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DSLXB
HDSLXB → 目錄 | Content → 刑律 Xinglü → Zeidao ershiyi 賊盜二十一 → Qichu cizi 起除刺字 → linian shili 歷年事例 | |
1695議准。擅將家人刺字者。民、照違制律杖一百。官、照例折贖。 1724諭刑部。近聞刺字人犯。私自銷毀者甚多。即屬怙終不悛之明證。且此等必有用藥代為銷毀者。嗣後如有私毀刺字之人。理應審明。若係本身私毀者。本律杖六十補刺。似屬太輕。作何重治其罪。其代為銷毀者。將代毀之人一 作何治罪之處。著妥議定例具奏。欽此。遵旨議准。嗣後竊盜等犯銷毀刺字者。照例枷責補刺。並用藥代毀之人。一 枷責。 1727議准。凡直隸各省竊盜初犯者。皆照例刺字。不得以贓少罪輕遂免刺。其應遣者。俱發極邊 充軍。除問擬徒流外。其餘刺責發落者。交與保甲收管。地方官不時查照。毋許出境。 1729議准。發遣黑龍江等處遣犯。左面刺事由清漢字樣。右面刺地名清漢字樣。又議准。竊盜一項。如三犯贓數不多應改遣者。其初次二次已經刺有罪由事樣。未免字 太多。其罪由毋庸再刺。止於右面刺應發地名。 1745議准。民人有犯和誘知情。該改發煙瘴少輕地方條下。並未註明刺字字樣。現今各省咨報。以及本部現審和誘知情各案。有刺字者。亦有不行刺字者。辦理殊未畫一。嗣後遇有和誘知情案件。俱照新例畫一辦理。免其刺字。並通行各督撫一體遵行。 1758議准。改遣人犯。向例俱刺地名。今改發巴里坤等犯。皆係情罪較重。自應一例刺發。至該犯原犯罪名。本條例有刺字。即照例將事由刺於左面。其例內並無刺字者。照例毋庸刺字。 1759議准。改發巴里坤條例內。強盜窩主造意不行又不分贓一條。此項人犯。原即在強盜律內。應明刺強盜二字。其搶奪傷人之犯。俱刺兇犯二字。其搶奪未傷人計贓罪應滿流之犯。與竊贓數多罪應滿流者。情罪相等。自應一體改發。仍於面上照律刺搶奪字樣。 1762議准。查律載監守盜、常人盜、竊盜、搶奪、掏摸等項。各如其所犯刺字。又例載軍民犯竊罪止折杖者。初次刺臂。再犯刺面。蓋刻其膚而涅之。使不得自列於齊民。而乘閒疏脫。差役易於偵緝。若發掘墳冢、攫取財物條例。原各依強竊盜分別治罪。而刨墳為從者。又按其所犯次數加等治罪。自應均照竊盜例、分別刺字。第發掘墳冢。重在見棺見屍。初不計贓數多寡定罪。若專就發冢為從。而盜取財物者。始行刺字。猶為不備。嗣後除冢先穿陷、及盜墳冢上 石器物者。仍照律免刺外。其發掘墳冢開棺見屍者。於面上刺發冢字樣。為從及發冢見棺、與未見棺罪在軍流以下者。初次刺臂。再犯刺面。其盜未殯未埋屍棺者。刺盜棺字亦如之。又議准。嗣後應發巴里坤人犯。除例應刺明事由者。仍照例刺發外。其兇徒執持軍器毆人至篤疾、以及軍流人犯內情罪較重、改發巴里坤等處者。例俱止刺地名。不刺明事由。若俟到甘後定地刺字。誠恐中途不無疏脫。應即令起解省分、於該犯右面先刺外遣二字。然後解赴甘省。酌量分發補刺地名。則押解在途。既有刺字形 。兵役易於防範。並可除買囑頂替之弊。即或閒有疏虞。差役無難識辨。亦易於偵緝矣。 1767議准。改發內地人犯。止刺漢字。毋庸兼刺清字。 1777議准。擬遣之軍營脫逃餘丁。面上刺字。係因再有脫逃、例應正法、便於查究起見。而擬流餘丁。即有脫逃。不在應行正法之列。毋庸刺字。 1779議准。查罪犯刺字之處。均係律例內明載有刺字字樣者。始應遵照刺字。如搶竊發冢窩盜等項罪犯。有杖徒軍流之不同。而本例皆應刺字。蓋此等匪徒。易蹈故智。一經明刺事由。使 共知曉。便於防範也。又如死罪內、惟強盜及拒捕殺人等犯。例應先行刺字。若尋常 毆戲誤殺人案件。即例免刺字。是同一死罪。而有應刺不應刺之各殊。今查煙瘴改發極邊之犯。恐與新疆改發內地、及本例應發極邊者。易相牽混。特刺煙瘴改發字樣。以示區別。並非本例應刺事由者可比。至忤逆擬軍一項。雖係實發煙瘴。既與新疆改遣內地者不同。又與煙瘴發極邊人犯各異。故原定條例內。並無刺字之文。自應照例毋庸刺字。 1783議准。營兵保甲詐贓。與蠹役有閒。均免刺字。又議准。搶竊等犯。私自銷毀刺字。遇 赦寬免。查其所毀之字。將來復犯應得 計者。仍行補刺。其例免 計者。毋庸補刺。 1788議准。搶奪案內斬絞等犯。面上刺兇犯二字。至軍遣人犯。仍刺搶奪事由。 1799議准。發遣吉林甯古塔等處人犯。均刺吉林清漢字樣。 1800議准。尋常遣犯脫逃被獲。例無刺字明文。嗣後洋盜案內問擬發遣之犯。在配脫逃被獲。除甘心從盜發遣者。仍照免死盜犯例正法外。其有並非甘心從盜。實係擄捉過船、逼令入夥、隨同上盜發遣者。即照平常發遣人犯脫逃被獲例。遞回原遣處枷責管束。毋庸刺字。 1811議准。乾隆十五年奏定京師年幼竊匪章程。內載十三 以上犯竊。初犯笞責免刺。再犯杖責刺臂。犯該徒流以上。照例以成丁之年為始。計算問罪充發。是既稱成丁之年為始。則未成丁所犯之案。自不在 計之列。故自奏定章程。迄今數十餘年。凡十三 至十五 犯竊之案。再犯三犯。均杖責刺臂。即四犯五犯。亦係刺臂。蓋竊盜刺字。有關 計。年未及 犯竊。既不 計。即可毋庸分別再犯三犯刺面。用示矜恤幼稚之意。 1814議准。竊盜計贓擬絞秋審緩決減軍之犯。左面刺竊盜二字。右面刺改發二字。又議准。嗣後由黑龍江吉林改發新疆回城各犯。面刺外遣二字。由黑龍江吉林改發極邊煙瘴人犯內未傷人盜首、聞拏投首者。窩家盜 聞拏投首者。又曾經傷人、及行劫二次以上之夥盜、聞拏投首者。又夥盜供出盜首所在、一年限內拏獲者。脫逃被獲。均應正法。面刺改遣二字。其餘改發極邊煙瘴各項。並改發足四千里人犯。均一體面刺改發二字。有應刺事由者。仍刺事由。又議准。竊盜刺字。原以分別次數。其有關 計者。自應仍刺竊盜字樣。如係逃流逃軍復竊、贓未滿貫。其罪止於加等調發。無關 計。止應按照尋常逃軍逃流加等調發之例。分別刺字。毋庸重刺事由。又議准。強盜情有可原免死發遣之犯。左面刺強盜清漢各二字。右面刺外遣清漢各二字。 1815議准。凡有因竊擬徒人犯。在配在逃復竊、贓未至滿貫者。毋庸重刺事由。 1820議准。例稱銷毀刺字擬以枷杖。係指不應起除之字、自行銷毀、仍應補刺者而言。至遇赦減罪。例應官為起除之字。有犯自行銷毀者。止可酌量責懲。不依銷毀刺字本例科斷。 1824議准。異姓人序齒結拜弟兄。聚 至四十人以下。二十人以上。為首杖一百流三千里。此項流犯。本條例內、及起除刺字門內。均無刺字明文。不得率予刺字。 1826議准。 殺外姻緦麻尊長。與命案內謀故擬斬、情重難宥者不同。毋庸刺字。又議准。竊盜係罔顧行止。是以正身旗人犯竊。有玷旗籍。罪止杖笞。即應銷檔。但免刺字。至王府屬下包衣。究與正身旗人不同。初次犯竊。未便照正身銷除旗檔。亦未便與民人犯竊一律刺字。應毋庸銷除旗檔。仍免其刺字。 1827議准。回民結夥三人以上、執持兇器毆人者。實發雲貴兩廣極邊煙瘴充軍。毋庸刺字。又議准。山東竊賊。結夥三人持械行兇之犯。如在配脫逃被獲。仍發原配安置。毋庸加等調發。並免枷號刺字。 1830議准。外遣改發之犯。均刺地名事由。原期與齊民有別。易於稽察。立法極為周密。惟緣坐被脅發遣人犯。例無刺字明文。茲伊 將軍。請將逆回案內發遣伊 為奴男犯。亦照例分別刺字。應將緣坐被脅為奴各犯。均於左面補刺緣坐或被脅字樣。右面刺伊 二字。以便識別。 1831議准。逆回案內緣坐幼男。因其年太幼稚。故同母發遣。至十三 再行改撥。自應俟改撥之時。再行刺字。 1834議准。應發黑龍江等處、及停發新疆改發內地各犯。遇有脫逃。向係照尋常軍流人犯脫逃一例辦理者。毋庸面刺改發二字。 1837議准。緣坐逆犯。左面刺緣坐二字。右面刺伊 二字。係指逆案回犯實發伊 者而言。如係發駐防為奴。自毋庸另刺地名。應於左面刺緣坐二字。以便識別。 1838議准。祖父母父母呈首子孫懇求發遣一項人犯。以不得於親發遣。本無事由可刺。因調劑雲南省軍犯纂定新例。凡應實發雲貴兩廣極邊煙瘴充軍。如盜犯投首等類。共十八條。其餘各項應發四省煙瘴人犯。無論例內載明改發實發。均以極邊足四千里為限。面刺煙瘴改發四字。奏請通行遵辦。此項人犯。係民人應發極邊煙瘴充軍者。即在新例其餘各項之內。自可遵循辦理。若旗人有犯擬遣。例不銷檔。向不與尋常遣犯一例刺字。嗣後凡有觸犯被呈發遣之犯。係民人、右面刺煙瘴改發四字。係旗人、毋庸刺字。 1840議准。本夫捉姦殺死犯姦有服尊長之案。若非登時。又非姦所。如係本宗期功尊長。均照卑幼故殺尊長本律、擬斬立決。此項人犯。例得夾籤減流。與情重斬絞人犯應行刺字者不同。毋庸先行刺字。又議准。竊盜 計以刺字為坐。而三犯竊盜。律例均無作何刺字明文。細繹例意。竊盜 計。至三犯而止。三犯計贓問擬軍流後復犯行竊。其科罪別有專條。是三犯毋庸重刺。律例雖未明言。其意已可概見。檢查成案。有三犯刺右面式樣。惟例無明文。且三犯刺字。無關 計。嗣後竊盜初犯再犯。既經分別刺字之後。三犯時即按照事由相同、毋庸重刺之例辦理。於竊盜之 計。既無格礙。揆之律例三犯不言刺字之意。亦覺相符。辦理庶歸畫一。 1872議准。本年正月初四日。欽奉恩旨查辦斬絞及軍流以下人犯。照咸豐十一年章程辦理。惟竊盜一項。其情節有初犯再犯三犯之不同。其罪名亦有免 計不免 計之各異。向來歷屆欽奉恩詔查辦。有免罪不免刺者。有罪刺俱免者。並有將前刺之字酌擬起除者。現在竊盜罪名。較前加重。減等條款。亦較前從嚴。則分別免刺不免刺。即未便仍照舊章辦理。以致輕重未能畫一。自應明定章程。俾昭遵守。 一、初次行竊。罪應擬杖。到官在恩旨以前。免其杖罪。並免刺字。後再犯竊。仍以初犯論。一、初次行竊擬徒例准減等之犯。到官在恩旨以前。應准減杖。並免刺字。如再有犯。亦以初犯論。一、初次行竊擬徒。恭逢恩旨釋回。准其起除刺字。後再犯竊。亦以初犯論。一、初犯行竊已經論決。此次復犯行竊。罪在杖徒以下者。此指例准減等之徒罪而言。不准減者。不在其內。到官在恩旨以前。徒罪准其減杖。枷杖即予援免。均並免刺字。業已減免一次。前刺之字。不准起除。後再有犯。仍以再犯論。一、赦前行竊。已經論決。赦後復犯。應准免 計一次。係三犯者科以再犯。係再犯者科以初犯。前刺之字。均毋庸起除。一、赦前二次犯竊。已經論決。此次復犯行竊。罪在軍流以上者。無論到官在恩旨前後。均應不准援減。前刺之字。亦均不准起除。以上六係。係按照近年嚴懲竊盜條例。並叅用從前舊章擬定。一、赦前行竊。赦後事發到官者。仍應照例刺字。一、赦前行竊。尚未到官。赦後復竊。同時並發。自應前後 計科罪。將來有犯。仍以未經得免 計論。一、賊犯銷毀刺字。拒傷捕人。例應加等擬以徒流者。雖到官在恩旨以前。仍補刺銷毀之字。一、犯竊擬絞。遇赦減發極邊煙瘴充軍者。仍應照例刺字。以上四條。係道光十一年章程。仍照舊辦理。一、再犯三犯之賊。到官在恩旨以前。覈其現犯之罪。不准減等。或准減而到官在恩旨以後。仍應刺字者。無論從前所犯。應否准減。原刺之字。概不准起除。若現犯之罪。雖准減免。此次既免罪免刺。其前刺之字。亦不准起除。一、因竊擬徒例准減等之犯。在配在途脫逃。應免緝拏及僅擬杖責者。准其起除刺字。其不准減等軍流徒犯脫逃。例應仍發原配及從新拘役者。止免刺逃軍等字樣。前刺之字。俱毋庸起除。一、竊盜犯案。到官在本年 恩旨以前。若未經遇赦得免 計。今犯竊到官。按現犯罪名應准減免者。概免刺字。如從前犯竊。業經遇赦得免 計。此次罪雖減免。仍應照例刺字。將來再犯時。即不得免其 計。以上三條。係道光十一年舊章。酌量改定。 1874議准。陝西省籤匪會匪罪應鎖繫之犯。限滿釋放。故態復萌。迨經拏獲。是否著名積匪。他處曾否犯案。無從究詰。嗣後此項鎖繫各犯。徒罪以上。各於右面分別深刺籤匪會匪字樣。杖罪以下。於右臂刺字。其有再犯者。徒罪以下。各於左面再行刺字。 | → bookname |