雲貴文武官有犯。與各省官員一體叅處。其土官照流官定例一體處分。因將例文改定。]

條例/tiaoli 4

各處大小土官有犯。俱照流官例一體處分。但土官例不食俸。如有應罰俸降俸降職等事。俱按品級照流官俸罰米。每俸銀一兩。罰米一石。其徒流以上情重者。仍依律科斷。 [謹案乾隆五年奏准。例內一體處分等語。文類處分則例。情重二字。本無指實。易致高下其手。復將例文刪輯。]

條例/tiaoli 5

各處大小土官有犯。徒流以上。依律科斷。其杖罪以下。交部議處。

條例/tiaoli 6

廕生及恩拔嵗副貢監生。有應題叅處分者。聽各衙門題叅外。其例監生有事故應黜革者。不必題叅。咨報國子監。國子監察明黜革。知照禮部。 [謹案此條雍正三年定。]

條例/tiaoli 7

文武生員犯該徒流以上等罪。地方官一面詳請斥革。一面即以到官之日扣限審訊。不必俟學政批回。始行究報。其情罪本輕。罪止戒飭者。審明移會該學教官照例發落。詳報學政查覈。貢監生有犯同。 [謹案此條乾隆二十四年定。三十二年奏准。貢監生有犯。固不必題叅。惟廕生有犯。仍應題叅。因於此條例首。加廕生有犯。應題叅處分者。聽各衙門題叅三句。]

條例/tiaoli 8

除入伍給劄官員有犯。照定例處分外。給劄歸農有職銜之人。若恣肆虐民。占人廬舍。奪人土田。擾害地方者。令該督撫掣回官劄。照民例治罪。 [謹案此條雍正三年定。]

條例/tiaoli 9

給劄歸農之人。若恣肆虐民。占人廬舍。奪人土田。擾害地方者。該督撫掣回官劄。照民例治罪。其入伍給劄者。有犯交部議處。 [謹案此條係乾隆五年改定。三十二年奏准。今無給劄歸農入伍給劄之例。此條刪。]

條例/tiaoli 10

文職道府以上。武職副將以上。有犯公私罪名。應審訊者。仍照例題叅。奉到諭旨。再行提訊。其餘文武各員。於題叅之日。即將應質人犯。拘齊審究。如督撫同駐省分。一面具題。一面行知應承審衙門即行提訊。 [謹案此條係乾隆十八年定。]

條例/tiaoli 11

凡叅革發審之案。查明被叅之人。如係同知遊擊以下等官。遴委知府審理。係道府副將等官。遴委道員審理。統令就近提齊款證。秉公確訊。其案內牽連被害之人無關輕重者。該道府審明錄供之後。即分別保釋。止將重罪要犯帶至省內。由司覆勘解院審擬完結。 [謹案此條係乾隆二十六年定。]

條例/tiaoli 12

凡被叅革職訊問之員。審係無辜。即以開復定擬。不得稱已經革職毋庸議題覆。其原叅重罪審虛。尚有輕罪應以降級罰俸歸結者。開復原職。再按所犯分別降罰。 [謹案此條係雍正八年。欽奉 諭旨。乾隆五年恭纂為例。原載斷獄門。辨明冤枉律後。嘉慶六年移附此律。]

條例/tiaoli 13

盛京居住滿洲蒙古漢軍文武官員。除因公詿誤獲罪者。仍准本地方居住外。若犯係侵盜虧欠錢糧、及姦貪訛詐等事降革者。均連其家屬撥發各省滿洲駐防。交該管官嚴加管束。 [謹案此條道光二十五年。遵旨定。]

linian shili 歷年事例

1653定。凡官員有犯貪惡重大事情。應發刑部審問者。在部守候。不必鎖拏送問。審有實據。奏請處分。

定。凡官員有犯貪惡重大事情。應發刑部審問者。在部守候。不必鎖拏送問。審有實據。奏請處分。

1670題准。凡官員為事聽理。不候問結。即回原籍者。罰俸六月。承審官將聽審官員人犯。不候結案。聽其回籍者。亦照此例議處。

題准。凡官員為事聽理。不候問結。即回原籍者。罰俸六月。承審官將聽審官員人犯。不候結案。聽其回籍者。亦照此例議處。

1671定。文武官員犯罪。鎖禁鎖拏。永行禁止。

定。文武官員犯罪。鎖禁鎖拏。永行禁止。

1726覆准。凡叅劾人員。蒙恩寬宥。仍加錄用者。若不實心報效。又被叅劾。加倍治罪。

覆准。凡叅劾人員。蒙恩寬宥。仍加錄用者。若不實心報效。又被叅劾。加倍治罪。

1730諭。凡官員等始初被叅革職發審。及審係全虛。例應准其開復。該部往往但免其罪。而以已經革職毋庸議覆奏。此乃含糊歸結。非情理之正。朕於江西高安縣知縣鄭勳之案。曾降諭旨。再於湖廣糧道張廷樞等案內屢降諭旨矣。又有原叅重罪審虛。而該員尚有輕罪。應以降級罰俸歸結者。則應開復其官。按其所犯。與以降級罰俸之處分。方於情法允協。

諭。凡官員等始初被叅革職發審。及審係全虛。例應准其開復。該部往往但免其罪。而以已經革職毋庸議覆奏。此乃含糊歸結。非情理之正。朕於江西高安縣知縣鄭勳之案。曾降諭旨。再於湖廣糧道張廷樞等案內屢降諭旨矣。又有原叅重罪審虛。而該員尚有輕罪。應以降級罰俸歸結者。則應開復其官。按其所犯。與以降級罰俸之處分。方於情法允協。

1739議准。生員除遇有過愆。止應戒飭者。地方官應照例不得擅行杖責。必會同教官戒飭外。其有肆行不法等事。應令地方官一面查拏。一面申詳該督撫學政革退衣頂。候該督撫批示審理。如或地方官挾私妄報。經該督撫查出。將地方官照例分別叅處。如果係生員等恃衿橫行。即應嚴審按律定擬。毋得將地方官一概叅揭。

議准。生員除遇有過愆。止應戒飭者。地方官應照例不得擅行杖責。必會同教官戒飭外。其有肆行不法等事。應令地方官一面查拏。一面申詳該督撫學政革退衣頂。候該督撫批示審理。如或地方官挾私妄報。經該督撫查出。將地方官照例分別叅處。如果係生員等恃衿橫行。即應嚴審按律定擬。毋得將地方官一概叅揭。

1753諭。各省承審叅案。前已飭部嚴立限期。但督撫題叅屬員。即款迹昭著。不過摘印看守。必俟奉到部文。始行提訊。若雲貴等遠省。往返已逾數月。是於未起限之先。已稽延半載。且從來督撫叅員。斷無懸擬被屈。不令審究之理。是則必革。昭雪須俟審明。自以速審速結為是。然大員或慮體制攸存。嗣後文職道府以上。武職副將以上。仍照舊例於題叅得旨部文到日。再行提訊。部文亦著速行。其餘文武官員。於具題日即將案內應質人犯。拘齊審究。如督撫同駐省分。一面具題。一面行知承審衙門照例提審。庶是非早辨。案牘易清。著為令。

諭。各省承審叅案。前已飭部嚴立限期。但督撫題叅屬員。即款迹昭著。不過摘印看守。必俟奉到部文。始行提訊。若雲貴等遠省。往返已逾數月。是於未起限之先。已稽延半載。且從來督撫叅員。斷無懸擬被屈。不令審究之理。是則必革。昭雪須俟審明。自以速審速結為是。然大員或慮體制攸存。嗣後文職道府以上。武職副將以上。仍照舊例於題叅得旨部文到日。再行提訊。部文亦著速行。其餘文武官員。於具題日即將案內應質人犯。拘齊審究。如督撫同駐省分。一面具題。一面行知承審衙門照例提審。庶是非早辨。案牘易清。著為令。

1814諭。御史孫世昌奏問刑衙門議擬官員罪名。不得遽請枷示一摺。國家制官刑以儆有位。官吏犯法。削除爵秩。其伏辜與齊民等。然刑律中亦稍示區別。荷校之罰。本非一概而施。其有情罪較重者。皆由特旨加以示懲。至問刑衙門科斷官員罪名。則當遵照定律問擬。不得於法外濫議加刑。奏上時權衡出自上裁。若高杞問擬吳邦墉一案。其罪名不在定律之內者。原非臣下所當援引也。

諭。御史孫世昌奏問刑衙門議擬官員罪名。不得遽請枷示一摺。國家制官刑以儆有位。官吏犯法。削除爵秩。其伏辜與齊民等。然刑律中亦稍示區別。荷校之罰。本非一概而施。其有情罪較重者。皆由特旨加以示懲。至問刑衙門科斷官員罪名。則當遵照定律問擬。不得於法外濫議加刑。奏上時權衡出自上裁。若高杞問擬吳邦墉一案。其罪名不在定律之內者。原非臣下所當援引也。

律/lü 8 | Junguan youfan 軍官有犯

凡軍官犯罪。從本管衙門開具事由。申呈兵部奏聞。請旨取問。若六部察院按察司並分司及有司見問公事。但有干連軍官。及承告軍官不公不法等事。須要密切實封奏聞。不許擅自勾問。若奉旨推問。除笞罪收贖。明白回奏。杖罪以上。須要論功定議。請旨區處。其管軍衙門首領官有犯。不在此限。

tiaoli 條例

條例/tiaoli 1

在京在外大小軍職。問革見任帶俸差操者。俱不許管軍管事。若在外犯該充軍降調者。奏行兵部施行。其餘照例發落。

條例/tiaoli 2

凡軍職並土官有犯強盜人命等項實犯死罪者。先行該管衙門拘繫。備由奏提。若軍職有犯別項罪名。散行拘審。果有干礙。然後叅提。若問發守哨立功。未滿再犯者。徑自提問。其致仕優給退職借職篤疾殘疾者。止提不論功定議。

條例/tiaoli 3

軍職被告。若不奉養繼祖母繼母、及毆本宗大功以上尊長、小功尊屬、並毆傷外祖父母、及妻之父母者。俱要行勘明白。方許論罪。

條例/tiaoli 4

軍職強盜自首免罪。及犯該充軍。遇蒙恩宥者。俱不得復還原職。發本衞所、隨舍餘食糧差操。仍候身故之日。保送應襲之人。赴部襲替。 [謹案雍正三年奏准。軍職係明時衞所世職之官。其敘用處分。俱與一切職官有別。國初閒有存者。今各衞所武職官員。皆由武途出身。升遷及犯罪問擬。文武一例。與軍職絕不相同。此律例俱刪。]

律/lü 9 | Wenwuguan fan gongzui 文武官犯公罪

凡內外大小軍民衙門官吏犯公罪該笞者。官收贖。吏每季類決。不必附過。杖罪以上。明立文案。每年一考。紀錄罪名。九年一次。通考所犯次數重輕。以憑黜陟。 [謹案雍正五年奏准。今無納銀收贖紀錄通考之事。應將降罰等例。照律文笞杖數目。定處分輕重之差。因改定律文。] 凡內外大小文武官犯公罪該笞者。一十、罰俸一月。二十、三十、各遞加一月。四十、五十、各遞加三月。四十罰六月。五十罰九月。該杖者。六十、罰俸一年。七十、降一級。八十、降二級。九十、降三級。俱留任。一百、降四級調用。如吏兵二部處分例應降級革職帶罪留任者。仍照例留任。吏典犯者。笞杖決訖。仍留役。

tiaoli 條例

條例/tiaoli 1

休職病故旗員。未完罰俸銀兩。無俸可扣者。照外省官員之例。概予免追。如本身係世襲官職、及休職有俸者。仍照數扣抵。 [謹案此條雍正十二年定。 ]

律/lü 10 | Wenwuguan fan sizui 文武官犯私罪

凡文武官犯私罪。笞四十以下。附過還職。五十、解見任別敘。杖六十、降一等。七十、降二等。八十、降三等。九十、降四等。俱解見任。流官於雜職內敘用。雜職於邊遠敘用。杖一百者罷職不敘。若軍官有犯私罪。該笞者附過收贖。杖罪解見任降等敘用。該罷職不敘者降充總旗。該徒流者照依地里遠近發各衞充軍。若建立事功。不次擢用。若未入流品官及吏典有犯私罪笞四十者。附過各還職役。五十罷見役別敘。杖罪並罷職役不敘。 [謹案雍正五年。查今文武官員一體議處。律文應改。並照律內笞杖數目。定降罰處分輕重之差。因奏准改定律文。] 凡內外大小文武官犯私罪。該笞者。一十、罰俸兩月。二十、罰俸三月。三十、四十、五十、各遞加三月。三十罰六月。四十罰九月五十罰一年。該杖者。六十、降一級。七十、降二級。八十、降三級。九十、降四級。俱調用。一百、革職離任。犯贓者不在此限。吏典犯者。杖六十以上罷役。

tiaoli 條例

條例/tiaoli 1

凡外任各官。遇有錢糧刑名事件。應行降調革職者。該督撫題叅時。即行摘印委員署理。俟部覆奉旨定案之日。再行開缺。若有旨寬免者。仍准復還原任。 [謹案此條係原例。]

條例/tiaoli 2

凡外任各官。遇有錢糧刑名事件。應行革職者。該督撫題叅。即行摘印。委員署理。俟奉旨之日。再行開缺。若有奉旨寬宥者。仍准復還原任。 [謹案乾隆五年奏准。督撫題叅各案。如係例應降調之員。俱不先摘印。其例應革職者。奉旨之日。即行開缺。因改定此條。 ]

門第四 | Mingli lü si 名例律四

律/lü 11 | Junguan junren fanzui miantuliu 軍官軍人犯罪免徒流

凡軍官軍人犯罪。律該徒流者。各決杖一百。徒五等。皆發二千里內衞分充軍。流三等。照依地里遠近發各衞充軍。該發邊遠充軍者。照律發遣。並免剌字。若軍丁軍吏及校尉犯罪。俱准軍人擬斷。亦免徒流剌字。軍丁。謂軍官軍人餘丁。軍吏。謂入伍請糧軍人。能識字選充軍吏者。犯罪與軍人同。若有係各處吏員。發充請俸司吏者。與府州縣司吏一體科斷。 [謹案雍正三年奏准。各衞所軍官。非皆軍籍。即軍人犯罪。亦應分別輕重。徒罪五等皆發二千里充軍。亦未允協。軍人犯盜。今不准免刺字。律名律文俱應刪改。又旗下人犯徒流等罪。准折枷號。與此律意相符。另立一律於此律之前。因將此條律名。改為軍籍有犯。其增定旗人犯罪之律曰犯罪免發遣。列於軍籍有犯律前。]

律/lü 12 | Fanzui mianfaqian 犯罪免發遣

凡旗下人犯罪。笞杖各照數鞭責。軍流徒免發遣。分別枷號。徒一年者、枷號二十日。每等遞加五日。總徒准徒、亦遞加五日。流二千里者、枷號五十日。每等亦遞 加五日。充軍附近者、枷號七十日。邊衞者、七十五日。邊遠極邊煙瘴沿海邊外者、俱八十日。永遠者九十日。 [謹案乾隆五年。因永遠充軍。已改為極邊煙瘴。將律文後二句。改為邊遠沿海邊外者八十日。 極邊煙瘴者九十日。]

tiaoli 條例

條例/tiaoli 1

凡移來盛京新滿洲等若有犯法者。該將軍照新滿洲例辦理。如過五年。仍照舊人治罪。 [謹案此條雍正三年定。]

條例/tiaoli 2

八旗若有給賞治罪之事。各該旗送至當月旗傳知各旗。各部院衙門遇有旗人給賞治罪事件。亦行文當月旗傳諭八旗。俱交與叅佐領。將給賞治罪禁止之故。盡行曉諭兵丁。 [謹案此條係雍正五年專為曉諭各旗兵丁而設。乾隆五年刪。]

條例/tiaoli 3

盛京居住滿洲蒙古漢軍文武官員。除因公詿誤獲罪。仍准本地居住外。其犯侵盜虧欠錢糧、及姦貪訛詐之事、革職者。酌其所犯事由。或令歸旗來京。或發往各省滿洲駐防之處安插。

條例/tiaoli 4

盛京旗人官員犯罪。除發遣外。其革職枷責案件。完結之後。俱勒限送部。或留京當差。或發往滿洲兵丁駐防處當差。刑部具奏請旨定奪。 [謹案此二條俱雍正五年定。乾隆五年。查業經革職及枷責之後。已屬無罪之人。 若仍送部分發當差。則與罪應發遣者無別。因奏准刪除。]

條例/tiaoli 5

各旗開檔家奴犯罪。如有父母老疾、例應留養者。一體准其留養。

條例/tiaoli 6

八旗遠年丁冊有名。即係盛京帶來奴僕。直省本無籍貫。其帶地投充者。亦歷年久遠。雖有籍貫。難以稽查。兩項應仍遵定例、止准開入旗檔。不得放出為民。

條例/tiaoli 7

八旗奴僕。放出為民、未經入籍、及入籍在乾隆元年以後之戶。應令歸旗。作為原主名下開戶壯丁。至於設法贖身之戶。例應作為開戶壯丁者。其經議結之案、毋庸置議外。其未結之案。或係自備身價贖身。或親戚代為贖身者。均應歸原主佐領下開戶。若實在用價契買。隨又交價贖出者。均應在買主名下作為 開戶。如經開戶壯丁給價買出者。伊等原非另戶正身。其名下不便復有開戶之人。應仍歸原主佐領下作為開戶。 [謹案此三條均係乾隆二十一年以前。八旗開戶未經放出為民之舊例。三十二年奏准刪除。]

條例/tiaoli 8

問擬旗人罪名。務詳覈案情。如實係寡廉鮮恥有玷旗籍者。無論滿洲蒙古漢軍。均削去本身戶籍。依律發遣。仍逐案聲明請旨。其餘尋常犯罪。及因公事獲譴者。仍照例折枷鞭責完結。 [謹案此條係乾隆三十二年定。]

條例/tiaoli 9

內務府所屬莊頭鷹戶海戶人等。如犯軍遣流徒等罪。俱照民人一例定擬。不得與在城居住當差之旗人一體折枷完結。 [謹案此條係乾隆三十七年定。 ]

條例/tiaoli 10

凡在京滿洲蒙古漢軍、及外省駐防食糧當差者。如犯軍遣流徒等罪。仍照例折枷發落。其餘居住莊屯旗人、及各處莊頭駐防之無差使者。軍遣流徒。俱照民人一例辦理。 [謹案此條係乾隆四十二年定。嗣於五十二年奏准。盛京吉林等處旗人。散於四鄉。差使限於定額。不能人人挑補。其屯居無差使者。並非游惰偷安。偶爾有犯。即與寡廉鮮恥者一例實發。似無區別。酌請將東三省旗人。除實係寡廉鮮恥有玷旗籍者始行實發外。其屯居無差使者有犯。仍折枷鞭責。又查各省駐防旗人。差使亦有定額。與東三省屯居無差使者事理相同。未便因其未經食糧當差。即與民人一例實發。五十三年。因將以上三條刪改併纂一條。]

條例/tiaoli 11

在京滿洲蒙古漢軍、及外省駐防、並盛京吉林等處屯居之無差使旗人。如實係寡廉鮮恥有玷旗籍者。均削去本身戶籍。依律發遣。仍逐案聲明請旨。如尋常犯該軍遣流徒笞杖等罪。仍照例折枷鞭責發落。至內務府所屬莊頭鷹戶海戶人等、及附京居住莊屯旗人、王公各處莊頭。有犯軍遣流徒等罪。俱照民人一例定擬。

條例/tiaoli 12

凡旗人毆死有服卑幼、罪應杖流折枷者。除依律定擬外。仍酌量情罪請旨定奪。不得概入彙題。其有情節慘忍者。發往拉林阿爾楚喀。不准枷責完結。旗員中如有誣告訛詐、行同無賴、不顧行止者。亦如之。 [謹案此條乾隆二十一年定。三十二年。將發往拉林阿爾楚喀句。改為發往黑龍江三姓等處。 ]

條例/tiaoli 13

凡八旗滿洲蒙古漢軍奴僕犯軍流等罪。除已經入籍為民者、照民人辦理外。其盛京帶來、並帶地投充、遠年擒獲、及白契印契所買。若經贖身歸入佐領下開戶者。均照旗人正身之例、一體折枷鞭責。其設法贖身、並未報明旗部之人。無論伊主曾否收得身價。仍作為原主戶下家奴。有犯軍流等罪。仍照例問發。 [謹案此條乾隆十三年定。]

條例/tiaoli 14

凡八旗滿洲蒙古漢軍奴僕犯軍流等罪。除已經入籍為民者、照民人辦理外。其現在旗下家奴犯軍流等罪。俱依例酌發駐防為奴。不准折枷。犯該徒罪者。漢軍奴僕。照民人例問擬實徒。徒滿之後。仍押解回旗。交與伊主服役管束。其滿洲蒙古奴僕。照旗下正身例、折枷鞭責發落。至設法贖身、並未報明旗部之人。無論伊主曾否收得身價。仍作為原主戶下家奴。有犯軍流等罪。仍照例問發。 [謹案嘉慶六年。查舊例旗下家奴犯徒罪者。照正身例枷責發落。乾隆二十八年定滿洲蒙古家奴。仍照舊例。漢軍家奴。犯徒罪者。問擬實徒。前例均未及又八旗開戶。已於乾隆二十一年奉旨放出為民。因奏准改定此條。]

條例/tiaoli 15

凡旗人窩竊窩倡窩賭、及誣告訛詐、行同無賴、不顧行止、並棍徒擾害、教誘宗室為非、造賣賭具、代賊銷贓、行使假銀、捏造假契、描畫錢票、一切誆騙詐欺取財。以竊盜論。准竊盜論、及犯誘拐強姦、親屬相姦者。均銷除本身旗檔。各照民人一例辦理。犯該徒流軍遣者。分別發配。不准折枷。至八旗滿洲蒙古奴僕有犯。罪應軍流者。依例發駐防為奴徒罪以下。照民人問擬。徒滿釋回。仍交與伊主服役管束。毋庸銷除冊檔。 [謹案此條道光五年定。]

linian shili 歷年事例

1644定。悉遵舊例。仍不許用杖。

定。悉遵舊例。仍不許用杖。

1644

1651諭。自府佐領下至親王郡王貝勒貝子公侯伯諸臣等。若有投充之人生事害民者。本主及該佐領果係知情。問連坐之罪。除本犯正法外。妻孥家產。盡行入官。若本主不知情。投充之人 罪不至死者。本犯及妻孥不必斷出。至各該地方官。遇投充之人犯罪。與屬民一體究治。

諭。自府佐領下至親王郡王貝勒貝子公侯伯諸臣等。若有投充之人生事害民者。本主及該佐領果係知情。問連坐之罪。除本犯正法外。妻孥家產。盡行入官。若本主不知情。投充之人 罪不至死者。本犯及妻孥不必斷出。至各該地方官。遇投充之人犯罪。與屬民一體究治。

1655覆准。凡畿輔緝獲強盜。係旗下人。解部審理。

覆准。凡畿輔緝獲強盜。係旗下人。解部審理。

1656題准。凡旗下人犯軍罪者。枷號三月。流罪、枷號兩月。徒罪、枷號一月。仍責以應得鞭數。

題准。凡旗下人犯軍罪者。枷號三月。流罪、枷號兩月。徒罪、枷號一月。仍責以應得鞭數。

1658題准。凡旗下投充人等。有犯強盜者。令該撫按親審具題解部。即繕綠頭牌請旨正法。其餘犯罪。仍令解部審理。又定。鑲黃等三旗有籍沒家產者。具題交與內該管衙門。

題准。凡旗下投充人等。有犯強盜者。令該撫按親審具題解部。即繕綠頭牌請旨正法。其餘犯罪。仍令解部審理。又定。鑲黃等三旗有籍沒家產者。具題交與內該管衙門。

1661覆准。除五旗重犯籍沒家產、俱交各該都統副都統撥給本旗外。其三旗重犯籍沒家產。免交內該管衙門。交與該都統副都統等請旨撥給。又議定。旗下人犯徒一年者。枷號二十日。徒一年半者。枷號二十五日。徒二年者枷號一月。徒二年半者。枷號三十五日。徒三年者。枷號四十日。若犯流二千里者。枷號五十日。二千五百里者。枷號五十五日。三千里者。枷號兩月。軍罪仍枷號三月。雜犯死罪准徒五年者。枷號三月十五日。

覆准。除五旗重犯籍沒家產、俱交各該都統副都統撥給本旗外。其三旗重犯籍沒家產。免交內該管衙門。交與該都統副都統等請旨撥給。又議定。旗下人犯徒一年者。枷號二十日。徒一年半者。枷號二十五日。徒二年者枷號一月。徒二年半者。枷號三十五日。徒三年者。枷號四十日。若犯流二千里者。枷號五十日。二千五百里者。枷號五十五日。三千里者。枷號兩月。軍罪仍枷號三月。雜犯死罪准徒五年者。枷號三月十五日。

1668覆准。凡犯軍機籍沒家產者除妾婢外。仍給予人口三雙、牛馬各三匹、並器械等件。

覆准。凡犯軍機籍沒家產者除妾婢外。仍給予人口三雙、牛馬各三匹、並器械等件。

1669題准。凡有投充及賣身之人、代親屬控告者。概不准理。其賣身旗下之後。將以前為民之事控告者。亦不准理。

題准。凡有投充及賣身之人、代親屬控告者。概不准理。其賣身旗下之後。將以前為民之事控告者。亦不准理。

1673題准。凡德州昌平等城、盛京甯古塔山海關等處、駐防官兵閒散人。及內府各王貝勒貝子公等下人。並八旗屯領催所管之人。有生事擾害者。將該管各員役。俱照旗下人為盜處分之例、治罪。

題准。凡德州昌平等城、盛京甯古塔山海關等處、駐防官兵閒散人。及內府各王貝勒貝子公等下人。並八旗屯領催所管之人。有生事擾害者。將該管各員役。俱照旗下人為盜處分之例、治罪。

1677議准。凡旗下人犯入官之罪者。俱入各旗辛者庫。其辛者庫人犯入官之罪者。枷責完結。又題准。凡旗下人在出征之處殺人。奉旨免死者。鞭一百。照例追埋葬銀二十兩。給付死者之家。其枷號兩月存案。令軍前效力贖罪。詳見五刑贖罪圖。

議准。凡旗下人犯入官之罪者。俱入各旗辛者庫。其辛者庫人犯入官之罪者。枷責完結。又題准。凡旗下人在出征之處殺人。奉旨免死者。鞭一百。照例追埋葬銀二十兩。給付死者之家。其枷號兩月存案。令軍前效力贖罪。詳見五刑贖罪圖。

1678議准。在外漢軍文武官員。有降調革職緣事解任裁缺候補者。任內事務交明。即帶家口回旗。如有戀舊任地方。或在別處居住者。查係革職之員。從重治罪。有官者革職治罪。本旗佐領驍騎校不行查報。一人者降一級。二人者降二級。俱留任。三人以上者革職。領催從重治罪。叅領不行查報。一二人者罰俸一年。三四人者降一級。五六人以上者降二級。十人以上者降三級。俱留任。都統副都統不行查報。一二人者罰俸三月。三四人者罰俸六月。 五六人者罰俸九月。七八人以上者罰俸一年。十五人以上者降一級留任。

議准。在外漢軍文武官員。有降調革職緣事解任裁缺候補者。任內事務交明。即帶家口回旗。如有戀舊任地方。或在別處居住者。查係革職之員。從重治罪。有官者革職治罪。本旗佐領驍騎校不行查報。一人者降一級。二人者降二級。俱留任。三人以上者革職。領催從重治罪。叅領不行查報。一二人者罰俸一年。三四人者降一級。五六人以上者降二級。十人以上者降三級。俱留任。都統副都統不行查報。一二人者罰俸三月。三四人者罰俸六月。 五六人者罰俸九月。七八人以上者罰俸一年。十五人以上者降一級留任。

1679議准。內府人及諸王貝勒貝子大臣家人。在外指稱網利。干預詞訟。肆行非法。有司不敢犯其鋒。反行財賄。此等事犯。將行賄之官革職。其主知情使去者。係官亦革職。內府王貝勒等家下該管官、知而使去者革職。王以下、宗室以上、知情使去者。交宗人府從重議處。使去之人。枷號三月。鞭一百。若伊主不知、私自去者。照光棍例、處決。

議准。內府人及諸王貝勒貝子大臣家人。在外指稱網利。干預詞訟。肆行非法。有司不敢犯其鋒。反行財賄。此等事犯。將行賄之官革職。其主知情使去者。係官亦革職。內府王貝勒等家下該管官、知而使去者革職。王以下、宗室以上、知情使去者。交宗人府從重議處。使去之人。枷號三月。鞭一百。若伊主不知、私自去者。照光棍例、處決。

1680議准。旗下人私往平民地方藉端挾詐。囑託行私。犯擾民等弊者。係平人、枷號三月。鞭一百係官、革職鞭一百。不許折贖。失察之佐領、罰俸三月。驍騎校、罰俸六 月。領催、鞭八十若將家僕明知差去者。係平人、鞭一百。係官、革職。差去之家僕。枷號一月鞭一百。其有取債探親事犯者。係平人、鞭一百。係官、革職失察之佐領、罰俸一月。驍騎校、罰俸三月。領催、鞭五十。若將家僕明知差去者。係平人、鞭八十。係官、罰俸一年。差去之家僕亦鞭八十。至莊屯居住之人、並家僕。有私自出境犯此等事者。佐領、驍騎校、領催、及本主俱免罪。將屯領催照領催例、治罪。

議准。旗下人私往平民地方藉端挾詐。囑託行私。犯擾民等弊者。係平人、枷號三月。鞭一百係官、革職鞭一百。不許折贖。失察之佐領、罰俸三月。驍騎校、罰俸六 月。領催、鞭八十若將家僕明知差去者。係平人、鞭一百。係官、革職。差去之家僕。枷號一月鞭一百。其有取債探親事犯者。係平人、鞭一百。係官、革職失察之佐領、罰俸一月。驍騎校、罰俸三月。領催、鞭五十。若將家僕明知差去者。係平人、鞭八十。係官、罰俸一年。差去之家僕亦鞭八十。至莊屯居住之人、並家僕。有私自出境犯此等事者。佐領、驍騎校、領催、及本主俱免罪。將屯領催照領催例、治罪。

1681定。凡三旗之內佐領及八旗內。有刁惡棍徒。非法橫行。詐害良民者。該旗都統、副都統、叅領、佐領等。嚴查送部。即行奏聞。發往甯古塔烏拉地方。

定。凡三旗之內佐領及八旗內。有刁惡棍徒。非法橫行。詐害良民者。該旗都統、副都統、叅領、佐領等。嚴查送部。即行奏聞。發往甯古塔烏拉地方。

1682議准。凡直省駐防旗人。有犯串結土棍、放債盤利、開賭囮騙、准折子女、強買市肆、擅砍樹木、鬧市辱官等罪者。照情罪輕重、依律例定罪。 其犯至枷號三月鞭一百之罪者。將該管驍騎校、防禦、佐領、各降二級調用。駐防協領、管旗叅領、各降一級留任。將軍、副都統、各罰俸一年。駐防協領、管旗叅領以下、驍騎校以上官員。本身自犯此等罪者。俱革職。該管將軍、副都統、各降一級留任。此等事情。令該督撫查叅。督撫不行查叅者。各降一級留任。

議准。凡直省駐防旗人。有犯串結土棍、放債盤利、開賭囮騙、准折子女、強買市肆、擅砍樹木、鬧市辱官等罪者。照情罪輕重、依律例定罪。 其犯至枷號三月鞭一百之罪者。將該管驍騎校、防禦、佐領、各降二級調用。駐防協領、管旗叅領、各降一級留任。將軍、副都統、各罰俸一年。駐防協領、管旗叅領以下、驍騎校以上官員。本身自犯此等罪者。俱革職。該管將軍、副都統、各降一級留任。此等事情。令該督撫查叅。督撫不行查叅者。各降一級留任。

1683議准。旗下家人莊頭等倚勢害民。霸占子女。無故將良民捆打致死。把持衙門。事發者。係內府人。將該管官降一級留任。係王及貝勒貝子公等家下人。將管理家務官各降一級留任。係民公侯伯大臣官員等家下人。將本主各降一級留任。係平人鞭一百。又議准。賣身旗下之人。原有房田。守分度日。於地方人民無擾者。許令居住原處。其原無房田者。俱令伊主收回。若兇惡之徒。雖有房田。倚仗賣身旗下。恣意橫行。或把持衙門。姦淫賭博。捏盜句逃。訐訟作證。詐害百姓者。地方官申解該撫。即拏送部。照律例擬罪。不許仍在原處居住。若容留犯罪之人仍居原處者。其主係官、降一級留任。係平人、鞭一百。家僕枷號一月鞭一百。兩鄰地方知情不首者。各責三十板。州縣衞所官不行查逐。罰俸一年。該道並兼轄武官。罰俸六月。巡撫提鎮。罰俸三月。同城知府。照州縣例。不同城知府。照道員例、處分。又定。凡賣身之人。曾經犯罪處分。或現有犯法事情。賣身旗下。希圖倖免者。從重治罪。買主知情。一併從重治罪。

議准。旗下家人莊頭等倚勢害民。霸占子女。無故將良民捆打致死。把持衙門。事發者。係內府人。將該管官降一級留任。係王及貝勒貝子公等家下人。將管理家務官各降一級留任。係民公侯伯大臣官員等家下人。將本主各降一級留任。係平人鞭一百。又議准。賣身旗下之人。原有房田。守分度日。於地方人民無擾者。許令居住原處。其原無房田者。俱令伊主收回。若兇惡之徒。雖有房田。倚仗賣身旗下。恣意橫行。或把持衙門。姦淫賭博。捏盜句逃。訐訟作證。詐害百姓者。地方官申解該撫。即拏送部。照律例擬罪。不許仍在原處居住。若容留犯罪之人仍居原處者。其主係官、降一級留任。係平人、鞭一百。家僕枷號一月鞭一百。兩鄰地方知情不首者。各責三十板。州縣衞所官不行查逐。罰俸一年。該道並兼轄武官。罰俸六月。巡撫提鎮。罰俸三月。同城知府。照州縣例。不同城知府。照道員例、處分。又定。凡賣身之人。曾經犯罪處分。或現有犯法事情。賣身旗下。希圖倖免者。從重治罪。買主知情。一併從重治罪。

1684題准。旗下應正法人犯。已解到部者。停其綠頭牌請旨。即行正法。

題准。旗下應正法人犯。已解到部者。停其綠頭牌請旨。即行正法。

1685題准。旗下人犯強盜之罪。停其解部。即在彼處正法。

題准。旗下人犯強盜之罪。停其解部。即在彼處正法。

1687題准。旗人於某省犯罪定擬重辟者。不必解部。俱著於彼處正法。

題准。旗人於某省犯罪定擬重辟者。不必解部。俱著於彼處正法。

1690議准。枷號旗下人犯。停其置放本旗門上。將各旗互相轉放。令城門尉、城門校、千總、領催、披甲人等。詳驗加封收受。或枷具寬鬆。封皮折皺。可脫出者。即時稟明。換枷封固。發門之後。該部仍派滿漢官員調旗巡查。如將犯人枷號鬆脫散放者。將該城門尉、城門校、千總、領催、披甲人等、並犯人。聽該部照所犯之事。從重治罪。若巡查官員明知不行稟首者。亦並交與該部議處。

議准。枷號旗下人犯。停其置放本旗門上。將各旗互相轉放。令城門尉、城門校、千總、領催、披甲人等。詳驗加封收受。或枷具寬鬆。封皮折皺。可脫出者。即時稟明。換枷封固。發門之後。該部仍派滿漢官員調旗巡查。如將犯人枷號鬆脫散放者。將該城門尉、城門校、千總、領催、披甲人等、並犯人。聽該部照所犯之事。從重治罪。若巡查官員明知不行稟首者。亦並交與該部議處。

1700諭。外藩蒙古。因盜搶牛馬牲畜殺死人命。照強盜例梟示。

諭。外藩蒙古。因盜搶牛馬牲畜殺死人命。照強盜例梟示。

1701諭。護軍兵卒人等。以小刀刺人者甚多。嗣後儻有此事。革去護軍兵卒。永不許食錢糧。

諭。護軍兵卒人等。以小刀刺人者甚多。嗣後儻有此事。革去護軍兵卒。永不許食錢糧。

1702諭。口外地方。有殺人偷馬事發。由各該處奏聞。在外審理。即於彼處正法。

諭。口外地方。有殺人偷馬事發。由各該處奏聞。在外審理。即於彼處正法。

1707諭。嗣後旗人在伊犯事之省應行正法人內。有滿洲及另戶之人。仍令解部。

諭。嗣後旗人在伊犯事之省應行正法人內。有滿洲及另戶之人。仍令解部。

1708諭。嗣後護軍驍騎。有酒醉持刀自刺逃亡者。係護軍。則交該管統領。係小校驍騎。則交該都統副都統。會同刑部。若飲酒則與何人飲酒。逃竄則因何故逃竄。花費則向何處花費。嚴行夾訊。根究原由。懲創其罪。又覆准。嗣後行兇發遣之人。從發遣處逃回。未犯罪者。仍照原定例完結。犯罪者。 不論罪之輕重。將伊原罪查出。遞發該將軍。在眾人前即行正法。又覆准。凡旗下另戶滿洲致死另戶滿洲。該旗具題。照例立決。

諭。嗣後護軍驍騎。有酒醉持刀自刺逃亡者。係護軍。則交該管統領。係小校驍騎。則交該都統副都統。會同刑部。若飲酒則與何人飲酒。逃竄則因何故逃竄。花費則向何處花費。嚴行夾訊。根究原由。懲創其罪。又覆准。嗣後行兇發遣之人。從發遣處逃回。未犯罪者。仍照原定例完結。犯罪者。 不論罪之輕重。將伊原罪查出。遞發該將軍。在眾人前即行正法。又覆准。凡旗下另戶滿洲致死另戶滿洲。該旗具題。照例立決。

1712諭。嗣後旗下有殺人之案。將管屬官員一併議處。又議准。滿洲與另戶人互相毆死。將護 軍統領罰俸三月。叅領罰俸六月。佐領、護軍校、驍騎校、各罰俸一年。小領催、族長、各鞭八十。

諭。嗣後旗下有殺人之案。將管屬官員一併議處。又議准。滿洲與另戶人互相毆死。將護 軍統領罰俸三月。叅領罰俸六月。佐領、護軍校、驍騎校、各罰俸一年。小領催、族長、各鞭八十。

1716題准。旗人送家人喫酒行兇發遣者。具呈該都統。查明實係主僕。送部發遣。

題准。旗人送家人喫酒行兇發遣者。具呈該都統。查明實係主僕。送部發遣。

1723議准。凡旗人送家奴喫酒行兇發遣者。令該都統確查。用印文送部。如將應行發遣之人。該旗故為留難。不行送部者。許伊主赴部具呈。審明發遣。將留難官員。交與該部查議。又議准。各旗送部發遣家奴。須審明果有喫酒行兇實據。方照例發遣。若伊主行止不端。欲行占奪家奴妻女。捏詞送部者。不准發遣。交與該佐領。將伊妻室子女轉賣。 身價給主。儻被賣之後。捏告原主。希圖報復者。仍照誣告家長律、治罪。

議准。凡旗人送家奴喫酒行兇發遣者。令該都統確查。用印文送部。如將應行發遣之人。該旗故為留難。不行送部者。許伊主赴部具呈。審明發遣。將留難官員。交與該部查議。又議准。各旗送部發遣家奴。須審明果有喫酒行兇實據。方照例發遣。若伊主行止不端。欲行占奪家奴妻女。捏詞送部者。不准發遣。交與該佐領。將伊妻室子女轉賣。 身價給主。儻被賣之後。捏告原主。希圖報復者。仍照誣告家長律、治罪。

1724議准。各處治罪抄家入辛者庫人口內。有滿漢蒙古高麗官員匠役人等。留分管佐領下。不應留在分管佐領下之漢人家奴。撥給官莊。又諭。嗣後滿洲有罪至割懶筋者。仍另行具奏。

議准。各處治罪抄家入辛者庫人口內。有滿漢蒙古高麗官員匠役人等。留分管佐領下。不應留在分管佐領下之漢人家奴。撥給官莊。又諭。嗣後滿洲有罪至割懶筋者。仍另行具奏。

1725議准。嗣後旗人毆雇工人因而致死者。枷號六十日鞭一百。

議准。嗣後旗人毆雇工人因而致死者。枷號六十日鞭一百。

1726議准。嗣後滿洲殺死滿洲。按其所犯謀故 毆情罪。分別定擬。應擬斬監候者、 定為立斬。擬絞監候者、定為立絞。仍交與本旗正法。又議准。嗣後旗人所犯徒罪。仍照 舊例准折枷號鞭責完結。有犯軍流罪者。若係滿洲蒙古。暫停議遣。仍照例治罪。若係漢軍、 暨辛者庫、 內府佐領、旗鼓佐領官員、及閒散人等。按所犯流罪遠近。照律定發各省州縣地方安置。應發邊遠邊衞充軍者。亦按其所犯照律編發。應發極邊及煙瘴充軍者。俱酌發雲南、貴州、四 川、廣西、地方。各該地方官。將所發人犯記明檔案。仍於發遣到日。報明該督撫。咨部存查。凡發遣之犯。其妻室幼子無可依存。欲隨往者。照例聽其隨往。若犯人身故。伊妻子願攜骸骨回旗者。具呈該管官。查明家口數目報部。押令歸旗。如軍流發遣人犯內。有祖父母父母年老殘疾。家無以次成丁者。照例具題。准其存留養親。仍照例枷號鞭責。若旗人家奴犯軍流罪者。發於遣所。令該督撫酌發有駐汛弁兵之處。給予兵丁為奴。俱止將其本身發遣。若發遣處將犯人疏脫者。該管官照軍流人犯脫逃例、議處。有受賄縱放者。照主守故縱受財律、治罪。此軍流人犯內。有漢仗弓馬好、或伊祖父陣亡有戰功、伊本身有戰功。該旗大臣查明咨部。陳奏請旨。若准免發遣。則按其應流二千里折枷號五十日者。增枷六十五日。應流二千五百里折枷號五十五日者。增枷七十日。應流三千里折枷號六十日者。增枷七十五日。軍罪應折枷號 三月者。增枷一百一十日。京師八旗。以四年十月為始。各省駐防處。行文以五年正月為始。

議准。嗣後滿洲殺死滿洲。按其所犯謀故 毆情罪。分別定擬。應擬斬監候者、 定為立斬。擬絞監候者、定為立絞。仍交與本旗正法。又議准。嗣後旗人所犯徒罪。仍照 舊例准折枷號鞭責完結。有犯軍流罪者。若係滿洲蒙古。暫停議遣。仍照例治罪。若係漢軍、 暨辛者庫、 內府佐領、旗鼓佐領官員、及閒散人等。按所犯流罪遠近。照律定發各省州縣地方安置。應發邊遠邊衞充軍者。亦按其所犯照律編發。應發極邊及煙瘴充軍者。俱酌發雲南、貴州、四 川、廣西、地方。各該地方官。將所發人犯記明檔案。仍於發遣到日。報明該督撫。咨部存查。凡發遣之犯。其妻室幼子無可依存。欲隨往者。照例聽其隨往。若犯人身故。伊妻子願攜骸骨回旗者。具呈該管官。查明家口數目報部。押令歸旗。如軍流發遣人犯內。有祖父母父母年老殘疾。家無以次成丁者。照例具題。准其存留養親。仍照例枷號鞭責。若旗人家奴犯軍流罪者。發於遣所。令該督撫酌發有駐汛弁兵之處。給予兵丁為奴。俱止將其本身發遣。若發遣處將犯人疏脫者。該管官照軍流人犯脫逃例、議處。有受賄縱放者。照主守故縱受財律、治罪。此軍流人犯內。有漢仗弓馬好、或伊祖父陣亡有戰功、伊本身有戰功。該旗大臣查明咨部。陳奏請旨。若准免發遣。則按其應流二千里折枷號五十日者。增枷六十五日。應流二千五百里折枷號五十五日者。增枷七十日。應流三千里折枷號六十日者。增枷七十五日。軍罪應折枷號 三月者。增枷一百一十日。京師八旗。以四年十月為始。各省駐防處。行文以五年正月為始。

1727諭。家主打死奴僕。有出於故殺者。有因奴僕獲罪而毆打致死者。其父母妻子。自應分別安頓。豈得一例變價。嗣後故殺奴僕者。其被殺奴僕之親屬。願投何人。應聽其自便。著定例具奏。欽此。遵旨議准。嗣後八旗官員平人。將奴僕非故殺責打身死者。家主仍照例治罪。被殺奴僕之父母 妻子。情願仍在伊主家者。聽其存留。若不情願者。仍交與該管處變價給主。如有故意毆殺 奴僕者。家主仍照例治罪。其被殺奴僕之親屬。悉行開放。係旗人、聽其在旗投主。係民人、放出為民。各聽其自便。不得仍令伊主追取身價。又諭。家人被家主打死。其家人之父母妻子。理應放出。聽其投身他姓。不當交旗變價。給還原主。將此永著為例。一體遵行。又議准。滿洲兵丁。因不服教訓殺死該管官者。將動手之人擬斬立決。將伊妻子發黑龍江。其平素不行管束之該佐領驍騎校等。罰俸二年。該管叅領。罰俸一年。該管大臣。罰俸半年。領催族長等。鞭一百。若族長內係職官者。亦罰俸二年。又諭。向來另戶之人犯罪發遣。俱不為奴。但另戶亦有不同。其中有行同奴僕。卑汙下賤者。亦有原係家下奴僕。開戶而為另戶者。若發遣遠方。不令人管束。又致生事。如實在滿洲另戶。斷無犯此等罪之人。嗣後除滿洲正身之另戶外。如此等有犯罪發遣 者。該部酌量。應給披甲之人為奴為當。著定議具奏。欽此。遵旨議准。嗣後有犯發遣之罪者。刑部即行文該旗。查明該犯。若係實在滿洲正身另戶之人。仍照舊例遵行外。其平日有卑汙下賤。行同奴僕者。或原係奴僕開戶為另戶者。該旗據實分析出具印文。保送到部。刑部分別定擬。給予披甲之人為奴。至稽查另戶之人。行文該旗。 如有越三日不查明送部。即將該管官照例叅處。

諭。家主打死奴僕。有出於故殺者。有因奴僕獲罪而毆打致死者。其父母妻子。自應分別安頓。豈得一例變價。嗣後故殺奴僕者。其被殺奴僕之親屬。願投何人。應聽其自便。著定例具奏。欽此。遵旨議准。嗣後八旗官員平人。將奴僕非故殺責打身死者。家主仍照例治罪。被殺奴僕之父母 妻子。情願仍在伊主家者。聽其存留。若不情願者。仍交與該管處變價給主。如有故意毆殺 奴僕者。家主仍照例治罪。其被殺奴僕之親屬。悉行開放。係旗人、聽其在旗投主。係民人、放出為民。各聽其自便。不得仍令伊主追取身價。又諭。家人被家主打死。其家人之父母妻子。理應放出。聽其投身他姓。不當交旗變價。給還原主。將此永著為例。一體遵行。又議准。滿洲兵丁。因不服教訓殺死該管官者。將動手之人擬斬立決。將伊妻子發黑龍江。其平素不行管束之該佐領驍騎校等。罰俸二年。該管叅領。罰俸一年。該管大臣。罰俸半年。領催族長等。鞭一百。若族長內係職官者。亦罰俸二年。又諭。向來另戶之人犯罪發遣。俱不為奴。但另戶亦有不同。其中有行同奴僕。卑汙下賤者。亦有原係家下奴僕。開戶而為另戶者。若發遣遠方。不令人管束。又致生事。如實在滿洲另戶。斷無犯此等罪之人。嗣後除滿洲正身之另戶外。如此等有犯罪發遣 者。該部酌量。應給披甲之人為奴為當。著定議具奏。欽此。遵旨議准。嗣後有犯發遣之罪者。刑部即行文該旗。查明該犯。若係實在滿洲正身另戶之人。仍照舊例遵行外。其平日有卑汙下賤。行同奴僕者。或原係奴僕開戶為另戶者。該旗據實分析出具印文。保送到部。刑部分別定擬。給予披甲之人為奴。至稽查另戶之人。行文該旗。 如有越三日不查明送部。即將該管官照例叅處。

1736諭。八旗大臣。有教育旗人之責。本應將該管官兵不時教訓。令各循分守法。不得滋事。近聞八旗人等。每遇年節。有在街市縱酒妄為者。此皆由八旗大臣等。平時並不留心教管遇此不肖之徒。又不拏獲懲治。肆意妄為。成何體統。著交八旗大臣。將如何嚴查管束之處。詳議具奏。欽此。遵旨議准。嗣後旗人有縱酒騷擾街市者。令堆撥官弁就近拏送。官則查叅。交部治罪。兵丁則就其情由輕重。分別懲治。又諭。刑部將甯古塔黑龍江等處發遣當差人犯。可否援奉恩詔。分別情罪輕重。令其回京之處請旨。朕思此等人犯。皆係從前獲罪發遣日久。在京未必仍有產業。若令回京。恐伊等別無生計。反滋事端。爾部詳查各犯情罪。如所犯尚輕可以回京者。仍行各將軍詢明該犯有情願回京者。令其回京。其不願者。該將軍另行報部。

諭。八旗大臣。有教育旗人之責。本應將該管官兵不時教訓。令各循分守法。不得滋事。近聞八旗人等。每遇年節。有在街市縱酒妄為者。此皆由八旗大臣等。平時並不留心教管遇此不肖之徒。又不拏獲懲治。肆意妄為。成何體統。著交八旗大臣。將如何嚴查管束之處。詳議具奏。欽此。遵旨議准。嗣後旗人有縱酒騷擾街市者。令堆撥官弁就近拏送。官則查叅。交部治罪。兵丁則就其情由輕重。分別懲治。又諭。刑部將甯古塔黑龍江等處發遣當差人犯。可否援奉恩詔。分別情罪輕重。令其回京之處請旨。朕思此等人犯。皆係從前獲罪發遣日久。在京未必仍有產業。若令回京。恐伊等別無生計。反滋事端。爾部詳查各犯情罪。如所犯尚輕可以回京者。仍行各將軍詢明該犯有情願回京者。令其回京。其不願者。該將軍另行報部。

1737諭。滿洲殺死滿洲。即行正法。當日設法稍嚴。使人不敢輕犯。原屬保全之意。今滿洲生齒日繁。且知遵守法度。相殘之事甚少。舊定旗民條例。未免輕重懸殊。所當隨時更定。酌議畫一。著九卿會同八旗都統詳確定議具奏。欽此。遵旨議准。嗣後旗人遇有命案。仍依律分別鬪毆謀殺。定擬絞斬監候。其有服制者。照服制科 斷。永著為例。

諭。滿洲殺死滿洲。即行正法。當日設法稍嚴。使人不敢輕犯。原屬保全之意。今滿洲生齒日繁。且知遵守法度。相殘之事甚少。舊定旗民條例。未免輕重懸殊。所當隨時更定。酌議畫一。著九卿會同八旗都統詳確定議具奏。欽此。遵旨議准。嗣後旗人遇有命案。仍依律分別鬪毆謀殺。定擬絞斬監候。其有服制者。照服制科 斷。永著為例。

1738奏准。旗人犯死罪。非常赦所不原。而家無以次成丁者。亦照民人之例。准其留養。

奏准。旗人犯死罪。非常赦所不原。而家無以次成丁者。亦照民人之例。准其留養。

1749諭。八旗滿洲互相殺傷案件。向例俱從斬決。至雍正年間。仍按律以謀殺 毆分別斬絞。亦即行正法。自朕御極之後。以旗民條例輕重懸殊。特諭九卿八旗會同定議。一切命案俱著監候。至秋審時。苟非謀故重情。概為緩決。但思立法之道。與其狎而易犯。不若使知所畏而不敢蹈。向來立法從嚴。具有深意。惟是旗民事例既經畫一。今又改從斬決舊制。朕心有所不忍。嗣後滿洲與滿洲毆殺案件。著於秋審時俱入情實。庶旗人咸知儆惕。不犯有司。著八旗都統通傳知悉。務使各該 旗人等。惜身畏法。不罹罪譴。以副朕好生之至意。

諭。八旗滿洲互相殺傷案件。向例俱從斬決。至雍正年間。仍按律以謀殺 毆分別斬絞。亦即行正法。自朕御極之後。以旗民條例輕重懸殊。特諭九卿八旗會同定議。一切命案俱著監候。至秋審時。苟非謀故重情。概為緩決。但思立法之道。與其狎而易犯。不若使知所畏而不敢蹈。向來立法從嚴。具有深意。惟是旗民事例既經畫一。今又改從斬決舊制。朕心有所不忍。嗣後滿洲與滿洲毆殺案件。著於秋審時俱入情實。庶旗人咸知儆惕。不犯有司。著八旗都統通傳知悉。務使各該 旗人等。惜身畏法。不罹罪譴。以副朕好生之至意。

1754諭。旗人犯杖流等罪。例應枷責發落。在公署及過誤。自可照例完結。至關人命。即當覈其輕重。七克登布以酒醉細故。遂兇毆服孫九格致死。殊屬慘忍。著發往拉林阿爾楚喀。嗣後似此案件。該部照律定擬外。仍酌量情罪。請旨定奪。不必概入彙題。

諭。旗人犯杖流等罪。例應枷責發落。在公署及過誤。自可照例完結。至關人命。即當覈其輕重。七克登布以酒醉細故。遂兇毆服孫九格致死。殊屬慘忍。著發往拉林阿爾楚喀。嗣後似此案件。該部照律定擬外。仍酌量情罪。請旨定奪。不必概入彙題。

1762諭。從前定例。旗人犯軍流徒罪均准枷責發落者。原因國初滿洲習俗湻樸。自宜格外培養。近來八旗生齒日繁。殊失國初渾厚之風。伊等每以銓補外任希圖便安。幾與漢人無別。獨至 獲罪應遣。則過於區別。亦非大公之道。至於漢軍原係漢人。凡得缺升轉。均屬一體並用。 更毋庸另立科條。嗣後凡滿洲有犯軍流遣罪。如係尋常事故。仍照舊例枷責完結。儻有寡廉鮮恥之徒。自應削去戶籍。依律發遣。其漢軍人犯。無論軍流徒罪。俱斥令為民。照所犯定例發遣。不必准折枷責。著為例。

諭。從前定例。旗人犯軍流徒罪均准枷責發落者。原因國初滿洲習俗湻樸。自宜格外培養。近來八旗生齒日繁。殊失國初渾厚之風。伊等每以銓補外任希圖便安。幾與漢人無別。獨至 獲罪應遣。則過於區別。亦非大公之道。至於漢軍原係漢人。凡得缺升轉。均屬一體並用。 更毋庸另立科條。嗣後凡滿洲有犯軍流遣罪。如係尋常事故。仍照舊例枷責完結。儻有寡廉鮮恥之徒。自應削去戶籍。依律發遣。其漢軍人犯。無論軍流徒罪。俱斥令為民。照所犯定例發遣。不必准折枷責。著為例。

1763議准。漢軍正身犯徒流罪者。已改不准折枷。家奴折枷號之例。亦應改不准折枷。實徒滿日。仍歸旗管束。

議准。漢軍正身犯徒流罪者。已改不准折枷。家奴折枷號之例。亦應改不准折枷。實徒滿日。仍歸旗管束。

1766諭。向來八旗遇有徒流罪名。均以枷責發落。嗣因旗人漸染惡習。竟有甘為敗類者。曾降旨令將旗人流徒案件。滿洲則按其情罪公私輕重。分別問遣折抵。漢軍則均斥令為民。照所犯定例發遣。原以示之懲儆。用挽頹風。此專指情罪重大者而言。非謂尋常事件。亦不加區別也。至包衣漢軍。則皆係內府世僕。向無出旗為民之例。與八旗漢軍又自有別。尤不應混行援例。嗣後問擬旗人罪名。務詳犯案情節。如實係寡廉鮮恥。有玷旗籍者。不但漢軍當斥令為民。依律發遣。即滿洲亦當削其名籍。投畀遠方。其餘尋常罪犯及因公獲譴者。無論滿洲漢軍。仍照定例折枷鞭責完結。如此則旗人益當知所勸懲。而敕罰亦昭平允。

諭。向來八旗遇有徒流罪名。均以枷責發落。嗣因旗人漸染惡習。竟有甘為敗類者。曾降旨令將旗人流徒案件。滿洲則按其情罪公私輕重。分別問遣折抵。漢軍則均斥令為民。照所犯定例發遣。原以示之懲儆。用挽頹風。此專指情罪重大者而言。非謂尋常事件。亦不加區別也。至包衣漢軍。則皆係內府世僕。向無出旗為民之例。與八旗漢軍又自有別。尤不應混行援例。嗣後問擬旗人罪名。務詳犯案情節。如實係寡廉鮮恥。有玷旗籍者。不但漢軍當斥令為民。依律發遣。即滿洲亦當削其名籍。投畀遠方。其餘尋常罪犯及因公獲譴者。無論滿洲漢軍。仍照定例折枷鞭責完結。如此則旗人益當知所勸懲。而敕罰亦昭平允。

1770諭。鷹戶人等。雖隸內府旗籍。而散處近京各州縣。實與民人無異。若犯事到官。不當與在城居住當差之旗人一例問擬。嗣後內務府所屬莊頭鷹戶海戶人等。如犯軍遣流徒等罪。俱照民人一例定擬。

諭。鷹戶人等。雖隸內府旗籍。而散處近京各州縣。實與民人無異。若犯事到官。不當與在城居住當差之旗人一例問擬。嗣後內務府所屬莊頭鷹戶海戶人等。如犯軍遣流徒等罪。俱照民人一例定擬。

1774諭。嗣後除京城之滿洲蒙古漢軍現食錢糧當差服役之人。及外省駐防之食錢糧當差者。如犯流徒等罪。仍照舊鞭責發落外。其餘居住莊屯旗人。及各處莊頭。並駐防之無差使者。其流徒罪名。俱照民人一例發遣。著為例。

諭。嗣後除京城之滿洲蒙古漢軍現食錢糧當差服役之人。及外省駐防之食錢糧當差者。如犯流徒等罪。仍照舊鞭責發落外。其餘居住莊屯旗人。及各處莊頭。並駐防之無差使者。其流徒罪名。俱照民人一例發遣。著為例。

1783奏准。向例旗人犯逃在一月外者。發遣黑龍江等處當差。如怙惡不悛。銷去旗檔。改發雲貴兩廣邊遠地方。其犯搶竊應刺字者。新例銷去旗檔。以民人例辦理。惟此等匪徒。往往有因竊而逃。或逃後行竊。同時並發者。若以民人例計贓治罪。有止徒杖者。轉得因銷去旗籍。而免犯逃發遣之罪。似不足以示懲創。嗣後滿洲蒙古正身。有二罪並發者。覈其搶竊贓數在流徒以下。律應刺字者。無論逃在一月內外。俱照旗人逃走發遣當差在配怙 惡不悛例、改發雲貴兩廣邊遠地方。令地方官與民人一體嚴加約束。至漢軍正身。但有犯應刺字者。亦照新例銷除旗檔。其逃竊治罪之處。另有專條。仍照本律定擬。

奏准。向例旗人犯逃在一月外者。發遣黑龍江等處當差。如怙惡不悛。銷去旗檔。改發雲貴兩廣邊遠地方。其犯搶竊應刺字者。新例銷去旗檔。以民人例辦理。惟此等匪徒。往往有因竊而逃。或逃後行竊。同時並發者。若以民人例計贓治罪。有止徒杖者。轉得因銷去旗籍。而免犯逃發遣之罪。似不足以示懲創。嗣後滿洲蒙古正身。有二罪並發者。覈其搶竊贓數在流徒以下。律應刺字者。無論逃在一月內外。俱照旗人逃走發遣當差在配怙 惡不悛例、改發雲貴兩廣邊遠地方。令地方官與民人一體嚴加約束。至漢軍正身。但有犯應刺字者。亦照新例銷除旗檔。其逃竊治罪之處。另有專條。仍照本律定擬。

1793諭。蔣兆奎奏查明秋審人犯擬議錯誤一摺。初閱奏摺。以為必係罪名出入。定擬錯誤。及閱 其所奏。乃係佈蘭毆斃濟成一案。因佈蘭與濟成同係正藍旗。誤以被毆之蒙古濟成亦屬滿洲。照例擬入情實。今查係錯誤。應改為緩決。請與按察使祖之望一併交部議處等語。所奏不特拘泥。竟成笑柄矣。向來定例。滿洲殺死滿洲。例文本未妥協。自應以旗人殺死旗人。載入例條。則蒙古漢軍。皆可包括。此例不過嚴禁旗人相殺之意。雖入情實。數年以來。朕酌其情不至勾。改為監候者甚多。今該撫誤會例意。以被毆之濟成係屬蒙古。誤擬情實。請改為緩決。試思八旗俱有蒙古漢軍。豈蒙古漢軍獨非旗人。而滿洲殺死蒙古漢軍。竟可毋庸抵償。如是異視。豈公道乎。

諭。蔣兆奎奏查明秋審人犯擬議錯誤一摺。初閱奏摺。以為必係罪名出入。定擬錯誤。及閱 其所奏。乃係佈蘭毆斃濟成一案。因佈蘭與濟成同係正藍旗。誤以被毆之蒙古濟成亦屬滿洲。照例擬入情實。今查係錯誤。應改為緩決。請與按察使祖之望一併交部議處等語。所奏不特拘泥。竟成笑柄矣。向來定例。滿洲殺死滿洲。例文本未妥協。自應以旗人殺死旗人。載入例條。則蒙古漢軍。皆可包括。此例不過嚴禁旗人相殺之意。雖入情實。數年以來。朕酌其情不至勾。改為監候者甚多。今該撫誤會例意。以被毆之濟成係屬蒙古。誤擬情實。請改為緩決。試思八旗俱有蒙古漢軍。豈蒙古漢軍獨非旗人。而滿洲殺死蒙古漢軍。竟可毋庸抵償。如是異視。豈公道乎。

律/lü 13 | Junji youfan 軍籍有犯

凡軍籍人犯罪。該徒流者。各依所犯杖數決訖。徒五等。依律發配。徒限滿者。仍發回原衞所。並所隸州縣。流三等。照依地里遠近發直省衞所。並所隸州縣。附籍。犯該充軍者。依律發遣。 [謹案乾隆五年奏准。本朝衞所改隸州縣者甚多。原律不註並所隸州縣字。今增。又附籍下原律有僉差二字。係前代之例。今軍籍與民籍無異。並非別有差役。二字刪。]

tiaoli 條例

條例/tiaoli 1

軍職有犯監守常人盜、受財枉法滿數、律該斬絞罪者。俱發邊方立功。五年滿日還職。仍於原衞所帶俸差操。若監守常人盜、受財枉法不滿數、與嚇詐求索科斂誆騙等項計贓滿數、問該流罪、減至杖一百徒三年者。俱運炭納米等項。完日還職。帶俸差操。其減至杖九十徒二年半以下。與別項罪犯。俱照常發落。原係管事者照舊管事。原係帶俸者照舊帶俸。若犯前項流罪。遇例通減二等、至杖九十徒二年半者。仍帶俸差操。

條例/tiaoli 2

軍職犯該竊盜掏摸。盜官畜產。白晝搶奪。並縱容抑勒女及妻妾子孫之婦妾與人通姦、或典與人。及姦內外有服親屬、同僚部軍妻女。一應行止有虧。敗倫傷化者。俱問革。隨本衞所舍餘食糧差操。

條例/tiaoli 3

軍職宿倡、及和娶樂人為妻妾與盜娶有夫之妻者。俱問調別衞、帶俸差操。

條例/tiaoli 4

在京兵部選差官舍、押解充軍犯人。若受財賣放。犯該枉法絞罪者。官發立功。滿日還職。調外衞帶俸差操。徒罪以下。照徒年限立功。滿日還職。帶俸差操。舍人抵充軍役。候拏獲替放。中閒又犯姦淫囚犯婦女者。官發守哨。滿日革職。隨本衞所舍餘食糧差操。舍人枷號三月發遣。若酷害軍犯。摉檢財物。縱不脫放。各問罪。官調外衞。舍人發外充軍。其該府原選差掌印首領官吏。叅究治罪。

條例/tiaoli 5

武職有犯容止僧尼在家與人姦宿者。公侯伯問擬住俸閒住。都指揮指揮千百戶鎮撫住俸閒住。若有犯挾妓飲酒者。公侯伯罰俸一年。不許侍衞。管軍管事以下。革去現任管事。帶俸差操。原係帶俸者。常叅帶俸。

條例/tiaoli 6

凡由將軍歷升千百戶。犯該徒罪以上、行止有虧者。革去現任。冠帶閒住。

條例/tiaoli 7

凡各衞所舍人舍餘總小旗。犯該笞杖罪名。有力、運炭納米等項外。無力、的決。其操備舍餘勇士人等犯前罪者。有力、俱令納贖。若無力、的決發落。

條例/tiaoli 8

鑾儀衞總小旗並將軍校尉。犯該一應姦盜搶奪誆騙恐嚇求索枉法不枉法等項罪名。但係行止有虧者。俱各調衞。總小旗仍充原役。將軍校尉各充軍。其戶內人丁有犯。不在此例。

條例/tiaoli 9

凡鑾儀衞旗校軍士。在逃一年之內者。聽其首告初犯復役。再犯調衞充軍。其有侵欺拐騙、及為事避難等弊。各從重科斷。若一年之內曾經造冊清勾者。不准首補。另勾戶丁補役。

條例/tiaoli 10

沿邊沿海旗軍舍餘。犯該監守常人盜竊盜掏摸搶奪至徒罪以上者。俱送總兵官處。查撥缺人墪臺守哨。年限滿日疏放。若總兵官截殺等項不在。就行本處巡撫巡按或分巡官。一體查撥。仍行總兵官處知會。其別項徒罪以上者。有力、納米等項。無力、巡哨。

條例/tiaoli 11

凡軍職犯該立功。如有力者、許納米。每年一十石。邊方准折雜糧一十五石。完日免立功。發回衞原所閒住。待年限滿日。方許帶俸。

條例/tiaoli 12

凡應解軍丁。除實犯死罪外。若犯監守常人盜竊盜掏摸搶奪至徒罪以上者。牢固釘解。該衞收伍。轉發守哨。年限滿日著役。其犯別項徒罪以上。俱止杖一百。解發著役。 [謹案以上十二條。均係原例。雍正三年奏准。軍衞世職久裁。旗員武職處分定例。與此絕不相符。俱刪。]

條例/tiaoli 13

凡衞所屯丁居住州縣地方者。遇有命盜等案。該州縣一面移會所。一面嚴行查拏。限滿無獲。該督撫題疏防承緝。將州縣官與所官一併列叅。照例議處。如衞所官弁。因州縣既有責成。以致徇庇屯丁。故意推諉者。許承審官揭報該督撫題叅。照例議處。 [謹案此條係原例。事係官員處分。應歸吏部。乾隆五年刪。]

linian shili 歷年事例

1655覆准。校尉犯事。不得徑行拘提。應咨鑾儀衞關取。

覆准。校尉犯事。不得徑行拘提。應咨鑾儀衞關取。

門第五 | Mingli lü wu 名例律五

律/lü 14 | Fanzui de leijian 犯罪得累減

凡一人犯罪。應減者。若為從減、謂共犯罪以造意者為首。隨從者減一等。自首減、謂犯法知人欲告而自首者。聽減二等。故失減、謂吏典故出人罪。放而還獲。止減一等。首領官不知情。以失論。失出減五等。比吏典又減一等。通減七等。公罪遞減之類。謂同僚犯公罪失與入者。吏典減三等。若未決放。又減一等。通減四等。首領官減五等。佐貳官減六等。長官減七等之類。並得累減。如此之類。俱得累減科斷。 [謹案雍正三年奏准。故失減註內比吏典又減一等下。增還獲又減一等六字。]

律/lü 15 | Yili quguan 以理去官以理,謂以正道理而去,非有別項事故者。

凡任滿得代改除致仕等官。與現任同。謂不因犯罪而解任者。若沙汰宂員裁革衙門之類。雖為事解任降等。不追誥命者。並與現任同。封贈官與其子孫正官同。其婦人犯夫及義絕不改嫁者。親子有官。一體封贈。得與其子之官品同。謂婦人雖與夫家義絕。及夫在被出。其子有官者。得與其子之官品同。為母子無絕道故也。此等之人犯罪者。並依職官犯罪律擬斷。應請旨者請旨。應徑問者徑問。一如職宮之法。惟致仕封贈官犯贓。並與無祿人同科。 [謹案乾隆五年將註內惟致仕封贈官犯贓二句刪去。纂入例中。]

tiaoli 條例

條例/tiaoli 1

子孫緣事革職。其父祖誥敕不追奪者。仍與正官同。若致仕及封贈官犯贓。與無祿人同科。 [謹案此條乾隆五年定。]

律/lü 16 | Wuguan fanzui 無官犯罪

凡無官犯罪。有官事發。公罪亦得收贖紀錄。卑官犯罪。遷官事發。在任犯罪。去任事發。遷官者。謂改除及差委權攝鄰近官司得代。去任者。謂考滿丁憂致仕之類。公罪笞以下勿論。杖以上紀錄通考。為事黜革。笞杖以上皆勿論。若事干埋沒錢糧。遺失官物。罪雖紀錄勿論。事須追究明白。但犯一應私罪。並論如律。其吏典有犯公私罪名。亦依上擬斷。 [謹案雍正三年奏准。今官員有犯。並無紀錄候九年通考之例。將公罪亦得收贖紀錄八字。改為公罪笞杖以上俱依律納贖。紀錄通考四字。改為依律科斷。罪雖紀錄勿論六字。改為雖係公罪。至乾隆五年查文武官犯公罪律文。已改為分別降罰。並定有處分則例。凡應行降罰者。罪至杖一百而止。其杖一百之上。則應革職。如革職之外有餘罪。並非公罪律文所能該。至吏典犯罪科斷。在文武官犯私罪律內。開載甚明。不得云依上擬斷。因奏准改定律文。] 凡無官犯罪。有官事發。所犯公罪笞杖以上。俱依律納贖。卑官犯罪。遷官事發。在任犯罪。去任考滿丁憂致仕之類事發。公罪笞杖以下。依律降罰。杖一百以上。依律科斷。本案黜革。笞杖以上。折贖俱免。若事干埋沒錢糧。遺失官物。雖係公罪。事須追究明白。應賠償者賠償。應還官者還官。但犯一應私罪。並論如律。其吏典有犯公私罪名。各依本律科斷。

tiaoli 條例

條例/tiaoli 1

舍人舍餘無官犯罪。有官事發。若犯該雜犯死罪運炭納米等項。完日還職。仍發原衞所帶俸差操。若犯該流罪減至杖一百徒三年者。俱令運炭納米等項。還職。原管事者照舊管事。原帶俸者照舊帶俸。其犯該竊盜掏摸、盜官畜產、白晝搶奪。及一應姦罪、行止有虧、敗倫傷化者。俱問革。隨本衞所舍餘食糧差操。 [謹案此條係原例。雍正三年奏准。今無舍人舍餘。亦無運炭納米帶俸差操等例。此條刪。]

條例/tiaoli 2

無官犯贓。有官事發。照有官叅提。以無祿人科斷。有官時犯贓。黜革後事發。不必叅提。以有祿人科斷。 [謹案此條係乾隆五年定。]

律/lü 17 | Chuming dangcha 除名當差

凡職兼文武官犯私罪。罷職不敘。追奪誥敕除名削去仕籍者。官階勳爵皆除。僧道犯罪。曾經決罰者。追收度牒並令還俗。職官僧道之原籍軍民匠。各從本色。發還原籍當差。 [謹案乾隆五年於官爵皆除下。增註不該追奪誥敕者。不在此限。又以今無匠籍。刪除匠字。改為軍民竈戶。]

tiaoli 條例

條例/tiaoli 1

凡失陷城池。行閒獲罪。及貪贓革職各官。封贈俱行追奪。其別項革職者免追。 [謹案此條雍正三年定。原文末句其因公詿誤革職者免追。乾隆五年以因公詿誤四字。義未該括。改為別項二字。]

條例/tiaoli 2

僧人犯該斬絞發遣軍流充徒枷號等罪。勒令永遠還俗。其釋放回籍者。亦不許復為僧人。 [謹案此條雍正五年定。乾隆五年奏准。僧道勒令還俗。律文已備。此條刪。]

條例/tiaoli 3

凡知縣以上及佐貳雜職等官。因貪贓枉法革職者。任內有降罰案件。照例仍追編俸外。如佐雜等官。實係因公詿誤。無論任內降罰案件多寡。所有食過編俸。一概免其追賠。 [謹案此條乾隆五年定。]

律/lü 18 | Liuqiu jiashu 流囚家屬

凡犯流者。妻妾從之。父祖子孫欲隨者聽。遷徙安置人隨行家口妻妾父祖子孫亦准此。若流徙人正犯身死。家口雖經附入配所之籍。願還鄉者放還。其謀反叛逆、及造畜蠱毒、若採生折割人、殺一家三人、此等人惡極禍延。雖會赦猶流者。指家口。即使正犯身死。不得如前無罪之家屬。可還原籍也。家口不在聽還之律。 [乾隆五年謹案前代各項軍犯。俱另有事例。故此律但言流罪。今軍罪但別其籍貫。並無另有差徭及勾丁補伍之例。實與流罪無別。因奏明於願還鄉者放還句下。增註軍犯亦准此五字。並將殺一家三人及會赦猶流者句下二註均刪。]

tiaoli 條例

條例/tiaoli 1

叛逆案內奉特旨免死。僉妻發遣。給予盛京甯古塔等處新滿洲為奴者。永不許贖身。律應籍沒家產者。仍行籍沒。 [謹案此條係乾隆五年遵照康熙二十三年諭旨定例。嘉慶十七年。調劑黑龍江等處遣犯。將大逆緣坐一條。已改發新疆給官兵為奴。至緣坐婦女給功臣家為奴。並遣犯不准贖身。及籍沒家產。均各有專條。此條刪。]

條例/tiaoli 2

凡軍流徒犯。俱開明籍貫年嵗。行文發遣。軍流犯之妻、及有子願隨者。亦開明年嵗發遣。其直隸各省解部人犯。照例造冊送部。如係旗人。並開明旗色佐領。 [謹案此條雍正三年定。]

條例/tiaoli 3

凡軍流徒犯。俱開明籍貫年嵗。行文配所。其軍流犯之妻、及有子願隨者。亦開明年嵗。若解部發遣人犯。造冊送部。如係旗人。並開明旗色佐領。 [謹案乾隆五年查發遣者乃專指外遣而言。與軍流徒犯不同。再直省惟發遣人犯。始應解部。因改定此條。]

條例/tiaoli 4

凡永遠軍犯。身死無子。僅存妻室。欲回原籍者。察明報部。准其回籍。 [謹案此條雍正三年定。乾隆五年以現無勾丁補伍之例。軍犯身死有子者。亦在聽還之列。因奏准刪除。]

條例/tiaoli 5

軍流人犯身故。除妻子不願回籍。並會赦不准放還外。其餘令該地方官給咨回籍。若婦人無子及子幼者。咨明本省督撫。令本犯親戚領回原籍。仍令原配地方官。將回籍妻子。每名每日給米一升。計其程途遠近。先行按數折給。年終於司庫公項銀兩內請領。仍將給過人口米石。造冊送刑部。轉咨戶部覈銷。 [謹案此條雍正三年定。其給予口糧之處。係乾隆元年定例。於乾隆五年併為一例。]

條例/tiaoli 6

內地軍流人犯身故。除妻子不願回籍。並會赦不准放還外。其餘令該地方官給咨回籍。若婦人無子及子幼者。咨明本省督撫。令本犯親戚領回原籍。不准官為咨送。 [謹案乾隆三十二年查新例僉妻人犯。情願攜帶子女官為咨送者。惟發往烏魯木齊一項。其餘內地人犯妻子。概不咨送。因將前例刪改。]

條例/tiaoli 7

凡律應定擬僉遣之犯。承審官於審訊時。即訊取本犯確供。將伊妻姓氏年貌。即於招詳內聲明。如無妻室。即取具鄰族甘結。加具印結。隨招申送。若係隔屬隔省。一面於招內申報。一面移查原籍取結。俟結到之日。即行加結申送。不得俟結案後再行查僉。如有因妻患病留養。將本犯先行發遣者。俟伊妻病痊補送時。令伊親屬隨同差役解赴遣所。交與本犯收領。若伊妻年過六十以上。並原係有疾不能隨行。及患病留養後成篤廢。不能補解者。該地方官取具鄰族甘結。加具印結。申詳上司。各上司行文本犯遣所。俾令知之。其有應行報部者。報部查覈。儻有捏結情弊。將具結之鄰族。照軍流人犯捏報留養例杖一百。犯妻立即補解。其不行詳察之地方官。並轉詳之上司。交部分別議處。 [謹案此條乾隆元年定。乾隆四十二年以軍流人犯捏結留養之鄰族。業已改擬罪名。未便比照。又乾隆三十一年奏准。一切案件。不必於文外復取印結。因將例內照軍流人犯捏報留養例十字。並加具印結字樣。均行刪去。]

條例/tiaoli 8

軍流發遣人犯。到配後生長子孫。本犯在日。其子孫如欲往他處耕種貿易。呈明該管衙門。聽其自便。至配所生長之女。本犯或許嫁他處。或寄養與人。亦聽其自便。

條例/tiaoli 9

賞旗為奴人犯之在籍子孫。有前往遣所省視。及隨往之子孫。原不在僉遣之內。欲行回歸。即赴該管衙門報名。給予印票。准其回歸。仍將隨往子孫回歸之處。照例報部。本犯之主。不得挾勢羇留。儻有刁留計陷不得回歸者。將本主照存養良家男女為奴婢律、治罪。該管官一併交部議處。 [謹案此二條俱乾隆七年定。]

條例/tiaoli 10

八旗發遣人犯內。如搶奪殺人下手為從者。竊盜臨時拒捕殺人為從者。竊盜三犯、計贓五十兩以下至三十兩者。旗人三犯竊盜折枷後又犯竊、計贓五十兩以下者。攔路截袋穵越倉牆偷米不至死罪者。偷採人薓人至百名以上、薓至五百兩以上、為從者。兇徒生事行兇者。誘拐婦人子女被誘之人不知情、及迷拐幼小子女、為從者。夥眾開窯誘取婦人子女、藏匿勒賣、為從者。圖財害命不行而分贓、及傷人未死不加功而已得財者。夥眾搶去良人子弟、強行雞姦之餘犯、問擬發遣者。兇徒圖財放火、因而焚壓致斃人命情有可原者。強姦十二嵗以下幼女未成者。指稱雞姦誣告人致死罪未決者。此等情重各犯。在遣所病故。所有妻子。概不准攜骸回旗。其餘本犯身故。妻子情願攜骸回籍者。該管將軍詳敘原案情罪。咨部覈議辦理。 [謹案此條乾隆二十年定。三十六年將例內人至百名以上薓至五百兩以上二語。改為人至四十名以上薓至五十兩以上。嘉慶六年奏准。遣犯妻子不准攜骸回旗。固為懲創匪類起見。但本犯既經身死。國法已伸。若不准攜骸回旗。究非罪人不拏之義。且一應斬絞人犯。正法後俱准在本籍埋葬。而罪止發遣之骸骨。轉不得一體還鄉。亦未允協。再例內搶竊等項。係寡廉鮮恥。例應銷除旗檔。照民人一體辦理。已無僉妻發遣之例。此條刪。]

條例/tiaoli 11

蒙古人犯。例應僉遣之妻子。其隨從本夫者。照例交與河南、山東、驛地當差。如本犯已經正法。其妻子單行發遣者。將該犯等酌發雲南省駐防兵丁為奴。至僉解遞送之處。悉照應緣坐犯屬之例、辦理。 [謹案此條乾隆二十九年定。]

條例/tiaoli 12

發往烏魯木齊等處人犯。如果悔過悛改。視其原犯情罪輕重。定限或三年或五年。編入該處民戶冊內。給予地畝。令其耕種納糧。其未經到配。本犯中途病故。跟隨妻子。或因到配已近。不願回籍。或子已年長。堪勝力作。情願到配為民者。令地方官訊明。仍行發往。即入於各該處民籍安插耕種。不必令其為奴。如有寡妻弱子。不任力作。或自願回籍者。該地方官照例遞回原籍。至已經到配年限未滿以前。本犯身故者。其妻子即照年限已滿例。准入民籍。一體安插。不必復令為奴。 [謹案此條乾隆三十二年定。五十三年查遣犯限年為民之處。應入徒流遷徙地方門。將此條如果悔過至耕種納糧一段刪去。]

條例/tiaoli 13

凡發遣哈密所屬塔爾納沁、蔡巴什湖、兩處種地人犯。照烏魯木齊、伊犂之例。按其原犯輕重。分別定限。三年五年無過者。辦事大臣查明。奏請為民。就近發撥安西宜禾等州縣地方管束。仍造冊報部。其改撥為民之後。如有脫逃為匪情事。仍照新疆在配遣犯一例問擬。 [謹案此條乾隆四十二年定。嗣於五十三年奏准。安西州已改歸內地。未便將外遣人犯撥入為民。宜禾雖近哈密。亦係烏魯木齊所屬。烏魯木齊等處遣犯。已於徒流遷徙地方門內。定有分別十年五年後種地為民之例。此條業已不用。今刪。]

條例/tiaoli 14

凡實犯大逆之子孫緣坐發遣為奴者。雖係職官及舉貢生監。應與強盜免死減等發遣為奴人犯。俱不准出戶。儻逢恩赦。亦不得與尋常為奴遣犯一體辦理。 [謹案此條乾隆四十二年定。]

條例/tiaoli 15

滿洲蒙古漢軍發往新疆人犯。除罪犯寡廉鮮恥、削去旗籍者。應照民人一體辦理外。其餘發往種地當差之犯。係滿洲蒙古旗人。如原犯軍流者。定限三年。免死減等者。定限五年。果能改過安分。即交伊犂駐防處所。歸入各旗挑補駐防兵丁當差。係漢軍人犯。照民人分定年限。入於彼處綠營當差食糧。此等人犯。如情願迎取妻子家口者。該管大臣移咨該旗。咨送兵部。官為資送。 [謹案此條乾隆三十二年定。三十七年奏准。將例內歸入各旗挑補駐防兵丁之處。改為准入本地丁冊挑選錢糧當差。]

條例/tiaoli 16

滿洲蒙古漢軍發往新疆當差人犯。如有情願隨帶妻室家口者。官為資送。到配後不得同罪犯一例羇管。 [謹案嘉慶六年查食糧當差應入徒流遷徙地方門內。其迎取妻室一節。仍列本門。惟到配迎取。雖官為資送。亦多未便。莫若令於起程時自行隨帶。因將前例改定。]

條例/tiaoli 17

旗人發遣家奴。如有同妻子一併送部發遣者。其妻子一體賞給兵丁為奴。 [謹案此條乾隆二十九年定。]

條例/tiaoli 18

凡旗下家奴酗酒行兇。經本主報明該旗送部發遣之犯。所有妻室。俱一體發遣。不必官為資送。其有年老殘廢、及力不能隨帶者。或令於親屬依棲。或聽本婦另嫁。不准仍留原主處服役。 [謹案此條乾隆三十七年定。]

條例/tiaoli 19

旗下家奴酗酒行兇。經本主報明該旗送部發遣之犯。所有妻室子女。俱一體發遣。賞給兵丁為奴。其有年老殘廢、及子女幼小不能隨帶者。或令於親屬依棲。或聽本婦另嫁。不准仍留原主處服役。 [謹案乾隆五十三年將前二條修併。嘉慶六年復查本犯官為資送。妻子若不官為資送。勢必不能帶往。刪去不必官為資送句。改定此條。]

條例/tiaoli 20

凡發遣當差人犯之妻子。原係隨往遣所者。如本犯身故。妻子情願攜骸回籍。該管官查明確實。令其回籍。其力不能來者。俱入本處檔內。令其披甲。若係奉旨發遣。或部議僉遣。及發遣打牲烏拉人犯身故。其妻子有願攜骸回籍者。令該將軍督撫按情罪之輕重。分別具奏。請旨遵行。 [謹案此條乾隆五年定。]

條例/tiaoli 21

旗民發遣人犯。如係奉特旨著僉妻子、及例應僉妻者。聽遣所該管官司同本犯一例管束。本犯身故後。有情願攜骸回歸者。該將軍等照例查奏。准其回旗回籍。若非特旨僉遣、及例應僉遣之家屬。則本非罪犯。各該衙門於起解文內。務將隨往字樣註明。遣所該管官記檔安插。毋得概同本犯一例羇管。有願回旗回籍。及本犯身故後情願攜骸回歸者。即准回歸報部。不在奏請之例。儻該管各官。故為留難刁蹬。不行奏報。及失於查察者。交部分別議處。 [謹案此條乾隆七年定。]

條例/tiaoli 22

旗民發遣人犯。係奉特旨著僉妻子、及例應僉妻者。聽遣所該管官同本犯一例管束。本犯身故後。有情願攜骸回歸者。該將軍等照例咨部。准其回旗回籍。若非特旨僉遣、及例應僉遣之家屬。原係隨往遣所。本非罪犯。各該衙門於起解文內。務將隨往字樣註明。遣所該管官記檔安插。毋得概同本犯一例羇管。有願回旗回籍。及本犯身故後、有情願攜骸回歸者。即准回歸。咨部存案。其力不能來者。係旗人、入於本處檔內。令其披甲。係民人、安插為民。日後力能回歸。仍各聽其便。儻該管各官故為留難刁蹬。不行咨報。及失於查察者。交部分別議處。 [謹案嘉慶六年查乾隆六十年議准。尋常事件。改奏為咨。前條照例具奏句。應改為照例咨部。又旗人固應令其披甲。民人應安插為民。因將前二條修併。改定此條。]

條例/tiaoli 23

凡罪應緣坐。及造畜蠱毒。採生折割人。殺一家非死罪三人等項犯屬。仍照例僉發外。其餘一應軍流遣犯家屬。俱毋庸僉配。如有情願隨帶者。聽其自便。不得官為資送。 [謹案此條乾隆二十四年定。]

條例/tiaoli 24

例應發往烏魯木齊等處人犯內。除伊妻實係殘廢篤疾。或年逾六十。及該犯父母老病應留侍養者。取具地方官切實印結。准其免僉外。其餘一概僉妻發配。如有情願攜帶子女者。一體官為資送。其軍流內改發烏魯木齊等處人犯。有情願攜帶妻子者。亦一併官為資送。 [謹案此條乾隆三十一年定。]

條例/tiaoli 25

凡罪應緣坐。及造畜蠱毒。採生折割人。殺一家非死罪三人等項犯屬。仍照例僉發外。其餘一應軍流遣犯。及應發烏魯木齊等處人犯家屬。均毋庸僉配。如有情願隨帶妻室子女者。聽其自便。不得官為資送。 [謹案嘉慶四年奏准應發新疆人犯僉妻發配。本為充實新疆起見。並非罪及妻拏。迄今三十餘年。新疆等處生齒日增。邊陲之土地。既不慮屯種乏人。則無罪之妻拏。自不必牽連發配。況逐案僉妻。在原配既多取結之繁。而沿途亦滋資送之擾。嗣後不論該犯有無父母。伊妻是否篤疾。均不得僉妻發配。其有情願隨帶者。仍各聽其隨帶。毋庸官為資送。嘉慶六年。因將前二條刪併。改定此條。]

條例/tiaoli 26

緣坐案內例應僉遣伊犂等處為奴人犯。在配所生之女。及婦女本身犯罪發遣為奴。單身到配者。俱准其各就該處擇配。永遠不准回籍之遣犯。仍令各將所配。自行報明該管官存案。其餘尋常遣犯。在籍隨往及在配所生之女。除力能回籍、各聽其便外。或遇無力不能回籍。查明原依本主者。聽本主擇配。依本犯者聽本犯擇配。亦令報明存案。不得官為經理。 [謹案此條嘉慶六年定。]

條例/tiaoli 27

遣犯除有妻室者例應僉發外。至遣犯之子。如願隨者聽。其不願隨者。不得同妻僉發。若妻已故有子女。無論子女願隨與否。止將該犯改發內地。不得因既有子女。同有妻之犯僉發外地。

條例/tiaoli 28

除強盜減等及情罪重大僉妻發遣外。其他軍流人犯。如父母年已衰邁。家無次丁。願留其妻侍養父母者。取具地方官印結。咨部免僉。

條例/tiaoli 29

軍流人犯。除律應緣坐、並免死減等盜犯、及強竊盜之罪應軍流者。仍照例僉妻外。其餘軍流各犯。俱免僉妻。若本人情願攜帶、及妻願隨者聽。不必差押。其訊無妻室者。即據供為定。於定案時申報該上司。察覈報部。

條例/tiaoli 30

凡略誘略賣、採生折割、藥術迷人、放火發冢、興販硝磺、偽造印信、鹽梟礦徒、私銷私鑄案犯。及兇惡棍徒擾害良民、罪擬軍流各犯。悉僉妻充配。若伊妻實係老疾難行。及該犯父母老病應留妻侍養者。取結准其免僉。其餘軍流各犯。仍照舊例行。

條例/tiaoli 31

免死減等強盜。不論有無妻室。俱照例解部發遣甯古塔等處為奴。其別項發遣人犯。未經到部。及到部之時。妻室病故。將該犯遞回原籍。改發煙瘴。其已由刑部咨送兵部轉發者。以山海關為界。如解至關外妻室病故。地方官一面竟行發遣。一面申報刑部。如在關內妻室病故。一面申報刑部。一面遞回原籍。照例改發。 [謹案以上五條均係軍流遣犯僉遣舊例。乾隆三十二年奏明刪去。]

linian shili 歷年事例

1658題准。凡旗下流徙人犯在配所身死者。將家屬解京。交伊等親族收管。

題准。凡旗下流徙人犯在配所身死者。將家屬解京。交伊等親族收管。

1661諭。凡續解流犯妻子。有親戚人等隨送助給者聽。仍嚴禁押解官兵。不得橫肆擾害。

諭。凡續解流犯妻子。有親戚人等隨送助給者聽。仍嚴禁押解官兵。不得橫肆擾害。

1663定。凡流徙衙役。將其妻及未分家之子。一併流徙。又定。流徙人犯。將妻室一 流徙。無妻室者取該管官印結繳部。如有隱漏等情。事發議處。

定。凡流徙衙役。將其妻及未分家之子。一併流徙。又定。流徙人犯。將妻室一 流徙。無妻室者取該管官印結繳部。如有隱漏等情。事發議處。

1664議准。凡流徙人犯身死。其妻有子有僕、或無子有僕者。仍流徙。如無子無僕、或有乳子無僕者。俱免流徙。若發遣之時。其妻家冀免並流。致死伊壻 者。以謀殺人律罪之。惡棍覬覦其妻。設謀行害者。照光棍例立斬。地方官將流罪犯人。稱係死逃隱匿者。題叅重處。

議准。凡流徙人犯身死。其妻有子有僕、或無子有僕者。仍流徙。如無子無僕、或有乳子無僕者。俱免流徙。若發遣之時。其妻家冀免並流。致死伊壻 者。以謀殺人律罪之。惡棍覬覦其妻。設謀行害者。照光棍例立斬。地方官將流罪犯人。稱係死逃隱匿者。題叅重處。

1665諭。流徙人犯。原令夫妻完聚。一併發遣。其妻子原係無罪。以後除反叛重案連坐及干連人犯。仍照前旨遵行外。其餘流犯身死。妻子俱免流徙。又諭。凡流犯除反叛案內干連者。妻子一併發遣。其餘應流徙之人。止僉妻發遣。

諭。流徙人犯。原令夫妻完聚。一併發遣。其妻子原係無罪。以後除反叛重案連坐及干連人犯。仍照前旨遵行外。其餘流犯身死。妻子俱免流徙。又諭。凡流犯除反叛案內干連者。妻子一併發遣。其餘應流徙之人。止僉妻發遣。

1673議准。叛案牽連流犯身故。其妻子亦免流徙。

議准。叛案牽連流犯身故。其妻子亦免流徙。

1679議定。凡軍罪及免死擬流人犯。皆僉妻及未分家之子。交戶部安插。如分家之子有情願隨去者聽。

議定。凡軍罪及免死擬流人犯。皆僉妻及未分家之子。交戶部安插。如分家之子有情願隨去者聽。

1681覆准。反案牽連流犯身故。其妻有子者仍流徙。無子者亦免流徙。又欽奉恩詔。流徙人犯在配所身死。其妻子有願攜骸骨回籍者。該地方官報部。准其各回原籍。

覆准。反案牽連流犯身故。其妻有子者仍流徙。無子者亦免流徙。又欽奉恩詔。流徙人犯在配所身死。其妻子有願攜骸骨回籍者。該地方官報部。准其各回原籍。

1684諭。凡犯重罪免死。給予盛京甯古塔等處新滿洲為奴者。止並妻發去。仍籍沒家產。此等犯重罪給予為奴者。永不許贖身。

諭。凡犯重罪免死。給予盛京甯古塔等處新滿洲為奴者。止並妻發去。仍籍沒家產。此等犯重罪給予為奴者。永不許贖身。

1687覆准。一應查提審擬流犯之妻。將犯人先發順天府羇候。行文該地方官查取妻室。俟解到之日。發順天府。夫妻一同發遣。

覆准。一應查提審擬流犯之妻。將犯人先發順天府羇候。行文該地方官查取妻室。俟解到之日。發順天府。夫妻一同發遣。

1688題准。凡流徙罪犯。本身已死。妻子免其僉解。

題准。凡流徙罪犯。本身已死。妻子免其僉解。

1700議准。一應問擬充軍人犯。照例咨送兵部。轉發順天府羇候。比依流犯。俟查提妻室到日。一同發遣。又議准。一應軍流人犯。於原籍查提妻室。若延捱時日。至熱審之期解送者。不准減等。

議准。一應問擬充軍人犯。照例咨送兵部。轉發順天府羇候。比依流犯。俟查提妻室到日。一同發遣。又議准。一應軍流人犯。於原籍查提妻室。若延捱時日。至熱審之期解送者。不准減等。

1702議准。各省民人在京犯罪擬流。並免死減等之流犯。有應追銀兩僉妻者。順天府即轉發原籍該地方官。追完埋葬銀兩僉妻。俱照各省例發遣之地發遣。仍將發遣原由報順天府存案。所追銀兩解部。分別給付屍親各原主。如有故違定限。及解役中途疏縱需索陵虐情弊。該撫即行題叅。各該犯內如無妻室無銀可追者。仍照例順天府定地發遣。

議准。各省民人在京犯罪擬流。並免死減等之流犯。有應追銀兩僉妻者。順天府即轉發原籍該地方官。追完埋葬銀兩僉妻。俱照各省例發遣之地發遣。仍將發遣原由報順天府存案。所追銀兩解部。分別給付屍親各原主。如有故違定限。及解役中途疏縱需索陵虐情弊。該撫即行題叅。各該犯內如無妻室無銀可追者。仍照例順天府定地發遣。

1706議准。凡各省民人在別省犯罪擬流。並免死減等流犯。或犯罪處不能完埋葬銀者。均照例解回原籍追銀。僉妻發遣。

議准。凡各省民人在別省犯罪擬流。並免死減等流犯。或犯罪處不能完埋葬銀者。均照例解回原籍追銀。僉妻發遣。

1736奏准。查雍正十三年十一月二十一日赦詔內開。軍流人犯。有本人身故而妻子願回本籍者。著該管官查明。一面報部。一面即令回籍。不得留難。永著為例。又定例凡流犯身故。除妻子不願回籍。並會赦不准放還外。其餘令該地方官咨明各本省巡撫。令本犯親戚領回原籍。是軍流人犯身故。如願回籍。地方官一面查明申報上司咨部。一面即令親屬領回原籍。並無逐程撥解之例。近見各省辦理已故軍流人犯妻子回籍。悉係撥役逐程遞解。如有丁男親屬。尚可作伴同行。儻係單身婦女。年老者跋涉長途。需人扶掖。年少者孤身露處。風化攸關。且短解到縣。有散寄女監。有官媒看管。寄監難免拘收之累。看押必開掯索之端。且孤身少婦。每日與差役為伍。同行共住。頗多未便。嗣後軍流人犯身故。除會赦不准放還。並伊妻子不願回籍者毋庸置議外。其情願回籍之軍流人犯妻子。飭令各該地方官。一面查明如有丁壯親戚。酌撥口糧。給文領齎自行回籍。一面報明上司咨部存案。如係孤身犯婦。或止有幼子並無親戚者。即行詳報督撫。移咨本省。飭令原籍親族人等。前赴配所。領文帶回。毋庸逐程撥差押解。所有沿途口糧。按其道里遠近發給。統照支給囚糧之例、造冊詳銷。

奏准。查雍正十三年十一月二十一日赦詔內開。軍流人犯。有本人身故而妻子願回本籍者。著該管官查明。一面報部。一面即令回籍。不得留難。永著為例。又定例凡流犯身故。除妻子不願回籍。並會赦不准放還外。其餘令該地方官咨明各本省巡撫。令本犯親戚領回原籍。是軍流人犯身故。如願回籍。地方官一面查明申報上司咨部。一面即令親屬領回原籍。並無逐程撥解之例。近見各省辦理已故軍流人犯妻子回籍。悉係撥役逐程遞解。如有丁男親屬。尚可作伴同行。儻係單身婦女。年老者跋涉長途。需人扶掖。年少者孤身露處。風化攸關。且短解到縣。有散寄女監。有官媒看管。寄監難免拘收之累。看押必開掯索之端。且孤身少婦。每日與差役為伍。同行共住。頗多未便。嗣後軍流人犯身故。除會赦不准放還。並伊妻子不願回籍者毋庸置議外。其情願回籍之軍流人犯妻子。飭令各該地方官。一面查明如有丁壯親戚。酌撥口糧。給文領齎自行回籍。一面報明上司咨部存案。如係孤身犯婦。或止有幼子並無親戚者。即行詳報督撫。移咨本省。飭令原籍親族人等。前赴配所。領文帶回。毋庸逐程撥差押解。所有沿途口糧。按其道里遠近發給。統照支給囚糧之例、造冊詳銷。

1743議准。例內一應軍流人犯。妻妾隨從僉遣者。立法之意。原為全其夫婦。免致拆離。亦使該犯到配。得有家室可戀。不致逃亡。非因妻妾亦有罪譴也。本年四月內刑部議准。嗣後除緣坐犯屬。原係有罪之人。及強竊案內免死減等。並罪應軍流者。俱仍嚴查僉發外。其他軍流等犯。如本夫情願攜帶妻妾。或其夫不願而妻妾願從者。或本夫願帶妻妾而妻妾背義不從者。俱行僉發。不准推故規避。如無以上情節。概令免僉。亦不得妄提並解。是平常軍流妻妾不願攜帶者。既已免其同遣。則情願隨從。自無頂替之事。惟是免死減等緣坐應流等犯。例應僉妻發遣者。其中或有不願隨從之人。亦斷非驗看兩手箕斗。即可以永除頂替之弊。況手上箕斗。原屬微茫。雖本夫亦不能盡悉。若止令胥役人等。執持細看。不惟近於玩褻。保無從中需索隨口捏報之弊。且查現行頒發律內。並無驗看箕斗明文。嗣後凡屬軍流妻室。有願從者。不必拘喚到官驗看。止令本夫開具年貌。同往遣所。至例應妻室同遣者。飭令該州縣取具本夫開報妻室年貌。有無疤痣。並該犯之親族鄰佑人等甘結。驗明造冊發遣。仍加具印結送部備查。

議准。例內一應軍流人犯。妻妾隨從僉遣者。立法之意。原為全其夫婦。免致拆離。亦使該犯到配。得有家室可戀。不致逃亡。非因妻妾亦有罪譴也。本年四月內刑部議准。嗣後除緣坐犯屬。原係有罪之人。及強竊案內免死減等。並罪應軍流者。俱仍嚴查僉發外。其他軍流等犯。如本夫情願攜帶妻妾。或其夫不願而妻妾願從者。或本夫願帶妻妾而妻妾背義不從者。俱行僉發。不准推故規避。如無以上情節。概令免僉。亦不得妄提並解。是平常軍流妻妾不願攜帶者。既已免其同遣。則情願隨從。自無頂替之事。惟是免死減等緣坐應流等犯。例應僉妻發遣者。其中或有不願隨從之人。亦斷非驗看兩手箕斗。即可以永除頂替之弊。況手上箕斗。原屬微茫。雖本夫亦不能盡悉。若止令胥役人等。執持細看。不惟近於玩褻。保無從中需索隨口捏報之弊。且查現行頒發律內。並無驗看箕斗明文。嗣後凡屬軍流妻室。有願從者。不必拘喚到官驗看。止令本夫開具年貌。同往遣所。至例應妻室同遣者。飭令該州縣取具本夫開報妻室年貌。有無疤痣。並該犯之親族鄰佑人等甘結。驗明造冊發遣。仍加具印結送部備查。

1744議准。乾隆八年議定。除律載緣坐犯屬。原係有罪之人。及強竊盜案內免死減等並罪應軍流者。俱仍嚴查僉發外。其他軍流等犯。如果本夫情願攜帶妻室。或其夫不願、而妻妾願從者。或本夫情願攜帶、妻妾背義不願從夫者。俱行僉發。不准託故規避。如無以上情節。概令免僉。亦不得妄提並解。今查外省承辦此等案件。雖該犯稱係無妻。猶必將鄰里親族查取供結入招。雖該犯稱係不願攜帶妻妾。猶必將無辜婦女提訊親供聲敘。儻事隸隔屬。更須往返移查。文案空繁。累延滋甚。嗣後除緣坐犯屬。及強竊盜家屬。例應僉遣者。仍嚴查僉發外。其他軍流等犯。止訊本夫。如情願帶往者。令其開具年貌。一同僉發。其妻妾果有背義不從。必須該犯親告。方准提解。如本夫已供不願攜帶。悉聽自便。其本夫不願而妻妾願隨者。報明地方官造冊一體隨行。毋庸豫先特提妻妾訊問。其訊係無妻者。即據供為定。毋庸另行取結。

議准。乾隆八年議定。除律載緣坐犯屬。原係有罪之人。及強竊盜案內免死減等並罪應軍流者。俱仍嚴查僉發外。其他軍流等犯。如果本夫情願攜帶妻室。或其夫不願、而妻妾願從者。或本夫情願攜帶、妻妾背義不願從夫者。俱行僉發。不准託故規避。如無以上情節。概令免僉。亦不得妄提並解。今查外省承辦此等案件。雖該犯稱係無妻。猶必將鄰里親族查取供結入招。雖該犯稱係不願攜帶妻妾。猶必將無辜婦女提訊親供聲敘。儻事隸隔屬。更須往返移查。文案空繁。累延滋甚。嗣後除緣坐犯屬。及強竊盜家屬。例應僉遣者。仍嚴查僉發外。其他軍流等犯。止訊本夫。如情願帶往者。令其開具年貌。一同僉發。其妻妾果有背義不從。必須該犯親告。方准提解。如本夫已供不願攜帶。悉聽自便。其本夫不願而妻妾願隨者。報明地方官造冊一體隨行。毋庸豫先特提妻妾訊問。其訊係無妻者。即據供為定。毋庸另行取結。

1767議准。軍流人犯身故者。除妻子不願回籍。並情罪重大。會赦不准放還外。其餘應令回籍。原有定例。但發遣烏魯木齊新疆等處給予兵丁為奴之犯。原與內地軍流人犯不同。新例俱令僉帶妻子。定以年限。查無過犯。准其入籍為民。本屬國家矜恤罪囚。以資邊疆戶役之至意。此等遣犯。如年限已滿。業經准入民籍之後。本犯身故。其妻子既入籍為民。自應照例辦理。毋庸另為置議。至未滿例限以前。如有本犯身故者。若照舊例將其妻子遞解回籍。則官有往返迎接之煩。其妻子亦有跋涉道路之苦。且殊非新疆地方孳生戶口之意。請將此等妻子。即照年限已滿例。准入民籍。一體安插。不必復令為奴。至本犯未抵遣所。中途病故。與已經抵配安置者不同。其妻子自應酌加區別。嗣後未到配所。本犯身故之妻子。其有到配已近。妻子因離家窵遠不願回籍。或子已年長。堪任力作。自願到配為民者。令地方官訊明。仍令發往。即入於各該處民籍安插耕種。不必令其為奴。如有寡妻弱子。不任力作。或自願回籍者。應令地方官照例遞回原籍。

議准。軍流人犯身故者。除妻子不願回籍。並情罪重大。會赦不准放還外。其餘應令回籍。原有定例。但發遣烏魯木齊新疆等處給予兵丁為奴之犯。原與內地軍流人犯不同。新例俱令僉帶妻子。定以年限。查無過犯。准其入籍為民。本屬國家矜恤罪囚。以資邊疆戶役之至意。此等遣犯。如年限已滿。業經准入民籍之後。本犯身故。其妻子既入籍為民。自應照例辦理。毋庸另為置議。至未滿例限以前。如有本犯身故者。若照舊例將其妻子遞解回籍。則官有往返迎接之煩。其妻子亦有跋涉道路之苦。且殊非新疆地方孳生戶口之意。請將此等妻子。即照年限已滿例。准入民籍。一體安插。不必復令為奴。至本犯未抵遣所。中途病故。與已經抵配安置者不同。其妻子自應酌加區別。嗣後未到配所。本犯身故之妻子。其有到配已近。妻子因離家窵遠不願回籍。或子已年長。堪任力作。自願到配為民者。令地方官訊明。仍令發往。即入於各該處民籍安插耕種。不必令其為奴。如有寡妻弱子。不任力作。或自願回籍者。應令地方官照例遞回原籍。

1772諭。向來旗下家奴。有酗酒行兇者。一經本主報明該旗。即送部發遣。其妻室有年老殘疾及不願隨帶者。俱不同發。定例未為周密。家奴犯法。其妻亦屬有罪之人。自當一體發遣。其中果有實不能隨帶者。或令於親屬依棲。或聽本婦另嫁。自不便仍留服役。以杜嫌疑。嗣後該部旗遇有發遣家奴之案。俱照此辦理。著為例。

諭。向來旗下家奴。有酗酒行兇者。一經本主報明該旗。即送部發遣。其妻室有年老殘疾及不願隨帶者。俱不同發。定例未為周密。家奴犯法。其妻亦屬有罪之人。自當一體發遣。其中果有實不能隨帶者。或令於親屬依棲。或聽本婦另嫁。自不便仍留服役。以杜嫌疑。嗣後該部旗遇有發遣家奴之案。俱照此辦理。著為例。

1775盛京將軍奏逆犯呂留良之孫呂懿兼等違例捐監一案。奉旨。前諭令將發遣之曾為職官。及舉貢生監出身者免其為奴。於戍所另編入旗出戶當差。係指尋常為奴遣犯而言。其真正叛逆。及強盜免死減等人犯。原旨即在開除不辦之列。若呂留良子孫。係大逆重犯緣坐。即屬反叛。豈可援輕罪有職人員。概免為奴出戶。致令逆惡餘孽。仍得竄籍良民。實不足以示懲創而申法紀。交刑部存記。嗣後辦理此等大逆緣坐之案。不特舉貢生監不應減免。即官職甚大者。既為逆犯子孫。罪在不赦。亦不當復為區別。又議准。遣犯隨帶之妻。與發往為奴者不同。被主毆死。雖例內向無專條。但若跟隨伊夫、在主家倚食多年者。即與雇工人無異。應比照毆雇工人致死例擬徒三年。折枷號四十日鞭一百。若隨帶之妻。有自行謀生。不在主家倚食者。係屬平人。應以凡論。不得概與雇工人同科。

盛京將軍奏逆犯呂留良之孫呂懿兼等違例捐監一案。奉旨。前諭令將發遣之曾為職官。及舉貢生監出身者免其為奴。於戍所另編入旗出戶當差。係指尋常為奴遣犯而言。其真正叛逆。及強盜免死減等人犯。原旨即在開除不辦之列。若呂留良子孫。係大逆重犯緣坐。即屬反叛。豈可援輕罪有職人員。概免為奴出戶。致令逆惡餘孽。仍得竄籍良民。實不足以示懲創而申法紀。交刑部存記。嗣後辦理此等大逆緣坐之案。不特舉貢生監不應減免。即官職甚大者。既為逆犯子孫。罪在不赦。亦不當復為區別。又議准。遣犯隨帶之妻。與發往為奴者不同。被主毆死。雖例內向無專條。但若跟隨伊夫、在主家倚食多年者。即與雇工人無異。應比照毆雇工人致死例擬徒三年。折枷號四十日鞭一百。若隨帶之妻。有自行謀生。不在主家倚食者。係屬平人。應以凡論。不得概與雇工人同科。

1776議准。發配婦女。在配准其改適。律例並未著有明文。其有孤寡無依、難以全生者。不便准其擇配土著鄉農。止應於在配軍流人犯內、任其嫁娶。如有子女。亦聽其隨帶撫育。

議准。發配婦女。在配准其改適。律例並未著有明文。其有孤寡無依、難以全生者。不便准其擇配土著鄉農。止應於在配軍流人犯內、任其嫁娶。如有子女。亦聽其隨帶撫育。

門第六 | Mingli lü liu 名例律六

律/lü 19 | Changshe suo buyuan yi 常赦所不原一

凡犯十惡、殺人、盜係官財物、及強盜、竊盜、放火、發冢、受枉法不枉法贓、詐偽、犯姦、略人、略賣和誘人口。若姦黨、及讒言左使殺人、故出入人罪。若知情故縱、聽行藏匿、引送說事過錢之類。一應實犯。皆有心故犯。雖會赦並不原宥。其過誤犯罪。謂過失殺傷人。失火。及誤毀遺失官物之類。及因人連累致罪。謂因別人犯罪連累以得罪者。如人犯罪失覺察關防鈐束。及干連聽使之類。若官吏有犯公罪。謂官吏人等因公事得罪。及失出入人罪。若文書遲錯之罪。皆無心誤犯。並從赦宥。其赦書臨時欽定實犯等罪名特賜宥免。謂赦書不言常赦所不原。臨時定立罪名寬宥者。特從赦原。及雖不全免減降從輕者。謂降死從流流從徒徒從杖之類。不在此限。謂皆不在常赦所不原之限。

tiaoli 條例

條例/tiaoli 1

以赦前事告言人罪者。以其罪罪之。若干繫錢糧戶婚田土等項。罪雖遇赦寬免。事須究問明白。應追取者仍行追取。應改正者仍行改正。 [謹案此條係原例。載在 赦前斷罪不當條下。乾隆五年移入此門。並於究問明白下增註。]

條例/tiaoli 2

文職官吏、舉人、監生、生員、冠帶官、義官、知印、及承差陰陽生、醫生。但有職役者。犯贓犯姦。並一應行止有虧。俱發為民。行止有虧事例。散見諸條。

條例/tiaoli 3

文武官吏人等犯罪。例該革去職役者。遇赦取問明白。罪雖宥免。仍革去職役。各察發當差。例該革去職役。指犯贓犯姦並行止有虧者言。 [謹案此二條均係原例。乾隆五年。刪去義官知印以下名色。及行止有虧察發當差等句。併為一條。載在文武官犯私罪律後。]

條例/tiaoli 4

文武官員、舉人、監生、生員、及吏典兵役。但有職役之人。犯姦盜詐偽、並一應贓私罪名。遇赦取問明白。罪雖宥免。仍革去職役。 [謹案嘉慶六年移附此律。又刪去冠帶官及俱發為民字樣。改定此條。]

條例/tiaoli 5

在京在外問擬一應徒罪。俱免杖。其已徒而又犯徒。該決訖所犯杖數。總徒四年者。在京遇熱審。在外遇五年審錄。俱減一年。若誣告平人死罪未決。杖一百流三千里加役三年律。比照已徒而又犯徒總徒四年者。雖遇例不減。 [謹案此條係原例。載在徒流人又犯罪律後。]

條例/tiaoli 6

凡在京在外已徒而又犯徒、總徒四年者。遇例如 恩赦熱審之類。減等。俱減一年。若誣告平人死罪未決。應杖一百流三千里加役三年者。遇例減等。減為總徒四年。若再遇例。仍准減一年。 [謹案此條雍正三年改定。]

條例/tiaoli 7

凡在京在外已徒而又犯徒、律應總徒四年。及原犯總徒四年、准徒五年者。若遇赦減等。俱減一年。其誣告平人死罪未決。應杖一百流三年里加徒役三年者。若遇赦減等。減為總徒四年。若再遇赦。仍准再減一年。 [謹案此條乾隆五年增改。三十三年。又將遇例例字。改為赦字。嘉慶六年移附此律。]

條例/tiaoli 8

凡在京在外已徒而又犯徒、律應總徒四年。及原犯總徒四年、准徒五年者。若遇赦減等。俱減一年。其誣告平人死罪未決。應杖一百流三千里加徒役三年者。如徒役未滿。遇赦減等。減為總徒四年。若再遇赦。仍准再減一年。如已到流配。所加徒役已滿者。即照尋常流犯減為徒三年。 [謹案此條嘉慶十六年增改。]

條例/tiaoli 9

凡關繫軍機兵餉重大事務。俱不准援赦寬免。 [謹案此條雍正三年定。乾隆五年。刪重大二字。又以錢糧撥充兵餉者甚多。虧欠在一萬兩以下。俱不在不 赦之內。此條蓋專指行閒兵餉。因於例後註關繫行閒兵餉者乃坐九字。]

條例/tiaoli 10

凡殺死本宗緦麻以上尊長。及外姻小功尊屬者。俱不准援赦。 [謹案此條雍正三年定。]

條例/tiaoli 11

誣告叛逆。被誣之人已決者。誣告之人擬斬立決。被誣之人未決者。擬斬監候。不准援赦。俱不及妻子家產。 [謹案此條雍正三年定。]

條例/tiaoli 12

捕役誣拏良民。及曾經犯竊之人。威逼承認。除被誣罪名、遇赦尚准援免者。其反坐之番役、亦得援赦免罪外。若將平民及犯竊之輕罪人犯。逼認為謀殺故殺強盜者。將捕役照例充軍。遇赦不准援免。 [謹案此條乾隆五年定。嘉慶六年。因前條分別已決未決等語。應載誣告門。將前條已決一層刪去。與後條併為一條。]

條例/tiaoli 13

誣告叛逆未決。應斬監候者。不准援赦。又捕役誣拏良民。及曾經犯竊之人。威逼承認。除被誣罪名。遇赦尚准援免者。其反坐捕役。亦得援赦免罪外。若將平民及犯竊之輕罪人犯。逼認為謀殺故殺強盜者。將捕役照例充軍。遇赦不准援免。

條例/tiaoli 14

凡侵盜倉庫錢糧入己。數在一千兩以上。擬斬監候之犯。遇赦准予援免。如數逾一萬兩以上者。不准援免。 [謹案此條雍正五年定。原載監守自盜倉庫錢糧律後。例末尚有文武官員犯侵盜者。俱免剌字二句。嘉慶六年移載此律。惟刪去末二句。仍歸侵盜本條。]

條例/tiaoli 15

凡遇恩詔內開有軍流俱免之條。其和同誘拐案內。係民人、改發煙瘴少輕地方者。既准寬免。係旗下家人、於誘拐案內發遣為奴人犯。亦許一體援免。 [謹案此條乾隆五年定。]

條例/tiaoli 16

直省地方。偶值雨澤愆期。應請清理刑獄者。除徒流等罪外。其各案內牽連待質。及笞杖內情有可原者。該督撫一面酌量分別減免省釋。一面奏聞。 [謹案此條乾隆八年定。]

條例/tiaoli 17

凡察哈爾蒙古及札薩克地方。偷竊四項牲畜。罪應發遣賊犯。遇赦俱不准減等。 [謹案此條乾隆五十三年定。]

條例/tiaoli 18

凡觸犯祖父母父母發遣人犯。遇赦查詢伊祖父母父母。如願令其回籍者。始准減免。 [謹案此條乾隆六十年定。]

條例/tiaoli 19

凡觸犯祖父母父母發遣之犯。遇赦查詢伊祖父母父母。如願令其回籍者。始准減免。儻釋回後再有觸犯。復經祖父母父母呈送。民人發往黑龍江給披甲人為奴。旗人枷號兩月。仍發黑龍江當差。 [謹案此條嘉慶六年增定。]

條例/tiaoli 20

凡觸犯祖父母父母發遣之犯。遇赦查詢伊祖父母父母願令回家。如恩赦准其免罪者。即准釋放。若止准減等者。仍行減徒。其所減徒罪。照親老留養之例。枷號一月。滿日釋放。毋庸充配。若釋放後再有觸犯。復經祖父母父母呈送。民人發往黑龍江給披甲人為奴。旗人枷號兩月。仍發黑龍江當差。 [謹案此條嘉慶十三年增定。十七年奏准。釋回再犯之民人。改發新疆給官兵為奴。道光六年。調劑新疆遣犯。改為枷號兩月。發雲貴兩廣極邊煙瘴充軍。二十四年。調劑內地軍犯。改歸原例。]

條例/tiaoli 21

凡宗室覺羅及旗人民人、觸犯祖父母父母、呈送發遣圈禁之犯。除恭逢恩赦。仍遵定例查詢辦理外。若遇有犯親病故。許令親屬呈報各該旗籍。咨明宗人府。並行知配所督撫將軍。查覈原案。止係一時偶有觸犯。尚無怙終屢犯重情。並查看本犯果有聞喪哀痛迫切情狀。如係宗室覺羅。由宗人府奏請釋放。如係旗人民人。由各督撫將軍咨報刑部覈明。奏請釋放。若本係桀驁性成。屢次觸忤干犯。致被呈送發遣。情節較重之犯。俱不准釋回。 [謹案此條嘉慶十七年定。道光二十三年。於若本係桀驁句上。增如在逃被獲。訊明實因思親起見。又有聞喪哀痛情狀者。即免其逃罪。仍發原配安置。不准釋回。其逃回後自行投首。及親屬代首者。遇有犯親病故。准其察看情形。如實係聞喪哀痛。免其發回原配。仍照不應重律杖八十。共十三句。]

條例/tiaoli 22

凡傳習白陽白蓮八卦紅陽等項邪教。為首之犯。無論罪名輕重。恭逢恩赦。不准查辦。並逐案聲明遇赦不赦字樣。其為從之犯。亦俱不准援減。 [謹案此條道光十二年遵旨定。]

linian shili 歷年事例

1625頒詔大赦。自死罪以下。咸赦除之。

頒詔大赦。自死罪以下。咸赦除之。

1636頒詔大赦。除十惡外咸赦除之。有以赦前事首告者。反坐。

頒詔大赦。除十惡外咸赦除之。有以赦前事首告者。反坐。

1637頒赦。除十惡外。一切詿誤小竊盜隱匿。咸宥釋之。

頒赦。除十惡外。一切詿誤小竊盜隱匿。咸宥釋之。

1640特旨赦死罪以下。

特旨赦死罪以下。

1642諭。爾等眾犯。有應罪至死者。有應責應罰者。朕因行祈禱。皆釋爾罪。其各改過自新。

諭。爾等眾犯。有應罪至死者。有應責應罰者。朕因行祈禱。皆釋爾罪。其各改過自新。

1643特旨自大辟以下。咸赦除之。

特旨自大辟以下。咸赦除之。

1644欽奉恩詔。赦死罪以下。

欽奉恩詔。赦死罪以下。

1651諭。大貪罪至死者。遇赦不宥。

諭。大貪罪至死者。遇赦不宥。

1652覆准。督撫承問叩閽事件。有情罪重大。不在赦例者。依限審結。其餘輕罪。與赦例相符者。即行釋放。彙題銷案。

覆准。督撫承問叩閽事件。有情罪重大。不在赦例者。依限審結。其餘輕罪。與赦例相符者。即行釋放。彙題銷案。

1656欽奉恩詔。除十惡及受贓官吏盜欠錢糧員役不赦外。其餘死罪皆減一等。軍罪以下。咸赦除之。在京朝審候決重犯。及直省秋決重犯。皆與減等發落。

欽奉恩詔。除十惡及受贓官吏盜欠錢糧員役不赦外。其餘死罪皆減一等。軍罪以下。咸赦除之。在京朝審候決重犯。及直省秋決重犯。皆與減等發落。

1657諭。今嵗自春入夏。連月不雨。三農失望。朕夙夜儆惕。默思其故。必由刑獄未清。無辜冤抑。以致上干天和。膏澤不降。特遣內閣大臣會同刑部。將現在獄犯。無論已結未結。逐加詳審。其有無知而罹法網。小過而陷重辟者。即與察覈奏聞。務使情法允協。有枉必申。以昭朕祈天恤民之至意。

諭。今嵗自春入夏。連月不雨。三農失望。朕夙夜儆惕。默思其故。必由刑獄未清。無辜冤抑。以致上干天和。膏澤不降。特遣內閣大臣會同刑部。將現在獄犯。無論已結未結。逐加詳審。其有無知而罹法網。小過而陷重辟者。即與察覈奏聞。務使情法允協。有枉必申。以昭朕祈天恤民之至意。

1658欽奉恩詔。除十惡死罪不赦外。其餘死罪以下。咸赦宥之。

欽奉恩詔。除十惡死罪不赦外。其餘死罪以下。咸赦宥之。

1662欽奉恩詔。凡罪不論已結及現在告發者。但係元年以前事。悉赦之。又定。凡謀殺故殺案內干連人犯。自軍流以下。徒杖以上。俱照律例擬罪。不得援赦。

欽奉恩詔。凡罪不論已結及現在告發者。但係元年以前事。悉赦之。又定。凡謀殺故殺案內干連人犯。自軍流以下。徒杖以上。俱照律例擬罪。不得援赦。

1678覆准。隱匿籍沒入官人口財物。在赦後發覺者。不准援赦。

覆准。隱匿籍沒入官人口財物。在赦後發覺者。不准援赦。

1682諭。山海關以外及甯古塔等處。官吏軍民人等。除十惡死罪不赦外。其餘已結未結一切死罪。皆減等發落。軍流以下。悉予赦免。

諭。山海關以外及甯古塔等處。官吏軍民人等。除十惡死罪不赦外。其餘已結未結一切死罪。皆減等發落。軍流以下。悉予赦免。

1686諭。明罰敕法。國憲不可以已。雖嘗屢行矜恤。絕去煩苛。終思尚德緩刑。乃為至治之極軌。自康熙元年。中外臣民。習染澆風。姦貪詐偽。頑鈍者恬弗知恥。狡黠者暋不畏法。以致是非乖繆。綱紀陵夷。朕親政後。洞悉姦弊。加意釐剔。務使骫律干紀之眾。人無遁情。法無旁貸。庶幾禁遏頑豪。杜塞儌幸。近見罹罪罟者漸少。但革面未能革心。止因法令嚴密。輒思苟免。苟免之心切。則彌縫之弊深。巧偽滋多。亦未可定。今欲崇尚德化。務存惇大。一切令之自新。除前經審擬完結各案。及關繫工程錢糧不議外。一應枉法得贓行賄與受人員。仍革職免擬重辟。照例追贓。其未經發覺者。悉予寬免。有以諭前事叅訐者。概不准。自諭以後。中外臣民。須洗心易慮。省改前非。守法奉公。敦勵廉恥。以副朕使人寡過之至意。

諭。明罰敕法。國憲不可以已。雖嘗屢行矜恤。絕去煩苛。終思尚德緩刑。乃為至治之極軌。自康熙元年。中外臣民。習染澆風。姦貪詐偽。頑鈍者恬弗知恥。狡黠者暋不畏法。以致是非乖繆。綱紀陵夷。朕親政後。洞悉姦弊。加意釐剔。務使骫律干紀之眾。人無遁情。法無旁貸。庶幾禁遏頑豪。杜塞儌幸。近見罹罪罟者漸少。但革面未能革心。止因法令嚴密。輒思苟免。苟免之心切。則彌縫之弊深。巧偽滋多。亦未可定。今欲崇尚德化。務存惇大。一切令之自新。除前經審擬完結各案。及關繫工程錢糧不議外。一應枉法得贓行賄與受人員。仍革職免擬重辟。照例追贓。其未經發覺者。悉予寬免。有以諭前事叅訐者。概不准。自諭以後。中外臣民。須洗心易慮。省改前非。守法奉公。敦勵廉恥。以副朕使人寡過之至意。

1696覆准。秋審減等安插尚陽堡等處人犯。既免死減等。與減降從輕之律相符。應援赦寬免。

覆准。秋審減等安插尚陽堡等處人犯。既免死減等。與減降從輕之律相符。應援赦寬免。

1699諭。朕愛養生民。慎重刑獄。凡有奏讞。時示矜全。茲鑾輿南巡。見沿途老 男婦。環跪歡迎。心甚嘉悅。念此編氓。皆吾赤子。原期生聚教訓。共底善良。其或陷於刑章。致困囹圄。改過無路。惻然傷之。所經過山東江南兩省。現在監禁人犯。除十惡死罪並官吏犯贓不宥外。其餘自康熙三十八年三月二十六日以前。死罪及軍流徒罪以下。已結未結。悉著寬釋。此朝廷巡幸所至。欲使並生之至意。可通行曉諭。咸悉朕懷。又諭。朕巡視東南。行次浙省。留蹕數日。以慰喁喁奏請之情。獨念獲罪人犯。身淹刑獄。一干法網。無由自新。茲乘輿經臨。惻然矜憫。用沛好生之澤。聿示格外之仁。該省各屬地方。有罪犯現在監禁者。令照山東江南例。一體赦免。

諭。朕愛養生民。慎重刑獄。凡有奏讞。時示矜全。茲鑾輿南巡。見沿途老 男婦。環跪歡迎。心甚嘉悅。念此編氓。皆吾赤子。原期生聚教訓。共底善良。其或陷於刑章。致困囹圄。改過無路。惻然傷之。所經過山東江南兩省。現在監禁人犯。除十惡死罪並官吏犯贓不宥外。其餘自康熙三十八年三月二十六日以前。死罪及軍流徒罪以下。已結未結。悉著寬釋。此朝廷巡幸所至。欲使並生之至意。可通行曉諭。咸悉朕懷。又諭。朕巡視東南。行次浙省。留蹕數日。以慰喁喁奏請之情。獨念獲罪人犯。身淹刑獄。一干法網。無由自新。茲乘輿經臨。惻然矜憫。用沛好生之澤。聿示格外之仁。該省各屬地方。有罪犯現在監禁者。令照山東江南例。一體赦免。

1703覆准。赦書一到。火速奉行。如不肖官將軍流徒犯。故意遲延。詐取銀兩者。上司官查出。題叅重處。若上司徇情不叅。一 併交與該部嚴行議處。

覆准。赦書一到。火速奉行。如不肖官將軍流徒犯。故意遲延。詐取銀兩者。上司官查出。題叅重處。若上司徇情不叅。一 併交與該部嚴行議處。

1706諭。刑部緩決人犯。至三四次者。免死減等。

諭。刑部緩決人犯。至三四次者。免死減等。

1715覆准。劈鞘盜課分用銀兩之犯。不准援赦。

覆准。劈鞘盜課分用銀兩之犯。不准援赦。

1716奉旨。刑部緩決人犯。長繫囹圄。殊屬可憫。令九卿會同按其年分久遠。情屬可矜者。分別奏明減等。

奉旨。刑部緩決人犯。長繫囹圄。殊屬可憫。令九卿會同按其年分久遠。情屬可矜者。分別奏明減等。

1718諭。各省緩決人犯。分別減等。

諭。各省緩決人犯。分別減等。

1722詔赦天下。又諭。恩詔內赦罪一款。非朕本心。徒為惡人儌幸。於事有何裨益。但朕即位之初。諸臣援例陳請。不得不允奏施行。凡此罪人。皆因其自取之罪。並非強治其罪也。此番援赦豁免人等。俱宜詳記檔案。如既赦之後。仍不改惡。干犯法紀。務將伊等前罪加倍罪之。著詳悉曉諭。並行文各省。一體遵行。

詔赦天下。又諭。恩詔內赦罪一款。非朕本心。徒為惡人儌幸。於事有何裨益。但朕即位之初。諸臣援例陳請。不得不允奏施行。凡此罪人。皆因其自取之罪。並非強治其罪也。此番援赦豁免人等。俱宜詳記檔案。如既赦之後。仍不改惡。干犯法紀。務將伊等前罪加倍罪之。著詳悉曉諭。並行文各省。一體遵行。

1723詔赦天下。

詔赦天下。

1735欽奉恩詔。大赦天下。又奉旨。現今所犯罪重並拕欠銀兩數多之人。因遇恩詔。尚邀豁免。其從前拕欠銀兩之人。若以既入辛者庫。已經結案。遂不得入於赦免之例。實屬可憫。著交與內務府刑部。將一應不能完交錢糧。已入辛者庫。及犯罪入辛者庫人等。原案情由。並伊等祖父原係何人之處。皆著查明具奏。再從前漢人犯罪。入旗入辛者庫。安插莊屯者。亦令查明一併具奏。又欽奉恩詔。從前發往各處安置人員。查有情罪尚輕。在外已過三年。能安靜悔過者。具奏請旨。又軍流人犯。有本人身故。其妻子願回本籍者。著該管官覈明報部。即令回籍。不得留難。永著為令。又欽奉恩詔。除十惡不赦外。犯法婦人。盡行赦免。

欽奉恩詔。大赦天下。又奉旨。現今所犯罪重並拕欠銀兩數多之人。因遇恩詔。尚邀豁免。其從前拕欠銀兩之人。若以既入辛者庫。已經結案。遂不得入於赦免之例。實屬可憫。著交與內務府刑部。將一應不能完交錢糧。已入辛者庫。及犯罪入辛者庫人等。原案情由。並伊等祖父原係何人之處。皆著查明具奏。再從前漢人犯罪。入旗入辛者庫。安插莊屯者。亦令查明一併具奏。又欽奉恩詔。從前發往各處安置人員。查有情罪尚輕。在外已過三年。能安靜悔過者。具奏請旨。又軍流人犯。有本人身故。其妻子願回本籍者。著該管官覈明報部。即令回籍。不得留難。永著為令。又欽奉恩詔。除十惡不赦外。犯法婦人。盡行赦免。

1736諭。明罰敕法。國之大典。而肆赦所加。原以昭法外之仁也。恩詔之頒。期以息事甯人。使遠邇咸知。遷善改過。共為良民。以成太平之治。乃聞各直省於一切案件。仍行提審駮審。嚴刑酷夾。恣意株連。使無辜之人。困於囹圄。細微之事。刻為鍛鍊。含冤稱屈。所在多有。夫罪名未定。案情未協。或有仍須詳審者。但既非犯在不赦。則斷讞亦易成招。若使合於赦款之人。不得即邀赦免之澤。而以酷刑斃命。或因拕累破家。則後即審明援赦。亦已無及。是朝廷已生全之。有司故戕害之。藐視功令。殘虐民生。莫此為甚。且頒詔之後。已逾半年。而題結咨結批結之案。尚屬寥寥。遲玩已極。著刑部即行令各該督撫。速行嚴飭各屬。立即詳慎查明。逐一詳報。歸結省釋。如有仍前濫刑擾累。及耽延滋弊。以阻抑國家德意者。一經查出。罪有攸歸。斷不輕貸。即刑部所有案件。亦應速為剖析。勿致沈閣。以副朕哀矜庶獄之意。又諭。倫達禮奏請定遇赦人犯再犯罪名條例一摺。從前遇赦免罪人犯。如再犯法紀。加倍治罪之旨。係恐其再犯。所以使之知儆。勉為良民耳。如必交刑部另定一遇赦免罪人再犯加倍治罪之例。是必其再犯也。朕何忍如此薄待吾民乎。即據所定。亦不能盡情盡法。毋枉毋縱也。且頭緒紛繁。亦難畫一。此事惟在地方大吏。善為開導。必使遇赦之人。羣聞朕旨。知有所感。而不忍為非。知有所懼。而不敢犯法。則善矣。即有一二再犯之人。亦應量其情罪。哀矜弗喜。豈可概定一律。以待人之再犯乎。倫達禮此奏著發回。該部即行文各省督撫。將朕此諭徧行曉諭。咸使聞知。

諭。明罰敕法。國之大典。而肆赦所加。原以昭法外之仁也。恩詔之頒。期以息事甯人。使遠邇咸知。遷善改過。共為良民。以成太平之治。乃聞各直省於一切案件。仍行提審駮審。嚴刑酷夾。恣意株連。使無辜之人。困於囹圄。細微之事。刻為鍛鍊。含冤稱屈。所在多有。夫罪名未定。案情未協。或有仍須詳審者。但既非犯在不赦。則斷讞亦易成招。若使合於赦款之人。不得即邀赦免之澤。而以酷刑斃命。或因拕累破家。則後即審明援赦。亦已無及。是朝廷已生全之。有司故戕害之。藐視功令。殘虐民生。莫此為甚。且頒詔之後。已逾半年。而題結咨結批結之案。尚屬寥寥。遲玩已極。著刑部即行令各該督撫。速行嚴飭各屬。立即詳慎查明。逐一詳報。歸結省釋。如有仍前濫刑擾累。及耽延滋弊。以阻抑國家德意者。一經查出。罪有攸歸。斷不輕貸。即刑部所有案件。亦應速為剖析。勿致沈閣。以副朕哀矜庶獄之意。又諭。倫達禮奏請定遇赦人犯再犯罪名條例一摺。從前遇赦免罪人犯。如再犯法紀。加倍治罪之旨。係恐其再犯。所以使之知儆。勉為良民耳。如必交刑部另定一遇赦免罪人再犯加倍治罪之例。是必其再犯也。朕何忍如此薄待吾民乎。即據所定。亦不能盡情盡法。毋枉毋縱也。且頭緒紛繁。亦難畫一。此事惟在地方大吏。善為開導。必使遇赦之人。羣聞朕旨。知有所感。而不忍為非。知有所懼。而不敢犯法。則善矣。即有一二再犯之人。亦應量其情罪。哀矜弗喜。豈可概定一律。以待人之再犯乎。倫達禮此奏著發回。該部即行文各省督撫。將朕此諭徧行曉諭。咸使聞知。

1737欽奉恩詔。現在定議。軍流徒罪人犯。未至配所者。概予寬免。又議奏。將從前不能完納錢糧入辛者庫。並安插屯莊、及犯罪入辛者庫之本身及妻子等各案情。查明具奏。奉旨。將伊等本身及伊等妻室子孫。皆從寬准其釋歸旗籍。又覆准。從前八旗滿洲及內務府五旗王公府屬滿洲。凡因罪給予公主郡主之人。查其案情輕重。並將伊等祖父及本身有無效力之處。查明具奏。請旨赦令回旗。又欽奉恩詔。漢軍犯軍流罪者。已照舊例以枷責完結。其從前發遣在配者。該部按其情罪。具奏請旨。又軍流人犯已到配所者。向例遇赦不准放回。今特加恩。此等人犯內。除情罪重大。及免死減等。實係兇惡棍徒外。其餘因事議遣。在配已過三年。安靜悔過。情願回籍者。該督撫具奏請旨。准其回籍。又諭。從前發遣各處之人。其情罪尚輕者。先於恩詔內。令該管官具奏請旨。其情罪較重者。原無赦回之例。今朕思未經赦回之犯。其中有年逾七十。雖原案較重。而年已衰老。且在外年久。國法已伸。仍留遣所。情亦可憫。著該管官覈明。除強竊行兇等重罪外。其餘各犯。有年老在七十以上者。將所犯情罪。具奏請旨。再軍流人犯。本身已故。其妻子准其回籍。已於恩詔內著為定例。今朕思從前發遣在外安置及當差之犯。雖情罪較重。然本身已故。其妻子原係連坐之人。著各該管官覈明。報部奏聞。准其回籍。又諭。雨澤愆期。恐有滯獄。前已降旨刑部。將牽連待質人犯。及枷責輕罪。悉行覈明省釋。至於雍正十三年。兩次恩詔後。仍行監禁者。原係不應赦免之人。上年秋審時。已令九卿科道等。將康熙五十二年。至雍正三年以前。不赦之案。復加分別減等。其雍正四年以後。十三年以前。所有不赦各案。其中有介於疑似。及屢經秋審緩決之犯。或尚有可矜。亦未可定。著總理事務王大臣。會同刑部。將秋審朝審招冊。詳加覆勘。如果有一綫可原。應行減等。即酌定請旨。

欽奉恩詔。現在定議。軍流徒罪人犯。未至配所者。概予寬免。又議奏。將從前不能完納錢糧入辛者庫。並安插屯莊、及犯罪入辛者庫之本身及妻子等各案情。查明具奏。奉旨。將伊等本身及伊等妻室子孫。皆從寬准其釋歸旗籍。又覆准。從前八旗滿洲及內務府五旗王公府屬滿洲。凡因罪給予公主郡主之人。查其案情輕重。並將伊等祖父及本身有無效力之處。查明具奏。請旨赦令回旗。又欽奉恩詔。漢軍犯軍流罪者。已照舊例以枷責完結。其從前發遣在配者。該部按其情罪。具奏請旨。又軍流人犯已到配所者。向例遇赦不准放回。今特加恩。此等人犯內。除情罪重大。及免死減等。實係兇惡棍徒外。其餘因事議遣。在配已過三年。安靜悔過。情願回籍者。該督撫具奏請旨。准其回籍。又諭。從前發遣各處之人。其情罪尚輕者。先於恩詔內。令該管官具奏請旨。其情罪較重者。原無赦回之例。今朕思未經赦回之犯。其中有年逾七十。雖原案較重。而年已衰老。且在外年久。國法已伸。仍留遣所。情亦可憫。著該管官覈明。除強竊行兇等重罪外。其餘各犯。有年老在七十以上者。將所犯情罪。具奏請旨。再軍流人犯。本身已故。其妻子准其回籍。已於恩詔內著為定例。今朕思從前發遣在外安置及當差之犯。雖情罪較重。然本身已故。其妻子原係連坐之人。著各該管官覈明。報部奏聞。准其回籍。又諭。雨澤愆期。恐有滯獄。前已降旨刑部。將牽連待質人犯。及枷責輕罪。悉行覈明省釋。至於雍正十三年。兩次恩詔後。仍行監禁者。原係不應赦免之人。上年秋審時。已令九卿科道等。將康熙五十二年。至雍正三年以前。不赦之案。復加分別減等。其雍正四年以後。十三年以前。所有不赦各案。其中有介於疑似。及屢經秋審緩決之犯。或尚有可矜。亦未可定。著總理事務王大臣。會同刑部。將秋審朝審招冊。詳加覆勘。如果有一綫可原。應行減等。即酌定請旨。

1740諭。現今雨澤愆期。朕宵旰憂勞。無時或釋。因思清理刑獄。亦感召天和之一端。爾部現在監禁人犯。內有一綫可原者。著大學士軍機大臣等。會同爾部。分別具奏。候朕降旨。其輕罪人犯。有應減等者。亦著具奏減等。速行發落。

諭。現今雨澤愆期。朕宵旰憂勞。無時或釋。因思清理刑獄。亦感召天和之一端。爾部現在監禁人犯。內有一綫可原者。著大學士軍機大臣等。會同爾部。分別具奏。候朕降旨。其輕罪人犯。有應減等者。亦著具奏減等。速行發落。

1742諭。數月以來。雨澤稀少。朕宵旰靡甯虔誠祈禱。雖得微雨。未為霑足。從前因天時亢旱。曾降旨清理刑獄。今著刑部將在部各案。內有牽連待質者。有輕罪情可矜原者。或應省釋。或應末減。會同都察院大理寺。悉心詳覈。妥議具奏。至於直隸山東河南三省。目下雨暘不均。亦著照此例行。嗣後各省。凡遇災眚之年。著該撫將清理刑獄之處。奏聞請旨。又諭。今年上下兩江被水情形。非常年可比。朕宵旰焦勞。凡極撫綏之道。亦屢經籌畫矣。今又思周禮荒政。載有緩刑之條。是舉行矜恤之典。亦感召和氣之一端。現在江蘇安徽兩省。秋審人犯中。有情有可原。當在矜疑之列者。或多年緩決。不至正法。久繫囹圄者。皆應減等完結。以示因災恤刑之意。著大學士會同刑部。詳閱招冊。分別妥擬具奏。

諭。數月以來。雨澤稀少。朕宵旰靡甯虔誠祈禱。雖得微雨。未為霑足。從前因天時亢旱。曾降旨清理刑獄。今著刑部將在部各案。內有牽連待質者。有輕罪情可矜原者。或應省釋。或應末減。會同都察院大理寺。悉心詳覈。妥議具奏。至於直隸山東河南三省。目下雨暘不均。亦著照此例行。嗣後各省。凡遇災眚之年。著該撫將清理刑獄之處。奏聞請旨。又諭。今年上下兩江被水情形。非常年可比。朕宵旰焦勞。凡極撫綏之道。亦屢經籌畫矣。今又思周禮荒政。載有緩刑之條。是舉行矜恤之典。亦感召和氣之一端。現在江蘇安徽兩省。秋審人犯中。有情有可原。當在矜疑之列者。或多年緩決。不至正法。久繫囹圄者。皆應減等完結。以示因災恤刑之意。著大學士會同刑部。詳閱招冊。分別妥擬具奏。

1745諭。京師三月以來。雨澤愆期。今麥秋已屆。未沛甘霖。仰望心切。朕已降旨虔誠祈禱。因思清理刑獄。亦祈求雨澤之一端。著刑部堂官。將徒杖以下等犯。覈明情罪。或應釋放。或應減等。即行具奏。其尋常案件。亦速為完結。毋得牽連稽延。並行令直督。一例辦理。

諭。京師三月以來。雨澤愆期。今麥秋已屆。未沛甘霖。仰望心切。朕已降旨虔誠祈禱。因思清理刑獄。亦祈求雨澤之一端。著刑部堂官。將徒杖以下等犯。覈明情罪。或應釋放。或應減等。即行具奏。其尋常案件。亦速為完結。毋得牽連稽延。並行令直督。一例辦理。

1746諭。古帝王治天下之道。以省刑薄賦為先。朕臨御以來。愛育黎庶。惟日孜孜。於茲十年矣。仰荷天祖眷佑。海宇乂安。萬民樂業。朕心慶慰。特沛曠典。與民休息。上年夏月頒發諭旨。將天下正賦。普免一周。是閭閻已均被惠澤矣。惟念各省獲罪之犯。於上年勾到之後。現在羇禁囹圄者。雖伊等孽由自作。法無可寬。而其中情事不同。輕重亦有差別。國家赦宥之典。或因行慶施惠。或因水旱為憂。閒一舉行。今朕哀矜庶獄。不忍令其淹滯圜扉。所有刑部及各省已經結案監禁人犯。除情罪重大。及常赦不原者。毋庸辦理外。其餘著大學士會同刑部。酌量分別。請旨減等發落。其軍流徒杖以下。一併分析減等完結。俾伊等同霑肆赦之恩。勉圖自新之路。以副朕協中欽恤本懷。又諭。朕特行赦宥之典。將刑部及各省已經結案人犯。令大學士會同該部。酌量案情。請旨分別減等發落。軍流徒罪以下人犯。一併分析減等完結。後經大學士等。將已經定案者。分別辦理。其各省審題案件經法司衙門駮詰。尚未題覆者。凡自乾隆十一年正月初三日以前。羇禁人犯。仍准於該督撫定案之日。分別減等。惟是外省人犯。該督撫審題。法司指駮者。既得邀恩。而在外督撫指駮未結者。其犯罪羈禁年月。同在恩旨以前。亦應一體霑恩。著將在外督撫指駮。未結各案。及恩旨以前。已經督撫定案。尚未題達者。自乾隆十一年正月初三日以前。並令刑部覈明。仍著大學士會同該部。分別減免請旨。其各省所有尚未具題之案。著該督撫於題本內。將事在恩旨以前之處聲明。法司隨本分別請旨。又諭。朕此次西巡。輿蹕所經。兵民歡慶。惟念圜扉之中。不得一體霑恩。朕心深為惻然。著將直隸山西二省本年正月初三日恩旨以後。所有軍流以下人犯。令該督撫分別情罪。請旨減等發落。

諭。古帝王治天下之道。以省刑薄賦為先。朕臨御以來。愛育黎庶。惟日孜孜。於茲十年矣。仰荷天祖眷佑。海宇乂安。萬民樂業。朕心慶慰。特沛曠典。與民休息。上年夏月頒發諭旨。將天下正賦。普免一周。是閭閻已均被惠澤矣。惟念各省獲罪之犯。於上年勾到之後。現在羇禁囹圄者。雖伊等孽由自作。法無可寬。而其中情事不同。輕重亦有差別。國家赦宥之典。或因行慶施惠。或因水旱為憂。閒一舉行。今朕哀矜庶獄。不忍令其淹滯圜扉。所有刑部及各省已經結案監禁人犯。除情罪重大。及常赦不原者。毋庸辦理外。其餘著大學士會同刑部。酌量分別。請旨減等發落。其軍流徒杖以下。一併分析減等完結。俾伊等同霑肆赦之恩。勉圖自新之路。以副朕協中欽恤本懷。又諭。朕特行赦宥之典。將刑部及各省已經結案人犯。令大學士會同該部。酌量案情。請旨分別減等發落。軍流徒罪以下人犯。一併分析減等完結。後經大學士等。將已經定案者。分別辦理。其各省審題案件經法司衙門駮詰。尚未題覆者。凡自乾隆十一年正月初三日以前。羇禁人犯。仍准於該督撫定案之日。分別減等。惟是外省人犯。該督撫審題。法司指駮者。既得邀恩。而在外督撫指駮未結者。其犯罪羈禁年月。同在恩旨以前。亦應一體霑恩。著將在外督撫指駮。未結各案。及恩旨以前。已經督撫定案。尚未題達者。自乾隆十一年正月初三日以前。並令刑部覈明。仍著大學士會同該部。分別減免請旨。其各省所有尚未具題之案。著該督撫於題本內。將事在恩旨以前之處聲明。法司隨本分別請旨。又諭。朕此次西巡。輿蹕所經。兵民歡慶。惟念圜扉之中。不得一體霑恩。朕心深為惻然。著將直隸山西二省本年正月初三日恩旨以後。所有軍流以下人犯。令該督撫分別情罪。請旨減等發落。

1750欽奉恩詔。秋審緩決五次以上人犯。量予減等。犯法婦女。除十惡不赦外。其餘概予赦免。現在監候質審干連人等。准予保釋。又諭。朕今初次巡幸豫省。鑾輿所過。既已曡沛恩施。惟是薄賦省刑。事宜並舉。所有河南省軍流以下罪犯。著查明減等發落。用昭慶典。俾予自新。

欽奉恩詔。秋審緩決五次以上人犯。量予減等。犯法婦女。除十惡不赦外。其餘概予赦免。現在監候質審干連人等。准予保釋。又諭。朕今初次巡幸豫省。鑾輿所過。既已曡沛恩施。惟是薄賦省刑。事宜並舉。所有河南省軍流以下罪犯。著查明減等發落。用昭慶典。俾予自新。

1754諭。仰惟列祖創業東土。光啟萬年景運。山陵永峙。福佑靈長。我皇祖聖祖仁皇帝三詣陪京。躬親展謁。禮成行慶。典冊昭垂。朕寅紹丕基。時深景慕。緬自乾隆八年秋瞻仰橋山。迄今已逾十載。追遠之誠。常如一日。本年七月。恭奉皇太后安輿。由熱河起鑾。取道吉林。巡歷遼瀋。車駕所至。兵民各安本業。風俗湻樸。輦路歡迎。扶攜恐後。具著忠愛悃忱。仰見先澤留貽。久而益懋。朕心深用欣慰。茲於九月初五等日。謁祭三陵。大禮告成。宜敷愷澤。其將奉天所屬府州縣。乾隆十九年地丁正項錢糧。通行蠲免。經過地方。前旨所免十分之三。及被水地畝。應蠲錢糧。仍於明年應徵額內補行豁除。自山海關以外。及甯古塔等處。官吏軍民人等。除十惡死罪外。其餘已結未結一應死罪。皆著減等發落。軍流以下。悉予寬免。凡我留都士庶。尚其敬念根本重地。益務敦龐。毋忘先民矩矱。共享昇平之福。永承樂利之庥。用稱朕嘉惠優恤至意。

諭。仰惟列祖創業東土。光啟萬年景運。山陵永峙。福佑靈長。我皇祖聖祖仁皇帝三詣陪京。躬親展謁。禮成行慶。典冊昭垂。朕寅紹丕基。時深景慕。緬自乾隆八年秋瞻仰橋山。迄今已逾十載。追遠之誠。常如一日。本年七月。恭奉皇太后安輿。由熱河起鑾。取道吉林。巡歷遼瀋。車駕所至。兵民各安本業。風俗湻樸。輦路歡迎。扶攜恐後。具著忠愛悃忱。仰見先澤留貽。久而益懋。朕心深用欣慰。茲於九月初五等日。謁祭三陵。大禮告成。宜敷愷澤。其將奉天所屬府州縣。乾隆十九年地丁正項錢糧。通行蠲免。經過地方。前旨所免十分之三。及被水地畝。應蠲錢糧。仍於明年應徵額內補行豁除。自山海關以外。及甯古塔等處。官吏軍民人等。除十惡死罪外。其餘已結未結一應死罪。皆著減等發落。軍流以下。悉予寬免。凡我留都士庶。尚其敬念根本重地。益務敦龐。毋忘先民矩矱。共享昇平之福。永承樂利之庥。用稱朕嘉惠優恤至意。

1755欽奉恩詔。除謀殺故殺外。如原無讎隙。偶因一時忿激。相毆傷重致死者。將兇犯免死。決杖一百。照例追銀四十兩。給死者家屬。軍流以下人犯。概予減等。除十惡不赦外。犯法婦人。盡行赦免。現在內外監候質審及干連人等。概予釋放。

欽奉恩詔。除謀殺故殺外。如原無讎隙。偶因一時忿激。相毆傷重致死者。將兇犯免死。決杖一百。照例追銀四十兩。給死者家屬。軍流以下人犯。概予減等。除十惡不赦外。犯法婦人。盡行赦免。現在內外監候質審及干連人等。概予釋放。

1756諭。朕今嵗前詣山東省方觀民。恩膏曡沛。而有罪者不獲自新。朕甚憫焉。其將山東一省現在軍流以下人犯。悉予減等發落。

諭。朕今嵗前詣山東省方觀民。恩膏曡沛。而有罪者不獲自新。朕甚憫焉。其將山東一省現在軍流以下人犯。悉予減等發落。

1757諭。江浙二省讞獄滋繁。朕巡省所至。覃布恩膏。黎庶均霑。閭閻愷樂。而有罪之人。囹圄桎梏。實由自取。亦何恤焉。但念獄一成而不變。其中姦民之犯法者固多。而無知誤蹈之人。亦所時有。況未抵於重辟。尚可望其自新。用播德音。以符寬大。所有江蘇安徽浙江等屬軍流以下人犯。俱著加恩。各予減等發落。

諭。江浙二省讞獄滋繁。朕巡省所至。覃布恩膏。黎庶均霑。閭閻愷樂。而有罪之人。囹圄桎梏。實由自取。亦何恤焉。但念獄一成而不變。其中姦民之犯法者固多。而無知誤蹈之人。亦所時有。況未抵於重辟。尚可望其自新。用播德音。以符寬大。所有江蘇安徽浙江等屬軍流以下人犯。俱著加恩。各予減等發落。

1758諭。京師三月以前。連得雨澤。麥秋可望豐稔。入夏以來。雖得有微雨。未能霑透。麥秋分數頗減。而大田此時業已播種。待澤甚殷。朕心深切軫念。已降旨令該部虔申祈禱。因思清理刑獄。亦祈求雨澤之一端。著刑部堂官。照乾隆十年十五年之例。將徒杖以下等罪。查明情節。或應釋放。或應減等者。即行具奏。其尋常案件。亦著速為完結。毋得稽延滋累。並行令直督一體辦理。

諭。京師三月以前。連得雨澤。麥秋可望豐稔。入夏以來。雖得有微雨。未能霑透。麥秋分數頗減。而大田此時業已播種。待澤甚殷。朕心深切軫念。已降旨令該部虔申祈禱。因思清理刑獄。亦祈求雨澤之一端。著刑部堂官。照乾隆十年十五年之例。將徒杖以下等罪。查明情節。或應釋放。或應減等者。即行具奏。其尋常案件。亦著速為完結。毋得稽延滋累。並行令直督一體辦理。

1759諭。京師三月以來。雨澤稀少。直屬地方。亦未得透雨。朕心深切軫念。因思清理刑獄。亦祈求雨澤之一端。著刑部堂官將徒杖以下等罪。查明情節。或應釋放減等者。即行具奏發落。其尋常案件。亦著速為完結。毋得稽延滋累。並行令直隸總督一體辦理。又欽奉恩詔。流徙人犯。在流徙處所身故。其妻子願回籍者。該地方官查明報部。准其回籍。現在軍流以下人犯。概予減等發落。

諭。京師三月以來。雨澤稀少。直屬地方。亦未得透雨。朕心深切軫念。因思清理刑獄。亦祈求雨澤之一端。著刑部堂官將徒杖以下等罪。查明情節。或應釋放減等者。即行具奏發落。其尋常案件。亦著速為完結。毋得稽延滋累。並行令直隸總督一體辦理。又欽奉恩詔。流徙人犯。在流徙處所身故。其妻子願回籍者。該地方官查明報部。准其回籍。現在軍流以下人犯。概予減等發落。

1761諭。今嵗恭逢皇太后七旬萬壽。所有慶典。次第舉行。現在刑部辦理秋審案件內緩決人犯。其罪不至情實。而亦難遽從矜減者。閱時既久。淹繫遂多。應酌量查辦。以清讞牘。該部將朝審秋審各犯緩決至三次以上者。覈其情罪。分別請旨。減等發落。用昭推廣慈恩矜恤祥刑至意。

諭。今嵗恭逢皇太后七旬萬壽。所有慶典。次第舉行。現在刑部辦理秋審案件內緩決人犯。其罪不至情實。而亦難遽從矜減者。閱時既久。淹繫遂多。應酌量查辦。以清讞牘。該部將朝審秋審各犯緩決至三次以上者。覈其情罪。分別請旨。減等發落。用昭推廣慈恩矜恤祥刑至意。

1762諭。朕稽古省方。乘春布令。而清理庶獄。矜恤尤深。用沛德音。式昭慶典。所有江蘇安徽浙江三省軍流以下人犯。俱著加恩減等發落。凡親民之吏。其諄切誥誡。俾知改過自新。共享太平之福。

諭。朕稽古省方。乘春布令。而清理庶獄。矜恤尤深。用沛德音。式昭慶典。所有江蘇安徽浙江三省軍流以下人犯。俱著加恩減等發落。凡親民之吏。其諄切誥誡。俾知改過自新。共享太平之福。

1765諭。朕時巡江浙。清蹕所經。恩膏曡沛。軍民士庶。無不抃舞臚歡。而清理庶獄。亦矜恤所宜逮。著將江蘇安徽浙江三省軍流以下人犯。俱加恩各予減等發落。俾得改過自新。勉為良善。共享太平之福。

諭。朕時巡江浙。清蹕所經。恩膏曡沛。軍民士庶。無不抃舞臚歡。而清理庶獄。亦矜恤所宜逮。著將江蘇安徽浙江三省軍流以下人犯。俱加恩各予減等發落。俾得改過自新。勉為良善。共享太平之福。

1767諭。此次巡幸天津。闓澤覃敷。俾羣黎各得其所。而清理庶獄。予以自新。亦恩施所宜逮。所有直隸省軍流以下人犯。著該督飭屬查覈案情。分別減等發落。

諭。此次巡幸天津。闓澤覃敷。俾羣黎各得其所。而清理庶獄。予以自新。亦恩施所宜逮。所有直隸省軍流以下人犯。著該督飭屬查覈案情。分別減等發落。

門第七 | Mingli lü qi 名例律七

律/lü 19 | Changshe suo buyuan er 常赦所不原二

linian shili 歷年事例

1770諭。朕恭奉慈軍。巡莅天津。闓澤覃敷。俾羣黎各得其所。而清理庶獄。予以自新。亦恩施所宜逮。所有直隸省軍流以下人犯。著該督飭屬查覈案情。分別減等發落。又諭。京師自入夏以來。得雨尚未深透。業經降旨設壇祈禱。因思清理庶獄。亦祈求雨澤之一端。著刑部堂官查明軍流以下等罪情節。分別減等發落。其因事牽涉拘繫質訊者。亦著速予 省釋。至尋常案件。並著即為完結。毋得稽延滋累。

諭。朕恭奉慈軍。巡莅天津。闓澤覃敷。俾羣黎各得其所。而清理庶獄。予以自新。亦恩施所宜逮。所有直隸省軍流以下人犯。著該督飭屬查覈案情。分別減等發落。又諭。京師自入夏以來。得雨尚未深透。業經降旨設壇祈禱。因思清理庶獄。亦祈求雨澤之一端。著刑部堂官查明軍流以下等罪情節。分別減等發落。其因事牽涉拘繫質訊者。亦著速予 省釋。至尋常案件。並著即為完結。毋得稽延滋累。

1771諭。京師及近畿。春膏未渥。入夏以來。得雨亦未深透。現在將屆芒種。高下田畝。待澤維殷。業經降旨設壇祈禱。因思清理庶獄。亦足感致甘霖。著刑部堂官查明軍流以下等罪情節。分別減等發落。其因事牽涉拘繫質訊者。亦速行訊明省釋。至尋常案件。並著即為完結。均毋得稽延留滯。又諭。昨以京師及近畿甘霖未沛。農田待澤甚殷。因命刑部將軍流以下等罪分別減等發落。今思秋審人犯。尚有曾經三次緩決者。其情罪俱尚可原。今嵗恭逢萬壽慶典。此等人犯。亦當在恩詔寬減之列。又何必令其久繫囹圄。著刑部堂官將秋審緩決 三次人犯。逐一查明。酌量所犯情節。分別減等具奏。又諭。山東省軍流以下人犯。悉予減等發落。

諭。京師及近畿。春膏未渥。入夏以來。得雨亦未深透。現在將屆芒種。高下田畝。待澤維殷。業經降旨設壇祈禱。因思清理庶獄。亦足感致甘霖。著刑部堂官查明軍流以下等罪情節。分別減等發落。其因事牽涉拘繫質訊者。亦速行訊明省釋。至尋常案件。並著即為完結。均毋得稽延留滯。又諭。昨以京師及近畿甘霖未沛。農田待澤甚殷。因命刑部將軍流以下等罪分別減等發落。今思秋審人犯。尚有曾經三次緩決者。其情罪俱尚可原。今嵗恭逢萬壽慶典。此等人犯。亦當在恩詔寬減之列。又何必令其久繫囹圄。著刑部堂官將秋審緩決 三次人犯。逐一查明。酌量所犯情節。分別減等具奏。又諭。山東省軍流以下人犯。悉予減等發落。

1773諭。朕恭奉皇太后慈輿。巡莅天津。閱視河工水利。因思清理庶獄。予以自新。亦恩施所宜逮。所有直隸省軍流以下人犯。著該督飭屬查覈案情。分別減等發落。

諭。朕恭奉皇太后慈輿。巡莅天津。閱視河工水利。因思清理庶獄。予以自新。亦恩施所宜逮。所有直隸省軍流以下人犯。著該督飭屬查覈案情。分別減等發落。

1774諭。京師及近畿地方。春霖未獲優霑。入夏以來。尚未得有透雨。現在虔申祈禱。因思清理庶獄。亦足感沛甘膏。著刑部堂官查明軍流以下等罪情節。分別減等發落。其因事牽涉拘繫 候質者。亦速行訊明省釋。至尋常案件。即為完結。毋得稽延留滯。其直隸省一體遵照查辦。

諭。京師及近畿地方。春霖未獲優霑。入夏以來。尚未得有透雨。現在虔申祈禱。因思清理庶獄。亦足感沛甘膏。著刑部堂官查明軍流以下等罪情節。分別減等發落。其因事牽涉拘繫 候質者。亦速行訊明省釋。至尋常案件。即為完結。毋得稽延留滯。其直隸省一體遵照查辦。

1776諭。茲當金川全境蕩平。告功孔廟。蹕途所經之地。業已曡沛恩施。第念武功耆定。兵氣永銷。並宜式措祥刑。益敷愷澤。所有直隸省現在軍流以下人犯。著加恩悉予減等發落。用昭行慶肆眚之至意。又諭。朕因金川埽穴擒渠。告功闕里。恭奉聖母慈輦。瞻禮岱廟。迓福祝釐。宜益溥浩蕩之恩。以廣慈慶。著將山東省軍流以下人犯。照例減等發落。用昭欽恤推恩至意。又欽奉恩詔。直隸山東軍流以下人犯。業經蹕路經由。降旨減等發落。其在京刑部。及各省軍流以下人犯。並著加恩。概予減等發落。流徙人犯。在流徙處所身故。其妻子情願回籍者。該地方官報明該部。准其各回原籍。滿兵跟役脫逃。如無偷竊軍械馬匹等項情事。著照前降寬免餘丁諭旨。交部一體覈擬發遣。

諭。茲當金川全境蕩平。告功孔廟。蹕途所經之地。業已曡沛恩施。第念武功耆定。兵氣永銷。並宜式措祥刑。益敷愷澤。所有直隸省現在軍流以下人犯。著加恩悉予減等發落。用昭行慶肆眚之至意。又諭。朕因金川埽穴擒渠。告功闕里。恭奉聖母慈輦。瞻禮岱廟。迓福祝釐。宜益溥浩蕩之恩。以廣慈慶。著將山東省軍流以下人犯。照例減等發落。用昭欽恤推恩至意。又欽奉恩詔。直隸山東軍流以下人犯。業經蹕路經由。降旨減等發落。其在京刑部。及各省軍流以下人犯。並著加恩。概予減等發落。流徙人犯。在流徙處所身故。其妻子情願回籍者。該地方官報明該部。准其各回原籍。滿兵跟役脫逃。如無偷竊軍械馬匹等項情事。著照前降寬免餘丁諭旨。交部一體覈擬發遣。

1777欽奉恩詔。在京及各省軍流以下人犯。分別減等發落。

欽奉恩詔。在京及各省軍流以下人犯。分別減等發落。

1778諭。前經降旨。直省軍流人犯內已過十年者。查明省釋回籍。今自乾隆十一年查辦之後。歷時已久。各省到配人犯。所積漸多。自應再沛恩施。用昭矜恤。況近年以來。屢命將秋朝讞緩決至三次各犯概予減等。而此項軍流人犯。其從前情罪本屬稍輕。轉未得仰邀曠典。亦屬可憫。著交各省督撫查明各該地方。從前軍流人犯內已過十年。安分守法。別無過犯者。分別咨部。照十一年之例覈擬。奏請省釋。其有在配年久。自能謀生。不願回籍者。仍聽其自便。又諭。京師及畿輔春膏未渥。昨雖有微雨。不成分寸。現在已交夏令。高下田畝。待澤維殷。因思清理庶獄。亦足感召天和。著刑部堂官查明軍流以下等罪。分別減等發落。其因事牽涉拘繫質訊者。亦速行訊明省釋。至尋常案件。並著即為完結。毋得稽延留滯。直隸省並一體遵照辦理。又諭。河南省開封彰德輝懷慶河南五府屬。今春雨澤愆期。設壇祈禱。尚未據報得有透雨。朕心深為廑念。因思清理庶獄。亦感召天和之一端。著該撫將開封等五府屬所有軍流以下人犯。查明分別減等發落。其因事牽連拘繫者。亦即審明省釋。至尋常案件。並著速為完結。毋得稍有稽延。以期甘膏早沛。又諭。前因河南開封等五府屬雨澤愆期。麥田被旱。曾經降旨將該五府軍流以下人犯。分別減等發落。以冀仰邀天澤。但思歸德陳州等府。雖先後據報得雨。其餘各府州屬。尚未普霑。且同在一省之中。恩宜徧逮。著該撫查明河南通省軍流以下等罪。一體分別減等發落。其因事牽涉拘繫質訊者。亦速訊明省釋。至尋常案件。並著即為完結。俾庶獄無滯。速召和甘。又諭。盛京等處俗厚風湻。獄訟衰息。惟因五方雜處。良莠不齊。其無知而蹈法網者。亦復不免。朕恭謁祖陵。禮成行慶。業經曡沛恩膏。並宜式措祥刑。益敷愷澤。所有奉天吉林黑龍江等處軍民人等。除十惡死罪及秋審情實各犯外。其餘已結未結一應死罪。俱著減等發落。軍流以下。 悉予寬免。

諭。前經降旨。直省軍流人犯內已過十年者。查明省釋回籍。今自乾隆十一年查辦之後。歷時已久。各省到配人犯。所積漸多。自應再沛恩施。用昭矜恤。況近年以來。屢命將秋朝讞緩決至三次各犯概予減等。而此項軍流人犯。其從前情罪本屬稍輕。轉未得仰邀曠典。亦屬可憫。著交各省督撫查明各該地方。從前軍流人犯內已過十年。安分守法。別無過犯者。分別咨部。照十一年之例覈擬。奏請省釋。其有在配年久。自能謀生。不願回籍者。仍聽其自便。又諭。京師及畿輔春膏未渥。昨雖有微雨。不成分寸。現在已交夏令。高下田畝。待澤維殷。因思清理庶獄。亦足感召天和。著刑部堂官查明軍流以下等罪。分別減等發落。其因事牽涉拘繫質訊者。亦速行訊明省釋。至尋常案件。並著即為完結。毋得稽延留滯。直隸省並一體遵照辦理。又諭。河南省開封彰德輝懷慶河南五府屬。今春雨澤愆期。設壇祈禱。尚未據報得有透雨。朕心深為廑念。因思清理庶獄。亦感召天和之一端。著該撫將開封等五府屬所有軍流以下人犯。查明分別減等發落。其因事牽連拘繫者。亦即審明省釋。至尋常案件。並著速為完結。毋得稍有稽延。以期甘膏早沛。又諭。前因河南開封等五府屬雨澤愆期。麥田被旱。曾經降旨將該五府軍流以下人犯。分別減等發落。以冀仰邀天澤。但思歸德陳州等府。雖先後據報得雨。其餘各府州屬。尚未普霑。且同在一省之中。恩宜徧逮。著該撫查明河南通省軍流以下等罪。一體分別減等發落。其因事牽涉拘繫質訊者。亦速訊明省釋。至尋常案件。並著即為完結。俾庶獄無滯。速召和甘。又諭。盛京等處俗厚風湻。獄訟衰息。惟因五方雜處。良莠不齊。其無知而蹈法網者。亦復不免。朕恭謁祖陵。禮成行慶。業經曡沛恩膏。並宜式措祥刑。益敷愷澤。所有奉天吉林黑龍江等處軍民人等。除十惡死罪及秋審情實各犯外。其餘已結未結一應死罪。俱著減等發落。軍流以下。 悉予寬免。

1780欽奉恩詔。各直省軍流以下人犯。俱著減等發落。又諭。朕鑾輅時巡。乘春行慶。而清理庶獄。矜恤尤深。用沛德音。式敷愷澤。所有江蘇安徽 浙江三省恩詔後軍流以下人犯。俱著加恩各予減等發落。

欽奉恩詔。各直省軍流以下人犯。俱著減等發落。又諭。朕鑾輅時巡。乘春行慶。而清理庶獄。矜恤尤深。用沛德音。式敷愷澤。所有江蘇安徽 浙江三省恩詔後軍流以下人犯。俱著加恩各予減等發落。

1783諭。三月二十八日京師及近畿得雨後。近已彌月。雖屢降微雨。總未優霑。現在時交芒種。朕心望澤孔殷。因思清理庶獄。或可感召甘膏。著刑部堂官查明軍流以下罪名情節。分別減等發落。其因事牽涉拘繫候質者。亦速行訊明省釋。至尋常案件。並著即行完結。毋得稽延留滯。其直隸省並交該督一體遵照辦理。又諭。朕恭謁祖陵。禮成行慶。並宜式措祥刑。益敷愷澤。所有奉天吉林黑龍江等處軍民人等。除十惡死罪。及秋審情實各犯外。其餘已結未結一應死罪。俱著減等發落。軍流以下。悉予寬免。諭。朕清蹕巡方。順時行慶。而矜恤庶獄。廑念尤深。宜沛德音。用敷愷澤。江蘇安徽浙江三省軍流以下人犯。俱著加恩。各予減等發落。又諭。朕巡幸江浙。慶典覃敷。於庶獄尤深矜恤。業已降旨照歷次南巡之例。將江浙二省軍流人犯減等發落。但念山東直隸二省。現在缺雨。農田望澤維殷。清理庶獄。亦可感召。所有 該省軍流以下人犯。亦一體加恩。各予減等發落。用普恩施。以期甘霖速沛。

諭。三月二十八日京師及近畿得雨後。近已彌月。雖屢降微雨。總未優霑。現在時交芒種。朕心望澤孔殷。因思清理庶獄。或可感召甘膏。著刑部堂官查明軍流以下罪名情節。分別減等發落。其因事牽涉拘繫候質者。亦速行訊明省釋。至尋常案件。並著即行完結。毋得稽延留滯。其直隸省並交該督一體遵照辦理。又諭。朕恭謁祖陵。禮成行慶。並宜式措祥刑。益敷愷澤。所有奉天吉林黑龍江等處軍民人等。除十惡死罪。及秋審情實各犯外。其餘已結未結一應死罪。俱著減等發落。軍流以下。悉予寬免。諭。朕清蹕巡方。順時行慶。而矜恤庶獄。廑念尤深。宜沛德音。用敷愷澤。江蘇安徽浙江三省軍流以下人犯。俱著加恩。各予減等發落。又諭。朕巡幸江浙。慶典覃敷。於庶獄尤深矜恤。業已降旨照歷次南巡之例。將江浙二省軍流人犯減等發落。但念山東直隸二省。現在缺雨。農田望澤維殷。清理庶獄。亦可感召。所有 該省軍流以下人犯。亦一體加恩。各予減等發落。用普恩施。以期甘霖速沛。

1785欽奉恩詔。直省軍流以下人犯。俱著減等發落。又諭。本年舉行千叟燕盛典。官民耆老。咸得普被恩施。用彰錫福。其直省軍流以下人犯。亦於恩詔內概予減等發落。惟罪犯斬絞。情節不致予勾。或本擬緩決者。俱應牢固監禁。該犯等因身罹重辟。雖年已老邁。仍不免羈禁囹圄。未得一體邀恩。朕心深用惻然。著刑部堂官於朝審秋審情實未勾。並原擬緩決斬絞人犯內。詳加查覈。除近年新事及年未七十者。仍牢固監禁外。其餘年七十以上未經予勾。及本擬緩決之犯。著加恩分別減免釋放。

欽奉恩詔。直省軍流以下人犯。俱著減等發落。又諭。本年舉行千叟燕盛典。官民耆老。咸得普被恩施。用彰錫福。其直省軍流以下人犯。亦於恩詔內概予減等發落。惟罪犯斬絞。情節不致予勾。或本擬緩決者。俱應牢固監禁。該犯等因身罹重辟。雖年已老邁。仍不免羈禁囹圄。未得一體邀恩。朕心深用惻然。著刑部堂官於朝審秋審情實未勾。並原擬緩決斬絞人犯內。詳加查覈。除近年新事及年未七十者。仍牢固監禁外。其餘年七十以上未經予勾。及本擬緩決之犯。著加恩分別減免釋放。

1788諭。京師於三月二十日得雨後。至今半月有餘。未經續得透雨。現在大田播種之際。朕心望澤甚殷。因思清理庶獄。或可感召甘膏。著刑部堂官查明徒罪以下各案犯情節較輕者。分別減等發落。其因事牽涉拘繫候質者。亦速行訊明省釋。至尋常案件。並著即行完結。毋得稽延留滯。

諭。京師於三月二十日得雨後。至今半月有餘。未經續得透雨。現在大田播種之際。朕心望澤甚殷。因思清理庶獄。或可感召甘膏。著刑部堂官查明徒罪以下各案犯情節較輕者。分別減等發落。其因事牽涉拘繫候質者。亦速行訊明省釋。至尋常案件。並著即行完結。毋得稽延留滯。

1790欽奉恩詔。各省監禁人犯。著將上年秋朝審緩決至三次各犯。仍照節次查辦之例。查明所犯情節。分別減等發落。其緩決一二次人犯內。案情本輕。可予矜原者。亦著該部查明。請旨定奪。現犯軍流以下人犯。俱著減等發落。在配軍流人犯。已過十年。安分守法。別無過犯者。著各督撫分別咨部。查照向例 覈擬。奏請省釋。

欽奉恩詔。各省監禁人犯。著將上年秋朝審緩決至三次各犯。仍照節次查辦之例。查明所犯情節。分別減等發落。其緩決一二次人犯內。案情本輕。可予矜原者。亦著該部查明。請旨定奪。現犯軍流以下人犯。俱著減等發落。在配軍流人犯。已過十年。安分守法。別無過犯者。著各督撫分別咨部。查照向例 覈擬。奏請省釋。

1791諭。京師自三月得有膏雨以後。近畿一帶。業據奏報普霑渥澤。京城一月以來。雖閒有微雨。未得深透。現屆大田播種之際。望澤甚殷。因思清理庶獄。或可感召甘霖。著刑部堂官查明徒罪以下各案犯情節輕者。分別減等發落。其因事牽涉拘繫候質者。亦速行審明省釋。至尋常案件。並著即行完結。毋得稽遲。

諭。京師自三月得有膏雨以後。近畿一帶。業據奏報普霑渥澤。京城一月以來。雖閒有微雨。未得深透。現屆大田播種之際。望澤甚殷。因思清理庶獄。或可感召甘霖。著刑部堂官查明徒罪以下各案犯情節輕者。分別減等發落。其因事牽涉拘繫候質者。亦速行審明省釋。至尋常案件。並著即行完結。毋得稽遲。

1792諭。京師自本年二月以來。雖經節次得雨。總未霑足。現屆麥苗長發之際。望澤甚殷。因思清理庶獄。或可感召甘霖。著刑部堂官查明徒罪以下各案情罪較輕者。分別減等發落。其因事牽涉拘繫候質者。速行訊釋。尋常案件。亦著即行完結。又諭。京師自春徂夏。總未得有透雨。朕齋心虔禱。望雲瞻禮。宵旰靡甯。節經降旨屢沛恩施。以期感召甘和。渥霑澍澤。旬日以來。尚在盼雨未得。朕心實增焦切。因思近年來臺灣海洋 盜氛甚熾。曾諭該省督撫從重示懲。原期禁戢兇暴。以安良善。乃積年附近海洋省分。督撫等奏報拏獲洋盜。多係一面奏聞。一面即行正法。雖屬辟以止辟之意。第恐所獲之犯。未必盡係正盜。甚至愚民重利輕生。頂兇認盜。而正盜轉至遠颺。又或姦民因讎誣指。其中或有冤抑。亦未可知。殊非朕靖盜安民之本意。各省用刑失當。雖距輦轂甚遠。然皆朕率土之民。京師缺雨。或由此乎。朕子惠元元。遠近豈有歧視。此後臺灣地方拏獲盜犯。該督撫審明後。如果係首盜。自應即行正法。以儆兇頑。若止係隨從夥黨。及把風接贓等犯。仍按照常例。分別辦理。其附近海洋及各直省。凡遇命盜等案。俱應細心研訊。務期情真罪當。按例辦理。不得有意從嚴。株連拕累。此係朕籲天祈澤。夙夜焦勞之極思。各督撫等尚其敬體朕意。詳慎庶獄。以期共迓祥和。庶冀甘霖速沛。

諭。京師自本年二月以來。雖經節次得雨。總未霑足。現屆麥苗長發之際。望澤甚殷。因思清理庶獄。或可感召甘霖。著刑部堂官查明徒罪以下各案情罪較輕者。分別減等發落。其因事牽涉拘繫候質者。速行訊釋。尋常案件。亦著即行完結。又諭。京師自春徂夏。總未得有透雨。朕齋心虔禱。望雲瞻禮。宵旰靡甯。節經降旨屢沛恩施。以期感召甘和。渥霑澍澤。旬日以來。尚在盼雨未得。朕心實增焦切。因思近年來臺灣海洋 盜氛甚熾。曾諭該省督撫從重示懲。原期禁戢兇暴。以安良善。乃積年附近海洋省分。督撫等奏報拏獲洋盜。多係一面奏聞。一面即行正法。雖屬辟以止辟之意。第恐所獲之犯。未必盡係正盜。甚至愚民重利輕生。頂兇認盜。而正盜轉至遠颺。又或姦民因讎誣指。其中或有冤抑。亦未可知。殊非朕靖盜安民之本意。各省用刑失當。雖距輦轂甚遠。然皆朕率土之民。京師缺雨。或由此乎。朕子惠元元。遠近豈有歧視。此後臺灣地方拏獲盜犯。該督撫審明後。如果係首盜。自應即行正法。以儆兇頑。若止係隨從夥黨。及把風接贓等犯。仍按照常例。分別辦理。其附近海洋及各直省。凡遇命盜等案。俱應細心研訊。務期情真罪當。按例辦理。不得有意從嚴。株連拕累。此係朕籲天祈澤。夙夜焦勞之極思。各督撫等尚其敬體朕意。詳慎庶獄。以期共迓祥和。庶冀甘霖速沛。

1793諭。熱河自七月初八日得雨以後。旬餘未經續沛醲膏。連日暑氣鬱蒸。京城想必更甚。雖現在莊稼將次刈穫。直隸山東各省。已據奏報豐收。即雨澤稍缺。於農田固無妨礙。但目下業已過處暑出伏。而煩歊未退。恐民閒不免有蘊蒸致疾之處。朕心望澤孔殷。因思清理庶獄。可期感召甘霖。著刑部堂官查明徒罪以下各案情罪較輕者。分別減等發落。其緣事牽涉拘繫候質者。亦速行訊明省釋。至尋常案件。並著即行完結。毋得稽滯。以迓甘和。又諭。京師入冬以來。尚未得有雪澤。允宜清理庶獄。感召天和。所有朝審秋審情實未勾已過三次各犯。著加恩改入緩決。其由實改緩已過三次人犯。及原擬緩決已過一二次者。俱著該部查明各案所犯情節。分別減等發落。

諭。熱河自七月初八日得雨以後。旬餘未經續沛醲膏。連日暑氣鬱蒸。京城想必更甚。雖現在莊稼將次刈穫。直隸山東各省。已據奏報豐收。即雨澤稍缺。於農田固無妨礙。但目下業已過處暑出伏。而煩歊未退。恐民閒不免有蘊蒸致疾之處。朕心望澤孔殷。因思清理庶獄。可期感召甘霖。著刑部堂官查明徒罪以下各案情罪較輕者。分別減等發落。其緣事牽涉拘繫候質者。亦速行訊明省釋。至尋常案件。並著即行完結。毋得稽滯。以迓甘和。又諭。京師入冬以來。尚未得有雪澤。允宜清理庶獄。感召天和。所有朝審秋審情實未勾已過三次各犯。著加恩改入緩決。其由實改緩已過三次人犯。及原擬緩決已過一二次者。俱著該部查明各案所犯情節。分別減等發落。

1794諭。熱河自六月下旬雨後晴霽。暑氣鬱蒸。京城自必更甚。恐民閒不免有蘊蒸致疾之處。其緣事拘繫囹圄者。尤可矜憫。自宜清理庶獄。以期納爽延庥。著刑部查明徒罪以下。分別減等發落。其緣事牽涉拘繫候質者。速行訊明省釋。尋常案件。即行完結。毋得稽延。其承德府所屬監禁各犯。並著一體查明。就近具報軍機大臣。分別覈辦。又諭。熱河旬餘以來。晴霽積久。暑氣薰蒸。已命軍機大臣將承德府所屬監禁各犯減等發落矣。因思京城雖已得雨。而當此暑伏之際。其緣事拘繫羈禁囹圄者。殊堪矜憫。且清理庶獄。亦足以感召甘霖。著刑部堂官查明徒罪以下者。分別減等發落。以示體恤。

諭。熱河自六月下旬雨後晴霽。暑氣鬱蒸。京城自必更甚。恐民閒不免有蘊蒸致疾之處。其緣事拘繫囹圄者。尤可矜憫。自宜清理庶獄。以期納爽延庥。著刑部查明徒罪以下。分別減等發落。其緣事牽涉拘繫候質者。速行訊明省釋。尋常案件。即行完結。毋得稽延。其承德府所屬監禁各犯。並著一體查明。就近具報軍機大臣。分別覈辦。又諭。熱河旬餘以來。晴霽積久。暑氣薰蒸。已命軍機大臣將承德府所屬監禁各犯減等發落矣。因思京城雖已得雨。而當此暑伏之際。其緣事拘繫羈禁囹圄者。殊堪矜憫。且清理庶獄。亦足以感召甘霖。著刑部堂官查明徒罪以下者。分別減等發落。以示體恤。

1796欽奉恩詔。官吏兵民人等有犯。除謀反叛逆。子孫謀殺祖父母父母。內亂。妻妾殺夫。奴婢殺家長。殺一家非死罪三人。採生折割人。謀殺故殺真正人命。蠱毒魘魅毒藥殺人。強盜。妖言。十惡等。真正死罪不赦外。軍機獲罪。隱匿逃人。亦不赦外。其餘自嘉慶元年正月初一日以前。已發覺未發覺已結未結者。咸赦除之。有以赦前事告訐者。以其罪罪之。各省軍流人犯。查明到配三年。實在安靜守法。及年逾七十者。釋放回籍。

欽奉恩詔。官吏兵民人等有犯。除謀反叛逆。子孫謀殺祖父母父母。內亂。妻妾殺夫。奴婢殺家長。殺一家非死罪三人。採生折割人。謀殺故殺真正人命。蠱毒魘魅毒藥殺人。強盜。妖言。十惡等。真正死罪不赦外。軍機獲罪。隱匿逃人。亦不赦外。其餘自嘉慶元年正月初一日以前。已發覺未發覺已結未結者。咸赦除之。有以赦前事告訐者。以其罪罪之。各省軍流人犯。查明到配三年。實在安靜守法。及年逾七十者。釋放回籍。

1797諭。本年春雨頻霑。麥苗正長發茂盛。立夏後又得雨一次。雖尚可接潤。但又逾旬日。未經續獲透雨。農田不無望澤。朕心深為廑切。著該部照例設壇。虔誠祈禱。以期渥沛甘膏。再清理庶獄。亦足感召和甘。並著刑部查明各省軍流以下各案。分別減等發落。其因事牽涉拘繫候質者。亦速行訊明省釋。至尋常案件。並著即行完結。毋得稽延。以迓庥和而昭敷錫。欽此。遵旨奏准。各省已未起解、及在配軍遣流徒各犯。均分別減等發落。該督撫照例於一月內、將軍流遣犯彙疏具題。徒犯咨部覈覆。

諭。本年春雨頻霑。麥苗正長發茂盛。立夏後又得雨一次。雖尚可接潤。但又逾旬日。未經續獲透雨。農田不無望澤。朕心深為廑切。著該部照例設壇。虔誠祈禱。以期渥沛甘膏。再清理庶獄。亦足感召和甘。並著刑部查明各省軍流以下各案。分別減等發落。其因事牽涉拘繫候質者。亦速行訊明省釋。至尋常案件。並著即行完結。毋得稽延。以迓庥和而昭敷錫。欽此。遵旨奏准。各省已未起解、及在配軍遣流徒各犯。均分別減等發落。該督撫照例於一月內、將軍流遣犯彙疏具題。徒犯咨部覈覆。

1798諭。本年二月以來。雖得有雨澤。究欠霑足。現交立夏。麥苗長發。大田播種。尤須膏澤。業已設壇虔禱。甘膏未沛。因思清理庶獄。足以感召和甘。著刑部查明各省軍流各案。分別減等發落。其因事牽涉拘繫候質者。亦速行訊明省釋。以迓庥和而祈渥澤。欽此。遵旨奏准。新疆、黑龍江、軍臺官常各犯。一併覈辦。分別減等。

諭。本年二月以來。雖得有雨澤。究欠霑足。現交立夏。麥苗長發。大田播種。尤須膏澤。業已設壇虔禱。甘膏未沛。因思清理庶獄。足以感召和甘。著刑部查明各省軍流各案。分別減等發落。其因事牽涉拘繫候質者。亦速行訊明省釋。以迓庥和而祈渥澤。欽此。遵旨奏准。新疆、黑龍江、軍臺官常各犯。一併覈辦。分別減等。

1799欽奉恩詔。現在內外監候質審及干連人等。俱著准其保釋。軍流人犯。有本人身故。其妻子情願回籍者。該管官報明該部。准令各回原籍。又奉恩詔。直省軍流以下人犯。分別減等發落。

欽奉恩詔。現在內外監候質審及干連人等。俱著准其保釋。軍流人犯。有本人身故。其妻子情願回籍者。該管官報明該部。准令各回原籍。又奉恩詔。直省軍流以下人犯。分別減等發落。

1800諭。本年入春以來。雨澤較少。今已立夏。麥苗正資長發。而時雨尚稽。農田望澤維殷。朕心深為廑切。著該部照例設壇祈禱。以期渥沛醲膏。再朕思清理庶獄。亦足以感召和甘。著刑部查明各省軍流以下各案。及在配者。分別減等發落。其因事牽涉拘繫候質各犯。亦速行訊明省釋。至尋常案件。並著即行完結。毋得稽遲。又諭。前因立夏以後。時雨尚稽。農田望澤甚殷。業經降旨清理庶獄。令刑部將各省軍流以下各案。及在配者。分別減等。今又思刑部及各省監獄內。尚有永遠監禁。並永遠枷號各犯。亦宜推廣仁施。一體查辦。著刑部查明各原案。摘敘事由。開單進呈。候朕酌量加恩。以期甘霖渥沛。又諭。入春以來。雨澤較少。立夏後仍未得甘霖。農田望澤維殷。朕心深為焦切。業經降旨將各省軍流以下各案分別減等。其刑部及各省永遠監禁人犯。亦曾一體查辦。而時雨尚稽。寸衷悚惕。反覆思維。惟有渥沛恩施。庶可仰祈昊貺。因思從前辦理重案。如甘肅捏災冒賑。及各省虧空倉庫。廢弛地方。貪黷贓私各案。其犯官尚有久禁囹圄。及各員子孫釋放回籍後仍不准當差應試之人。又發遣新疆比照大逆緣坐人犯。上年已降恩旨。分別情罪。准令釋放。而各該處官常人犯。尚有在配年久。永遠不准釋回者。俱著刑部詳悉查明事由。分別開單進呈。侯朕酌量加恩。以期敬迓庥和。速敷澍澤。又諭。本年春夏以來。雨澤愆期。節經降旨加恩。本日仰邀昊貺。甘雨應時。尤當渥沛恩膏。用昭翕應。除將昨降恩旨仍查覈加恩外。並將宗人府永遠圈禁人員。及發往軍臺效力年久之人。一併查明請旨辦理。以示敬迓天和恩施無已至意。

諭。本年入春以來。雨澤較少。今已立夏。麥苗正資長發。而時雨尚稽。農田望澤維殷。朕心深為廑切。著該部照例設壇祈禱。以期渥沛醲膏。再朕思清理庶獄。亦足以感召和甘。著刑部查明各省軍流以下各案。及在配者。分別減等發落。其因事牽涉拘繫候質各犯。亦速行訊明省釋。至尋常案件。並著即行完結。毋得稽遲。又諭。前因立夏以後。時雨尚稽。農田望澤甚殷。業經降旨清理庶獄。令刑部將各省軍流以下各案。及在配者。分別減等。今又思刑部及各省監獄內。尚有永遠監禁。並永遠枷號各犯。亦宜推廣仁施。一體查辦。著刑部查明各原案。摘敘事由。開單進呈。候朕酌量加恩。以期甘霖渥沛。又諭。入春以來。雨澤較少。立夏後仍未得甘霖。農田望澤維殷。朕心深為焦切。業經降旨將各省軍流以下各案分別減等。其刑部及各省永遠監禁人犯。亦曾一體查辦。而時雨尚稽。寸衷悚惕。反覆思維。惟有渥沛恩施。庶可仰祈昊貺。因思從前辦理重案。如甘肅捏災冒賑。及各省虧空倉庫。廢弛地方。貪黷贓私各案。其犯官尚有久禁囹圄。及各員子孫釋放回籍後仍不准當差應試之人。又發遣新疆比照大逆緣坐人犯。上年已降恩旨。分別情罪。准令釋放。而各該處官常人犯。尚有在配年久。永遠不准釋回者。俱著刑部詳悉查明事由。分別開單進呈。侯朕酌量加恩。以期敬迓庥和。速敷澍澤。又諭。本年春夏以來。雨澤愆期。節經降旨加恩。本日仰邀昊貺。甘雨應時。尤當渥沛恩膏。用昭翕應。除將昨降恩旨仍查覈加恩外。並將宗人府永遠圈禁人員。及發往軍臺效力年久之人。一併查明請旨辦理。以示敬迓天和恩施無已至意。

1801諭。御史鄭敏行奏請定觸犯父母發遣人犯不准援赦之例一摺。此等遣犯。向例皆不准援赦。嗣於乾隆六十年查辦發遣人犯。欽奉皇考高宗純皇帝特旨。如查詢伊祖父母父母願令其回籍者。即准釋回。敬繹聖意。子孫違犯教令。其祖父母父母送官發遣。或係出於一時氣忿。及至子孫遠戍。後來未必不心存繫念。是以皇考特諭有仍願子孫回家者。准其援赦。係曲體天下為祖父母父母者之心。並非於曾犯忤逆之人稍有寬宥。自當永遠遵行。乃該御史摺內。稱彼時皇考因次年即值歸政之期。法外施仁。尤屬措詞失體。我皇考矜慎庶獄。六十年如一日。此事特溥如天之仁。推而及於庶民愛子之至情。於歸政何涉。該御史輒冒昧摭陳乎。至該御史既知以孝治天下。豈有皇考欽定例條輕言更易之理。所有觸犯父母發遣人犯。如遇恩赦。傳詢各犯祖父母父母。有願伊子孫回家者。仍欽遵皇考諭旨。准其釋回。以符孝治天下之義。儻赦回後再有忤逆情事。一經呈告。即當加倍治罪。至前定父母已故准令釋回條例。係彼時軍機大臣所議。原未允協。忤逆發遣之人。若謂伊父母已故。不致再有忤逆情事。即准釋回。殊非情理。況該犯於親在時。既敢於違犯。失其歡心。又安望其依戀墟墓之誠耶。此一條著即刪去。仍遵例不赦。又欽奉恩詔。除十惡及謀故殺不赦外。犯法婦人。盡予赦免。又諭。京師自本月初旬連日大雨。永定河決口四處。中頂南頂及南苑一帶。俱經淹浸。猶幸決口處。尚距盧溝橋南五六里。若再嚮北衝決。則京城及圓明園皆被水患。是上天於降災示儆之中。仍寓仁愛垂慈之意。叩感之餘。朕心益深兢惕。向來偶遇雨澤愆期。清理庶獄。以冀感召和甘。因思旱潦同一災祲。此次雨水連綿。居民屋宇。多有淹浸。而囹圄之中。蒸溼尤甚。殊堪憫惻。著刑部查明各省軍流以下各案。無論已結未結。在配在途。概行分別減等發落。其因事牽涉拘繫候質各犯。亦速行訊明省釋。至尋常案件。並著即行完結。毋得稍遲。

諭。御史鄭敏行奏請定觸犯父母發遣人犯不准援赦之例一摺。此等遣犯。向例皆不准援赦。嗣於乾隆六十年查辦發遣人犯。欽奉皇考高宗純皇帝特旨。如查詢伊祖父母父母願令其回籍者。即准釋回。敬繹聖意。子孫違犯教令。其祖父母父母送官發遣。或係出於一時氣忿。及至子孫遠戍。後來未必不心存繫念。是以皇考特諭有仍願子孫回家者。准其援赦。係曲體天下為祖父母父母者之心。並非於曾犯忤逆之人稍有寬宥。自當永遠遵行。乃該御史摺內。稱彼時皇考因次年即值歸政之期。法外施仁。尤屬措詞失體。我皇考矜慎庶獄。六十年如一日。此事特溥如天之仁。推而及於庶民愛子之至情。於歸政何涉。該御史輒冒昧摭陳乎。至該御史既知以孝治天下。豈有皇考欽定例條輕言更易之理。所有觸犯父母發遣人犯。如遇恩赦。傳詢各犯祖父母父母。有願伊子孫回家者。仍欽遵皇考諭旨。准其釋回。以符孝治天下之義。儻赦回後再有忤逆情事。一經呈告。即當加倍治罪。至前定父母已故准令釋回條例。係彼時軍機大臣所議。原未允協。忤逆發遣之人。若謂伊父母已故。不致再有忤逆情事。即准釋回。殊非情理。況該犯於親在時。既敢於違犯。失其歡心。又安望其依戀墟墓之誠耶。此一條著即刪去。仍遵例不赦。又欽奉恩詔。除十惡及謀故殺不赦外。犯法婦人。盡予赦免。又諭。京師自本月初旬連日大雨。永定河決口四處。中頂南頂及南苑一帶。俱經淹浸。猶幸決口處。尚距盧溝橋南五六里。若再嚮北衝決。則京城及圓明園皆被水患。是上天於降災示儆之中。仍寓仁愛垂慈之意。叩感之餘。朕心益深兢惕。向來偶遇雨澤愆期。清理庶獄。以冀感召和甘。因思旱潦同一災祲。此次雨水連綿。居民屋宇。多有淹浸。而囹圄之中。蒸溼尤甚。殊堪憫惻。著刑部查明各省軍流以下各案。無論已結未結。在配在途。概行分別減等發落。其因事牽涉拘繫候質各犯。亦速行訊明省釋。至尋常案件。並著即行完結。毋得稍遲。

1805欽奉恩詔。奉天吉林黑龍江等處。除十惡死罪不赦外。凡已結正未結正死罪。俱著減等。其軍流徒杖等罪。俱著寬釋。

欽奉恩詔。奉天吉林黑龍江等處。除十惡死罪不赦外。凡已結正未結正死罪。俱著減等。其軍流徒杖等罪。俱著寬釋。

1806諭。欽恤庶獄。仁政所先。溯查乾隆十一年。皇考高宗純皇帝曾大沛恩慈。特頒省刑諭旨。朕仰承皇考付託之重。自嘉慶元年授璽大廷。敬聆訓政。迨四年親政後。恪遵成憲。夙夜孜孜。以愛育黎元為念。適值勦辦三省邪匪。廓除淨盡。嘉與薄海蒼生。共享昇平。休養生息。此實仰賴昊蒼眷佑。列聖貽庥。俾臻康乂。茲當紀年開衮。著加恩遵照乾隆十一年之例。所有刑部及各省已經結案監禁人犯。除情罪重大。及常赦所不原者。毋庸查辦外。其餘著大學士會同刑部酌量案情輕重。分別請旨減等發落。其軍流徒杖以下人犯。一併分析減等完結。俾霑貰宥之恩。勉圖自新之路。以副朕錫福兆民至意。

諭。欽恤庶獄。仁政所先。溯查乾隆十一年。皇考高宗純皇帝曾大沛恩慈。特頒省刑諭旨。朕仰承皇考付託之重。自嘉慶元年授璽大廷。敬聆訓政。迨四年親政後。恪遵成憲。夙夜孜孜。以愛育黎元為念。適值勦辦三省邪匪。廓除淨盡。嘉與薄海蒼生。共享昇平。休養生息。此實仰賴昊蒼眷佑。列聖貽庥。俾臻康乂。茲當紀年開衮。著加恩遵照乾隆十一年之例。所有刑部及各省已經結案監禁人犯。除情罪重大。及常赦所不原者。毋庸查辦外。其餘著大學士會同刑部酌量案情輕重。分別請旨減等發落。其軍流徒杖以下人犯。一併分析減等完結。俾霑貰宥之恩。勉圖自新之路。以副朕錫福兆民至意。

1807諭。京師入春以來。雨澤稀少。近日設壇祈禱。仍未普沛甘膏。宵旰焦思。時深殷盼。朕惟清理庶獄。亦感召和甘之一端。向來軍流以下人犯。閒予減等發落。但積賊窩匪。若概行赦貰釋回。該匪等未必革面洗心。仍為地方之害。且上年恩旨。各省辦理減等。現在查辦尚未全竣。今因京畿望澤。再沛恩施。除積賊人犯不必查辦。並各省軍流以下人犯。此次毋庸一律辦理外。著刑部將直隸一省及部中審擬軍流等罪。已未到配官常各犯。詳查案情。擇其情稍可原者。無論遠年近年。迅即開單具奏。候朕量加寬宥。其因事牽涉拘繫候質各犯。亦速行訊明省釋。至尋常案件。亦著即行完結。毋得稍滯。庶幾祥和翕應。速沛甘霖。

諭。京師入春以來。雨澤稀少。近日設壇祈禱。仍未普沛甘膏。宵旰焦思。時深殷盼。朕惟清理庶獄。亦感召和甘之一端。向來軍流以下人犯。閒予減等發落。但積賊窩匪。若概行赦貰釋回。該匪等未必革面洗心。仍為地方之害。且上年恩旨。各省辦理減等。現在查辦尚未全竣。今因京畿望澤。再沛恩施。除積賊人犯不必查辦。並各省軍流以下人犯。此次毋庸一律辦理外。著刑部將直隸一省及部中審擬軍流等罪。已未到配官常各犯。詳查案情。擇其情稍可原者。無論遠年近年。迅即開單具奏。候朕量加寬宥。其因事牽涉拘繫候質各犯。亦速行訊明省釋。至尋常案件。亦著即行完結。毋得稍滯。庶幾祥和翕應。速沛甘霖。

1808諭。朕此次巡莅天津。慶澤覃敷。俾羣黎咸霑惠愷。因思清理庶獄。予以自新。亦恩施所宜逮。所有直隸省軍流以下人犯。著該督飭屬查覈案情。分別減等發落。

諭。朕此次巡莅天津。慶澤覃敷。俾羣黎咸霑惠愷。因思清理庶獄。予以自新。亦恩施所宜逮。所有直隸省軍流以下人犯。著該督飭屬查覈案情。分別減等發落。

1809欽奉恩詔。各省軍流以下人犯。俱著減等發落。又議准。凡因觸犯問擬軍罪、在配脫逃被獲、例應加等改發之犯。即查詢犯親。願令回籍。按照軍犯脫逃遇赦得免逃罪之例。止准免其逃罪。仍應發原配充軍。不得與在配未脫逃人犯一律減徒。但此等人犯。本係伊祖父母父母呈請發遣。既經遇赦查詢。願令回籍。若仍令羇留軍配。不得遂其烏私。殊非曲體為人父母者望子之心。查軍流徒事同一例。自應與觸犯發遣應准減徒之犯。均照親老留養例。免其刺字。枷號四十日。 滿日交與犯親領回管束。如犯親不願領回。或業已物故。即應刺字改發。不准免其逃罪。

欽奉恩詔。各省軍流以下人犯。俱著減等發落。又議准。凡因觸犯問擬軍罪、在配脫逃被獲、例應加等改發之犯。即查詢犯親。願令回籍。按照軍犯脫逃遇赦得免逃罪之例。止准免其逃罪。仍應發原配充軍。不得與在配未脫逃人犯一律減徒。但此等人犯。本係伊祖父母父母呈請發遣。既經遇赦查詢。願令回籍。若仍令羇留軍配。不得遂其烏私。殊非曲體為人父母者望子之心。查軍流徒事同一例。自應與觸犯發遣應准減徒之犯。均照親老留養例。免其刺字。枷號四十日。 滿日交與犯親領回管束。如犯親不願領回。或業已物故。即應刺字改發。不准免其逃罪。

1811諭。朕此次西巡。駐蹕五臺。闓澤覃敷。同霑渥惠。因思清理庶獄。予以自新。亦恩施所宜逮。著加恩將山西省軍流以下人犯。分別情節。減等發落。又諭。直隸軍流以下人犯。亦著加恩交該督分別情罪。減等發落。又諭。近以京畿望澤孔殷。設壇祈禱。尚未渥沛甘膏。豫東二省疆吏。亦均奏報缺雨。朕心深為焦急。因思清理庶獄。亦感召和甘之一端。著刑部即將部中審擬軍流以下官常各犯。分別 奏明減等辦理。其因事牽涉拘繫候質各犯。速即審明省釋。尋常案件。亦著速行完結。毋得稽滯。其豫東二省。並著一體遵照辦理。又諭。刑部具奏京城普被甘霖。遵例停止軍流減等一摺。前因京畿一帶雨澤稀少。豫東二省。亦俱奏報缺雨。降旨交刑部清理庶獄。將軍流以下各犯分別減等。並著豫東二省一體遵照辦 理。以冀感召祥和。甘膏速沛。本月十三日以後。連次得雨。四野均霑。朕於二十二日躬詣三壇報祀。仍復默籲神庥。旋即陰雲密布。朕禮成回園。途閒大雨滂沱。已極優渥。自昨夜至今。連宵達旦。復廉纖未已。仰見昊慈眷注。誠切感孚。實深欽慰。所有此次減等發落之軍流以下人犯。如照向例即於二十二日停止。尚非朕仰荷天恩推和布澤之意。著加恩再行展限三日。並著豫東二省。亦一律遵照。於得雨三日之後停止。嗣後遇有祈禱雨澤。酌減軍流以下案犯。俱著於大沛甘霖三日之後。再行截止。

諭。朕此次西巡。駐蹕五臺。闓澤覃敷。同霑渥惠。因思清理庶獄。予以自新。亦恩施所宜逮。著加恩將山西省軍流以下人犯。分別情節。減等發落。又諭。直隸軍流以下人犯。亦著加恩交該督分別情罪。減等發落。又諭。近以京畿望澤孔殷。設壇祈禱。尚未渥沛甘膏。豫東二省疆吏。亦均奏報缺雨。朕心深為焦急。因思清理庶獄。亦感召和甘之一端。著刑部即將部中審擬軍流以下官常各犯。分別 奏明減等辦理。其因事牽涉拘繫候質各犯。速即審明省釋。尋常案件。亦著速行完結。毋得稽滯。其豫東二省。並著一體遵照辦理。又諭。刑部具奏京城普被甘霖。遵例停止軍流減等一摺。前因京畿一帶雨澤稀少。豫東二省。亦俱奏報缺雨。降旨交刑部清理庶獄。將軍流以下各犯分別減等。並著豫東二省一體遵照辦 理。以冀感召祥和。甘膏速沛。本月十三日以後。連次得雨。四野均霑。朕於二十二日躬詣三壇報祀。仍復默籲神庥。旋即陰雲密布。朕禮成回園。途閒大雨滂沱。已極優渥。自昨夜至今。連宵達旦。復廉纖未已。仰見昊慈眷注。誠切感孚。實深欽慰。所有此次減等發落之軍流以下人犯。如照向例即於二十二日停止。尚非朕仰荷天恩推和布澤之意。著加恩再行展限三日。並著豫東二省。亦一律遵照。於得雨三日之後停止。嗣後遇有祈禱雨澤。酌減軍流以下案犯。俱著於大沛甘霖三日之後。再行截止。

1812諭。富存於上年見另案被母呈送圈禁之人。有呈懇釋放者。伊心懷憂悶。自稱父母俱故。不能放出。勸慰莫解。因而自戕。閱其情節。亦覺可憫。子於父母。如有干犯重情。早經依律治罪。其偶違教令。經父母一時之怒送官監禁者。情節本屬稍差。伊父母呈懇釋放。亦尚有不忍遽絕其子之心。設伊父母猝患危疾。及衰老身故。該犯羇身圜土。聞信後漠不關心。是其天良澌滅。無可矜憐。若尚知惓念天親。哀思悔恨。痛不欲生。竟以無人懇釋。因而自戕。或瘐斃囹圄。亦無以廣法外之仁。著刑部會同宗人府覈議。並此外旗人民人經父母呈送忤逆之犯。其父母因病身故。有情節類此者。應如何訊問本犯。酌理準情。分別應禁應釋。詳議條款。奏定後載入則例遵行。欽此。遵旨議准。嗣後呈送發遣圈禁之犯。除恭逢恩赦。仍遵定例查訊辦理外。若遇有犯親病故。許令親屬呈報各該旗籍。並行知配所。查覈原案。止係一時偶有觸犯。尚無怙終屢犯重情。並查看本犯果有聞喪哀痛情狀。係宗室覺羅。由宗人府奏請釋放。係旗民人。由配所咨部覈明奏請釋放。若情節較重之犯。俱不准釋回。

諭。富存於上年見另案被母呈送圈禁之人。有呈懇釋放者。伊心懷憂悶。自稱父母俱故。不能放出。勸慰莫解。因而自戕。閱其情節。亦覺可憫。子於父母。如有干犯重情。早經依律治罪。其偶違教令。經父母一時之怒送官監禁者。情節本屬稍差。伊父母呈懇釋放。亦尚有不忍遽絕其子之心。設伊父母猝患危疾。及衰老身故。該犯羇身圜土。聞信後漠不關心。是其天良澌滅。無可矜憐。若尚知惓念天親。哀思悔恨。痛不欲生。竟以無人懇釋。因而自戕。或瘐斃囹圄。亦無以廣法外之仁。著刑部會同宗人府覈議。並此外旗人民人經父母呈送忤逆之犯。其父母因病身故。有情節類此者。應如何訊問本犯。酌理準情。分別應禁應釋。詳議條款。奏定後載入則例遵行。欽此。遵旨議准。嗣後呈送發遣圈禁之犯。除恭逢恩赦。仍遵定例查訊辦理外。若遇有犯親病故。許令親屬呈報各該旗籍。並行知配所。查覈原案。止係一時偶有觸犯。尚無怙終屢犯重情。並查看本犯果有聞喪哀痛情狀。係宗室覺羅。由宗人府奏請釋放。係旗民人。由配所咨部覈明奏請釋放。若情節較重之犯。俱不准釋回。

1817諭。現在京畿雨澤愆期。著刑部即將部中及直隸省軍流以上人犯。分別奏明減等發落。

諭。現在京畿雨澤愆期。著刑部即將部中及直隸省軍流以上人犯。分別奏明減等發落。

1819欽奉恩詔。各省軍流以下人犯。俱著減等發落。

欽奉恩詔。各省軍流以下人犯。俱著減等發落。

1820欽奉恩詔。官吏兵民人等有犯。除謀反叛逆。子孫謀殺祖父母父母。內亂。妻妾殺夫。奴婢殺家長。殺一家非死罪三人。採生折割人。謀殺故殺真正人命。蠱毒魘魅毒藥殺人。強盜。妖言。十惡等。真正死罪不赦外。軍機獲罪。隱匿逃人。亦不赦外。其餘自嘉慶二十五年八月二十七日昧爽以前。已發覺未發覺已結未結者。咸赦除之。有以赦前事告訐者。以其罪罪之。又欽奉恩詔。各省軍流人犯。查明到配三年。實在安靜守法。及年逾七十者。釋放回籍。又欽奉恩詔。現在內外監候質審及干連人等。俱著准其保釋。軍流人犯。有本人身故。其妻子情願回籍者。該管官報明該部。准令各回原籍。又欽奉恩詔。除十惡不赦外。犯法婦人。盡行赦免。

欽奉恩詔。官吏兵民人等有犯。除謀反叛逆。子孫謀殺祖父母父母。內亂。妻妾殺夫。奴婢殺家長。殺一家非死罪三人。採生折割人。謀殺故殺真正人命。蠱毒魘魅毒藥殺人。強盜。妖言。十惡等。真正死罪不赦外。軍機獲罪。隱匿逃人。亦不赦外。其餘自嘉慶二十五年八月二十七日昧爽以前。已發覺未發覺已結未結者。咸赦除之。有以赦前事告訐者。以其罪罪之。又欽奉恩詔。各省軍流人犯。查明到配三年。實在安靜守法。及年逾七十者。釋放回籍。又欽奉恩詔。現在內外監候質審及干連人等。俱著准其保釋。軍流人犯。有本人身故。其妻子情願回籍者。該管官報明該部。准令各回原籍。又欽奉恩詔。除十惡不赦外。犯法婦人。盡行赦免。

門第八 | Mingli lü ba 名例律八

律/lü 19 | Changshe suo buyuan san 常赦所不原三

linian shili 歷年事例

1821欽奉恩詔。直省軍流以下人犯。分別減等發落。

欽奉恩詔。直省軍流以下人犯。分別減等發落。

1822欽奉恩詔。犯法婦人。除十惡謀殺故殺不赦外。餘俱寬免。

欽奉恩詔。犯法婦人。除十惡謀殺故殺不赦外。餘俱寬免。

1828欽奉恩詔。在京刑部及各直省軍流以下人犯。並著加恩概予減等發落。流徙人犯在流徙處所身故。其妻子情願回籍者。該地方官報明該部。准其各回原籍。又欽奉恩詔。滿洲兵跟役脫逃。如無偷竊軍機馬匹等項情事。著照乾隆年閒寬免餘丁成案。交部一 體覈擬發遣。

欽奉恩詔。在京刑部及各直省軍流以下人犯。並著加恩概予減等發落。流徙人犯在流徙處所身故。其妻子情願回籍者。該地方官報明該部。准其各回原籍。又欽奉恩詔。滿洲兵跟役脫逃。如無偷竊軍機馬匹等項情事。著照乾隆年閒寬免餘丁成案。交部一 體覈擬發遣。

1829欽奉恩詔。奉天吉林黑龍江等處。除十惡死罪不赦外。其餘死罪俱減等。軍流以下寬釋。

欽奉恩詔。奉天吉林黑龍江等處。除十惡死罪不赦外。其餘死罪俱減等。軍流以下寬釋。

1831諭。朕臨御以來。兢兢業業。以愛育黎庶為懷。茲當紀年開衮。寰宇乂安。允宜循照舊章。用宏矜恤。所有刑部及各省已經結案監禁人犯。除情罪重大。及常赦所不原者。毋庸查辦外。 其餘著大學士會同刑部酌量案情輕重。分別請旨減等發落。其軍流徒杖以下人犯。一併分析減等發落。

諭。朕臨御以來。兢兢業業。以愛育黎庶為懷。茲當紀年開衮。寰宇乂安。允宜循照舊章。用宏矜恤。所有刑部及各省已經結案監禁人犯。除情罪重大。及常赦所不原者。毋庸查辦外。 其餘著大學士會同刑部酌量案情輕重。分別請旨減等發落。其軍流徒杖以下人犯。一併分析減等發落。

1832刑部會奏孟六等習教一案。奉旨。此案孟六先經拜谷老為師。入紅陽會。燒香念經。治病傳徒。迨谷老病故後。復敢在家供奉飄高老祖圖像。聚眾拜會。實屬目無法紀。著發往烏魯木齊為奴。遇赦不赦。嗣後各項習教為首人犯。有應行遇赦不赦者。著刑部酌定章程具奏。欽此。遵旨議奏。查傳習邪教。引誘良善。最為風俗人心之害。若犯案到官。予以遣戍。一經遇赦。即准釋回。必致故智復萌。潛行煽惑。故歷屆赦款。俱不准查辦。以期淨絕根株。惟是向來習教。為首不准援減。俱係臨時奏定。例內並無明文。自應明定章程。以昭懲儆。嗣後傳習白陽白蓮八卦紅陽等項邪教為首之犯。無論罪名輕重。恭逢恩赦。不准查辦。並逐案聲明遇赦不赦字樣。其為從之犯。亦俱不准援減。又諭。京師入夏以來。雨澤稀少。近設壇祈禱。並親祀天神壇虔申叩禱。尚未速沛甘霖。宵旰焦思。時深殷盼。朕惟清釐庶獄。亦感召和甘之一端。向來軍流以下人犯。閒予減等發落。上年恩旨。各省辦理減等。今因京畿望澤。再沛恩施。除積賊人犯不必查辦。並各省軍流以下人犯。此次 毋庸一律辦理外。著刑部將直隸一省。及部中審擬軍流等罪。已未到配官常各犯。詳查案情。 擇其情稍可原者。無論遠年近年。迅即開單具奏。候朕量加寬宥。

刑部會奏孟六等習教一案。奉旨。此案孟六先經拜谷老為師。入紅陽會。燒香念經。治病傳徒。迨谷老病故後。復敢在家供奉飄高老祖圖像。聚眾拜會。實屬目無法紀。著發往烏魯木齊為奴。遇赦不赦。嗣後各項習教為首人犯。有應行遇赦不赦者。著刑部酌定章程具奏。欽此。遵旨議奏。查傳習邪教。引誘良善。最為風俗人心之害。若犯案到官。予以遣戍。一經遇赦。即准釋回。必致故智復萌。潛行煽惑。故歷屆赦款。俱不准查辦。以期淨絕根株。惟是向來習教。為首不准援減。俱係臨時奏定。例內並無明文。自應明定章程。以昭懲儆。嗣後傳習白陽白蓮八卦紅陽等項邪教為首之犯。無論罪名輕重。恭逢恩赦。不准查辦。並逐案聲明遇赦不赦字樣。其為從之犯。亦俱不准援減。又諭。京師入夏以來。雨澤稀少。近設壇祈禱。並親祀天神壇虔申叩禱。尚未速沛甘霖。宵旰焦思。時深殷盼。朕惟清釐庶獄。亦感召和甘之一端。向來軍流以下人犯。閒予減等發落。上年恩旨。各省辦理減等。今因京畿望澤。再沛恩施。除積賊人犯不必查辦。並各省軍流以下人犯。此次 毋庸一律辦理外。著刑部將直隸一省。及部中審擬軍流等罪。已未到配官常各犯。詳查案情。 擇其情稍可原者。無論遠年近年。迅即開單具奏。候朕量加寬宥。

1834欽奉恩詔。除十惡及謀殺故殺不赦外。犯法婦人。盡予赦免。

欽奉恩詔。除十惡及謀殺故殺不赦外。犯法婦人。盡予赦免。

1836諭。京師上年冬雪稀少。本年春夏得雨。均未霑足。朕宵旰焦思。虔誠默禱。疊經降旨設壇祈雨。復親詣黑龍潭拈香。午後濃雲密布。雨澤應時。朕心實深寅感。惟入土尚未深透。尤冀續沛甘霖。朕惟清釐庶獄。亦足感召和甘。從前雨澤愆期。曾降旨將軍流以下人犯減等發落。茲宜再頒寬典。用廣法外之仁。除積賊及各省軍流以下人犯。此次毋庸一律查辦外。著刑部即將直隸一省。及部中審擬軍流等罪。已未到配官常各犯。詳查原案。無論遠年近年。擇其情有可原者。開單具奏。候朕量加寬宥。至刑部現在收禁人犯。若因未經定案。久繫囹圄。疾病顛連。情殊堪憫。著該部審度案情。立予清理省釋。此外尋常案件。並著速行審結。不得遷延羈禁。

諭。京師上年冬雪稀少。本年春夏得雨。均未霑足。朕宵旰焦思。虔誠默禱。疊經降旨設壇祈雨。復親詣黑龍潭拈香。午後濃雲密布。雨澤應時。朕心實深寅感。惟入土尚未深透。尤冀續沛甘霖。朕惟清釐庶獄。亦足感召和甘。從前雨澤愆期。曾降旨將軍流以下人犯減等發落。茲宜再頒寬典。用廣法外之仁。除積賊及各省軍流以下人犯。此次毋庸一律查辦外。著刑部即將直隸一省。及部中審擬軍流等罪。已未到配官常各犯。詳查原案。無論遠年近年。擇其情有可原者。開單具奏。候朕量加寬宥。至刑部現在收禁人犯。若因未經定案。久繫囹圄。疾病顛連。情殊堪憫。著該部審度案情。立予清理省釋。此外尋常案件。並著速行審結。不得遷延羈禁。

1838諭。京師入夏以來。雨澤稀少。疊經降旨設壇祈禱。復親詣黑龍潭拈香。得雨數次。未能霑足。宵旰焦思。時深殷盼。朕惟清釐庶獄。亦足感召和甘。從前京畿雨澤愆期。曾降旨將軍流以下人犯減等發落。茲宜再頒寬典。用廣法外之仁。除積賊及各省軍流以下人犯。此次毋庸一律查辦外。著刑部即將直隸一省。及部中審擬軍流等罪。已未到配官常各犯。詳查原案。無論遠年近年。擇其情有可原者。開單具奏。候朕量加寬宥。其上年失足脫肩致落亭頂之鑾儀衞校尉張士英一犯。姑念事出無心。加恩貸其一死。並減等發落。

諭。京師入夏以來。雨澤稀少。疊經降旨設壇祈禱。復親詣黑龍潭拈香。得雨數次。未能霑足。宵旰焦思。時深殷盼。朕惟清釐庶獄。亦足感召和甘。從前京畿雨澤愆期。曾降旨將軍流以下人犯減等發落。茲宜再頒寬典。用廣法外之仁。除積賊及各省軍流以下人犯。此次毋庸一律查辦外。著刑部即將直隸一省。及部中審擬軍流等罪。已未到配官常各犯。詳查原案。無論遠年近年。擇其情有可原者。開單具奏。候朕量加寬宥。其上年失足脫肩致落亭頂之鑾儀衞校尉張士英一犯。姑念事出無心。加恩貸其一死。並減等發落。

1839諭。京師入夏以來。雨澤稀少。疊經降旨設壇祈禱。朕親詣黑龍潭拈香。復於宮內齋心默籲。旋於本月初一日甘澍優霑。入土三寸有餘。現在節過。夏至。未得續沛甘霖。朕惟清理庶獄。亦足感召和甘。著刑部將直隸一省。及部中審擬軍流等罪。已未到配官常各犯。詳查原案。擇其情有可原者。開單具奏。候朕量加寬宥。

諭。京師入夏以來。雨澤稀少。疊經降旨設壇祈禱。朕親詣黑龍潭拈香。復於宮內齋心默籲。旋於本月初一日甘澍優霑。入土三寸有餘。現在節過。夏至。未得續沛甘霖。朕惟清理庶獄。亦足感召和甘。著刑部將直隸一省。及部中審擬軍流等罪。已未到配官常各犯。詳查原案。擇其情有可原者。開單具奏。候朕量加寬宥。

1845諭。京師入夏以來。雨澤稀少。疊經降旨設壇祈禱。朕親詣黑龍潭拈香。連旬得雨數次。未能霑足。現已節近夏至。農田待澤孔殷。朕心倍深焦切。因思清理庶獄。亦足感召和甘。著 刑部將直隸一省。及部中現擬軍流等罪。已未到配官常各犯。詳查原案。擇其情有可原者。開單具奏。候朕量加寬宥。又奉旨。刑部遵旨速議清理庶獄。由京師推廣各省等語。所有各直省軍流以下人犯。著准其照刑 部現定章程。一律查辦。

諭。京師入夏以來。雨澤稀少。疊經降旨設壇祈禱。朕親詣黑龍潭拈香。連旬得雨數次。未能霑足。現已節近夏至。農田待澤孔殷。朕心倍深焦切。因思清理庶獄。亦足感召和甘。著 刑部將直隸一省。及部中現擬軍流等罪。已未到配官常各犯。詳查原案。擇其情有可原者。開單具奏。候朕量加寬宥。又奉旨。刑部遵旨速議清理庶獄。由京師推廣各省等語。所有各直省軍流以下人犯。著准其照刑 部現定章程。一律查辦。

1846諭。御史德奎奏請清釐庶獄一摺。京師入冬以來。雪澤稀少。疊經降旨祈禱。迄今未得優霑。現節屆立春。農田望澤彌殷。朕心尤深焦切。茲據該御史奏請清查直隸一省庶獄。冀得感召和甘。因思直隸各州縣得雪未能深透。山東山西河南陝甘各省。均屬苦於乾旱之區。自應一律推廣。著刑部堂官督飭承審各司員。將現在交部各案。認真細心推鞫。如有冤抑等情。迅即覈辦。並將直隸山東山西河南陝西甘肅各省。及部中現擬軍流等罪。已未到配官常各犯。 詳查原案。擇其情有可原者。開單具奏。候朕量加寬宥。

諭。御史德奎奏請清釐庶獄一摺。京師入冬以來。雪澤稀少。疊經降旨祈禱。迄今未得優霑。現節屆立春。農田望澤彌殷。朕心尤深焦切。茲據該御史奏請清查直隸一省庶獄。冀得感召和甘。因思直隸各州縣得雪未能深透。山東山西河南陝甘各省。均屬苦於乾旱之區。自應一律推廣。著刑部堂官督飭承審各司員。將現在交部各案。認真細心推鞫。如有冤抑等情。迅即覈辦。並將直隸山東山西河南陝西甘肅各省。及部中現擬軍流等罪。已未到配官常各犯。 詳查原案。擇其情有可原者。開單具奏。候朕量加寬宥。

1850欽奉恩詔。官吏兵民人等有犯。除謀反叛逆。子孫謀殺祖父母父母。內亂。妻妾殺夫。奴婢殺家長。殺一家非死罪三人。採生折割人。謀殺故殺真正人命。蠱毒魘魅毒藥殺人。強盜。妖言。十惡等。真正死罪不赦外。軍務獲罪。隱匿逃人。亦不赦外。其餘自道光三十年正月二十六日以前。已發覺未發覺。已結未結者。咸赦除之。有以赦前事告訐者。以其罪罪之。又欽奉恩詔。各省軍流人犯。查明到配三年。實在安靜守法。及年逾七十者。釋放回籍。又欽奉恩詔。在京各省軍流以下人犯。分別減等發落。又欽奉恩詔。現在內外質訊及干連人等。俱著准其保釋。軍流人犯。有本人身故。其妻子情願回籍 者。該管官報明該部。准令各回原籍。

欽奉恩詔。官吏兵民人等有犯。除謀反叛逆。子孫謀殺祖父母父母。內亂。妻妾殺夫。奴婢殺家長。殺一家非死罪三人。採生折割人。謀殺故殺真正人命。蠱毒魘魅毒藥殺人。強盜。妖言。十惡等。真正死罪不赦外。軍務獲罪。隱匿逃人。亦不赦外。其餘自道光三十年正月二十六日以前。已發覺未發覺。已結未結者。咸赦除之。有以赦前事告訐者。以其罪罪之。又欽奉恩詔。各省軍流人犯。查明到配三年。實在安靜守法。及年逾七十者。釋放回籍。又欽奉恩詔。在京各省軍流以下人犯。分別減等發落。又欽奉恩詔。現在內外質訊及干連人等。俱著准其保釋。軍流人犯。有本人身故。其妻子情願回籍 者。該管官報明該部。准令各回原籍。

1852欽奉恩詔。直省軍流以下人犯。分別減等發落。又欽奉恩詔。除十惡及謀殺故殺不赦外。犯法婦人。盡予赦免。

欽奉恩詔。直省軍流以下人犯。分別減等發落。又欽奉恩詔。除十惡及謀殺故殺不赦外。犯法婦人。盡予赦免。

1855欽奉恩詔。在京各省軍流以下人犯。分別減等發落。

欽奉恩詔。在京各省軍流以下人犯。分別減等發落。

1859諭。御史朱夢元奏冬令旱乾。請修人事以迓祥和一摺。本年秋冬以來。雨澤稀少。節逾冬至。未沛祥霙。連日戶部衙署及儲濟倉並遭火患。深宮撫省。敬畏時深。大小臣工。亦宜共加惕厲。至刑部監禁人犯。多有因案牽連。久繫囹圄者。以致疾病待斃。情殊可憫。著該部速將現擬軍流等罪官 常各犯。查照舊章。奏請減等。徒罪以下。趕緊清理。情輕者取保候訊。無辜者立予省釋。著順天府五城直隸總督一體查辦。毋得視為具文。

諭。御史朱夢元奏冬令旱乾。請修人事以迓祥和一摺。本年秋冬以來。雨澤稀少。節逾冬至。未沛祥霙。連日戶部衙署及儲濟倉並遭火患。深宮撫省。敬畏時深。大小臣工。亦宜共加惕厲。至刑部監禁人犯。多有因案牽連。久繫囹圄者。以致疾病待斃。情殊可憫。著該部速將現擬軍流等罪官 常各犯。查照舊章。奏請減等。徒罪以下。趕緊清理。情輕者取保候訊。無辜者立予省釋。著順天府五城直隸總督一體查辦。毋得視為具文。

1860欽奉恩詔。各省監禁人犯。著將上年秋朝審緩決至三次各犯。仍照節次查辦之例。查明所犯情節。分別減等發落。其緩決一二次人犯。內有案情本輕。可予矜原者。亦著該部查明請旨定奪。又欽奉恩詔。各省軍流以下人犯。俱著減等發落。

欽奉恩詔。各省監禁人犯。著將上年秋朝審緩決至三次各犯。仍照節次查辦之例。查明所犯情節。分別減等發落。其緩決一二次人犯。內有案情本輕。可予矜原者。亦著該部查明請旨定奪。又欽奉恩詔。各省軍流以下人犯。俱著減等發落。

1861諭。國家發政施仁。尤在欽恤庶獄。朕自臨御以來。兢兢業業。惟願與吾民同臻上理。而兵戈未息。民困未蘇。仰荷天祖付託之重。未嘗不刻責自深。恫瘝在抱。上年朕三十慶辰。業經頒詔各省。軍流以下人犯。俱減等發落。並將秋審緩決三次及一二次人犯。分別查辦。矜恤之心。內外臣民諒已共喻。粵稽乾隆十一年。嘉慶十一年。均特頒省刑諭旨。大沛慈恩。亦越道光十一年。皇考宣宗成皇帝紹述前徽。復頒行曠典。朕以涼德寅紹丕基。茲當紀年開衮。允宜祗遵成憲。以冀消沴戾而迓祥和。所有刑部及各省已經結案監禁人犯。除情罪重大。及常赦所不原者。毋庸查辦外。其餘著大學士會同刑部酌量案情輕重。分別減等請旨發落。其軍流徒杖以下人犯。一併分析減等完結。又欽奉恩詔。官吏軍民人等有犯。除謀反叛逆。子孫謀殺祖父母父母。內亂。妻妾殺夫。奴婢殺家長。殺一家非死罪三人。採生折割人。謀殺故殺真正人命。蠱毒魘魅毒藥殺人。強盜。妖言。十惡等。真正死罪不赦外。軍務獲罪。隱匿逃人。亦不赦外。其餘自咸豐十一年十月初九日 以前。已發覺未發覺。已結未結者。咸赦除之。有以赦前事告訐者。以其罪罪之。又欽奉恩詔。各省軍流人犯。查明到配三年。實在安靜守法。及年逾七十者。釋放回籍。又欽奉恩詔。現在內外監候質審及干連人等。俱著准其保釋。軍流人犯。有本人身故。其妻子情願 回籍者。該管官報明該部。准令各回原籍。

諭。國家發政施仁。尤在欽恤庶獄。朕自臨御以來。兢兢業業。惟願與吾民同臻上理。而兵戈未息。民困未蘇。仰荷天祖付託之重。未嘗不刻責自深。恫瘝在抱。上年朕三十慶辰。業經頒詔各省。軍流以下人犯。俱減等發落。並將秋審緩決三次及一二次人犯。分別查辦。矜恤之心。內外臣民諒已共喻。粵稽乾隆十一年。嘉慶十一年。均特頒省刑諭旨。大沛慈恩。亦越道光十一年。皇考宣宗成皇帝紹述前徽。復頒行曠典。朕以涼德寅紹丕基。茲當紀年開衮。允宜祗遵成憲。以冀消沴戾而迓祥和。所有刑部及各省已經結案監禁人犯。除情罪重大。及常赦所不原者。毋庸查辦外。其餘著大學士會同刑部酌量案情輕重。分別減等請旨發落。其軍流徒杖以下人犯。一併分析減等完結。又欽奉恩詔。官吏軍民人等有犯。除謀反叛逆。子孫謀殺祖父母父母。內亂。妻妾殺夫。奴婢殺家長。殺一家非死罪三人。採生折割人。謀殺故殺真正人命。蠱毒魘魅毒藥殺人。強盜。妖言。十惡等。真正死罪不赦外。軍務獲罪。隱匿逃人。亦不赦外。其餘自咸豐十一年十月初九日 以前。已發覺未發覺。已結未結者。咸赦除之。有以赦前事告訐者。以其罪罪之。又欽奉恩詔。各省軍流人犯。查明到配三年。實在安靜守法。及年逾七十者。釋放回籍。又欽奉恩詔。現在內外監候質審及干連人等。俱著准其保釋。軍流人犯。有本人身故。其妻子情願 回籍者。該管官報明該部。准令各回原籍。

1862欽奉恩詔。除十惡不赦外。犯法婦人。盡行赦免。又諭。前因京師時疫未除。諭令在京問刑各衙門。趕緊清釐庶獄。迅速次第結案。現在星變頻 仍。上蒼垂儆。弭災之法。尤重恤刑。允宜格外推恩。以承天戒。除上年十月初九日恩詔以前軍流以下各犯。業經分別飭部減等外。其自咸豐十一年十月初九日恩詔以後。至本年奉旨之日止。著刑部將現審各案。所擬軍流以下等罪官常各犯。無論已結未結。曾否發配。均著查照舊章。一併分別奏請減等。其步軍統領衙門。順天府五城。及各直省將軍督撫等。均著遵照刑部奏定章程。一體查辦。又欽奉恩詔。在京各省軍流以下人犯。分別減等發落。

欽奉恩詔。除十惡不赦外。犯法婦人。盡行赦免。又諭。前因京師時疫未除。諭令在京問刑各衙門。趕緊清釐庶獄。迅速次第結案。現在星變頻 仍。上蒼垂儆。弭災之法。尤重恤刑。允宜格外推恩。以承天戒。除上年十月初九日恩詔以前軍流以下各犯。業經分別飭部減等外。其自咸豐十一年十月初九日恩詔以後。至本年奉旨之日止。著刑部將現審各案。所擬軍流以下等罪官常各犯。無論已結未結。曾否發配。均著查照舊章。一併分別奏請減等。其步軍統領衙門。順天府五城。及各直省將軍督撫等。均著遵照刑部奏定章程。一體查辦。又欽奉恩詔。在京各省軍流以下人犯。分別減等發落。

1865諭。欽天監監正音德訥奏清理庶獄。請將情罪較輕之軍流人犯。並徒杖各犯。分別減等寬免 一摺。著刑部查照向章酌覈辦理。

諭。欽天監監正音德訥奏清理庶獄。請將情罪較輕之軍流人犯。並徒杖各犯。分別減等寬免 一摺。著刑部查照向章酌覈辦理。

1872諭。欽恤庶獄。仁政所先。溯查乾隆十一年。嘉慶十一年。道光十一年。均特頒省刑諭旨。大沛恩施。亦越皇考文宗顯皇帝紹述前徽。復頒行曠典。朕臨御以來。仰承兩宮皇太后懿訓。夙夜兢兢。以愛育黎元為念。茲當紀年開衮。允宜祗遵皇成憲。以示矜恤而迓祥和。所有刑部及各省已經結案監禁人犯。除情罪重大。及常赦所不原者。毋庸查辦外。其餘著大學士會同刑部酌量案情輕重。分別請旨減等發落。其軍流徒杖以下人犯。一律分析減等完結。又欽奉恩詔。除十惡及謀殺故殺不赦外。犯法婦人。盡予赦免。又欽奉恩詔。各處效力贖罪人員。向無定限。多致苦累。殊堪矜憫。著該管官查係已滿三年者。聲明犯罪緣由。奏請酌量寬免。

諭。欽恤庶獄。仁政所先。溯查乾隆十一年。嘉慶十一年。道光十一年。均特頒省刑諭旨。大沛恩施。亦越皇考文宗顯皇帝紹述前徽。復頒行曠典。朕臨御以來。仰承兩宮皇太后懿訓。夙夜兢兢。以愛育黎元為念。茲當紀年開衮。允宜祗遵皇成憲。以示矜恤而迓祥和。所有刑部及各省已經結案監禁人犯。除情罪重大。及常赦所不原者。毋庸查辦外。其餘著大學士會同刑部酌量案情輕重。分別請旨減等發落。其軍流徒杖以下人犯。一律分析減等完結。又欽奉恩詔。除十惡及謀殺故殺不赦外。犯法婦人。盡予赦免。又欽奉恩詔。各處效力贖罪人員。向無定限。多致苦累。殊堪矜憫。著該管官查係已滿三年者。聲明犯罪緣由。奏請酌量寬免。

1874諭。所有刑部及各省已經結案監禁人犯。除情罪重大。及常赦所不原者。毋庸查辦外。其餘著軍機大臣會同刑部酌量案情輕重。分別請旨減等發落。其軍流徒杖以下人犯。一併分析減 等完結。

諭。所有刑部及各省已經結案監禁人犯。除情罪重大。及常赦所不原者。毋庸查辦外。其餘著軍機大臣會同刑部酌量案情輕重。分別請旨減等發落。其軍流徒杖以下人犯。一併分析減 等完結。

1876欽奉恩詔。官吏兵民人等有犯。除謀反叛逆。子孫謀殺祖父母父母。內亂。妻妾殺夫。奴婢殺 家長。殺一家非死罪三人。採生折割人。謀殺故殺真正人命。蠱毒魘魅。毒藥殺人。強盜。妖言。十惡等。真正死罪不赦外。軍務獲罪。隱匿逃人。亦不赦外。其餘自光緒元年正月二十日以前。已發覺未發覺。已結未結者。咸赦除之。有以赦前事告訐者。以其罪罪之。又欽奉恩詔。除十惡不赦外。犯法婦女。盡行赦免。又欽奉恩詔。各處效力贖罪人員。向無定限。多致苦累。殊堪矜憫。著各該管官查係已滿三年者。 聲明犯罪緣由。奏請酌量寬免。

欽奉恩詔。官吏兵民人等有犯。除謀反叛逆。子孫謀殺祖父母父母。內亂。妻妾殺夫。奴婢殺 家長。殺一家非死罪三人。採生折割人。謀殺故殺真正人命。蠱毒魘魅。毒藥殺人。強盜。妖言。十惡等。真正死罪不赦外。軍務獲罪。隱匿逃人。亦不赦外。其餘自光緒元年正月二十日以前。已發覺未發覺。已結未結者。咸赦除之。有以赦前事告訐者。以其罪罪之。又欽奉恩詔。除十惡不赦外。犯法婦女。盡行赦免。又欽奉恩詔。各處效力贖罪人員。向無定限。多致苦累。殊堪矜憫。著各該管官查係已滿三年者。 聲明犯罪緣由。奏請酌量寬免。

1881諭。刑部奏秋審朝審緩決三次以上人犯。可否援照歷屆減等成案。准予查辦一摺。各省緩決人犯。自同治十一年。暨光緒元年。遇赦援免後。至今又踰數年。較之咸豐六年暨同治七年查辦人數。及緩決次數。大略相同。自應照例查辦。以示矜恤。即著刑部查照歷屆減等發配章程。繕具條款。請旨辦理。又諭。本年刑部及各省緩決人犯。除三次以上者。業經查辦減等外。其未屆三次者。應如何酌量減等之處。著交刑部詳覈案情輕重。分別奏明辦理。又奏准。現奉恩旨查辦緩決三次人犯。經刑部議定章程。分別准減不准減。於三月初五日奏准。此等緩決三次准減軍流各犯。人數較多。故按省分遠近分單進呈。其實罪名之應減與否。早定於三月初五日奏准章程之時。該犯等復逢五月十四日恩詔。即與羇禁到官在先之軍流犯無異。應照軍流人犯一體查辦。又欽奉恩詔。在京及各省軍流以下人犯。分別減等發落。

諭。刑部奏秋審朝審緩決三次以上人犯。可否援照歷屆減等成案。准予查辦一摺。各省緩決人犯。自同治十一年。暨光緒元年。遇赦援免後。至今又踰數年。較之咸豐六年暨同治七年查辦人數。及緩決次數。大略相同。自應照例查辦。以示矜恤。即著刑部查照歷屆減等發配章程。繕具條款。請旨辦理。又諭。本年刑部及各省緩決人犯。除三次以上者。業經查辦減等外。其未屆三次者。應如何酌量減等之處。著交刑部詳覈案情輕重。分別奏明辦理。又奏准。現奉恩旨查辦緩決三次人犯。經刑部議定章程。分別准減不准減。於三月初五日奏准。此等緩決三次准減軍流各犯。人數較多。故按省分遠近分單進呈。其實罪名之應減與否。早定於三月初五日奏准章程之時。該犯等復逢五月十四日恩詔。即與羇禁到官在先之軍流犯無異。應照軍流人犯一體查辦。又欽奉恩詔。在京及各省軍流以下人犯。分別減等發落。

1885諭。欽恤庶獄仁政所先。粵稽乾隆十一年。高宗純皇帝特頒省刑諭旨。大沛恩施。溯查嘉慶十一年。咸豐十一年。同治十一年。均欽奉綸音。紹述前徽。頒行曠典。朕欽奉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皇太后垂簾訓政。仰見聖慈惠愛黎元。廑懷宵旰。祗承懿訓。勤求治理。惟願天下乂安。萬物得所。茲當紀年開衮。允宜謹循成憲。以示矜恤而迓祥和。所有刑部及各省已經結案監禁人犯。除情罪重大。及常赦所不原者。毋庸查辦外。其餘著大學士會同刑部酌量案情輕重。分別請旨減等發落。其軍流杖徒以下人犯。一併分析減等完結。又奏准。向來恩旨查辦減等斬絞各犯。以招解定案在先為斷。遣軍流徒各犯。以獲犯到案羇禁在先為斷。現逢光緒十一年正月初四日恩旨查辦減等。凡斬絞各犯招解定案在恩旨以前。無論已未具題。以及法司駮查未覆。並該督撫駮查未結各案。均予查辦。若事犯羇禁在先。而招解結案在後。一概不予查辦。其遣軍流徒各犯。仍照舊章辦理。至刑部現審案內尚 未具題斬絞之犯。如業經法司會審在恩旨以前者。准其一體查辦。若尚未會審。即屬未經定案。不准查辦。以示限制。又奏准。蒙古遣犯。如有在配年限已滿。及年老廢疾。恭逢此次恩旨之犯。務須切實詳查。迅速咨報刑部暨理藩院。以憑覈辦。其有逃亡病故者。亦應一併查明。俾有稽覈。

諭。欽恤庶獄仁政所先。粵稽乾隆十一年。高宗純皇帝特頒省刑諭旨。大沛恩施。溯查嘉慶十一年。咸豐十一年。同治十一年。均欽奉綸音。紹述前徽。頒行曠典。朕欽奉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皇太后垂簾訓政。仰見聖慈惠愛黎元。廑懷宵旰。祗承懿訓。勤求治理。惟願天下乂安。萬物得所。茲當紀年開衮。允宜謹循成憲。以示矜恤而迓祥和。所有刑部及各省已經結案監禁人犯。除情罪重大。及常赦所不原者。毋庸查辦外。其餘著大學士會同刑部酌量案情輕重。分別請旨減等發落。其軍流杖徒以下人犯。一併分析減等完結。又奏准。向來恩旨查辦減等斬絞各犯。以招解定案在先為斷。遣軍流徒各犯。以獲犯到案羇禁在先為斷。現逢光緒十一年正月初四日恩旨查辦減等。凡斬絞各犯招解定案在恩旨以前。無論已未具題。以及法司駮查未覆。並該督撫駮查未結各案。均予查辦。若事犯羇禁在先。而招解結案在後。一概不予查辦。其遣軍流徒各犯。仍照舊章辦理。至刑部現審案內尚 未具題斬絞之犯。如業經法司會審在恩旨以前者。准其一體查辦。若尚未會審。即屬未經定案。不准查辦。以示限制。又奏准。蒙古遣犯。如有在配年限已滿。及年老廢疾。恭逢此次恩旨之犯。務須切實詳查。迅速咨報刑部暨理藩院。以憑覈辦。其有逃亡病故者。亦應一併查明。俾有稽覈。

律/lü 20 | Liufan zaidao huishe 流犯在道會赦

凡流犯在道會赦。赦以奉旨之日為期。必於程限內未至配所會赦者。方准赦回。若雖未至配所。計行程過限者。不得以赦放。醫姦。徒有意遷延。謂如流三千里。日行五十里。合該六十日程。未滿六十日會赦。不問己行遠近。並從赦放。若從起程日至奉旨日。總計有違限者。不在赦限。若在道有故者不用此律。有故謂如沿途患病。或阻風被盜。有所在官司保勘文憑者。皆聽除去事故日數。不入程限。故云不用此律。若於途中曾在逃。雖在程限內遇赦亦不放免。其逃者身死。所隨家口願還者聽。遷徙安置人准此。軍罪亦同。其流犯及遷徙安置人己至配所。及犯謀反叛逆緣坐應流。若造畜蠱毒。採生折割人。殺一家三人。會赦猶流者。並不在赦放之限。其徒犯在道會赦、及已至配所遇赦者。俱行放免。流犯加徒者、亦免加徒。 [謹案律名及律文首句。原作徒流人在道會赦。雍正三年奏准。徒犯雖已到配。會赦亦得援免。將徒字刪去。改為流犯。於遷徙安置人准此下。註軍罪亦同四字。乾隆五年增註赦以奉旨之日為期句。流犯加徒者亦免加徒句。]

tiaoli 條例

條例/tiaoli 1

凡官員問擬徒罪。不論已未到配。遇赦減免。令各督撫造冊咨部彙題存案。其有關人命擬徒常犯。遇赦減等。另冊報部覈辦。不得與尋常徒犯按季冊報。 [謹案此條乾隆四十一年定。]

條例/tiaoli 2

凡在京八旗兵丁閒散人等。因犯逃罪、及別項罪名、發遣黑龍江等處當差者。如在途遇赦回京。仍歸入本旗檔內嚴加管束。按期點驗。不得聽其游蕩滋事。如五年後安靜改悔。毫無事端。該旗酌其年力。止許以步甲鐵匠等差挑取。如該犯於此五年中怙惡不悛。又生事故。即發往伊黎。充當苦差。不許挑取官差。永遠不准放回。 [謹案此條乾隆四十二年定。]

條例/tiaoli 3

凡在京八旗兵丁閒散人等。因犯逃罪、及別項罪名、發遣黑龍江新疆等處當差者。如在途在配遇赦回京。仍歸入本旗檔內嚴加管束。即准以步甲等差挑取。儻挑差後怙惡不悛。仍復滋事。及脫逃被獲者。即銷除旗檔。發遣煙瘴地方。照民人一例管束。不准釋回。若未經挑差以前。復犯逃罪被獲者。仍發黑龍江等處當差。若自行投回。毋論已未挑差。俱照旗人逃走自首例 辦理。其有犯別項罪名。各照本例科斷。 [謹案此條嘉慶四年修改。]

linian shili 歷年事例

1670覆准。旗下人犯徒罪。枷號日期未滿。遇赦即行釋放。其民人犯徒罪已到配所遇赦者。亦照旗下人例免徒釋放。

覆准。旗下人犯徒罪。枷號日期未滿。遇赦即行釋放。其民人犯徒罪已到配所遇赦者。亦照旗下人例免徒釋放。

門第九 | Mingli lü jiu 名例律九

律/lü 21 | Fanzui cunliu yangqin yi 犯罪存留養親一

凡犯死罪非常赦不原者。而祖父母高曾同父母老七十以上疾篤廢應侍。或老或疾家無以次成丁十六以上者。即與獨子無異。有司推問明白。開具所犯罪名並應侍緣由。奏聞。取自上裁。若犯徒流而祖父母父母老疾無人侍養者。止杖一百。餘罪收贖。存留養親。軍犯准此。

tiaoli 條例

條例/tiaoli 1

凡犯罪有兄弟俱擬正法者。存留一人養親。仍照律奏聞。請旨定奪。 [謹案此條遵康熙五十年諭旨定。]

條例/tiaoli 2

鬪毆人命。以傷至數處、及金刃致死者為重傷。若傷非金刃而傷止一二處。並戲殺誤殺為輕傷。內有因祖父母父母老疾應侍。奏聞准其存留養親者。令該地方官酌量該犯情由輕重。如係有力之家。情重者。追銀五十兩。情輕者。追銀三十兩。如果貧難無力之人。情重者。追銀二十兩。情輕者。追銀十兩。給予 死者家屬養贍。儻不給銀兩。將該犯仍照原擬治罪。再該犯情重情輕。有力無力。該撫於應侍疏內先行聲明。 [謹案此條雍正三年定。]

條例/tiaoli 3

凡鬪毆殺人之犯。以傷至數處、及金刃致死者為重傷。以傷非金刃、又止一二處。並戲殺誤殺為輕傷。如有祖父母父母老疾應侍者。照例開具所犯情由請 旨。如蒙恩准其存留養親。將該犯照免死流犯例。枷號兩月。責四十板。仍令該地方官酌量該犯情 由輕重。如係有力之家。情重者。追銀五十兩。情輕者。追銀三十兩。如果貧難無力之人。情重者。追銀二十兩。情輕者。追銀十兩。給予死者家屬養贍。該督撫先將該犯情重情輕有力無力之處。於應侍疏內一併聲明。仍照軍流留養例。取具鄰佑族長等甘結。並地方官印結報部。儻有知情捏結等弊。照捏報軍流留養例、分別議處治罪。 [謹案此條係乾隆五年增改。三十二年刪去照例開具所犯情由句。改為如有祖父母父母應侍。奉旨准其存留養親者。四十二年。復將仍照軍流留養例以下。改為儻有假捏之弊。除本犯仍照原擬外。查報之地方官。及捏結之鄰保族長人等。俱照捏報軍流留養例分別議處治罪。]

條例/tiaoli 4

凡鬪殺案內。有理直傷輕、及戲殺誤殺等案。照例准其留養。如該犯實係理曲。或金刃重傷。及雖非金刃而連毆多傷致死者。此等情重各犯。於定案日俱議以不准留養。該督撫仍將不合例之處附疏聲明。至秋審時查明該犯父母尚在。次丁尚未成立者。於本內聲請。九卿覈准。另冊進呈。恭候命下。將該犯仍照留養例發落。朝審案件。一體遵行。 [謹案此條乾隆十四年定。]

條例/tiaoli 5

親老丁單、及孀婦獨子留養之犯。 實係戲殺誤殺者。仍照例於題本內聲請留養。法司隨案覈覆外。其鬪殺之案。無論理直傷輕。 或實係理曲。或金刃傷重。或雖非金刃而連毆多傷致死者。該督撫於定案時。止將應侍緣由。於題本內聲敘。不必分別應准不應准字樣。俟秋審時查明該犯父母尚在。次丁尚未成立者。 取結報部。刑部會同九卿覈擬。入於另冊進呈。恭候朝審案件。一體遵行。 [謹案此條乾隆二十七年改定。]

條例/tiaoli 6

孀婦獨子有犯戲殺誤殺等案。如伊母守節已逾二十年者。該督撫查明被殺之人。並非孤子。取結聲明具題。法司覈覆。奏請留養。其鬪毆殺人者。審無謀故別情。該犯之母。守節已逾二十年、而又年逾五十者。亦准其照例題請。法司覈覆。夾籤入本。恭候欽定。如蒙恩准留養。俱照例枷責。追給埋葬銀兩。至犯該軍流徒罪。除姦盜誘拐行兇、及有關倫理 擾害地方者。照例科斷外。其無知誤犯者。該督撫查明。將果係獨子。及伊母守節已逾二十年之處。聲明報部詳覈。照例分別枷責。仍令按季彙題。 [謹案此條乾隆十一年定。]

條例/tiaoli 7

孀婦獨子。有犯戲殺誤殺等案。如伊母守節已逾二十年者。該督撫查明被殺之人並非孤子。取結聲明具題。法司覈覆。奏請留養。其鬪毆殺人者。審無謀故別情。該犯之母守節已逾二十年。而又年逾五十者。定案時亦准將應侍緣由。於本內聲敘。至犯該軍流徒罪。除姦盜誘拐行兇。 及有關倫理擾害地方者。照例科斷外。其無知誤犯者。該督撫查明。將果係獨子。及伊母守節已逾二十年之處。聲明報部詳覈。照例分別枷責。仍令按季彙題。 [謹案此條乾隆三十二年改定 ]

條例/tiaoli 8

戲殺誤殺之案。有親老丁單、及孀婦獨子伊母守節已逾二十年者。該督撫查明。取結申明具題。法司隨案覈覆。聲請留養。其鬪殺之案。審無謀故別情。如有祖父母父母老疾應侍。及其母守節已逾二十年。而又年逾五十者。無論理直傷輕。或實係理曲。或金刃重傷。或雖非金刃而連毆多傷致死者。該督撫於定案時。止將應侍緣由聲明。不必分別應准不應准字樣。統俟秋審時。查明該犯父母尚在。次丁尚未成立者。取結報部。刑部會同九卿覈覆。入於另冊進呈。恭候欽定。朝審案件。一體遵行。

條例/tiaoli 9

凡鬪毆及戲誤殺人之犯。奉旨准其存留養親者。將該犯枷號兩月責四十板。仍令該地方官酌量該犯情由輕重。以傷至數處及金刃致死者為重傷。以傷非金刃、又止一二處。並戲殺誤殺為輕傷。如係有力之家。 情重者。追銀五十兩。情輕者。追銀三十兩。如果貧難無力之人。情重者。追銀二十兩。情輕者。追銀十兩。給予死者家屬養贍。該督撫先將該犯情重情輕有力無力之處。於應侍疏內一併聲明。儻有假捏情弊。除本犯仍照原擬外。查報之地方官。及捏結之鄰保族長人等。俱照捏報軍流留養例、 分別議處治罪。 [謹案此二條。係乾隆五十三年將前數條修併。]

條例/tiaoli 10

夫毆妻致死。並無故殺別情者。果係父母已故家無承祀之人。承審官據實查明。取具鄰保族長甘結、並地方官印結。將應行承祀緣由。於疏內聲明請旨。如蒙聖恩俞允。將該犯枷號兩月。責四十板。准其存留承祀。儻有捏稱家無承祀之人希圖脫罪者。將本犯照律治罪。承審出結各官。及鄰保人等。照例分別議處治罪。 [謹案此條雍正十一年定。]

條例/tiaoli 11

夫毆妻致死。並無故殺別情者。果係父母已故家無承祀之人。承審官據實查明。取具鄰保族長甘結。該督撫定案時。止將應行承祀之處於疏內聲明。統俟秋審時取結報部。刑部會同九卿覈擬。另冊進呈。恭候欽定。如准其承祀。將該犯枷號兩月。責四十板。存留承祀。至原題時親老丁單聲請留養之犯。遇有父母先存後故。與承祀之例相符者。亦俟秋審時確查取結。另行報部。九卿一體覈擬具題。儻有捏稱家無承祀之人希圖脫罪者。將本犯照律治罪。承審取結各官。及鄰保人等。照例分別議處治罪。 [謹案此條乾隆三十三年改定。]

條例/tiaoli 12

戲殺誤殺擅殺鬪殺情輕。及無關人命。應擬死罪人犯。覈其情節。秋審應入緩決可矜者。及僅止語言調戲、並無手足句引。致本婦羞忿自盡之案。如有祖父母父母老疾應侍。及孀婦獨子伊母守節已逾二十年者。該督撫查取各結。聲明具題。法司隨案覈覆。聲請留養。其鬪殺案內情節介在實緩之閒者。該督撫於定案時。將應侍緣由聲明。俟秋審時。該督撫再行查明取結報部。刑部會同九卿覈定。入於另冊進呈。恭候欽定。至夫毆妻致死。並無故殺別情應行承祀之案。亦照鬪殺例、分別情罪輕重辦理。朝審案件。一體遵行。 [謹案此條嘉慶四年改定。]

條例/tiaoli 13

戲殺誤殺擅殺鬪殺情輕。及無關人命。應擬死罪等項。應入緩決可矜人犯。定案時。犯親年嵗不符。原題內未經聲明應侍。秋審後。覈其祖父母父母現已老病。孀婦守節年分均已符合。或成招時家有次丁。嗣經身故。及被殺之家。先有父母。嗣已物故。與留養之例相符者。由各督撫查明。 隨時隨案具題。刑部覈明題覆。准其留養。 [謹案嘉慶六年查留養人犯。有成招時與例未符。原題內未經聲敘者。向來均俟秋審緩決奉旨減等後查辦。嗣經奏准已入緩決尚未減等之犯。無論。入審次數。但覈與留養之例相符者。准其隨時隨案聲請。因改定此條。]

條例/tiaoli 14

戲殺誤殺擅殺鬪殺情輕。及救親情切、傷止一二處各犯。覈其情節。秋審應入可矜之案。如有祖父母父母老疾應侍。及孀婦獨子伊母守節已逾二十年者。該督撫查取各結。聲明具題。法司隨案覈覆。聲請留養。其餘各案。應俟秋審時分別實緩。該督撫於定案時。止將應侍緣由聲明。不必分別應准不應准字樣。統俟秋審時取結報部。刑部會同九卿覈定。入於另冊進呈。恭候欽定。至夫毆妻致死。並無故殺別情。應行留養承祀之案。亦照鬪殺例、分別情罪輕重辦理。朝審案件。一體遵行。

條例/tiaoli 15

凡戲殺誤殺擅殺鬪殺情輕。及救親情切。傷止一二處各犯。如定案時犯親年嵗不符。原題內未經聲明應侍。秋審後。覈其祖父母父母現已老疾。孀婦守節年分均已 符合。或成招時家有次丁。嗣經身故。及被殺之家。先有父母。嗣已亡故。與留養之例相符。由各督撫查明。已入秋審緩決可矜者。隨時隨案具題。刑部覈明題覆。准其留養。其未入秋 審各案。應擬可矜者。亦准其隨時查辦。應緩決者。照例俟秋審時。取結報部辦理。 [謹案此二條嘉慶六年改定。]

條例/tiaoli 16

誤殺秋審緩決一次例准減等之案。並戲殺擅殺鬪殺情輕。及救親情切。傷止一二處各犯。覈其情節。秋審時應入可矜者。如有祖父母父母老疾應侍。及孀婦獨子伊母守節已逾二十年。該督撫查取各結。聲明具題。法司隨案覈覆。聲請留養。其餘各案。秋審並非應入可矜。並誤殺緩決一次不准減等者。該督撫於定案時。止將應侍緣由聲明。不必分別應准不應准字樣。統俟秋審時取結報部。刑部會同九卿覈定。入於另冊進呈。恭候欽定。至夫毆妻致死。並無故殺別情。應行留養承祀之案。亦照鬪殺例、分別情罪輕重辦理。朝審案件。一體遵行。

條例/tiaoli 17

凡誤殺戲殺擅殺鬪殺情輕。及救親情切傷止一二處各犯。如定案時犯親年嵗不符。原題內未經聲明應侍。秋審後。覈其祖父母父母現已老疾。孀婦守節 年分均已符合。或成招時家有次丁。嗣經身故。及被殺之家。先有父母。嗣已物故。與留養 之例相符。由該督撫查明。已入秋審緩決可矜者。隨時隨案具題。刑部覈明題覆。准其留養。其未入秋審各案。如戲殺擅殺鬪殺應擬可矜。及誤殺例准緩決一次減等者。亦准其隨時查辦。 如誤殺不准一次減等之案。及戲殺擅殺鬪殺應擬緩決者。照例俟秋審時取結報部辦理。如係擅殺。仍照例毋庸查被殺之家有無父母。 [謹案嘉慶十一年議准。例載誤殺應入緩決之案。 秋審一次之後。奏明減為杖一百流三千里。如所殺係其人之祖父母父母伯叔父母妻兄弟子孫 在室女者。俱俟查辦緩決時。再行照例辦理。是誤殺一項。緩決一次之後。既有准減不准減 之分。則親老丁單應否隨案留養。亦應分別辦理。因改定此二條。]

條例/tiaoli 18

凡鬪殺命案。於相驗時。即將兇犯有無祖父母父母老疾。及該犯是否獨子。訊證明確。一併詳報。定案時。如應留養。再行取結。若到案時非例應留養之人。及成招時其祖父母父母已成老疾。或兄弟子姪死亡。仍一體援例留養。 [謹案此條乾隆十年定。]

條例/tiaoli 19

親老丁單聲請留養之案。除戲殺誤殺及殺情輕。 或鬪殺情節稍重。審無謀故別情。應俟秋審時覈辦者。仍照定例分別辦理外。其謀殺故殺及連斃二命。秋審時應入情實無疑之案。定案時雖係親老丁單。毋庸聲明應侍緣由。 [謹案此條嘉慶五年定。]

條例/tiaoli 20

凡人命案件。於相驗時。即將兇犯之親有無老疾。該犯是否獨子。訊證明確。一併詳報。定案時。係戲殺。及誤殺秋審緩決一次例准減等之案。並擅殺鬪殺情輕。及救親情切。傷止一二處各犯。覈其情節。秋審時應入可矜者。如有祖父母父母老疾應侍。及孀婦獨子伊母守節已逾二十年者。或到案時非例應留養之人。迨成招時。其祖父母父母已成老疾。兄弟子姪死亡者。該督撫查取各結。聲明具題。法司隨案覈復。聲請留養。其餘各案。秋審並非應入可矜。並誤殺緩決一次例不准減等者。該督撫於定案時。止將應侍緣由聲明。不必分別應准不應准字樣。統俟秋審時取結報部。刑部會同九卿覈定。入於另冊進呈。恭候欽定。其謀故殺及連斃二命。秋審應入情實無疑之案。雖親老丁單。毋庸聲請留養。至夫 致死妻。應行留養承祀之案。無論毆殺故殺。統於秋審時取結。分別情罪輕重辦理。 朝審案件。一體遵行。

條例/tiaoli 21

凡戲殺誤殺擅殺鬪殺情輕。及救親情切。傷止一二處各犯。如定案時犯親年嵗不符。原題內未經聲明應侍。秋審後覈其祖父母父母現已老疾。孀婦守節年分均已符合。或成招時家有次丁。嗣經身故。及被殺之家。先有父母。嗣已物故。與留養之例相符。由各督撫查明。已入秋審緩決可矜者。隨時隨案具題。刑部覈明題覆。准其留養。其未入秋審各案。如擅殺鬪殺應擬可矜。戲殺及誤殺例准緩決一次減等者。亦准其隨時查辦。 如誤殺不准一次減等之案。及擅殺鬪殺應擬緩決者。照例俟秋審時取結報部辦理。如係擅殺。仍照例毋庸查被殺之家有無父母。 [謹案此二條。係嘉慶十六年改併。十九年查擅殺殺應入可矜者。俱准隨案聲請留養。其夫毆故殺妻之案。有死係駡詈翁姑。不孝有據者。例內未經申明。秋審應入可矜。准其隨案聲請留養承祀。係屬挂漏。是以增定。又原文守節之母下有已逾二字。道光十二年以守節之母。甫屆二十年。即准留養。因刪去。並於無論毆殺故殺下。增入如覈其情節秋審應入可矜者亦准隨案聲請其餘二十字。 ]

條例/tiaoli 22

凡部內題結軍流徒犯、及免死流犯。發遣以前。告稱祖父母父母老疾。家無以次成丁者。如屬大宛二縣民人。該縣出結。府尹確察報部。如屬五城民人。 掌印兵馬司指揮出結。巡城御史確察報部。如屬外省民人。州縣官出結。司道府官轉詳督撫。 督撫確察報部。軍流徒犯。照數決杖。餘罪收贖。免死流犯。枷號兩月。杖一百。俱准存留 養親。人犯在外省者不必解部。該督撫照此例發落。若有捏出印結、及受賄事發者從重論。 失察者交該部議處。其鄉約地保總甲十家長兩鄰內。有徇庇假捏出結者。杖一百。受財出結 者。杖一百。徒三年。若地方官出結後。上司復令察出。或原官察出。及鄉約人等首送者。 除本犯仍行發遣外。官員及鄉約人等俱免議。其在外人犯咨解到部之後告留養者不准。 [謹案此條雍正三年定。]

條例/tiaoli 23

凡部內題結軍流徒犯、及免死流犯。未經發配以前。告稱祖父母父母老疾。家無以次成丁者。如屬大宛二縣民人。該縣出結。府尹確察報部。如屬五城民人。掌印兵馬司指揮出結。巡城御史確察報部。如屬外省民人。州縣出結。督撫確察報部。軍流徒犯照數決杖。徒罪枷號一月。軍流枷號四十日。免死流犯枷號兩月。俱准存留養親。其各省題結人犯。不必解部。該督撫照此例發落。若知情捏出印結。以故出論。如有受賄情弊。以枉法論。失察者交該部議處。其鄰保族長等內有假捏出結者。杖一百。受財出結者。以枉法從重論。若地方官出結後。上司復令察出。或原官察出。及鄉約人等首送者。除本犯仍行發配外。官員及鄰保人等俱免議。其在外人犯咨解到 部之後告留養者不准。 [謹案此條。係乾隆五年改定。三十八年將假捏出結者下杖一百句。改 為照證佐不言實情減本犯罪二等律治罪。]

條例/tiaoli 24

凡軍流徒犯。審係姦盜誘拐行兇。及有關倫理擾害地方者。雖遇親老丁單。概不准留養。 [謹案此條係乾隆二十一年定。]

條例/tiaoli 25

凡審辦軍流徒罪之案。無論應否留養。俱照命案之例。於到案日。訊明本犯有無祖父母父母兄弟子孫。及年嵗若干。於供內敘明存案。如定案之初。不遵例取具有無祖父母父母各供者。承審之員。 照軍流等犯未經審出實情例、議處。 [謹案此條乾隆四十五年定。]

條例/tiaoli 26

凡部內題結軍流徒犯。及免死流犯。未經發配以前告稱祖父母父母老疾應侍。及其母係屬孀婦。守節已逾二十年。家無以次成丁者。如屬大宛二縣民人。該縣查明。府尹確察報部。如屬五城民人。兵馬司掌印指揮查明。巡城御史確察報部。如屬外省民人。州縣官查明。督撫確察報部。軍流徒犯。照數決杖。徒犯枷號一月。軍流枷號四十日。免死流犯枷號兩月。俱准存留養親。其各省人犯。該督撫照此確查辦理。若軍流徒犯內。有犯姦強盜積匪猾賊誘拐、及有關倫理。並兇徒擾害地方者。不准留養。

條例/tiaoli 27

軍流徒犯。若非獨子。地方官知情捏報。以故出論。如有受賄情弊。以枉法論。失察者交部議處。其鄰保族長人等有假捏出結者。照證佐不言實情減本犯罪二等律治罪。受財者以枉法從重論。若地方官查報後。復將假捏情弊自行查明。或上司復飭察出。及鄰保人等自行首送者。除本犯仍行發配外。官員及鄰保人等俱免罪。其在外人犯咨解到部之後始告 留養者。不准查辦。至定案之初。不遵例取具有無祖父母父母兄弟子孫及年嵗若干確供者。承審之員。照軍流等犯未經審出實情例、議處。 [謹案此二條。係乾隆五十三年將前三條修併。嘉慶六年。刪去 第二條內人犯到部不准告養數句。於第一條該督撫確查辦理句下。增若在外人犯咨解到部之後始告留養者。取具該犯確供。一面解配。一面行查原籍督撫。及人犯甫經到配告稱留養者。該配所一面收管。一面行查。如果例應留養。取結報部。將該犯解籍留養。原審官。照軍流等犯未經審出實情例議處九十一字。其若軍流徒犯內以下三十四字刪。]

條例/tiaoli 28

殺人之犯。有奏請存留養親者。查明被殺之人。有無父母。是否獨子。於本內聲明。如被殺之人。亦係獨子。親老無人奉侍。則殺人之犯不准留養。 [謹案此條雍正三年遵旨定。]

條例/tiaoli 29

擅殺罪人之案。與鬪殺致斃平人者有閒。如有親老丁單應行留養者。該督撫照例取結送部覈辦。毋庸查被殺之人。有無父母。是否獨子。 [謹案此條係乾隆五十四年定。]

條例/tiaoli 30

殺人之犯。有奏請存留養親者。查明被殺之人。有無父母。是否獨子。於本內聲明。如被殺之人。亦係獨子。親老無人奉祀。則殺人之犯。不准留養。若被殺之人。無姓名籍貫可以關查者。仍准其聲請留養。至擅殺罪人之案。與毆斃平人者不同。如有親老應侍。照例聲請。毋庸查被殺之家。有無父母。是否獨子。 [謹案此條係嘉慶六年將前二條修併。]

條例/tiaoli 31

殺人之犯。有秋審應入緩決應准存留養親者。查明被殺之人。有無父母。是否獨子。於本內聲明。如被殺之人。亦係獨子。但其親尚在。無人奉侍。不論老疾與否。殺人之犯。皆不准留養。若被殺之人。平日游蕩離鄉。棄親不顧。或因不供養贍。不聽教訓。為父母所擯逐。及無姓名籍貫可以關查者。仍准聲請留養。至擅殺罪人之案。與毆斃平民不同。如有親老應侍。照例聲請。毋庸查被殺之家。有無父母。 是否獨子。 [謹案此條嘉慶二十四年增修。道光四年。因被殺者之父母雖未老疾。但現在別無次丁。即屬無人奉侍。原例內被殺之人亦係獨子親老無人奉侍等語。尚未明晰。是以改定。]

條例/tiaoli 32

凡旗人犯斬絞外遣等罪。例合留養承祀者。照民人一體留養承祀。 [謹案此條乾隆三年定。嘉慶六年增承祀二字。]

條例/tiaoli 33

毆胞兄及大功小功尊長致死。應擬斬決人犯。有奏請留養承祀者。改為擬斬監候。遇秋審朝審時。該督撫並承審衙門。先期查明該犯父母。是否尚存。其子已未成丁。取具印結。 逐一聲明。擬以緩決。九卿會審。另冊進呈。恭候欽定。 [謹案此條乾隆八年定。]

條例/tiaoli 34

弟毆胞兄致死。援例承祀。改擬斬監候。於秋審朝審時另冊進呈。蒙恩減等者。杖一百流三千里。不准折枷責完結。 [謹案此條乾隆十一年定。]

條例/tiaoli 35

凡弟殺胞兄。及毆殺大功以下尊長者。皆按律定擬。概不准聲請留養承祀。若按其所犯情節實可矜憫者。該督撫於疏內敘明。恭候欽定。至夫毆妻致死應留養承祀之案。仍照定例遵行。 [謹案此條乾隆十三年定。三十七年 因毆妻致死另有專條。此處刪去。]

條例/tiaoli 36

凡卑幼毆死本宗期功尊長者。皆按律定擬。概不得聲請留養承祀。若按其所犯情節實可矜憫者。該督撫於疏內聲明。恭候欽定。至毆死本宗緦麻。外姻功緦尊長。如有親老丁單。應行留養。統俟秋審時取結分別 辦理。 [謹案此條嘉慶十六年修改。]

條例/tiaoli 37

凡卑幼毆死本宗期功尊長。定案時皆按律問擬。概不准 聲請留養。其有所犯情節。實可矜憫。奉旨改為斬監候者。統俟秋審二次蒙恩免勾奏明改入緩決之後。由該督撫查明該犯應侍緣由。於秋審時取結報部覈辦。至毆死本宗緦麻外姻功緦尊長。如有親老丁單。應行留養。均俟秋審時取結分別辦理。 [謹案此條。道光十五年。因卑幼毆死本宗期功尊長。雖情節實可矜憫。惟服制攸關。未便於定案時遽准聲請留養。致較尋常斬絞人犯。辦理轉輕。是以改定。]

條例/tiaoli 38

凡因誣告擬流加徒之犯。除被誣罪名應准留養者。仍照定例遵行外。如誣告人謀故殺。及為強盜等罪。以致被誣良民久淹獄底。身受刑訊。蕩產破家。迨審明反坐者。依律問發。不准留養。 [謹案此條乾隆十四年定。]

條例/tiaoli 39

凡留養之犯。在他省獲罪。審係游蕩他鄉。遠離父母。即屬忘親不孝之人。雖與例相符。不准留養。若係官役奉差。客商貿易。確實有據。及兩省地界毗連。相距在數十里以內者。該督撫於定案時察覈明確。附疏聲明。仍按情罪輕重。照舊畫一定擬。 [謹案此條係乾隆十七年定。]

條例/tiaoli 40

凡曾經忤逆犯案。及素習匪類。為父母所擯逐者。雖遇親老丁單。概不准留養。 [謹案此條係乾隆二十 一年定。]

條例/tiaoli 41

凡曾經觸犯父母犯案。並素習匪類。為父母所擯逐。及在他省獲罪。審係游蕩他鄉。遠離父母者。俱屬忘親不孝之人。概不准留養。若係官役奉差。客商貿易。在外寄資養親。確有實據者。及兩省地界毗連。相距在數十里以內者。該督撫於定案時察覈明確。按其情罪輕重。照例將應侍緣由。於題咨內聲敘。 [謹案此條。係乾隆五十三年將上二條修併。嘉慶元年。忤逆二字。改為觸犯。]

門第十〇 | Mingli lü shi 名例律十

律/lü 21 |

tiaoli 條例

條例/tiaoli 42

凡問擬死罪人犯。因親老丁單。照例留養。發落之後有干犯。無論輕重罪名。即照現犯之罪按律定擬。不准復請留養。 [謹案此條乾隆二十一年定。五十三年。將干犯二字。 改為並不安分守法別生事端十字。]

條例/tiaoli 43

凡鬪殺等案。及毆妻致死之犯。奉旨准其留養承祀者。將該犯枷號兩月。責四十板。鬪殺等案。追銀二十兩。給死者家屬養贍。至毆妻致死。原題時親老丁單。聲請留養。遇有父母先存後故。與承祀之例相符者。各督撫於秋審時查明取結。另行報部。九卿一體覈擬具題。儻有假捏等弊。除本犯仍照原擬。不准留養承祀外。查報之地方官。及捏結之鄰保族長等。俱照捏報軍流留養例、分別議處治罪。若留養承祀之後。如有不安分守法別生事端者。無論罪名輕重。即照現犯之罪按律定議。不准復行聲請。 [謹案此條係嘉慶六年。將乾隆五十三年所定例內枷責追銀等語。及三十三年所定夫毆妻死條內父母先存後故與承祀之例相符等語。併入前條纂定。]

條例/tiaoli 44

凡獨子留養之案。如該犯本有兄弟並姪出繼。可以歸宗者。及本犯身為人後。所後之家可以另繼者。概不得以留養聲請。若該犯之兄弟與姪出繼。所後之家無可另繼之人。不可歸宗。及本犯所後之家無可另繼者。仍准其聲請留養。 [謹案此條前半不准留養。係乾隆三十二年定。後半係嘉慶六年增輯。]

條例/tiaoli 45

凡軍流人犯。有兄弟並姪出繼可以歸宗者。仍照定例不准聲請留養外。其徒罪人犯。兄弟並姪出繼者。毋庸令其歸宗。概准聲請留養。 [謹案此條嘉慶四年定。]

條例/tiaoli 46

凡死罪及軍流遣犯獨子留養之案。如該犯本有兄弟並姪出繼。可以歸宗者。及本犯身為人後。所後之家可另繼者。概不得以留養聲請。若該犯之兄弟與姪出繼所後之家。無可另繼之人。不可歸宗。及本犯所後之家無可另繼者。仍准其聲請留養。其徒罪人犯。兄弟並姪出繼。毋庸令其歸宗。及本犯身為人後。毋庸另繼。概准聲請留養。 [謹案此條嘉慶十六年。將前二條修併。]

條例/tiaoli 47

遣犯內、強盜窩主造意不行、又不分贓者。旗下正身犯積匪者。拏獲逃人。不將實在窩留之人供出、再行妄扳者。發遣雲貴兩廣煙瘴偷刨人薓人犯、在配脫逃者。盛京旗下家奴為匪。逃走至二次者。派往各省駐防滿洲兵丁、臨行及中途脫逃者。用藥迷人、甫經學習。即行敗露者。用藥迷人。已經得財為從者。用藥迷人、被迷之人當時知覺、未經受累者。閩省不法棍徒、引誘偷渡之人、包攬過臺、中途謀害人未死同謀者。應發極邊煙瘴罪人、事發在逃、被獲時有拒捕者。開窯誘取婦人子女勒賣為從者。永遠枷號人犯、已逾十年、原擬死罪、並應發新疆黑龍江者。大夥梟徒、拒捕傷差案內之竈丁窩家。及軍營脫逃兵丁、在軍務未竣以前投首者。軍營脫逃餘丁被獲者。聚眾奪犯殺差案內、隨同拒捕、未經毆人成傷者。川省匪徒在野攔搶、四人至九人、未經傷人者。臺灣無籍游民兇惡不法、犯該 徒罪以上情重者。賊犯犯罪事發、抗拒殺差案內為從、在場助勢者。罪囚越獄脫逃、三人以 上、原犯徒罪為從、及杖笞為首。並一二人原犯軍流為從、及徒罪為首者。幕友長隨書役等 倚官妄為、累及本官、罪應軍流以上、與同罪者。新疆兵丁跟役、如有酗酒滋事、互相調發者。行竊軍犯、在配復行竊者。搶奪金刃傷人、及折傷下手為從者。積匪猾賊、及窩留者。回民犯竊、結夥三人以上、執持繩鞭器械者。開棺見屍二次為從者。引誘包攬偷渡過臺招集男婦至三十人以上者。軍流徒犯內強盜、並有關倫理、及兇徒擾害地方、罪應發遣者。俱不准聲請留養。

條例/tiaoli 48

搶竊滿貫擬絞、秋審緩決一次者。竊盜三犯、贓至五十兩以上擬絞、秋審緩決一次者。三次犯竊、計贓五十兩以下至三十兩、及三十兩以下至十兩者。竊贓數多、罪應滿流者。搶奪傷人、傷非金刃、傷輕平復者。竊盜臨時拒捕、傷非金刃、傷輕平復者。發掘他人墳冢見棺槨為首、及開棺見屍為從者。內地民人在新疆犯至軍流、互相調發者。調姦未成、和息後因人恥笑、復追悔抱忿自盡、致死二命者。行營金刃傷人者。川省匪徒在野攔搶、十人以上被脅隨行者。兇徒因事忿爭、執持軍器毆人至篤疾者。夥眾搶去良人子弟、強行雞姦之餘犯、問擬發遣者。並軍流徒犯內、造賣販賣賭具誘拐、及各項情輕人犯。果於未經發配、及甫經到配以前。告稱有祖父母父母老疾應侍、與例相符。准其留養一次。照例枷責。分別刺字。詳記檔案。若留養之後。復犯軍遣流徒等罪。概不准再行留養。 [謹案此二條。俱嘉慶六年定。查嘉慶三年奏准將強盜窩主等項二十五條情節較重者不准留養。搶竊滿貫等項二十二條情節較輕者准其留養。至嘉慶六年定例時。於不准留養款內將知情誘拐者。旗人犯罪發遣赦回已挑差使又生事故者。洋盜案內被脅服役者三條刪去。增入行竊軍犯在配復行竊者。搶奪金刃傷人及折傷下手為從者。積匪猾賊及窩留者。回民犯竊結夥三人以上執持繩鞭器械者。開棺見屍二次為從者。引誘包攬偷渡過臺招集男婦至三十人以上者六條。於准留養條內。增入知情誘拐一條。將旗人逃走在一月以內自行投回及拏獲者一條刪去。又改入不准留養六條。嘉慶十六年。又於不准留養條款內。刪去旗下正身犯積匪者一條。增入蠹役詐贓十兩以上者。積慣訟棍罪應擬軍者二條。]

條例/tiaoli 49

遣犯內、強盜窩主、造意不行、又不分贓者。拏獲逃人、不將實在窩留之人指出、再行妄扳者。發遣雲貴兩廣煙瘴偷刨人薓人犯、在配脫逃者。盛京旗下家奴為匪、逃走至二次者。派往各省駐防滿洲兵丁、臨行及中途脫逃者。用藥迷人、甫經學習、即行敗露者。用藥迷人、已經得財為從者。用藥迷人、被迷之人當時知覺、未經受累者。閩省不法棍徒、引誘偷渡之人、包攬過臺、中途謀害人未死同謀者。應發極邊煙瘴罪人、事發在逃、被獲時有拒捕者。開窯誘取婦人子女勒賣為從者。永遠枷號人犯、已逾十年、原擬死罪、應發遣充軍者。大夥梟徒拒捕傷差案內之竈丁窩家、及軍營脫逃兵丁、在軍務未竣以前投首者。軍營脫逃餘丁被獲者。聚眾奪犯殺差案內、隨同拒捕、未經毆人成傷者。川省匪徒在 野攔搶、四人至九人、未經傷人者。臺灣無籍游民、兇惡不法、犯該徒罪以上情重者。賊犯犯罪事發、抗拒殺差案內為從、在場助勢者。罪囚越獄脫逃、三人以上、原犯徒罪為從、及杖笞為首。並一二人原犯軍流為從、及徒罪為首者。幕友長隨書役等倚官妄為、累及本官、罪應軍流以上、與同罪者。新疆兵丁跟役、如有酗酒滋事、互相調發者。行竊軍犯、在配復行竊者。搶奪金刃傷人、及折傷下手為從者。積匪猾賊、及窩留者。回民犯竊結夥三人以上、執持繩鞭器械者。開棺見屍二次為從者。引誘包攬偷渡過臺、招集男婦至三十人以上者。蠹役詐贓十兩以上者。積慣訟棍罪應擬軍者。鴉片煙案犯、問擬流罪以上者。軍流徒犯內強盜、 並有關倫理、及兇徒擾害地方罪應發遣者。俱不准聲請留養。 [謹案此條。道光十年十九年兩次增改。不分贓者句下。刪原有旗下正身犯積匪者八字。應發新疆黑龍江者八字。改應發遣充軍者六字。三十人以上者句下。增入蠹役詐贓至流罪以上者三十字。同治九年將鴉片煙案犯問擬流罪以上者句節刪。]

條例/tiaoli 50

凡軍務未竣以前自首逃兵內。如實係因病落後。並非無故脫逃。而其父兄曾經歿於王事。又親老家無次丁者。准其留養。其無故脫逃續經拏獲者。雖有父兄歿於王事。仍 不准其留養。 [謹案此條係嘉慶六年定。]

條例/tiaoli 51

尊長故殺卑幼之案。如有親老丁單。定案時於疏內聲明。俟秋審時取結報部。分別情罪輕重辦理。 [謹案此條嘉慶十一年定。]

條例/tiaoli 52

各衙門差役犯案。除因公致罪、及因人連累。或尋常過犯。並無倚勢滋擾情事。遇有親老丁單。仍准查辦留養外。其餘概不准聲請留養。 [謹案此條道光十七年增定。]

linian shili 歷年事例

1665諭。凡犯死罪非常赦所不原者。有祖父母父母老疾應侍。家無以次成丁者。開具所犯罪名奏聞。取自上裁。律文所有者。著照律行。其犯贓等罪流徙人犯。有祖父母父母老疾無人侍養者。取地方官印結。或照律存留養親。或仍應流徙。請旨定奪。

諭。凡犯死罪非常赦所不原者。有祖父母父母老疾應侍。家無以次成丁者。開具所犯罪名奏聞。取自上裁。律文所有者。著照律行。其犯贓等罪流徙人犯。有祖父母父母老疾無人侍養者。取地方官印結。或照律存留養親。或仍應流徙。請旨定奪。

1671議准。凡擬軍罪之犯。果有祖父母父母老疾。家無以次成丁者。責四十板。將軍罪照依流罪收贖。准其存留養親。

議准。凡擬軍罪之犯。果有祖父母父母老疾。家無以次成丁者。責四十板。將軍罪照依流罪收贖。准其存留養親。

1673題准。凡免死擬罪人犯。有告稱祖父母父母老疾無依。家無以次成丁者。移文該地方官查取印結。照旗下人例枷號兩月。責四十板。准其存留養親。若地方官不行詳 查。結報不實者議處。

題准。凡免死擬罪人犯。有告稱祖父母父母老疾無依。家無以次成丁者。移文該地方官查取印結。照旗下人例枷號兩月。責四十板。准其存留養親。若地方官不行詳 查。結報不實者議處。

1675題准。凡已經具題案內、干連軍流徒罪犯人。若有准其存留 養親者。不必具題。照例發落。

題准。凡已經具題案內、干連軍流徒罪犯人。若有准其存留 養親者。不必具題。照例發落。

1679題准。凡內外問擬軍流、及免死減等犯人。有鄉約、地方、十家長、兩鄰、假捏出結。存留養親者。鄉約、地方、各責四十板。十家長、並兩鄰、徒三年。到配所責四十板。又覆准。地方官將存留養親人犯假捏出結者。降二級調用。轉詳上司。罰俸一年。具題督撫。罰俸六月。如係受賄出結者。革職提問。轉詳上司。降三級調用。督撫降一級留任。

題准。凡內外問擬軍流、及免死減等犯人。有鄉約、地方、十家長、兩鄰、假捏出結。存留養親者。鄉約、地方、各責四十板。十家長、並兩鄰、徒三年。到配所責四十板。又覆准。地方官將存留養親人犯假捏出結者。降二級調用。轉詳上司。罰俸一年。具題督撫。罰俸六月。如係受賄出結者。革職提問。轉詳上司。降三級調用。督撫降一級留任。

1682覆准。凡總甲衙役。受流犯財物。通同說事。假捏出結者。俱照兩鄰出結之例、徒三年。到配所責四十板。其不受財出結者。仍責四十板。

覆准。凡總甲衙役。受流犯財物。通同說事。假捏出結者。俱照兩鄰出結之例、徒三年。到配所責四十板。其不受財出結者。仍責四十板。

1687題准。軍流人犯發遣時。有控告存留養親者。該督撫嚴行確查。並取該管官印結。或應具題。或應咨部。俱照例准其存留。若有假捏情弊。該督撫並地方官。俱交與該部照例議處。其人犯咨解到部之後。如有控告年老殘疾。 及無以次成丁者。仍不准行。

題准。軍流人犯發遣時。有控告存留養親者。該督撫嚴行確查。並取該管官印結。或應具題。或應咨部。俱照例准其存留。若有假捏情弊。該督撫並地方官。俱交與該部照例議處。其人犯咨解到部之後。如有控告年老殘疾。 及無以次成丁者。仍不准行。

1690議准。軍流人犯。有祖父母父母告稱老疾無依。家無以次成丁者。係大宛二縣所屬。停其副指揮吏目具結送部。令大宛二縣具結申送府尹治中。 治中出結。府尹確查轉送。如五城所屬。亦停其副指揮吏目具結送部。令掌印兵馬司出結。該城御史確查轉送。外省令知府知州出結。司道官確查。申詳督撫嚴察轉送。若有以次成丁而謊出印結。有受賄發覺者。從重議處。若有失查之處發覺者。將不行確查各官。俱照例處分。本犯仍行發遣。

議准。軍流人犯。有祖父母父母告稱老疾無依。家無以次成丁者。係大宛二縣所屬。停其副指揮吏目具結送部。令大宛二縣具結申送府尹治中。 治中出結。府尹確查轉送。如五城所屬。亦停其副指揮吏目具結送部。令掌印兵馬司出結。該城御史確查轉送。外省令知府知州出結。司道官確查。申詳督撫嚴察轉送。若有以次成丁而謊出印結。有受賄發覺者。從重議處。若有失查之處發覺者。將不行確查各官。俱照例處分。本犯仍行發遣。

1703諭。凡罪犯存留養親。必其親係無罪可憫之人。方可奏請。若其親係有罪之人。不可引留養例。

諭。凡罪犯存留養親。必其親係無罪可憫之人。方可奏請。若其親係有罪之人。不可引留養例。

1704覆准。凡罪犯之父年五十嵗以上。應不准留養。但委係廢疾。家無次丁。 應照例將罪犯枷號兩月。仍准留養。

覆准。凡罪犯之父年五十嵗以上。應不准留養。但委係廢疾。家無次丁。 應照例將罪犯枷號兩月。仍准留養。

1711禮部會奏朝鮮國人殺害上國人等因具題。奉旨。言事情依議。前審事旗員奏朝鮮國罪犯內有親兄弟三四人等語。本朝例兄弟俱擬正法者。存留一人養親。這案罪犯若有親兄弟三四人。亦著照此例存留一人養親。將此交部咨行朝鮮國王。

禮部會奏朝鮮國人殺害上國人等因具題。奉旨。言事情依議。前審事旗員奏朝鮮國罪犯內有親兄弟三四人等語。本朝例兄弟俱擬正法者。存留一人養親。這案罪犯若有親兄弟三四人。亦著照此例存留一人養親。將此交部咨行朝鮮國王。

1716覆准。安插奉天人犯。祖父母父母老疾家無次丁者。不准留養。

覆准。安插奉天人犯。祖父母父母老疾家無次丁者。不准留養。

1724諭。例內雖有父母年老家無次丁應存留養之條。但兇徒恃此有意傷人。殊未可定。已死之人。亦屬可矜。嗣後如此類存留養親之人。視其所犯罪之輕重。作何多派出銀兩給予死者之家。若不給予。仍照原擬治罪之處。著刑部定例議奏。又諭。殺人之犯。因伊親老又家無次丁。即奏請免死留養。然亦須查明被殺之人有無父母。是否獨子。若係親老。又係獨子。一旦被殺身死。以致親老無人養贍。而殺人之人。反得免死留養。殊與情理未協。著行文直省各督撫。嗣後如奏請殺人之犯存留養親者。將被殺之人有 無父母。及以次成丁之處。一併查明。於本內聲明具奏。

諭。例內雖有父母年老家無次丁應存留養之條。但兇徒恃此有意傷人。殊未可定。已死之人。亦屬可矜。嗣後如此類存留養親之人。視其所犯罪之輕重。作何多派出銀兩給予死者之家。若不給予。仍照原擬治罪之處。著刑部定例議奏。又諭。殺人之犯。因伊親老又家無次丁。即奏請免死留養。然亦須查明被殺之人有無父母。是否獨子。若係親老。又係獨子。一旦被殺身死。以致親老無人養贍。而殺人之人。反得免死留養。殊與情理未協。著行文直省各督撫。嗣後如奏請殺人之犯存留養親者。將被殺之人有 無父母。及以次成丁之處。一併查明。於本內聲明具奏。

1725諭。鬪毆殺人。本應抵償。其奏准存留養親。追給埋葬銀兩。乃法外之仁。但既俱免其抵償。自應照數追給。以恤死者之家。若止存給付之名。而無收受之實。是不但於情理未協。而於法律亦未為允當。嗣後一應追給埋葬銀兩之案。務必交與該管地方官。實在照數追出。給付死者之家。然後將該犯釋放。報部存案。若不行照數給付者。必將該犯仍行監追。儻並未追給而捏稱給付。即將該犯釋放者。告發之日。將該管地方官一併從重議處。著詳察定例議奏。欽此。遵旨議准。嗣後遇有此等案件。著該地方官照數追出。給付死者之家。取具的屬收領。然後將該犯釋放。徒杖細事。俱報部存案。若不行給付。將該犯係管押者仍行管押。監禁者仍行監禁。勒限追給。如未給付而捏稱給付。並無的屬收領而捏稱收領。即將本犯妄行釋放者。告發之日。犯人本罪不准援免。地方官一從重議處。

諭。鬪毆殺人。本應抵償。其奏准存留養親。追給埋葬銀兩。乃法外之仁。但既俱免其抵償。自應照數追給。以恤死者之家。若止存給付之名。而無收受之實。是不但於情理未協。而於法律亦未為允當。嗣後一應追給埋葬銀兩之案。務必交與該管地方官。實在照數追出。給付死者之家。然後將該犯釋放。報部存案。若不行照數給付者。必將該犯仍行監追。儻並未追給而捏稱給付。即將該犯釋放者。告發之日。將該管地方官一併從重議處。著詳察定例議奏。欽此。遵旨議准。嗣後遇有此等案件。著該地方官照數追出。給付死者之家。取具的屬收領。然後將該犯釋放。徒杖細事。俱報部存案。若不行給付。將該犯係管押者仍行管押。監禁者仍行監禁。勒限追給。如未給付而捏稱給付。並無的屬收領而捏稱收領。即將本犯妄行釋放者。告發之日。犯人本罪不准援免。地方官一從重議處。

1726刑部議覆呂高戳死胞兄一案。奉旨。一家兄弟二人。弟毆兄至死而父母尚存。則有家無次丁存留養親之請。儻父母已故而弟殺其兄。已無請留養親之人。一死一抵。必致絕其祖宗禋祀。此處甚宜留意。若因爭奪財產。或另有情由。又當別論。呂高毆死其兄。其家中有無承祀之人。交與該部察明具奏。嗣後應如何定例之處。著九卿確議具奏。欽此。遵旨議准。除有父母之人。弟殺胞兄。家無次丁。照律存留養親外。其無父兄。或因爭奪財產。 或另有情由致死。並家有承祀之人者。仍照律定擬。如非爭奪財產。並無別情。或係一時爭角互毆。將胞兄致死。而父母已故。別無兄弟。又家無承祀之人。應令該地方官據實查明。取具鄰佑闔族保長。並地方官印甘各結。將該犯情罪。於疏內聲明請旨。如蒙聖恩准其承祀。將該犯免死減等。枷號三月。責四十板。存留承祀。若死者與兇手已經分家。各有產業。令地方官查明死者應嗣親支。令其立嗣。日後兇手生子。不得與立嗣之人爭產。如無應嗣之人。死者遺有妻女。即給予妻女養贍。俟死者之妻死女嫁後。將產業給予族中公祠主祭之人。留作祭祀公用。若死者與兇手。尚未分居。將產業酌量以十分之二給予兇手。如恃有存留之例。捏稱家無承祀。並隱諱別情以圖開脫該犯者。或經查出。或被旁人首告。將該犯仍照律治罪。其承審各官。俱照故出人罪律、交與吏部議處。將出結之鄉約人等。俱照例責四十板。十家長並鄰族之人。徒三年。到配所責四十板。

刑部議覆呂高戳死胞兄一案。奉旨。一家兄弟二人。弟毆兄至死而父母尚存。則有家無次丁存留養親之請。儻父母已故而弟殺其兄。已無請留養親之人。一死一抵。必致絕其祖宗禋祀。此處甚宜留意。若因爭奪財產。或另有情由。又當別論。呂高毆死其兄。其家中有無承祀之人。交與該部察明具奏。嗣後應如何定例之處。著九卿確議具奏。欽此。遵旨議准。除有父母之人。弟殺胞兄。家無次丁。照律存留養親外。其無父兄。或因爭奪財產。 或另有情由致死。並家有承祀之人者。仍照律定擬。如非爭奪財產。並無別情。或係一時爭角互毆。將胞兄致死。而父母已故。別無兄弟。又家無承祀之人。應令該地方官據實查明。取具鄰佑闔族保長。並地方官印甘各結。將該犯情罪。於疏內聲明請旨。如蒙聖恩准其承祀。將該犯免死減等。枷號三月。責四十板。存留承祀。若死者與兇手已經分家。各有產業。令地方官查明死者應嗣親支。令其立嗣。日後兇手生子。不得與立嗣之人爭產。如無應嗣之人。死者遺有妻女。即給予妻女養贍。俟死者之妻死女嫁後。將產業給予族中公祠主祭之人。留作祭祀公用。若死者與兇手。尚未分居。將產業酌量以十分之二給予兇手。如恃有存留之例。捏稱家無承祀。並隱諱別情以圖開脫該犯者。或經查出。或被旁人首告。將該犯仍照律治罪。其承審各官。俱照故出人罪律、交與吏部議處。將出結之鄉約人等。俱照例責四十板。十家長並鄰族之人。徒三年。到配所責四十板。

1728諭。據李衞奏諸暨縣民章王相。致死無服族叔章簡恆。章王相之母。年五十七嵗。與年老應侍之例未符。但係青年早寡。全賴章王相侍養。可否准予留養。出自聖恩等語。章簡恆之姪章 佳生。擔水經過章王相之門。王相索飲。佳生不與。王相之母王氏出言呵駡。佳生亦即回 。 王氏遂往訴伊叔簡恆之家。兩相爭角。簡恆將王氏揪髮撳打。王相奔往。拾取鐵鋤。毆 傷簡恆腦後殞命。夫索水不與。其事甚小。而王相母子遂尋鬧忿爭。是起釁者。實王相母子也。王相毆打族叔。以卑淩尊。而又用鐵鋤兇惡之器。非手足木械可比。其情實無可原。伊母未及應侍之年。但以守寡之故。遂另開留養之條。而寬其殺叔之罪。恐天下兇暴之徒。仗母氏之居孀。而逞好勇鬪狠之習者不少矣。所奏不合。著嚴飭行。章王相照例擬絞。著監候秋後處決。又諭向來定例。斬絞等犯。非常赦所不原者。其父母年至七十。家無次丁。始將應否留養之處。 開明罪犯情由。請旨定奪。此乃法外之仁也。然亦必本犯之罪有可原。其父母之情有可憫。然後准其留養。從前鶴六斤之案。其父母年未七十。而李紱違例兩請。法司議覆時。即照李紱兩請具奏。朕以被毆之人。係抽風身死。情罪尚輕。姑從寬典。准其留養。並非著為定例也。今宜兆熊等將柳文保毆死柳滿福之案。援引鶴六斤之案。兩請具題。該部理應嚴行駮詰。按律定擬。方為平允。今德明黃國材等。仍照宜兆熊等兩請議覆。伊等之意。不過欲自沽寬大之虛名。而不顧國家之憲典。殊不知將實在有罪之人。枉法縱釋。並不受囹圄之拘禁。使死者含冤。生者抱痛。積孽亦已深矣。而欲以此邀福於冥冥之中。有此天理乎。且定例父母七十。方行兩請。是合例之人。尚須酌其情罪之輕重而從寬。今若又開未及七十留養之例。 將來各省效尤。凡父母現存之人。皆可援以為請。而毆殺傷擬抵者無幾矣。兇暴之徒。必致肆行無忌。何以示懲。甚為人心風俗之患。司刑憲者亦曾思及此乎。若情罪可輕。該督撫即當據實陳奏。朕自揆情度理。開恩寬宥。何得強引留養。以開枉法之端。

諭。據李衞奏諸暨縣民章王相。致死無服族叔章簡恆。章王相之母。年五十七嵗。與年老應侍之例未符。但係青年早寡。全賴章王相侍養。可否准予留養。出自聖恩等語。章簡恆之姪章 佳生。擔水經過章王相之門。王相索飲。佳生不與。王相之母王氏出言呵駡。佳生亦即回 。 王氏遂往訴伊叔簡恆之家。兩相爭角。簡恆將王氏揪髮撳打。王相奔往。拾取鐵鋤。毆 傷簡恆腦後殞命。夫索水不與。其事甚小。而王相母子遂尋鬧忿爭。是起釁者。實王相母子也。王相毆打族叔。以卑淩尊。而又用鐵鋤兇惡之器。非手足木械可比。其情實無可原。伊母未及應侍之年。但以守寡之故。遂另開留養之條。而寬其殺叔之罪。恐天下兇暴之徒。仗母氏之居孀。而逞好勇鬪狠之習者不少矣。所奏不合。著嚴飭行。章王相照例擬絞。著監候秋後處決。又諭向來定例。斬絞等犯。非常赦所不原者。其父母年至七十。家無次丁。始將應否留養之處。 開明罪犯情由。請旨定奪。此乃法外之仁也。然亦必本犯之罪有可原。其父母之情有可憫。然後准其留養。從前鶴六斤之案。其父母年未七十。而李紱違例兩請。法司議覆時。即照李紱兩請具奏。朕以被毆之人。係抽風身死。情罪尚輕。姑從寬典。准其留養。並非著為定例也。今宜兆熊等將柳文保毆死柳滿福之案。援引鶴六斤之案。兩請具題。該部理應嚴行駮詰。按律定擬。方為平允。今德明黃國材等。仍照宜兆熊等兩請議覆。伊等之意。不過欲自沽寬大之虛名。而不顧國家之憲典。殊不知將實在有罪之人。枉法縱釋。並不受囹圄之拘禁。使死者含冤。生者抱痛。積孽亦已深矣。而欲以此邀福於冥冥之中。有此天理乎。且定例父母七十。方行兩請。是合例之人。尚須酌其情罪之輕重而從寬。今若又開未及七十留養之例。 將來各省效尤。凡父母現存之人。皆可援以為請。而毆殺傷擬抵者無幾矣。兇暴之徒。必致肆行無忌。何以示懲。甚為人心風俗之患。司刑憲者亦曾思及此乎。若情罪可輕。該督撫即當據實陳奏。朕自揆情度理。開恩寬宥。何得強引留養。以開枉法之端。

1733諭。獨子留養之條。乃國家法外之仁。而兇惡之徒。往往恃有恩例。肆意妄行。或眾人共毆。而推諉於一人。或一人獨承。以脫眾人之罪。在無識之有司。又以姑息為寬大。遷就具獄。種種弊端。難以悉數。是以每年奏請獨子留養之案甚多。凡殺人者抵償。乃天理人情之正。或其中情有可原。而曲從寬典。此又體古帝王罪疑惟輕之意。隨時酌量者。若不論情罪輕重。而但以獨子概令從寬。已非情理之當。況其閒未必盡係獨子乎。有罪之人。儌幸漏網。恐成長姦之漸。但定例已久。朕不便遽行改易。且不教而殺。有所不忍。著通行曉諭內外軍民人等。己身既為獨子。更當思念父母無依。謹身奉法。以遠刑辟。若好勇鬪狠。怙惡不悛。數年之後。獨子傷人之案。仍復不減。朕惟有執法抵罪。以懲兇頑。不能曲為寬假也。此旨著通行宣布。務令遠鄉僻壤之人。咸使聞知。

諭。獨子留養之條。乃國家法外之仁。而兇惡之徒。往往恃有恩例。肆意妄行。或眾人共毆。而推諉於一人。或一人獨承。以脫眾人之罪。在無識之有司。又以姑息為寬大。遷就具獄。種種弊端。難以悉數。是以每年奏請獨子留養之案甚多。凡殺人者抵償。乃天理人情之正。或其中情有可原。而曲從寬典。此又體古帝王罪疑惟輕之意。隨時酌量者。若不論情罪輕重。而但以獨子概令從寬。已非情理之當。況其閒未必盡係獨子乎。有罪之人。儌幸漏網。恐成長姦之漸。但定例已久。朕不便遽行改易。且不教而殺。有所不忍。著通行曉諭內外軍民人等。己身既為獨子。更當思念父母無依。謹身奉法。以遠刑辟。若好勇鬪狠。怙惡不悛。數年之後。獨子傷人之案。仍復不減。朕惟有執法抵罪。以懲兇頑。不能曲為寬假也。此旨著通行宣布。務令遠鄉僻壤之人。咸使聞知。

1748議准。嗣後除夫毆妻致死。並無故殺及可惡別情者。仍照例准其存留承祀外。至弟殺胞兄。與毆殺大功以下尊長者。一經有犯。皆按律定擬。概不准聲明獨子。援請承祀。並關繫服制一切留養之例。亦悉行刪除。若其中實有萬不得已情由。應行臨時酌量者。各該督撫於疏末據實聲明。恭候欽定。

議准。嗣後除夫毆妻致死。並無故殺及可惡別情者。仍照例准其存留承祀外。至弟殺胞兄。與毆殺大功以下尊長者。一經有犯。皆按律定擬。概不准聲明獨子。援請承祀。並關繫服制一切留養之例。亦悉行刪除。若其中實有萬不得已情由。應行臨時酌量者。各該督撫於疏末據實聲明。恭候欽定。

1752諭。嗣後凡例應留養之犯。必查明現在本籍者。方准援請。若在他省獲罪。即屬忘親不孝之人。雖與例相符。該部亦應不准其留養。

諭。嗣後凡例應留養之犯。必查明現在本籍者。方准援請。若在他省獲罪。即屬忘親不孝之人。雖與例相符。該部亦應不准其留養。

1754諭。從前各省尋常毆情罪稍重之案。經部定議不准留養。後因此等人犯。秋審時原不至入情實。徒使淹禁囹圄。而窮老孤孀。無所倚賴。於乾隆十五年特頒諭旨。令該督撫秋審時另冊辦理。但十五年以前。此等親老丁單之犯。閒有原題內未經聲敘者。遂不得一例邀恩。情亦可憫。著該部傳諭各該督撫。將從前雖未附疏聲明。確有成招原案可憑者。據實查明。准其一體入於另冊。量予末減。以示矜恤。

諭。從前各省尋常毆情罪稍重之案。經部定議不准留養。後因此等人犯。秋審時原不至入情實。徒使淹禁囹圄。而窮老孤孀。無所倚賴。於乾隆十五年特頒諭旨。令該督撫秋審時另冊辦理。但十五年以前。此等親老丁單之犯。閒有原題內未經聲敘者。遂不得一例邀恩。情亦可憫。著該部傳諭各該督撫。將從前雖未附疏聲明。確有成招原案可憑者。據實查明。准其一體入於另冊。量予末減。以示矜恤。

1768議准。毆妻致死之案。其例應留養者。俟秋審時查辦。例應承祀者。即於疏內聲明。查承祀較之父母現存賴以侍養者。勢可從緩。乃得隨疏題請開釋。未免遲速不同。 嗣後例應承祀之犯。照留養例於本內聲敘。統俟秋審時覈擬。

議准。毆妻致死之案。其例應留養者。俟秋審時查辦。例應承祀者。即於疏內聲明。查承祀較之父母現存賴以侍養者。勢可從緩。乃得隨疏題請開釋。未免遲速不同。 嗣後例應承祀之犯。照留養例於本內聲敘。統俟秋審時覈擬。

1800諭。刑部奏逃兵孫有。可否准其留養一摺。軍營逃兵。在軍務未竣以前投首。擬發遣罪者。原不應准其留養。惟念孫有因染患疥瘡。行走落後。逃回畏罪自首。且該犯之母曹氏。現年七十一嵗伊胞兄孫斌。先經陣亡。該犯兄弟二人。均未娶妻生子。家無次丁。煢孀孤苦。殊堪憫惻。著加恩准其留養。嗣後軍務未竣以前自首逃兵內。如實係因病落後。並非無故脫逃。而其父兄曾經歿於王事。又親老家無次丁者。均著照此案孫有之例。准其留養。其無故脫逃。 續經拏獲者。雖有父兄歿於王事。仍不准其留養。著為令。

諭。刑部奏逃兵孫有。可否准其留養一摺。軍營逃兵。在軍務未竣以前投首。擬發遣罪者。原不應准其留養。惟念孫有因染患疥瘡。行走落後。逃回畏罪自首。且該犯之母曹氏。現年七十一嵗伊胞兄孫斌。先經陣亡。該犯兄弟二人。均未娶妻生子。家無次丁。煢孀孤苦。殊堪憫惻。著加恩准其留養。嗣後軍務未竣以前自首逃兵內。如實係因病落後。並非無故脫逃。而其父兄曾經歿於王事。又親老家無次丁者。均著照此案孫有之例。准其留養。其無故脫逃。 續經拏獲者。雖有父兄歿於王事。仍不准其留養。著為令。

1801諭。朕思律內有承祀留養兩條。原係法外施仁。必須覈其情罪甚輕。始可量加末減。於施惠之中。仍不失懲惡之意。方足以昭平允。若不論罪案輕重。止因家無次丁。概准承祀留養。則兇惡之徒。諗知律有明條。自恃身係丁單。有犯不死。竟至逞兇肆惡。是承祀留養。非以施仁。適以長姦。轉以誘人犯法。豈國家矜慎用刑之道。蓋法律務在持平。生者固當加之矜恤。死者尤不可令其含冤。儻情真罪當。必為寬宥。如世俗鄙論所云救生不救死之說。以為積陰功。試思死者含冤莫伸。損傷陰德。孰大乎是。嗣後問刑衙門。總當詳慎折衷。勿存從寬從嚴之見。遇有關承祀留養者。尤當覈其所犯情罪果有可原。 再行查明實在別無次丁。或有子息而尚未成丁。與定例相符。量為定擬。庶幾無枉無縱。刑協於中。共勷明允之治。欽此。遵旨議准。死罪人犯存留養親。原係聖朝法外之仁。乾隆十六年定例。鬪殺案內理直傷輕。及戲殺誤殺等項。如係親老丁單。俱准其隨案聲請留養。三十一年議定。僅准將戲殺誤殺之案。於本內聲請留養。其鬪殺之案。無論情節輕重。概俟秋審時取結報部會覈進呈。嘉慶四年。刑部議請酌復舊章。將戲殺誤殺鬬殺情輕應入緩決可矜者。以及擅殺罪人。並無關人命應擬死罪人犯。與僅止語言調戲。致本婦羞忿自盡之案。如係親老丁單。孀婦獨子。一體隨本聲請。准其留養。邇年以來。俱係遵照辦理。惟是條例一成不變。案情百出不窮。即鬪殺之案。情節亦屬輕重不一。凡有一可原者。均可入於緩決。若定案時俱准其隨本聲請留養。既恐因一事寬嚴之互異。致各有輕重之不齊。且此等鬪殺人犯。好勇鬪狠。本與戲殺誤殺情近過失者不同。而無關人命。如搶竊丟包。用藥迷拐。略賣子女。及語言調戲。致本婦羞忿自盡等類。秋審時尚有應入情實者。誠恐外省誤會例意。辦理叅差。若逐案分別准駮。殊覺事涉紛繁。如概准其隨案留養。在無知愚民。不知留養為格外仁施。或轉恃身係單丁。以身試法。洵如聖諭。非以施仁。適以長姦。實非明刑教之道。查死罪人犯。得以隨本聲請留養者。原以所犯情節較輕。本在可矜憫之列。如必俟秋審時覈准。在本犯監禁逾時。罪所應得。而其老病之親。桑榆暮景。誠恐伊子未出囹圄。而其親已不及待。是以隨本聲請。俾令早為侍養。實為推廣皇仁起見。至於鬪毆殺人之犯。既已好鬪忘親。自當令其居幽悔罪。即謂拘繫逾時。應侍之父母恐不及待。查定案以至秋讞。遠者不過經年。近者止於數月。並非長羇久繫。況死者之父母。既已永斷奉養。而生者之父母。不過暫缺嵗時。揆之情理。亦所當然。至罪犯應死。無關人命。及語言調戲。致本婦羞忿自盡各案。有應實應緩之分。易啟畸輕畸重之弊。尤不應准其隨本聲請留養。嗣後親老丁單留養之案。除實係戲殺誤殺擅殺、以及鬪殺之案。或死由自跌自溺。毫無鬪狠情形。並救親情切。傷止一二處。均係秋審時應入可矜者。俱准其隨本聲請留養外。其餘概不准隨案聲請。俱令該督撫於定案時。止將應侍緣由。於本內聲敘。不必分別應准不應准字樣。統俟秋審時取結報部。刑部會同九卿覈議。另冊進呈。如此明立章程。庶愚民不致 有所恃以玩法。而辦理可歸畫一。立法亦為協中矣。

諭。朕思律內有承祀留養兩條。原係法外施仁。必須覈其情罪甚輕。始可量加末減。於施惠之中。仍不失懲惡之意。方足以昭平允。若不論罪案輕重。止因家無次丁。概准承祀留養。則兇惡之徒。諗知律有明條。自恃身係丁單。有犯不死。竟至逞兇肆惡。是承祀留養。非以施仁。適以長姦。轉以誘人犯法。豈國家矜慎用刑之道。蓋法律務在持平。生者固當加之矜恤。死者尤不可令其含冤。儻情真罪當。必為寬宥。如世俗鄙論所云救生不救死之說。以為積陰功。試思死者含冤莫伸。損傷陰德。孰大乎是。嗣後問刑衙門。總當詳慎折衷。勿存從寬從嚴之見。遇有關承祀留養者。尤當覈其所犯情罪果有可原。 再行查明實在別無次丁。或有子息而尚未成丁。與定例相符。量為定擬。庶幾無枉無縱。刑協於中。共勷明允之治。欽此。遵旨議准。死罪人犯存留養親。原係聖朝法外之仁。乾隆十六年定例。鬪殺案內理直傷輕。及戲殺誤殺等項。如係親老丁單。俱准其隨案聲請留養。三十一年議定。僅准將戲殺誤殺之案。於本內聲請留養。其鬪殺之案。無論情節輕重。概俟秋審時取結報部會覈進呈。嘉慶四年。刑部議請酌復舊章。將戲殺誤殺鬬殺情輕應入緩決可矜者。以及擅殺罪人。並無關人命應擬死罪人犯。與僅止語言調戲。致本婦羞忿自盡之案。如係親老丁單。孀婦獨子。一體隨本聲請。准其留養。邇年以來。俱係遵照辦理。惟是條例一成不變。案情百出不窮。即鬪殺之案。情節亦屬輕重不一。凡有一可原者。均可入於緩決。若定案時俱准其隨本聲請留養。既恐因一事寬嚴之互異。致各有輕重之不齊。且此等鬪殺人犯。好勇鬪狠。本與戲殺誤殺情近過失者不同。而無關人命。如搶竊丟包。用藥迷拐。略賣子女。及語言調戲。致本婦羞忿自盡等類。秋審時尚有應入情實者。誠恐外省誤會例意。辦理叅差。若逐案分別准駮。殊覺事涉紛繁。如概准其隨案留養。在無知愚民。不知留養為格外仁施。或轉恃身係單丁。以身試法。洵如聖諭。非以施仁。適以長姦。實非明刑教之道。查死罪人犯。得以隨本聲請留養者。原以所犯情節較輕。本在可矜憫之列。如必俟秋審時覈准。在本犯監禁逾時。罪所應得。而其老病之親。桑榆暮景。誠恐伊子未出囹圄。而其親已不及待。是以隨本聲請。俾令早為侍養。實為推廣皇仁起見。至於鬪毆殺人之犯。既已好鬪忘親。自當令其居幽悔罪。即謂拘繫逾時。應侍之父母恐不及待。查定案以至秋讞。遠者不過經年。近者止於數月。並非長羇久繫。況死者之父母。既已永斷奉養。而生者之父母。不過暫缺嵗時。揆之情理。亦所當然。至罪犯應死。無關人命。及語言調戲。致本婦羞忿自盡各案。有應實應緩之分。易啟畸輕畸重之弊。尤不應准其隨本聲請留養。嗣後親老丁單留養之案。除實係戲殺誤殺擅殺、以及鬪殺之案。或死由自跌自溺。毫無鬪狠情形。並救親情切。傷止一二處。均係秋審時應入可矜者。俱准其隨本聲請留養外。其餘概不准隨案聲請。俱令該督撫於定案時。止將應侍緣由。於本內聲敘。不必分別應准不應准字樣。統俟秋審時取結報部。刑部會同九卿覈議。另冊進呈。如此明立章程。庶愚民不致 有所恃以玩法。而辦理可歸畫一。立法亦為協中矣。

門第十一 | Mingli lü shiyi 名例律十一

律/lü 22 | Tianwensheng youfan 天文生有犯

凡欽天監天文生。習業已成。明於測驗推步之法。自能專其事者。犯流及徒。各決杖一百。餘罪收贖。仍令在監習業。犯謀反叛逆緣坐應流。及造畜蠱毒。採生折割人。殺一家三人。家口會赦猶流。及犯鬪毆殺人。監守常人盜。竊盜。掏摸。搶奪。編配刺字。與常人一體科斷。不在留監習業之限。 [謹案乾隆五年以軍流同例。於流字上增軍字。又案此條律文。原載工樂戶及婦人犯罪律內。雍正三年分出。另為一條。]

tiaoli 條例

條例/tiaoli 1

凡欽天監官為事。請旨提問。與職官一例問斷。該為民者。送監仍充天文生身役。該徒流充軍者。備由奏請定奪。其有不由天文生出身者。悉照例革職發遣。 [謹案此條係原例。]

條例/tiaoli 2

養象軍奴。犯該雜犯死罪。無力做工。徒流罪決杖一百。俱住支月糧。各照年限。常川養象。滿日仍舊食 糧養象。笞杖的決。 [謹案此條係原例。載在軍籍有犯律後。雍正三年以贖罪做工等例已裁。 刪去無力做工四字。乾隆五年移附此律。]

律/lü 23 | Gongyuehu ji furen fanzui 工樂戶及婦人犯罪

凡工匠樂戶犯徒罪者。五徒並依杖數決訖。留住衙門。照徒年限拘役。住支月糧。其鬪毆傷人。及監守常人盜。竊盜。掏摸。搶奪。發配刺字。與常人一體科斷。不在留住拘役之限。其婦人犯罪應決杖者。姦罪去衣留裩受刑。餘罪單衣決罰。皆免刺字。若犯徒流者。決杖一百。餘罪收贖。 [謹案原文工匠樂戶犯流罪。雍正三年奏准。流罪不應概准留住拘役。改為徒罪。並增註。]

tiaoli 條例

條例/tiaoli 1

內府匠作。犯該監守常人盜、竊盜、掏摸、搶奪者。俱問罪送工部做工炒鐵等項。其餘有犯徒流罪者。拘役住支月糧。笞杖准令納贖。

條例/tiaoli 2

在京軍民各色匠役。犯該雜犯死罪。無力做工。徒流罪拘役。俱住支月糧。笞杖納贖。或的決。若犯竊盜掏摸搶奪一應情重者。亦擬炒鐵等項發落。不在拘役之限。民匠仍刺字充儆。

條例/tiaoli 3

在京工部各色作頭。犯該雜犯死罪。無力做工。與侵盜誆騙受財枉法徒罪以上者。依律拘役。滿日俱革去作頭。止當本等匠役。若累犯不悛。情犯重者。監候奏請發落。杖罪以下。與別項罪犯。拘役滿日。仍當作頭。

條例/tiaoli 4

太常寺光祿寺廚役。私自逃回原籍濳住。許里甲人等首告。到部不許津貼盤纏。若在原籍途中。及到部挾詐誆騙告害人者。問罪立案不行。逃回至三次以上者。問發邊外為民。

條例/tiaoli 5

樂戶雜犯死罪。無力做工。流罪依律決杖一百。拘役四年。徒杖笞罪。俱不的決。止依拘役滿日著役。若犯竊盜掏摸搶奪等項。亦刺字充儆。 [謹案以上五條。均係原例。雍正三年奏准。匠作等役犯罪。俱與常人 一體照律科斷。無做工拘役等例。五條俱刪。]

條例/tiaoli 6

各處樂工。縱容女子擅入王府。及容留貝勒貝子公在家行姦。並軍民旗校人等。與貝勒貝子公賭博。誆哄財物。及擅入府內教誘為非者。俱問發邊衞充軍。該管色長革役。 [謹案此條係原例。雍正三年奏准。今各省俱無在官樂工。順治十六年裁革女樂後。京城教坊司並無女子。將縱容女子擅入王府一段刪去。其賭博一節。刪改移附雜犯賭博律後。]

條例/tiaoli 7

聲署官俳。精選樂工。演習聽用。若樂工投託勢要。挾制官俳。及抗拒不服拘喚者。聽申禮部送問。就於本司門首枷號一月發落。若官俳徇私聽囑。放富差貧。縱容四外逃躲者。叅究治罪。革去職役。 [謹案此條係原例。 ]

律/lü 24 | Tuliuren you fanzui 徒流人又犯罪

凡犯罪已發未論決。又犯罪者。從重科斷。已徒已流而又犯罪者。依律再科後犯之罪。不在從重科斷之限。其重犯流者。三流並決杖一百。於配所拘役四年。若徒而又犯徒者。依後所犯杖數。該徒年限。議擬明白。照數決訖。仍令應役。通前亦總不得過四年。謂先犯徒三年。已役一年。又犯徒三年者。止加杖一百徒一年之類。則總徒不得過四年。三流雖並杖一百。俱役四年。若先犯徒年未滿者。亦止總役四年。其徒流人又犯。杖罪以下者。亦各依後犯笞 杖數決之。充軍又犯罪。及重犯軍罪。俱與流罪同科。仍舊應役。其應加杖者亦如之。謂天文生工樂戶及婦人犯者。亦依律科斷之。重犯徒流。或拘役。或收贖。亦總不得過四年。重 犯笞杖。亦照數決之。 [謹案律文其重犯流者下。本有依留住法四字。雍正三年刪。又於依數決之下。增註充軍又犯罪以下十六字。末節小註工樂戶上增天文生三字。乾隆五年查重犯軍罪。已包在又犯罪之內。工樂戶有犯五徒。各依杖的決。並不與天文生俱係加杖。且惟徒罪照依原限留役。流罪原不在其內。至於徒罪不得過四年。及笞杖的決之處。已包在依律科斷之中。因於律文各依數決之下。改註云。充軍又犯罪亦准此。其有加杖者亦如之下。改註云。謂天文生及婦人犯者亦依律科之。]

tiaoli 條例

條例/tiaoli 1

先犯雜犯死罪。運炭納米等項未完。及做工等項未滿。又犯雜犯死罪者。決杖一百。除杖過數目。准銀七分五釐。再收贖銀四錢五分。又犯徒流笞杖罪者。決其應得杖數。五徒三流。各依律收贖銀數。仍照先擬發落。若三次俱犯雜犯死罪者。奏請定奪。 [謹案此條係原例。雍正三年將運炭納米等項未完及做工等項未滿二句。改為納贖未完及准徒年限未滿。]

條例/tiaoli 2

先犯徒罪流罪。運炭做工等項未曾完滿。又犯雜犯死罪。除去先犯罪名。止擬後犯死罪。運炭做工等項。若又犯徒流罪者。依已徒而又犯徒。將所犯杖數。或的決。或納銀。仍總徒不得過四年。又犯笞杖者。將後犯笞杖。或的決。或納銀。仍照先擬發落。 [謹案雍正三年將運炭做工等項未曾完滿十字。改為納贖未完四字。下運炭做工等項六字。改為納贖充徒四字。下條同。]

條例/tiaoli 3

先犯笞杖。運炭做工等項曾完滿。又犯雜犯死罪。除去先犯罪名。止擬後犯死罪。運炭做工等項又犯徒流罪。將先犯罪名。或納銀。或的決。止擬後犯徒流。又犯笞杖罪等者。從先發落。輕重不等者。從重發落。餘罪俱照前納銀的決。 [謹案此二條均係原例。雍正三年改定。乾隆五年刪除。]

條例/tiaoli 4

旗下另戶人等。因犯逃人匪類及別項罪名。發遣黑龍江等處。並奉天甯古塔黑龍江等處旗人。發遣各處駐防當差者。三年後果能悔罪改過。即入本地丁冊。擇其善者挑選匠役披甲。給予錢糧。三年內不行改過。及已過三年造入丁冊後復行犯罪者。即改發雲南等省。奉天甯古塔黑龍江等處人犯。解送刑部轉發。其各省駐防人犯。就近移交該省督撫解往應發省分充配。該將軍於彙題一年內收到人犯。數目本內。一併彙題。至奉旨發遣旗下另戶內。如有行兇為匪者。該將軍另行請旨辦理。 [謹案此條原載督捕則例。乾隆三十七年移附此律。添入並奉天甯古塔黑龍江等處旗人發遣各省駐防當差者二語。嘉慶十一年。又於復行犯罪句下。增銷除旗檔句。]

條例/tiaoli 5

凡甯古塔黑龍江充發人犯。在配所殺人者。仍由部具題。行文該將軍。於眾人前即行正法。 [謹案此條雍正三年定。]

條例/tiaoli 6

免死減等發遣甯古塔黑龍江等處盜犯。在配所殺人者。該將軍咨報刑部。查明原案。仍照原犯之罪。定擬斬決具題。行文該將軍。於眾人前即行正法。若平常發遣人犯。在配所殺人者。仍分別謀故鬪毆按律定擬。 [謹案此條係乾隆五年改定。]

條例/tiaoli 7

免死減等發遣盜犯。除在配所殺人、及為強盜、並逃走後復犯行兇為匪者。仍照定例遵行外。其在配犯該斬絞監候者。擬斬立決。犯該徒罪以上者。擬斬監候。犯該笞杖者。 枷號三月鞭一百。 [謹案此條乾隆五年定。]

條例/tiaoli 8

免死減等發遣甯古塔黑龍江等處盜犯。除脫逃被獲。仍照定例斬決外。如在配所殺人、及犯別項無關人命罪應斬絞監候者。該將軍咨報刑部。查明原案。定擬斬決具題。行文該將軍。於眾人前即行正法。犯該徒罪以上者。擬斬監候。犯該笞杖者。枷號三月鞭一百。至平常發遣人犯。在配殺人。仍分別謀故鬪毆按律定擬。 [謹案此條係乾隆五十三年修併。嘉慶十七年。調劑黑龍江遣犯。奏准將免死減等強盜改發新疆給官兵為奴。於此條甯古塔上增新疆二字。又新疆遇斬絞案件。向俱專摺具奏。例內該將軍咨報刑部句。改為該將軍等分別奏咨報部。]

條例/tiaoli 9

免死減等發遣新疆甯古塔黑龍江等處盜犯。除脫逃被獲。仍照定例斬決外。如在配所殺人、及犯別項無關人命罪應斬絞監候者。該將軍等奏咨到部。刑部查明原案。定擬斬決。分別題奏。行文該將軍。於眾人前即行正法。犯該徒罪以上者。擬斬監候。犯該笞杖者。枷號三月鞭一百。至平常發遣人犯。在配殺人。仍分別謀故鬪毆按律定擬。如犯該遣罪者。在配所枷號六月。犯該軍流者。枷號三月。犯該徒罪者。枷號兩月。俱鞭一百。犯該笞杖者。各照應得之數。鞭責發落。 [謹案此條道光十五年因原例於平常遣犯在配復犯軍遣以下罪名。未經議及。增入如犯該遣罪至鞭責發落五十三字。]

條例/tiaoli 10

凡發遣人犯。配定名數。分起解送。如案內人犯眾多。至五名以上者。每五名作一起。先後解送。至起解時務必嚴加鎖銬。儻解役人等受賄開放者。計贓照枉法加倍治罪。若轉解之該地方官。因前途未曾鎖銬。不復行查。聽其散行。將該地方官與前途未曾鎖銬官。均按罪犯輕重。照不加肘鎖脫逃例、分別議處。如解犯於經過處所。辱官詐財生事不法者。無論滿漢官員軍民人等。該地方官即行羇禁嚴審。通詳該上司覈明具題。將不法解犯。即於經過處所。正法示眾。儻州縣官隱匿不報。或已申報而府道不行揭報。督撫不行題叅者。俱交部照例分別議處。 [謹案此條雍正三年定。]

條例/tiaoli 11

凡發遣人犯。酌定名數。分起解送。如案內人犯眾多至五名以上者。每五名作一起。先後解送。至起解時務必如法鎖銬。將年貌鎖銬填註批內。接遞官亦必按批驗明鎖完全。於批內註明完全字樣。鈐蓋印信。轉遞前途。儻解役人等有受賄開放者。計贓照枉法律治罪。若轉解之該地方官。因前途未曾鎖銬。不復行查。不補加鎖銬。聽其散行。將該地方官與前途未曾鎖銬官。均按罪犯輕重。交部分別議處。如該犯於經過處所。辱官詐財生事不法者。無論滿漢軍民。如係原擬斬罪免死減等人犯。該地方官即行羇禁嚴審。通詳該上司覈明具題。將不法解犯。即於經過處所。照原犯斬罪正法示。儻州縣官隱 匿不報。及該管上司不行轉揭題叅者。交部照例分別議處。如係平常發遣人犯。俱照徒流人又犯罪律分別治罪。 [謹案此條係乾隆五年增定。 ]

條例/tiaoli 12

發遣人犯。於經過處所。辱官詐財生事不法者。無論滿漢軍民。如係原擬斬罪免死減等人犯。該地方官即行羇禁嚴審。通詳該上司覈明具題。將不法解犯。即於經過處所。照原犯斬罪正法示眾。儻州縣官隱匿不報。或該上司不行轉揭題叅者。俱交部照例分別議處。如係平常發遣人犯。俱照徒流人又犯罪律分別治罪。 [謹案嘉慶六年奏明。起解人犯。應歸徒流遷徙門。將前例刪存此條。]

條例/tiaoli 13

充發煙瘴軍流人犯。不論旗民。儻於經過州縣及安插地方。或陵虐需索。行兇生事。造作謠言。以及不服管束肆行不法者。本管兵役。即稟明該地方官。詳報督撫具題。將該犯照發遣人犯沿途辱官詐財生事擬斬立決例。於本處即行正法。儻解送之時。安插之所。不服拘管。或因約束過嚴。以致輕生斃命者。該督撫查明果無陵虐逼勒致死情節。取具印甘各結送部。將該地方官吏人等概行免議。如該地方文武官弁徇情故縱。隱匿不報。及疏防脫逃者。分別議處。押解兵役人等徇情故縱者。照與囚同罪律治罪。如疏防脫逃。照疏脫發遣黑龍江人犯例治罪。若受財者。計贓以枉法從重論。此等發遣人犯。若果能在彼處地方安靜奉法。無一毫妄行之處。過三年後。著該地方官詳報督撫具奏請旨。 [謹案此條雍正七年定。係專為特旨發往煙瘴地方人犯而設。若例應發遣煙瘴之犯。即遇赦亦不准放還。毋庸三年奏請。乾隆五年將此例刪除。 ]

條例/tiaoli 14

發遣吉林黑龍江等處免死盜犯。在配偷竊官糧。計贓八十兩以上者。為首擬斬立決。其不及八十兩並為從之犯。仍各照本例問擬。 [謹案此條嘉慶十九年定。]

條例/tiaoli 15

回民因行竊窩竊發遣。復在配行竊。初犯枷號二年。再犯枷號三年。三犯即永遠枷號。若在逃行竊被獲。亦遞回配所。照此例辦理。儻計贓逾貫。及行竊時另犯應死罪名。仍各從其重者論。秋審概入情實。擬枷人犯。有年限者。滿日俱鞭一百。遇赦俱不准援減。 [謹案此條嘉慶二十年定。]

條例/tiaoli 16

發遣黑龍江等處為奴人犯。有被伊主圖占其妻女。因而致斃者。將伊主照故殺奴婢例治罪。儻為奴人犯。有誣捏挾制伊主者。照誣告家長律治罪。 [謹案此條乾隆元年定。 ]

條例/tiaoli 17

竊盜問擬軍流徒罪。到配後除犯一切尋常案件、及所犯罪重者。仍各照律辦理外。其有在配在逃行竊。不論次數贓數。徒罪復犯者。擬以滿流。流罪復犯者。改發雲貴兩廣極邊煙瘴充軍。軍罪復犯者。亦改發雲貴兩廣極邊煙瘴充軍。如有脫逃被獲。照新疆人犯 脫逃例。請旨即行正法。不得與徒流改發人犯一體辦理。謹案此條係乾隆二十八年定。四十二年奏明。例內軍罪復犯等語。係指新疆改發內地之情重竊盜而言。今新疆改發內地十六項人犯。業已另立專條。毋庸複載。 [謹將例文軍罪復犯以下刪去。]

條例/tiaoli 18

尋常竊盜問擬軍流徒罪到配後。除犯非偷竊、及所犯罪重者。仍各照律例辦理外。其有在配在逃行竊。審係一二次、贓未至滿貫者。徒罪復犯。擬以滿流。軍流復犯。俱改發雲貴兩廣極邊煙瘴充軍。若犯至三次者。照積匪猾賊例擬遣。計贓滿貫者。仍照律擬絞監候。 [謹案此條係嘉慶六年改定。]

條例/tiaoli 19

常竊盜問擬軍流徒罪到配後。除犯非偷竊、及所犯罪重者。仍各照律例辦理外。在配在逃行竊。審係一二次、贓未至滿貫者。徒罪復犯。擬以滿流。軍流復犯。俱改發雲貴兩廣極邊煙瘴充軍。若犯至三次者。徒罪復犯。亦改發雲貴兩廣極邊煙瘴充軍。軍流復犯。發遣新疆。酌撥種地當差。計贓滿貫者。仍照律擬絞監候。 [謹案此條道光二十四年因原例若犯至三次者。照積匪猾賊例擬遣二語。係指積猾舊例本應外遣而言。今積猾已改為雲貴兩廣極邊煙瘴充軍。則照積猾者亦止應改發極邊煙瘴。與上文軍流復犯一二次者。既無輕重之分。且並未分別原犯軍流徒罪。亦嫌疏漏。是以改定。]

條例/tiaoli 20

軍犯在配復犯徒罪者。分別枷號。徒一年者。於配所枷號一月。每等遞加五日。復犯軍流罪者。均照逃軍枷號調發之例。一體辦理。 [謹案此條乾隆三十二年定。 ]

條例/tiaoli 21

軍犯在配復犯徒罪者。分別枷號。徒一年者。於配所枷號一月。每等遞加五日。復犯流罪。及復犯軍罪。輕於原犯罪名。或與原犯罪名相等者。即照原犯罪名加等調發。若復犯軍罪。重於原犯罪名者。即照復犯罪名加等調發。各加枷號一月。罪至極邊煙瘴者。發遣新疆。酌撥種地當差。 [謹案此條道光十五年因原例軍犯在配復犯軍流罪者。均照逃軍一體辦理。其在配復犯罪名重於原犯者。未經議及。是以增定。彼時正在調劑新疆遣犯。將復犯至極邊煙瘴應發新疆者。改發雲貴兩廣極邊煙瘴充軍。加枷號三月。二十四年新疆遣犯照舊發往。仍復原例。 ]

條例/tiaoli 22

凡改發極邊煙瘴充軍之竊盜。在配復犯行竊。如審係一時掏摸。計贓無幾。及偷摘蔬果罪止杖責者。即於遣所枷號三月。計贓復犯徒罪者。枷號一年。復犯流罪者。枷號二年。復犯軍罪者。枷號三年。令該地方官按月點卯驗封。發市示眾。若計贓滿貫。復犯死罪者。擬以絞決。 [謹案此條乾隆三十六年定。]

條例/tiaoli 23

改發極邊煙瘴充軍之竊盜。在配復犯行竊。計贓滿貫者。仍照尋常竊盜問擬軍流人犯復竊滿貫例、擬絞監候。若在配復竊。贓未滿貫。審係一時掏摸。計贓無幾。及偷摘蔬果罪止杖責者。即於配所枷號三月。計贓復犯徒罪者。枷號一年。復犯流罪者。枷號二年。 復犯軍罪者。枷號三年。令地方官按月點卯驗封。發市示眾。若在逃復竊。贓未滿貫。應仍依煙瘴人犯脫逃例。改發新疆撥種地當差。儻發遣後復犯行竊。即照軍犯在配復竊例、分別辦理。 [謹案此條道光二十五年因原例發極邊煙瘴之竊盜在配復竊計贓滿貫擬以絞決等語。係照軍犯逃脫正法例叅定。惟此例早經刪除。未便相沿。是以改定。並增入如在逃復竊至分別辦理五十字。]

條例/tiaoli 24

閩省沿海府屬。如有金刃傷人問擬杖徒之犯。或在配所。或徒滿回籍。仍執持金刃傷人者。俱發近邊充軍。 [謹案此條乾隆三十六年定。]

條例/tiaoli 25

發遣黑龍江等處為奴人犯。行竊犯案在三次以下者。仍照本例辦理外。如有在配行竊犯案至四次者。即擬以永遠枷號。遇赦不准援免。 [謹案此條乾隆四十五年定。]

條例/tiaoli 26

發遣黑龍江等處為奴人犯。在配行竊。初犯者。在配所枷號一年。再犯者。枷號二年。三犯者。枷號三年。至四犯者。即擬以永遠枷號。遇赦不准援免。 [謹案此條嘉慶六年改定。十七年於黑龍江上增新疆二字。]

條例/tiaoli 27

烏魯木齊地方遣犯。如有在配滋事犯法。及乘閒脫逃。並逃後另犯不法情事。除罪應斬絞者。仍照例辦理外。其因罪無可加。例止枷責之犯。覈其所犯事由。如係軍流徒罪。繫帶鐵杆二年。如係笞杖等罪。繫帶鐵杆一年。果能安分。限滿開釋。仍令分別當差為奴。儻釋放仍不悛改。再繫一年。如怙惡不悛。即令永遠繫帶。地方官每辦一案。報明將軍都統按季彙冊咨部。開釋時亦報部查覈。如有挾嫌誣陷。及徇隱不報者。照例辦理。 [謹案此條咸豐元年定。 ]

linian shili 歷年事例

1727議准。嗣後凡問擬徒罪人犯。除順天府所屬州縣民人。仍送該府尹衙門發配外。其餘各省民人。俱遞回各該督撫衙門。照伊原籍應發地方發配充徒。俟年限滿日。交與原籍地方官安插管束。不許再來京城。如有私自再來者。拏獲之日。將該犯 枷號一月。責四十板。仍行遞回。其該管地方官照定例議處。仍令五城大宛二縣並巡捕營、不時嚴行查拏。儻奉行不力。以致各該管地方、仍有容留濳住者。發覺。將該管地方官交與該部議處。總甲人役並容留之房主。俱照不應重律杖八十。折責三十板。如有旗人容留居住者。將容留之房主。若係另戶並伊族長。若係家人並伊家主。各鞭八十。該佐領驍騎校交與該部議處。領催鞭八十。又諭。嗣後徒犯限滿回籍。交與地方官嚴行管束。不許出境。儻有私自出境。及在本地生事者。地方官查明。即將該犯擬流遠省。如該地方官管束不嚴。聽其出境生事。嚴加處分。又議准。嗣後解犯生事。地方官有隱匿不報者。降二級調用。該管上司失察者。罰俸一年。若地方官已經申報。而該管司道府不行揭報。督撫不行題叅者。將司道府降二級調用。督撫降一級調用。其申報之州縣免議。

議准。嗣後凡問擬徒罪人犯。除順天府所屬州縣民人。仍送該府尹衙門發配外。其餘各省民人。俱遞回各該督撫衙門。照伊原籍應發地方發配充徒。俟年限滿日。交與原籍地方官安插管束。不許再來京城。如有私自再來者。拏獲之日。將該犯 枷號一月。責四十板。仍行遞回。其該管地方官照定例議處。仍令五城大宛二縣並巡捕營、不時嚴行查拏。儻奉行不力。以致各該管地方、仍有容留濳住者。發覺。將該管地方官交與該部議處。總甲人役並容留之房主。俱照不應重律杖八十。折責三十板。如有旗人容留居住者。將容留之房主。若係另戶並伊族長。若係家人並伊家主。各鞭八十。該佐領驍騎校交與該部議處。領催鞭八十。又諭。嗣後徒犯限滿回籍。交與地方官嚴行管束。不許出境。儻有私自出境。及在本地生事者。地方官查明。即將該犯擬流遠省。如該地方官管束不嚴。聽其出境生事。嚴加處分。又議准。嗣後解犯生事。地方官有隱匿不報者。降二級調用。該管上司失察者。罰俸一年。若地方官已經申報。而該管司道府不行揭報。督撫不行題叅者。將司道府降二級調用。督撫降一級調用。其申報之州縣免議。

1728諭。免死發遣為奴之犯。皆係秉性兇惡之徒。發遣之後。怙惡不悛者多。往往在外恣意妄行。不服管束。伊主亦無如之何。此等皆係已犯應死之罪。格外恩免之人。嗣後若仍有兇暴者。不論有應死不應死之罪。伊主便置之於死。將伊主不必治罪。但將實在情節。報明該管官員 咨部存案。其發遣當差之犯。若不守法度。被該管官打死者。亦將該管官免其議處。但將情由報部存案。再徒犯與平人鬪毆被打身死者。將平人治罪之處。從寬減等。如此則兇惡之徒。有所畏懼。自然改過遷善。不敢為非矣。著將此通行各處曉諭。咸使聞知。

諭。免死發遣為奴之犯。皆係秉性兇惡之徒。發遣之後。怙惡不悛者多。往往在外恣意妄行。不服管束。伊主亦無如之何。此等皆係已犯應死之罪。格外恩免之人。嗣後若仍有兇暴者。不論有應死不應死之罪。伊主便置之於死。將伊主不必治罪。但將實在情節。報明該管官員 咨部存案。其發遣當差之犯。若不守法度。被該管官打死者。亦將該管官免其議處。但將情由報部存案。再徒犯與平人鬪毆被打身死者。將平人治罪之處。從寬減等。如此則兇惡之徒。有所畏懼。自然改過遷善。不敢為非矣。著將此通行各處曉諭。咸使聞知。

1729諭。八旗包衣發遣重罪欽犯。一到外省。眾人不知其來歷。認為朝廷得力之人。又見伊等妄自尊大。遂羣相畏懼。避其兇燄。又恐加以管束。而悍惡之徒。或致輕生拚命。則不免受其拕累。於是隱忍應付。任其需索使令。容其狂悖乖張。以致兇犯益得肆行無忌。嗣後除徒罪輕犯外。其充發煙瘴軍流人犯。儻於經過州縣。及安插地方。或陵虐解役。需索驛站。或行兇生事。造作謠言。不安本分。不守規條。著本管解役。即稟明地方有司。詳報督撫。據實具題。於本處即行正法。儻解送之時。安插之所。犯人不服拘管。或因約束過嚴。以致輕生斃命者。亦該犯自速其辜。將地方官吏人等。概免究問。儻有徇情故縱。或疏防脫逃者。亦當從重處分。著該部定議具奏。若此等發遣人犯。果能在彼地方安靜奉法。無一毫妄行之處。三年之後。著該地方官詳報督撫奏聞。候朕視其情罪之輕重。酌予以赦宥之恩。著將此旨通行各省督撫。轉飭所屬文武大小官弁。咸使知悉。並出示曉諭各犯知之。

諭。八旗包衣發遣重罪欽犯。一到外省。眾人不知其來歷。認為朝廷得力之人。又見伊等妄自尊大。遂羣相畏懼。避其兇燄。又恐加以管束。而悍惡之徒。或致輕生拚命。則不免受其拕累。於是隱忍應付。任其需索使令。容其狂悖乖張。以致兇犯益得肆行無忌。嗣後除徒罪輕犯外。其充發煙瘴軍流人犯。儻於經過州縣。及安插地方。或陵虐解役。需索驛站。或行兇生事。造作謠言。不安本分。不守規條。著本管解役。即稟明地方有司。詳報督撫。據實具題。於本處即行正法。儻解送之時。安插之所。犯人不服拘管。或因約束過嚴。以致輕生斃命者。亦該犯自速其辜。將地方官吏人等。概免究問。儻有徇情故縱。或疏防脫逃者。亦當從重處分。著該部定議具奏。若此等發遣人犯。果能在彼地方安靜奉法。無一毫妄行之處。三年之後。著該地方官詳報督撫奏聞。候朕視其情罪之輕重。酌予以赦宥之恩。著將此旨通行各省督撫。轉飭所屬文武大小官弁。咸使知悉。並出示曉諭各犯知之。

1763議准。賊犯怙終。宜從重治罪。而徒犯與軍流。當有區別。嗣後在配 行竊者。不論到官次數。贓之多寡。徒犯擬以滿流。流犯照積匪猾賊例、改發雲貴兩廣煙瘴 充軍。軍犯發伊黎等處與種地兵丁為奴。

議准。賊犯怙終。宜從重治罪。而徒犯與軍流。當有區別。嗣後在配 行竊者。不論到官次數。贓之多寡。徒犯擬以滿流。流犯照積匪猾賊例、改發雲貴兩廣煙瘴 充軍。軍犯發伊黎等處與種地兵丁為奴。

1814諭。刑部議覆吉林偷竊官豆遣犯蕭亞升照原擬斬罪請旨即行正法。所議未為允當。蕭亞升以 免死發遣盜犯。起意行竊官倉豆石。固屬藐法。但所竊豆石。僅止十兩以上。為數無幾。若 擬斬決即行正法。設遇贓物倍多逾貫者。又將加以何罪。蕭亞升一犯。仍照免死減等發遣盜犯在配犯該徒罪以上擬斬監候本例。與劉老二陳山等二犯。均著斬監候。秋後 處決嗣後免死發遣盜犯。在配為首竊盜官糧。計贓在八十兩以上者。擬以斬決。其不及八十 兩者。俱不得加重問擬。

諭。刑部議覆吉林偷竊官豆遣犯蕭亞升照原擬斬罪請旨即行正法。所議未為允當。蕭亞升以 免死發遣盜犯。起意行竊官倉豆石。固屬藐法。但所竊豆石。僅止十兩以上。為數無幾。若 擬斬決即行正法。設遇贓物倍多逾貫者。又將加以何罪。蕭亞升一犯。仍照免死減等發遣盜犯在配犯該徒罪以上擬斬監候本例。與劉老二陳山等二犯。均著斬監候。秋後 處決嗣後免死發遣盜犯。在配為首竊盜官糧。計贓在八十兩以上者。擬以斬決。其不及八十 兩者。俱不得加重問擬。

1815諭。豢賊肆竊之回民。發遣到配後。若復濳逃回籍。必故態復萌。仍為地方之害。著交配所 該管官嚴加管束。如在配脫逃。應如何加重定罪。其失察之該管官。應如何從重議處之處。 著該部酌議條例具奏。

諭。豢賊肆竊之回民。發遣到配後。若復濳逃回籍。必故態復萌。仍為地方之害。著交配所 該管官嚴加管束。如在配脫逃。應如何加重定罪。其失察之該管官。應如何從重議處之處。 著該部酌議條例具奏。

律/lü 25 | Laoxiao feiji shoushu 老小廢疾收贖

凡年七十以上、十五以下、及廢疾。瞎一目折一肢之類。犯流罪以下。收贖。其犯死罪。及犯謀反叛逆緣坐應流。若造畜蠱毒。採生折割人。殺一家三人。家口會赦猶流者。不用此律。其餘侵損於人一應罪名。並聽收贖。犯該充軍者。亦照流罪收贖。八十以上、十嵗以下、及篤疾。瞎兩目折兩肢之類。犯殺人謀故鬪毆、應死一應斬絞者。議擬奏聞。犯反逆者不用此律。取自上裁。盜及傷人罪不至死者。亦收贖。謂既侵損於人。故不許全免。亦令其收贖。餘皆勿論。謂除殺人應死者上請。盜及傷人者收贖之外。其餘有犯。皆不坐罪。九十以上。七嵗以下。雖有死罪不加刑。九十以上犯反逆者不用此律。其有人教令。坐其教令者。若有贓應償。受贓者償之。謂九十以上七嵗以下之人。皆少智力。若有教令之人。罪坐教令之人。或盜財物。旁人受而將用。受用者償之。若老小自用。還著老小之人追徵。

tiaoli 條例

條例/tiaoli 1

凡老幼及廢疾犯罪。律該收贖者。若例該枷號。一體放免。照常發落。 [謹案此條係原例。乾隆五年奏准。照常發落者。蓋前代有運炭納米之例。今已裁革。改為應得杖罪。仍令收贖。]

條例/tiaoli 2

軍職犯該雜犯死罪。若年七十以上、十五以下、及廢疾、並例該革職者。俱運炭納米等項發落。免發立功。 [謹案此條係原例。雍正三年奏准。今老幼廢疾例 應收贖者。文武一體。無運炭納米等項。其應革職者即行叅革。亦不准收贖。此條刪。]

條例/tiaoli 3

年七十以上、十五以下、及廢疾。犯該充軍者。准照流罪收贖。免其發遣。若有壯丁教令者。止依律坐罪。其實犯死罪。例該永遠充軍者。不准收贖。 [謹案此條係原例。雍正三年增照流罪三字。乾隆五年奏明。軍流收贖。已見律註。壯丁坐罪。與律不符。且今無永遠充軍之例。此條刪。]

條例/tiaoli 4

凡盜案知情分贓之犯。雖年過七十以外。亦不准援赦折贖。 [謹案此條係雍正三年定。乾隆五年奏明。赦款俱臨時欽定。知情分贓之犯。究非真盜可比。亦應准贖。此條刪。 ]

條例/tiaoli 5

內外現審人犯。若有老小廢疾。俱照律完結外。其直隸各省審擬具題案內人犯。果有老小廢疾者。該督撫察明。取地方官印結具題。照律收贖。人犯不必解部。如實非老小廢疾。徇情題免。事發者。將出結轉詳官並督撫交該部議處。其到部人犯。有告稱年老及在中途成廢疾者。察非故延違限。實係老疾。亦得收贖。 [謹案此條雍正三年定。乾隆五年於現審人犯下。增不應具題者句。刪去人犯不必解部及察非違限二句。]

條例/tiaoli 6

教令七嵗小兒毆打父母者。竺教令者以毆凡人之罪。教令九十老人故殺子孫者。亦坐教令者以殺凡人之罪。 [謹案此條乾隆五年定。]

條例/tiaoli 7

每年秋審人犯。其犯罪時年十五嵗以下。及現在年逾七十。經九卿擬以可矜。蒙恩宥免減流者。俱准其收贖。朝審亦照此例。 [謹案此條乾隆五年定。]

條例/tiaoli 8

凡瞎一目之人。有犯軍流徒杖等罪。俱不 得以廢疾論贖。若毆人瞎一目者。仍照律科罪。 [謹案此條乾隆十年定。]

條例/tiaoli 9

凡年七十以上、十五以下、及廢疾。犯流罪以下者。准其收贖一次。詳記檔案。若收贖之後。復行犯罪。除因人連累過誤入罪者。仍准其照例收贖外。如係有心再犯。即各照應得罪名。按律充配。不准再行收贖。 [謹案此條乾隆二十四年定。原載老幼不拷訊律後。乾隆五十三年移入此門。]

條例/tiaoli 10

凡篤疾殺人。罪犯應死者。實係鬪殺及戲殺誤殺。方准依律奏上裁。其蓄意謀害。及有心故殺者。俱依律擬罪。不准聲請。 [謹案此條乾隆三十九年定。]

條例/tiaoli 11

凡篤疾犯一應死罪。各照本律本例問擬。毋庸隨案聲請。俱入於秋審分別實緩辦理。其緩決之犯。俟查辦減等時。覈其情節應減軍流者。再行依律收贖。 [謹案此條係嘉慶八年遵旨改定。]

條例/tiaoli 12

十嵗以下鬪毆斃命之案。如死者長於兇犯四嵗以上。准其依律聲請。若所長止三嵗以下。一例擬絞監候。不得概行雙請。至十五嵗以下。被長欺侮毆斃人命之案。確查死者年嵗。亦係長於兇犯四嵗以上。而又理曲逞兇。或無心戲殺者。方准援照丁乞三仔之例聲請。恭候欽定。 [謹案此條係乾隆四十四年遵旨議定。嘉慶十一年於例文起處。增七嵗以下致斃人命之案。准其依律聲請免罪二句。]

條例/tiaoli 13

各直省審理年老廢疾翻控之案。實係挾嫌挾忿。 圖詐圖賴。或恃係老疾。自行翻控。審明實係虛誣。罪應軍流以上者。即行實發。一概不准收贖。儻訊明實因尊長被害。並痛子情切。懷疑具控。及聽從主使出名誣控。到官後供出主使之人。俱准其收贖一次。若不將主使之人供明。不准收贖。 [謹案此條嘉慶二十三年定。]

linian shili 歷年事例

1673題准。直省人犯。已經咨解到部。告稱年老殘疾。概不准行。

題准。直省人犯。已經咨解到部。告稱年老殘疾。概不准行。

1725諭。嗣後年逾七十之人。有罪犯發遣者。著另行具奏。

諭。嗣後年逾七十之人。有罪犯發遣者。著另行具奏。

1732刑部議覆丁乞三仔毆死丁狗子一案。奉旨。丁乞三仔年僅十四。為已死丁狗子欺陵。拾石回擲。適傷殞命。情有可原。著從寬發落。

刑部議覆丁乞三仔毆死丁狗子一案。奉旨。丁乞三仔年僅十四。為已死丁狗子欺陵。拾石回擲。適傷殞命。情有可原。著從寬發落。

1745年議准。廢疾之中。折一手一足之類。舉動行走。均不便利。犯法尚少。獨有瞎一目之徒。雖五官不全。而瞻視行動。皆與常人無殊。好勇鬪狠。穿窬不法。亦與常人無異。一遇犯案到官。得以照廢疾律定擬收贖。若輩遂以鞭扑不加。遠戍可免。益為得計。徑肆行無忌矣。近日案件。有一人於數月之內。而犯旗逃四次。又行竊四次。皆於律文逐案分別准予免罪收贖。以此而推。雖再犯數百次。亦終底於收贖而已。若不奏請改正。則矜恤適以長姦。殊非刑期無刑之意。嗣後除老幼暨折一肢之廢疾。仍照律收贖。毋庸置議外。其瞎一目者。不得以廢疾論。有犯軍流徒杖等罪。皆照所犯罪名充配的決。仍於名例老幼廢疾條內。刪去瞎一目三字。再鬪毆律內載折跌人肢體及瞎一目者。小註云。皆成廢疾杖一百徒三 年等語。蓋以壞人面目。與折人手足。厥罪維均。皆滿擬城旦。應仍照律辦理。但小註皆成廢疾四字。並即移於折跌人肢體一句之下。庶犯罪者不致儌幸漏網。而律法亦為平允矣。

年議准。廢疾之中。折一手一足之類。舉動行走。均不便利。犯法尚少。獨有瞎一目之徒。雖五官不全。而瞻視行動。皆與常人無殊。好勇鬪狠。穿窬不法。亦與常人無異。一遇犯案到官。得以照廢疾律定擬收贖。若輩遂以鞭扑不加。遠戍可免。益為得計。徑肆行無忌矣。近日案件。有一人於數月之內。而犯旗逃四次。又行竊四次。皆於律文逐案分別准予免罪收贖。以此而推。雖再犯數百次。亦終底於收贖而已。若不奏請改正。則矜恤適以長姦。殊非刑期無刑之意。嗣後除老幼暨折一肢之廢疾。仍照律收贖。毋庸置議外。其瞎一目者。不得以廢疾論。有犯軍流徒杖等罪。皆照所犯罪名充配的決。仍於名例老幼廢疾條內。刪去瞎一目三字。再鬪毆律內載折跌人肢體及瞎一目者。小註云。皆成廢疾杖一百徒三 年等語。蓋以壞人面目。與折人手足。厥罪維均。皆滿擬城旦。應仍照律辦理。但小註皆成廢疾四字。並即移於折跌人肢體一句之下。庶犯罪者不致儌幸漏網。而律法亦為平允矣。

1754刑部題湖北安陸縣民吳太安起意將伊故甥尹輝宸妻吳氏改嫁。吳氏不從。又令尹輝先強搶送至陳長綸家。吳氏堅不成婚。投繯殞命。吳太安應發邊衞充軍。年逾七旬。照例收贖一案。奉旨。吳氏矢志守節。吳太安起意改嫁。又令尹輝先強搶背送。以致投繯。則吳氏之死。實吳 太安威逼所致。豈得以年逾七旬。照例收贖。夫收贖固屬定例。亦眚災之謂耳。若不問所犯輕重。一胥吏察例奉行足矣。拘牽墨守。何以慰幽魂而發濳德。此本著發還另議。嗣後有似此者。當按其情罪覈實請旨。

刑部題湖北安陸縣民吳太安起意將伊故甥尹輝宸妻吳氏改嫁。吳氏不從。又令尹輝先強搶送至陳長綸家。吳氏堅不成婚。投繯殞命。吳太安應發邊衞充軍。年逾七旬。照例收贖一案。奉旨。吳氏矢志守節。吳太安起意改嫁。又令尹輝先強搶背送。以致投繯。則吳氏之死。實吳 太安威逼所致。豈得以年逾七旬。照例收贖。夫收贖固屬定例。亦眚災之謂耳。若不問所犯輕重。一胥吏察例奉行足矣。拘牽墨守。何以慰幽魂而發濳德。此本著發還另議。嗣後有似此者。當按其情罪覈實請旨。

1779四川總督題劉糜子毆傷李子相身死一案。刑部照擬覈覆具題。奉旨。刑部進呈毆傷李子相身死之劉糜子擬絞監候。聲明年僅九嵗。可否減等請旨一本。固屬照例辦理。但所指十嵗以下犯殺人應死者。或係被殺之人。較伊年長。強弱不同。如丁乞三仔之案。自可量從末減。今劉糜子所毆李子相。同係九嵗。且劉糜子因索討胡豆不給。致將李子相毆跌。其理亦曲。若第因其年幼。輒行免死。豈為情法之平。況九嵗幼童。即能毆斃人命。其賦性兇悍可知。尤不宜遽為矜宥。向因戲殺之案。曾諭令刑部將該犯監禁數年。再議減等。以消其桀驁不馴之氣。此等幼童。自當仿照辦理。且擬以應絞監候。原不入於情實。數年後仍可減等。何必亟於寬貸乎。嗣後遇有十嵗以下毆斃之案。如死者長於該犯四嵗以上者。仍照例聲明雙請。若所長止三嵗以下。則年齒相若。不得謂死者恃長欺陵。或齒小者轉較性暴力強。亦情事所有。縱不令其實抵。而監禁數年。亦不為過。著刑部將此例另行定議具奏。劉糜子即照新例行。

四川總督題劉糜子毆傷李子相身死一案。刑部照擬覈覆具題。奉旨。刑部進呈毆傷李子相身死之劉糜子擬絞監候。聲明年僅九嵗。可否減等請旨一本。固屬照例辦理。但所指十嵗以下犯殺人應死者。或係被殺之人。較伊年長。強弱不同。如丁乞三仔之案。自可量從末減。今劉糜子所毆李子相。同係九嵗。且劉糜子因索討胡豆不給。致將李子相毆跌。其理亦曲。若第因其年幼。輒行免死。豈為情法之平。況九嵗幼童。即能毆斃人命。其賦性兇悍可知。尤不宜遽為矜宥。向因戲殺之案。曾諭令刑部將該犯監禁數年。再議減等。以消其桀驁不馴之氣。此等幼童。自當仿照辦理。且擬以應絞監候。原不入於情實。數年後仍可減等。何必亟於寬貸乎。嗣後遇有十嵗以下毆斃之案。如死者長於該犯四嵗以上者。仍照例聲明雙請。若所長止三嵗以下。則年齒相若。不得謂死者恃長欺陵。或齒小者轉較性暴力強。亦情事所有。縱不令其實抵。而監禁數年。亦不為過。著刑部將此例另行定議具奏。劉糜子即照新例行。

1803諭。刑部具題彭啟良等行竊黃文盛家銀物贓逾滿貫一案。因彭啟良係屬癱瘓。定擬絞候。請旨減等擬流。仍行收贖。所辦太覺輕縱。此案彭啟良係首先造意行竊。復窩留分贓。數逾滿貫。即因伊素患癱病。亦止可稍為輕減。若竟由死罪減流。又復准其收贖。未免失之太寬。恐嗣後身有篤疾之人。恃有寬典。均得肆意妄行。冒干法紀。並恐將來賊犯中起意行竊者。捏稱係篤疾之人為首。既可 照例減等收贖。而本犯轉得倖逃法網。適足啟推卸之漸。著大學士九卿將篤疾之人犯如何量減罪名。予以限制。推廣律文。悉心妥議具奏。

諭。刑部具題彭啟良等行竊黃文盛家銀物贓逾滿貫一案。因彭啟良係屬癱瘓。定擬絞候。請旨減等擬流。仍行收贖。所辦太覺輕縱。此案彭啟良係首先造意行竊。復窩留分贓。數逾滿貫。即因伊素患癱病。亦止可稍為輕減。若竟由死罪減流。又復准其收贖。未免失之太寬。恐嗣後身有篤疾之人。恃有寬典。均得肆意妄行。冒干法紀。並恐將來賊犯中起意行竊者。捏稱係篤疾之人為首。既可 照例減等收贖。而本犯轉得倖逃法網。適足啟推卸之漸。著大學士九卿將篤疾之人犯如何量減罪名。予以限制。推廣律文。悉心妥議具奏。

1806山東巡撫題杜七推跌閻狗墊傷身死一案。刑部查律載十嵗以下犯殺人應免死者。擬議奏聞。取自上裁。七嵗以下犯死罪不加刑等語。是七嵗以下犯死罪。與十嵗以下殺人。律內原有差等。條例統言十嵗以下。而於七嵗以下殺人作何辦理之處。未經分別指出。徧查刑部向無辦過七嵗幼童殺人之案。杜七一犯。應否准其依律免罪。抑或照乾隆四十四年劉糜子九嵗殺人之案。監禁數年之處。奏請定奪。並請增纂入例。永遠遵行等因。奉旨。此案杜七年甫七嵗。因七嵗之閻狗討乞蛅虫不允。被毆回推。墊傷殞命。是杜七委係無心戲傷。與該部所引乾隆年閒劉糜子九嵗殺人之案。因索胡豆不給逞兇毆斃人命應行監禁者。情節不同。即伊二人年已及嵗。亦僅科以緩決。況杜七與閻狗俱在齠齡。自應量加矜宥。杜七一犯。著加恩准其一律免罪。

山東巡撫題杜七推跌閻狗墊傷身死一案。刑部查律載十嵗以下犯殺人應免死者。擬議奏聞。取自上裁。七嵗以下犯死罪不加刑等語。是七嵗以下犯死罪。與十嵗以下殺人。律內原有差等。條例統言十嵗以下。而於七嵗以下殺人作何辦理之處。未經分別指出。徧查刑部向無辦過七嵗幼童殺人之案。杜七一犯。應否准其依律免罪。抑或照乾隆四十四年劉糜子九嵗殺人之案。監禁數年之處。奏請定奪。並請增纂入例。永遠遵行等因。奉旨。此案杜七年甫七嵗。因七嵗之閻狗討乞蛅虫不允。被毆回推。墊傷殞命。是杜七委係無心戲傷。與該部所引乾隆年閒劉糜子九嵗殺人之案。因索胡豆不給逞兇毆斃人命應行監禁者。情節不同。即伊二人年已及嵗。亦僅科以緩決。況杜七與閻狗俱在齠齡。自應量加矜宥。杜七一犯。著加恩准其一律免罪。

律/lü 26 | Fanzui shi wei laoji 犯罪時未老疾

凡犯罪時雖未老疾。而事發時老疾者。依老疾論。謂如六十九以下犯罪。年七十事發。或無疾時犯罪。有廢疾後事發。得依老疾收贖。或七十九以下犯死罪。八十事發。或廢疾時犯罪。篤疾時事發。得入上請。八十九犯死罪。九十事發。得入勿論之類。若在徒年限內老疾亦如之。謂如六十九以下徒役三年。役限未滿。年入七十。或入徒時無病。徒役年限內成廢疾。並聽准老疾收贖。以徒一年三百六十日為率。驗該杖徒若干。應贖銀若干。俱照例折役收贖。犯罪時幼小。事發時長大。依幼小論。謂如七嵗犯死罪。八嵗事發。勿論。十嵗殺人。十一嵗事發。仍得上請。十五嵗時作賊。十六嵗事發。仍以贖論。

門第12 | Mingli lü shier 名例律十二

律/lü 27 | Jimo zangwu yi 給沒贓物一

凡彼此俱罪之贓。謂犯受財枉法不枉法。計贓為罪者。及犯禁之物。謂如應禁兵器及禁書之類。則入官。若取與不和。用強生事。逼取求索之贓。並還主。謂恐嚇詐欺強買賣有餘利科斂及求索之類。其犯罪應合籍沒財產。赦書到後。罪人雖在赦前決訖。而家產未曾抄劄入官者。並從赦免。其已抄劄入官守掌。及犯謀反叛逆者。財產與緣坐家口不分已未入官。並不放免。若除謀反謀叛外。罪未處決。籍沒之物雖已送官。但未經分配與人守掌者。猶為未入。其緣坐應流人及本犯家口。雖已入官。若罪人得免罪者。亦從免放。若以贓入罪。正贓現在者。還官主。謂官物還官。私物還主。又若本贓是驢。轉易得馬。及馬生駒。羊生羔。畜產蕃息。皆為現在。其贓已費用者。若犯人身死毋徵。別犯身死者亦同。若不因贓罪而犯別罪。亦有應追財物。如埋葬銀兩之類。餘皆徵之。若計雇工賃錢。私役弓兵和借官車船之類。為贓者。死亦毋徵。其估贓者。皆據犯處地方當時犯時中等物價。估計定罪。若計雇工錢者。一人一 日。為銅錢六十文。其牛馬駝驢車船碾磨店舍之類。照依犯時雇工賃值。計算定罪追還。賃錢雖多。各不得過其本價。謂船價值銅錢一十兩。卻不得追賃值一十一兩之類。其贓罰金銀。並照犯人原供成色。從實追徵。入官給主。若已費用不存者。追徵足色。謂人原盜或取受正贓。金銀使用不存者。並追足色。 [謹案雍正三年。將註內計贓為罪者五字。改為計贓與受同罪者。律文內雇工錢。改為雇工銀。銅錢六十文。改為銀八分五釐五毫。]

tiaoli 條例

條例/tiaoli 1

在京在外問過囚犯。但有還官贓物值銀一十兩以上。監追年久。及入官贓二十兩以上。給主贓三十兩以上。監追一年之上。不能完納者。果全無家產。或變賣已盡。及產雖未盡。止係不堪無人承買者。各勘實。具本犯情罪輕重。監追年月久近。贓數多寡。奏請定奪。若不及前數。及埋葬銀監追一年之上。勘實全無家產者。俱免追。各依原擬發落。 [謹案此條係原例。]

條例/tiaoli 2

在京在外問過囚犯。但有還官贓物值銀一十兩以上。及入官贓二十兩以上。給主贓三十兩以上。監追一年之上。勘實力不能完者。開具本犯情罪輕重。監追年月久近。贓數多寡。每於底彙題請旨定奪。若不及前數。監追一年之上。勘實力不能完者。俱免追。各照擬發落。 [謹案此條乾隆五年刪改。其及埋葬銀四字係五十三年刪。]

條例/tiaoli 3

在京在外應行追贓人犯。除監守盜及搶奪竊盜之贓。並過失殺人應追埋葬銀兩。仍照各本例分別辦理外。但有還官贓物值銀十兩以上。著監追半年。勘實力不能完者。開具本犯情罪輕重。監追年月久近。贓數多寡。按季彙題。請旨定奪。其入官贓二十兩以上。給主贓三十兩以上。亦著監追半年。不及前數。著監追三月。勘實力不能完。俱免著追。一面取結請豁。一面定地解配發落。毋庸聽候部覆。其應監追半年者。除人犯先行發落外。在內由刑部。在外由督撫。仍各於嵗底彙題一次。 [謹案此條道光十二年改定。]

條例/tiaoli 4

凡犯侵欺枉法充軍追贓人犯。所在官司。務嚴限監追。若至一年以上。先將正犯發遣。仍拘的親家屬監追。如無的親家屬。仍將正犯監追。敢有縱令倩人代監。及挨至年遠。輒稱家產盡絕。希圖赦免者。各治以罪。 [謹案此條係原例。雍正三年奏准。侵欺枉法等贓。俱勒限變產完納。 或著落妻子。或將妻子入官。不用監追一年以上。方行發遣。仍監追的親家屬之例。此條刪。]

條例/tiaoli 5

軍官旗軍但有監追入官還官給主贓物值銀十兩以下。半年之上不能完納者。將犯人先發。立功納贖等項各完滿日。還職著役。仍將各人俸糧月糧。照贓數扣除入官還官給主。 [謹案此條係原例。雍正三年奏准。凡有應追銀兩者。軍民一體。不用立功還職。及扣除俸糧之例。此條刪。]

條例/tiaoli 6

問刑衙門以贓入罪。若奏行時估則例開載未盡。及雖係開載而貨物不等。難照原估者。仍照時值擬斷。 [謹案此條係原例。載在五刑律後。雍正三年移附此律。乾隆五年奏明時估則例。並未載入律中。且律稱估贓者。皆據犯處當時中等物價估計定罪。原屬允協。此條刪。]

條例/tiaoli 7

凡州縣自理贖鍰。嵗底造冊申報按察司布按自理贖鍰。嵗底冊報督撫。督撫嵗底彙造清冊題報刑部察覈。其承問各官。應開明罰贖人姓名及所罰數目。曉示各該地方。如有以多報少及隱漏者。督撫叅奏。以貪贓治罪。

條例/tiaoli 8

凡八旗應入官之人。令入各旗辛者庫。其內務府佐領人送入官者。亦照此律入辛者庫。辛者庫人犯入官之罪者。照流罪折枷責結案。

條例/tiaoli 9

凡官役犯贓案內。有虧短價值等項。追給原主。其詐騙逼勒者。被害人自行首告。亦追給原主。督撫科道叅發者。概追入官。 [謹案此三條。均係雍正三年定。]

條例/tiaoli 10

追比貪贓侵挪銀兩。限一年追完。若違限不完者。將承追督催官員照例議處犯人枷號兩月。鞭一百。若限內該旗保送家產盡絕。該部察覈。應豁免者豁免。應入官者。察取本犯及妻並未分家之子人口家產入官。承追督催各官免議。至保送之後。如有隱匿家產事發者。該都統、副都統、叅領、佐領、驍騎校。俱交該部照例議處。領催鞭一百。本犯如係重罪現在監禁者。免枷責。餘俱枷號三月。鞭一百。如都統、副都統、叅領察出者。佐領、驍騎校、仍交部議處。領催鞭一百。如佐領、驍騎校、 領催察出者。承追督催各官。俱免議。本犯仍照前治罪。如本犯自首。則本犯及承追督催各官。俱免議。以上所隱及所首財產俱入官。若承追督催各官。有扶同受賄隱匿者。事發照律從重治罪。至歸旗人員內有應追贓者。限五個月內。該督撫察明家產人口。造冊並人解部。 轉交該旗追贓。其任所有無私置房產。再限地方官六箇月察明。結報後有隱匿發覺者。照例議處。 [謹案此條雍正三年定。]

條例/tiaoli 11

歸旗人員內有應追贓者。限五箇月內。該督撫察明家產人口。造冊並人解部。轉交該旗追贓。其任所有無私置房產。再限地方官六箇月察明。結報後有隱匿發覺者。交部議處。 [謹案乾隆五年以前例 所稱。或業經改定。或載入別條。均應刪除。惟將歸旗人員交旗追贓之處。立為專條。]

條例/tiaoli 12

凡應籍沒家產者。照律遵行。惟軍機犯罪。於所籍沒家產內除妾婢外。照依兵丁例、仍給器械及人口三對。馬三匹。牛三頭。 [謹案此條雍正三年定。乾隆五年奏明。軍機犯罪。律內並無籍沒家產之條。所稱除妾婢外給予人口馬牛者。自指本犯已經免罪者而言。夫本犯既已免罪。則入官之家口。及未入官之財產。按律俱在赦免之列。但給人口三對馬三匹牛三頭。與律不符。且所籍沒家產內。如無人口馬牛。豈又另行給予乎。此條刪。]

條例/tiaoli 13

凡倉庫銀穀。督撫司道知府。年底以實在無欠申報。保題後有虧空。知府即行報叅者。免其分賠。如不行報叅。別經發覺者。先著落虧空官追取。若虧空官家產盡絕者。著落保題之上司官均行賠補。至起解銀兩及漕糧等項。如有虧空者。將解官運官審明追取。如家產盡絕。亦著落該管上司官均行賠補。若有藉端需索等弊。亦許下屬官通報叅究治罪。 [謹案此條雍正三年定。乾隆五年。查雍正六年奏定挪移之案。其知府通同徇隱。及明知虧空不行報叅反為設方彌補之巡撫司道。方令分賠。如係侵欺。免其分賠。此條刪。]

條例/tiaoli 14

凡各省贓罰贖鍰私鹽變價等項銀兩起解者。免其具批刑科。仍照例具批刑部。限文到三日內即行查收。儻書役人等指稱估驗挂號等項名色勒索。及棍徒包攬代交。俱從重治罪。係官交與吏部嚴行議處。再各省解官不親身到部投批。尋覓包攬之人。遲延生事。刑部指名題叅。交與該部嚴查議處。 [謹案此條雍正三年定。乾隆五年。查雍正十二年奏准將直隸贓罰等項。徑解戶部。此條刪。]

條例/tiaoli 15

凡直隸各省八旗滿洲蒙古漢軍行追贓罰侵挪等項銀兩穀石。該督撫將追完庫存銀兩。於本年內解部。如不起解。刑部將承追督催各官、並出結之布政司等官題叅。從重治罪。其各省督撫各旗都統。務於年底將已未完數目。備造清冊二本。奏聞送部查覈。如逾限不完及不造冊具題。將怠玩各官送叅。交與該部查議。若督撫都統徇庇屬員。不行送叅。該部將該督撫都統指名題叅。 [謹案此條雍正三年定。乾隆五年。查例無將承追等官治罪之條。應載吏兵二部處分則例。此條刪。]

條例/tiaoli 16

虧空貪贓官吏。一應追賠銀兩。該督撫委清查官產之員會同地方官。令本犯家屬將田房什物呈明時價。當堂公同確估。詳登冊記。申報上司。仍令本犯家屬眼同售賣完項。如有侵漁需索等弊。許該犯家屬並買主首告。將侵漁需索之官吏。照侵盜錢糧及受枉法贓律治罪。

條例/tiaoli 17

田房產業。一經入官。即令本犯家屬將契券呈堂出業。該管官眼同原主秉公估定。開明價值。出示速售。有願買者。即給予印照。不許原主勒索找價。仍令買主出具並無假冒影射甘結存卷。如該管官縱容原主據占影射。將據占之家屬。影射之父兄。俱照隱瞞入官財物律、坐贓治罪。該管官並該上司、俱照例分別議處。如並無影射等弊。首告之人捏詞陷害。按律反坐。至所典房地及質當物件。勒限令原主取贖。歸還原本。如逾限不贖。即開明原本價值。 出示招賣。

條例/tiaoli 18

八旗催追侵貪銀兩。如逾限不完。將伊家產變價交官。若承變限滿。尚無售主。照虧欠之數。將家產估價入官抵項。其家產不能抵完者。該叅佐領等據實呈報管旗都統等具奏。將本犯交部照原擬發落。現在家產盡行入官。 [謹案此三條均雍正七年定。]

條例/tiaoli 19

虧空貪贓官吏應追銀兩。先行勒限嚴追。如逾限無完。應查報家產者。該管地方官。令本犯家屬將田房產業呈繳典買原契。確估價值。申報上司變賣完項。地方官吏如有將入官田房私租於人。將租息入己者。依守掌在官財物律治罪。照數追賠。至田房產業入官之後。出示招變。有願買者。即給予印照。不許原主勒索找價。如係典當房地。按其價值數目。照變產之例。分別勒限。令原主取贖。如逾限不贖。即開明原典當價值。出示招賣。 [謹案此條係乾隆五年將前三條修併。因虧空之項。先應勒限嚴追。如逾限無完。始行查產還項。原例未將限滿查產之後聲明。此條已為分析。進呈後遵旨照舊分列三條。將此條刪除。]

條例/tiaoli 20

地方官吏有將入官田房私租於人者。 除照數追賠外。仍照侵盜錢糧例治罪。其未經定例以前。官吏有私租之處。免其治罪。按年照數賠補。其一應變賣什物。俱勒限一年。眼同本犯家屬照數變賣。如逾限未變。器皿衣服。仍於本地方勒變。一應金銀珠玉等物。兌明分兩數目。造具清冊。眼同本犯家屬封固。出具並無更換印甘各結。解交藩庫。遇有便員附搭解部。轉交崇文門變價。若有竊換等弊。許家人及旁人首告。加倍追賠。仍照侵盜錢糧例治罪。 [謹案此條雍正七年定。乾隆四十二年。將 其未經定例以前四句節刪。印甘各結下增具文二字。]

條例/tiaoli 21

應變田房產業。估價一千兩以上。限一年變完。其僻小州縣。有一千兩以上之產。及通都大邑。價值數千兩以上者。令該督撫酌量分作二年或三年完解。其分作二年者。先交價銀一半。分作三年者。先交價銀三分之一。即令售主管業。其餘銀兩。於該年限內交清。給予印照。該管官先將分年完解之處。詳明上司咨部。所收銀兩。逐年解交藩庫。出具庫收。送部查覈。如完解不及該年分數。及二年三年以後不完者。將地方官查叅。交部按年分別議處。若於一年限內追完。及全完數千兩以上者。交部分別議敘。 [謹案此條雍正七年定。已入吏部處分則例。乾隆五年刪。]

條例/tiaoli 22

刑部凡有應交司坊官承追贓銀及變產等案。俱行文都察院劄行該城御史、轉交司坊官辦理。如逾限追變不完。該城御史即將司坊職名。呈報都察院題叅。交部議處。 [謹案此條雍正十二年定。專為叅處司坊官承追不力而設。無關刑例。乾隆五年刪。]

條例/tiaoli 23

斷付死者之財產。遇赦不得免追。 [謹案此條乾隆五年定。]

條例/tiaoli 24

刑部現審案內。凡行追贓罰贓變贓贖銀兩。承追各官。俱各定限一年追完。如逾限不行追交。該部即行查叅。將承追各官照例議處。 [謹案此條乾隆十年定。]

條例/tiaoli 25

刑部現審案內、違例入官住房鋪面各項房屋。 於定案後徑咨戶部辦理。刑部毋庸估變。 [謹案此條道光五年定。]

條例/tiaoli 26

凡追贓人犯。除侵貪官吏。仍照例限監追外。其搶奪竊盜之贓。著地方官於定案之日。嚴行比追。如果力不能完。即將本犯治罪。隨時取結詳報。分別題咨豁免。 [謹案此條乾隆二十年定。]

條例/tiaoli 27

州縣有盜劫庫項。除失事之員照數補還者。毋庸另議外。或本人身故產絕。力難完繳者。即照州縣虧空之例。令該管上司分賠。 [謹案此條乾隆二十五年定。]

條例/tiaoli 28

革漢軍官員。有應完款項。俱照定限著追。如為數多者。酌量展限完納。如逾限不完。即將該員解旗治罪。 [謹案此條。係乾隆二十七年遵旨定例。]

條例/tiaoli 29

凡命案內減等發落人犯。應追埋葬銀兩。勒限三月追完。有物產可抵者。亦著於限內變交。如審係十分貧難者。量追一半。給付屍親收領。若限滿勘實力不能完。將該犯即行發配。一面取具地鄰親族甘結。該地方官詳請督撫覈實咨請豁免。如有隱匿發覺者。地鄰人等均照不應重律治罪。地方官照例議處。 [謹案此條係乾隆二十八年定。道光十二年。因疏通滯獄。改勒限三箇月追完為勒限一箇月追完。 ]

條例/tiaoli 30

緣事獲罪。應行查抄資產。而兄弟未經分產者。將所有產業查明。按其兄弟人數。分股計算。如家產值銀十萬。兄弟五人。每股應得二萬。止將本犯名下應得一股入官。其餘兄弟名下應得者。概行給予。 [謹案此條乾隆五十三年遵旨定例。]

條例/tiaoli 31

凡內外官員名下應追因公覈減借欠等項。及該員本係分賠代賠。經地方官查明結報家產盡絕無力完繳者。俱照例題豁。毋庸再於同案各員名下攤追。 [謹案此條乾隆五十年遵旨定例。]

條例/tiaoli 32

竊盜各案。查出盜賊名下資財什物。俱給事主收領。其盜劫之案。有已經獲犯、而原贓未能起獲。數在一百兩以內者。著落地方官罰賠。如數百兩至千兩以上者。令地方官罰賠十之一二。 [謹案此條乾隆六十年遵旨定例。]

條例/tiaoli 33

竊盜案內無主贓物。及一切不應給主之贓。如係金珠人薓等物。交內務府。銀錢及銅鐵鉛錫等項。有關鼓鑄者。交戶部。硫磺焰硝及甎石木植等物。有關營造者。交工部。洋藥及鹽酒等項。有關稅務者。交崇文門。其餘器皿衣飾及馬羸牲畜。一應雜貨。均行文都察院劄行該城御史。督同司坊官當堂估值變價。交戶部彙題。並將變價數目。報都察院及刑部查覈。儻有弊混及變價不完。由該御史查叅。 [謹案此條同治九年定。]

條例/tiaoli 34

盜劫之案。查出盜犯名下資財什物。俱給事主收領。其有已經獲犯、而原贓未能起獲。數在一百兩以內者。著落地方官罰賠。如數百兩至千兩以上者、令地方官罰賠十分之一二。尋常竊案。不在此例。 [謹案此條嘉慶六年改定。]

linian shili 歷年事例

1652議准。凡贓罰銀。刑部按季造冊咨送戶部。專官管理。稽察完欠。直隸責成道員及推官。各省責成按察司及推官。統計歷年未完贓罰變價等銀。立限嚴催。逾限不完。照分數議處。每年察叅一次。

議准。凡贓罰銀。刑部按季造冊咨送戶部。專官管理。稽察完欠。直隸責成道員及推官。各省責成按察司及推官。統計歷年未完贓罰變價等銀。立限嚴催。逾限不完。照分數議處。每年察叅一次。

1655議准。贓罰變價。承追推官州縣官估勘不實者。各降職一級分賠。

議准。贓罰變價。承追推官州縣官估勘不實者。各降職一級分賠。

1662諭。凡應追贓罪等項銀兩年久不完者。該管官察明果係家產盡絕。即行具題。將本犯入官。不必復行追銀。又題准。欠贓正犯身故。家產盡絕者。贓銀免追。妻亦免入官。

諭。凡應追贓罪等項銀兩年久不完者。該管官察明果係家產盡絕。即行具題。將本犯入官。不必復行追銀。又題准。欠贓正犯身故。家產盡絕者。贓銀免追。妻亦免入官。

1665覆准。凡贓 罪流徒笞杖等犯。若因家產盡絕。即令入官。較之原罪反重。仍照原罪的決。免其入官。 又覆准。凡貪官蠹役贓罰銀。果家產盡絕不能完納。在赦前者。免其入官。在赦後者。仍將本犯入官。

覆准。凡贓 罪流徒笞杖等犯。若因家產盡絕。即令入官。較之原罪反重。仍照原罪的決。免其入官。 又覆准。凡貪官蠹役贓罰銀。果家產盡絕不能完納。在赦前者。免其入官。在赦後者。仍將本犯入官。

1666覆准。凡侵盜錢糧贓重罪至死者。照例正法。所侵錢糧。勒限一年追完。如不完。將妻及未分家之子。並家口財產入官。其流罪以下所侵錢糧。限六 箇月追完。如不完。將本犯並妻及未分家之子流徙上陽堡。家口財產變價入官。若此等人犯 遇赦免罪追贓者。亦限一年追完。如限內不能完者。將本犯及妻並未分家之子。仍分別入官 流徙。

覆准。凡侵盜錢糧贓重罪至死者。照例正法。所侵錢糧。勒限一年追完。如不完。將妻及未分家之子。並家口財產入官。其流罪以下所侵錢糧。限六 箇月追完。如不完。將本犯並妻及未分家之子流徙上陽堡。家口財產變價入官。若此等人犯 遇赦免罪追贓者。亦限一年追完。如限內不能完者。將本犯及妻並未分家之子。仍分別入官 流徙。

1667題准。推官已經奉裁。贓罰銀責成知府管理。

題准。推官已經奉裁。贓罰銀責成知府管理。

1673覆准。凡追比侵盜錢糧犯人贓私。如果家產盡絕不能完納。該督撫取結具題。免其追贓。並免其入官流徙。若家產未盡。徇庇捏結者。從重議處。其追贓限期。俱改限一年。

覆准。凡追比侵盜錢糧犯人贓私。如果家產盡絕不能完納。該督撫取結具題。免其追贓。並免其入官流徙。若家產未盡。徇庇捏結者。從重議處。其追贓限期。俱改限一年。

1675覆准。凡應追贓銀。在直省者。該督撫責令府州縣官嚴追。在旗下者。該都統副都統責令佐領驍騎校等嚴追。如承追官遲延以致逾限不完者。督撫都統副都統題叅。送部議處。不行題叅送部者。一併議處。又議准。經徵經催贓贖錢糧。初叅州縣官欠不及一分者。停升督催。欠一分者。罰俸六月。欠二分者。罰俸一年。欠三分者。降俸一級。欠四分者。降俸二級。欠五分者。降職一級。欠六分者。降職二級。欠七分者。降職三級。欠八分者。降職四級。俱帶罪督催。完日開復。欠九分十分者革職。司道府直隸州官欠不及一分者。停升督催。欠一分者。罰俸三月。欠二分者。罰俸六月。欠三分者。罰俸一年。欠四分者。降俸一級。欠五分者。降俸二級。欠六分者。降職一級。欠七分者。降職二級。欠八分者。降職三級。欠九分者。降職四級。俱帶罪督催。完日開復。 欠十分者革職。巡撫欠不及一分者。停升督催。欠一二分者。罰俸三月。欠三分者。罰俸六月。欠四分者。罰俸一年。欠五分者。降俸一級。欠六分者。降俸二級。欠七分者。降職一 級。欠八分以上者。降職二級。俱帶罪督催。完日開復。署印官欠不及一分者。免議。欠一二分者。罰俸三月。欠三四分者。罰俸六月。欠五六分者。罰俸九月。欠七八分者。罰俸一 年。欠九分十分者。降一級調用。署印不及一月者。免議。叅後州縣官限一年內全完。司道府直隸州官限一年半。如不完。原欠不及一分者。罰俸一年。欠一二分者。降三級調用。欠三四分者。降四級調用。欠五六分者。降五級調用。欠七八分者。革職。巡撫限二年全完。如不完。原欠不及一分者。罰俸一年。欠一二分者。降二級調用。欠三四分者。降三級調用。欠五六分者。降四級調用。欠七八分者。降五級調用。欠九分十分者。革職。接徵接催官。以到任日為始。州縣官限一年催完。司道府直隸州官限一年半。巡撫限二年。如不能完。各照初叅例處分。又議准。侵盜錢糧官役。仍以命下之日為始。限一年追完。如不完。將本犯及妻未分家之子並家口財產。入官流徙。其旗下人亦照此例。流罪准折枷號鞭責。至官役貪贓銀兩應追入官者。亦照侵欺錢糧例遵行。承追官將犯人可變之家產。不行折變。或值多變少。或有需索掯勒等情。在外該督撫。旗下該都統副都統。指名題叅。從重議處。

覆准。凡應追贓銀。在直省者。該督撫責令府州縣官嚴追。在旗下者。該都統副都統責令佐領驍騎校等嚴追。如承追官遲延以致逾限不完者。督撫都統副都統題叅。送部議處。不行題叅送部者。一併議處。又議准。經徵經催贓贖錢糧。初叅州縣官欠不及一分者。停升督催。欠一分者。罰俸六月。欠二分者。罰俸一年。欠三分者。降俸一級。欠四分者。降俸二級。欠五分者。降職一級。欠六分者。降職二級。欠七分者。降職三級。欠八分者。降職四級。俱帶罪督催。完日開復。欠九分十分者革職。司道府直隸州官欠不及一分者。停升督催。欠一分者。罰俸三月。欠二分者。罰俸六月。欠三分者。罰俸一年。欠四分者。降俸一級。欠五分者。降俸二級。欠六分者。降職一級。欠七分者。降職二級。欠八分者。降職三級。欠九分者。降職四級。俱帶罪督催。完日開復。 欠十分者革職。巡撫欠不及一分者。停升督催。欠一二分者。罰俸三月。欠三分者。罰俸六月。欠四分者。罰俸一年。欠五分者。降俸一級。欠六分者。降俸二級。欠七分者。降職一 級。欠八分以上者。降職二級。俱帶罪督催。完日開復。署印官欠不及一分者。免議。欠一二分者。罰俸三月。欠三四分者。罰俸六月。欠五六分者。罰俸九月。欠七八分者。罰俸一 年。欠九分十分者。降一級調用。署印不及一月者。免議。叅後州縣官限一年內全完。司道府直隸州官限一年半。如不完。原欠不及一分者。罰俸一年。欠一二分者。降三級調用。欠三四分者。降四級調用。欠五六分者。降五級調用。欠七八分者。革職。巡撫限二年全完。如不完。原欠不及一分者。罰俸一年。欠一二分者。降二級調用。欠三四分者。降三級調用。欠五六分者。降四級調用。欠七八分者。降五級調用。欠九分十分者。革職。接徵接催官。以到任日為始。州縣官限一年催完。司道府直隸州官限一年半。巡撫限二年。如不能完。各照初叅例處分。又議准。侵盜錢糧官役。仍以命下之日為始。限一年追完。如不完。將本犯及妻未分家之子並家口財產。入官流徙。其旗下人亦照此例。流罪准折枷號鞭責。至官役貪贓銀兩應追入官者。亦照侵欺錢糧例遵行。承追官將犯人可變之家產。不行折變。或值多變少。或有需索掯勒等情。在外該督撫。旗下該都統副都統。指名題叅。從重議處。

1676議准。凡侵盜錢糧人犯。家產未盡。地方官 徇庇捏結者。降四級調用。轉詳官降二級調用。督撫降一級留任。

議准。凡侵盜錢糧人犯。家產未盡。地方官 徇庇捏結者。降四級調用。轉詳官降二級調用。督撫降一級留任。

1686議准。凡官役贓罰侵欺挪移等項錢糧。係刑部題覆審擬應追者。俱令刑部行追。將追完銀兩。嵗底彙送戶部入庫收儲。

議准。凡官役贓罰侵欺挪移等項錢糧。係刑部題覆審擬應追者。俱令刑部行追。將追完銀兩。嵗底彙送戶部入庫收儲。

1700議准。嗣後一應錢糧米石。如有虧空。著落虧空官員追取。再有實係家產盡絕不能完納者。保題之日。著落嵗底以實係現在申報之上司追完。

議准。嗣後一應錢糧米石。如有虧空。著落虧空官員追取。再有實係家產盡絕不能完納者。保題之日。著落嵗底以實係現在申報之上司追完。

1701覆准。各省承審之案。俱扣除封印日期。承追之案。不扣除封印日 期。

覆准。各省承審之案。俱扣除封印日期。承追之案。不扣除封印日 期。

1704議准。嗣後凡一應錢糧米石。虧空在三十九年定例以前者。止著落虧空官員追完。免其上司分賠。若虧空錢糧米石。雖在三十九年定例以前。而事發在三十九年以後者。如虧空官員家產盡絕。保題之日。仍應著落彼時嵗底盤查捏報保題銀米、實係現在之上司各官名下分賠。

議准。嗣後凡一應錢糧米石。虧空在三十九年定例以前者。止著落虧空官員追完。免其上司分賠。若虧空錢糧米石。雖在三十九年定例以前。而事發在三十九年以後者。如虧空官員家產盡絕。保題之日。仍應著落彼時嵗底盤查捏報保題銀米、實係現在之上司各官名下分賠。

1707議准。凡有管民地方官員。借用官銀不能依限還完者。該督撫題叅。令其離任。限一年還完開復。若逾限不能還完。革職。旗員交與該旗催令還完。漢官交與該督撫催令還完。

議准。凡有管民地方官員。借用官銀不能依限還完者。該督撫題叅。令其離任。限一年還完開復。若逾限不能還完。革職。旗員交與該旗催令還完。漢官交與該督撫催令還完。

1708題准。凡代賠正項錢糧。俱不准十年續完。又覆准。行追官員借欠官庫銀兩。文職不完者離任。武職留任還完。

題准。凡代賠正項錢糧。俱不准十年續完。又覆准。行追官員借欠官庫銀兩。文職不完者離任。武職留任還完。

門第13 | Mingli lü shisan 名例律十三

律/lü 27 | Jimo zangwu er 給沒贓物二

linian shili 歷年事例

1712議准。外省知州知縣。如有虧欠錢糧。該督撫審明。即著落該犯家產變賠。如係旗員。該督撫勒限查明家口。備造清冊。取具該地方官不致容隱遺漏印結解部。刑部按冊交與該旗查追。儻有不肖問官。以侵欺審作挪移。或將伊任所家產嚇索殆盡。並聽該犯任意將奴僕放出為民。及私自藏匿者。將承問嚇索出結造冊各官。並失察各上司。一併題叅。從重治罪。至該犯有無房地家口。該旗自應嚴查追變。如有在屯莊偷賣房地。謊稱借貸親戚者。一經發覺。將該管官亦照例題叅。從重治罪。

議准。外省知州知縣。如有虧欠錢糧。該督撫審明。即著落該犯家產變賠。如係旗員。該督撫勒限查明家口。備造清冊。取具該地方官不致容隱遺漏印結解部。刑部按冊交與該旗查追。儻有不肖問官。以侵欺審作挪移。或將伊任所家產嚇索殆盡。並聽該犯任意將奴僕放出為民。及私自藏匿者。將承問嚇索出結造冊各官。並失察各上司。一併題叅。從重治罪。至該犯有無房地家口。該旗自應嚴查追變。如有在屯莊偷賣房地。謊稱借貸親戚者。一經發覺。將該管官亦照例題叅。從重治罪。

1714議准。嗣後追賠贓銀及分賠等項。文到之日。定限一年。斬絞等犯。將侵盜贓銀通完。比免死減等例、再減一等。軍流等犯俱免罪。追完三百兩以上。承追官每案紀錄一次。督催知府、直隸州、每三案紀錄一次。道員、每五案紀錄一次。督、撫布、按、每 十案紀錄一次。不完。承追官罰俸一年。督催知府、直隸州、罰俸六月。司、道、督、撫、罰俸三月。再限一年追完。死罪軍流等犯減等。若不完。軍流充配。死罪監追。承追官降一級留任。督催知府、直隸州、罰俸 一年。司、道、督、撫、罰俸六月。再限一年。著落妻子追賠。限內能追完。承追官開復。若不完。承追官調用。督催知府、直隸州、降一級留任。司、道、督、撫、罰俸一年。如果 家產盡絕。保題豁免。儻題後另有財產人口入官。出結官革職。督催知府、直隸州、降二級 調用。司、道、降一級留任。督、撫、罰俸一年。所欠銀米。出結官賠補。武職官。照文官例議處。其交旗死罪人犯仍監候。軍流等犯暫停枷責。限一年通完。免其枷責。佐領、驍騎校、每案紀錄一次。叅領、三案紀錄一次。都統、副都統、十案紀錄一次。若不完。將犯人 枷責。佐領、驍騎校、罰俸一年。叅領、罰俸六月。都統、副都統、罰俸三月。再限一年不 完。佐領、驍騎校、降一級留任。叅領、罰俸一年。都統、副都統、罰俸六月。再限一年追 完。佐領、驍騎校、開復。不完。佐領、驍騎校、降二級調用。叅領、降一級留任。都統、 副都統、罰俸一年。犯人內實係家產盡絕。保題豁免。題後有財產人口。佐領、驍騎校。革職。叅領、降二級調用。都統、副都統、罰 俸一年。財產入官。銀米著落佐領、驍騎校、賠補。又承追官不著落犯人妻子。將親族濫行追賠者、革職。其歷年行追銀兩米穀。文到之日。照現議例扣限追賠。又諭。該管上司官員。如有逼勒出結之事。屬官不行出首者。著從重治罪。

議准。嗣後追賠贓銀及分賠等項。文到之日。定限一年。斬絞等犯。將侵盜贓銀通完。比免死減等例、再減一等。軍流等犯俱免罪。追完三百兩以上。承追官每案紀錄一次。督催知府、直隸州、每三案紀錄一次。道員、每五案紀錄一次。督、撫布、按、每 十案紀錄一次。不完。承追官罰俸一年。督催知府、直隸州、罰俸六月。司、道、督、撫、罰俸三月。再限一年追完。死罪軍流等犯減等。若不完。軍流充配。死罪監追。承追官降一級留任。督催知府、直隸州、罰俸 一年。司、道、督、撫、罰俸六月。再限一年。著落妻子追賠。限內能追完。承追官開復。若不完。承追官調用。督催知府、直隸州、降一級留任。司、道、督、撫、罰俸一年。如果 家產盡絕。保題豁免。儻題後另有財產人口入官。出結官革職。督催知府、直隸州、降二級 調用。司、道、降一級留任。督、撫、罰俸一年。所欠銀米。出結官賠補。武職官。照文官例議處。其交旗死罪人犯仍監候。軍流等犯暫停枷責。限一年通完。免其枷責。佐領、驍騎校、每案紀錄一次。叅領、三案紀錄一次。都統、副都統、十案紀錄一次。若不完。將犯人 枷責。佐領、驍騎校、罰俸一年。叅領、罰俸六月。都統、副都統、罰俸三月。再限一年不 完。佐領、驍騎校、降一級留任。叅領、罰俸一年。都統、副都統、罰俸六月。再限一年追 完。佐領、驍騎校、開復。不完。佐領、驍騎校、降二級調用。叅領、降一級留任。都統、 副都統、罰俸一年。犯人內實係家產盡絕。保題豁免。題後有財產人口。佐領、驍騎校。革職。叅領、降二級調用。都統、副都統、罰 俸一年。財產入官。銀米著落佐領、驍騎校、賠補。又承追官不著落犯人妻子。將親族濫行追賠者、革職。其歷年行追銀兩米穀。文到之日。照現議例扣限追賠。又諭。該管上司官員。如有逼勒出結之事。屬官不行出首者。著從重治罪。

1716題准。虧空贓贖等項銀兩。雲南等七省。照舊例留充兵餉。俟底造冊報部查覈。直隸、江南、浙江、湖廣、江西、河南、山東、山西各省。停其陸續彙解。各省於底將追得銀兩。彙齊解送刑部確查。交送戶部。儻一年內追得銀兩。或藉端推諉不解者。查明題叅治罪。

題准。虧空贓贖等項銀兩。雲南等七省。照舊例留充兵餉。俟底造冊報部查覈。直隸、江南、浙江、湖廣、江西、河南、山東、山西各省。停其陸續彙解。各省於底將追得銀兩。彙齊解送刑部確查。交送戶部。儻一年內追得銀兩。或藉端推諉不解者。查明題叅治罪。

1718議准。大宛二縣、五方雜處。各省寄籍者多。且二縣事務繁冗。將承追督催各案。俱仍照舊例處分。拕欠銀米穀石之人。仍照部內所定。限內全完者、或減等或免罪。不完者、照原擬即行治罪之例、遵行。如該縣不著力行追。徇情推諉。一併從重治罪。將犯人不行賠還之項。俱著該縣賠還。又議准。入官財產。該督撫照例勒限追取。若希圖本身輕脫。將無干之人、肆行誣賴者。從重治罪。仍著落伊身追取。承追官徇庇正犯、拕累無干者。亦交該部嚴加議處。

議准。大宛二縣、五方雜處。各省寄籍者多。且二縣事務繁冗。將承追督催各案。俱仍照舊例處分。拕欠銀米穀石之人。仍照部內所定。限內全完者、或減等或免罪。不完者、照原擬即行治罪之例、遵行。如該縣不著力行追。徇情推諉。一併從重治罪。將犯人不行賠還之項。俱著該縣賠還。又議准。入官財產。該督撫照例勒限追取。若希圖本身輕脫。將無干之人、肆行誣賴者。從重治罪。仍著落伊身追取。承追官徇庇正犯、拕累無干者。亦交該部嚴加議處。

1720議准。嗣後承追不及一千兩者。 仍照部定三年之例叅處外。一千兩至五千兩者。以五年為期。每年每案追完二分。五年之內十分全完。免其處分。仍予紀錄二次。完不及二分者。初叅、降俸一級。二叅、罰俸一年三叅、降一級。四叅、又降一級。俱留任。帶罪承追。五年限滿。全完、開復。如不完。照所降之級調用。五千兩以上者。亦以一分為率。勒限五年。初叅不完。降俸二級。二次不完。罰俸一年。三次不完。降一級。四次不完。又降一級。五年限滿。如能完至七分者。准其開復。另行按年起限承追。如完不及一分。照所降之二級調用。接任官、以接任之日起限承追。 如能一年限內全完一千兩以上者。准加一級。追完五千兩以上者。准加二級。追完一萬兩以上者。准加三級。此等加級。如遇別案承追應降調者。准其抵銷。如能限內一年追完一萬五千兩以上者。交與吏部以應升之缺即用。督催各官。如不及一千兩者。亦仍照部定三年之例叅處外。一千兩至五千兩以上者。每案勒限五年。分數督催。遞年完至二分者。免其處分。完不及二分者。知府、直隸州、每案初叅、罰俸六 月。二叅、罰俸九月。三叅、罰俸一年。四叅、降一級留任俱令督催。五年限內。全完、開復。如不完。降二級留任。督撫司道、初叅、罰俸三月。二叅、罰俸六月。三叅、罰俸九月。四叅 、罰俸一年。五年限滿無完。降一級留任。仍令按年起限督催。全完、開復。至在外催追武職官員。及在京交與八旗之案。俱照此例議處。餘俱照吏戶兵刑四部從前所定之例遵行。 又議准。虧空糧米。責成糧道督催。虧空鹽課。責成鹽道督催。其守巡道員。免其併叅。

議准。嗣後承追不及一千兩者。 仍照部定三年之例叅處外。一千兩至五千兩者。以五年為期。每年每案追完二分。五年之內十分全完。免其處分。仍予紀錄二次。完不及二分者。初叅、降俸一級。二叅、罰俸一年三叅、降一級。四叅、又降一級。俱留任。帶罪承追。五年限滿。全完、開復。如不完。照所降之級調用。五千兩以上者。亦以一分為率。勒限五年。初叅不完。降俸二級。二次不完。罰俸一年。三次不完。降一級。四次不完。又降一級。五年限滿。如能完至七分者。准其開復。另行按年起限承追。如完不及一分。照所降之二級調用。接任官、以接任之日起限承追。 如能一年限內全完一千兩以上者。准加一級。追完五千兩以上者。准加二級。追完一萬兩以上者。准加三級。此等加級。如遇別案承追應降調者。准其抵銷。如能限內一年追完一萬五千兩以上者。交與吏部以應升之缺即用。督催各官。如不及一千兩者。亦仍照部定三年之例叅處外。一千兩至五千兩以上者。每案勒限五年。分數督催。遞年完至二分者。免其處分。完不及二分者。知府、直隸州、每案初叅、罰俸六 月。二叅、罰俸九月。三叅、罰俸一年。四叅、降一級留任俱令督催。五年限內。全完、開復。如不完。降二級留任。督撫司道、初叅、罰俸三月。二叅、罰俸六月。三叅、罰俸九月。四叅 、罰俸一年。五年限滿無完。降一級留任。仍令按年起限督催。全完、開復。至在外催追武職官員。及在京交與八旗之案。俱照此例議處。餘俱照吏戶兵刑四部從前所定之例遵行。 又議准。虧空糧米。責成糧道督催。虧空鹽課。責成鹽道督催。其守巡道員。免其併叅。

1722題准。嗣後歷年追完贓庫銀兩。於本年內、務須彙行解部。如仍不起解。將承追督催各官、並出結之布政司。查明題叅。俱交該部從重治罪。又題准。直隸各省八旗、行追贓罰侵挪等項銀米穀石。一年追完若干。未完若干。備造清冊二本。該撫八旗都統副都統等。於嵗底查明具題。

題准。嗣後歷年追完贓庫銀兩。於本年內、務須彙行解部。如仍不起解。將承追督催各官、並出結之布政司。查明題叅。俱交該部從重治罪。又題准。直隸各省八旗、行追贓罰侵挪等項銀米穀石。一年追完若干。未完若干。備造清冊二本。該撫八旗都統副都統等。於嵗底查明具題。

1723議准。赦前侵挪虧空官員。援宥免罪。仍行監禁嚴追果能三年內全完者。免罪釋放。如三年不完。仍行監追。此內果有家產盡絕。不能全完。令該管官保題。交與該部詳查。援引恩詔具題豁免。如該犯別有隱匿家產。查出入官。該管保題各官。一併從重治罪。又議准。直省承追督催官員。如係離署出口辦理軍需者。應委員署理以專責成。若在署兼理軍需者。不得藉軍需名色。推卸承追不力處分。

議准。赦前侵挪虧空官員。援宥免罪。仍行監禁嚴追果能三年內全完者。免罪釋放。如三年不完。仍行監追。此內果有家產盡絕。不能全完。令該管官保題。交與該部詳查。援引恩詔具題豁免。如該犯別有隱匿家產。查出入官。該管保題各官。一併從重治罪。又議准。直省承追督催官員。如係離署出口辦理軍需者。應委員署理以專責成。若在署兼理軍需者。不得藉軍需名色。推卸承追不力處分。

1724議准。凡虧空貪黷之員。在伊親友夥計家、寄頓財物生理者。事發後。若三箇月內首告。免其治罪。將寄頓之贓。補還虧空等項。若不行出首。將寄頓財物之人。照隱匿入官財產律、計贓從重治罪。將寄頓之贓補還虧空外。仍將家產一併查入官。若挾讎妄首者。審實、照訛詐例治罪。又奏准。各省解交刑部贓罰銀兩到時。即換咨交送戶部收明。知會刑部。其刑部案內入官物件應變價者。十兩以上。交崇文門監督變價交戶部。不及十兩之物。該司官與庫官公估變價。其銀存儲刑部庫內。積至萬兩。造冊具題解戶部。

議准。凡虧空貪黷之員。在伊親友夥計家、寄頓財物生理者。事發後。若三箇月內首告。免其治罪。將寄頓之贓。補還虧空等項。若不行出首。將寄頓財物之人。照隱匿入官財產律、計贓從重治罪。將寄頓之贓補還虧空外。仍將家產一併查入官。若挾讎妄首者。審實、照訛詐例治罪。又奏准。各省解交刑部贓罰銀兩到時。即換咨交送戶部收明。知會刑部。其刑部案內入官物件應變價者。十兩以上。交崇文門監督變價交戶部。不及十兩之物。該司官與庫官公估變價。其銀存儲刑部庫內。積至萬兩。造冊具題解戶部。

1725議准。自雍正四年為始。凡有州縣虧空。該督撫審結具題時。將該管上司應否分賠之處。俱行查明。一併具題。若不聲明具題。即將該督撫交吏部照徇庇例、議處。

議准。自雍正四年為始。凡有州縣虧空。該督撫審結具題時。將該管上司應否分賠之處。俱行查明。一併具題。若不聲明具題。即將該督撫交吏部照徇庇例、議處。

1727諭。嗣後有變產還項。較原叅之數浮多者。俱應議還本人。永為定例。又諭。嗣後交完銀兩應減等發落之人。其銀兩全完時。即行具奏請旨。又議准。除侵盜虧空仍照定例外。其分年追賠拕欠各項銀兩。以一年為一限。計應 追之數。均分三限。務令按限交完。現任職員。初限不完者、解任。令同二限銀兩帶罪完納。如照數全完。准以原官補用。若二限內僅完初限銀兩者。仍帶罪追比。或初限二限均不能完。革去職銜。同三限銀兩一併嚴追。此三限內。止完一限者。仍革職嚴追。或完兩限者。復其職銜帶罪完納。能照數全完者。准其開復補用。儻三限均不能完。則交刑部治罪。所欠銀兩。於家屬名下嚴追。至無祿人等。初限不完、監禁。令同二限銀兩一併追比。如照數全完。暫予釋放。若僅完初限銀兩。二限未能全完者。仍監禁追比。或初限二限均不能完。令該旗該地方官將財產查封。同三限銀兩。一併嚴追。此三限內。止完一限者。暫免其變產。或完兩限者。將本身釋放。財產仍行封守。能照數全完者。本身釋放免罪。財產給還。儻三限俱不能完。即將財產入官變賣。本身交刑部治罪。至追比之項有分二年者。一年不完。照初限例處分。二年俱不完。即照三限例治罪。儻二年內完一年之數者再限一年。仍不能完。或完不足數者。即行治罪。

諭。嗣後有變產還項。較原叅之數浮多者。俱應議還本人。永為定例。又諭。嗣後交完銀兩應減等發落之人。其銀兩全完時。即行具奏請旨。又議准。除侵盜虧空仍照定例外。其分年追賠拕欠各項銀兩。以一年為一限。計應 追之數。均分三限。務令按限交完。現任職員。初限不完者、解任。令同二限銀兩帶罪完納。如照數全完。准以原官補用。若二限內僅完初限銀兩者。仍帶罪追比。或初限二限均不能完。革去職銜。同三限銀兩一併嚴追。此三限內。止完一限者。仍革職嚴追。或完兩限者。復其職銜帶罪完納。能照數全完者。准其開復補用。儻三限均不能完。則交刑部治罪。所欠銀兩。於家屬名下嚴追。至無祿人等。初限不完、監禁。令同二限銀兩一併追比。如照數全完。暫予釋放。若僅完初限銀兩。二限未能全完者。仍監禁追比。或初限二限均不能完。令該旗該地方官將財產查封。同三限銀兩。一併嚴追。此三限內。止完一限者。暫免其變產。或完兩限者。將本身釋放。財產仍行封守。能照數全完者。本身釋放免罪。財產給還。儻三限俱不能完。即將財產入官變賣。本身交刑部治罪。至追比之項有分二年者。一年不完。照初限例處分。二年俱不完。即照三限例治罪。儻二年內完一年之數者再限一年。仍不能完。或完不足數者。即行治罪。

1728諭。據鑲藍旗漢軍都統等。將許煓供出一應借伊銀兩人等開錄具奏。大凡此等追比之事。亦當量其情事。若果借券中有憑據者。尚可令其賠還。再如上司官員挾制勒索者。此係干犯國家貪婪之項。亦屬理應追比。至若並無文券中保。止據一面之詞。遽令著落賠還。深為悖謬。許煓先經供出沈廷正收伊銀兩。及行詢問。而許煓之挾讎畏刑誣賴情節。一一顯露。不但此一端也。其曾因親友情誼餽送數十百金者。若照伊所供著落賠償。其中或遇外任人員。雖實未收受。一不承認。勢必至於來京對質。彼稍有餘力之人。誰肯為此數十百金來京質審。無可奈何。止得承認賠償。則是科斂眾人之銀錢。代此等貪婪犯官賠墊。是屬何心。此乃斷不可行之事。八旗內如有類此事件。既無借券中保。捏稱欠伊銀兩開錄具呈者。斷不可准。彼既拕欠銀兩不能完納。 自有彼應得之罪也。著通行曉諭八旗大臣。

諭。據鑲藍旗漢軍都統等。將許煓供出一應借伊銀兩人等開錄具奏。大凡此等追比之事。亦當量其情事。若果借券中有憑據者。尚可令其賠還。再如上司官員挾制勒索者。此係干犯國家貪婪之項。亦屬理應追比。至若並無文券中保。止據一面之詞。遽令著落賠還。深為悖謬。許煓先經供出沈廷正收伊銀兩。及行詢問。而許煓之挾讎畏刑誣賴情節。一一顯露。不但此一端也。其曾因親友情誼餽送數十百金者。若照伊所供著落賠償。其中或遇外任人員。雖實未收受。一不承認。勢必至於來京對質。彼稍有餘力之人。誰肯為此數十百金來京質審。無可奈何。止得承認賠償。則是科斂眾人之銀錢。代此等貪婪犯官賠墊。是屬何心。此乃斷不可行之事。八旗內如有類此事件。既無借券中保。捏稱欠伊銀兩開錄具呈者。斷不可准。彼既拕欠銀兩不能完納。 自有彼應得之罪也。著通行曉諭八旗大臣。

1736奏准。查倉庫錢糧。關繫國帑。如有侵挪虧空等項。定議之後。勒限追補。仍於各旗籍任所嚴行查變。果至家產全無。該管官查明出結。該督撫等覈實具題。准其豁免。儻有隱匿。察出著落分賠。定例最為周密。閒有准其開欠抵補者。必實係本人無可著追。所開確鑿有據。其人又力能償還者。方可追抵補苴。原非著為成例也。有等不肖之員。平日任意侵吞帑項。及至問罪著追。將所有貲財藏匿寄頓。乃混開欠項。竟至盈千累萬。或指稱向時借貸。或捏報餽送抽豐。閱其開抵之數。幾浮應追之項。實皆紙上空言。毫無影響。地方有司。因畏懼考成。利其開抵以緩處分。每有指引該犯導令開報者。又有任聽胥吏夤緣為姦。串通開報。蒙混准追者。甚至有承追之官。受賄徇情。將本犯捏稱家產盡絕。特於案外牽累無干。妄以欠項圖飽慾壑者。舞弊叢姦。不可勝數。而無端受開之身家、遭其牽累者。不知凡幾矣。況如借貸之說。猶或事屬有因。至若餽送一項。必實係上司勒索餽獻。有干功令者。方宜照數追抵。如止因親友餽送。以及過客抽豐。皆出應酬私誼。豈容開欠官追。且所開既非一人。行查輒連數省。往返文移。徒滋案牘。而於國帑究無裨益。嗣後虧空人員。務須按照定例嚴行查追。如實係家產盡絕查明確實者。 准其照例豁免。不許混開借欠等項。希圖搪抵。反得藉端隱匿。脫身事外。其果有借欠可抵 者。必實係近年債負。確有原借券約。中保可憑。被開之人又力能交納者。當堂取具切供。方准追抵。其將年遠無憑書札記簿指為欠項。混請開抵者。概不准行。地方有司。如有因屬託徇情。聽從開欠。妄拏無辜追比。照故勘平人律、治罪。受賄得贓者。計贓以枉法從重論。該管上司、照不據實查報例。知府、直隸州、降二級調用。司道、降一級調用。其因避處分指引開欠者。承追官照藉端將親族濫行著落追賠例、革職。該管上司、照失於查察例。知府、直隸州、降一級留任。司道、罰俸一年。如任其朦朧開報混行追抵者。承追官照不行確查例、降一級調用。該管上司。照據詳轉報例。知府、直隸州、罰俸一年。司道、罰俸六月。至於親友餽送抽豐之類。既無契券可憑。又無中保作據。概停開報。如此則不特混行開抵之弊可除。株連拕累之患得息。而虧空人員。不敢狡思脫卸。於著追帑項。亦不為無裨。

奏准。查倉庫錢糧。關繫國帑。如有侵挪虧空等項。定議之後。勒限追補。仍於各旗籍任所嚴行查變。果至家產全無。該管官查明出結。該督撫等覈實具題。准其豁免。儻有隱匿。察出著落分賠。定例最為周密。閒有准其開欠抵補者。必實係本人無可著追。所開確鑿有據。其人又力能償還者。方可追抵補苴。原非著為成例也。有等不肖之員。平日任意侵吞帑項。及至問罪著追。將所有貲財藏匿寄頓。乃混開欠項。竟至盈千累萬。或指稱向時借貸。或捏報餽送抽豐。閱其開抵之數。幾浮應追之項。實皆紙上空言。毫無影響。地方有司。因畏懼考成。利其開抵以緩處分。每有指引該犯導令開報者。又有任聽胥吏夤緣為姦。串通開報。蒙混准追者。甚至有承追之官。受賄徇情。將本犯捏稱家產盡絕。特於案外牽累無干。妄以欠項圖飽慾壑者。舞弊叢姦。不可勝數。而無端受開之身家、遭其牽累者。不知凡幾矣。況如借貸之說。猶或事屬有因。至若餽送一項。必實係上司勒索餽獻。有干功令者。方宜照數追抵。如止因親友餽送。以及過客抽豐。皆出應酬私誼。豈容開欠官追。且所開既非一人。行查輒連數省。往返文移。徒滋案牘。而於國帑究無裨益。嗣後虧空人員。務須按照定例嚴行查追。如實係家產盡絕查明確實者。 准其照例豁免。不許混開借欠等項。希圖搪抵。反得藉端隱匿。脫身事外。其果有借欠可抵 者。必實係近年債負。確有原借券約。中保可憑。被開之人又力能交納者。當堂取具切供。方准追抵。其將年遠無憑書札記簿指為欠項。混請開抵者。概不准行。地方有司。如有因屬託徇情。聽從開欠。妄拏無辜追比。照故勘平人律、治罪。受賄得贓者。計贓以枉法從重論。該管上司、照不據實查報例。知府、直隸州、降二級調用。司道、降一級調用。其因避處分指引開欠者。承追官照藉端將親族濫行著落追賠例、革職。該管上司、照失於查察例。知府、直隸州、降一級留任。司道、罰俸一年。如任其朦朧開報混行追抵者。承追官照不行確查例、降一級調用。該管上司。照據詳轉報例。知府、直隸州、罰俸一年。司道、罰俸六月。至於親友餽送抽豐之類。既無契券可憑。又無中保作據。概停開報。如此則不特混行開抵之弊可除。株連拕累之患得息。而虧空人員。不敢狡思脫卸。於著追帑項。亦不為無裨。

1762諭。叅革海州知州鄔承顯之子鄔圖麟。等久未歸旗一案。經該旗叅奏。降旨令陳宏謀明白回奏。今據覆奏鄔承顯任內有應追贓項未完。著落伊子等繳還。是以未即回旗。再鄔德麟已入含山縣籍。家口仍留福建舊任。鄔圖麟等並請改入河南孟縣民籍等語。似此逗遛規避。實乃漢軍敝習。不可不亟為整頓。伊等既任外官罷職。如有未完之項。自應勒限速完。實係無力追繳。即當歸旗按律治罪。何得任其遷延在外。藉設措告貸之名。任意游蕩抽豐。馴致滋生事端。何所不有。況該旗已經咨催。飾詞延玩。此在民人。猶不可為訓。何況身為旗人者乎。即以情願改歸民籍而言。現在著有定例。並未稍為禁阻。第伊等或呈請於並無追項之前。或聲明於完欠回旗之後。皆屬可行。若藉此巧為趨避。懸帑項而廢官方。此風斷不可長。嗣後外省叅革漢軍人員。有應完款項者。著於定限內催追。為數過多。酌量展限完納。逾限不完。即將該員等解旗治罪。此案陳宏謀既未准其改籍。並將鄔德麟等押解回旗。該旗可即遵旨辦理。將來有似此者。均照此例行。又議准。嗣後一切命案內。有減等發落應追埋葬銀兩之犯。俱勒限三月。將埋葬銀兩照數追完。如審係十分貧難。照例量追一半。給付屍親收領。或本犯尚有物產可抵。即令於三月限內、速行變交。毋許藉端逗遛。若限滿勘實力不能完者。一面將該犯發配。一面取具地鄰親族供結。州縣官加具印結。詳請督撫覈實。咨請豁免。儻豁免之後如有貲財隱匿。 或經查出。或被屍親告發。將出結之地鄰人等。均照不應重律、治罪。加結之州縣官。照不行查明給結例、罰俸一年。

諭。叅革海州知州鄔承顯之子鄔圖麟。等久未歸旗一案。經該旗叅奏。降旨令陳宏謀明白回奏。今據覆奏鄔承顯任內有應追贓項未完。著落伊子等繳還。是以未即回旗。再鄔德麟已入含山縣籍。家口仍留福建舊任。鄔圖麟等並請改入河南孟縣民籍等語。似此逗遛規避。實乃漢軍敝習。不可不亟為整頓。伊等既任外官罷職。如有未完之項。自應勒限速完。實係無力追繳。即當歸旗按律治罪。何得任其遷延在外。藉設措告貸之名。任意游蕩抽豐。馴致滋生事端。何所不有。況該旗已經咨催。飾詞延玩。此在民人。猶不可為訓。何況身為旗人者乎。即以情願改歸民籍而言。現在著有定例。並未稍為禁阻。第伊等或呈請於並無追項之前。或聲明於完欠回旗之後。皆屬可行。若藉此巧為趨避。懸帑項而廢官方。此風斷不可長。嗣後外省叅革漢軍人員。有應完款項者。著於定限內催追。為數過多。酌量展限完納。逾限不完。即將該員等解旗治罪。此案陳宏謀既未准其改籍。並將鄔德麟等押解回旗。該旗可即遵旨辦理。將來有似此者。均照此例行。又議准。嗣後一切命案內。有減等發落應追埋葬銀兩之犯。俱勒限三月。將埋葬銀兩照數追完。如審係十分貧難。照例量追一半。給付屍親收領。或本犯尚有物產可抵。即令於三月限內、速行變交。毋許藉端逗遛。若限滿勘實力不能完者。一面將該犯發配。一面取具地鄰親族供結。州縣官加具印結。詳請督撫覈實。咨請豁免。儻豁免之後如有貲財隱匿。 或經查出。或被屍親告發。將出結之地鄰人等。均照不應重律、治罪。加結之州縣官。照不行查明給結例、罰俸一年。

1774諭。前因內外各官員名下有攤賠代賠銀兩。及八旗綠營兵丁內有祖父應賠銀兩。於子孫所得餉銀內坐扣者。此項銀兩。究屬因公。特令軍機大臣查明未完數目。酌量加恩。茲據分別開單具奏。內已經離任各員應賠銀兩。據報家產盡絕及無可著追者。七十一案。共未完銀十七萬四千九百餘兩。八旗綠營兵丁應行坐扣餉銀者。七十八案。計應扣銀十九萬三百餘兩。又原任都統索諾木策凌等大員六員。共未完十九萬七千七十餘兩。因已經治罪查抄。無力完繳。一併開單請旨。朕詳加披閱。此等應賠銀兩。有關帑項。本應著落照數完繳。第念各員等緣事降革離任後。業據各該旗籍結報家產盡絕。並查明無力完繳。而兵丁等所得餉銀。為數有限。若再行坐扣。未免生計拮据。其另單所開之原任大員六員。俱治罪查抄。無可著追。著將查出各該員名下未完應賠銀兩。及兵丁應扣餉項。共銀五十五萬九千八百餘兩。一併加恩概行豁免。以示朕格外施仁曲加優恤至意。嗣後因公 覈減借欠等項。及該員本係分賠代賠。地方官查明。結報家產盡絕無力完繳者。並著照例題豁。毋庸再於同案各員名下攤追。用溥恩施而昭體恤。

諭。前因內外各官員名下有攤賠代賠銀兩。及八旗綠營兵丁內有祖父應賠銀兩。於子孫所得餉銀內坐扣者。此項銀兩。究屬因公。特令軍機大臣查明未完數目。酌量加恩。茲據分別開單具奏。內已經離任各員應賠銀兩。據報家產盡絕及無可著追者。七十一案。共未完銀十七萬四千九百餘兩。八旗綠營兵丁應行坐扣餉銀者。七十八案。計應扣銀十九萬三百餘兩。又原任都統索諾木策凌等大員六員。共未完十九萬七千七十餘兩。因已經治罪查抄。無力完繳。一併開單請旨。朕詳加披閱。此等應賠銀兩。有關帑項。本應著落照數完繳。第念各員等緣事降革離任後。業據各該旗籍結報家產盡絕。並查明無力完繳。而兵丁等所得餉銀。為數有限。若再行坐扣。未免生計拮据。其另單所開之原任大員六員。俱治罪查抄。無可著追。著將查出各該員名下未完應賠銀兩。及兵丁應扣餉項。共銀五十五萬九千八百餘兩。一併加恩概行豁免。以示朕格外施仁曲加優恤至意。嗣後因公 覈減借欠等項。及該員本係分賠代賠。地方官查明。結報家產盡絕無力完繳者。並著照例題豁。毋庸再於同案各員名下攤追。用溥恩施而昭體恤。

1784廣西巡撫奏。永安州知州葉道和與岑照科場舞弊。藐法營私。請將葉道和家產查抄入官一案。欽奉諭旨。嗣後如有緣事獲罪。應行查抄。而兄弟未經分產者。著將所有產業。按其兄弟人數。分股計算。如家產值銀十萬。兄弟五人。每股應得二萬。止將本犯名下應得一股入官。其餘兄弟名下應得者。概行給予。以昭平允。所有葉道和一案。即照此辦理。並著為令。

廣西巡撫奏。永安州知州葉道和與岑照科場舞弊。藐法營私。請將葉道和家產查抄入官一案。欽奉諭旨。嗣後如有緣事獲罪。應行查抄。而兄弟未經分產者。著將所有產業。按其兄弟人數。分股計算。如家產值銀十萬。兄弟五人。每股應得二萬。止將本犯名下應得一股入官。其餘兄弟名下應得者。概行給予。以昭平允。所有葉道和一案。即照此辦理。並著為令。

1790直隸總督奏。盜犯馬一等行劫路泰隆錢鋪。該省辦理遲延一案。欽奉諭旨。嗣後各省盜案。如原贓未能起獲。即著該管地方官罰賠。

直隸總督奏。盜犯馬一等行劫路泰隆錢鋪。該省辦理遲延一案。欽奉諭旨。嗣後各省盜案。如原贓未能起獲。即著該管地方官罰賠。

1791兩廣總督奏。盜犯未獲。先令州縣罰賠贓銀。恐狡獪事主。任意浮報贓數。圖得便宜。而不肖州縣規避罰賠。必有抑勒事主諱盜、及刪減贓數情弊。欽奉諭旨。止將已經獲盜而原贓未能起獲者。令該管官罰賠。其正犯尚未緝獲。贓數無從審明者。毋庸罰賠。

兩廣總督奏。盜犯未獲。先令州縣罰賠贓銀。恐狡獪事主。任意浮報贓數。圖得便宜。而不肖州縣規避罰賠。必有抑勒事主諱盜、及刪減贓數情弊。欽奉諭旨。止將已經獲盜而原贓未能起獲者。令該管官罰賠。其正犯尚未緝獲。贓數無從審明者。毋庸罰賠。

1793諭。盜贓多至盈千累萬。若概令地方官賠給。不特州縣力有不能。必至有名無實。且恐啟刁民捏報贓數之漸。況遇盜之家。如係中人小戶。惟仗經紀營生。一經被劫。雖為數無多。已足罄其家產。至贓數較多者。事主必係殷實大賈。即盜贓無獲。生計尚不至拮据。嗣後除贓數一百兩以內者。仍著該管官罰賠外。如數百兩至千兩以上者。應令該管官罰賠十分之一二。

諭。盜贓多至盈千累萬。若概令地方官賠給。不特州縣力有不能。必至有名無實。且恐啟刁民捏報贓數之漸。況遇盜之家。如係中人小戶。惟仗經紀營生。一經被劫。雖為數無多。已足罄其家產。至贓數較多者。事主必係殷實大賈。即盜贓無獲。生計尚不至拮据。嗣後除贓數一百兩以內者。仍著該管官罰賠外。如數百兩至千兩以上者。應令該管官罰賠十分之一二。

1794諭。刑部奏直隸省拏獲盜犯曹先等分別斬梟一案。楊際春陳祥生主僕二人。均被車夫吳洛全等謀害。殊堪憐憫。所失銀兩。於獲犯後經官追起。亦屬有名無實。所有吳洛全車輛馬匹。即應一併給予事主家屬領回。該部何必按例稱變價入官。該督原請將車輛馬匹入官之處。辦理亦覺鄙吝。嗣後凡有竊盜各案。其查出盜賊名下貲財什物。俱給予事主收領。不必入官。著為令。又諭。前經降旨。各省盜案。如原贓未能起獲。即著該管地方官罰賠。嗣恐正盜未獲。先令州 縣賠出贓銀。地方官規避罰賠。必有諱盜滅贓情弊。復降旨嗣後遇有盜案。即應嚴緝正盜。審明贓數。查追給主。如已經獲盜而原贓不能起獲。仍著該管官罰賠示懲。原因地方官平時既不能實力巡查。及遇有盜案。又不肯認真緝捕。以致小民被盜。贓項久懸。終歸無著。若事主係殷商大賈。即盜贓無獲。生計尚可不致竭蹶。如係中人小戶。惟仗經紀營生。一經被劫。即為數無多。已足罄其家產。是以罰令地方官賠繳。以示懲儆。但近據吉慶拏獲盜犯常 二等一案。未起贓銀四百餘兩。著令該縣賠繳。尚屬力所能辦。至如本月書麟奇豐額所奏尹二等一案。贓數至一千九百餘兩。又查前據郭世勳奏。梁亞容贓數多至萬餘。若亦責成該處州縣按數賠給。其勢必至日久懸宕。而閭閻小民。以盜贓未獲。豈敢向地方官索賠。甚至不肖州縣。或以罰賠盜贓為名。採買科派。及需索鹽當陋規。在被劫小民。仍不能得獲原贓。地方良善。徒滋擾累。而不肖州縣。轉得為肥橐之計。豈不有名無實。嗣後遇有盜案。該督撫總當嚴督所屬實力緝捕。務得原贓。即時起獲。速給事主。其盜犯行劫之後。眾人俵分。如遇贓數較多者。每犯俱可分銀數百金。一時豈能費用蕩盡。若將盜犯立時緝獲。原無難起贓給主。即有業經花費者。亦必為數有限。責令地方官賠給。自屬易辦。如盜犯實已遠颺。不能立時起獲。而贓數又復較多。該督撫等即當覈其緝盜勤惰。分別贓數責令著賠。總之有治人。無治法。惟在該督撫隨時整飭。覈實辦理。庶州縣等知所勸懲。而被盜小民。不致拕延受累。方為妥善。

諭。刑部奏直隸省拏獲盜犯曹先等分別斬梟一案。楊際春陳祥生主僕二人。均被車夫吳洛全等謀害。殊堪憐憫。所失銀兩。於獲犯後經官追起。亦屬有名無實。所有吳洛全車輛馬匹。即應一併給予事主家屬領回。該部何必按例稱變價入官。該督原請將車輛馬匹入官之處。辦理亦覺鄙吝。嗣後凡有竊盜各案。其查出盜賊名下貲財什物。俱給予事主收領。不必入官。著為令。又諭。前經降旨。各省盜案。如原贓未能起獲。即著該管地方官罰賠。嗣恐正盜未獲。先令州 縣賠出贓銀。地方官規避罰賠。必有諱盜滅贓情弊。復降旨嗣後遇有盜案。即應嚴緝正盜。審明贓數。查追給主。如已經獲盜而原贓不能起獲。仍著該管官罰賠示懲。原因地方官平時既不能實力巡查。及遇有盜案。又不肯認真緝捕。以致小民被盜。贓項久懸。終歸無著。若事主係殷商大賈。即盜贓無獲。生計尚可不致竭蹶。如係中人小戶。惟仗經紀營生。一經被劫。即為數無多。已足罄其家產。是以罰令地方官賠繳。以示懲儆。但近據吉慶拏獲盜犯常 二等一案。未起贓銀四百餘兩。著令該縣賠繳。尚屬力所能辦。至如本月書麟奇豐額所奏尹二等一案。贓數至一千九百餘兩。又查前據郭世勳奏。梁亞容贓數多至萬餘。若亦責成該處州縣按數賠給。其勢必至日久懸宕。而閭閻小民。以盜贓未獲。豈敢向地方官索賠。甚至不肖州縣。或以罰賠盜贓為名。採買科派。及需索鹽當陋規。在被劫小民。仍不能得獲原贓。地方良善。徒滋擾累。而不肖州縣。轉得為肥橐之計。豈不有名無實。嗣後遇有盜案。該督撫總當嚴督所屬實力緝捕。務得原贓。即時起獲。速給事主。其盜犯行劫之後。眾人俵分。如遇贓數較多者。每犯俱可分銀數百金。一時豈能費用蕩盡。若將盜犯立時緝獲。原無難起贓給主。即有業經花費者。亦必為數有限。責令地方官賠給。自屬易辦。如盜犯實已遠颺。不能立時起獲。而贓數又復較多。該督撫等即當覈其緝盜勤惰。分別贓數責令著賠。總之有治人。無治法。惟在該督撫隨時整飭。覈實辦理。庶州縣等知所勸懲。而被盜小民。不致拕延受累。方為妥善。

門第14 | Mingli lü shisi 名例律十四

律/lü 28 | Fanzui zishou 犯罪自首

凡犯罪未發而自首者。免其罪。若有贓者。其罪雖免。猶徵正贓。謂如枉 法不枉法贓。徵入官。用強生事逼取詐欺科斂求索之類。及強竊盜贓。徵給主。其輕罪雖發。 因首重罪者。免其重罪。謂如竊盜事發。自首又曾私鑄銅錢。得免鑄錢之罪。止科竊盜罪。 若因問被告之事而別言餘罪者。亦如上科之。止科見問罪名。免其餘罪。謂因犯私鹽事發被 問。不加拷訊。又自別言曾竊盜牛。又曾詐欺人財物止科私鹽之罪。餘罪俱得免之類。其犯 人雖不自首。遣人代首。若於法得相容隱者之親屬為之首。及彼此詰發。互相告言。各聽如 罪人身自首法。皆得免罪。其遣人代首者。謂如甲犯罪遣乙代首不限親疏。亦同自首免罪。 若於法得相容隱者為首。謂同居及大功以上親。若奴婢雇工人為家長首及相告言者。皆與罪 人自首同得免罪。卑幼告言尊長。尊長依自首律免罪。卑幼以干犯名義律科斷。若自首不實及不盡者。重情首作輕情。多贓首作少贓。以不實不盡之罪罪之。自首贓 數不盡者。止計不盡之數科之。至死者聽減一等。其知人欲告及逃如逃避山澤之類。叛是叛 去本國之類。而自首者。減罪二等坐之。其逃叛者。雖不自首。能還歸本所者。減罪二等。 其損傷於人。因犯殺傷於人而自首者。得免所因之罪。仍從殺傷法。本過失者。聽從本法。 損傷於物不可賠償。謂如棄毀印信。官文書。應禁兵器。及禁書之類。私家既不合有。是不可償之物。不 准首。若本物見在首者。聽同首法免罪。事發在逃。已被囚禁越獄在逃者。雖不得首所犯之 罪。但既出首。得減逃走之罪二等。正罪不減。若逃在未經到官之先者。本無加罪。仍得減 本罪二等。若私越度關、及姦者。並不在自首之律。若強竊盜詐欺取人財物。而於事主處首 服。及受人枉法不枉法贓。悔過回付還主者。與經官司自首同。皆得免罪。若知人欲告、而於財主處首還者。亦得減罪二等。其強竊盜若能捕獲同伴解官者。亦得免罪。又依常人一體給賞。強竊盜自首免罪後。再犯者不准首。 [謹案律文若私越度關及姦下。有並私習天文五字。雍正三年刪。]

tiaoli 條例

條例/tiaoli 1

在監重囚。有因變逸出、旋即投歸者。除不准自首之犯。仍照原擬治罪外。餘俱免死。杖一百發落。其自行越獄、及看守通同賄縱者。雖投歸不在此 例。 [謹案此條。乾隆五年遵照順治十七年諭旨纂定則例。]

條例/tiaoli 2

在監斬絞重囚、及遣軍流徒人犯。如有因變逸出、自行投歸者。除謀反叛逆之犯。 仍照原擬治罪、不准自首外。餘俱照原犯罪名。各減一等發落。若被拏獲者。仍照原犯罪名定擬。其自行越獄、及看守通同賄縱者。雖自行投首。仍照各本律例問擬。 [謹案嘉慶六年奏明。勦辦教匪以來。外省監犯。往往因變逸出。自行投回。均奉旨減等發落。並不依原例辦理。且越獄之犯。投歸者自應分別減等。拏獲者仍當治以原罪。因改定此條。 ]

條例/tiaoli 3

被擄從賊。不忘故土。乘閒來歸者。俱著免罪。 [謹案 此條。係乾隆五年遵照順治十八年諭旨纂定。]

條例/tiaoli 4

凡遇強盜、係親屬首告到官。審其聚眾不及十人、及止行劫一次者。依律免罪減等。擬斷發落。若聚眾至十人、及行劫累次者。 係大功以上親屬首告。發附近。小功以下親屬首告。發邊衞。各充軍。其親屬本身被劫。因而告訴到官者。依親屬相盜律科罪。不在此例。 [謹案此條係原例。]

條例/tiaoli 5

凡遇強盜、係律得容隱 之親屬首告到官。同自首法照例擬斷。其親屬本身被劫。因而告訴到官者。依親屬相盜律科 罪。不在此例。 [謹案乾隆三十二年查強盜自首。並無分別聚眾多寡之例。至行劫次數及傷人未 傷人。情節輕重。各有專例。因改定此條。]

條例/tiaoli 6

竊盜自首不實不盡。及知人欲告、而於財主處首還。律該減等擬罪者。俱免剌。 [謹案此條係原例。]

條例/tiaoli 7

偷採人薓。率領頭目及財主。 聞拏投部者。不准首。仍擬絞監候。若事未發而自首者。照犯罪自首律發落。自首不實不盡者。亦照律治罪。 [謹案此條雍正三年定。乾隆五年奏明。傷人強盜罪應斬決。尚無事發不准 首之例。今偷採人薓 等犯。罪止擬絞。不應聞拏不准投首。此條刪。]

條例/tiaoli 8

凡強盜雖自行投首。伊主仍照例治罪。 [謹案此條雍正三年定。乾隆五年奏明。盜犯尚准自首。而伊主反 不得免罪。似未允協。此條刪。]

條例/tiaoli 9

凡強盜行劫數家、而止首一家者。發黑龍江給新滿洲 披甲之人為奴。 [謹案此條雍正三年定。]

條例/tiaoli 10

凡強盜行劫數家、而止首一家者。除所劫數家內。 有係盜首及殺死人命。姦人妻女。燒人房屋等項。例不准自首者。仍分別定擬外。如俱係例 准自首之罪。將本犯免死。發黑龍江給新滿洲披甲之人為奴者。照徒流遷徙地方條下發遣之例問發。 [謹案此條係乾隆五年改定。五十三年刪除。]

條例/tiaoli 11

強盜毆傷事主。傷非金刃。而所 傷又輕。旋經平復者。係夥盜仍准自首。發邊衞充軍。若事主傷重。雖幸未死。其傷人之夥盜。 仍擬正法。 [謹案此條雍正三年定。乾隆五年併入自首強盜條內。移附強盜律後。將此條刪除。]

條例/tiaoli 12

強盜為首並窩綫。於未經到官之先。自行陳首。請旨酌其情節。量從寬減。若跟隨為盜、並未傷人之犯。自行出首。將伊應得之罪。悉行寬免。 [謹案此條雍正六年定。乾隆三十二年。刪去盜首窩綫 。將跟隨為盜以下輯為專條。移歸強盜例內。]

條例/tiaoli 13

不論強竊盜犯。有捕役帶同投首者。除本犯不准寬減外。仍將捕役嚴行審 究。儻有教令及賄求故捏情弊。將捕役照受財故縱律、治罪。 [謹案此條雍正七年定。原照知人犯罪事發藏匿在家 律治罪。乾隆五年改照受財故縱律。]

條例/tiaoli 14

強盜同居之父兄伯叔與弟。明知為匪。或分受贓物者。許其據實出首。均准免 罪。本犯亦得照律減免發落。 [謹案此條係雍正七年定。]

條例/tiaoli 15

積慣屢次行劫盜犯之妻子。並 同居父兄伯叔與弟。如果據實出首。准其免罪。將盜犯減等發落。如不行出首。一經發覺。 俱照窩藏強盜坐家分贓律、發邊衞充軍。如盜犯有妻無子者。將伊妻照入監探視例枷號。不准收贖。 [謹案此條雍正七年定。乾隆五年刪。]

條例/tiaoli 16

一人越獄。半年內自行投首者。仍照原擬 罪名完結。如同夥越獄多人。有一人於限內投首。供出同夥。於半年內盡行拏獲者。將自行 投首之犯。照原罪減一等發落。儻供出之同夥內、尚有一二人未獲者。亦仍照原擬罪名完結。 如係有服親屬拏首者。亦照本犯自首之例分別完結。 [謹案此條雍正七年定。原載獄囚脫監及 反獄在逃律內。乾隆五十三年移入此門。]

條例/tiaoli 17

八旗各省犯罪人內。除擬斬絞人犯外。如果 有家產。情願往種地處所。自備資斧效力者。各該處保送刑部。刑部將犯罪緣由分析明白。 具奏請旨。俟派出時。量伊等所犯之罪。如何交糧贖罪之處。另行議奏。 [謹案此條係雍正十年因出兵而設。乾隆五年刪。]

條例/tiaoli 18

小功緦麻親首告。得減罪三等。無服之親減一等。其謀反叛 逆未行。如親屬首告。或捕送到官者。正犯俱同自首律免罪。若已行者。正犯不免。其餘緣坐人。亦同自首律免罪。 [謹案此條係乾隆五年定。]

條例/tiaoli 19

由死罪減為發遣盜犯。在配及中途 脫逃被獲。例應即行正法者。如有畏罪投回。並該犯之父兄赴官 首拏獲。俱准其從寬免死。 仍發原配地方。若准免一次之後。復敢脫逃。雖自行投回、及父兄再為首告。亦不准寬免。 [謹案此條係乾隆三十七年遵 旨定例。原例首句但言發遣軍犯。查尋常軍犯脫逃。例係加等 調發。其新疆遣犯。亦於嘉慶四年奏明不在正法之例。惟盜犯由死罪減發黑龍江等處者。脫 逃被獲。始應正法。嘉慶六年因將首句改正。十六年奏明。於發遣盜犯下。增並用藥迷竊案 內法遣人犯句。]

條例/tiaoli 20

聞拏投首之犯。除律不准首、及強盜自首例有正條外。其餘一切罪犯。俱於本 罪上減一等科斷。 [謹案此條乾隆三十八年定。]

條例/tiaoli 21

凡誘拐不知情婦人子女首從各犯。除自 為妻妾、或典賣與人、已被姦汙者。不准自首外。其甫經誘拐、尚未姦汙、亦未典賣與人。 即經悔過自首。被誘之人。即時給親完聚者。將自首之犯。照例減二等發落。若將被誘之人。典賣與人。現無下落。誘拐之犯自首 者。仍各按例擬罪監禁。自投首到官之日起。三年限滿。被誘之人仍無下落。或限內雖經查 獲。已被姦汙者。即將原獲擬絞候之犯。入於秋審辦理。原擬流罪之犯。即行定地發配。儻 能限內查獲。未被姦汙、給親完聚者。各於原犯罪名上減一等發落。 [謹案此條嘉慶二十五年定。]

條例/tiaoli 22

鴉片煙案內人犯。如有事未發而自首、及聞拏投首者。各照律例分別免罪減等。 首後復犯。加一等治罪。不准再首。 [謹案此條道光十九年定。]

linian shili 歷年事例

1647定。凡曾經為盜之人。無論犯罪輕重。有能赴所在官司。或徑赴 兵部。將正賊姓名、及居住地方、詳細陳首者。除本身免罪外。仍將賊贓酌議給賞。如脅從 多人。同心歸正。首告賊渠者。罪止賊渠。來首人悉免究治。仍以賊渠贓物分賞。

定。凡曾經為盜之人。無論犯罪輕重。有能赴所在官司。或徑赴 兵部。將正賊姓名、及居住地方、詳細陳首者。除本身免罪外。仍將賊贓酌議給賞。如脅從 多人。同心歸正。首告賊渠者。罪止賊渠。來首人悉免究治。仍以賊渠贓物分賞。

1660諭。據奏徐元善寇亂縱出。賊去遵法投監。情有可矜。著免流徒。杖一百發落。以後重囚。 有這等因變逸出投歸者。俱免死照此發落。永著為例。其自行越獄及看守通同賄縱者。不在此例。

諭。據奏徐元善寇亂縱出。賊去遵法投監。情有可矜。著免流徒。杖一百發落。以後重囚。 有這等因變逸出投歸者。俱免死照此發落。永著為例。其自行越獄及看守通同賄縱者。不在此例。

1661諭刑部。近覽爾部章奏徐勝等一案。因其被擄下海。旋經投歸。仍按律治罪。但念此輩先雖 經從賊。乃能不忘故土。乘閒來歸。徐勝等已有旨免罪。以後凡有這等投誠者。俱著免罪。又題准。凡山林有名大盜。率眾投首來歸者。本犯免罪。其餘賊犯免死。係旗下人。鞭一 百。係民。責四十板。

諭刑部。近覽爾部章奏徐勝等一案。因其被擄下海。旋經投歸。仍按律治罪。但念此輩先雖 經從賊。乃能不忘故土。乘閒來歸。徐勝等已有旨免罪。以後凡有這等投誠者。俱著免罪。又題准。凡山林有名大盜。率眾投首來歸者。本犯免罪。其餘賊犯免死。係旗下人。鞭一 百。係民。責四十板。

1671覆准。凡強盜首後再犯又首者。照律不准自首。治以強盜之罪。

覆准。凡強盜首後再犯又首者。照律不准自首。治以強盜之罪。

1684議准。強盜殺人。除下手主謀者、不准自首外。若未曾下手殺人、自首者。 將本犯監候。俟拏獲同夥之人。審明果無下手主謀情由。准免死。發遣邊衞充軍。

議准。強盜殺人。除下手主謀者、不准自首外。若未曾下手殺人、自首者。 將本犯監候。俟拏獲同夥之人。審明果無下手主謀情由。准免死。發遣邊衞充軍。

1689題准。凡事發後查拏時自首之強盜內。如有傷人不死者。照律擬戍。如不曾傷人者。照知人 欲告而自首減二等律、擬徒。

題准。凡事發後查拏時自首之強盜內。如有傷人不死者。照律擬戍。如不曾傷人者。照知人 欲告而自首減二等律、擬徒。

1691覆准。強盜未經放火、及姦汙婦女。則與不曾傷人之盜無異。如未發投首。照事未發自首免罪。事已發投首。照知人欲告自首減二等杖徒。

覆准。強盜未經放火、及姦汙婦女。則與不曾傷人之盜無異。如未發投首。照事未發自首免罪。事已發投首。照知人欲告自首減二等杖徒。

1705覆准。凡自首強盜。行劫數家而止首出一案者。俱免死。發黑龍江給予新滿洲披甲之人為奴。

覆准。凡自首強盜。行劫數家而止首出一案者。俱免死。發黑龍江給予新滿洲披甲之人為奴。

1725議准。嗣後如竊盜已經改過。被夥盜仍行挾制。令其入夥行竊。不願同行。將挾制情由即行自首者。免其前罪。若夥賊自行偷 竊。事發之日。誣扳挾制不從之人為同夥者。將誣扳之人、照誣告律、加一等治罪。如被逼 已經入夥行竊。即能抱贓出首者。亦應免罪。至於強逼同竊。從之恐罹法網。不從又慮扳害。 將強逼之人殺死。而未經出首者。事發之日。該地方官查明。果係同夥犯竊。有案可據。並 有挾制實情者。將殺人之人、照例免死減等。杖一百流三千里。如將強逼之人殺死之後。即 能自首者。照知人欲告而自首者、減罪二等。杖一百徒三年。各追埋葬銀兩。以上減流減徒 之犯。發配之後。盜心復萌。又行偷竊者。查明原案所犯之罪治之。若有別故殺人。牽引竊 案投首者。仍照殺人律定擬。其強盜案內。若本係良民。被積盜挾制入夥。雖同行並未得贓。 將挾制之人殺死。隨行自首者。應比照罪人本犯應死之罪而擅殺律、杖一百。若被挾入夥。 雖同行並未得贓。將挾制之人殺死。未經出首者。止照強盜已行而不得財律。杖一百流三千 里。不得更擬殺人之罪。至強竊盜案內。將同夥之人謀死滅口。或奪分贓物因而致死者。仍照律定擬。不得濫行減等。儻承審官不行審出實情。濫行開脫。以致兇犯漏網者。將承審官照故出人罪例、議處。

議准。嗣後如竊盜已經改過。被夥盜仍行挾制。令其入夥行竊。不願同行。將挾制情由即行自首者。免其前罪。若夥賊自行偷 竊。事發之日。誣扳挾制不從之人為同夥者。將誣扳之人、照誣告律、加一等治罪。如被逼 已經入夥行竊。即能抱贓出首者。亦應免罪。至於強逼同竊。從之恐罹法網。不從又慮扳害。 將強逼之人殺死。而未經出首者。事發之日。該地方官查明。果係同夥犯竊。有案可據。並 有挾制實情者。將殺人之人、照例免死減等。杖一百流三千里。如將強逼之人殺死之後。即 能自首者。照知人欲告而自首者、減罪二等。杖一百徒三年。各追埋葬銀兩。以上減流減徒 之犯。發配之後。盜心復萌。又行偷竊者。查明原案所犯之罪治之。若有別故殺人。牽引竊 案投首者。仍照殺人律定擬。其強盜案內。若本係良民。被積盜挾制入夥。雖同行並未得贓。 將挾制之人殺死。隨行自首者。應比照罪人本犯應死之罪而擅殺律、杖一百。若被挾入夥。 雖同行並未得贓。將挾制之人殺死。未經出首者。止照強盜已行而不得財律。杖一百流三千 里。不得更擬殺人之罪。至強竊盜案內。將同夥之人謀死滅口。或奪分贓物因而致死者。仍照律定擬。不得濫行減等。儻承審官不行審出實情。濫行開脫。以致兇犯漏網者。將承審官照故出人罪例、議處。

1726議准。嗣後凡屬員有以財行求上司保送題升。並大計軍政卓異薦舉者。如受財之上司。果於事 後據實盡首者。免其治罪。並免追贓。止治以財行求並說事過錢人之罪。如以財行求之屬員。 有於事後據實出首者。免其治罪。於受財之上司照原贓數加倍追給。止治受財及說事過錢人 之罪。若說事過錢之人據實首明者。免其追贓治罪。仍將與受之贓追出。賞給一半。止治與 受人之罪。至有贓多首少者。仍照律以不實不盡科之。其有贓少首多者。以訛詐律治罪。儻有怙惡不悛。仍復匿不首明者。一經發覺。計贓照律加倍治罪。

議准。嗣後凡屬員有以財行求上司保送題升。並大計軍政卓異薦舉者。如受財之上司。果於事 後據實盡首者。免其治罪。並免追贓。止治以財行求並說事過錢人之罪。如以財行求之屬員。 有於事後據實出首者。免其治罪。於受財之上司照原贓數加倍追給。止治受財及說事過錢人 之罪。若說事過錢之人據實首明者。免其追贓治罪。仍將與受之贓追出。賞給一半。止治與 受人之罪。至有贓多首少者。仍照律以不實不盡科之。其有贓少首多者。以訛詐律治罪。儻有怙惡不悛。仍復匿不首明者。一經發覺。計贓照律加倍治罪。

1772諭。據徐績奏軍犯李作良自配逃回利津原籍。經該犯之父李海赴縣首稟。例應如罪人自首免 罪。但該犯屢犯竊案。在配又不能安分。殊屬玩法。仍擬斬決等語。此等軍犯逃回原籍。自 屬怙過不悛之徒。本無足惜。但既經伊父首稟。於律既有如罪人自首之條。自可量從末減。李作良著從寬免死。仍發 原配地方。嗣後有似此者。俱照此例行。但因首告而貸死。已屬法外之仁。止可一次。若到 配後仍不知懲艾。復敢脫逃。雖有父兄等再為首告。亦不准其寬減。於情法更為允協。著為令。

諭。據徐績奏軍犯李作良自配逃回利津原籍。經該犯之父李海赴縣首稟。例應如罪人自首免 罪。但該犯屢犯竊案。在配又不能安分。殊屬玩法。仍擬斬決等語。此等軍犯逃回原籍。自 屬怙過不悛之徒。本無足惜。但既經伊父首稟。於律既有如罪人自首之條。自可量從末減。李作良著從寬免死。仍發 原配地方。嗣後有似此者。俱照此例行。但因首告而貸死。已屬法外之仁。止可一次。若到 配後仍不知懲艾。復敢脫逃。雖有父兄等再為首告。亦不准其寬減。於情法更為允協。著為令。

1797四川總督奏。賊匪攻犯東鄉縣時。斬犯符曰學等三名、及絞犯楊思進。 逃出監禁。自行投回。可否量予末減。奉旨。符曰學等既無從逆情事。又不藉此遠颺。尚屬畏法。自應加恩減等發落。

四川總督奏。賊匪攻犯東鄉縣時。斬犯符曰學等三名、及絞犯楊思進。 逃出監禁。自行投回。可否量予末減。奉旨。符曰學等既無從逆情事。又不藉此遠颺。尚屬畏法。自應加恩減等發落。

1798湖北巡撫題。絞犯胡榮富因教匪竄擾鄖西。將監犯逼脅裹逃。該犯乘空逃出 大營投首。奉旨。胡榮富尚知畏法。自應量予減等。又諭。息縣逆匪劫出監犯孫仁周秉義二名。除孫仁業經砍斃外。周秉義一犯。即著一面正法。 其餘監犯胡仁榮等十二名。不肯從賊。尚知守法。著分別減等發落。

湖北巡撫題。絞犯胡榮富因教匪竄擾鄖西。將監犯逼脅裹逃。該犯乘空逃出 大營投首。奉旨。胡榮富尚知畏法。自應量予減等。又諭。息縣逆匪劫出監犯孫仁周秉義二名。除孫仁業經砍斃外。周秉義一犯。即著一面正法。 其餘監犯胡仁榮等十二名。不肯從賊。尚知守法。著分別減等發落。

律/lü 29 | Erzui jufa yi zhong lun 二罪俱發以重論

凡二罪以上俱發。以重者論。罪各等者。從一科斷。若一罪先發。 已經論決。餘罪後發。其輕若等勿論。重者更論之。通計前所論決之罪以充後發之數。謂如 二次犯竊盜。一次先發。計贓一十兩。已杖七十。一次後發。計贓四十兩。該杖一百。合貼杖三十。如有祿人節次受人枉法贓四十兩。內二十兩先發。已杖六十徒一年。二十兩後發。合併取前贓通計四十兩更科全罪徒三年。不枉法贓 及坐贓。不通計全科。其應贓入官物賠償盜刺字官罷職罪止者。罪雖勿論。或重科。或從一。 仍各盡本法。謂一人犯數罪。如枉法不枉法贓合入官。毀傷物合賠償。竊盜合刺字。職官私 罪杖一百以上合罷職。無祿人不枉法贓一百二十兩以上。罪止杖一百流三千里之類。各盡本 法擬斷。

tiaoli 條例

條例/tiaoli 1

凡囚犯遇蒙恩例通減二等者。罪雖遇例減等。若律應仍盡本法。及例該充軍為民立功調衞等項者。仍依 律例一體擬斷發遣。如竊盜搶奪等項仍須刺字。枉法不枉法等贓仍須入官。故云仍盡本法。 [謹案此條係原例。載在五刑律後。]

條例/tiaoli 2

凡囚犯遇蒙 恩例通減二等者。罪雖遇例減等。若律應仍盡本法者。仍依律一體擬斷。如枉法不枉法等 贓仍須入官。故云仍盡本法。 [謹案此條係雍正三年將前例刪改。移附此律。乾隆五年。以通減二等之例已裁。所稱仍盡本法。已見律文。將此條刪除。]

條例/tiaoli 3

凡人命案件。按律不應 擬抵。罪止軍流徒人犯。如家長有服親屬。強姦奴僕雇工人妻女未成。致令羞忿自盡。罪應 擬軍。向有人居止宅舍放彈射箭。因而致死。罪應擬流。和姦之案。姦婦因姦情敗露。羞忿 自盡。及窩弓不立望杆。因而致死。並擅殺姦盜罪人罪應擬徒之類。除致死二命照律從一科 斷外。如至三命者。於應得軍流徒本罪上各加一等。三命以上者。按照致死人數遞加一等。罪止發遣黑龍江。不得加入於死。若致死三命以上。例有專條者。各照定例辦 理。如威逼人致死非一家三命以上者。發近邊充軍之類。至過失殺人之案。仍照律收贖。殺 至數命者。按死者名數。各追銀十二兩四錢二分。給各親屬收領。毋庸加等治罪。至此等案 件。必須詳細研鞫。若覈其案情近於過失而情節較重。或耳目所可及。思慮所可到。並非初 無害人之意者。應仍照例分別定擬。不得濫引過失殺律收贖。 [謹案此條嘉慶六年定。十七年因調劑黑龍江遣犯。將發遣黑龍江。改為發遣新疆酌撥種地當差。道光六年。新疆遣犯擁擠。改為實發雲貴兩廣極邊煙瘴充軍。二十四年仍改歸新疆。]

條例/tiaoli 4

身犯二罪俱應斬決者。 加擬梟示。 [謹案此條嘉慶十一年遵旨定例。]

條例/tiaoli 5

身犯兩項罪名。援引各律各例俱應斬決者。 加擬梟示。如既犯輪姦已成為首。又犯強盜入室搜贓。同時並發之類。若身犯二罪應擬斬決。 係同一律例。並非兩項罪名者。毋庸梟示。如強盜入室搜贓。雖行劫已至數次。同時並發。 仍擬斬決之類。 [謹案此條係嘉慶十六年增定。]

條例/tiaoli 6

凡兩犯凌遲重罪者。於處決時加割刀數。 [謹案此條係嘉慶十六年定。]

linian shili 歷年事例

1724諭。嗣後具題案內官員人等。有一人於兩案犯罪。而前案罪輕。先行題結。俟後案審明從重 歸結者。至後案從重題結之日。仍將前案所擬輕罪敘入。然後就本案所犯重罪按律定擬。如前案已擬重罪。後案之罪輕於前案者。至後案題結之日。亦必將前 案重罪聲明。仍歸前案定擬。如有數案犯罪者。亦必將各案所擬應得之罪。俱簡明敘入最後題結本章內。

諭。嗣後具題案內官員人等。有一人於兩案犯罪。而前案罪輕。先行題結。俟後案審明從重 歸結者。至後案從重題結之日。仍將前案所擬輕罪敘入。然後就本案所犯重罪按律定擬。如前案已擬重罪。後案之罪輕於前案者。至後案題結之日。亦必將前 案重罪聲明。仍歸前案定擬。如有數案犯罪者。亦必將各案所擬應得之罪。俱簡明敘入最後題結本章內。

1725諭。嗣後枷責之犯。奉旨改為發遣者。律不重科。俱免其枷責之罪。若有情罪可惡。雖令發 遣。仍應枷責者。臨時請旨。

諭。嗣後枷責之犯。奉旨改為發遣者。律不重科。俱免其枷責之罪。若有情罪可惡。雖令發 遣。仍應枷責者。臨時請旨。

1804諭。此案繆細妹因毆小功服兄繆三康致死。律應斬決。又致母黃氏畏累自縊。例應照本犯罪 名擬以立決。該犯身兼二罪。問擬斬決。已無可復加。但該犯祗科毆死服兄之罪。已應斬決。 又因逞忿累及所生。不可不量加嚴辦以昭區別。繆細妹著即行處斬。仍於犯事地方梟示。俾鄉愚觸目咸知儆戒。嗣後有身犯二罪俱應斬決者。均加擬梟示。著刑部纂入律例。用示明刑 弼教至意。

諭。此案繆細妹因毆小功服兄繆三康致死。律應斬決。又致母黃氏畏累自縊。例應照本犯罪 名擬以立決。該犯身兼二罪。問擬斬決。已無可復加。但該犯祗科毆死服兄之罪。已應斬決。 又因逞忿累及所生。不可不量加嚴辦以昭區別。繆細妹著即行處斬。仍於犯事地方梟示。俾鄉愚觸目咸知儆戒。嗣後有身犯二罪俱應斬決者。均加擬梟示。著刑部纂入律例。用示明刑 弼教至意。

1806諭。本日陝西巡撫董教增奏因姦謀死本夫及伊姑二命。姦夫姦婦分別凌遲斬決一摺。已批交 該部知道矣。此案黃宋氏商同姦夫勒斃本夫。後因伊姑查問伊子下落。復商同將伊姑勒斃。 似此兇淫之案。實屬目不忍睹。可謂人心滅絕。全無倫理。該撫以黃宋氏蔑倫淫惡。二罪相等。從一科斷。依因姦殺死親夫者凌遲處死。自係照例辦理。但該犯婦兩 犯凌遲處死之罪。因法無可加。仍照因姦殺死本夫之條定擬。尚覺情浮於法。著刑部悉心詳 擬。嗣後有似此兩犯凌遲重罪者。於凌遲內酌定如何予以寸磔以示區別之處。具奏載入例冊。 其姦夫如有商同謀死本夫。復殺死姦婦期親以上尊長者。著立斬梟示。

諭。本日陝西巡撫董教增奏因姦謀死本夫及伊姑二命。姦夫姦婦分別凌遲斬決一摺。已批交 該部知道矣。此案黃宋氏商同姦夫勒斃本夫。後因伊姑查問伊子下落。復商同將伊姑勒斃。 似此兇淫之案。實屬目不忍睹。可謂人心滅絕。全無倫理。該撫以黃宋氏蔑倫淫惡。二罪相等。從一科斷。依因姦殺死親夫者凌遲處死。自係照例辦理。但該犯婦兩 犯凌遲處死之罪。因法無可加。仍照因姦殺死本夫之條定擬。尚覺情浮於法。著刑部悉心詳 擬。嗣後有似此兩犯凌遲重罪者。於凌遲內酌定如何予以寸磔以示區別之處。具奏載入例冊。 其姦夫如有商同謀死本夫。復殺死姦婦期親以上尊長者。著立斬梟示。

律/lü 30 | Fanzui gongtao 犯罪共逃

凡犯罪共逃亡。其輕罪囚。能捕獲重罪因而首告。及輕重罪相等。但獲一 半以上首告者。皆免其罪。以上指自犯者言。謂同犯罪事發。或各犯罪事發而共逃者。若流 罪囚能捕死罪囚。徒罪囚能捕流罪囚首告。又如五人共犯罪在逃。內一人能捕二人而首告之 類。皆得免罪。若損傷人及姦者不免。仍依常法。其因他人犯罪連累致罪而正犯罪人自死者。 連累人聽減本罪二等。以下指因人連累而言。謂因別人犯罪。連累以得罪者。如藏匿引送資 給罪人。及保勘供證不實。或失覺察關防鈐束聽使之類。其罪人非被刑役而自死者。又聽減 罪二等。若罪人自首告得免。及遇赦原免。或蒙特恩減罪收贖者。連累人亦准罪人原免減等贖罪法。謂因罪人連累以得罪。若罪人在後自 首告。或遇 恩赦全免。或蒙 特恩減一等二等。或罰贖之類。被累人本罪。亦各依法 全免減等收贖。

律/lü 31 | Tongliao fan gongzui 同僚犯公罪

凡同僚犯公罪者。謂同僚官吏連署文案。判斷公事差錯而無私曲者。並 以吏典為首。首領官減吏典一等。佐貳官減首領官一等。長官減佐貳官一等。官內如有缺員。 亦依四等遞減科罪。本衙門所註官吏無四等者。止准見設員數遞減。若同僚官一人有私。自 依故出入人罪論。其餘不知情者。止依失出入人罪論。謂如同僚連署文案官吏五人。若一人有私。自依故出入人罪論。其餘四人雖連署文案。不知有私者。止依失出入人罪論。仍依四 等遞減科罪。若下司申上司。事有差誤。上司不覺失錯准行者。各遞減下司官吏罪二等。謂 如縣申州州申府府申布政司之類。若上司行下。事有差誤。而所屬依錯施行者。各遞減上司 官吏罪三等。謂如布政司行府府行州州行縣之類。亦各以吏典為首。首領佐貳長官依上減之。

門第15 | Mingli lü shiwu 名例律十五

律/lü 32 | Gongshi shicuo 公事失錯

凡官吏公事失錯。自覺舉者免罪。其同僚官吏同署文案法應連坐者。一人自覺舉。餘人皆免罪。謂緣公事致罪而無私曲者。事若未發露。但同僚判署文案官吏一人能 檢舉改正者。彼此俱無罪責。其斷罪失錯於入已行論決者。仍從失入人罪論。不用此律。謂 死罪及笞杖已決訖。流罪已至配所。徒罪已應役。此等並為已行論決。官司雖自檢舉。皆不 免罪。各依失入人罪律減三等。及官吏等級遞減科之。故云不用此律。其失出人罪。雖已決 放。若未發露能自檢舉貼斷者。皆得免其失錯之罪。其官文書稽程官應連坐者。一人自覺舉 餘人亦免罪。承行主典之吏不免。謂文案小事五日程。中事十日程。大事二十日程。此外不 了。是名稽程。官人自檢舉者。並得全免。惟當該吏典不免。若主典自舉者。並減二等。謂 當該吏典自檢舉者。皆得減罪二等。官全免。

律/lü 33 | Gong fanzui fen shoucong 共犯罪分首從

凡共犯罪者。以先造意一人為首。依律斷擬。隨從者減一等。若一家 人共犯止坐尊長。若尊長年八十以上及篤疾。歸罪於共犯罪以次尊長。如無以次尊長。方坐 卑幼。謂如尊長與卑幼共犯罪。不論造意。獨坐尊長。卑幼無罪。以尊長有專制之義也。如 尊長年八十以上及篤疾。於例不坐罪。即以共犯罪次長者當罪。又如婦人尊長與男夫卑幼同犯。雖婦人為首。仍獨坐男夫。侵損於人者。以凡人首 從論。造意為首。隨從為從。侵為竊盜財物。損為鬪毆殺傷之類。如父子合家同犯。並依凡 人首從之法。為其侵損於人是以不獨坐尊長。若共犯罪而首從本罪各別者。各依本律首從論。 仍以一人坐以首罪。餘人坐以從罪。謂如甲引他人共毆親兄。甲依弟毆兄杖九十徒二年半。 他人依凡人鬪毆論笞二十。又如卑幼引外人盜己家財物一十兩。卑幼以私擅用財加二等笞四十。外人依凡盜從論杖六十之類。若本條言皆者。罪無首從。不言皆者。依首從法。其同犯 擅入皇城宮殿等門。及同私越度關。若同避役在逃。及同犯姦者。律雖不言皆。亦無首從。謂各自身犯。是以亦無首從。皆以正犯科罪。 [謹案竊盜一兩至一十兩杖七十。為從應杖六十。 原註訛為杖七十。乾隆五年改正。]

tiaoli 條例

條例/tiaoli 1

凡父兄子弟共犯姦盜殺傷等案。如子弟起意。父兄同行助勢。除律 應不分首從。及其父兄犯該斬絞死罪者。仍按其所犯本罪定擬外。餘俱視其本犯科條加一等 治罪。概不得引用為從字樣。 [謹案此條乾隆四十二年遵旨定例。 ]

linian shili 歷年事例

1742大學士等議奏。律設大法。輕重期協於至公。罪有殊科。彼此 不容以私貸。是以梁吉翂乞代父命。武帝雖行寬宥。而未聞著於令甲。漢陳元於尹次當死。兄初請代。議欲活次。應劭駮之。謂殺無罪之初。活當死之次。此謂求生。 非謂代死。誠以按律擬獄。各從所犯斷決。不得開代罪之端。因私情而撓 國憲也。若夫一家共犯。罪坐尊長。蓋尊長有督率之責。父兄之教不先。則子弟之率不 謹。是以定為罪首而卑幼免坐者。法統於所尊。罪不容以並論也。今據刑部奏稱徐天爵與伊 子七十兒同造賭具。應照不論造意獨坐尊長之律。坐以發遣為奴。復據七十兒之呈。情願代 父受罪。請將七十兒發遣。徐天爵免罪等語。查此案情節。徐天爵之母年逾七十。僅有一子。 聞其遣戍。晝夜悲啼。七十兒既不忍傷祖母之心。復不忍伊父獨罹罪譴。籲請身代。伊父既 得免於遠戍。而祖母復得資其奉養。情殊可原。且徐天爵所犯。並無侵損於人。似可准行。 但查康熙五十一年鑲藍旗人烏爾袞因伊父固爾哈緣事革職。照例枷責充發。有祖母年九十 。 別無侍養之人。叩閽請代充發。俟祖母身故再議發遣。奉旨。固爾哈免其枷責。留養伊母。俟母故後照例發遣。欽遵在案。是既准其留養以遂私情。仍又發遣以昭 國憲。仰見聖祖仁皇帝仁至義盡。情法兼伸。今徐天爵此案。與烏爾袞情事相同。或將七十兒發遣。將 徐天爵免罪。或將徐天爵暫停發遣。交與該旗。俟伊母故後送部發遣。應俟諭旨遵行。至該部所請嗣後如有父子共犯罪。按律應坐其父而子願代者。酌其情罪輕重。果 無侵損於人。將代罪情由奏明請旨等語。伏思一家同犯罪名。父兄按律科罪。子弟獨脫然法外。稍有人心。必當怵然難安。既無侵損於人。願以身代父兄。猶知孝弟之義。應如所請辦理。如子弟身本無罪。及有罪 而有侵損於人者。並不得援引為例。妄行瀆請。則孝弟之情義伸。而國家之憲章亦肅。奉旨依議。徐天爵著照固爾哈之例。暫停發遣。

大學士等議奏。律設大法。輕重期協於至公。罪有殊科。彼此 不容以私貸。是以梁吉翂乞代父命。武帝雖行寬宥。而未聞著於令甲。漢陳元於尹次當死。兄初請代。議欲活次。應劭駮之。謂殺無罪之初。活當死之次。此謂求生。 非謂代死。誠以按律擬獄。各從所犯斷決。不得開代罪之端。因私情而撓 國憲也。若夫一家共犯。罪坐尊長。蓋尊長有督率之責。父兄之教不先。則子弟之率不 謹。是以定為罪首而卑幼免坐者。法統於所尊。罪不容以並論也。今據刑部奏稱徐天爵與伊 子七十兒同造賭具。應照不論造意獨坐尊長之律。坐以發遣為奴。復據七十兒之呈。情願代 父受罪。請將七十兒發遣。徐天爵免罪等語。查此案情節。徐天爵之母年逾七十。僅有一子。 聞其遣戍。晝夜悲啼。七十兒既不忍傷祖母之心。復不忍伊父獨罹罪譴。籲請身代。伊父既 得免於遠戍。而祖母復得資其奉養。情殊可原。且徐天爵所犯。並無侵損於人。似可准行。 但查康熙五十一年鑲藍旗人烏爾袞因伊父固爾哈緣事革職。照例枷責充發。有祖母年九十 。 別無侍養之人。叩閽請代充發。俟祖母身故再議發遣。奉旨。固爾哈免其枷責。留養伊母。俟母故後照例發遣。欽遵在案。是既准其留養以遂私情。仍又發遣以昭 國憲。仰見聖祖仁皇帝仁至義盡。情法兼伸。今徐天爵此案。與烏爾袞情事相同。或將七十兒發遣。將 徐天爵免罪。或將徐天爵暫停發遣。交與該旗。俟伊母故後送部發遣。應俟諭旨遵行。至該部所請嗣後如有父子共犯罪。按律應坐其父而子願代者。酌其情罪輕重。果 無侵損於人。將代罪情由奏明請旨等語。伏思一家同犯罪名。父兄按律科罪。子弟獨脫然法外。稍有人心。必當怵然難安。既無侵損於人。願以身代父兄。猶知孝弟之義。應如所請辦理。如子弟身本無罪。及有罪 而有侵損於人者。並不得援引為例。妄行瀆請。則孝弟之情義伸。而國家之憲章亦肅。奉旨依議。徐天爵著照固爾哈之例。暫停發遣。

1775江蘇巡撫審題宿遷縣民劉俊強搶良家之女姦占為妻。將劉俊之父劉殿臣照 為從律擬以杖流。奉旨。明刑所以弼教。豈有坐父兄為子弟從犯之理。此風化所繫。讞獄者不可掉以輕心。夫父 兄之教不先。已難辭不能約束之咎。今明知其子強暴橫行。反親往增勢以成其惡。此即敗類 之尤。不可不示懲儆。而律以為從。則斷不可。著刑部按本犯科條。分別定罪。

江蘇巡撫審題宿遷縣民劉俊強搶良家之女姦占為妻。將劉俊之父劉殿臣照 為從律擬以杖流。奉旨。明刑所以弼教。豈有坐父兄為子弟從犯之理。此風化所繫。讞獄者不可掉以輕心。夫父 兄之教不先。已難辭不能約束之咎。今明知其子強暴橫行。反親往增勢以成其惡。此即敗類 之尤。不可不示懲儆。而律以為從。則斷不可。著刑部按本犯科條。分別定罪。

律/lü 34 | Fanzui shifa zaitao 犯罪事發在逃

凡二人共犯罪而有一人在逃。現獲者稱逃者為首。更無人證佐。則但據其所稱決其從罪。後獲逃者稱前獲之人為首。鞫問是實。還將前人依首論。通計前決之罪。以充後問之數。若犯罪事發而在逃者。眾證明白。或係為首。或係為從。即同獄成。將來 照提到官。止以原招決之。不須對問。仍加逃罪二等。逃在未經到官之先者不坐。

tiaoli 條例

條例/tiaoli 1

凡免死發遣奉天、黑龍江、甯古塔、西安、荊州、杭州、成都等處人 犯。在逃潛匿者。被獲之日。照例於發遣處即行正法。其平常發遣人犯。逃走後有行兇為匪 者。亦照例於發遣處即行正法。如無行兇為匪之事。於發遣處枷號兩月、鞭一百。仍交與該 管處嚴行管束。若各該處旗下家人私自逃走者。加逃罪一等治罪。有為匪之處。從重歸結。各該將軍仍將發遣人犯、並旗下家人私自逃走者。俱照例每月造冊咨部。年底彙奏。刑部會同兵部覆覈。將已獲幾名。未獲幾名。或並無脫逃。或脫逃後儘數 全獲。逐一分析具題。恭候欽定賞罰施行。 [謹案此條係雍正五年定。]

條例/tiaoli 2

各處將軍。每年派官二員。驍騎校二員。帶 領領催兵丁專緝逃人。除明知故縱受賄賣放者。交部治罪外。其不實力緝拏者。另委能員追 緝。仍將發遣人犯、並八旗家人私自逃走者。每月造冊報部。每於嵗底。將已獲幾名。未獲幾名。或並無脫逃。或脫逃後儘數全獲。應行議處議敘之處。逐一分析。彙行具奏。刑部會同兵部覈覆具題。恭候欽定。

條例/tiaoli 3

凡負罪潛逃之犯被獲者。除笞杖等罪仍照例遵行外。犯該徒一年者。加倍徒二 年。徒一年半者。徒三年。徒二年者。流二千里。徒二年半者。流二千五百里。徒三年者。 流三千里。流二千里流二千五百里者。加等發邊衞充軍。流三千里及發邊衞充軍者。擬絞監候。 該絞監候者立絞。該斬監候者立斬。其知情藏匿罪人者。照本犯原罪治罪。雖官員不准折贖。如窩藏之家出首。免其坐罪。本犯自行出首者。免其加罪。止照原犯之罪科斷。儻窩家與本犯朋比不行出首。除本犯及窩家照定例治罪外。將該管保長甲長地方、及知情緊鄰。 俱杖八十。該地方官稽查不力者。交部議處。如有屬員藏匿罪人。該管上司不行糾叅者。亦交部議處。

條例/tiaoli 4

凡該斬絞之犯。事發到官。負罪潛逃被獲。如原犯情 罪重大。至秋審時無可寬緩者。改為立決。若原犯情罪尚有可原。仍照本罪擬為監候。其知情藏匿罪人者。照律治罪。知情鄰保甲長。俱杖八十。該地方官稽查不力者。交部議處。如有屬員藏匿罪人。該管上司不行糾叅。亦交部議處。

條例/tiaoli 5

凡有關人命應擬斬絞各犯。脫逃二三年後就獲。如謀殺故殺及拒捕殺人等類情 重之犯。倖稽顯戮者。各依原犯科條。應監候者俱改為立決。尋常命案。仍照本律本例擬以監候。其無關人命應擬死罪各犯。俱隨案酌覈情節。分別定擬。

條例/tiaoli 6

凡有關人 命應擬斬絞各犯。脫逃二三年後就獲。如謀殺故殺及拒捕殺人等類情重之犯。倖稽顯戮者。 各依原犯科條。應監候者俱改為立決。尋常命案。仍照本律本例擬以監候。其無關人命應擬 死罪各犯。俱隨案酌覈情節。分別定擬。其知情藏匿罪人者。照例治罪。知情之鄰保甲長。 俱杖八十。該地方官稽查不力者。交部議處。若有屬員藏匿罪人。該管上司不行糾叅者。亦交部議處。

條例/tiaoli 7

內外文武職官。負罪逃竄。一經 拏獲。除罪應斬決絞決者、毋庸另議外。其犯該監候者。俱改為立決。犯該軍流以下者。無 論本罪輕重。一經脫逃被獲。俱改為擬絞監候。秋審時。將原犯情罪聲明具奏。

條例/tiaoli 8

內外現任文武職官。 除擅離職役查明尚非實在脫逃者。仍照本律本例辦理外。如負罪潛逃。一經拏獲。罪應斬決 絞決者。毋庸另議。其犯該監候者。俱改為立決。犯該軍流以下者。無論本罪輕重。一經脫 逃被獲。俱改為擬絞監候。秋審時。將原犯情罪聲明具奏。如無故私自逃走被獲者。發黑龍江當差。一年限內自行投回。 減一等。杖一百徒三年。加枷號兩月。逾限投回。不准減等。

條例/tiaoli 9

凡人命搶竊等案正犯在逃未獲。為從應斬絞監候人犯。按例擬罪。入於秋審分別情實緩 決辦理。毋庸監候待質。應緩決者。俟查辦減等時。如係應行減等人犯。即照所減之遣軍流 罪。按例限監禁待質。十年限滿。正犯無獲。照例分別發配。或限內遇 赦累減。再照所遞減罪名按限查辦。情實未句者。亦俟改入緩決准減之後。一例辦理。

條例/tiaoli 10

辦理搶奪及拒捕並共毆竊盜等案。現獲之犯稱逃者為首。如現獲多於逸犯。供證確鑿。以及逸犯雖多。而現獲二三人。係先後拏獲。或雖同時並獲。經隔別研訊。實係逃者為首。或事主屍親旁人指證有據者。即依律先決從罪。毋庸監候待質。若案內人數眾多。僅獲一二名。無事主屍親證佐指認者。將現獲之犯。按例擬罪監禁。俟逸犯就獲後質訊明確。定地起解。

條例/tiaoli 11

內外問刑衙門審辦案件。除本犯事發在逃、眾證明白、仍照律即同獄成外。如犯未逃走。鞫獄官詳別訊問。務得輸服供 詞。毋得節引眾證明白、即同獄成之律。遽請定案。其有實在刁健堅不承招者。如犯該徒罪以 上。仍具眾證情狀。奏請定奪。不得率行咨結。杖笞以下。係本應具奏之案。照例奏請。其尋常咨行事件。如果訊無屈抑。經該督撫親提審究。實係逞刁狡執。意存拕累者。即具眾證情狀。咨部完結。

條例/tiaoli 12

人命搶竊及拒捕共毆等案、正犯在逃未獲。案內牽連餘犯。審係無干。即行省釋。不准濫行 監候待質。若現獲之犯。稱逃者為首。如現獲多於逸犯。供證確鑿。以及逸犯雖多。而現獲 之犯。係先後拏獲。或雖同時並獲。經隔別研訊。實係逃者為首。或事主屍親旁人指證有據 者。即依律先決從罪。毋庸監候待質。若案內人數眾多。僅獲一二名。無事主屍親證佐指認者。 即將現獲之犯。按例擬罪監禁。俟逸犯就獲後質訊明確。定地起解。儻正犯日久無獲。為從監候待質人犯。除強盜案件。不應寬釋外。其餘人命等案。如原擬遣軍流罪已過十年。徒罪已過五年。杖罪已過三年。並 未擬定罪名之人已過二年者。該督撫陸續查明咨部覈覆。應遣軍流徒者。照原擬罪名。即行 發配。應杖罪及並未擬定罪名之人。取具的保釋放在外。俟緝獲正犯之日。再行質審。儻釋 放後私自逃匿。保人各照不應輕律笞四十。本犯獲日。杖罪人犯。照原擬杖罪加枷號一月。 並未擬定罪名之人。照不應重律杖八十。若監候年限內恭遇 恩赦。如在逃本犯拏獲時例得減免者。待質之犯。准其即行查辦省釋。

linian shili 歷年事例

1729諭。凡擬罪潛逃之犯。應絞者改為立絞。應斬者改為立斬。必看該犯本案情罪可惡。至秋審 時無可寬緩。而又有脫逃之罪。方改為即行正法以懲兇頑。若本來所犯情罪尚有可原。或因 愚昧無知。或因不知新定之例。一時起意懼罪潛逃。此等之人。當仍照本罪擬為監候。著三 法司通行各直省督撫一體遵行。此本定擬立絞之蘇英。乃因鬬毆起釁。非謀故可比。且伊被蘇仍將毆打情急。還毆斃命。情罪尚 輕。蘇英著改為應絞監候。秋後處決。

諭。凡擬罪潛逃之犯。應絞者改為立絞。應斬者改為立斬。必看該犯本案情罪可惡。至秋審 時無可寬緩。而又有脫逃之罪。方改為即行正法以懲兇頑。若本來所犯情罪尚有可原。或因 愚昧無知。或因不知新定之例。一時起意懼罪潛逃。此等之人。當仍照本罪擬為監候。著三 法司通行各直省督撫一體遵行。此本定擬立絞之蘇英。乃因鬬毆起釁。非謀故可比。且伊被蘇仍將毆打情急。還毆斃命。情罪尚 輕。蘇英著改為應絞監候。秋後處決。

1763刑部議覆叅革衞千總朱振清侵用旗丁銀米畏罪脫逃一案。將朱振清依 平人犯罪脫逃例。於本罪上加二等具奏。奉旨。職官與常人地分迥殊。常人因逃加等示懲。於法已足。若既身叨一命。即不得藉口不知 功令。其愧懼當萬倍常人。即有大戾。亦惟束身歸罪而已。乃竟悍然竄蹟。藐視刑章。若不 分別差等。俾共知儆惕。則君子懷刑之義何在。嗣後職官犯罪脫逃。應准情定律。比照平人 加重治罪。

刑部議覆叅革衞千總朱振清侵用旗丁銀米畏罪脫逃一案。將朱振清依 平人犯罪脫逃例。於本罪上加二等具奏。奉旨。職官與常人地分迥殊。常人因逃加等示懲。於法已足。若既身叨一命。即不得藉口不知 功令。其愧懼當萬倍常人。即有大戾。亦惟束身歸罪而已。乃竟悍然竄蹟。藐視刑章。若不 分別差等。俾共知儆惕。則君子懷刑之義何在。嗣後職官犯罪脫逃。應准情定律。比照平人 加重治罪。

1775刑部議覆山東巡撫審題刨墳人犯王學孔敖子明。逃後二三年被獲。將王學 孔等改擬立決一案。奉旨。凡有重罪應入情實人犯。二三年後就獲。應改立決。原指謀故殺等犯情罪重大者而言。 此等刨墳人犯。無人命可償。入於本年情實足矣。有何不可待而改為立決乎。嗣後脫逃二三 年就獲人犯。何項應改立決。何項仍應監候。著刑部酌定條例具奏。欽此。遵旨議定。斬監候改立決條款。謀殺人造意者。故殺人者。犯罪拒捕殺人者。興販私鹽拒捕殺人者。軍士毆本管官死者。吏卒毆本部五六品長官及佐貳官首領官死者。 所統屬官毆長官死者。軍民人等毆死在京現任官者。毆宗室覺羅死者。毆死內外緦 麻尊長者。毆外姻小功尊長死者。聽從下手毆本宗大功小功兄姊。尊長僅令毆打。輒毆多傷至死者。妻妾毆夫之期親尊長死者。妻妾毆夫之大功小功尊長死者。奴婢毆家 長緦麻小功大功親死者。雇工人毆家長期親。若外祖父母及緦麻小功大功親死者。文武生員。武斷鄉曲。欺壓平民。其人不敢與爭。旁人不敢勸阻。將人毆打死者。與人鬬毆後。 遷怒於其父母。毒毆致斃者。殺內外功服緦麻。及族中奴僕一家三人者。尊長率領家人 打奪罪人。致家人殺人者。官司差人追徵錢糧。句攝公事。而毆死差人者。死囚令人自殺。子孫於祖父母父母。及奴婢雇工人於家長。聽從下手者。圖財害命未得財。殺人為首 者。圖財害命不加功而得財者。庸醫因事故用藥殺人者。誣良為強竊盜。拷打致死者。 誣竊為盜。拷打至斃者。番役誣陷無辜。妄用腦箍及竹籤烙鐵等刑致斃人命者。捕役 受賄將罪人致死為首者。獄卒受賄謀死本犯為首者。私放囚人逃走因而殺人者。誣告 平民。拕累致死三人以上者。誣告人斬罪。所誣之人已決者。因姦盜而威逼人致死者。 豪強兇惡之徒。因事威逼平民自盡。一家三命以上者。用威力強行綁去。及設方略誘往 四方販賣。將被拐之人傷害致死為從者。略賣良人因而殺人者。強奪良家妻女。已被姦汙。妻女自盡者。強姦未遂。將本婦毆傷。越數日後。因傷身死者。強姦既成。本婦羞 忿自盡者。強姦既成。其夫與父母親屬羞忿自盡者。強姦內外緦麻以上親。及緦麻以上 親之妻。妻前夫之女同母異父姊妹未成。本婦羞忿自盡者。縱容妻妾與人通姦。因別情將 姦夫姦婦一齊殺死者。坐糧廳及各倉書役人等。向關米之人勒索。因而打死人命者。出 哨兵弁見船覆溺。阻撓不救。致淹斃人命。為首阻救之人。出哨兵弁遇商船遭風覆溺。人尚未死。不速救護。止顧撈搶財物。以致商民淹斃。為從之兵丁及在船將備。雖不同謀而分贓者。 黔楚紅苗讎忿搶奪殺人。聚眾不及五十人為首。及聚眾至百人殺人為從下手者。貴州地方。有 外來流棍句通本地棍徒。將荒邨居住民苗人戶殺害人命。擄其婦人子女計圖販賣。不論已賣 未賣曾否出境案內。有迫脅同行。在場未經下手者。發遣當差為奴之犯。殺死伊管主一家三人並三人以上。其不知情之子孫。絞監候改立決條款。誣告人絞罪。所誣之人已決者。 誣竊為盜。嚇詐逼認。因而致死二命者。捏造姦贓款蹟。寫揭字帖。及編造歌謠。挾讎汙衊。致被誣之人忿激自盡者。獄卒以金刃及他物與囚。致囚殺人者。獄卒陵虐罪囚。剋減衣糧。因而致死者。獄卒受賄謀死本犯為從加功者。衙役恐嚇索詐致斃人命者。捕 役受人賄屬。將罪人致死。從而加功者。挾讎放火。因而殺人。及有焚壓致死之為從。商 謀下手然火者。鬬毆連斃二命者。好鬬兇徒見人鬬毆。輒約夥尋釁。將人父母毆斃為從者。因事逼迫期親尊長致死者。軍民人等因事逼迫本管官致死為首者。因事威逼平民 自盡。一家二命及三命而非一家者。繼母因姦將前妻子女致死滅口。致令伊夫絕嗣者。 喇嘛和尚等強姦致死人命為從者。兵民聚十人以下興販私鹽。拒捕殺人為從下手者。黔 楚紅苗讎忿搶奪。聚眾至五十人。殺人為從下手者。以上各項人犯。情罪較重。如事發在逃二三年被獲。即改為立決。謹案嘉慶六年查絞監候改立決條款內。繼母因姦將前妻子女致死滅口一條。於嘉慶四年奏准。親母因姦謀死子女滅口者擬絞監候。不論其夫是否絕嗣。入於緩 決。永遠監禁。嫡母嗣母繼母因姦謀殺子女滅口者。嫡母擬絞監候。嗣母繼母擬斬監候。若 其夫絕嗣。俱入於秋審情實。若未致絕嗣者。入於緩決。永遠監禁等因在案。今將因姦致死 子女致夫絕嗣之嗣母繼母。添入斬監候改立決條內。於絞監候改立決條內。繼母改為嫡母。

刑部議覆山東巡撫審題刨墳人犯王學孔敖子明。逃後二三年被獲。將王學 孔等改擬立決一案。奉旨。凡有重罪應入情實人犯。二三年後就獲。應改立決。原指謀故殺等犯情罪重大者而言。 此等刨墳人犯。無人命可償。入於本年情實足矣。有何不可待而改為立決乎。嗣後脫逃二三 年就獲人犯。何項應改立決。何項仍應監候。著刑部酌定條例具奏。欽此。遵旨議定。斬監候改立決條款。謀殺人造意者。故殺人者。犯罪拒捕殺人者。興販私鹽拒捕殺人者。軍士毆本管官死者。吏卒毆本部五六品長官及佐貳官首領官死者。 所統屬官毆長官死者。軍民人等毆死在京現任官者。毆宗室覺羅死者。毆死內外緦 麻尊長者。毆外姻小功尊長死者。聽從下手毆本宗大功小功兄姊。尊長僅令毆打。輒毆多傷至死者。妻妾毆夫之期親尊長死者。妻妾毆夫之大功小功尊長死者。奴婢毆家 長緦麻小功大功親死者。雇工人毆家長期親。若外祖父母及緦麻小功大功親死者。文武生員。武斷鄉曲。欺壓平民。其人不敢與爭。旁人不敢勸阻。將人毆打死者。與人鬬毆後。 遷怒於其父母。毒毆致斃者。殺內外功服緦麻。及族中奴僕一家三人者。尊長率領家人 打奪罪人。致家人殺人者。官司差人追徵錢糧。句攝公事。而毆死差人者。死囚令人自殺。子孫於祖父母父母。及奴婢雇工人於家長。聽從下手者。圖財害命未得財。殺人為首 者。圖財害命不加功而得財者。庸醫因事故用藥殺人者。誣良為強竊盜。拷打致死者。 誣竊為盜。拷打至斃者。番役誣陷無辜。妄用腦箍及竹籤烙鐵等刑致斃人命者。捕役 受賄將罪人致死為首者。獄卒受賄謀死本犯為首者。私放囚人逃走因而殺人者。誣告 平民。拕累致死三人以上者。誣告人斬罪。所誣之人已決者。因姦盜而威逼人致死者。 豪強兇惡之徒。因事威逼平民自盡。一家三命以上者。用威力強行綁去。及設方略誘往 四方販賣。將被拐之人傷害致死為從者。略賣良人因而殺人者。強奪良家妻女。已被姦汙。妻女自盡者。強姦未遂。將本婦毆傷。越數日後。因傷身死者。強姦既成。本婦羞 忿自盡者。強姦既成。其夫與父母親屬羞忿自盡者。強姦內外緦麻以上親。及緦麻以上 親之妻。妻前夫之女同母異父姊妹未成。本婦羞忿自盡者。縱容妻妾與人通姦。因別情將 姦夫姦婦一齊殺死者。坐糧廳及各倉書役人等。向關米之人勒索。因而打死人命者。出 哨兵弁見船覆溺。阻撓不救。致淹斃人命。為首阻救之人。出哨兵弁遇商船遭風覆溺。人尚未死。不速救護。止顧撈搶財物。以致商民淹斃。為從之兵丁及在船將備。雖不同謀而分贓者。 黔楚紅苗讎忿搶奪殺人。聚眾不及五十人為首。及聚眾至百人殺人為從下手者。貴州地方。有 外來流棍句通本地棍徒。將荒邨居住民苗人戶殺害人命。擄其婦人子女計圖販賣。不論已賣 未賣曾否出境案內。有迫脅同行。在場未經下手者。發遣當差為奴之犯。殺死伊管主一家三人並三人以上。其不知情之子孫。絞監候改立決條款。誣告人絞罪。所誣之人已決者。 誣竊為盜。嚇詐逼認。因而致死二命者。捏造姦贓款蹟。寫揭字帖。及編造歌謠。挾讎汙衊。致被誣之人忿激自盡者。獄卒以金刃及他物與囚。致囚殺人者。獄卒陵虐罪囚。剋減衣糧。因而致死者。獄卒受賄謀死本犯為從加功者。衙役恐嚇索詐致斃人命者。捕 役受人賄屬。將罪人致死。從而加功者。挾讎放火。因而殺人。及有焚壓致死之為從。商 謀下手然火者。鬬毆連斃二命者。好鬬兇徒見人鬬毆。輒約夥尋釁。將人父母毆斃為從者。因事逼迫期親尊長致死者。軍民人等因事逼迫本管官致死為首者。因事威逼平民 自盡。一家二命及三命而非一家者。繼母因姦將前妻子女致死滅口。致令伊夫絕嗣者。 喇嘛和尚等強姦致死人命為從者。兵民聚十人以下興販私鹽。拒捕殺人為從下手者。黔 楚紅苗讎忿搶奪。聚眾至五十人。殺人為從下手者。以上各項人犯。情罪較重。如事發在逃二三年被獲。即改為立決。謹案嘉慶六年查絞監候改立決條款內。繼母因姦將前妻子女致死滅口一條。於嘉慶四年奏准。親母因姦謀死子女滅口者擬絞監候。不論其夫是否絕嗣。入於緩 決。永遠監禁。嫡母嗣母繼母因姦謀殺子女滅口者。嫡母擬絞監候。嗣母繼母擬斬監候。若 其夫絕嗣。俱入於秋審情實。若未致絕嗣者。入於緩決。永遠監禁等因在案。今將因姦致死 子女致夫絕嗣之嗣母繼母。添入斬監候改立決條內。於絞監候改立決條內。繼母改為嫡母。

1796諭。廣東巡撫朱珪奏審擬李達洪等糾搶奪拒傷事主一案。向來各省遇有糾搶奪及共謀共毆等 案於獲犯後。如遇有首犯在逃者。俱係先將為從各犯按例擬結發落。其為首之犯於獲日另結。 但夥眾之案。人數眾多。各犯到案後。明知起意為首及動手傷人。罪所不赦。恃有在逃之人。往 往推諉卸罪。避重就輕。及至逸犯就獲。而已結之犯。業經流徙。又無從到案質訊。殊非覈 實定讞之道。嗣後各省辦理此等案件。於獲犯審訊時。遇有首犯在逃。即將從犯按例擬罪監 禁。俟逸犯就獲後質訊明確。再行定地起解。如此辦理。庶兇徒無從狡展。而案情不致枉縱。

諭。廣東巡撫朱珪奏審擬李達洪等糾搶奪拒傷事主一案。向來各省遇有糾搶奪及共謀共毆等 案於獲犯後。如遇有首犯在逃者。俱係先將為從各犯按例擬結發落。其為首之犯於獲日另結。 但夥眾之案。人數眾多。各犯到案後。明知起意為首及動手傷人。罪所不赦。恃有在逃之人。往 往推諉卸罪。避重就輕。及至逸犯就獲。而已結之犯。業經流徙。又無從到案質訊。殊非覈 實定讞之道。嗣後各省辦理此等案件。於獲犯審訊時。遇有首犯在逃。即將從犯按例擬罪監 禁。俟逸犯就獲後質訊明確。再行定地起解。如此辦理。庶兇徒無從狡展。而案情不致枉縱。

律/lü 35 | Qinshu xiangwei rongyin 親屬相為容隱

凡同居、同謂同邨共居親屬。不限籍之同異。雖無服者亦是。若大功 以上親。謂另居大功以上親屬。係服重。及外祖父母、外孫、妻之父母、女壻 、若孫之婦。 夫之兄弟、及兄弟妻。係恩重。有罪彼此得相為容隱。奴婢雇工人。義重。為家長隱者。皆 勿論。家長不得為奴婢雇工人隱者。義當治其罪也。若漏泄其事。及通報消息致令罪人隱匿 逃避者。以其於法得相容隱。亦不坐。謂有得相容隱之親屬犯罪。官司追捕。因而漏泄其事。 及暗地通報消息與罪人。使令隱避逃走。故亦不坐。其小功以下相容隱、及漏泄其事者。減凡人三等。無服之親減一等。謂另居小功以下親屬。若犯謀叛以上者。 不用此律。謂雖有服親屬。犯謀反謀大逆謀叛。但容隱不首者。依律科罪。故云不用此律。

tiaoli 條例

條例/tiaoli 1

父為母所殺。其子隱忍。於破案後始行供明者。照不應重律杖八十。如經官 審訊。猶復隱忍不言者。照違制律杖一百。若母為父所殺。其子仍聽依律容隱免科。 [謹案此條乾隆五十三年遵旨定例。]

linian shili 歷年事例

1788諭。刑部題覆四川省馮龔氏毆傷伊夫馮青身死。將馮龔氏問擬斬決一本。馮龔氏著即處斬。 至此案馮青之子馮克應。於伊母馮龔氏在途毆傷伊夫殞命時。因取火轉回瞥見。當即哭喊。 龔氏嚇勿聲張。令其一同潛逃。該部以馮克應業經該督審明。不知父母爭毆。是以未及往救。 請免置議。人子之於父母。原有容隱之例。但父之於母。尊親雖屬相等。然父為子綱。夫為 妻綱。禮經有母出與廟絕之文。是人子之於父母。恩同而分則有閒。設為人子者。遇有父毆母致死之事。自當隱忍不言。原可免其科罪。若其父被母毆死。即迫於母命。當時未敢聲張。 至經官審訊時。自應據實訴出。方為處人倫之變而不失其正。此等綱常大義。雖鄉僻蚩氓。未能通曉。但準情斷獄。 不可不示以等差。折衷至當。此案馮克應於伊父被伊母毆死。到案時如即行供出實情。自可 免議。儻並未供明前項案情。皆係審訊馮龔氏而得。馮克應即不得為無罪。亦應酌加薄罰。 以示人道大倫。該督原題及部議。皆於此處未經聲敘明晰。著刑部遵旨行文駮飭。令該督將 馮克應到案曾否即行供出之處訊明。覆到再行覈辦。

諭。刑部題覆四川省馮龔氏毆傷伊夫馮青身死。將馮龔氏問擬斬決一本。馮龔氏著即處斬。 至此案馮青之子馮克應。於伊母馮龔氏在途毆傷伊夫殞命時。因取火轉回瞥見。當即哭喊。 龔氏嚇勿聲張。令其一同潛逃。該部以馮克應業經該督審明。不知父母爭毆。是以未及往救。 請免置議。人子之於父母。原有容隱之例。但父之於母。尊親雖屬相等。然父為子綱。夫為 妻綱。禮經有母出與廟絕之文。是人子之於父母。恩同而分則有閒。設為人子者。遇有父毆母致死之事。自當隱忍不言。原可免其科罪。若其父被母毆死。即迫於母命。當時未敢聲張。 至經官審訊時。自應據實訴出。方為處人倫之變而不失其正。此等綱常大義。雖鄉僻蚩氓。未能通曉。但準情斷獄。 不可不示以等差。折衷至當。此案馮克應於伊父被伊母毆死。到案時如即行供出實情。自可 免議。儻並未供明前項案情。皆係審訊馮龔氏而得。馮克應即不得為無罪。亦應酌加薄罰。 以示人道大倫。該督原題及部議。皆於此處未經聲敘明晰。著刑部遵旨行文駮飭。令該督將 馮克應到案曾否即行供出之處訊明。覆到再行覈辦。

律/lü 36 | Lizu fan sizui 吏卒犯死罪

凡在外各衙門吏典祗候禁子。有犯死罪。從各衙門長官鞫問明白。不須申稟。依律處決。然後具由申報本管上司。轉達刑部。奏聞知會。 [謹案雍正三年奏准。今吏役軍民人等有犯死罪。一例問擬覈覆。候 旨處決。不用此律。刪。]

律/lü 37 | Chujue panjun 處決叛軍

凡邊境重地城池。若有軍人謀叛。守禦官捕獲到官。顯蹟證佐明白。鞫問招承。行移都指揮使司委官審問無冤。隨即依律處治。具由申達兵部衙門。奏聞知會。若有布政司按察司去處。公同審問處治。如在軍前有謀叛能臨陣擒殺者。事既顯明。機係呼吸。不在此委審公審之限。事後亦須奏 聞。 [謹案雍正三年。將行移都指揮使司委官九字。改為申報督撫提鎮六字。申達兵部衙門以下二十六字。改為奏聞二字。]

律/lü 38 | Shahai junren 殺害軍人

凡殺死軍人者。依律處死。仍將正犯人餘丁抵數充軍。

tiaoli 條例

條例/tiaoli 1

凡謀故殺死總小旗者。正犯抵死。旗役仍令本戶餘丁補當。若無本戶餘丁。句取犯人戶內壯丁抵充軍數。 [謹案雍正三年奏准。今謀故鬬毆殺人。不論軍民。止將正犯抵死。被殺者雖係軍人。並無將正犯餘丁抵充軍數之事。律例俱刪。 ]

律/lü 39 | Zaijing fanzui junmin 在京犯罪軍民

凡在京軍民。若犯杖八十以上者。軍發外衞充軍。民發別郡為民。 [謹案雍正三年奏准。今在京軍民有犯。俱照本律科斷。不用此律。刪 ]

門第16 | Mingli lü shiliu 名例律十六

律/lü 40 | Huawairen youfan 化外人有犯

凡化外來降人犯罪者。並依律擬斷。隸理藩院者。仍照原定蒙古例。 [謹 案原律止上二句。下二句係雍正三年奉御批增定。]

tiaoli 條例

條例/tiaoli 1

蒙古案件有送部審 理者。即移會理藩院衙門。將通曉蒙古言語司官派出一員。帶領通事赴刑部公同審理。除內 地八旗蒙古應依律定擬者。會審官不必列銜外。其隸在理藩院。應照蒙古例科斷者。會審官一體列銜。如朝審案內遇有蒙古人犯。知會理藩院堂官到班會審。遇有照蒙古例治罪者。亦一體列銜。 [謹案此條雍正十一年定。原例未及應否列銜之處。乾隆五年增。]

條例/tiaoli 2

青海蒙古人有犯死罪 應正法者。照舊例在西甯監禁。其偷竊牲畜例應擬絞解京監候之犯。俟部覆後。解赴甘肅按 察使衙門監禁。於秋審時將該犯情罪入於該省招冊。咨送三法司查覈。 [謹案此條乾隆五年定。]

條例/tiaoli 3

蒙古與民人交涉之案。凡遇鬬毆拒捕等事。該地方官與旗員會訊明確。如蒙古在內地犯事者。照刑律辦理。如民人在蒙古地方犯 事者。即照蒙古例辦理。 [謹案此條乾隆二十六年定。]

條例/tiaoli 4

蒙古地方搶劫案件。如俱係蒙古 人。專用蒙古例。俱係民人。專用刑律。如蒙古與民人夥同搶劫。覈其罪名。蒙古例重於刑 律者。蒙古與民人俱照蒙古例問擬。刑律重於蒙古例者。蒙古與民人俱照刑律問擬。 [謹案此 條嘉慶二十三年遵旨定。]

條例/tiaoli 5

熱河承德府所屬地方。遇有搶奪之案。如事主係蒙古 人。不論賊犯是民人是蒙古。專用蒙古例。如事主係民人。不論賊犯是民人是蒙古。專用刑 律。儻有同時並發之案。如事主一係蒙古一係民人。即計所失之贓。如蒙古所失贓重。照蒙 古例問擬。民人所失贓重。照刑律科斷。 [謹案此條道光二十九年定。]

linian shili 歷年事例

1701覆准。熟苗生苗若有傷害人者。熟苗照民例治罪。生苗仍照苗 人例治罪。

覆准。熟苗生苗若有傷害人者。熟苗照民例治罪。生苗仍照苗 人例治罪。

1705覆准。苗民犯輕罪者。聽土官自行發落外。若殺死人命、強盜擄掠及 捉拏人口索銀勒贖等情。被害之苗。赴道廳衙門控告。責令土官將犯苗拏解。照律例從重治 罪。藏匿不送者。將土官照例嚴加議處。又覆准。嗣後如有仍前伏草捉人。枷肘在巢勒銀取贖者。 土官將犯罪之苗解送道廳審理。初次有犯。為首者擬斬監候。為從俱枷號三月。責四十板。 臂膊刺字。如再犯者。不分首從皆斬立決。內有初犯者。仍分別首從議罪。其有土哨姦民句 通取利者。審係造意為首。不分初次再犯。擬斬立決。若通同附和希圖取利。加枷號兩月。 責四十板。僉妻發邊外為民。其該管土官雖不知情。平日不嚴行約束所致。有一起、土知府 罰俸三月。百戶寨長各罰俸六月。二起、土知府罰俸半年。百戶寨長各罰俸一年。有三起者、 土知府罰俸一年。百戶寨長俱革職。若該管土官知情不行禁止者。俱革職。不准折贖。責四十板。若係教令或通同取利者。革職。不准折贖。枷號三月。又覆准。兩省相接之苗。有冤抑之事。令其赴兩廳控告。兩廳會同土官審明發落。如有仍前殺搶者。令土官將犯罪之苗。 拏赴兩廳審明。俱照白晝搶奪律治罪。免其刺字。照旗下人枷號杖責。若聚眾不及五十人。亦 無殺死人命。止傷人不死者。將為首枷號兩月。責四十板。為從各枷號一月。責三十板。如有殺死人命者。將為首之人擬斬監候。下手之人各枷號三月。責四十板。為從各枷號四十日。責四十板。若聚眾至五十人者。雖無殺死人命。將為首之人擬斬監候。為從各枷號五十日。責四十板。如有殺死人命 者。將為首之人擬斬立決。下手之人俱擬絞監候。其餘為從各枷號兩月。責四十板。若聚眾至百人者。雖無殺死人命。將為首之人擬斬立決。為從者各枷號兩月。責四十板。如有殺死人命者。將為首擬斬立決梟示。下手之人俱擬斬監候。其餘為從各枷號三月。責四十板。其所 搶人畜等物。俱勒令給還原主。其該管各官雖不知情。平日不嚴行約束。以致苗互相搆釁。 若不及五十人者。將土知府知州罰俸三月。百戶寨長罰俸六月。若聚眾五十人者。將土知府知州罰俸半年。百戶寨長各罰俸一年。若聚眾至百人者。將土知府知州各罰俸一年。百戶寨長均 革職。若聚眾百人以上者。將土知府知州革職。百戶寨長俱革職。不准折贖。責四十板。若該 管官知情不行禁止。革職不准折贖。枷號一月。責四十板。若係教令或通同希圖分財物者。俱照為首 之犯一體治罪。

覆准。苗民犯輕罪者。聽土官自行發落外。若殺死人命、強盜擄掠及 捉拏人口索銀勒贖等情。被害之苗。赴道廳衙門控告。責令土官將犯苗拏解。照律例從重治 罪。藏匿不送者。將土官照例嚴加議處。又覆准。嗣後如有仍前伏草捉人。枷肘在巢勒銀取贖者。 土官將犯罪之苗解送道廳審理。初次有犯。為首者擬斬監候。為從俱枷號三月。責四十板。 臂膊刺字。如再犯者。不分首從皆斬立決。內有初犯者。仍分別首從議罪。其有土哨姦民句 通取利者。審係造意為首。不分初次再犯。擬斬立決。若通同附和希圖取利。加枷號兩月。 責四十板。僉妻發邊外為民。其該管土官雖不知情。平日不嚴行約束所致。有一起、土知府 罰俸三月。百戶寨長各罰俸六月。二起、土知府罰俸半年。百戶寨長各罰俸一年。有三起者、 土知府罰俸一年。百戶寨長俱革職。若該管土官知情不行禁止者。俱革職。不准折贖。責四十板。若係教令或通同取利者。革職。不准折贖。枷號三月。又覆准。兩省相接之苗。有冤抑之事。令其赴兩廳控告。兩廳會同土官審明發落。如有仍前殺搶者。令土官將犯罪之苗。 拏赴兩廳審明。俱照白晝搶奪律治罪。免其刺字。照旗下人枷號杖責。若聚眾不及五十人。亦 無殺死人命。止傷人不死者。將為首枷號兩月。責四十板。為從各枷號一月。責三十板。如有殺死人命者。將為首之人擬斬監候。下手之人各枷號三月。責四十板。為從各枷號四十日。責四十板。若聚眾至五十人者。雖無殺死人命。將為首之人擬斬監候。為從各枷號五十日。責四十板。如有殺死人命 者。將為首之人擬斬立決。下手之人俱擬絞監候。其餘為從各枷號兩月。責四十板。若聚眾至百人者。雖無殺死人命。將為首之人擬斬立決。為從者各枷號兩月。責四十板。如有殺死人命者。將為首擬斬立決梟示。下手之人俱擬斬監候。其餘為從各枷號三月。責四十板。其所 搶人畜等物。俱勒令給還原主。其該管各官雖不知情。平日不嚴行約束。以致苗互相搆釁。 若不及五十人者。將土知府知州罰俸三月。百戶寨長罰俸六月。若聚眾五十人者。將土知府知州罰俸半年。百戶寨長各罰俸一年。若聚眾至百人者。將土知府知州各罰俸一年。百戶寨長均 革職。若聚眾百人以上者。將土知府知州革職。百戶寨長俱革職。不准折贖。責四十板。若該 管官知情不行禁止。革職不准折贖。枷號一月。責四十板。若係教令或通同希圖分財物者。俱照為首 之犯一體治罪。

1760諭。舒赫德奏拏獲阿克蘇盜馬回人拜密爾咱。因係積匪。照回人舊例斬決梟示等語。回地新經平定。拏獲匪犯。自應從重辦理。但內地或閒有無恥兵丁僕役等偷盜回人馬匹。若仍照內 地之律完結。非所以昭平允。著傳諭辦理回部事務大臣等。嗣後回人盜本處及內地人馬匹。 及內地人盜回人馬匹。俱照回疆例辦理。

諭。舒赫德奏拏獲阿克蘇盜馬回人拜密爾咱。因係積匪。照回人舊例斬決梟示等語。回地新經平定。拏獲匪犯。自應從重辦理。但內地或閒有無恥兵丁僕役等偷盜回人馬匹。若仍照內 地之律完結。非所以昭平允。著傳諭辦理回部事務大臣等。嗣後回人盜本處及內地人馬匹。 及內地人盜回人馬匹。俱照回疆例辦理。

1814諭。本日署烏魯木齊都統劉芬奏。審辦客民蕭生雲 姦殺死二命一案。摺內將姦婦卜羅敘稱 達婦。殊屬粗率。達婦二字。從未載入爰書。劉芬不學無術。著交部察議。並通諭內外問刑 衙門。永不准用此等字。又諭。果勒豐阿奏審擬糾眾搶劫傷斃事主賊犯分別辦理一摺。已交刑部速議具奏矣。摺內因係蒙 古人。擅寫蒙賊二字。太不成話。直省辦理竊盜案件。但聲明某省某府州縣人。並未與賊犯姓名之上。冠以某省字樣。蒙古地方亦有部落。遇有賊犯。聲敘係某部落之人。案情自明。果勒豐阿不曉文義。冒昧擅寫。實屬謬誤。著交宗人府議處。並著飭知刑 部理藩院。嗣後蒙古案件。如有用此等字樣者。即將原奏咨之人查明叅處。

諭。本日署烏魯木齊都統劉芬奏。審辦客民蕭生雲 姦殺死二命一案。摺內將姦婦卜羅敘稱 達婦。殊屬粗率。達婦二字。從未載入爰書。劉芬不學無術。著交部察議。並通諭內外問刑 衙門。永不准用此等字。又諭。果勒豐阿奏審擬糾眾搶劫傷斃事主賊犯分別辦理一摺。已交刑部速議具奏矣。摺內因係蒙 古人。擅寫蒙賊二字。太不成話。直省辦理竊盜案件。但聲明某省某府州縣人。並未與賊犯姓名之上。冠以某省字樣。蒙古地方亦有部落。遇有賊犯。聲敘係某部落之人。案情自明。果勒豐阿不曉文義。冒昧擅寫。實屬謬誤。著交宗人府議處。並著飭知刑 部理藩院。嗣後蒙古案件。如有用此等字樣者。即將原奏咨之人查明叅處。

1818諭。刑部奏蒙古搶劫之案。有民人在內者。請先令承審官分別是劫是搶。照刑律強盜各條及 搶奪攔搶各條分別治罪。似此引例紛繁。轉致淆混。正所謂科條既備。民多偽態。無所措手足矣。嗣後蒙古地方搶劫案件。如俱係蒙古人。專用蒙古例。俱係民人。專用刑律。如蒙古 與民人夥同搶劫。覈其罪名。蒙古例重於刑律者。蒙古與民人。俱照蒙古例問擬。刑律重於 蒙古例者。蒙古與民人。俱照刑律問擬。著為令。

諭。刑部奏蒙古搶劫之案。有民人在內者。請先令承審官分別是劫是搶。照刑律強盜各條及 搶奪攔搶各條分別治罪。似此引例紛繁。轉致淆混。正所謂科條既備。民多偽態。無所措手足矣。嗣後蒙古地方搶劫案件。如俱係蒙古人。專用蒙古例。俱係民人。專用刑律。如蒙古 與民人夥同搶劫。覈其罪名。蒙古例重於刑律者。蒙古與民人。俱照蒙古例問擬。刑律重於 蒙古例者。蒙古與民人。俱照刑律問擬。著為令。

律/lü 41 | Bentiao bieyou zuiming 本條別有罪名

凡本條自有罪名。與名例罪不同者。依本條科斷。若本條雖有罪名。 其心有所規避。罪重者。又不泥於本條。自從所規避之重罪論。其本應罪重而犯時不知者。 依凡人論。謂如叔姪別處生長。素不相識。姪打叔傷。官司推問。始知是叔。止依凡人鬬法。 又如別處竊盜。偷得大祀 神御之物。如此之類。並是犯時不知。止依凡論同常盜之律。 本應輕者。聽從本法。謂如父不識子。毆打之後。方始得知。止依打子之法。不可以凡毆論。

律/lü 42 | Jiajian zuili 加減罪例

凡稱加者。就本罪上加重。謂如人犯笞四十。加一等。即坐笞五十。或犯杖一百。加一等。則加徒減杖。即坐杖六十徒一年。或犯杖 六十徒一年。加一等。即坐杖七十徒一年半。或犯杖一百徒三年。加一等。即坐杖一百流二 千里。或犯杖一百流二千里。加一等。即坐杖一百流二千五百里之類。稱減者。就本罪上減 輕。謂如人犯笞五十。減一等。即坐笞四十。或犯杖六十徒一年。減一等。即坐杖一百。或 犯杖一百徒三年。減一等。即坐杖九十徒二年半之類。惟二死三流。各同為一減。二死謂絞 斬。三流謂流二千里二千五百里三千里。各同為一減。如犯死罪減一等。即坐流三千里。減 二等。即坐徒三年。犯流三千里者。減一等。亦坐徒三年。加者。數滿乃坐。謂如贓加至四 十兩。縱至三十九兩九錢九分。雖少一分。亦不得科四十兩罪之類。又加罪止於杖一百流三 千里。不得加至於死。本條加入死者。依本條。加入絞者。不加至斬。

tiaoli 條例

條例/tiaoli 1

在京法司每年熱審。以命下之日為始。至六月杪止。其在外五年審錄。以恤刑官入境日為始。出境日止。雜犯准 徒五年者。減去一等。徒杖以下俱減等。枷號並笞罪俱釋放。悉遵照敕旨行。 [謹案此條係原例。雍正三年奏准。今五年審錄例停止。此條刪。]

條例/tiaoli 2

承問官將贓銀挪移赦前赦後之處。照吏部所定贓銀私自改刪之例革職。如承審遲延及延挨熱審減等等弊。該部查出。將該管各官。照違限月日按月處分。犯人不准減等。

條例/tiaoli 3

凡安插奉天等處並發遣軍流等犯。 俱以部文到日為始。定限兩箇月。自該省起解。每日限五十里。如起解違限。雖遇熱審。俱 不准減等。將起解之地方官。照違限例議處。解役在途故意遲延逾限者。嚴加治罪。犯人在途患病。許具呈該地方官。取具印結到部。查明果非託故延挨。仍照例減等。

條例/tiaoli 4

侵盜錢糧擬徒後。因限內未完照例擬流之犯。遇熱審不准減等。 [謹案以上三條。俱雍正三年定例。乾隆五年刪。]

條例/tiaoli 5

凡例應枷責之犯。奉旨改為發遣者。俱免其枷責之罪。 [謹案此條係乾隆五年遵照雍正三年諭旨纂定。]

條例/tiaoli 6

議處議罪。俱照本條律例定擬。其有情罪重大。應從重定擬者。必折衷於法之至平至允。 援引比照。不得擅用加倍字樣。 [謹案此條雍正八年遵旨定例。]

條例/tiaoli 7

審擬罪名。俱各 照本條律例問擬。不得擅用不足蔽辜、無以示懲、從重加等、及加數等、並雖但字樣抑揚文 法。其案情錯出、律無正條、罪應流徒以上者。應折衷至當。援引他律他例比附酌覈。以歸 平允。其應具題者。於疏內聲明。恭候聖裁。至律例內如拒捕脫逃等項。載明照本罪加等者。仍各遵照辦理。 [謹案此條嘉慶四年 遵旨議定。]

條例/tiaoli 8

審擬罪名。除奉特旨發遣黑龍江新疆等處外。其餘罪應軍流徒杖人犯。悉照本條律例問擬。不得用不足蔽 辜、無以示懲、從重加等、及加數等字樣、擅擬改發新疆等處。並不准用雖但字樣抑揚文法。 其案情錯出、律無正條。應折衷至當。援引他律他例比附酌覈。或實在案情重大。罪浮於法。 仍按本律例擬罪。均於疏內聲明。恭候聖裁。至律例內如拒捕脫逃等項。載明照本罪加等者。仍各遵照辦理。 [謹案此條嘉慶十七 年因黑龍江等處遣犯擁擠改定。]

linian shili 歷年事例

1730諭。向因各省員缺需人。朕於部選之外。特旨命往甚多。恐其中賢愚不等。或有倚恃特用。 而生縱逸恣肆之心者。又或該管上司不知朕心。以其為特用之員。而存瞻徇姑容之見。是以 曾有特用人員深負朕恩則加倍治罪之旨。蓋欲其知所儆惕以圖上進也。然必其所犯之罪。果 係貪婪不法。不可寬宥。方行加倍懲治。非謂因公詿誤一切 罰案件。皆以其為特用之員。而概行加倍也。從前屢降諭旨甚明。而近來該部及各省督撫。尚有不問事之輕重。而概以加倍議罪者。甚非朕立法之本意。至於盜案越獄。亦曾有加倍治罪之旨。蓋因朕整飭吏治。 於地方事務不許隱匿。是以有司不敢諱盜諱命。每有案件。即行詳報。以至監禁之犯。未免 較多。而姦宄兇惡之徒。往往乘閒越獄。冀脫重罪。又有罪不至於死。亦乘機越逃者。尤為逞姦玩法。藐視憲典。是以有加倍治罪之條。以懲頑慝。又恐罪犯等不知此例。誤蹈重辟。 特令各地方官刊刻木榜。置於獄中。使身繫囹圄之人。莫不知悉。免致一時誤犯。以上加倍 治罪二條。係朕曾經降旨者。乃內而法司。外而督撫。往往比照此例以加倍定擬具題。又有 於本犯罪名。舍其重罪。而就其所犯之輕罪議以加倍。而抵之於死者。尤非平允之道。且國 家法令科條。原有一定而不可易。其有應行從重者。亦必待朕酌其情罪。特頒諭旨。此加倍 二字。非臣工所可擅定者也。嗣後凡有議處議罪之條。俱應照本律定擬。其有負恩犯法。情 罪重大。應從重定擬者。必須折衷於法之至平至允。不得擅用加倍字樣。開蒙混苛刻之端。 負朕立法牖民儆省防閑之至意。

諭。向因各省員缺需人。朕於部選之外。特旨命往甚多。恐其中賢愚不等。或有倚恃特用。 而生縱逸恣肆之心者。又或該管上司不知朕心。以其為特用之員。而存瞻徇姑容之見。是以 曾有特用人員深負朕恩則加倍治罪之旨。蓋欲其知所儆惕以圖上進也。然必其所犯之罪。果 係貪婪不法。不可寬宥。方行加倍懲治。非謂因公詿誤一切 罰案件。皆以其為特用之員。而概行加倍也。從前屢降諭旨甚明。而近來該部及各省督撫。尚有不問事之輕重。而概以加倍議罪者。甚非朕立法之本意。至於盜案越獄。亦曾有加倍治罪之旨。蓋因朕整飭吏治。 於地方事務不許隱匿。是以有司不敢諱盜諱命。每有案件。即行詳報。以至監禁之犯。未免 較多。而姦宄兇惡之徒。往往乘閒越獄。冀脫重罪。又有罪不至於死。亦乘機越逃者。尤為逞姦玩法。藐視憲典。是以有加倍治罪之條。以懲頑慝。又恐罪犯等不知此例。誤蹈重辟。 特令各地方官刊刻木榜。置於獄中。使身繫囹圄之人。莫不知悉。免致一時誤犯。以上加倍 治罪二條。係朕曾經降旨者。乃內而法司。外而督撫。往往比照此例以加倍定擬具題。又有 於本犯罪名。舍其重罪。而就其所犯之輕罪議以加倍。而抵之於死者。尤非平允之道。且國 家法令科條。原有一定而不可易。其有應行從重者。亦必待朕酌其情罪。特頒諭旨。此加倍 二字。非臣工所可擅定者也。嗣後凡有議處議罪之條。俱應照本律定擬。其有負恩犯法。情 罪重大。應從重定擬者。必須折衷於法之至平至允。不得擅用加倍字樣。開蒙混苛刻之端。 負朕立法牖民儆省防閑之至意。

1799諭。本日召見刑部侍郎熊枚。諭以刑名事務。向來刑部引律例斷獄。於本律之外。多有不足 蔽辜。無以示懲。及從重定擬等字樣。所辦實未允協。罪名大小。律有明條。自當勘覈案情。 援引確當。務使法足蔽辜。不致畸重畸輕。方為用法之平。今既引本律。又稱不足蔽辜。從 重定擬。並有加至數等者。是仍不按律辦理。又安用律例為耶。如案情內情節較重者。朕自 可隨案酌定。總之不足蔽辜之語。非執法之官所宜出。嗣後問刑衙門。俱應確遵憲典。專引本律。不得於律外又稱不足蔽辜及從重字樣。即雖字但字抑揚文法。亦不准用。上讞後。經 朕閱看案情。或可酌加增減者。亦不治以失出失入之咎。用副朕矜慎庶獄至意。其應如何按 律科斷以歸畫一之處。著軍機大臣會同刑部悉心定擬具奏。

諭。本日召見刑部侍郎熊枚。諭以刑名事務。向來刑部引律例斷獄。於本律之外。多有不足 蔽辜。無以示懲。及從重定擬等字樣。所辦實未允協。罪名大小。律有明條。自當勘覈案情。 援引確當。務使法足蔽辜。不致畸重畸輕。方為用法之平。今既引本律。又稱不足蔽辜。從 重定擬。並有加至數等者。是仍不按律辦理。又安用律例為耶。如案情內情節較重者。朕自 可隨案酌定。總之不足蔽辜之語。非執法之官所宜出。嗣後問刑衙門。俱應確遵憲典。專引本律。不得於律外又稱不足蔽辜及從重字樣。即雖字但字抑揚文法。亦不准用。上讞後。經 朕閱看案情。或可酌加增減者。亦不治以失出失入之咎。用副朕矜慎庶獄至意。其應如何按 律科斷以歸畫一之處。著軍機大臣會同刑部悉心定擬具奏。

律/lü 43 | Cheng chengyu chejia 稱乘輿車駕

凡律中所稱乘輿車駕及御者。如御物御膳所御在所之類。自天子言之。而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並同。稱制者。自聖旨言之。而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太子令並同。有犯毀失制書。盜及詐為制書。擅入 宮殿門之類。皆當一體 科罪。

律/lü 44 | Cheng jiqin zufumu 稱期親祖父母

凡律稱期親及稱祖父母者。曾高同。稱孫者曾元同。嫡孫承祖。與父母同。緣坐者各從祖孫本法。其嫡母繼母慈母養母。皆服三年喪。有犯與親母律同。改嫁義絕。及毆殺子孫。不與親母同。稱子者男女同。緣坐者女不同。

律/lü 45 | Cheng yu tongzui 稱與同罪

凡律稱與同罪者。謂被累人與正犯同罪。其情輕。止坐其罪。正犯至死者。 同罪者減一等。罪止杖一百流三千里。正犯應刺。同罪者免刺。故曰不在刺字斬絞之律。若 受財故縱與同罪者。其情重。全科。至死者絞。其故縱謀反叛逆者。皆依本律。凡稱同罪者。 至死減一等。稱罪同者。至死不減等。稱准枉法論准盜論之類。事相類而情輕。但准其罪。 亦罪止杖一百流三千里。並免刺字。稱以枉法論及以盜論之類。事相等而情並重。皆與正犯 同。刺字絞斬、皆依本律科斷。然所得同者律耳。若律外引例充軍為民等項。則又不得而同焉。

tiaoli 條例

條例/tiaoli 1

凡受財故縱與囚同罪人犯。該凌遲斬絞。依律罪止擬絞者。俱要固監 緩決。候逃囚得獲審豁。其賣放充軍人犯者。即抵充軍役。若係永遠。同罪者止終本身。仍 勾原犯應替子孫補伍。 [謹案此條係原例。乾隆五年刪去賣放充軍以下。於審豁下。增註仍依 本律科其減等受財枉法從重之罪。嘉慶六年。查重犯在監及解審脫逃。審係禁卒解役賄縱者。 即全科所縱囚罪。並無審豁之例。此條刪。]

條例/tiaoli 2

姦徒得受正兇賄賂。挺身到官頂認。致脫 本犯罪名者。不計贓數多寡。俱照本犯徒流斬絞之罪。一例全科。其行賄之本犯。除罪應立 決者。毋庸另議外。其原犯應入情實者。擬為立決。應入緩決者。秋審時擬入情實。如原犯 軍流等罪。照軍流脫逃改調例。從重治罪。徒杖以下。按律各加一等。代為說合過錢者減一 等。不計贓科罪。如有子犯罪而父代認。其子除罪應立決者。毋庸另議外。如犯應斬候絞候 者。俱擬以立決。軍流徒杖。各照例遞加。 [謹案此條係乾隆二十九年定。]

條例/tiaoli 3

姦徒得受正兇賄賂。挺身到官頂認。致脫本犯罪名者。不計贓數多寡。俱照本犯徒流斬絞之罪。一例全科。若正兇放而還獲。及逃囚自死者。頂兇之犯。照本罪減一等問擬。其行賄之本犯。除應立決者毋庸另 議外。其原犯應入情實者。擬為立決。應入緩決者。秋審時擬入情實。如原犯軍流等罪。照 軍流脫逃改調例。加等調發。徒杖以下。按律各加一等。代為說合過錢者減一等。不計贓科 罪。教誘頂兇者。照教誘人犯法律。與犯人同罪。如有子犯罪而父代認。其子除罪應立決者。 毋庸另議外。如犯應斬候絞候者。俱擬以立決。軍流徒罪。各照例遞加。 [謹案此條嘉慶六年改定。十九年移附有事以財請求門內修 。]

歷年條例

1764議准。凡有受賄頂兇之案。悉照本犯斬絞之罪。一律全科。 應擬軍流以下者。即照軍流等罪一律科斷。此係專指平人賄買頂兇而言。至父子之閒。倫常 所繫。乃有子殺人而父代子認兇者。雖多由其父愛子情切。而為子者居然從命。竟得脫身事 外。使其父無辜入於死罪。蔑倫殘忍。實為天理所難容。人心所共憤。自當從重嚴定科條。 以彰國憲。但律例向無明文。而罪名之差等有別。若概照謀殺父母已行律斬決。未免漫無區 別。嗣後如有子犯罪而父認兇者。即照本犯所犯罪名科斷。除原犯斬決絞決者。毋庸置議外。其本犯 斬候者。其子即擬以斬決。本犯絞候者。其子即擬以絞決。軍流徒杖。各照例遞加。

議准。凡有受賄頂兇之案。悉照本犯斬絞之罪。一律全科。 應擬軍流以下者。即照軍流等罪一律科斷。此係專指平人賄買頂兇而言。至父子之閒。倫常 所繫。乃有子殺人而父代子認兇者。雖多由其父愛子情切。而為子者居然從命。竟得脫身事 外。使其父無辜入於死罪。蔑倫殘忍。實為天理所難容。人心所共憤。自當從重嚴定科條。 以彰國憲。但律例向無明文。而罪名之差等有別。若概照謀殺父母已行律斬決。未免漫無區 別。嗣後如有子犯罪而父認兇者。即照本犯所犯罪名科斷。除原犯斬決絞決者。毋庸置議外。其本犯 斬候者。其子即擬以斬決。本犯絞候者。其子即擬以絞決。軍流徒杖。各照例遞加。

1783諭。刑部覈擬徐剛毆傷張丈耀身死一案。率照雲南巡撫劉秉恬擬將頂兇之唐二照本犯絞罪全 科。其正兇之弟徐三。係踏傷田內豆苗起釁之犯。恐到官連累。許給銀兩。央求唐二頂兇。 該部亦照依說合人減等擬以杖流。所辦殊欠平允。蓋從中說合。係指案內本無關涉。徒與犯 人通信說合之人而言。若徐三一犯。本係正兇胞弟。且事因伊起。又係伊覿面賄囑舞弊。其 中並無另有輾轉為之說合之人。何得比照說合人減等之例。僅擬杖流。刑部率行照覆。誤矣。 著將徐三一犯。暫行擬絞監候。俟拏獲徐剛到案。審明正兇及起意央求頂兇情節。另行定擬 具奏。至唐二貪賄頂兇。罪由自取。刑部於頂兇之犯。向皆入情實。無所分別。亦屬疏漏。 因思頂兇者。其本案亦自有輕重。如謀逆強盜謀故鬬毆。本屬不同。其應如何分別條款。著另行詳議具奏。欽此。遵旨議准。嗣後本犯有服親屬。肇釁起意。賄囑頂兇。希圖免累。本犯並不知情者。暫擬絞監候。俟拏獲正兇。另行定擬。至受賄頂兇之犯。從前止計 贓科罪。嗣因此等暋不畏死之徒。貪利冒認。反使正兇脫累。死者含冤。是以乾隆二十七年議定。凡得受賄賂。頂認正兇。無論成招與否。均不計贓數多寡。即照禁卒解役賄縱罪囚例。 按本犯斬絞之罪。一律全科。夫貪冒之徒。受賄頂替。較正兇之毆死人命。復又賄人頂替。 賈禍他人者。自屬有閒。其謀逆強盜。罪干凌遲斬梟決不待時者。頂兇之犯。應照本犯一律 全科。即謀故等案。本例應擬監候者。其情罪重大。亦屬顯然。正兇若復行賄頂兇。按例即 應改為立決。若貪賄之徒。膽敢惟利是趨。挺身代罪。捨命而不顧。將何事不可為。秋審時。 亦當仍照舊例入於情實。至鬬毆等項案內。貪財頂認。雖同一欺公枉法。而正兇原犯之輕重不同。頂替之情事各殊。若一概入於情實。誠如聖諭無所分別。嗣後鬬毆等項案內。如行賄之正兇。原犯理曲情兇。應入情實。照例改為立 決。以及受賄頂兇之人。或本係在場幫毆。以刃傷人。並助毆傷多傷重。又或受賄贓至滿貫。種種以身試法。無可寬宥者。仍列入情實。以示懲儆。其 行賄之正兇。原犯情節本應緩決。照例改為情實者。受賄頂替之犯。或僅止事後貪賄頂認。 並無別項情事。贓數亦屬無多。正兇又未漏網。此等案犯。實屬冥頑無知。情節稍輕。俱酌議緩決。以示一綫可原之意。

諭。刑部覈擬徐剛毆傷張丈耀身死一案。率照雲南巡撫劉秉恬擬將頂兇之唐二照本犯絞罪全 科。其正兇之弟徐三。係踏傷田內豆苗起釁之犯。恐到官連累。許給銀兩。央求唐二頂兇。 該部亦照依說合人減等擬以杖流。所辦殊欠平允。蓋從中說合。係指案內本無關涉。徒與犯 人通信說合之人而言。若徐三一犯。本係正兇胞弟。且事因伊起。又係伊覿面賄囑舞弊。其 中並無另有輾轉為之說合之人。何得比照說合人減等之例。僅擬杖流。刑部率行照覆。誤矣。 著將徐三一犯。暫行擬絞監候。俟拏獲徐剛到案。審明正兇及起意央求頂兇情節。另行定擬 具奏。至唐二貪賄頂兇。罪由自取。刑部於頂兇之犯。向皆入情實。無所分別。亦屬疏漏。 因思頂兇者。其本案亦自有輕重。如謀逆強盜謀故鬬毆。本屬不同。其應如何分別條款。著另行詳議具奏。欽此。遵旨議准。嗣後本犯有服親屬。肇釁起意。賄囑頂兇。希圖免累。本犯並不知情者。暫擬絞監候。俟拏獲正兇。另行定擬。至受賄頂兇之犯。從前止計 贓科罪。嗣因此等暋不畏死之徒。貪利冒認。反使正兇脫累。死者含冤。是以乾隆二十七年議定。凡得受賄賂。頂認正兇。無論成招與否。均不計贓數多寡。即照禁卒解役賄縱罪囚例。 按本犯斬絞之罪。一律全科。夫貪冒之徒。受賄頂替。較正兇之毆死人命。復又賄人頂替。 賈禍他人者。自屬有閒。其謀逆強盜。罪干凌遲斬梟決不待時者。頂兇之犯。應照本犯一律 全科。即謀故等案。本例應擬監候者。其情罪重大。亦屬顯然。正兇若復行賄頂兇。按例即 應改為立決。若貪賄之徒。膽敢惟利是趨。挺身代罪。捨命而不顧。將何事不可為。秋審時。 亦當仍照舊例入於情實。至鬬毆等項案內。貪財頂認。雖同一欺公枉法。而正兇原犯之輕重不同。頂替之情事各殊。若一概入於情實。誠如聖諭無所分別。嗣後鬬毆等項案內。如行賄之正兇。原犯理曲情兇。應入情實。照例改為立 決。以及受賄頂兇之人。或本係在場幫毆。以刃傷人。並助毆傷多傷重。又或受賄贓至滿貫。種種以身試法。無可寬宥者。仍列入情實。以示懲儆。其 行賄之正兇。原犯情節本應緩決。照例改為情實者。受賄頂替之犯。或僅止事後貪賄頂認。 並無別項情事。贓數亦屬無多。正兇又未漏網。此等案犯。實屬冥頑無知。情節稍輕。俱酌議緩決。以示一綫可原之意。

律/lü 46 | Cheng jianlin zhushou 稱監臨主守

凡律稱監臨者。內外諸司統攝所屬。有文案相關涉。及別處駐紮衙門帶 管兵糧水利之類。雖非所管百姓。但有事在手者。即為監臨。稱主守者。內外各衙門該管文 案吏典。專主掌其事。及守掌倉庫獄囚雜物之類。官吏庫子斗級攢攔禁子並為主守。其職雖 非統屬。但臨時差遣管領提調者。亦是監臨主守。

門第17 | Mingli lü shiqi 名例律十七

律/lü 47 | Cheng rizhe yi baike 稱日者以百刻今時憲書每日計九十六刻

凡律稱一日者以百刻。犯罪違律。計數滿乃 坐。計工者。從朝至暮。不以百刻為限。稱一年者。以三百六十日。如秋糧違限。雖三百五 十九日。亦不得為一年。稱人年者。以籍為定。謂稱人年紀。以附籍年甲為准。稱眾者。三人以上。稱謀者。二人以上。謀狀顯迹明白者。雖一人同二人之法。

linian shili 歷年事例

1806刑部議駮直隸總督奏。新安縣民謝張來謀殺現年十一未足十整嵗之馮九兒問擬斬決一案。查律載稱一年者。以三百六十日。註云。如秋糧違限。雖三百五十九日。亦不得為一年。又稱人年者。以籍為定。註云。謂稱人年紀。以附籍年甲為準。又雍正三年欽定大清律解內載。計年論罪者。如追贓緝盜之類。不滿日者。不得以限滿論。計年齒論罪 者。如老幼收贖存留養親之類。恐其增減捏報。故以附籍入冊之年嵗為準各等語。是三百六 十日為一年之律。係專指各項限期而言。若稱人年紀。則止以年甲為準。律文既云稱一年者 以三百六十日。又云稱人年者以籍為定。可見以三百六十日為一年者。不稱人年紀。稱人年者。不以三百六十日。兩律分載詳明。援引不容牽混。該督將三百六十日為一年期限之律。指為稱人年紀。實屬誤會。至七十以上十五以下犯罪收贖。亦應以現在犯事年嵗為準。不得扣算生年 月日等因具奏。奉旨。部駮甚是。律載三百六十日為一年之文。係專指各項限期而言。若稱人年紀。則止以年 甲為準。兩律分載詳明。不容牽混。如計年論罪之案。於定律之外。復扣算生年月日。易啟犯供欺飾。及官吏高下其手之弊。溫承惠誤會律意。其所引嘉慶七年饒陽縣民劉虎謀殺舊案。 係從前辦理錯誤。不得援引比照。嗣後遇有計年論罪之案。仍照舊例以年甲為準。用昭畫一。

刑部議駮直隸總督奏。新安縣民謝張來謀殺現年十一未足十整嵗之馮九兒問擬斬決一案。查律載稱一年者。以三百六十日。註云。如秋糧違限。雖三百五十九日。亦不得為一年。又稱人年者。以籍為定。註云。謂稱人年紀。以附籍年甲為準。又雍正三年欽定大清律解內載。計年論罪者。如追贓緝盜之類。不滿日者。不得以限滿論。計年齒論罪 者。如老幼收贖存留養親之類。恐其增減捏報。故以附籍入冊之年嵗為準各等語。是三百六 十日為一年之律。係專指各項限期而言。若稱人年紀。則止以年甲為準。律文既云稱一年者 以三百六十日。又云稱人年者以籍為定。可見以三百六十日為一年者。不稱人年紀。稱人年者。不以三百六十日。兩律分載詳明。援引不容牽混。該督將三百六十日為一年期限之律。指為稱人年紀。實屬誤會。至七十以上十五以下犯罪收贖。亦應以現在犯事年嵗為準。不得扣算生年 月日等因具奏。奉旨。部駮甚是。律載三百六十日為一年之文。係專指各項限期而言。若稱人年紀。則止以年 甲為準。兩律分載詳明。不容牽混。如計年論罪之案。於定律之外。復扣算生年月日。易啟犯供欺飾。及官吏高下其手之弊。溫承惠誤會律意。其所引嘉慶七年饒陽縣民劉虎謀殺舊案。 係從前辦理錯誤。不得援引比照。嗣後遇有計年論罪之案。仍照舊例以年甲為準。用昭畫一。

律/lü 48 | Cheng daoshi nüguan 稱道士女冠

凡律稱道士女冠者。僧尼同。如道士女冠犯姦。加凡人罪二等。僧尼亦 然。若於其受業師。與伯叔父母同。如俗人駡伯叔父母。杖六十徒一年。道冠僧尼駡師罪同。受業師。謂於寺觀之內親承經教令為師主者。其於弟子。與兄弟之子同。如俗人毆殺兄弟之 子。杖一百徒三年。道冠僧尼毆殺弟子同罪。

律/lü 49 | Duanzui yi xinban Lü 斷罪依新頒律

凡律自頒降日為始。若犯在已前者。並依新律擬斷。如犯事在未經定例之先。仍依律及已行之例 定擬。其定例內有限以年月者。俱以限定年月為斷。若例應輕者。照新例遵行。

tiaoli 條例

條例/tiaoli 1

律例申明頒布之後。凡問刑衙門。敢有恣任喜怒。引擬失當。或移情就例。故入人罪。苛刻顯著者。 各依故失出入律坐罪。其因而致死人命者。除律應抵死外。其餘俱問革職。 [謹案此條係原例。]

條例/tiaoli 2

律例頒布之後。凡問刑衙門。敢有恣任喜怒。引擬失當。或移情就例。故入人罪。苛刻顯著者。 各依故失出入律坐罪。 [謹案此條係乾隆五年改定。]

linian shili 歷年事例

1644問刑衙門。准依明律治罪。先是 國初律令。重罪有斬刑。 輕罪用鞭責。至是始有用明律之制。又奏准。故明律令。當斟酌損益。刊定成書。俾中外 知所遵守。又奉旨。法司會同廷臣。詳繹明律。叅酌時宜。詳議允當。以便裁定成書。頒布天下。

問刑衙門。准依明律治罪。先是 國初律令。重罪有斬刑。 輕罪用鞭責。至是始有用明律之制。又奏准。故明律令。當斟酌損益。刊定成書。俾中外 知所遵守。又奉旨。法司會同廷臣。詳繹明律。叅酌時宜。詳議允當。以便裁定成書。頒布天下。

1645奉旨。令修律官叅酌滿漢條例。分別輕重差等。彙集進呈。

奉旨。令修律官叅酌滿漢條例。分別輕重差等。彙集進呈。

1647律書名曰大清律集解附例。御製序文。頒行天下。計書十卷。共四百五十八條。律編為六。曰吏律戶律禮律兵律刑律工律。總律之大凡。別為一編。曰名例律。其目首列律母八 字之義。一曰以。以者與實犯同。謂如監守貿易官物。無異正盜。故以枉法論。以盜論。並 除名刺字。罪至斬絞。並全科。二曰准。准者與實犯有閒。謂如准枉法。准盜論。但准其罪。 不在除名刺字之例。罪止杖一百流三千里。三曰皆。皆者不分首從。一等科罪。謂如監臨主 守職役同情盜所監守官物。併贓滿數皆斬之類。四曰各。各者彼此同科此罪。謂如各色人匠 撥赴內府工作。若不親自應役。雇人冒名代替。及代替之人各杖一百之類。五曰其。其者變 於先意。謂如論八議罪犯。先奏請議。其犯十惡不用此律之類。六曰及。及者因類而推。謂如彼此俱罪之贓。及應禁之物則入官之類。七曰即。即者意盡而復明。謂如犯罪事發在逃者。眾證明白即同獄成之類。八曰若。若者文雖殊而會上意。謂如犯罪未老疾。事發時老疾。以老 疾論。若在徒年限內老疾者。亦如之之類。

律書名曰大清律集解附例。御製序文。頒行天下。計書十卷。共四百五十八條。律編為六。曰吏律戶律禮律兵律刑律工律。總律之大凡。別為一編。曰名例律。其目首列律母八 字之義。一曰以。以者與實犯同。謂如監守貿易官物。無異正盜。故以枉法論。以盜論。並 除名刺字。罪至斬絞。並全科。二曰准。准者與實犯有閒。謂如准枉法。准盜論。但准其罪。 不在除名刺字之例。罪止杖一百流三千里。三曰皆。皆者不分首從。一等科罪。謂如監臨主 守職役同情盜所監守官物。併贓滿數皆斬之類。四曰各。各者彼此同科此罪。謂如各色人匠 撥赴內府工作。若不親自應役。雇人冒名代替。及代替之人各杖一百之類。五曰其。其者變 於先意。謂如論八議罪犯。先奏請議。其犯十惡不用此律之類。六曰及。及者因類而推。謂如彼此俱罪之贓。及應禁之物則入官之類。七曰即。即者意盡而復明。謂如犯罪事發在逃者。眾證明白即同獄成之類。八曰若。若者文雖殊而會上意。謂如犯罪未老疾。事發時老疾。以老 疾論。若在徒年限內老疾者。亦如之之類。

1654奏准。刑法禁於已然之後。而教諭弭於未然之前。請敕法司仿古大誥之制。將國家用刑款件。擇其重大者。編緝成書。布告天下。

奏准。刑法禁於已然之後。而教諭弭於未然之前。請敕法司仿古大誥之制。將國家用刑款件。擇其重大者。編緝成書。布告天下。

1655諭。帝王以德化民。以刑輔治。故律例最宜詳慎。苟輕重失宜。則官胥得以任意出入。欲政 平訟理。其道無由。朕覽讞奏本章。引用律例。每有未協。爾部速將滿漢文律繕寫進呈。朕 將詳覽更定。頒示遵行。

諭。帝王以德化民。以刑輔治。故律例最宜詳慎。苟輕重失宜。則官胥得以任意出入。欲政 平訟理。其道無由。朕覽讞奏本章。引用律例。每有未協。爾部速將滿漢文律繕寫進呈。朕 將詳覽更定。頒示遵行。

1660校訂律例。以盛京定例、及屢奉上諭並刑部衙門定例。分析應入律各款。繕滿漢文冊進呈。

校訂律例。以盛京定例、及屢奉上諭並刑部衙門定例。分析應入律各款。繕滿漢文冊進呈。

1667奉旨。刑部酌定現行則例。詳細分款。陸續進覽。

奉旨。刑部酌定現行則例。詳細分款。陸續進覽。

1670刑部將律例繙譯清書進呈。又諭。國家設立法制。原以禁暴止姦。安全良善。故律例繁簡。因時制宜。總期合於古帝王欽 恤民命之意。向因人心滋偽。輕視法網。強暴之徒。陵虐小民。故於定律之外。復嚴設條例。 俾其畏而知儆。免罹刑辟。乃近來犯法者多。姦宄未見少止。人命關繫重大。朕心惻然。其 定律之外。所有條例。如罪不至死而新例議死。或情罪原輕而新例過嚴者。應去應存。著九 卿詹事科道會同詳加酌定議奏。欽此。遵旨將更改條例繕冊。奏准刊刻通行。名曰現行則例。

刑部將律例繙譯清書進呈。又諭。國家設立法制。原以禁暴止姦。安全良善。故律例繁簡。因時制宜。總期合於古帝王欽 恤民命之意。向因人心滋偽。輕視法網。強暴之徒。陵虐小民。故於定律之外。復嚴設條例。 俾其畏而知儆。免罹刑辟。乃近來犯法者多。姦宄未見少止。人命關繫重大。朕心惻然。其 定律之外。所有條例。如罪不至死而新例議死。或情罪原輕而新例過嚴者。應去應存。著九 卿詹事科道會同詳加酌定議奏。欽此。遵旨將更改條例繕冊。奏准刊刻通行。名曰現行則例。

1689奏准。律例一書。有仍襲前代舊文。而於本朝法制絕不相蒙者。如郡王將軍中尉親自赴京者罪。如京操官輪操軍失於赴京者罪。 如近京民戶孳生牧養。如校尉緝事察訪。皆屬前代弊政。久革不行。如安樂自在等州。非現 在流犯之地。如炒鐵運甎等事。非現在徒犯之役。如吏典犯辟。長官處決。然後報部。如在京軍民犯杖。軍發別衞。民發別郡。如詭寄田地。全家抄沒。如誤傷致死。責賠一人之類。現 今明載律文。實非通行令甲。所當刪定改正。以成善本。應請敕下三法司諸臣會同詳覈。將律例之分別者合之。新舊之不符者通之。輕重之可疑者酌之。 務期盡善。然後刊刻全書。勒成定本。頒示中外。永遠遵守。

奏准。律例一書。有仍襲前代舊文。而於本朝法制絕不相蒙者。如郡王將軍中尉親自赴京者罪。如京操官輪操軍失於赴京者罪。 如近京民戶孳生牧養。如校尉緝事察訪。皆屬前代弊政。久革不行。如安樂自在等州。非現 在流犯之地。如炒鐵運甎等事。非現在徒犯之役。如吏典犯辟。長官處決。然後報部。如在京軍民犯杖。軍發別衞。民發別郡。如詭寄田地。全家抄沒。如誤傷致死。責賠一人之類。現 今明載律文。實非通行令甲。所當刪定改正。以成善本。應請敕下三法司諸臣會同詳覈。將律例之分別者合之。新舊之不符者通之。輕重之可疑者酌之。 務期盡善。然後刊刻全書。勒成定本。頒示中外。永遠遵守。

1695定。刑部現行則例。分別載入律內。有清漢文義互相叅差者。通加改正。 或罪有本律。而例係重複者。即行刪除。或名目字款。舊有今無、及舊無今有者。酌量增刪。 或一款應分兩條。或數條同屬一款者。悉與分併。其今雖不行。而宜備叅考者。仍照例附載。以備比引考證。別部事例。閒有與律義相合者。亦照刑部現行例採入。如律例內有應具題請旨者。俟別題請旨至於律文仿自唐律。辭簡義該。誠恐講晰未明。易至訛舛。特為彙集眾說。於每篇正文後 增出總註。疏解律義。期於明白曉暢。使人易知。今酌定名例四十六條。謹錄清漢文各六本進呈。

定。刑部現行則例。分別載入律內。有清漢文義互相叅差者。通加改正。 或罪有本律。而例係重複者。即行刪除。或名目字款。舊有今無、及舊無今有者。酌量增刪。 或一款應分兩條。或數條同屬一款者。悉與分併。其今雖不行。而宜備叅考者。仍照例附載。以備比引考證。別部事例。閒有與律義相合者。亦照刑部現行例採入。如律例內有應具題請旨者。俟別題請旨至於律文仿自唐律。辭簡義該。誠恐講晰未明。易至訛舛。特為彙集眾說。於每篇正文後 增出總註。疏解律義。期於明白曉暢。使人易知。今酌定名例四十六條。謹錄清漢文各六本進呈。

1697奉旨。新纂律書名例。朕已覽閱。奏聞後又有更改處。發回刑部。將更改之處增入。著九卿詳 閱具奏。

奉旨。新纂律書名例。朕已覽閱。奏聞後又有更改處。發回刑部。將更改之處增入。著九卿詳 閱具奏。

1707輯成大清律例四十二本。謄繕清漢文進呈。

輯成大清律例四十二本。謄繕清漢文進呈。

1723奏准。自康熙四十七年起。至六十一年 止。現在遵行定例一百十有五條。內有應刪應改者。令律例館總裁速行審定。並前纂成四十 二本。一併交與九卿互相叅酌。考訂畫一。謄繕進呈。

奏准。自康熙四十七年起。至六十一年 止。現在遵行定例一百十有五條。內有應刪應改者。令律例館總裁速行審定。並前纂成四十 二本。一併交與九卿互相叅酌。考訂畫一。謄繕進呈。

1725諭。朕自臨御以來。欽恤刑獄。每遇法司奏讞。必再三覆覈。惟恐稍有未協。又念律例一書。為用刑之本。其中條例繁多。若不校訂畫一。有司援引 斷獄。得以意為輕重。貽誤匪小。特命纂修官剋期告竣。今據將所纂全藳進呈。朕逐一詳覽。 其有應行駮正者。已一一批示。但明刑所以弼教。關繫甚大。著九卿會同細看。務期斟酌盡 善。以副朕慎重刑名之意。是年。頒行大清律集解附例。凡三十卷。通計律文四百三十六條。律有總註。或標舉大意。或逐節 分疏。或釋正文而兼及小註。或詮本條而旁通別義。異同條貫。眉目井然。律後附例。共八百二十四條。分為三項。曰原例。係歷代相沿舊例。凡三百二十一條。曰增例。係康熙年閒 現行例。凡二百九十九條。曰欽定例。係欽奉上諭及內外臣工條奏。凡二百有四條。

諭。朕自臨御以來。欽恤刑獄。每遇法司奏讞。必再三覆覈。惟恐稍有未協。又念律例一書。為用刑之本。其中條例繁多。若不校訂畫一。有司援引 斷獄。得以意為輕重。貽誤匪小。特命纂修官剋期告竣。今據將所纂全藳進呈。朕逐一詳覽。 其有應行駮正者。已一一批示。但明刑所以弼教。關繫甚大。著九卿會同細看。務期斟酌盡 善。以副朕慎重刑名之意。是年。頒行大清律集解附例。凡三十卷。通計律文四百三十六條。律有總註。或標舉大意。或逐節 分疏。或釋正文而兼及小註。或詮本條而旁通別義。異同條貫。眉目井然。律後附例。共八百二十四條。分為三項。曰原例。係歷代相沿舊例。凡三百二十一條。曰增例。係康熙年閒 現行例。凡二百九十九條。曰欽定例。係欽奉上諭及內外臣工條奏。凡二百有四條。

1735諭。國家刑罰禁令之設。所以詰姦除暴。懲貪黜邪。以端風俗。以肅官方也。然寬嚴之用。 又必因乎其時。從前朕見人情淺薄。官吏營私。相習成風。罔知省改。勢不得不懲治整理。 以誡將來。今人心共知儆惕矣。凡各衙門條例。有從前本嚴。而朕改易從寬者。此乃從前部臣定議未協。朕與廷臣悉心斟酌。而後更定以垂永久者。應照更定之例行。若從前之例本 寬。而朕改易從嚴者。此乃整飭人心風俗之計。原欲暫行於一時。俟諸弊革除之後。仍可酌 復舊章。此朕之本意也。向後遇此等事件。則再加斟酌。若有應照舊例者。仍照舊例行。

諭。國家刑罰禁令之設。所以詰姦除暴。懲貪黜邪。以端風俗。以肅官方也。然寬嚴之用。 又必因乎其時。從前朕見人情淺薄。官吏營私。相習成風。罔知省改。勢不得不懲治整理。 以誡將來。今人心共知儆惕矣。凡各衙門條例。有從前本嚴。而朕改易從寬者。此乃從前部臣定議未協。朕與廷臣悉心斟酌。而後更定以垂永久者。應照更定之例行。若從前之例本 寬。而朕改易從嚴者。此乃整飭人心風俗之計。原欲暫行於一時。俟諸弊革除之後。仍可酌 復舊章。此朕之本意也。向後遇此等事件。則再加斟酌。若有應照舊例者。仍照舊例行。

1736奏准。世宗憲皇帝遺詔。惓惓於條例之寬嚴。有宜再加斟酌之訓諭。原例增例欽定例三項。自刊刻後至今。前例又多酌改。恐內外問刑官援引舛錯。吏胥因得高下其手。 應請特簡大臣為總裁官。將所刊刻律例。並自刊刻後至今通行各例。統加檢覈。有宜因時變通。 如先經定例而後已改易者。或前例未協而未經改定者。應作何斟酌損益。寬嚴得中。逐一縷 析條分。務期平允。其應刪除者即行刪除。應增入者即行增入。應更正者即行更正。應仍照 舊例行者。亦即酌復舊章。除律文律註仍舊外。其刊入之例。必將某條附載某律之處。確切 不移。務使宏綱細目。折衷盡善。纂輯成書。恭請欽定。刊刻頒行。又覆准。纂修律例。必詳慎無遺。而後可垂永久。督撫臬司等各有刑名之責。其輕 重詳略之閒。儻有所見。據實敷陳。

奏准。世宗憲皇帝遺詔。惓惓於條例之寬嚴。有宜再加斟酌之訓諭。原例增例欽定例三項。自刊刻後至今。前例又多酌改。恐內外問刑官援引舛錯。吏胥因得高下其手。 應請特簡大臣為總裁官。將所刊刻律例。並自刊刻後至今通行各例。統加檢覈。有宜因時變通。 如先經定例而後已改易者。或前例未協而未經改定者。應作何斟酌損益。寬嚴得中。逐一縷 析條分。務期平允。其應刪除者即行刪除。應增入者即行增入。應更正者即行更正。應仍照 舊例行者。亦即酌復舊章。除律文律註仍舊外。其刊入之例。必將某條附載某律之處。確切 不移。務使宏綱細目。折衷盡善。纂輯成書。恭請欽定。刊刻頒行。又覆准。纂修律例。必詳慎無遺。而後可垂永久。督撫臬司等各有刑名之責。其輕 重詳略之閒。儻有所見。據實敷陳。

1740頒行大清律例。凡四十七卷。律文四百三十六條。悉仍舊本。刪律總註。其註內有於律義有 所發明。實可補律之所不逮者。則竟別立一條。著為成例。附例千有四十二條。以次附列。 刪原例增例各名目。又奏准。乾隆四年十二月以前之例。已經逐條奏准通行。其乾隆五年 以後例。依乾隆元年奏准。嗣後有陸續增修之處。仍定限三年一次編輯。附律例之後。頒行直省。永著為例。

頒行大清律例。凡四十七卷。律文四百三十六條。悉仍舊本。刪律總註。其註內有於律義有 所發明。實可補律之所不逮者。則竟別立一條。著為成例。附例千有四十二條。以次附列。 刪原例增例各名目。又奏准。乾隆四年十二月以前之例。已經逐條奏准通行。其乾隆五年 以後例。依乾隆元年奏准。嗣後有陸續增修之處。仍定限三年一次編輯。附律例之後。頒行直省。永著為例。

1741諭。律例一書。原係提綱挈領。立為章程。俾刑名衙門有所遵守。至於情偽無窮。而律條有 限。原有不能纖悉必到全然該括之勢。惟在司刑者體察案情。隨時詳酌。期於無枉無縱則可。 不可以一人一事。而頓改成法也。本朝大清律周詳明備。近年以來。又命大臣等斟酌重修。 朕詳加釐定。現在刊刻頒行。而新到任之臬司科道等。條陳律款者。尚屬紛紛。至於奉天府丞。竟奏請酌改三條。夫已定之憲章。欲 以一人之臆見。妄思變易。究竟不能盡民閒之情弊。而朝更夕改。徒有乖於政體。嗣後毋得 輕議紛更。如果所言實屬有當。該部亦止可議載冊籍。不得擅改成書。

諭。律例一書。原係提綱挈領。立為章程。俾刑名衙門有所遵守。至於情偽無窮。而律條有 限。原有不能纖悉必到全然該括之勢。惟在司刑者體察案情。隨時詳酌。期於無枉無縱則可。 不可以一人一事。而頓改成法也。本朝大清律周詳明備。近年以來。又命大臣等斟酌重修。 朕詳加釐定。現在刊刻頒行。而新到任之臬司科道等。條陳律款者。尚屬紛紛。至於奉天府丞。竟奏請酌改三條。夫已定之憲章。欲 以一人之臆見。妄思變易。究竟不能盡民閒之情弊。而朝更夕改。徒有乖於政體。嗣後毋得 輕議紛更。如果所言實屬有當。該部亦止可議載冊籍。不得擅改成書。

1743奏准。流分三等。原以道里之遠近。制情罪之重輕。而名例所載。獨定於陝西、 山東、浙江、四川、廣東、廣西、福建七省。今軍犯俱係各省通發。流犯亦應一體辦理。謹 案輿圖及軍衞道里表。所載道里遠近。分別三等。不拘從前所定七省。詳加酌定。將某省某府 屬流犯。應流二千里二千五百里三千里者。發何省何府屬安置。逐省逐府。詳細開載。纂定 三流道里表。並將五年以後續纂例三十條。分門編輯。均繕冊恭呈御覽。頒發遵行。

奏准。流分三等。原以道里之遠近。制情罪之重輕。而名例所載。獨定於陝西、 山東、浙江、四川、廣東、廣西、福建七省。今軍犯俱係各省通發。流犯亦應一體辦理。謹 案輿圖及軍衞道里表。所載道里遠近。分別三等。不拘從前所定七省。詳加酌定。將某省某府 屬流犯。應流二千里二千五百里三千里者。發何省何府屬安置。逐省逐府。詳細開載。纂定 三流道里表。並將五年以後續纂例三十條。分門編輯。均繕冊恭呈御覽。頒發遵行。

1746奏准。刑部律例。雖奏明三年一次纂修。而三年內或酌改無多。 不必拘定三年之限。以五年為期。纂修一次。

奏准。刑部律例。雖奏明三年一次纂修。而三年內或酌改無多。 不必拘定三年之限。以五年為期。纂修一次。

1747奏准。向例續增條例。定限三年一次編輯。應將乾隆八年以後欽奉諭旨。及內外臣工陳奏准行各條。按律目分門附入。共續增例四十九條。其律例全書內。閒有辭意不甚明晰。今酌改者十二條。已經奏准刪改者四 條。刊刻訛錯。應改正者五條。至條奏內有止係申明禁令。及雖經議准。今細加察覈、有難 以遵循、毋庸編輯者。共十四條。均繕冊進呈。再乾隆十一年奏准。律例館續增條例。定以 五年一次編輯。此次開館。在未經議奏之先。下屆編輯。應照定例遵行。

奏准。向例續增條例。定限三年一次編輯。應將乾隆八年以後欽奉諭旨。及內外臣工陳奏准行各條。按律目分門附入。共續增例四十九條。其律例全書內。閒有辭意不甚明晰。今酌改者十二條。已經奏准刪改者四 條。刊刻訛錯。應改正者五條。至條奏內有止係申明禁令。及雖經議准。今細加察覈、有難 以遵循、毋庸編輯者。共十四條。均繕冊進呈。再乾隆十一年奏准。律例館續增條例。定以 五年一次編輯。此次開館。在未經議奏之先。下屆編輯。應照定例遵行。

1751奏准。刑部律例。奏明五年纂修一次。今計十一年至十六年。已屆五年。請 將應纂為定例者叅考編輯。凡續增例六十五條。修併例一條。

奏准。刑部律例。奏明五年纂修一次。今計十一年至十六年。已屆五年。請 將應纂為定例者叅考編輯。凡續增例六十五條。修併例一條。

1756奏准。律例自乾隆十六年纂輯後。所有應纂條例。俱按律目分編。共續纂例五十三條。其全書內已有現行新例、 而陳例應刪除者。及文義未甚明晰、校勘更定者。共十六條。至條奏止係申明禁令。及雖經議覆准行、而與律例無涉、毋庸纂輯者。共十二條。

奏准。律例自乾隆十六年纂輯後。所有應纂條例。俱按律目分編。共續纂例五十三條。其全書內已有現行新例、 而陳例應刪除者。及文義未甚明晰、校勘更定者。共十六條。至條奏止係申明禁令。及雖經議覆准行、而與律例無涉、毋庸纂輯者。共十二條。

1761奏准。律例自乾隆二十一年至二十六年。已屆五年。所奉諭旨及議准條奏。應纂為例者。叅考編輯。凡續纂一百三條。修改四條。刪除一條。

奏准。律例自乾隆二十一年至二十六年。已屆五年。所奉諭旨及議准條奏。應纂為例者。叅考編輯。凡續纂一百三條。修改四條。刪除一條。

1762諭。國家設定律例。歷經斟酌損益。條分縷析。已屬周詳。近來各省臬司新任。輒於律令內 摭拾一二。奏請增改。其中固有舊例於情事未盡該括。應隨時酌量變通者。即未能通徹律意。 或就一時之見。率請更易者。亦復不少。在該部不過因陳奏之閒。尚近情理。難於概行議駮。 而其實多設科條。徒塵案牘。既無當於政簡刑清。轉滋窒礙難行之道。不知刑名案件。情偽 微曖。變幻百出。若事事曲為逆億。雖日定一例。豈能徧給乎。惟在司刑憲者。臨時詳察案 情。叅酌令典。期於平允協中。設徒鰓鰓然各逞己見。議改議增。適以變舊章而滋紛擾。於 讞獄之道。有何裨益。著將此傳諭中外問刑衙門知之。

諭。國家設定律例。歷經斟酌損益。條分縷析。已屬周詳。近來各省臬司新任。輒於律令內 摭拾一二。奏請增改。其中固有舊例於情事未盡該括。應隨時酌量變通者。即未能通徹律意。 或就一時之見。率請更易者。亦復不少。在該部不過因陳奏之閒。尚近情理。難於概行議駮。 而其實多設科條。徒塵案牘。既無當於政簡刑清。轉滋窒礙難行之道。不知刑名案件。情偽 微曖。變幻百出。若事事曲為逆億。雖日定一例。豈能徧給乎。惟在司刑憲者。臨時詳察案 情。叅酌令典。期於平允協中。設徒鰓鰓然各逞己見。議改議增。適以變舊章而滋紛擾。於 讞獄之道。有何裨益。著將此傳諭中外問刑衙門知之。

1767奏准。律例全書。自乾隆五年至今二十餘載。雖經五次修輯。止就現定新 例依類編入。其從前舊例與新例不合之處。俱未增刪改併。所有歷年欽奉上諭。及議准條奏。並吏戶禮兵工等部議准。有與刑名交涉者。應詳加覈纂。以歸畫一。除 照例纂輯修改節刪。即於各條下謹案語內聲明外。如於罪名適輕適重。遇有增改之處。黏籤 進呈。恭候欽定。凡續纂一百四十五條。修改八十九條。刪除五十六條。並請將前次續纂。及此次編輯各條、及總類。均按照律目。歸入全書。以便引用。

奏准。律例全書。自乾隆五年至今二十餘載。雖經五次修輯。止就現定新 例依類編入。其從前舊例與新例不合之處。俱未增刪改併。所有歷年欽奉上諭。及議准條奏。並吏戶禮兵工等部議准。有與刑名交涉者。應詳加覈纂。以歸畫一。除 照例纂輯修改節刪。即於各條下謹案語內聲明外。如於罪名適輕適重。遇有增改之處。黏籤 進呈。恭候欽定。凡續纂一百四十五條。修改八十九條。刪除五十六條。並請將前次續纂。及此次編輯各條、及總類。均按照律目。歸入全書。以便引用。

1772奏准。開館纂修律例。將新舊例文逐一比較。詳加叅考。酌量修改。其舊例內有業 已奏准不行。與新例全不符合者。酌擬刪除。以歸畫一。除續纂新例、及修改舊例內、增刪 字句無多者。即於本條謹案語內聲明。毋庸裝敘原例外。其有罪名輕重。新舊不符。增刪過多者。謹先敘原例。次列修改本條。仍於各條之首。分別黏籤進呈。恭候 欽定。凡續纂七十三條。修改四十四條。刪除九條。

奏准。開館纂修律例。將新舊例文逐一比較。詳加叅考。酌量修改。其舊例內有業 已奏准不行。與新例全不符合者。酌擬刪除。以歸畫一。除續纂新例、及修改舊例內、增刪 字句無多者。即於本條謹案語內聲明。毋庸裝敘原例外。其有罪名輕重。新舊不符。增刪過多者。謹先敘原例。次列修改本條。仍於各條之首。分別黏籤進呈。恭候 欽定。凡續纂七十三條。修改四十四條。刪除九條。

1778奏准。乾隆三十三年纂修律例。至今已屆十載。其閒修輯一次。止就現定 新例依類編輯。從前舊例。俱未釐定刪改。或有新舊不符。及辭意重複。並文義未甚明晰者。 詳加叅考酌量。分別續纂改修。與纂修督捕則例。並毋庸纂輯及刪除條例。繕冊敬呈御覽。凡續纂九十一條。修改五十三條。刪除六條。

奏准。乾隆三十三年纂修律例。至今已屆十載。其閒修輯一次。止就現定 新例依類編輯。從前舊例。俱未釐定刪改。或有新舊不符。及辭意重複。並文義未甚明晰者。 詳加叅考酌量。分別續纂改修。與纂修督捕則例。並毋庸纂輯及刪除條例。繕冊敬呈御覽。凡續纂九十一條。修改五十三條。刪除六條。

1783奏准。纂修條例。將四十三奏准。纂修條例。將四十三上諭及條奏。應纂為例者。依類編輯。恭呈御覽。頒發遵行。凡續纂六十一條。修改五條。修併九條。刪除二條。

奏准。纂修條例。將四十三奏准。纂修條例。將四十三上諭及條奏。應纂為例者。依類編輯。恭呈御覽。頒發遵行。凡續纂六十一條。修改五條。修併九條。刪除二條。

1784奏准。三流道里表一書。自乾隆八年纂輯告成。至二十年復經修定。迄今二十餘年。未加重輯。我朝幅員廣闢。為從古所未有。數十年閒。增闢新置之府州縣。既為舊表所未備。各省府廳州縣。裁併增設。改名改屬。與舊表多有未符。且覈原書內所分里數。與現在所行程途。亦未盡脗合。里數遠近稍有叅差。罪名即關出入。今將原表內各府州三等流犯應發道里。按 照各督撫等進報里數。詳確查覈。其與原表符合者。仍依舊編發。未符者覈實更正。並將此次奏修原委。及歷年奏准停發省分。並均勻酌發事件。酌定凡例十四條。列於卷首。以備各省問刑衙門查覈。

奏准。三流道里表一書。自乾隆八年纂輯告成。至二十年復經修定。迄今二十餘年。未加重輯。我朝幅員廣闢。為從古所未有。數十年閒。增闢新置之府州縣。既為舊表所未備。各省府廳州縣。裁併增設。改名改屬。與舊表多有未符。且覈原書內所分里數。與現在所行程途。亦未盡脗合。里數遠近稍有叅差。罪名即關出入。今將原表內各府州三等流犯應發道里。按 照各督撫等進報里數。詳確查覈。其與原表符合者。仍依舊編發。未符者覈實更正。並將此次奏修原委。及歷年奏准停發省分。並均勻酌發事件。酌定凡例十四條。列於卷首。以備各省問刑衙門查覈。

1788奏准。律例全書。自乾隆六年後。四十餘年。未經重刻。應將現在刪併各條。同舊存全例。重加編輯。另為刊刻。其舊板存儲刑部庫內。以備稽考。隨詳加覆覈。除 奏准為例各條按類編輯外。其有前後未能該括。罪名輕重失平者。亦有此條例文。援引別條 治罪。而別條業已停止。以致此條無從援引者。又有數條同屬一類。或一事分隸各門。及從前定例尚未允協者。 分別續纂修改刪除名目。於各條之下逐加案語。凡續纂五十二條。修改五十七條。修 一百 一條。刪除三十二條。黏籤進呈 御覽後。刊刻頒發。

奏准。律例全書。自乾隆六年後。四十餘年。未經重刻。應將現在刪併各條。同舊存全例。重加編輯。另為刊刻。其舊板存儲刑部庫內。以備稽考。隨詳加覆覈。除 奏准為例各條按類編輯外。其有前後未能該括。罪名輕重失平者。亦有此條例文。援引別條 治罪。而別條業已停止。以致此條無從援引者。又有數條同屬一類。或一事分隸各門。及從前定例尚未允協者。 分別續纂修改刪除名目。於各條之下逐加案語。凡續纂五十二條。修改五十七條。修 一百 一條。刪除三十二條。黏籤進呈 御覽後。刊刻頒發。

1795奏准。將五十三年以後全部條例。逐一比較。其中有罪名輕重 新舊不符者。俱詳加叅考。酌量修改。如增刪字句無多者。即於本條案語內分析陳明。統繕 成帙。敬呈御覽。頒發通行。凡續纂四十四條。修改十四條。修併五條。

奏准。將五十三年以後全部條例。逐一比較。其中有罪名輕重 新舊不符者。俱詳加叅考。酌量修改。如增刪字句無多者。即於本條案語內分析陳明。統繕 成帙。敬呈御覽。頒發通行。凡續纂四十四條。修改十四條。修併五條。

1801奏准。刑部先經奏明開館纂修律例、及督捕則例。凡欽奉諭旨。及議准條奏。除申明例禁。無關罪名出入者。毋庸編輯外。其有關罪名輕重。應行添 改。及舊例與新例未符。此條與彼條未協。應修應刪者。均照奏定章程。分別修改修 續纂 刪除各項名目。黏籤開列本例之首。並逐條加具案語。有原例者。先敘原例於前。次敘新例 於後。以期眉目分明。謹將修輯例文及毋庸編輯各條。繕冊恭呈欽定。凡續纂六十一條。修改一百七十一條。修併一百四十九條。刪除二十一條。通共律文四百三十六條。附例一千六百三條。督捕例一百十條。 通行內外問刑衙門遵照。

奏准。刑部先經奏明開館纂修律例、及督捕則例。凡欽奉諭旨。及議准條奏。除申明例禁。無關罪名出入者。毋庸編輯外。其有關罪名輕重。應行添 改。及舊例與新例未符。此條與彼條未協。應修應刪者。均照奏定章程。分別修改修 續纂 刪除各項名目。黏籤開列本例之首。並逐條加具案語。有原例者。先敘原例於前。次敘新例 於後。以期眉目分明。謹將修輯例文及毋庸編輯各條。繕冊恭呈欽定。凡續纂六十一條。修改一百七十一條。修併一百四十九條。刪除二十一條。通共律文四百三十六條。附例一千六百三條。督捕例一百十條。 通行內外問刑衙門遵照。

1806奏准。嘉慶六年以後欽奉上諭。及議准內外臣工條奏。有關罪名輕重。應行添改。及舊例與新例未符。應修應刪者。 悉行叅考。均照歷次章程。分為修改修併續纂刪除各名目。及毋庸編輯各條。繕冊敬呈御覽。凡續纂二十五條。修改五十五條。修併四條。刪除一條。刊刻通行。

奏准。嘉慶六年以後欽奉上諭。及議准內外臣工條奏。有關罪名輕重。應行添改。及舊例與新例未符。應修應刪者。 悉行叅考。均照歷次章程。分為修改修併續纂刪除各名目。及毋庸編輯各條。繕冊敬呈御覽。凡續纂二十五條。修改五十五條。修併四條。刪除一條。刊刻通行。

1810奏准。自嘉慶十一年以後欽奉諭旨。及議准內外臣工條奏。除止係申明例禁。無關議擬罪名者。毋庸編輯外。其有關罪名 輕重。應行添改。及舊例與新例未符。應修應刪者。悉心叅考。均照歷次奏定章程。分為修改修併移改續纂刪除各名目。開列本例之首。黏貼黃籤。並逐條加具案語。分析陳明。有原 例者。先敘原例於前。次列新例於後。以期眉目清楚。謹將修輯例文。繕寫成帙。敬呈御覽。凡續纂三十九條。修改五十一條。修併七條。刪除一條。移改二條。恭候 命下。刊刻頒行。

奏准。自嘉慶十一年以後欽奉諭旨。及議准內外臣工條奏。除止係申明例禁。無關議擬罪名者。毋庸編輯外。其有關罪名 輕重。應行添改。及舊例與新例未符。應修應刪者。悉心叅考。均照歷次奏定章程。分為修改修併移改續纂刪除各名目。開列本例之首。黏貼黃籤。並逐條加具案語。分析陳明。有原 例者。先敘原例於前。次列新例於後。以期眉目清楚。謹將修輯例文。繕寫成帙。敬呈御覽。凡續纂三十九條。修改五十一條。修併七條。刪除一條。移改二條。恭候 命下。刊刻頒行。

1814奏准。自十五年以後欽奉諭旨。及議准內外臣工條奏。除止係申明例禁。無關議擬罪名者。毋庸編輯外。其有關罪名 輕重。應纂輯為例。並舊例內有應行添改者。悉心叅考。均照歷次奏定章程。分為修改修 移 續纂刪除各名目。開列本例之首。黏貼黃籤。並逐條加具案語。分析陳明。有原例者。 先敘原例於前。次列新例於後。以期眉目分明。謹將修輯例文。繕寫成帙。敬呈御覽。凡續纂四十五條。修改一百零五條。修併二條。刪除二條。移併二條。恭候命下。刊刻頒行。

奏准。自十五年以後欽奉諭旨。及議准內外臣工條奏。除止係申明例禁。無關議擬罪名者。毋庸編輯外。其有關罪名 輕重。應纂輯為例。並舊例內有應行添改者。悉心叅考。均照歷次奏定章程。分為修改修 移 續纂刪除各名目。開列本例之首。黏貼黃籤。並逐條加具案語。分析陳明。有原例者。 先敘原例於前。次列新例於後。以期眉目分明。謹將修輯例文。繕寫成帙。敬呈御覽。凡續纂四十五條。修改一百零五條。修併二條。刪除二條。移併二條。恭候命下。刊刻頒行。

1821奏准。嘉慶二十年以後欽奉上諭。及議准內外臣工條奏。有關罪名輕重。應行纂輯為例。及舊例與新例未符。應修應刪 者。悉心叅考。俱照歷次章程。分為修改修併移改續纂刪除各名目。除由吉林黑龍江改發新 疆內地。及由新疆回疆改發內地各項。現於應修例內逐條修改。因止係調發地方。並未更改 罪名。毋庸列入黃冊外。謹將修輯例文。及毋庸編輯各條。一併繕冊。敬呈御覽。凡續纂五十三條。修改六十三條。修併二條。移改一條。刪除一條。刊刻通行。

奏准。嘉慶二十年以後欽奉上諭。及議准內外臣工條奏。有關罪名輕重。應行纂輯為例。及舊例與新例未符。應修應刪 者。悉心叅考。俱照歷次章程。分為修改修併移改續纂刪除各名目。除由吉林黑龍江改發新 疆內地。及由新疆回疆改發內地各項。現於應修例內逐條修改。因止係調發地方。並未更改 罪名。毋庸列入黃冊外。謹將修輯例文。及毋庸編輯各條。一併繕冊。敬呈御覽。凡續纂五十三條。修改六十三條。修併二條。移改一條。刪除一條。刊刻通行。

1825奏准。纂修條例。將二年以後欽奉上諭及條奏。應纂為例者。依類編輯。恭呈御覽。頒發遵行。凡續纂三十條。修改五十六條。移改一條。刪除二條。

奏准。纂修條例。將二年以後欽奉上諭及條奏。應纂為例者。依類編輯。恭呈御覽。頒發遵行。凡續纂三十條。修改五十六條。移改一條。刪除二條。

1830奏准。纂修條例。將六年以後欽奉上諭及條奏。應纂為例者。依類編輯。恭呈御覽。頒發遵行。凡續纂十九條。修改七十二條。修併三條。移併一條。刪除一條。

奏准。纂修條例。將六年以後欽奉上諭及條奏。應纂為例者。依類編輯。恭呈御覽。頒發遵行。凡續纂十九條。修改七十二條。修併三條。移併一條。刪除一條。

1835奏准。纂修條例。將十一年以後欽奉上諭及條奏。應纂為例者。依類編輯。恭呈御覽。頒發遵行。凡續纂二十八條。修改四十五條。修併一條。移改一條。刪除四條。

奏准。纂修條例。將十一年以後欽奉上諭及條奏。應纂為例者。依類編輯。恭呈御覽。頒發遵行。凡續纂二十八條。修改四十五條。修併一條。移改一條。刪除四條。

1840奏准。纂修條例。將十六年以後欽奉上諭及條奏。應纂為例者。依類編輯。恭呈御覽。頒發遵行。凡續纂三十條。修改二十一條。刪除一條。

奏准。纂修條例。將十六年以後欽奉上諭及條奏。應纂為例者。依類編輯。恭呈御覽。頒發遵行。凡續纂三十條。修改二十一條。刪除一條。

1845奏准。纂修條例。將二十一年以後欽奉 上諭及條奏。應纂為例者。依類編輯。恭呈御覽。頒發遵行。凡續纂二十二條。修改二十五條。移併一條。移改一條。刪除四十條。

奏准。纂修條例。將二十一年以後欽奉 上諭及條奏。應纂為例者。依類編輯。恭呈御覽。頒發遵行。凡續纂二十二條。修改二十五條。移併一條。移改一條。刪除四十條。

1852奏准。纂修條例。將道光二十六年以後欽奉上諭及條奏。應纂為例者。依類編輯。恭呈御覽。頒發遵行。凡續纂十九條。修改五十三條。修併二條。移改二條。刪除二條。

奏准。纂修條例。將道光二十六年以後欽奉上諭及條奏。應纂為例者。依類編輯。恭呈御覽。頒發遵行。凡續纂十九條。修改五十三條。修併二條。移改二條。刪除二條。

1870奏准。纂修條例。將咸豐三年以後欽奉上諭及條奏。應纂為例者。依類編輯。恭呈御覽。頒發遵行。凡續纂五十六條。修改四十五條。修併一條。移改一條。刪除二十三條。

奏准。纂修條例。將咸豐三年以後欽奉上諭及條奏。應纂為例者。依類編輯。恭呈御覽。頒發遵行。凡續纂五十六條。修改四十五條。修併一條。移改一條。刪除二十三條。

律/lü 50 | Duanzui wu zhengtiao 斷罪無正條

凡律令該載不盡事理。若斷罪無正條者。援引他律比附。應加應減。定 擬罪名。申該上司議定奏聞。若輒斷決。致罪有出入。以故失論。 [謹案原律定擬罪名下。有轉達刑部四字。雍正三年刪。]

tiaoli 條例

條例/tiaoli 1

引用律例。如律內數事共一條。全引恐有不合者。許其止引所犯本罪。若一條斷一事。不得任意刪減。以致罪有出入。其律例無可引用。援引別例比附者。刑部會同三法司。公同議定罪名。於疏內聲明律無正條。 今比照某律某例科斷。或比照某律某例加一等減一等科斷。詳細奏明。恭候諭旨遵行。若律例本有正條。承審官任意刪減。以致情罪不符。及故意出入人罪。不行引用 正條。比照別例。以致可輕可重者。該堂官查出。即將承審之司員指名題叅。書吏嚴拏究審。 各按本律治罪。其應會三法司定擬者。若刑部引例不確。許院寺自行查明律例改正。儻院寺 駮改猶未允協。三法司堂官會同妥議。如院寺扶同蒙混。或草率疏忽。別經發覺。將院寺官員。一併交部議處。

門第18 | Mingli lü shiba 名例律十八

律/lü 51 | Tuliu qianxi difang yi 徒流遷徙地方一

凡徒役。各照所徒年限。並以到配所之日為始。發鹽場者。每日煎鹽 三斤。發鐵冶者。每日炒鐵三斤。另項結課。江南布政司府分。江南發山東鹽場。江北發河 閒鹽場。福建布政司府分。發兩淮鹽場。浙江布政司府分。發山東鹽場。江西布政司府分。 發泰安萊蕪等處鐵冶。湖廣布政司府分。發廣東海北鹽場。河南布政司府分。發浙東鹽場。 山東布政司府分。發浙東鹽場。山西布政司府分。發鞏昌鐵冶。直隸府分。發平陽鐵冶。陝 西布政司府分。發大甯緜州鹽井。廣西布政司府分。發兩淮鹽場。廣東布政司府分。發浙西 鹽場。海北海南府分。發進賢新喻鐵冶。四川布政司府分。發黃梅興國鐵冶。流三等。照依地里遠近。定發各處荒蕪及濱海州縣安置。江南布政司府分。流陝西。福建布政司府分。流 山東直隸。浙江布政司府分。流山東直隸。江西布政司府分。流廣西。湖廣布政司府分。流山東。河南布政司府分。流福建。山東布政司府分。流福建。山西布政司府分。流福 建。直隸府分。流福建。陝西布政司府分。流福建。廣西布政司府分。流廣東。廣東布政司 府分。流福建。四川布政司府分。流廣西。 [謹案雍正三年奏准。今各省惟雲南有煎鹽熬鉛二 項。餘俱發本省驛遞。又今在京人民犯流者發陝西。無發福建。又直隸 畿輔之地。不應安置流犯。又流罪三等。以遠近為輕重。律內道里。亦不相符。因將律文改定。] 凡徒役、各照 應徒年限。並以到配所之日為始。限滿釋放。流犯、照依本省地方。計所犯應流道里。定發 各處荒蕪及濱海州縣安置。應遷徙者。遷離鄉土一千里外。徒五等。發本省驛遞。流三等。 直隸布政司府分。流陝西。江南布政司府分。流陝西。安徽布政司府分。流山東。山東布政 司府分。流浙江。山西布政司府分。流陝西。河南布政司府分。流浙江。陝西布政司府分。 流山東。甘肅布政司府分。流四川。浙江布政司府分。流山東。江西布政司府分。流廣西。 湖北布政司府分。流山東。湖南布政司府分。流四川。福建布政司府分。流廣東。廣東布政 司府分。流福建。廣西布政司府分。流廣東。四川布政司府分。流廣西。貴州布政司府分。流四川。雲南布政司府分。流四川。

tiaoli 條例

條例/tiaoli 1

凡軍流及外遣人犯。十月至正月終及六月。俱停其發遣。餘月照常發遣。

條例/tiaoli 2

凡軍流人犯。隆冬停其發遣。 惟廣東福建冬月常暖。其彼此應流人犯。照常發遣。

條例/tiaoli 3

各省軍民人犯。除廣東起解福建、冬月照常發遣外。其他省人犯。在本地未經起解者。仍照例停遣。若已至中途。初冬十月。經過州縣。照常接遞。至十一月初一日。方准停遣。俟次年春融轉解。 如抵配所不遠。本犯情願前進者。將不停遣緣由。移咨前途州縣。一體接遞。仍報明刑部。 其從配所逃回被獲者。照逃人之例。分別刺字。押解原發配所。照例治罪。不准停遣。

條例/tiaoli 4

廣東福建軍流人犯。亦准照各省之例。隆冬停遣。

條例/tiaoli 5

軍流人犯。在本地未起解者。遇隆冬及六月。仍照例停遣。若已至中途。初冬十月。 經過州縣。照常接遞。至十一月初一日。方准停遣。俟次年春融時轉解。如遇六月。亦准停 遣。儻抵配不遠。本犯情願前進者。將不行停遣緣由。移咨前途州縣。一體接遞。仍報刑部。其從配所脫逃被獲者。分別刺字押解。應發原配者。仍發原配。應改調者 改調。雖遇隆冬盛暑。不准停遣。

條例/tiaoli 6

各省民人。在外犯該徒罪。例應遞回原籍發配者。如遇隆冬盛暑。除抵籍不遠仍 遞解外。其離原籍一千里外者。亦照軍流例停解。

條例/tiaoli 7

發遣烏魯木齊 等處人犯。解至陝省。雖遇隆冬盛暑。不准停遣。

條例/tiaoli 8

直省軍流遣犯。除盛暑停遣及遇隆冬發往西北各省地方亦照例停遣外。其發往東 南省分。有情願赴配者。取具本犯確供。一體起解。其不願者聽。惟雲南省並無盛暑嚴寒。 各省解往軍流遣犯。雖遇隆冬六月。不必停遣。

條例/tiaoli 9

新疆改發內 地人犯。仍照發遣新疆人犯例。隆冬盛暑。不准停遣。

條例/tiaoli 10

直省 軍流遣犯。未起解者。十月至正月終及六月。俱停其發遣。若已至中途。初冬十月。經過州 縣。照常接遞。至十一月初一日。方准停遣。俟次年春融轉解。如遇六月。照前停遣。儻抵 配不遠。並發往東南省分各項人犯。有情願前進赴配者。取具本犯確供。一體起解。並將不行停遣緣由。移咨前途接遞。仍報刑部。惟雲南省 並無盛暑嚴寒。各省解往軍流遣犯。不必停遣。至軍流遣犯在配脫逃。例應解回原配及改調 他省。並應發伊黎烏魯木齊等處。或由新疆改發內地人犯。雖遇隆冬盛暑。均一例不准停遣。 其民人在外省犯徒。例應遞回原籍發配之犯。若離籍在一千里外者。時遇隆冬。亦准停解。 其起解及接遞州縣。如有將應行停解之犯而不行停解。及將不應停解之犯擅行停解者。均交吏部照例議處。

條例/tiaoli 11

直省軍流遣犯。及實發新疆、並由新疆條款改發內地人犯。未起解者。十月至正 月終及六月。俱停其發遣。若已至中途。初冬十月。經過州縣。照常接遞。至十一月初一日。 方准停遣。俟次年二月轉解。如遇六月。照前停遣。儻抵配不遠。並發往東南省分各項人犯。 有情願前進赴配者。取具本犯確供。一體起解。並將不行停遣緣由。移咨前途接遞。仍報刑部。惟雲南省並無盛暑嚴寒。各省解往軍流遣犯。已入該省邊境者。不必停遣。其起解之時。有情願前進者。亦照解往東南省分之例辦理。其軍流遣犯在配脫逃。 例應解回原配、及改調他省者。雖遇隆冬盛暑。不准停遣。其民人在外省犯徒。例應遞回原 籍發配之犯。若離籍在一千里外者。時遇隆冬盛暑。亦准停解。其起解及接遞州縣。如有將 應行停解之犯而不停解。及將不應停解之犯擅行停解者。均交吏部照例議處。

條例/tiaoli 12

凡下五旗包衣人。經該王門上送部發遣者。由部覈准。即咨送該王門上。轉發 打牲烏拉。其因公事犯罪應發遣者。仍配發黑龍江等處。

條例/tiaoli 13

凡各省民人。在京犯該應流、並免死減等流犯。如 無妻室、及無應追埋葬銀兩者。順天府定地發遣。如有妻室、及應追銀兩。順天府轉發原籍 地方。令其追銀僉妻。各照本省所定應流地方發遣。追完銀兩解部。分別給主。別省有犯。 亦照此例科斷。

條例/tiaoli 14

凡各省流寓之人。犯徒罪者、即在所犯地方充徒。犯流者。仍依本省應發地方問擬。

條例/tiaoli 15

直隸各省。凡遇流寓之人於該省犯流者。若計本犯原籍應流之地。即係該犯流寓 之所。令該督撫按所犯應流道里遠近。分別改發。

條例/tiaoli 16

凡各省民人。在別省犯該軍流、並免死減等之犯。除供有妻室、例應僉遣、並情 願還鄉轉遞、及本犯有應追銀兩者。仍照例解回原籍僉遣外。其供無妻室。或雖有妻室而不 願攜往、及贓項已經追完者。承審官即按本犯原籍應流應充軍地方。起解發遣。

條例/tiaoli 17

各省民人流寓在京 在外。犯該軍流徒罪、並免死減等之犯。其有應追銀兩。訊明本犯原籍有產可賠者。移查明 確。將該犯解回原籍追銀。完交後照應配地方發配。將所完銀兩移交犯事地方。分別給主。 如無應追銀兩。或贓項已經追完。及移查原籍並無產業者。徒犯、即在犯事地方定地充徒。 軍流人犯、於犯事地方按本犯原籍應配地方。起解發配。若計原籍應配之地。即係該犯流寓 之所。令各該督撫按所犯應流應充軍道里遠近。分別改發。仍迴避原籍相近之地。

條例/tiaoli 18

奉天甯古塔黑龍江等處。有犯枷責發遣者。令該將軍等查明。或係實在滿洲另戶正身。或雖係另戶、而行同奴僕卑汙下賤者。或係奴僕開戶而為另戶者。逐一聲明送部。照 例枷責。滿日咨送兵部。將實在滿洲另戶正身。發西安荊州杭州成都等處滿洲駐防之省城當 差。若另戶而行同奴僕、並奴僕開戶者。俱發西安等處滿洲駐防之兵丁為奴。其同案之犯。 不得同發一處。

條例/tiaoli 19

奉天甯古塔黑龍江等處。有犯枷責發遣者。令該將軍等查明。 或係另戶滿洲。或係奴僕。逐一聲明送部。照例枷責。滿日咨送兵部。將另戶滿洲。發直隸 江甯山西山東河南甘肅西安甯夏涼州荊州杭州成都福建廣東等處滿洲駐防之省城當差。若奴 僕、亦發直隸等省給滿洲駐防之兵丁為奴。其同案之犯。不得共發一處。

條例/tiaoli 20

凡土司有犯徒罪以下者。仍照例遵行外。其改土為流之土司。本犯係斬絞者。仍於各本省分別正法監候。其家口應遷於遠 省者。係雲南、遷往江甯。係貴州、遷往山東。係廣西、遷往山西。係湖南、遷往陝西。係 四川、遷往浙江。在於各該省城安插。如犯軍流罪者。其土司並家口應遷於近省安插。係雲 南四川、遷往江西。係貴州廣西、遷往安慶。係湖南、遷往河南。在於省城及駐紮提督地方 分發安插。該地方文武各官不時稽查。毋許生事擾民出境。如疏縱土司本犯及疏脫家口者。 交部分別議處。其犯應遷之土司及伊家口。該督撫確查人數多寡。每親丁十口。帶奴婢四名。 造具清冊。一併移送安插之省。仍具冊、並取該地方官並無隱漏印結。咨報刑部。其安插地 方。每十口撥給官房五閒。官地五十畝。俾得存養獲所。官地照例輸課。於每年封印前。將安插人口、及所給房產數目。造冊送戶部查覈。

條例/tiaoli 21

各旗將家奴喫酒行兇送部發遣者。令該旗都統確查。用印文送部發遣。如將應 行發遣之奴。該旗故為留難。不行送部者。許伊主赴部遞呈。該部審明。應行發遣者發遣。將留難官員交部查議。至於行止不端之人。欲行 占奪家人妻女。捏以喫酒行兇送部者。不准發遣。交與該佐領。將伊妻室子女轉賣。身價給主。儻被賣之後。捏告原主。希圖報復者。仍照誣告家長律、從重治罪。其各省將軍處有送 家奴喫酒行兇發遣者。該將軍審明。照此遵行。

條例/tiaoli 22

凡免死強盜、三次竊盜、誘賣人口、私鑄制錢、偷穵人薓、並行兇等犯。應發黑 龍江等處者。除另戶外。其民人及奴僕。即將所犯罪由。於左右面上分刺滿漢字樣發遣。仍照例分別枷責。若從發處逃回者。亦照此例刺發。

條例/tiaoli 23

雲南徒罪人犯。發本省多羅松林等十二驛擺站。罪重者。迆東各府人犯。發諾 鄧等井煎鹽。迆西各府人犯。發固舊等廠熬鉛。

條例/tiaoli 24

內務府莊頭犯法。應行發遣者。俱給披甲人為奴。

條例/tiaoli 25

自京城發往將軍處罪人。由刑部上鎖。送至將軍處。將鎖令便員帶回。交與刑部。

條例/tiaoli 26

凡發遣人犯。酌定名數。分起解送。如案內人 犯多、至五名以上者。每五名作一起。先後解送。至起解時。務必如法鎖銬。將年貌鎖銬填註批內。接遞官必按批驗明鎖銬完全。於批內註明完全字樣。鈐蓋印信。轉遞前途。儻解役人等有受賄開放者。計贓照枉法律治罪。若轉解之地方官。因前途未曾鎖銬。不復行查補加鎖銬。聽其散行。將該地方官與前途未曾鎖銬官。均按罪犯輕重。 交部分別議處。

條例/tiaoli 27

凡應行發往查克拜達里克人犯內。強盜減等發遣。及鹽案內僉妻充軍。並八旗 撥給披甲為奴者。俱發往齊齊哈爾等處墾種地畝。

條例/tiaoli 28

發往廣西當差人犯。分發平樂梧州南甯柳州等府、鬱林賓州二州各 協營入伍充軍。

條例/tiaoli 29

發往查克拜達里克人犯。俱發往鄂爾坤種地。

條例/tiaoli 30

滿洲漢軍應發遣之人。俱不必發往 查克拜達里克等處種地。仍照舊例發往黑龍江。

條例/tiaoli 31

分發流犯。如計算該犯原籍府屬。至分流省分。有未及應流里數者。將該犯分撥遠處 之府屬安插。如已逾應流里數者。即於本省府屬內。計道里足數之地方安插。

條例/tiaoli 32

廣東福建浙江沿海溫台甯波等處之人。在本籍地方曾任守備千把等官。有犯軍流徒杖。應發別省入伍者。如祖父母父母老疾應侍。准其照例留養。如再不法生事。照原擬 之罪加等懲治。其非親老丁單者。軍流等罪。仍行發往。若因姦盜不孝。誣良為盜。窩賭聚 賭。生事擾民。受賄縱盜。嗜酒驕悍。犯該徒杖笞罪者。俱於本罪完結之日。查明家口。押 發原定省分入伍食糧。儻仍前生事不法。照該犯原犯之罪加等懲治。其餘犯別樣徒杖笞罪者。 移行該犯之原任上司。查明馴良頑悍。將頑悍者、仍照原定省分押發入伍。馴良者、照文職廢員例、交與地方官約束。再有過犯。亦以原擬之罪加等懲治。如有年逾六十、 衰老病廢者。免其押發。該地方官取具保結。不時約束。如再生事不法。加等治罪。其緣事革追。贓不入己。事由人致。平日謹慎小心。一時誤犯。情有可原者。即於本地方安插。若 此內有年力精壯、弓馬可觀者。准其於本省三百里外之營分。入伍食糧。儻再生事不法。加等治罪。其該營官及原任上司。如有徇情挾私。或以頑悍為馴良。以馴良為頑悍。並捏稱衰 老病廢、弓馬可觀者。除該弁仍分別良悍照例發落外。將出結之該管官交部議處。如受財索詐。計贓以枉法治罪。

條例/tiaoli 33

發遣人犯。暫停發齊齊哈爾、黑龍江等處。俱著發三姓地方。賞給一千兵丁為 奴。

條例/tiaoli 34

漢人犯該發遣者。如係舉貢生監、及曾為職官之人。俱酌發雲貴兩廣煙瘴少輕地方。交與地方官管束。

條例/tiaoli 35

曾為職官、及舉貢生監人等。有犯發遣者。引例時不得加以為奴字樣。

條例/tiaoli 36

改發烏魯木齊等處種地人犯。如旗人另戶正身曾任職官、及民人舉監生員以上、並職官子弟。 俱發往當差。餘俱給予種地兵丁為奴。

條例/tiaoli 37

進士舉貢生員監生犯事。如止係尋常過犯。不致行止敗類者。仍照舊例辦理外。 若係黨惡窩匪。卑汙下賤。罪應發遣黑龍江等處者。俱照平人一例問擬。改發為奴。

條例/tiaoli 38

曾為職官、及進士舉貢生員監生、並職官子弟。犯該發遣者。俱酌發煙瘴少輕地方。其實發烏魯木齊、黑龍江等處者。如止係尋常過犯。不致行 止敗類者。發往當差。若係黨惡窩匪。卑汙下賤。罪應發遣者。無論進士舉貢生監並職官子 弟。俱照平人一例發遣為奴。

條例/tiaoli 39

曾為職官、及進 士舉貢生員監生。並職官子弟。犯該發遣烏魯木齊、黑龍江等處。如止係尋常過犯。不致行 止敗類者。發往當差。其應發駐防者。亦改發烏魯木齊當差。若係黨惡窩匪。卑汙下賤者。俱照平人一例發遣為奴。

條例/tiaoli 40

犯軍 流罪之土司。例發近省安插者。本犯身故。或無子、及雖有子而幼小者。其妻子許回籍。

條例/tiaoli 41

各省遷徙土司。若本犯身 故。該管地方。即行文原籍督撫。將該犯家口應否回籍之處。酌量奏聞。請旨定奪。

條例/tiaoli 42

各省遷徙土司。若本犯身故。該管地 方。即行文原籍督撫。將該犯家口應否回籍之處。酌量奏聞。請旨定奪。其本犯身故無子。及雖有子而幼小者。其妻子並許回籍。不在此例。

條例/tiaoli 43

凡土蠻猺獞苗人讎殺劫擄。及聚眾捉人勒禁者。所犯係死罪。 將本犯正法。一應家口父母兄弟子姪。俱令遷徙。如係軍流等罪。將本犯照例枷責。仍同家 口父母兄弟子姪一併遷徙。係流官所轄者。發六百里外之土司安插。係土司所轄者。發六百 里外之營縣安插。其兇惡未甚者。初犯、照例枷責。姑免遷徙。若仍不改惡。將本人仍照原擬枷責。親屬家口。亦遷徙別地安插。仍嚴飭文武官稽查約束。出具印結並年貌清冊。於年底報部。如安插十年後。果能改惡遷善。有情願回籍者。查明咨部。准予回籍。若本犯並各家口。仍在安插地方行兇生事。照 已徒已流而又犯罪律、再科後犯之罪。儻地方官不盡心約束。以致疏脫者。即將該管文武各 官。照例叅處。其本犯審無別情。照例治以逃罪。如有生事不法情由。照平常遣犯逃後為匪例、分別治罪。至蠻獞頭目犯法。必根究句引之人。審明確實。照誘人犯法律、加等治罪。 遇赦不宥。失察句引之地方官。交部議處。

條例/tiaoli 44

旗人犯該發遣者。分發黑龍江、甯古塔、吉林烏喇等處當差。旗人家奴。暫發三姓地方。給予八姓一千兵丁為奴。俟數滿一千之後。仍發遣黑龍江等處為奴。若民人犯該 發遣案內。強盜免死減等者。行劫數家止首一家者。夥盜供出首盜即時拏獲者。竊盜臨時拒捕殺人為從者。偷盜墳墓二次者。民人謊稱賣身在旗者。民人謊稱八旗逃人者。民人假稱逃人具告行詐者。民人賣逃買逃者。如查有妻室。俱僉發甯古 塔、黑龍江等處。分給披甲之人為奴。其查無妻室者。如係強盜免死及窩留強盜三人以上之 犯。分發雲貴川廣極邊煙瘴地方。其餘查無妻室、並別項遣犯之有妻室者。俱分發雲貴川廣 煙瘴少輕地方。均交與地方官嚴行管束。仍照例分別刺字。如有逃走為匪及生事不法者。俱照發遣黑龍江等處之例、分別治罪。

條例/tiaoli 45

旗人犯該發遣者。分發黑龍 江、甯古塔、吉林烏喇等處當差。旗人家奴。發遣黑龍江等處為奴。若民人犯該發遣案內。 民人謊稱賣身在旗者。民人謊稱八旗逃人者。民人假稱逃人具告行詐者。民人賣逃買逃者。 俱發甯古塔黑龍江等處。分給披甲之人為奴。窩留強盜三人以上者。發雲貴兩廣極邊煙瘴地 方。其行劫數家止首一家者。竊盜臨時拒捕殺人為從者。並別項遣犯。俱改發雲貴兩廣煙瘴少輕地方。交與地方官嚴行管束。仍照例分別刺字。如有逃走為匪及生事不法者。俱照發遣 黑龍江等處之例、分別治罪。

條例/tiaoli 46

八旗逃人匪類犯該發遣者。令黑龍江、吉林、甯古塔將軍。酌量各該處所屬地方 大小。分發安插。嚴行約束。如有不知改悔。即照例報部。改發雲貴兩廣等處。仍將每年有 無改發之處。於年終彙奏。至民人有犯外遣內。如強盜免死減等者。強盜已行而不得財者。 開窯誘取婦人子女勒賣為從者。造讖緯妖書傳惑人不及眾者。師巫假降邪神、並一應左道異端之術、煽惑人民為從者。聚眾十人以上、帶有軍器、興販私鹽、拒捕傷一人為從下手者。叛案緣坐應給兵丁為奴者。均照例解部。發黑龍江等處給予披甲人為奴。餘俱改發雲南等省煙瘴地方管束。

條例/tiaoli 47

改發烏魯木齊等處人犯。如旗人曾任職官及另戶正身。俱發 往當差。

條例/tiaoli 48

八旗另戶正身及曾為職官。發遣黑龍江、吉林、及烏魯木齊等處者俱當差。係家 奴發遣為奴。至八旗逃人匪類。發遣黑龍江吉林甯古塔者。令該將軍酌量各該處所屬地方大小。分發安插。嚴行約束。如有不知改悔。即銷除旗檔。照例報部。改發雲貴兩廣等處。令地方官與民人一體嚴加管束。仍將每年有無改發之處。於年終咨報軍機處刑部。會覈彙奏。

條例/tiaoli 49

民人犯該發遣案內。強盜免死減等者。 強盜已行而不得財、傷人為從、及未傷人為首者。造讖緯妖書傳用惑人不及眾者。師巫假降邪神、並一應左道異端之術、煽惑人民為從者。聚眾十人以上、帶有軍器、興販私鹽、拒捕傷一 人為從下手者。謊稱賣身在旗者。謊稱八旗逃人者。假稱旗人具告行詐者。賣逃買逃者。俱發黑龍江、吉林等處。給披甲之人為奴。叛案緣坐者。發黑龍江、吉林等處當差。俱照例分別刺字。

條例/tiaoli 50

直隸江南浙江江西湖廣福建山東山西河南陝西人犯。應發黑龍江等處者。俱發四川廣東廣西雲南貴州煙瘴地方。其雲貴川廣五省人犯。應發黑龍江等處 者。照軍衞道里表內所編極邊地方足四千里僉發。

條例/tiaoli 51

除強盜減等及情罪重大之犯僉妻發遣外。其他軍流人犯。如父母現已衰邁。家無次丁。願留其妻侍養父母者。取具地方官印結。咨部免僉。

條例/tiaoli 52

免死減等強盜。不論有無妻室。俱照例解部。發遣甯古塔等處為奴。其別項發遣人犯。未經到部、及到部之日妻室病故。將該犯遞回原籍。改發煙瘴。其已由刑部 咨送兵部轉發者。以山海關為界。如解至關外。妻室病故。地方官一面竟行發遣。一面申報刑部。如在關內。妻室病故。一面申報刑部。一面遞回原籍。照例發落。

條例/tiaoli 53

文武員弁犯徒。及總徒四年准徒五年者。即在犯事地方定驛發配。俟年限滿日釋 放回籍。其有應折枷號鞭責者。仍照例辦理。

條例/tiaoli 54

凡直省內有苗民雜處之地。發到軍流等犯。令解巡撫衙門。就地方情形通融派 撥。不得與苗民聚處。致生事端。

條例/tiaoli 55

起解軍流人犯。除應遣府州、仍照軍流道里表指定發解 外。其府州所屬之州縣。聽督撫查明各該地方在配軍流多寡。均勻發配。至廣東瓊、連、二 屬。俱照四川湖南有苗省分之例。令巡撫酌量派撥。其改發廣東煙瘴少輕人犯。不必拘定東 莞、香山等二十縣。亦俱解赴巡撫衙門。酌量地方分撥。各省有煙瘴者。均照此例。

條例/tiaoli 56

凡各省發遣廣西軍流等犯。統於民官所屬州縣內。照該犯應配道里 酌量安置。不得撥發土司所屬地方。

條例/tiaoli 57

各省僉發軍流人犯。俱按照道里表內應發省分。照改發遣犯之例。毋庸指定府州。 悉解巡撫衙門。聽該撫按其所犯罪名。仿照軍流道里表。酌量州縣大小遠近。均勻撥發。起 解省分。將解發軍流人犯。於起解之先。豫行咨明該撫。先期定地。飭知入境首站州縣。隨到隨發。其解犯兵牌內。填明解赴某省入境首站某州縣、遵照定地、轉解配所投收申繳字樣。

條例/tiaoli 58

各省僉發軍流人犯。除廣西土司所屬地方。 不得撥發安置。並廣東瓊、連、二屬。及四川湖南有苗民州縣。令解巡撫衙門。就地方情形 通融派撥。不得與苗民聚處外。餘俱按照軍流道里表內應發省分。毋庸指定府州。悉聽該省 督撫按其所犯罪名。查照軍流道里表。酌量州縣大小遠近。在配軍流多寡。均勻撥發。起解 省分。豫行咨明應發省分督撫。先期定地。飭知入境首站州縣。隨到隨發。其解犯兵牌內。 填明解赴某省入境首站某州縣、遵照定地、轉解配所投收申繳字樣。

條例/tiaoli 59

奉天所屬民人。有犯軍流徒罪者。俱照各省民人犯罪例、一體問發。不准折枷 完結。

條例/tiaoli 60

四川省所屬之甯遠府、茂州、雅州、龍安府、酉陽州、 敘永廳。湖南省所屬之永順縣、靖州、城步縣、江華縣、永明縣、道州、辰州府、沅州府等 處。均係苗民雜處之地。各省有應發軍流等犯。令其解至督撫衙門。就地方情形通融派撥。不得與苗民聚處。致生事端。其非附近 苗疆之府州。仍照軍流道里表指定地方。徑解該府州轉發。

條例/tiaoli 61

部發 外遣人犯。該將軍於黑龍江、吉林、甯古塔、三姓等處。均勻發遣。分別安插。仍於年底將 三處安插人犯名數彙奏。

條例/tiaoli 62

發遣伊黎、烏魯木齊、並吉林、黑龍江等處人犯。該將軍都統 等。務酌量所屬各地方大小。均勻派撥。分別安插。於每年十月截數。將該處一年內發到遣 犯名數。同積年問發到配遣犯。現存共計若干名。並該處安插遣犯有無脫逃。及已未拏獲各 數目。詳細聲敘。咨報軍機處刑部。均限十二月初旬咨齊。照例彙奏。

條例/tiaoli 63

捕役豢賊三名至五名者。偷竊擬絞緩決三次以上者。私鑄鉛錢不及十千者。積匪猾賊為害地方者。俱發雲貴兩廣極邊煙瘴充軍。交地方官嚴行管束。

條例/tiaoli 64

凡苗疆地方。如軍流徒遣等犯內。 民人有捏稱土苗。希圖折枷免徒者。事發之日。除按本律治罪外。仍先於本地方枷號一月。 再行充發。其捏結之鄰保人等。審明有無賄縱徇隱。分別治罪。失察官員。即視本犯之罪分 別察議。

條例/tiaoli 65

凡苗疆地方。如軍流徒遣等犯內。民人有捏稱土苗。 希圖折枷免徒者。事發之日。除按其本律治罪外。仍先於本地方枷號一月。再行充發。其捏 結之鄰保人等。照證佐不言實情律、減囚罪二等科斷。受賄重者。計贓以枉法論。如犯該斬絞者。亦令承審官於定案時。查取鄰保切實甘結存案。如有捏結。亦照例分別治罪。其失察 官員。俱視本犯之罪分別察議。

條例/tiaoli 66

發往伊黎、烏魯木齊等處為奴人犯。令該管大臣均勻酌撥。與察哈爾兵丁及種地兵丁為奴。如察哈爾兵丁係永遠屯駐者。發給人犯。即永遠為奴。其種地兵丁給予為奴人犯。如在烏魯木齊以內者。聽陝甘總督酌量分發。在烏魯木齊以外者。聽伊黎、烏魯木齊 大臣酌量分發。俱於派撥之時。令該管官將某犯給予某營兵丁之處。詳記檔案。至換班時。 交代與接班兵丁為奴。或該兵丁等撤回內地。及調往他所。並無接班之人。亦令該管官將該 犯等另行撥給附近種地兵丁。隨同力作。

條例/tiaoli 67

雲南貴州 苗人。犯該徒流軍遣。仍照舊例枷責完結。其情節較重。或再犯不悛。將本犯照例折枷後。仍同家口各就土流所轄、一併遷徙安插。至苗人中有薙髮衣冠。與民人無別者。犯罪到官。 悉照民例治罪。 [謹案此條乾隆二十九年定。 ]

門第19 | Mingli lü shijiu 名例律十九

律/lü 51 | Tuliu qianxi difang er 徒流遷徙地方二

tiaoli 條例

條例/tiaoli 1

烏魯木齊安插兵民。犯該徒罪者。照犯罪免發遣折枷例。加一等折枷。免其充徒。 係民、仍令種地。係兵、交地方官指給地畝。耕種納糧。犯該軍流罪者。除照例折枷外。仍留烏魯木齊、照發來種地之人犯。分給屯鄉。與種地兵丁一體種地納糧。儻犯該軍流者。復 有滋事脫逃等情。枷號兩月。改給烏魯木齊種地兵丁為奴。如換班綠旗兵丁犯該徒罪者。不 必發往內地。仍留烏魯木齊。不給口糧。在種地處效力。照應徒年限扣算。滿日發回。犯該 軍流罪者。仍照例案其應配軍流地方。配發內地。至貿易商民。犯該軍流罪。俱解往內地照 例辦理。

條例/tiaoli 2

凡內地民人。於新疆地方犯至軍流之罪。如在烏魯木齊一帶者。即發往伊黎等處。其在伊黎一帶者。即發往烏什、葉爾羌等處。而在烏什各城 者。亦發往伊黎等處。並視其情罪。量為酌定。輕者發各處編管。重者給額魯特及回人為奴。

條例/tiaoli 3

烏魯木齊等處安插兵民。犯軍流者。除照例折責外。 仍留烏魯木齊。照發往種地人犯。分給屯鄉。與種地兵丁一體種地納糧。儻復有滋事脫逃等情。枷號兩月。改給烏魯木齊兵丁為奴。犯該徒罪者。照犯罪免發遣折枷例。加一等折枷。 免其充徒。係民、仍令種地。係兵、交地方官指給地畝。耕種納糧。其換班綠旗兵丁。及內地貿易商民。於新疆地方犯至軍流之罪。如在烏魯木齊一帶者。即發往伊黎等處。其在伊黎一帶者。即發往烏什、葉爾羌等處。而在烏什各城者。亦發往伊黎等處。並視其情罪。量為酌定。輕者發各處編管。重者交與該將軍等。在駐防官兵內揀選力能管束之人。賞給為奴。 若犯該徒罪者。係換班綠旗兵丁。仍留該處。不給口糧。在種地處效力。照應徒年限扣算。 滿日再行發回。係內地民人。仍解回內地。照例辦理。

條例/tiaoli 4

新疆各城駐紮官員兵丁跟役內。如有酗酒滋事者。即由彼處發往伊黎等處。給予兵丁額魯特為奴。如在回人各城內。即彼此易地調發。與回人為奴。若發遣之後。仍不悛改。即行正法。

條例/tiaoli 5

新疆各城駐紮官員兵丁跟役內。如有酗酒滋事。如在烏魯木齊一帶者。即發往伊黎等處。其在伊黎一帶者。即發往烏什、葉爾羌等處。而在烏什、葉爾羌者。亦發於伊黎等處。交與該將軍等。在駐防官兵內揀選力能管束之人。賞給為奴。若發遣之後。仍不悛改。即行正法。

條例/tiaoli 6

新疆各城駐紮官員兵丁之跟役。如有酗酒滋事。在烏魯木齊一帶 者。發往伊黎等處。在伊 黎一帶者。發烏什、葉爾羌等處。在烏什各城者。發伊黎等處。交與該將軍等。在駐防官兵內揀選力能管束之人。賞給為奴。若發遣之後。仍不悛改。復行酗 酒者。在配所用重枷枷號三月、杖一百發落。至新疆等處綠營兵丁。有犯喫酒行兇。如平日安分。偶爾醉鬧。尚無兇惡情狀者。該將軍都統等自行責革。若屢次酗酒行兇怙惡不悛者。審明屬實。即照跟役酗酒滋事例擬發。視其情罪輕重。量為酌定。輕者當差。重者給官兵為奴。

條例/tiaoli 7

各處永遠枷號人犯。於枷示已逾十年後。即咨明刑部彙題。分別發遣。若該犯 原擬本係死罪。並應發新疆者。發往伊黎。如原擬係應發黑龍江等處者。發往烏魯木齊。其原擬軍流以下者。發往黑龍江等處。分別旗民當差為奴。如係新疆地方犯事者。即照新疆等處之例辦理。俱令配所各官嚴加管束。儻在配在途乘閒脫逃。俱用重枷枷號三月杖一百發落。若犯行兇擾害情事。仍按其所犯之罪。照例問擬。

條例/tiaoli 8

各處永遠枷號人犯。於枷示已逾十年後。即咨明刑部彙題。 分別發遣。若該犯原擬本係死罪。並應發新疆者。發往伊黎。如原擬係應發黑龍江等處者。 發往烏魯木齊。其原擬軍流以下者。旗人發往黑龍江等處當差。民人實發雲貴兩廣極邊煙瘴 充軍。如係新疆地方犯事者。即照新疆等處互相調發之例辦理。俱令配所各官。嚴加管束。 儻在配在途乘閒脫逃。除發煙瘴人犯照例加等改發外。餘俱應重枷枷號三月、杖一百發落。若犯 行兇擾害情事。仍按其所犯之罪。照例問擬。

條例/tiaoli 9

發往烏魯木齊等處人犯。如果悔過悛改。視其原犯情罪輕重。定限或三年或五年。編入該處民戶冊內。給予地畝。令其耕種納糧。其未經到配。本犯中途病故。跟隨妻子。 或因到配已近。不願回籍。或子已年長。堪勝力作。情願到配為民者。該地方官訊明。仍行發往。即入於各該處民籍安插耕種。不必令其為奴。有寡妻弱子。不任力作。自願回籍者。 該地方官照例遞回原籍。至已經到配。年限未滿以前。本犯身故者。其妻子即照年限已滿例。 准入民籍。一體安插。不必復令為奴。

條例/tiaoli 10

發往伊黎、烏魯木齊等處為奴遣犯。如在配安分。已逾十年。止令其永遠種地。不得令其為民。若發往當差遣犯。果能悔過悛改。定限五年。編入該處民戶冊內。給予地畝。 令其耕種納糧。俱不准回籍。其有到配後呈請願入鉛鐵等廠效力捐資者。先將緣事案由咨部 覈覆。方准入廠。設日後怠惰滋事。隨時懲治逐出。若果能始終實心悔過。係當差人犯。入廠五年期滿。准其為民。再效力十年。准其回籍。如係為奴人犯。入廠五年期滿。止准為民。 改入該處民戶冊內。不准回籍。

條例/tiaoli 11

發往伊黎、烏魯木齊等處為奴遣犯。呈請願入鉛鐵等廠效力者。除奉特旨發遣、及有關大逆緣坐發遣人犯、不許做工幫捐外。其餘不論罪由輕重。咨部記檔。 五年期滿為民後。有仍願留廠效力者。再行細覈原犯罪由。罪重者不准留廠。罪輕者報部覈覆。再加至十二年。如果始終效力奮勉。准其回籍。

條例/tiaoli 12

民人發往伊黎烏魯木齊等處為奴遣犯。如在配安分已逾十年者。止令永遠種地。不准為民。若發往當差遣犯。果能悔過悛改。定限五年。編入該處民戶冊內。給地耕種納糧。 俱不准回籍。其有到配後呈請願入鉛鐵等廠效力捐資者。除奉特旨發遣為奴、及有關大逆緣坐發遣為奴人犯、不准做工幫捐外。其餘無論當差為奴。罪由輕重。咨部記檔。准其入廠。設日久怠惰滋事。隨時懲治逐出。若果能始終實心悔過。入廠五年期滿。俱准其為民。改入該處民戶冊內。查係當差人犯。再效力十年。准其回籍。為奴人犯。詳覈原犯罪由。罪重者不准留廠。罪輕者報部覈覆。再加十二年。如果始終效力奮勉。准其回籍。

條例/tiaoli 13

凡由新疆條款改發雲貴兩廣煙瘴地方人犯。無論在四千里內外。均編發有煙瘴 省分安置。其籍隸煙瘴之雲南貴州廣東廣西四省。應發煙瘴人犯。應於隔遠煙瘴省分調發。 廣東省與雲南省互調。廣西省與貴州省互調。至不足四千里鄰近煙瘴之湖南福建四川三省應 發煙瘴人犯。湖南省發往雲南。福建省發往貴州。四川省發往廣東。其餘各省有距煙瘴省分較遠者。如奉天府屬應發煙瘴人 犯。編發廣西貴州二省。甘肅之甘州、涼州、西甯、安西、甯夏等府、及肅州各屬應發煙瘴人犯。編發雲南貴州二省。均解交各該巡撫衙門酌發安置。

條例/tiaoli 14

發遣巴里坤及烏魯木齊等處逃犯。經原籍及路過省分盤獲者。移訊明確。即由各省督撫自行奏 聞。於拏獲處所正法示眾。

條例/tiaoli 15

發遣烏魯木齊等處人犯。如有越獄脫逃。照遣所及中途脫逃例。拏獲之日。請旨即行正法。

條例/tiaoli 16

三次犯竊。計贓五十兩以下至三十兩者。搶竊滿貫擬絞、秋審緩決一次者。竊盜三犯贓至五十兩擬絞、秋審緩決一次者。積匪猾賊、並回民犯竊結夥三人以上、及執持繩鞭器械者。發遣雲貴兩廣煙瘴之刨薓人犯、在配脫逃者。仍照原例所定地方發遣。強盜窩主造 意不行、又不分贓者。竊盜臨時拒捕、傷非金刃、傷輕平復者。搶奪傷人為從者。發掘他人墳冢見棺槨為首、及開棺見屍為從者。竊贓數多罪應滿流者。三次犯竊、計贓三十兩以下至十兩者。前項人犯、從前照 原例應配地方充發在配為匪脫逃者。殺一家非死罪三人之妻子、並未同謀加功者。俱照原例 所定地方各加一等改發。行竊軍犯、在配復行竊者。改發極邊煙瘴充軍。姦婦抑媳同陷邪淫、 致媳情急自盡者。盛京旗下家奴為匪逃走、至二次者。俱酌發駐防兵丁為奴。此等人犯。如有脫逃被獲。 將該犯請旨即行正法。

條例/tiaoli 17

竊盜滿貫擬絞、秋審緩決一次者。竊盜三次、贓至五十兩擬絞、秋審緩決一次者。 積匪猾賊、並回民犯竊結夥三人以上、及執持繩鞭器械者。行竊軍犯、在配復行竊者。姦婦 抑媳同陷邪淫、致媳情急自盡者。盛京旗下家奴為匪逃走、犯至二次者。發遣雲貴兩廣之刨薓人犯。在配脫逃者。三次犯竊、計贓五十兩以下至三十兩者。俱發往伊黎、烏魯木齊等處給予兵丁為奴。其竊贓數多。罪應滿流者。三次犯竊、計贓三十兩以下至十兩者。 搶奪金刃傷人、及折傷下手為從者。殺一家非死罪三人之妻子、並未同謀加功者。發掘他人 墳冢見棺槨為首、及開棺見屍為從者。強盜窩主造意不行、又不分贓者。搶奪傷人、傷非金 刃、傷輕平復為首者。竊盜臨時拒捕、傷非金刃、傷輕平復者。前項人犯。從前已照原例應 配地方充發。在配為匪脫逃者。俱發往伊黎烏魯木齊等處酌撥種地當差。以上各項人犯。如有老疾殘廢、及年逾五十不能耕作之人。仍照原例辦理。餘俱照例僉妻遣發。如起解在途。 並到配之後。有脫逃及不服拘管者。獲日請 旨即行正法。其尋常過犯。酌量嚴行懲治。

條例/tiaoli 18

兇徒因事忿爭。執持軍器毆人至篤疾者。偷盜圍場木植牲畜、犯至三次者。旗下正身犯積匪者。拏獲逃人、不將實在窩留之人指出、再行妄扳者。移居拉林閒散滿洲、有犯二 次逃走、尚未出境者。派往各省駐防滿洲兵丁、臨行及中途脫逃者。除老疾殘廢、及年逾五十不能耕種之人。仍照原例辦理外。餘均僉妻改發烏魯木齊等處。照本例分別當差為奴。如起解在途。並到配之後。有脫逃及不服拘管者。獲日請旨即行正法。其尋常過犯。酌量嚴行懲治。

條例/tiaoli 19

兇徒因事忿爭。 執持軍器毆人至篤疾者。偷盜圍場木植牲畜、犯至三次者。旗下正身犯積匪者。拏獲逃人、 不將實在窩留之人指出、再行妄扳者。發遣雲貴兩廣煙瘴刨薓人犯。在配脫逃者。姦婦抑媳 同陷邪淫、致媳情急自盡者。 盛京旗下家奴為匪逃走、犯至二次者。發往伊黎烏魯木齊等處為奴。其移居拉林閒散滿洲、有犯二次逃走、尚未出境者。派往各省駐防滿洲兵丁、臨行及中途脫逃者。強盜窩主造意不行、又不分贓者。殺一家非死罪三人之妻子、並未同謀加功者。發往伊黎、烏魯木齊等處酌派種 地當差。以上各項人犯。除老疾殘廢、及年逾五十不能耕作之人。仍各照原例辦理。毋庸擬發新疆。餘俱照例面刺外遣字樣。僉妻遣發。如有在配在途越獄脫逃。並不服拘管者。獲日移訊明確。將該犯即於拏獲處所。請旨即行正法。其尋常過犯。酌量嚴行懲治。

條例/tiaoli 20

停發新疆改發內地人犯。如竊盜滿貫擬絞、秋審緩決一次者。竊盜三犯、贓至五 十兩以上、秋審緩決一次者。積匪猾賊、回民犯竊結夥三人以上、執持繩鞭器械者。行竊軍 犯、在配復行竊者。三次犯竊、計贓五十兩以下至三十兩、並三十兩以下至十兩者。竊贓數 多、罪應滿流者。搶奪金刃傷人、及折傷下手為從者。發掘他人墳冢見棺槨為首、及開棺見 屍為從者。搶奪傷人傷非金刃、傷輕平復為首者。竊盜臨時拒捕、傷非金刃傷輕平復者。前項人犯。從前已照原例應配地方充發。在配為匪脫逃者。以上各項人犯。除老疾殘廢、及年 逾五十者。仍各照原例所定地方充發。不在改遣之例外。餘俱各照本例、加等改定地方充發。面刺改遣字樣。如有在配在途 及越獄脫逃。仍照新疆遣犯脫逃例。一體正法。

條例/tiaoli 21

兇徒因事忿爭。執持軍器毆人至篤疾者。拏獲逃人、不將實在窩留之人指出、再 行妄扳者。發遣雲貴兩廣煙瘴刨薓人犯。在配脫逃者。姦婦抑媳同陷邪淫、致媳情急自盡者。盛京旗下家奴為匪逃走、犯至二次者。發往伊黎、烏魯木齊等處為奴。其移居拉林閒散滿洲、有犯二次逃走、尚未出境者。派往各省駐防滿洲兵丁、臨行及中途脫逃者。強盜窩主造意不行、又不分贓者。積匪猾賊、竊盜臨時拒捕、傷非金刃、傷輕平復者。搶奪傷人、傷非金刃、傷輕平復為首者。發掘他人墳冢見棺槨為首、及開棺見屍為從者。回民行竊結夥三 人以上、執持繩鞭器械者。搶奪金刃傷人、及折傷下手為從者。偷盜圍場木植牲畜、犯至三次者。俱發往伊黎、烏魯木齊等處酌撥種地當差。殺一家非死罪三人之妻子、並未同謀加功者。發往伊黎、烏魯木齊等處安插。以上各犯。除年逾五十、不能耕作之人。仍各照原例辦理。毋庸擬發新疆外。餘俱照例面刺外遣字樣。毋庸僉妻遣發。如有情願攜帶者。不准官為資送。儻在配在途脫逃、並不服拘管者。獲日在配所用重枷枷號三月、杖一百折責發落。毋庸即行正法。若越獄脫逃。仍照軍流越獄本例辦理。

條例/tiaoli 22

停發新疆 改發內地人犯。如竊盜滿貫擬絞、秋審緩決一次者。竊盜三次、贓至五十兩以上、秋審緩決一次者。行竊軍犯在配復行竊者。三次犯竊、計贓五十兩以下至三十兩並三十兩以下至十兩者。竊贓數多、罪應滿流者。前項人犯。從前已照原例應配地方充發。在配為匪脫逃者。以 上各項人犯。俱各照本例改定地方充發。面刺改發字樣。如有在配在途脫逃。照本例加二等 調發。

條例/tiaoli 23

兇徒因事忿爭。執持軍器毆人至篤疾者。拏獲逃人、不將實在窩留之人指出、再 行妄扳者。發遣雲貴兩廣煙瘴刨薓人犯。在配脫逃者。姦婦抑媳同陷邪淫、致媳情急自盡者。盛京旗下家奴為匪逃走、犯至二次者。偷竊圍場木植牲畜、三犯及三犯以上者。發往伊黎、烏魯木齊等處為奴。其移居拉林閒散滿洲、有犯二次逃走、尚未出境者。派往各省駐防 滿洲兵丁、臨行及中途脫逃者。強盜窩主造意不行又不分贓者。偷盜圍場木植牲畜再犯者。 俱發往伊黎烏魯木齊等處、酌撥種地當差。殺一家非死罪三人之妻子、並未同謀加功者。發往伊黎烏魯木齊等處安插。以上各項人犯。除年逾五十、不能耕作之人。仍各照原例辦理。 毋庸擬發新疆外。餘俱照例面刺外遣字樣。毋庸僉妻遣發。如有情願攜帶者。不准官為資送。 儻在配在途脫逃、並不服拘管者。獲日在配所用重枷枷號三月、杖一百折責發落。毋庸即行 正法。若越獄脫逃。仍照軍流越獄本例辦理。

條例/tiaoli 24

停發新疆改發內地人犯。如竊盜滿貫擬絞、秋審緩決一次者。竊盜三犯贓至五十兩以上、秋審緩決一次者。行竊軍犯、在配復行竊者。三次犯竊、計贓五十兩以下至三十兩、並三十兩以下至十兩 者。竊贓數多、罪應滿流者。積匪猾賊、竊盜臨時拒捕、傷非金刃、傷輕平復者。搶奪傷人、 傷非金刃、傷輕平復為首者。發掘他人墳冢見棺槨為首、及開棺見屍為從者。回民行竊、結 夥三人以上、執持繩鞭器械者。搶奪金刃傷人、及折傷下手為從者。前項人犯。從前已照原 例應發地方充發。在配為匪脫逃者。以上各項人犯。俱各照本例改定地方充發。面刺改發字樣。如有在配在途脫逃。照本例加二等調發。

條例/tiaoli 25

伊黎、烏魯木齊等處地方。除奉特旨發往、及例應發遣為奴種地人犯。仍照舊發往外。其例應發往當差人犯。均停其發往。 各按所犯情罪。如情節稍輕者。改發雲貴兩廣極邊煙瘴充軍。情節較重者。發往黑龍江等處充當苦差。至問刑衙門。臨時酌其情罪、有應加等問擬人犯。除職官有犯軍流徒罪。覈其情節較重。 仍隨時酌量請旨發往新疆效力贖罪外。其餘尋常軍流等犯。如果情罪較重。本例不足蔽辜。應行加等問 擬者。亦令加至黑龍江等處為止。毋庸議發新疆。

條例/tiaoli 26

伊黎、烏魯木齊等處地方。奉特旨發往。並職官有犯軍流徒罪。覈其情節較重。隨時酌量請旨發往當差效力。並本例載明應行發遣為奴種地人犯。仍照舊發往外。其餘尋常軍流等犯。 覈其情節有較浮於本罪者。各按三流五軍之例。以次加等遞發。如情重軍流。照例加等不足蔽辜。實應從重發遣者。俱毋庸改發新疆。即發往吉林黑龍江將軍所屬各地方。均勻派撥。 分別當差為奴。儻有脫逃及行兇為匪情事。各照本例分別懲治。

條例/tiaoli 27

凡兵丁閒散人等。犯該軍流。因情重改發新疆、不准回籍者。即於擬罪摺內聲明。

條例/tiaoli 28

凡罪應發遣者。除本例應發新疆、及免死減等、仍照例問發外。如所犯情節較重。僅按本律問擬杖徒軍流、不足示懲者。應照本罪定律加一等問擬。不得有意從重。越等增加。

條例/tiaoli 29

凡新疆條款內改發雲貴兩廣煙瘴地方人犯。仍照舊例實發煙瘴外。其 本例應發四省煙瘴地方充軍人犯。均以極邊四千里為限。按照五軍道里表內應發省分。解交 巡撫衙門均勻酌發。充當苦差。照例分別刺字。如有脫逃。亦各照本例分別治罪。

條例/tiaoli 30

滿洲蒙古漢軍發往新疆人犯。除罪犯寡廉鮮恥削去旗籍者。 應照民人一體辦理外。其餘發往種地當差之犯。係滿洲蒙古旗人。如原犯軍流者。定限三年。 免死減等者。定限五年。果能改過安分。即交伊黎駐防處所。編入本地丁冊。挑補駐防兵丁。食糧當差。係漢軍人犯。照民人分定年限。入於彼處綠營食糧。

條例/tiaoli 31

發烏魯木齊等處效力贖罪人員。如所犯僅止革職及杖徒等罪。到戍後已滿三年。 仍聽該將軍及各該處辦事大臣照例具奏。若原犯軍流加等改發者。定限十年具奏一次。其應 否准令回籍之處。恭候欽定。

條例/tiaoli 32

發烏魯木齊等處效力贖罪人員。若原犯軍流。因情節較重。從重改發新疆者。十年期滿。該將軍遵例奏聞。將該犯解交陝甘總督。查明該犯原籍。按五軍三流道里。指定應配地方。即轉解該省。 交該督撫酌量安插。遇有恩赦。該督撫再行遵旨奏請釋回。至旗人犯該軍流從重改發新疆之犯。十年期滿。該將軍遵例奏聞。將該犯解交刑部。按照該犯應得軍流罪名。照例分別折枷。滿日鞭責釋放。

條例/tiaoli 33

發遣伊黎、烏魯木齊等處當差效力官犯。年滿具奏奉旨再留幾年者。俟所留年限滿日。即行照例釋回。不必復奏。

條例/tiaoli 34

發遣新疆效力官犯。如從前所犯僅止革職。及由徒杖等罪加重發往新疆者。到戍後已滿三年。聽該將軍及各該處辦事大臣具奏。 奉旨准其釋回者。即令回旗回籍。若原犯軍流。從前加重改發新疆者。定限十年期滿。該將 軍等遵例奏聞。如蒙允准。亦即令各回旗籍。毋庸仍照原犯軍流再行發配。若三年十年期滿具奏。奉旨再留幾年者。俟所留年限滿日。即行照例釋回。不必復奏。至官員軍民人等有犯軍流等罪。即照本律定擬。不得以情節較重字樣。擅議改發新疆。

條例/tiaoli 35

發遣新疆、及黑龍江、吉林等處效力官犯。如從前所犯僅止革職。及由徒杖等罪加重發遣者。到戍後已滿三年。聽該將軍都統及各該處辦事大臣具奏。奉旨准其釋回者。即令回旗回籍。若原犯軍流。從前加重改發者。定限十年期滿。該將軍等 遵例奏聞。如蒙允准。亦即令各回旗籍。毋庸仍照原犯軍流再行發配。若三年十年期滿具奏。奉旨再留幾年者。俟所留年限滿日。即行照例釋回。不必復奏。

條例/tiaoli 36

派往烏魯木齊、伊黎等處換班種地滿漢屯兵。遇有脫逃。 除依現行之例。按照初次二次投回拏獲分別辦理外。從新留屯五年。折磨差使。如果別無過犯。該處辦事大臣查明。准其回籍。

條例/tiaoli 37

凡生事之額魯特犯該發遣者。俱停發伊黎。解京轉發煙瘴地方充軍。

條例/tiaoli 38

凡新疆及內地。遇有為奴之額魯特酗酒滋事。俱發往煙瘴地方。交與該營鎮協。在兵丁內揀 選力能管束之人。賞給為奴。嚴加約束。

條例/tiaoli 39

新疆及內地遇有為奴之額魯特、土爾扈特、布魯特回子等、酗酒生事犯該發遣者。俱發往煙瘴地方。如係新疆犯事。解交陝甘總督定地轉發。若在內地有犯。即由該督撫定地解往。俱交與該營鎮協。在 兵丁內揀選力能管束之人。賞給為奴。嚴加管束。

條例/tiaoli 40

犯罪發往伊黎等處人犯。如年老力衰。不能耕種納糧者。令該將軍等酌量該犯 年力應當差使。責令承充。官給予半分口糧。以資養贍。仍令該管處管束。

條例/tiaoli 41

凡發遣烏魯木齊、伊黎為奴人犯。在鉛鐵兩廠打礦穵採。果能實心出力。 例應五年為民者。准其減去二年。三年為民者。減去一年。永遠當苦差者。五年後即准為民。 均免其穵採。若為奴人犯。業已為民。及當差種地之人。有情願在廠效力幫貼。實心出力者。 定限八年。該處大臣。查其所犯原案尚屬較輕。敘明情由奏聞。應否發回原籍之處。恭候欽定。

條例/tiaoli 42

各省邪教為從之犯。罪應擬軍。及 照名例發遣者。俱改發雲貴兩廣煙瘴地方充軍。其雲貴兩廣四省邪教從犯。發往四川福建兩 省安插。此等人犯內。如有情節較重者。各於到配後再加枷號六月。所有奉天、吉林、伊黎、烏魯木齊各處。均停止編發。

條例/tiaoli 43

奉天省應發黑龍江等處人犯。即由盛京刑部奉天府。按照人數多寡。定地刺字。徑交盛京兵部發遣。毋庸解赴在京刑部轉發。

條例/tiaoli 44

奉天省應發黑龍江等處人犯。即由盛京刑部奉天府。按照人數多寡。定地刺字。徑交盛京兵部發遣。至外省應發黑龍江等處人犯。該督撫飭屬徑行解往。均毋庸解赴在京刑 部轉發。

條例/tiaoli 45

賞給為奴人犯內。除例應賞給功臣之人外。其發往 駐防各省者。俱賞給彼處官兵為奴。其賞給將軍副都統之處。永行停止。

條例/tiaoli 46

賞給為奴人犯。除例應賞給功臣之人外。其發往黑龍江、吉林、及各省駐防為 奴者。先儘未有遣奴之官員分給。每員不得過二名。再儘未有遣奴之兵丁分給。每兵止給一 名。其賞給將軍副都統之處。永行停止。

條例/tiaoli 47

應發各省駐防給官員兵丁為奴之犯。仍由兵部覈計該犯原籍、及犯事地方道里、俱在四千里以外。均勻酌發。

條例/tiaoli 48

回民除犯該尋常軍流、 尚無兇惡情狀者。仍按表酌發外。如有結夥三人以上、執持兇器傷人、並搶奪數在三人以下、 審有糾謀持械逞兇情狀者。俱實發雲貴兩廣極邊煙瘴充軍。至籍隸煙瘴之雲貴兩廣四省回民。 如犯前項兇毆糾搶等情。仍照定例於隔遠煙瘴省分互相調發。俱不得編發甘肅等省回民聚集之地。

條例/tiaoli 49

徒罪人犯。該督撫於通省州縣內。不拘有無驛站。 覈計道里遠近。酌量人數多寡。均勻酌派。交各州縣嚴行管束。俟徒限滿日。釋放回籍安插。

條例/tiaoli 50

民人在京犯該徒罪者。順天府尹務於離京五百里州縣定地充配。至外省徒罪人犯。該督撫於通省州縣內。覈計道里遠近。 酌量人數多寡。均勻酌派。俱不拘有無驛站。交各州縣嚴行管束。俟徒限滿日。釋放回籍安 插。

門第二十 | Mingli lü ershi 名例律二十

律/lü 51 | Tuliu qianxi difang san 徒流遷徙地方三

tiaoli 條例

條例/tiaoli 1

發往伊黎、烏魯木齊等處遣犯。如在配安分。復能將該處脫逃遣犯拏獲者。除逃遣照例辦理外。其獲犯之遣犯。無論當差為奴。不拘年限。准為彼處之民。不准回籍。若為 民後。又能拏獲逃人。即准其回籍。其在廠在配年滿為民遣犯。有能拏獲逃遣者。亦准回籍。 儻逃犯力壯。一人不能緝拏者。止許添一人幫拏。概不得過二人。

條例/tiaoli 2

新疆烏魯木齊等處在配遣犯。令該管官將每遣犯十名。酌設散遣頭一 名。每散遣頭十名。酌設總遣頭一名。即於在配各遣犯內選擇充當。責令管束。並令各總遣 頭出具連環保結互保。遇有遣犯脫逃。除主守之兵丁。及專管之員弁。仍照例辦理外。即將應管之散遣頭。亦照主使之例、一體問擬。總遣頭酌減一等治罪。如散遣頭有脫逃情事。即將應管之總遣頭。亦照主守例、治罪。儻總遣頭有脫逃情事。即將互保之總遣頭。亦各照主守例、治罪。如其所管遣犯。三年內並無一人脫逃滋事者。散遣頭准在該處為民。如散遣頭三年內 並無一名脫逃滋事。總遣頭准在該處為民。總遣頭或有事故。即在散遣頭內挑充。該遣頭等 如有故意陵虐情事。即嚴行懲治。並將總散遣頭及所管遣犯。俱造具花名清冊。報明將軍都 統。並送部備覈。

條例/tiaoli 3

在京滿洲另戶旗人。於逃走後。甘心下賤。受雇傭工。不顧顏面者。即銷除旗 檔。發遣黑龍江等處嚴加管束。毋庸派撥當差。轉令得食餉養贍。其逃後訊無受雇傭工甘心 下賤情事者。仍依本例辦理。

條例/tiaoli 4

應發黑龍江等處條例內。如用藥迷人已經得財為從者。閩省不法棍徒、引誘偷渡之人包攬過臺、中途謀害 人未死為從同謀者。應發極邊煙瘴罪人、事發在逃、被獲時有拒捕者。夥眾搶去良人子弟強行雞姦之餘犯、問擬發遣者。開窯誘取婦人子女勒賣為從者。俱改發回城喀什噶爾、烏什、葉爾羌、阿克蘇、和闐等處。先儘大小伯克酌給為奴。再分給力能管束之回子。俱面刺外遣字不服管教、及脫逃被獲者。除用藥迷人得財為從一項。係照強盜免死減等仍應正法外。其餘 各條人犯。俱在配用重枷枷號三月。杖一百。給主嚴加管束。仍將一年內發到人犯若干。現 存若干名。於年終咨報軍機處刑部。彙開清單具奏。

條例/tiaoli 5

應發黑龍江等處條例內。如邪教為從者。聽從入西洋教不知悛改者。造妖書妖言傳用惑人不及眾者。俱改發新疆給額魯特為奴。強盜免死減等者。強盜已行而不得財傷人為從、 及未傷人為首者。響馬強盜、傷人未得財為從、及未得財又未傷人為首者。洋盜案內、被脅 接贓一次者。洋盜案內、接贓二次投首者。老瓜賊內、跟隨學習技藝、未同行者。大逆緣坐 男犯十六 以上者。叛逆案內、被脅入夥、悔罪投首者。臺灣游民、獷悍兇惡、肆行不法、 犯該徒流以上情重者。豫省南陽、汝甯、陳州、光州、及安徽潁州府所屬各地方、兇徒結夥 十人以上執持兇器、無論曾否傷人者。子孫犯姦盜、致縱容之父母自盡者。觸犯父母充軍釋回後、復行觸犯者。察哈爾等處牧丁偷賣牲畜、及宰食並作為私產者。偷薓為從人犯、 誣扳良民為財主及頭目者。發功臣家為奴人犯、伊主不能養贍者。俱改發新疆給官兵為奴。 因搶問擬極邊煙瘴充軍人犯、在配在逃、復犯搶奪者。因搶問擬軍流徒罪、在配在逃、復搶 至三次者。因搶問擬軍流徒罪釋回、復搶至五次者。搶奪初犯至八次者。免死減軍人犯三次 逃走者。極邊煙瘴充軍人犯脫逃者。人命案內按律不應擬抵、如致死三命以上、按照致死人 數、由極邊煙瘴遞加者。俱改發新疆酌撥種地當差。殺一家三四命案內、兇犯之子年十六 以上者。改發新疆安插。民人謊稱賣身在旗者。謊稱八旗逃人者。假稱逃人具告行詐者。賣逃買逃者。無主認領逃人入官給兵丁為奴、再逃至三次者。旗下家人謊稱民人、賣身逃走已 至三次者。旗下家人三次逃走者。旗下家奴喫酒行兇者。旗下家奴犯兇惡棍徒者。旗下家奴偷竊進倉米石者。旗下家奴用銅鐵錫鉛藥煮偽造假銀者。隨圍奴僕逃走投回、伊主不願領回者。遣犯殺死伊主案內之該犯妻妾及子孫、年未及嵗者。民人殺死奴僕非死罪三人者。經紀鋪戶人 等攙和私錢行使、及收買翦邊錢攙和貨賣數至十千以上者。俱改發各省駐防給官員兵丁為奴。 仍由兵部覈計該犯原籍及犯事地方道里。俱在四千里以外駐防省分。均勻酌發。聚眾十人以上、 帶有軍器、興販私鹽、拒捕傷一人為從下手、及拒捕不曾傷人為首者。回空糧船夾帶私鹽闖關拒捕案內、下手傷人為從、及拒捕不傷人為首者。盜期親尊長未殯未埋屍柩開棺見屍 者。發掘期親尊長墳冢見棺槨為首、及發掘期功緦麻尊長墳冢開棺見屍為從者。未傷人之盜 首聞拏投首者。窩家盜綫聞拏投首者。曾經傷人、及行劫二次以上之夥盜聞拏投首者。夥盜 能將盜首逃匿地方供出、一年限內拏獲者。圖財害命不行而分贓、及傷人未死已得財、從而 加功傷非金刃、又非折傷者。附京地方有窩藏偷竊馬匹開設馬窯子宰剝者。俱改為實發雲貴 兩廣極邊煙瘴地方充軍。糧船丁舵將白土攙入漕糧百石以上者。糧船舵工侵米五石以上累丁代完者。在滇省沿邊關隘私販碧霞等物、共夥數在一二十人以上為從、及數在四人以上不及十人為首者。結夥盤踞重利收當軍器者。白役詐贓逼命案內、正役 知情同行在場幫索、及雖不同行而主使詐贓者。俱改發極邊足四千里充軍。以上改發新疆人 犯。均面刺外遣二字。改發駐防及內地充軍者。除未傷人盜首聞拏投首。窩家盜 聞拏投首。 曾經傷人及行劫二次以上之夥盜聞拏投首。夥盜供出盜首逃匿地方一年限內拏獲四項。脫逃 被獲係例應正法者。俱面刺改遣二字外。餘俱面刺改發二字。有應刺事由者。仍刺事由。

條例/tiaoli 6

應發黑龍江等處條例內。如用藥迷人已經得財為從者。閩省不法棍徒、引誘偷渡 之人包攬過臺、中途謀害人未死為從同謀者。應發極邊煙瘴罪人、事發在逃、被獲時有拒捕 者。夥眾搶去良人子弟強行雞姦之餘犯、問擬發遣者。開窯誘取婦人子女勒賣為從者。夥眾強搶犯姦婦女已成為首者。輪姦婦女未成為首者。輪姦犯姦婦女已成為首者。輪姦案內同謀未經同姦之餘犯、強姦犯姦婦女已成、致本婦羞忿自盡者。強姦十二嵗以下幼女幼童未成 者。奴及雇工人調姦家長之母未成者。俱改發回城酌給大小伯克。今裁。及力能管束之回子 為奴。面刺外遣字樣。如有不服管教及脫逃被獲者。除用藥迷人得財為從一項、係照強盜免 死減等仍應正法外。其餘各條人犯。俱在配用重枷枷號三月。杖一百。給主嚴加管束。仍將 一年內發到人犯若干。現存若干名。於年終咨報軍機處刑部。彙開清單具奏。

條例/tiaoli 7

應發黑龍江等處條例內。如用藥迷人已經得財為從者。應發極邊煙瘴罪人、事發在逃、被獲時有拒捕者。俱改發新疆給官兵為奴。面刺外遣字樣。如有不服管教及脫逃被獲 者。除用藥迷人得財為從一項、係照強盜免死減等仍應正法外。應發極邊煙瘴被獲拒捕一項。 在配用重枷枷號三箇月。杖一百。給主嚴加管束。仍將一年內發到人犯若干名。現存若干名。於年終咨報軍機處刑部。彙開清單具奏。其閩省不法棍徒、引誘偷渡之人包攬 過臺中途謀害人未死為從同謀者。夥眾搶去良人子弟強行雞姦之餘犯、問擬發遣者。開窯誘取婦人子女勒賣為從者。夥眾強搶犯姦婦女已成為首者。輪姦良人婦女未成為首者。輪姦犯姦婦 女已成為首者。輪姦良人婦女已成案內餘犯、同謀未經同姦者。強姦犯姦婦女已成、致本婦 羞忿自盡者。強姦十二嵗以下幼女幼童未成者。奴及雇工人調姦家長之母與妻女未成者。共 十條。俱仍復舊例。發往黑龍江給披甲人為奴。照例刺字。

條例/tiaoli 8

停發新疆改發內地人犯。如竊盜滿貫擬絞、秋審緩決一次者。竊盜三犯贓至五十兩以上、秋審緩決一次 者。行竊軍犯在配復行竊者。三次犯竊計贓五十兩以下至三十兩、並三十兩以下至十兩者。 竊贓數多罪應滿流者。積匪猾賊竊盜臨時拒捕、傷非金刀傷輕平復者。搶奪傷人傷非金刃傷 輕平復者。發掘他人墳冢見棺槨為首、及開棺見屍為從者。回民行竊結夥三人以上、執持繩 鞭器械者。搶奪金刃傷人、及折傷下手為從者。子孫犯姦盜、致縱容之父母自盡者。察哈爾等處牧丁、偷賣牲畜及宰食並作為私產者。偷薓為從人犯、誣扳良民為財主及頭目者。發功 臣家為奴人犯、伊主不能養贍者。殺一家三四命以上案內兇犯之子年十六嵗以上、實無同謀 加功者。奪犯殺差、案內、隨同拒捕未經毆人成傷者。賊犯殺死捕役案內未經幫毆成傷者。 調姦未成、和息後因人恥笑、其夫與父母親屬及本婦、復追悔自盡致死二命者。兇徒因事忿 爭、執持軍器毆人至篤疾者。強盜窩主造意不行又不分贓者。殺一家三四命以上案內兇犯之妻女、實無同謀加功、並被殺之家未至絕嗣。兇犯之子年在十五嵗以下者。姦婦抑媳同陷 邪淫、致媳情急自盡者。盛京旗下家奴、為匪逃走至二次者。前項人犯、從前已照原例應配地方充發、在配為匪脫逃者。以上二十六項人犯。俱各照本例改定地方充發。面刺改發字樣。應刺事由者。仍刺 事由。如有在配在途脫逃。照本例加二等調發。

條例/tiaoli 9

應發黑龍江等處、及停發新疆改發內地條例內。如白陽各項邪教、從犯年未逾六 十、及雖逾六十而有傳徒情事者。聽從入西洋教不知悛改者。造妖書妖言傳用惑人不及眾者。 共三條。俱改發回城給大小伯克。今裁。及力能管束之回子為奴。強盜免死減等者。強盜已 行而不得財傷人為從、及未傷人為首者。響馬強盜傷人未得財為從、及未得財又未傷人為首 者。洋盜案內被脅接贓一次者。洋盜案內接贓二次投首者。老瓜賊內跟隨學習技藝未同行者。共 六條。俱改發新疆給官兵為奴。民人謊稱賣身在旗者。謊稱八旗逃人者。假稱逃人具告行詐者。賣逃買逃者。無主領認逃人入官給兵丁為奴、再逃至三次者。旗下家人謊稱民人、賣身 逃走已至三次者。旗下家人三次逃走者。旗下家奴喫酒行兇者。旗下家奴犯兇惡棍徒者。旗 下家奴偷竊進倉米石者。旗下家奴用銅鐵錫鉛藥煮偽造假銀者。隨圍奴僕逃走投回、伊主不 願領回者。遣犯殺死伊主案內之該犯妻妾、及子孫年未及嵗者。民人殺死奴僕非死罪三人者。 經紀鋪戶人等攙和私錢行使、及收買翦邊錢攙和貨賣數至十千以上者。 內廷太監買食鴉片煙者。共十六條。俱改發各省駐防給官員兵丁為奴。仍由兵部覈計該 犯原籍及犯事地方道里、俱在四千里以外駐防省分。均勻酌發。聚眾十人以上帶有軍器興販私鹽、拒捕傷一人為從下手、及拒捕不曾傷人為首者。回空糧船挾帶私鹽闖閘闖關拒捕案內為從下手傷人、及拒捕不傷人為首者。盜期親尊長未殯未埋屍柩開棺見屍者。發掘期親尊長 墳冢見棺槨為首、及發掘期功緦麻尊長墳冢開棺見屍為從者。未傷人之盜首聞拏投首者。窩家盜綫聞拏投首者。曾經傷人及行劫二次以上之夥盜聞拏投首者。夥盜能將盜首逃匿地方供 出一年限內拏獲者。圖財害命不行而分贓、及傷人未死已得財從而加功、傷非金刃又非折傷 者。附京地方有窩藏偷竊馬匹開設馬窯子宰剝者。白陽各項邪教從犯尚未傳徒、而又年逾六 十者。回民搶奪結夥在三人以上者。回民犯罪應發回城、及新疆地方回民犯罪應調發回疆者。 軍犯在配遣人呈遞封章告言人罪者。軍犯將呈詞封固投遞挾制接收官員原封入奏者。新疆地方偷竊金砂為首者。決隄過水浸損漂沒人田產財物為首者。永遠枷號已逾十年原擬軍流以下 者。花戶已經斥革、復在現充花戶身後影射、向關米人勒索得財、計贓在十兩以上者。子孫平治祖墳、並奴僕雇工人平治家長墳一冢者。杖一百徒三年、每一冢加一等、應加至遣罪者。臺灣游民獷悍兇惡肆行不法、犯該徒流以上情重者。豫省南陽、 汝甯、陳州、光州、及安徽潁州府所屬各地方、兇徒結夥十人以上、執持兇器、無論曾否傷 人者。觸犯祖父母父母充軍釋回後、復行觸犯者。極邊煙瘴充軍人犯在配遣人呈遞封章條陳 事務者。控訴事件、口稱必須面見 皇上始行申訴、雖未呈遞封章即照呈遞封章本例加一等、罪應極邊煙瘴充軍者。回民窩竊罪應極邊煙瘴者。由黑龍江、吉林、減回內地充軍擬流之盜犯、在配脫逃、於五日內拏獲者。 因搶問擬極邊煙瘴充軍人犯、在配在逃復犯搶奪者。因搶問擬軍流徒罪在配在逃復搶至三次 者。因搶問擬軍流徒罪釋回復搶至五次者。搶奪初犯至八次者。免死減軍人犯三次逃走者。 極邊煙瘴充軍人犯脫逃者。人命案內按律不應擬抵、罪止軍流徒人犯、如致死三命以上、按照致死人數、由極邊煙瘴遞加者。發遣雲貴兩廣煙瘴刨薓人犯在配脫逃者。共三十五條。俱 改發雲貴兩廣極邊煙瘴地方充軍。糧船丁舵將白土攙入漕糧百石以上者。糧船舵工侵米五石以上累丁代完者。在滇省沿邊關隘私販碧霞 等物、共夥數在一二十人以上為從、及數在四人以上不及十人為首者。結夥盤踞重利收當軍 器者。白役詐贓逼命案內、正役知情同行、在場幫索、及雖不同行而主使詐贓者。大逆緣坐 男犯十六嵗以上者。叛逆案內被脅入夥悔罪投首者。私鑄銅鉛錢不及十千之匠人及為首者。 私鑄銅錢十千以上、或不及十千而私鑄不止一次為從、及知情買使者。叛案緣坐者。偷盜圍 場牲畜再犯三犯、及雖係初犯而木植至五百斤以上、牲畜至十隻者。共十一條。俱改發極邊 足四千里充軍。以上改發新疆人犯。均面刺外遣二字。改發駐防及內地充軍者。除未傷人盜首聞拏投首、窩家盜綫聞拏投首、曾經傷人、及行劫二次以上之夥盜聞拏投首、夥盜供出盜 首逃匿地方一年限內拏獲四項、脫逃被獲係例應正法者、俱面刺改遣二字外。餘俱面刺改發二字。有應刺事由者。仍刺事由。

條例/tiaoli 10

逃人續供之窩家。提來審問。又屬誣扳。如年力強壯者。改發烏魯木齊等處分別 種地為奴。移住拉林閒散滿洲。有犯二次逃走者。發往伊黎等處充當折磨差使。派往各省駐 防滿洲兵丁。臨行及中途脫逃被獲者。發往伊黎充當步甲苦差。俱照例面刺外遣字樣。毋庸僉妻遣發。如有情願攜帶者。不准官為資送。儻在配在途脫逃。並不服拘管者。獲日、在配 所用重枷枷號三月。杖一百。折責發落。毋庸即行正法。若越獄脫逃。仍照軍、流越獄本例 辦理。

條例/tiaoli 11

例內應發雲貴兩廣極邊煙瘴各條。如異姓結拜弟兄案內、聞拏投首、及事未發而 自首各犯、減免後復犯結拜、罪應極邊煙瘴充軍者。未傷人之首盜及夥盜、曾經傷人、並行劫二次以上聞拏投首者。首犯脫逃、夥盜供出逃匿所在、限內拏獲、將供出之夥盜照例免死者。因搶問擬軍罪在配在逃復犯搶奪、如本係極邊煙瘴人犯有犯者。回民結夥搶奪問擬極邊煙瘴充軍人犯、脫逃被獲者。窩留積匪造意同行分贓代賣問擬軍罪人 犯、脫逃被獲者。回民窩竊罪應極邊煙瘴者。軍民人等呈遞封章挾制入奏所控虛誣、覈其誣 告本罪應擬煙瘴充軍者。負罪人犯呈遞封章奏告人罪、原犯軍罪者。問擬笞杖枷責遞籍及無罪遞籍管束之犯、復又脫逃、呈遞封章原犯煙瘴充軍、及原犯遣罪改發煙瘴者。控訴事件、 口稱必須面見皇上始行申訴、於呈遞封章本例上加等、罪應煙瘴充軍者。軍流人犯在配遣人呈遞封章條 陳事務、原犯極邊煙瘴、及原犯遣罪改發極邊煙瘴者。罪人事發在逃被獲拒捕、本罪犯該煙 瘴者。竊盜搶奪被事主扭獲圖脫用刀自割髮辮襟帶、以致誤傷事主例應斬候者。極邊煙瘴軍 犯脫逃者。發遣極邊煙瘴刨薓人犯脫逃者。改發雲貴兩廣充軍四項盜犯、如係在附近暫避、 或偶有事故未向看役告知、實非逃走者。免死減軍人犯在配脫逃至三次者。共十八條。仍照例實發四省外。其餘各項應發雲貴兩廣極邊煙瘴人犯。無論例內載明改發實發。均以極邊足四千里為限。面刺煙瘴改發四字。遇有脫逃。 即照煙瘴人犯脫逃例治罪。

條例/tiaoli 12

應行發遣黑龍江吉林等處人犯。除宗室覺羅太監、並八旗另戶正身、各省駐防正 身旗人、及民人曾為職官、暨舉貢生員監生、或職官子弟等項。仍照原例發往。其前項內應 發新疆、烏魯木齊等處者。亦改發黑龍江、吉林等處。分別當差為奴。交該將軍均勻酌撥安插。其餘應發黑龍江為奴條例內、如閩省不法棍徒、私充客頭包攬過臺、引誘偷渡之人中途 謀害未死為從同謀者。夥眾將良人子弟搶去強行雞姦、餘犯擬遣者。開窯誘取婦人子女勒賣為從者。夥眾強搶犯姦婦女已成為首者。強姦犯姦婦女已成、致本婦羞愧自盡者。輪姦良人婦女 已成案內餘犯、同謀未經同姦者。因而殺死本婦、同謀並未下手又未同姦者。致本婦自盡、 同謀未經同姦者。輪姦良人婦女未成為首者。因而殺死本婦、為從未經下手者。致本婦自盡為從者。輪姦犯姦婦女已成為首者。因而殺死本婦、 同姦並未下手者。致本婦自盡、為從同姦者。輪姦犯姦婦女未成、因而殺死本婦、係毆殺幫 同下手者。致本婦自盡為首者。強姦十二嵗以下幼女幼童未成者。奴及雇工人調姦家長之母 與妻女未成者。共十八條。俱改為實發雲貴兩廣極邊煙瘴充軍。毋庸以足四千里為限。面刺 改發二字。如在配脫逃被獲。用重枷枷號三月。儻在配滋事、及逃後行兇為匪、並拏獲時有 拒捕者。俱照平常遣犯治罪。

條例/tiaoli 13

應發駐防為奴人犯。除例內載明各條外。其隨征兵丁、在軍營私自潛逃、分別軍 務已未告竣投首及患病受傷迷失路徑、查非有心脫逃、在軍務告成後拏獲者。隨征跟隨餘丁、 偷竊馬匹軍器及衣服銀兩潛逃投首、照兵丁投首按軍務已未告竣分別問擬者。觸犯祖父母父 母發遣、免罪釋回後再有觸犯、復經呈送者。反逆案內、其子孫無論已未成丁、實係不知謀 情者。其餘律應緣坐男犯、並非逆犯子孫、年在十六嵗以上者。私鑄銅錢十千以上、或不及十千而私鑄不止一次為從及知情買使者。私鑄銅 錢不及十千匠人及為首者。鎔化些須鉛斤、鑄錢不及十千匠人及為首者。共八條。俱改發駐 防給官兵為奴。面刺改發二字。如有不服伊主管束、及脫逃滋事。仍按遣犯本例問擬。

條例/tiaoli 14

應發新疆及回城烏魯木齊等處條例內、如一切左道異端、煽惑人民為從者。傳習白陽白蓮八 卦等邪教案內為從年未逾六十、及年逾六十而有傳徒情事者。造讖緯妖書妖言傳用惑人不及眾者。用藥迷人、甫經學習、雖已合藥、即行敗露、或被迷人知覺未受累者。各項教會名目、 並無傳習呪語、但供有飄高老祖、及拜師授徒者。用藥迷人已經得財、其餘為從者。老瓜賊 內傳授技藝、跟隨學習之人未同行者。用藥及一切邪術、迷拐幼小子女為從者。共八條。均 暫行監禁。俟新疆道路疏通。再行照例發往。其強盜及響馬強盜傷人未得財、為從者。未得 財又未傷人、為首者。強盜傷人傷輕平復、事未發自首、及行劫數家止首一家者。洋盜案內 投回自首、照強盜自首問擬發遣者。拏獲盜犯之眼綫、曾為夥盜悔罪、五日內指獲同伴者。船戶店家、 圖財害命、同謀不行、事後分贓者。聚眾不及十人數在三人以上、持械搶奪為從者。糾眾發冢起 棺索財取贖跟隨同行在場瞭望、及未得財為從者。共謀為盜、因患病及別故不行、事後分贓 者。強盜窩主、造意不行又不分贓、及存留二人者。窩綫不上盜又未得財、但為賊探聽事主消息、通綫引路者。共十一條。俱改發極邊煙瘴充軍。仍以足四千里為限。到配後鎖帶鐵杆 石墩二年。四川等省匪徒、在場市人煙湊集之所橫行搶劫、糾夥不及五人者。在野攔搶、四 人以上至九人者。糧船水手搶奪案內殺人未經幫毆成傷、及聚眾互毆藏有火槍 槍者。山東省匪犯聚眾持械、結捻結幅、搶奪得贓、數至四十人以上、被脅同行、及四十人以下十人以上為 從、並聚眾搶奪未得財者。捉人勒贖、將被捉之人拒殺毆殺、為從幫毆、傷非金刃又非折傷者。 將被捉之人幫同陵虐、及雖無陵虐而助勢逼勒、致令自盡者。聚眾拒殺兵役為從、傷非金刃又非折傷者。傷人未死為從、刃傷及折傷以上者。審無陵虐重情、止圖利關禁勒贖為首者。洋盜案內知情接買盜贓三次以上者。豫省並安徽等處兇徒結夥聚眾十人以上、執持器械、無論曾 否傷人者。聚眾十人以上搶奪被脅同行者。廣東省匪徒、捏造圖記紙單名色、夥三人以上、帶 有鳥槍刀械、未得財為首、並未帶鳥槍刀械、亦未恃強擄掠、但係嚇詐得財為首、及為從二 次、並二次以上者、廣東廣西二省姦徒、窩藏匪類、關禁勒贖者。共十四條。亦照前改發。 到配後鎖帶鐵杆石墩一年。如有在配滋事犯法、及乘閒脫逃。在逃後另犯不法情事。除強盜 等項例應正法、及另犯事應斬絞者、照例辦理外。其因罪無可加、例止枷責之犯。即照烏魯 木齊地方遣犯例。覈其所犯事由。如係軍流徒罪。鎖帶鐵杆石墩二年。如係笞杖等罪。鎖帶 鐵杆石墩一年。果能安分。限滿開釋。交地方官嚴加管束。釋放後仍不悛改。再行鎖帶一年。 儻仍怙惡不悛。即令永遠鎖帶。此外例內載明應發新疆烏魯木齊等處者。俱改發極邊足四千 里充軍。係酌撥種地當差人犯。到配後加枷號三月。係為奴人犯。到配後加枷號六月。其原例應加枷號者。仍遞加枷號。如在配脫逃被獲。為奴人犯。用重枷枷號三月。當差人犯。亦加枷號三月。 儻在配滋事、及逃後行兇為匪。並拏獲時有拒捕者。俱照平常遣犯治罪。以上各犯。應刺字 者。如係強盜等項脫逃例應正法者。面刺改遣二字。餘俱刺改發二字。俟新疆道路疏通。再 行查明分別覈辦。

條例/tiaoli 15

邪教案內為從應行發遣之犯。改發黑龍江給索倫達呼爾為奴。

條例/tiaoli 16

八旗及各省駐防正身旗人。有犯喫酒行兇者。如係平日安分。偶爾醉鬧。並無兇惡情狀。 該將軍都統按例自行責懲。若屢次酗酒行兇滋事。怙惡不悛者。該管佐領呈報該將軍都統查 明滋事實迹 。送部審實。再行發遣當差。如違例任意擅送、及藉端陷害者。將呈送不實之該 管各官、交部議處。

條例/tiaoli 17

發遣新疆廢員。派令管理鉛鐵等廠。該將軍都統等詳覈案情輕重。摘敘原犯罪由。報部覈覆。 情罪較重者。不准管理。其情節較輕之員。准其管理。俟兩年期滿。如果妥協。除原犯徒杖 例止三年奏請者、毋庸置議外。其原犯軍流例應十年奏請者。准其於十年之內酌減三年。奏聞請旨。如蒙允准。即令各回旗籍。

條例/tiaoli 18

凡內地回民犯罪應發回疆。及回民在新疆地方犯至軍流、例應調發回疆者。俱 發黑龍江等處為奴。

條例/tiaoli 19

發遣回疆各犯。除僅止在配不服拘管者、即令該管大臣酌量懲治 外。若實係在配酗酒滋事。怙惡不悛。難於約束者。改發巴里坤充當折磨差使。如改發之後復行滋事。初犯枷號三月。再犯枷號一年。三犯永遠枷號。

條例/tiaoli 20

發遣回城為奴人犯。先行酌給印房各章京筆帖式等役使。該章京等於卸任時列入交代。不准 攜回本旗。俟撥給章京等足敷役使。再分給大小伯克今裁。為奴。毋庸分給小回子。以免拕累。

條例/tiaoli 21

發往軍臺效力廢員。三年期滿。臺費全數繳完者。由軍臺都統鈔錄獲罪原案。具奏請旨。如不能完繳臺費者。文職州縣以上。武職都司以上。均由兵部行文各旗籍任所。查明 委係赤貧。具結到部。兵部知照軍臺都統。該都統即鈔錄獲罪原案。並聲明無力完繳臺費緣由。具奏請旨。如有隱匿寄頓情弊。發往烏魯木齊永遠充當苦差。其文職佐雜武職守備以下各員弁。 不能完繳臺費者。於期滿之日。例應杖一百徒三年。仍令該都統鈔錄獲罪原案。聲明不能完 繳臺費。例應改擬杖徒緣由。具奏請旨。此內有仰邀特旨釋回者。兵部行文該都統、將其釋回。其照例改為杖徒者。行文該都統。將旗員解交 刑部。照例辦理。漢員解交該原籍督撫。定驛充徒。

條例/tiaoli 22

發往熱河 之員。於解到日。即由該副都統奏明。派在何處當差。至三年期滿。亦分別具奏請旨。若有事故者。隨時附奏。

門第二一 | Mingli lü ershiyi 名例律二十一

律/lü 51 | Tuliu qianxi difang si 徒流遷徙地方四

linian shili 歷年事例

1655題准。一應流犯。俱照律例所定地方發遣。其解部流徙者。改流尚陽堡。

題准。一應流犯。俱照律例所定地方發遣。其解部流徙者。改流尚陽堡。

1657議定。凡賣錢經紀鋪戶興販攙和私錢者。流徙尚陽堡。

議定。凡賣錢經紀鋪戶興販攙和私錢者。流徙尚陽堡。

1659諭。貪官贓至十兩者。流徙席北地方。

諭。貪官贓至十兩者。流徙席北地方。

1660題准。席北係邊外之地。以後流徙席北者。俱改流甯古塔。

題准。席北係邊外之地。以後流徙席北者。俱改流甯古塔。

1661定。凡反叛案內應流人犯。俱流徙甯古塔。

定。凡反叛案內應流人犯。俱流徙甯古塔。

1666覆准。侵欺錢糧婪贓衙役遇赦援免後。仍入衙門應役者。除死罪外。流徙甯古塔。

覆准。侵欺錢糧婪贓衙役遇赦援免後。仍入衙門應役者。除死罪外。流徙甯古塔。

1670諭。刑部等衙門向來定例。流徙尚陽堡甯古塔等處人犯。六月十二月不行發遣。其餘月分俱 發。今思十月至正月終。俱屬寒冷之時。流人多有貧者。衣裝單薄。無以禦寒。以罪不至死 之人。凍斃道途。殊為可憫。以後流徙尚陽堡甯古塔人犯。十月至正月終及六月。俱停其發 遣。餘月照常發遣。

諭。刑部等衙門向來定例。流徙尚陽堡甯古塔等處人犯。六月十二月不行發遣。其餘月分俱 發。今思十月至正月終。俱屬寒冷之時。流人多有貧者。衣裝單薄。無以禦寒。以罪不至死 之人。凍斃道途。殊為可憫。以後流徙尚陽堡甯古塔人犯。十月至正月終及六月。俱停其發 遣。餘月照常發遣。

1678覆准。凡隱匿入官人口至五名、財物至五百兩者。流徙甯古塔。

覆准。凡隱匿入官人口至五名、財物至五百兩者。流徙甯古塔。

1679議定。凡軍罪及免死擬流人犯。俱安插於烏拉地方。其照常流犯。安插於奉天地方。

議定。凡軍罪及免死擬流人犯。俱安插於烏拉地方。其照常流犯。安插於奉天地方。

1680議准。凡貪贓官役免死減等發落者。照例安插於烏拉地方。罪不至死而擬流者。流徙尚陽堡。

議准。凡貪贓官役免死減等發落者。照例安插於烏拉地方。罪不至死而擬流者。流徙尚陽堡。

1682諭刑部。頃者逆寇殲滅。海宇蕩平。朕躬詣盛京。展謁永陵福陵昭陵以告成功。因而巡行邊塞。咨詢民閒疾苦。東至烏拉地方。見其風氣嚴寒。由內地發遣 安插人犯。水土不習。難以資生。念此輩雖干憲典。但既經免死。原欲令其生全。若仍投畀 窮荒。終歸踣斃。殊非法外寬宥之初念。朕心深為不忍。以後免死減等人犯。俱著發往尚陽 堡安插。其發往尚陽堡人犯。改發遼陽安插。至於反叛案內應流人犯。仍發烏拉地方。令其 當差。不必與新披甲之人為奴。以昭朕軫恤民隱哀矜保全之意。爾部即遵諭行。又題准。凡民人假稱逃人具告行詐者。發甯古塔與窮披甲之人為奴。

諭刑部。頃者逆寇殲滅。海宇蕩平。朕躬詣盛京。展謁永陵福陵昭陵以告成功。因而巡行邊塞。咨詢民閒疾苦。東至烏拉地方。見其風氣嚴寒。由內地發遣 安插人犯。水土不習。難以資生。念此輩雖干憲典。但既經免死。原欲令其生全。若仍投畀 窮荒。終歸踣斃。殊非法外寬宥之初念。朕心深為不忍。以後免死減等人犯。俱著發往尚陽 堡安插。其發往尚陽堡人犯。改發遼陽安插。至於反叛案內應流人犯。仍發烏拉地方。令其 當差。不必與新披甲之人為奴。以昭朕軫恤民隱哀矜保全之意。爾部即遵諭行。又題准。凡民人假稱逃人具告行詐者。發甯古塔與窮披甲之人為奴。

1684題准。凡三次逃人。三次竊盜。免死減等發落。及誘賣人口、藥餅迷拐、各為從。並和同被誘知情、及人牙子、應擬流徙者。俱改 甯古塔與窮披甲之人為奴。諭。凡充軍流徙犯人。於隆冬嚴寒時發遣。在途苦累。嗣後隆冬時停其發遣。又定。凡犯 重罪免死、給予盛京甯古塔等處新滿洲為奴者。並妻發去。不許贖身。仍籍沒其家產。又題准。凡誣 陷平民為盜嚇詐銀兩者。比照竊盜三犯免死完結例。發與甯古塔窮披甲之人為奴。又定。 凡係發給新滿洲為奴人犯。禁其贖出為民。

題准。凡三次逃人。三次竊盜。免死減等發落。及誘賣人口、藥餅迷拐、各為從。並和同被誘知情、及人牙子、應擬流徙者。俱改 甯古塔與窮披甲之人為奴。諭。凡充軍流徙犯人。於隆冬嚴寒時發遣。在途苦累。嗣後隆冬時停其發遣。又定。凡犯 重罪免死、給予盛京甯古塔等處新滿洲為奴者。並妻發去。不許贖身。仍籍沒其家產。又題准。凡誣 陷平民為盜嚇詐銀兩者。比照竊盜三犯免死完結例。發與甯古塔窮披甲之人為奴。又定。 凡係發給新滿洲為奴人犯。禁其贖出為民。

1687恩詔。凡解部及遞解外省各項犯人。應按程給予口糧。毋致飢斃。又議准。遞解人犯中途患病者。原解即報該地方官。親身驗明。出具印結。如取結 後死者。其官役免議。若未取患病印結。途中死一二名者。將僉差之官罰俸一年。解役徒三 年。至配所責四十板。死三四名者。僉差之官降一級留任。解役流三千里。至配所責四十板。 又議准。凡解役將犯人恣意陵虐掯勒拷打致死者。該地方官申報督撫。照律從重治罪。 又議准。凡解役夥同逃人。沿途搶奪。擾害良民者。以光棍例治罪。如有解役教唆人犯搶奪者。亦照此例治罪。

恩詔。凡解部及遞解外省各項犯人。應按程給予口糧。毋致飢斃。又議准。遞解人犯中途患病者。原解即報該地方官。親身驗明。出具印結。如取結 後死者。其官役免議。若未取患病印結。途中死一二名者。將僉差之官罰俸一年。解役徒三 年。至配所責四十板。死三四名者。僉差之官降一級留任。解役流三千里。至配所責四十板。 又議准。凡解役將犯人恣意陵虐掯勒拷打致死者。該地方官申報督撫。照律從重治罪。 又議准。凡解役夥同逃人。沿途搶奪。擾害良民者。以光棍例治罪。如有解役教唆人犯搶奪者。亦照此例治罪。

1689題准。免死減等發與新滿洲為奴為額丁。並免死發往之另戶人。若仍不改 惡。為盜或逃走者。該將軍於眾惡之前。即行正法。仍將情罪緣由。年底彙奏。又諭。流徙人犯。遇有勢力者。每羈禁不嚴。及至發遣。又展轉遷延。其貧困之人。無力營求 者。即肆行陵虐。濱於死亡。向來此等情弊甚多。嗣後如遇有勢力之人。即行發遣。其有貧 困之人。毋許陵虐致斃。著戶刑二部堂官。不時詳加稽察。如有前項。立行指 。從重治罪。

題准。免死減等發與新滿洲為奴為額丁。並免死發往之另戶人。若仍不改 惡。為盜或逃走者。該將軍於眾惡之前。即行正法。仍將情罪緣由。年底彙奏。又諭。流徙人犯。遇有勢力者。每羈禁不嚴。及至發遣。又展轉遷延。其貧困之人。無力營求 者。即肆行陵虐。濱於死亡。向來此等情弊甚多。嗣後如遇有勢力之人。即行發遣。其有貧 困之人。毋許陵虐致斃。著戶刑二部堂官。不時詳加稽察。如有前項。立行指 。從重治罪。

1690議准。凡流徙官員。遇寒暑發遣。俟命下三日內。分送戶部兵部順天府等衙門。限十五日內。令其束裝。即行發遣。若限內不 行發遣者。將遲延官員交部議處。

議准。凡流徙官員。遇寒暑發遣。俟命下三日內。分送戶部兵部順天府等衙門。限十五日內。令其束裝。即行發遣。若限內不 行發遣者。將遲延官員交部議處。

1692覆准。免死減等發往黑龍江為奴之犯。令該將 軍酌量均分。給予新舊滿洲及達古里窮披甲之人為奴。又諭。此後發黑龍江罪人。及發為奴罪人。或留黑龍江。或安插墨爾根。著該將軍酌量料理。

覆准。免死減等發往黑龍江為奴之犯。令該將 軍酌量均分。給予新舊滿洲及達古里窮披甲之人為奴。又諭。此後發黑龍江罪人。及發為奴罪人。或留黑龍江。或安插墨爾根。著該將軍酌量料理。

1697議准。犯人中途患病。情有可憫。即令該地方官醫治。仍毋誤遞解。

議准。犯人中途患病。情有可憫。即令該地方官醫治。仍毋誤遞解。

1701題准。甘肅地方起解免死減等及軍流人犯。照逃人例遞解。

題准。甘肅地方起解免死減等及軍流人犯。照逃人例遞解。

1702議准。黑龍江甯古塔等處將軍捕牲總管等。將免死發遣人犯。每月收領者若干。逃走者若 干。拏獲者若干。未獲者若干。查明造冊咨部。至年底將總數令該將軍開明具奏。該部勘對。 若將發遣人犯逃走一名者。伊主係官罰俸三月。平人鞭五十。至二三名者。計人數加罪。一 年內逃至五名者。該管佐領驍騎校各罰俸一月。領催各鞭三十。至十名者。協領罰俸一月。 佐領驍騎校各罰俸三月。領催各鞭五十。至二十名者。將該將軍副都統等各罰俸一月。協領 罰俸三月。佐領驍騎校各罰俸六月。領催各鞭八十。至三十名者。將該將軍副都統等各罰俸 三月。協領罰俸六月。佐領驍騎校各罰俸一年。領催各鞭一百。逃走至四十名以上者。將該 將軍副都統等各罰俸六月。協領罰俸一年。佐領驍騎校各降一級。罰俸一年。領催各枷號二 十日。鞭一百。捕牲總管照協領治罪。翼長照佐領治罪。其發遣人犯逃走。若拏獲時有拒捕者。即行正法。其和同誘賣人口發遣者。逃回並無行兇之處。仍照例完結。若逃回又拐賣人口、或為竊盜等 事發覺。部內查明。發與該將軍。亦照新例即行正法。又諭。嗣後免死人犯。仍俱發黑龍江。如逃回獲住。嚴加重處。面上刺字。

議准。黑龍江甯古塔等處將軍捕牲總管等。將免死發遣人犯。每月收領者若干。逃走者若 干。拏獲者若干。未獲者若干。查明造冊咨部。至年底將總數令該將軍開明具奏。該部勘對。 若將發遣人犯逃走一名者。伊主係官罰俸三月。平人鞭五十。至二三名者。計人數加罪。一 年內逃至五名者。該管佐領驍騎校各罰俸一月。領催各鞭三十。至十名者。協領罰俸一月。 佐領驍騎校各罰俸三月。領催各鞭五十。至二十名者。將該將軍副都統等各罰俸一月。協領 罰俸三月。佐領驍騎校各罰俸六月。領催各鞭八十。至三十名者。將該將軍副都統等各罰俸 三月。協領罰俸六月。佐領驍騎校各罰俸一年。領催各鞭一百。逃走至四十名以上者。將該 將軍副都統等各罰俸六月。協領罰俸一年。佐領驍騎校各降一級。罰俸一年。領催各枷號二 十日。鞭一百。捕牲總管照協領治罪。翼長照佐領治罪。其發遣人犯逃走。若拏獲時有拒捕者。即行正法。其和同誘賣人口發遣者。逃回並無行兇之處。仍照例完結。若逃回又拐賣人口、或為竊盜等 事發覺。部內查明。發與該將軍。亦照新例即行正法。又諭。嗣後免死人犯。仍俱發黑龍江。如逃回獲住。嚴加重處。面上刺字。

1705題准。凡發回原籍安插並軍流等犯。有中途患病者。照逃人例、地方官留養醫治。內有隨行親屬。亦准存留。俟病痊起解。仍將患病日期報部。如不行留養醫治。以 致病故者。地方官交與吏部議處。

題准。凡發回原籍安插並軍流等犯。有中途患病者。照逃人例、地方官留養醫治。內有隨行親屬。亦准存留。俟病痊起解。仍將患病日期報部。如不行留養醫治。以 致病故者。地方官交與吏部議處。

1706覆准。湖廣福建江南陝西貴州廣東等省。免死 減等及軍流各犯。俱照逃人例遞解。

覆准。湖廣福建江南陝西貴州廣東等省。免死 減等及軍流各犯。俱照逃人例遞解。

1707覆准。順天浙江江西河南等省。免死減等及 軍流各犯。俱照逃人例遞解。

覆准。順天浙江江西河南等省。免死減等及 軍流各犯。俱照逃人例遞解。

1708覆准。雲南山西廣西山東四川等省。免死減等及軍 流各犯。俱照逃人例遞解。

覆准。雲南山西廣西山東四川等省。免死減等及軍 流各犯。俱照逃人例遞解。

1709年覆准。充發人犯。仍不改惡。在配所又打死人。應在眾人前即行正法。

年覆准。充發人犯。仍不改惡。在配所又打死人。應在眾人前即行正法。

1712覆准。嗣後免死減等盜犯起解。時值隆冬。應照軍流人犯停遣之例。准其停遣。解至中途。時值封印。准其暫為留養。於次年開印後再行轉解。

覆准。嗣後免死減等盜犯起解。時值隆冬。應照軍流人犯停遣之例。准其停遣。解至中途。時值封印。准其暫為留養。於次年開印後再行轉解。

1713諭。此後發遣人犯。俱發在三姓地方。

諭。此後發遣人犯。俱發在三姓地方。

1724議准。嗣後除五旗該管門上送部發遣者。仍照舊例咨送該王門上轉發捕牲 烏拉外。其五旗王府佐領下人因公事犯罪。俱停其送該管門上發捕牲烏拉。均改發三姓地方當差。若情罪稍輕者。酌量發黑龍江等處。又議准。嗣後發遣三姓地方人犯。若新編佐領 內披甲人有願領者。仍行給予。如無人願領。即令分發各處散住人戶為奴。查明某頭目下某人領去、註冊。又議准。直隸山西河南山東陝西五省連家屬發遣之人。除盜賊外。有能種地者。前往布隆吉爾地方。令其種地。地方官動用正項錢糧。採買耔種牛隻等項。給予耕種之人。三年以後。照例交納糧草。

議准。嗣後除五旗該管門上送部發遣者。仍照舊例咨送該王門上轉發捕牲 烏拉外。其五旗王府佐領下人因公事犯罪。俱停其送該管門上發捕牲烏拉。均改發三姓地方當差。若情罪稍輕者。酌量發黑龍江等處。又議准。嗣後發遣三姓地方人犯。若新編佐領 內披甲人有願領者。仍行給予。如無人願領。即令分發各處散住人戶為奴。查明某頭目下某人領去、註冊。又議准。直隸山西河南山東陝西五省連家屬發遣之人。除盜賊外。有能種地者。前往布隆吉爾地方。令其種地。地方官動用正項錢糧。採買耔種牛隻等項。給予耕種之人。三年以後。照例交納糧草。

1725議准。嗣後免死發遣人犯。如仍不改惡。該將軍務 將所犯情由審明。照例定擬。先行具題請旨。再將該犯正法。又議准。嗣後應發遣三姓地方人犯。暫停發三姓地方。即發遣吉林烏拉、甯古塔、伯都訥等三處。人犯發遣到日。該將軍副都統等查明。或給當差之人。或賞給窮披甲之人。即照例安插。該旗叅領佐領驍騎校等查明。 或不肖之徒。混行索取銀兩。將人犯私放變賣。令其贖身等弊。即從重治罪。若該管官不行嚴查。被別人首出。該將軍等將該管官指名題叅。從重治罪。

議准。嗣後免死發遣人犯。如仍不改惡。該將軍務 將所犯情由審明。照例定擬。先行具題請旨。再將該犯正法。又議准。嗣後應發遣三姓地方人犯。暫停發三姓地方。即發遣吉林烏拉、甯古塔、伯都訥等三處。人犯發遣到日。該將軍副都統等查明。或給當差之人。或賞給窮披甲之人。即照例安插。該旗叅領佐領驍騎校等查明。 或不肖之徒。混行索取銀兩。將人犯私放變賣。令其贖身等弊。即從重治罪。若該管官不行嚴查。被別人首出。該將軍等將該管官指名題叅。從重治罪。

1726議准。嗣後偷刨人薓應擬發遣之犯。俱行解部。若係滿洲蒙古。發往江甯荊州 西安杭州成都等處。有滿洲駐防之省城當苦差。若係漢人。僉妻發往廣東廣西等處地方當差。 若係漢軍。發往廣西雲南貴州等處煙瘴地方當差。

議准。嗣後偷刨人薓應擬發遣之犯。俱行解部。若係滿洲蒙古。發往江甯荊州 西安杭州成都等處。有滿洲駐防之省城當苦差。若係漢人。僉妻發往廣東廣西等處地方當差。 若係漢軍。發往廣西雲南貴州等處煙瘴地方當差。

1727刑部議奏。雲南鎮沅府土知府刁瀚。 姦占民妻。強奪田地。兇淫貪劣。應擬絞監候。鎮沅地方。已經改土為流。應將刁瀚家口遷 往省城。無留土屬滋事。奉旨。所稱刁瀚家口遷往省城之處。朕思伊之家口。若仍留本省。管束太嚴。則伊等不得其所。 若令疏放。恐又復生事犯法。刁瀚之家口。著遷住江甯省城。令該督酌量安頓。務令得所。 凡有改土為流之土司。其遷移何處。及如何量給房產。俾得存養之處。著九卿酌量該土司所 犯罪案。分別詳議具奏。

刑部議奏。雲南鎮沅府土知府刁瀚。 姦占民妻。強奪田地。兇淫貪劣。應擬絞監候。鎮沅地方。已經改土為流。應將刁瀚家口遷 往省城。無留土屬滋事。奉旨。所稱刁瀚家口遷往省城之處。朕思伊之家口。若仍留本省。管束太嚴。則伊等不得其所。 若令疏放。恐又復生事犯法。刁瀚之家口。著遷住江甯省城。令該督酌量安頓。務令得所。 凡有改土為流之土司。其遷移何處。及如何量給房產。俾得存養之處。著九卿酌量該土司所 犯罪案。分別詳議具奏。

1731諭。查克拜達里克等處發遣人犯。俱著從寬免罪。即令充為綠旗兵丁。給予糧餉。在彼效力。 年過六十以上者。情願當兵在彼居住者。留作兵丁。其並無妻子。已過六旬。願回內地者。 俟城工告竣。夫役回來時。將伊等由驛站從容發回。各歸本籍。

諭。查克拜達里克等處發遣人犯。俱著從寬免罪。即令充為綠旗兵丁。給予糧餉。在彼效力。 年過六十以上者。情願當兵在彼居住者。留作兵丁。其並無妻子。已過六旬。願回內地者。 俟城工告竣。夫役回來時。將伊等由驛站從容發回。各歸本籍。

1732諭。向來偷穵人薓之犯。若滿洲蒙古。則發往江甯荊州等有滿洲兵駐防之省城當差。若係漢 人漢軍。則發往廣東廣西雲貴煙瘴地方當差。近聞發往廣東人犯。例在崖州陵水等處。此地 水土最為惡毒。易染疾病。每多傷損。朕思此等不良之輩。雖孽由自作。然其情罪。較之盜 犯尚覺稍輕。即發遣之本意。亦欲全其性命也。今因水土不服以致傷生。亦可憫惻。若將此 等人犯。改發沿海一帶衞所。入伍充軍。俾得保全軀命。似亦法外之仁。著廣東督撫會同按察 使即行確查定議具奏。其廣西雲貴等省。若地方風土有與此相類者。亦著該督撫將如何改發 之處。妥議具奏。又諭。從前應行發遣黑龍江等處罪犯。改發查克拜達里克等處。令其開墾耕種。後伊等在彼甚 不得力。是以停其改發。仍令照前發遣黑龍江三姓等地方。上年賊人窺伺查克拜達里克時。彼地所有罪人。跟隨官兵守護城垣。竭力捍禦。甚屬可憫。朕已 加恩除其罪名。令充綠旗兵丁。入伍效力。續據順承親王等奏稱。伊等深知感戴朕恩。共恩黽勉。可見有罪之人。予以自新之路。可以望其改惡從善。若發往黑龍江三姓諸處。不過終 身為人奴僕而已。朕意嗣後將發往黑龍江等處人犯。改發於北路軍營附近可耕之地。令其開 墾效力。在伊身可以努力自新。而於屯種亦屬有益。其如何遣發安置之處。爾等詳議具奏。 欽此。遵旨議准。嗣後此等人犯。改於軍營附近之處。一切衣食。照康熙五十八年酌定條例。自該處 給發。由京城派弁兵遞送軍前。該犯在途有妄行不法逋逃拒捕者。即於本處立斬。

諭。向來偷穵人薓之犯。若滿洲蒙古。則發往江甯荊州等有滿洲兵駐防之省城當差。若係漢 人漢軍。則發往廣東廣西雲貴煙瘴地方當差。近聞發往廣東人犯。例在崖州陵水等處。此地 水土最為惡毒。易染疾病。每多傷損。朕思此等不良之輩。雖孽由自作。然其情罪。較之盜 犯尚覺稍輕。即發遣之本意。亦欲全其性命也。今因水土不服以致傷生。亦可憫惻。若將此 等人犯。改發沿海一帶衞所。入伍充軍。俾得保全軀命。似亦法外之仁。著廣東督撫會同按察 使即行確查定議具奏。其廣西雲貴等省。若地方風土有與此相類者。亦著該督撫將如何改發 之處。妥議具奏。又諭。從前應行發遣黑龍江等處罪犯。改發查克拜達里克等處。令其開墾耕種。後伊等在彼甚 不得力。是以停其改發。仍令照前發遣黑龍江三姓等地方。上年賊人窺伺查克拜達里克時。彼地所有罪人。跟隨官兵守護城垣。竭力捍禦。甚屬可憫。朕已 加恩除其罪名。令充綠旗兵丁。入伍效力。續據順承親王等奏稱。伊等深知感戴朕恩。共恩黽勉。可見有罪之人。予以自新之路。可以望其改惡從善。若發往黑龍江三姓諸處。不過終 身為人奴僕而已。朕意嗣後將發往黑龍江等處人犯。改發於北路軍營附近可耕之地。令其開 墾效力。在伊身可以努力自新。而於屯種亦屬有益。其如何遣發安置之處。爾等詳議具奏。 欽此。遵旨議准。嗣後此等人犯。改於軍營附近之處。一切衣食。照康熙五十八年酌定條例。自該處 給發。由京城派弁兵遞送軍前。該犯在途有妄行不法逋逃拒捕者。即於本處立斬。

1733諭。凡有罪人犯應行發遣黑龍江者。前經辦理軍機大臣等。議令改發查克拜達里克等處種地。 效力贖罪。已降旨允行在案。朕思滿洲漢軍人等。不諳耕種之事。若發往查克拜達里克。甚 屬無益。目今伊等尚未起身。著仍照舊例發往黑龍江等處。向後滿洲漢軍應行發遣之人。俱 照此辦理。

諭。凡有罪人犯應行發遣黑龍江者。前經辦理軍機大臣等。議令改發查克拜達里克等處種地。 效力贖罪。已降旨允行在案。朕思滿洲漢軍人等。不諳耕種之事。若發往查克拜達里克。甚 屬無益。目今伊等尚未起身。著仍照舊例發往黑龍江等處。向後滿洲漢軍應行發遣之人。俱 照此辦理。

1735諭。嗣後發遣人犯。有應發甯古塔等處者。皆改發三姓地方。給予八姓一千兵丁為奴。計一千人足數之後。再行請旨。

諭。嗣後發遣人犯。有應發甯古塔等處者。皆改發三姓地方。給予八姓一千兵丁為奴。計一千人足數之後。再行請旨。

1736諭。黑龍江甯古塔吉林烏拉等處地方。若概將犯人發遣。則該處聚集匪類多人。恐本處之人 漸染惡習。有關風俗。朕意嗣後如滿洲有犯法應發遣者。仍發黑龍江等處。其漢人犯發遣之 罪者。應改發於各省煙瘴地方。著總理事務王大臣會同刑部議奏。又諭。發給黑龍江甯古塔等處兵丁為奴之犯。聞各處兵丁等。竟有圖占該犯妻女。不遂所欲。 因而斃其性命者。情甚可惡。現在為奴人犯內。有曾為職官及舉貢生監者。一概免其為奴。 嗣後職官舉貢生監等有罪應發遣者。不得加以為奴字樣。如何分別定例治罪之處。該部詳議 具奏。

諭。黑龍江甯古塔吉林烏拉等處地方。若概將犯人發遣。則該處聚集匪類多人。恐本處之人 漸染惡習。有關風俗。朕意嗣後如滿洲有犯法應發遣者。仍發黑龍江等處。其漢人犯發遣之 罪者。應改發於各省煙瘴地方。著總理事務王大臣會同刑部議奏。又諭。發給黑龍江甯古塔等處兵丁為奴之犯。聞各處兵丁等。竟有圖占該犯妻女。不遂所欲。 因而斃其性命者。情甚可惡。現在為奴人犯內。有曾為職官及舉貢生監者。一概免其為奴。 嗣後職官舉貢生監等有罪應發遣者。不得加以為奴字樣。如何分別定例治罪之處。該部詳議 具奏。

1737諭。凡外遣人犯。近日改發煙瘴地方者。原因此等惡人。不宜在盛京等處。使滿洲直樸之習 有所漸染也。但伊等原係發與口外駐防兵丁為奴之犯。聞彼地兵丁。有藉以使用頗得其力者。 且內地軍流人犯太多。地方官亦難管束。應將作何按其情罪分別內地外地遣發之處。妥議具奏。欽此。遵旨議准。各項發遣為奴之民人。律例載有三十餘條。其情罪輕重。不甚懸殊。但就其中力堪使用、於口外兵丁有益者。量為酌定。嗣後民人內有犯 強盜免死減等者。強盜行劫數家而止首一家者。夥盜供出首盜即時拏獲者。竊盜拒捕殺人為 從者。偷刨墳墓二次者。 稱賣身旗下者。民人謊稱旗下逃人者。民人假稱逃人具告行詐者。 民人賣逃買逃者。以上九項遣犯。查明有妻室子女。照舊例僉發甯古塔黑龍江等處給披甲人 為奴。如無妻室子女者。伊等無家可戀。隻身易逃。難於使用。應將此等無妻子之遣犯。並 其餘各項遣犯。悉照乾隆元年定例。改發雲貴四川兩廣等省。分別極邊煙瘴與煙瘴少輕地方。 交地方官嚴行管束。

諭。凡外遣人犯。近日改發煙瘴地方者。原因此等惡人。不宜在盛京等處。使滿洲直樸之習 有所漸染也。但伊等原係發與口外駐防兵丁為奴之犯。聞彼地兵丁。有藉以使用頗得其力者。 且內地軍流人犯太多。地方官亦難管束。應將作何按其情罪分別內地外地遣發之處。妥議具奏。欽此。遵旨議准。各項發遣為奴之民人。律例載有三十餘條。其情罪輕重。不甚懸殊。但就其中力堪使用、於口外兵丁有益者。量為酌定。嗣後民人內有犯 強盜免死減等者。強盜行劫數家而止首一家者。夥盜供出首盜即時拏獲者。竊盜拒捕殺人為 從者。偷刨墳墓二次者。 稱賣身旗下者。民人謊稱旗下逃人者。民人假稱逃人具告行詐者。 民人賣逃買逃者。以上九項遣犯。查明有妻室子女。照舊例僉發甯古塔黑龍江等處給披甲人 為奴。如無妻室子女者。伊等無家可戀。隻身易逃。難於使用。應將此等無妻子之遣犯。並 其餘各項遣犯。悉照乾隆元年定例。改發雲貴四川兩廣等省。分別極邊煙瘴與煙瘴少輕地方。 交地方官嚴行管束。

1738議准。窩盜三人以上之遣犯。應照九項情重遣犯例。有妻室者。 改發甯古塔黑龍江等處。給披甲人為奴。無妻室者。酌發雲貴川廣極邊煙瘴地方。嚴行管束。

議准。窩盜三人以上之遣犯。應照九項情重遣犯例。有妻室者。 改發甯古塔黑龍江等處。給披甲人為奴。無妻室者。酌發雲貴川廣極邊煙瘴地方。嚴行管束。

1745諭。各省土司獲罪。減等遷徙內地。本人身故之後。有准其家口回籍之例。朕思此等桀驁性 成。干犯法紀。國家念其冥頑無知。遷徙內地。以保全之。本犯雖故。其家口染習舊俗。未必盡能革面革心。儻回籍之後。野性難馴。故態復發。仍復罹於法網。非 始終保全之意也。嗣後各省遷徙土司身故之後。家口應否回籍之處。著行文原籍督撫。酌量 夷情。奏聞請旨。永著為例。又議准。地方無能有司。遇有流犯到配。不思設法安頓。又恐免脫。致罹 罰。遂 發給地保。按照里甲都圖分派。挨戶輪養。即責令看守。在有罪之流犯。公然安坐傳食。無 罪之貧民。無故為其魚肉。小民甚為苦累。應行令各省督撫嚴飭州縣。遇有流犯到配。即令分別安置。務遵從前原議。妥協辦理。如有仍前分派輪養苦累小民者。即行 處。又議准。 向來甘省官員犯徒罪者。俱照各省流寓人犯徒例。即在所犯地方充徒。而各省官員犯徒。則 有遞回原籍定地發配者。辦理既不畫一。且遞回原籍充徒。止該地方官與行文之上司。知其 犯罪事由。其餘各官俱不能知。惟於犯事地方充徒。上下同僚。觸目儆心。俱知懼憚。嗣後 各省俱畫一辦理。

諭。各省土司獲罪。減等遷徙內地。本人身故之後。有准其家口回籍之例。朕思此等桀驁性 成。干犯法紀。國家念其冥頑無知。遷徙內地。以保全之。本犯雖故。其家口染習舊俗。未必盡能革面革心。儻回籍之後。野性難馴。故態復發。仍復罹於法網。非 始終保全之意也。嗣後各省遷徙土司身故之後。家口應否回籍之處。著行文原籍督撫。酌量 夷情。奏聞請旨。永著為例。又議准。地方無能有司。遇有流犯到配。不思設法安頓。又恐免脫。致罹 罰。遂 發給地保。按照里甲都圖分派。挨戶輪養。即責令看守。在有罪之流犯。公然安坐傳食。無 罪之貧民。無故為其魚肉。小民甚為苦累。應行令各省督撫嚴飭州縣。遇有流犯到配。即令分別安置。務遵從前原議。妥協辦理。如有仍前分派輪養苦累小民者。即行 處。又議准。 向來甘省官員犯徒罪者。俱照各省流寓人犯徒例。即在所犯地方充徒。而各省官員犯徒。則 有遞回原籍定地發配者。辦理既不畫一。且遞回原籍充徒。止該地方官與行文之上司。知其 犯罪事由。其餘各官俱不能知。惟於犯事地方充徒。上下同僚。觸目儆心。俱知懼憚。嗣後 各省俱畫一辦理。

1757議准。發往黑龍江吉林等處民人內、應給兵丁為奴者。仍照例發往外。凡 發往安插民犯。停其發往吉林等處。俱照舊例發往雲南等省。其旗人匪類。並旗人毆死有服卑幼。情節慘忍。 舊例發往拉林阿爾楚喀者。及旗員中誣告訛詐行同無賴者。均改發黑龍江三姓等處充當苦差。

議准。發往黑龍江吉林等處民人內、應給兵丁為奴者。仍照例發往外。凡 發往安插民犯。停其發往吉林等處。俱照舊例發往雲南等省。其旗人匪類。並旗人毆死有服卑幼。情節慘忍。 舊例發往拉林阿爾楚喀者。及旗員中誣告訛詐行同無賴者。均改發黑龍江三姓等處充當苦差。

1758奏准。嗣後盜賊搶奪穵墳應擬軍流人犯。不分有無妻室。概發巴里坤。於新闢夷 疆。並安西回目札薩克公額敏和卓部落遷空沙地等處。指一屯墾地畝。另名圈卡。令其耕種。 其前已配到各處軍流等犯。除年久安靜有業者。照常安插外。無業少壯曾有過犯者。一併改發種地。交駐防將軍管轄。此外情罪重大軍流各犯。一體辦理。又議准。軍流遣犯內。如造讖緯妖書、傳用惑人不及眾者。師巫假降邪神、並一應左 道異端之術、煽惑人民為從者。軍民吏卒毆傷本管官者。採生折割人已行而未傷人為從者。 謀叛未行為從者。逃避山林不服追呼為從者。兇徒因事忿爭、執持軍器毆人至篤疾者。放火 故燒人空閒房屋、及田場積聚之物者。聚眾十人以上。帶有軍器興販私鹽、拒捕傷人為從者。 開窯誘取婦人子女、勒賣為從者。強盜免死減等、強盜已行而不得財者。強盜窩主造意不行、又不分贓者。竊盜臨時拒捕、傷非 金刃傷輕平復者。積匪猾賊搶奪傷人為從者。捕役豢賊一二名至五名者。發掘他人墳冢見棺 槨為首、及開棺見屍為從者。竊賊數多、罪應滿流、及三次犯竊罪應充軍者。以上各項。除 實係老弱殘疾不能耕作之人。毋庸改發外。餘均發往巴里坤等處種地管束。此外尋常軍犯案 內。有情節較重者隨時酌量請 旨改發。至於現在各省已經到配之軍流遣犯內。如有怙終不悛為匪脫逃者。亦照此辦理。 此等應行發往種地人犯內。有到配之後。不服拘管潛逃被獲者。請旨即行正法。其尋常過犯。酌量嚴行懲治。以示炯戒。至各犯應僉妻室、及有情願留養父 母、並妻室患病難以帶往者。各照定例查辦。又定例軍遣罪犯。向俱解部轉發。今發往巴里 坤各犯。應聽各省定案報部覈覆之後。即由本地僉差起解甘肅巡撫衙門。毋庸送部。以免往 返疏脫之虞。再查巴里坤等處。邊疆重地。此等匪徒發往耕種。必須安置得宜。人地適均。方能經久無弊。應請 敕交辦理耕種事務大臣。會同陝甘總督。詳加查勘。因其地勢。相其土宜。酌量情形。可以安置若干人犯。以及到配之後。如何區別編管。如何設法稽查。沿途作何分別起數僉差解送。 並所需口糧耕具。作何動項資給之處。悉心籌畫。務使鎮撫要地。生殖漸豐。駐紮軍兵。役 使有賴。則莠民處置得宜。而荒服皆成樂利矣。又諭。發遣巴里坤種地人犯。本係情罪重大應死之人。因有一綫可原。未即置之於死。其實與 黑龍江等處為奴人犯無異。不過因西陲平定。是以發往巴里坤等處。給屯田綠旗兵為奴耳。 而辦理此事者。不知命意所在。以致輾轉籌畫。甚欲分屯築堡。為之計長久。定世業。如良 民之撫摩而惟恐不至。豈不輕重倒置之甚耶。此從前定議時。未經特行指出發與兵丁為奴字 樣。僅將此例入屯種事宜各條內。原未甚明晰。無怪外省之拘泥。瞻前顧後。覺為萬難辦理 之事也。著再詳細傳諭黃廷桂。俾得知所從事。但此時屯種一事。現須由近及遠。人犯亦未 便遽行遠發。著酌量將此等遣犯。先賞給安西綠營兵丁為奴。俟安西賞足後。再行賞給哈密綠營兵為奴。過二三年 後。以次再及於巴里坤烏魯木齊等處。伊等如安分則已。儻或滋事不法。及私行逃竄。一經拏獲。即行正法。若有逃回內地者。肅州乃係要路。斷不能潛越。該督並當留心盤詰拏獲。 亦即於該處正法。總之此等原係匪類。免死發遣。已屬寬典。毋庸多為顧慮也。又奏准。粵西天時溫煖。每年七月交秋。炎熱更甚。十月亦不為寒。本省軍流外遣 各犯。當溫煖可行。照例停遣。尚無妨礙。若七月炎暑起解。不免多病。嗣後粵西軍流遣犯。 七月內亦暫停遣。俟八月初起解。至隆冬停遣之例。十月尚可前進。不必拘泥定限。可酌減一月。於十一月再為停遣。

奏准。嗣後盜賊搶奪穵墳應擬軍流人犯。不分有無妻室。概發巴里坤。於新闢夷 疆。並安西回目札薩克公額敏和卓部落遷空沙地等處。指一屯墾地畝。另名圈卡。令其耕種。 其前已配到各處軍流等犯。除年久安靜有業者。照常安插外。無業少壯曾有過犯者。一併改發種地。交駐防將軍管轄。此外情罪重大軍流各犯。一體辦理。又議准。軍流遣犯內。如造讖緯妖書、傳用惑人不及眾者。師巫假降邪神、並一應左 道異端之術、煽惑人民為從者。軍民吏卒毆傷本管官者。採生折割人已行而未傷人為從者。 謀叛未行為從者。逃避山林不服追呼為從者。兇徒因事忿爭、執持軍器毆人至篤疾者。放火 故燒人空閒房屋、及田場積聚之物者。聚眾十人以上。帶有軍器興販私鹽、拒捕傷人為從者。 開窯誘取婦人子女、勒賣為從者。強盜免死減等、強盜已行而不得財者。強盜窩主造意不行、又不分贓者。竊盜臨時拒捕、傷非 金刃傷輕平復者。積匪猾賊搶奪傷人為從者。捕役豢賊一二名至五名者。發掘他人墳冢見棺 槨為首、及開棺見屍為從者。竊賊數多、罪應滿流、及三次犯竊罪應充軍者。以上各項。除 實係老弱殘疾不能耕作之人。毋庸改發外。餘均發往巴里坤等處種地管束。此外尋常軍犯案 內。有情節較重者隨時酌量請 旨改發。至於現在各省已經到配之軍流遣犯內。如有怙終不悛為匪脫逃者。亦照此辦理。 此等應行發往種地人犯內。有到配之後。不服拘管潛逃被獲者。請旨即行正法。其尋常過犯。酌量嚴行懲治。以示炯戒。至各犯應僉妻室、及有情願留養父 母、並妻室患病難以帶往者。各照定例查辦。又定例軍遣罪犯。向俱解部轉發。今發往巴里 坤各犯。應聽各省定案報部覈覆之後。即由本地僉差起解甘肅巡撫衙門。毋庸送部。以免往 返疏脫之虞。再查巴里坤等處。邊疆重地。此等匪徒發往耕種。必須安置得宜。人地適均。方能經久無弊。應請 敕交辦理耕種事務大臣。會同陝甘總督。詳加查勘。因其地勢。相其土宜。酌量情形。可以安置若干人犯。以及到配之後。如何區別編管。如何設法稽查。沿途作何分別起數僉差解送。 並所需口糧耕具。作何動項資給之處。悉心籌畫。務使鎮撫要地。生殖漸豐。駐紮軍兵。役 使有賴。則莠民處置得宜。而荒服皆成樂利矣。又諭。發遣巴里坤種地人犯。本係情罪重大應死之人。因有一綫可原。未即置之於死。其實與 黑龍江等處為奴人犯無異。不過因西陲平定。是以發往巴里坤等處。給屯田綠旗兵為奴耳。 而辦理此事者。不知命意所在。以致輾轉籌畫。甚欲分屯築堡。為之計長久。定世業。如良 民之撫摩而惟恐不至。豈不輕重倒置之甚耶。此從前定議時。未經特行指出發與兵丁為奴字 樣。僅將此例入屯種事宜各條內。原未甚明晰。無怪外省之拘泥。瞻前顧後。覺為萬難辦理 之事也。著再詳細傳諭黃廷桂。俾得知所從事。但此時屯種一事。現須由近及遠。人犯亦未 便遽行遠發。著酌量將此等遣犯。先賞給安西綠營兵丁為奴。俟安西賞足後。再行賞給哈密綠營兵為奴。過二三年 後。以次再及於巴里坤烏魯木齊等處。伊等如安分則已。儻或滋事不法。及私行逃竄。一經拏獲。即行正法。若有逃回內地者。肅州乃係要路。斷不能潛越。該督並當留心盤詰拏獲。 亦即於該處正法。總之此等原係匪類。免死發遣。已屬寬典。毋庸多為顧慮也。又奏准。粵西天時溫煖。每年七月交秋。炎熱更甚。十月亦不為寒。本省軍流外遣 各犯。當溫煖可行。照例停遣。尚無妨礙。若七月炎暑起解。不免多病。嗣後粵西軍流遣犯。 七月內亦暫停遣。俟八月初起解。至隆冬停遣之例。十月尚可前進。不必拘泥定限。可酌減一月。於十一月再為停遣。

1759議准。軍流外遣人犯。向例於發解時。將事由年貌疤 痣箕斗開載批牌。沿途點驗。以防頂替脫逃。其徒罪人犯。以及遞籍發落安插管束之犯。批 解文內。止開明事由年嵗及有無鎖銬字樣。其疤痣箕斗。向例俱不詳載。但查徒罪等犯。 其中亦有准徒加徒情罪較重之案。至解籍發落管束者。情罪雖輕。第物情叵測。或有無賴姦民。在籍曾犯重罪。改捏姓名。出外為匪。懼抵籍破案。因而中途賄役。雇倩頂替。到籍賄保。希圖蒙混者。若將此等人犯年貌箕斗詳查開載。則沿途地方官按牌查對。雇替之弊。 計無所施。設有脫逃。即可查照原文年貌迅速緝拏。亦屬剔弊防範之一法。嗣後徒罪人犯。 及自內部外省解回發落管束之犯。統照現在軍流人犯之例。於批解長文內載敘事由。並開明 該犯年貌疤痣箕斗。以備查覈。

議准。軍流外遣人犯。向例於發解時。將事由年貌疤 痣箕斗開載批牌。沿途點驗。以防頂替脫逃。其徒罪人犯。以及遞籍發落安插管束之犯。批 解文內。止開明事由年嵗及有無鎖銬字樣。其疤痣箕斗。向例俱不詳載。但查徒罪等犯。 其中亦有准徒加徒情罪較重之案。至解籍發落管束者。情罪雖輕。第物情叵測。或有無賴姦民。在籍曾犯重罪。改捏姓名。出外為匪。懼抵籍破案。因而中途賄役。雇倩頂替。到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