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DSLXB

tiaoli 條例

條例/tiaoli 1

文職官員舉貢官恩援例監生。並省祭知印承差人等。曾經考察論覈罷黜。及為事問革。年老事故。例不入選者。若買求官吏。增減年嵗。改洗文卷。隱匿公私過名。或詐作丁憂起復。以圖選用。事發問罪。吏部門首枷號一月。已除授者發邊衞。未除授者發附近。各充軍終身。其起送官吏。不分軍衞有司。亦發附近充軍。若不知情。止是失於覺察者。照常發落。 [謹案此條係原例。雍正三年以現無省祭名色。二字刪。知印改為吏員。亦發附近充軍下。添贓重者從重論。乾隆五年。又刪官恩援例四字。及年老事故四字。]

條例/tiaoli 2

凡衙役犯侵盜錢糧婪索等罪。遇赦豁免後。復入原衙門及別衙門應役者。除死罪外。本犯並妻流徙甯古塔。該管官知情故縱。及督撫不即糾察者。俱交該部議處。 [謹案此條雍正三年定。]

條例/tiaoli 3

凡衙役犯侵盜錢糧婪索等罪。遇赦豁免後。復入原衙門及別衙門應役者。杖一百徒三年。該管官知情故縱。及督撫不即糾叅者。俱交該部議處。 [謹案此條乾隆五年改定。]

條例/tiaoli 4

凡部院衙門書辦。或因有疾。或因不諳文移。退役之後。儻有更名重役者。杖一百革役。 [謹案此條雍正三年定。原文係問擬杖一百徒三年。乾隆五年改。]

條例/tiaoli 5

府州縣書役。責成道員。 如無道員。責成按察司。專管稽查。凡書役投充。務查該役的名。取具並無重役冒充親供互 結。該地方官加具印結。送該管稽察衙門。方准著役。每於年底。該役出具並無過犯連名互結。本管官加具印結。申送該管衙門稽察。司道仍不時清查。儻有役滿不退者。該役杖一百徒三年。互結人等杖八十。均革役。或招搖撞騙包攬詞訟侵盜錢糧者。按律治罪。府州縣及專管司道不行查出。俱交部分別議處。其司道鹽道關差書役。責成督撫稽察。督撫及總河總漕鹽院書役。令其自行稽查。如失察者。均照司道例處分。若書辦指官撞騙。招搖作弊。本官庇護者。許赴該管稽察衙門控告。事實按律治罪。 [謹案此條雍正三年定。]

條例/tiaoli 6

凡在外各衙門書役投充。務查該役的名。取具並無重役冒充親供互結。行查本籍地方。該地方官加具印結申送。方准著役。儻有役滿不退者。杖一百革役。本管官不行查出。交部議處。 [謹案此條乾隆五年刪改。 ]

條例/tiaoli 7

大計之年。雜職內果有才能傑出。操守卓越。能辦地方事務。盜息民安。督撫 開具事實。造冊送部院考覈。准其卓異。

條例/tiaoli 8

凡叅劾人員。引見時寬宥。仍加錄用者。若不實心報效。又被叅劾。加倍治罪。 [謹案以上二條。俱雍正三年定。乾隆五年查大計卓異。與律例無涉。又凡屬職員。皆當實心報效。不因被重用。始應儆惕。二條均刪。]

條例/tiaoli 9

凡文武各官。於署任內事犯貪劣怠玩者。加倍治罪。其委署之上司。如自行糾叅者。免其處分外。儻有上司徇隱私人。容隱劣員。或自護其短。不行叅奏。 於他處發覺時。將委署之上司。照例議處。 [謹案此條雍正六年定。查官員貪劣怠玩者。理當治罪。不應於署任獨加。乾隆五年刪。]

條例/tiaoli 10

保舉賢良方正出身人員。如犯貪酷不法等事。 除犯死罪仍按律定擬外。罪應笞杖徒流者。於本罪上按其等次遞加。如罪應滿流者。加等發 附近充軍。罪應附近充軍。加等發邊遠充軍。罪應邊遠充軍。加等發極邊煙瘴充軍。罪應極 邊煙瘴充軍。加等發黑龍江等處當差。其原保之州縣等官。亦加等議處。 [謹案此條雍正十二年定。查職官無論出身。既受國恩。分應報效。如罹叅處。俱當按律定擬不應於此特為加等。乾隆五年刪。 ]

條例/tiaoli 11

各衙門書役。有犯侵盜錢糧婪贓等罪。邀赦豁免後。重行應役者。除原犯贓十兩以上仍照例定擬外。其原犯贓十兩以下者。照安插奉天例。並妻安插奉天。若挂名曠役者。照吏典擅離職役因而在逃律。杖一百罷役。該管官照例分別議處。 [謹案此條雍正十二年就前例重加分析。乾隆五年既改前例。將此條刪除。]

條例/tiaoli 12

各部院衙門經承書吏所雇貼寫。該管司官開明伊等姓名年貌籍貫。取具該經承保結。移付司務廳註冊。儻遇驅逐辭去。即移付司務廳除名。如有捏報詭名。經承扶同保結。察出照重役例治罪。其有負罪潛逃者。著落保結之經承。立限捕獲。亦照律治罪。 [謹案此條雍正十二年定。]

條例/tiaoli 13

凡在京各衙門書吏缺出應募投充者。取具同鄉書吏保結。該衙門於十日內照 保結所開籍貫住址三代姓氏咨行吏部。轉行各省。取具印甘各結。順天限四十日。直隸、山 東、河南、山西、奉天、限三箇月。江蘇、安徽、陝甘、湖南、湖北、浙江、江西、限四箇月。雲貴、川廣、福建、限六箇月。咨送到部。准其著役。該地方官吏有勒索遲延等弊。分別處分治罪。本非大宛兩縣籍貫。捏稱土著之民。地方官朦朧出結。該吏及承行吏典嚴加治罪。地方官交部議處。 [謹案此條乾隆元年定。]

條例/tiaoli 14

京城文武地方各官。務將所屬地方實力稽查。凡係無業游棍。及役滿書辦。盡行驅逐回籍。並令科道留心察訪。如有潛住京城者。即交該城御史押逐回籍。仍取具該地方文武各官及總甲人等印甘各結。報明都察院、順天府、提督、各該管衙門。如有查報不實。及藉端生事之處。將該地方文武各官送部議處。總甲人等交該地方官治罪。其回籍之日。行文本籍地方官嚴行管束。如有從本籍來京者。將本籍地方官交部議處。仍於年終取具在京該地方官並無隱漏印甘各結。報明都察院、順天府、提督、各衙門存查。如出結之後。仍有潛藏逗遛之處。一經發覺。將年終出結之官交部議處。 [謹案此條乾隆元年定。]

條例/tiaoli 15

凡各部院衙門役滿書吏。籍隸大宛二縣者。令該縣將年貌住址墳墓。造冊申送都察院。令該城御史按冊確查。其非實在大宛籍貫者。一概逐回。儻留京城。照年滿書役冒籍冒名例、杖一百。勒令回籍。如有包攬招搖等弊。按律治罪。其混行造冊之該縣知縣。不行查出之該城御史。交部議處。若因犯有事故。押逐回籍。行文本籍地方官嚴行管束。如有仍來京者。將本籍地方官交部議處。其無業游民。曾經犯罪。亦令京城文武地方各官實力稽查。押逐回籍。交與該地方官嚴行管束。 [謹案雍正十二年定例。書辦役滿籍隸大宛二縣有墳墓房屋可據者。許其居住。其非實在籍貫者。一概逐回。乾隆五年因增入前例。改定此條。]

條例/tiaoli 16

部院各衙門書吏。從前未經犯案例應回籍者。潛匿京師。拏獲之日。即遞回原籍。其從前犯事遞回原籍。今又私自來京。雖未經犯案。即應查拏。枷號一月。責四十板。其有再來犯案。罪止杖笞者。仍從重照例枷責。所犯重於枷責者。照本犯應得之罪加一等治罪。仍遞回原籍。交地方官嚴行管束。其疏縱之地方官交部議處。 [謹案此條係乾隆五年定。]

條例/tiaoli 17

褫革監生。有易名復捐者。除將復捐監生革退追奪執照外。仍照違制律治罪。伊等犯事到官。一面追照繳銷。一面即行審擬。 [謹案此條乾隆八年定。]

[view entire text

Table of content

目錄 | Content

第一部 | 名例律 Mingli lü

第二部 | 吏律 Lilü

第三部 | 戶律 Hulü

第四部 | 禮律 Lilü

第五部 | 兵律 Binglü

第六部 | 刑律 Xinglü

第七部 | 工律 Gonglü

Index

propername

bookname

personn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